性别决定范文
性别决定范文(精选7篇)
性别决定 第1篇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 有着一种神秘感,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以及科学地理解、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又是对“性状的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中遗传图解的巩固。因此, “性别和性别决定”一节内容对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 力求在观察、分析、尝试、交流过程中,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性别觉醒的关键时期, 帮助学生悦纳自己的性别, 树立符合社会常规的性别角色意识。
在学习指导上, 笔者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 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笔者注重了设计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做游戏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 诱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 使他们在知识掌握过程中能获得一种满足、一种快乐。在教学中, 笔者重视知识建构方法的指导, 采用对比、游戏等活动方式,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通过参与游戏加深性别决定原理的理解。
“性别和性别决定”一节教学从探讨男性和女性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的异同开始, 导入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我国内地人口普查资料, 对男女平衡问题产生兴趣, 通过揭示传宗接代过程中性染色体传递的特征, 理解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因此, 教学中, “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男生女的原理及机会均等的概念”“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性别和性别决定”教学方法
1. 悬念法
由于上这节课时, 笔者正怀胎六月, 便用现身说法开始了这节课, 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宝宝是男还是女。对于男女性别这一话题, 每个人都非常想知道答案。所以, 笔者的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们非常大的兴趣, 大家都争相抢着回答。这一提问正是笔者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悬念:性别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诱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由发言, 对学生实施“头脑风暴”, 每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是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而且不能对他人的发言做出评价。在众多的思路中找出可能的性别决定机制。由此, 同学们对本课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思考法
在讲解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时, 笔者先展示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让学生们观察后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然后让大家查阅课本第108页内容, 并归纳思考“什么是性染色体、什么是常染色体”两个内容。在找出这两个答案后, 再展示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图片, 并思考图中哪条是Y染色体, 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解决了这些问题后,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就性染色体来说, 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细胞中, 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 男性有几种精子, 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生男生女决定于什么, 每胎是男孩或女孩的概率是多少。这样循序渐进的思考提问,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 游戏法
“每胎是男孩或女孩的概率是多少”是一个抽象的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讲, 只是告诉他们理论上的结果会比较难掌握, 所以笔者设计了一个利用纸片模拟家庭生男生女的游戏。粉色纸片代表卵子细胞, 绿色纸片代表精子细胞。其中, 有“X”“Y”两种精子类型。四位同学为一组, 其中一位同学持两张粉色纸片, 另一位同学持两张绿色纸片。在不看纸片的情况下, 随意抽取一张粉色纸片和一张绿色纸片结合, 另两位同学负责记录次数和结果, 在两分钟的时间内尽量多地重复这个过程。这个游戏使课堂气氛达到顶点。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 并争相报告自己小组的结果, 最后通过分析数据, 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通过这个游戏, 学生总结出了两个结论: (1) 每胎是男孩或女孩的几率约为50%; (2) 决定生男生女取决于持绿色纸片的同学。这个游戏, 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让学生在游戏当中掌握了知识, 初步形成观察、交流、合作、表达、思维等能力。
4. 讨论法
在“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这一情感目标教学时, 笔者采用了讨论教学法, 让同学们分析现在常见的一些由男女性别引起的社会问题。例如, 家庭中母亲因生了女孩而受到歧视, 是因为有人认为生男还是生女的责任在女性。笔者让学生们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很容易地就回答出来:生男生女决定于男性, 因为只有男性才有Y染色体。为了不让同学们养成偏激的想法, 笔者又告诉同学们, 因为这种机遇也不是男方自己能做主的, 所以, 生男生女的责任也不能完全怪男方。
又如, 通过展示我国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 引出性别比失调这一问题。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海南省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35.64∶100, 居全国最高水平。广东性别比全国第二高, 为130.30∶100, 属严重偏高。我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不断攀升, 人口专家预测:我国2020年将有3000万光棍汉。为了让学生清楚我国大陆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严峻形势, 笔者马上让同学们讨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保证性比的平衡?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进一步让同学们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说, 要实行计划生育;有的同学说, 不要男孩只要女孩。笔者提示同学们要注意身边与这一问题相关的社会举措。有同学马上说, 在电视上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点。有的同学说:不准照B超。笔者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的观点,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树立新时代的男女平等观和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生育观;还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B超管理、终止妊娠药物管理、终止妊娠手术管理、严格, 出生婴儿死亡报告等制度, 杜绝胎儿性别鉴定事件的发生, 取缔违法诊所, 规范社会医疗服务体系。
中华武术,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的内容很丰富, 形式也很多样, 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品质意志、娱乐观赏、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 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活动是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工程。运动实践的经验证明,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要达到较好的效果, 必须充分地发展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所必需的体能、技能和心理品质。而要获得这些能力和品质, 是建立在多年的有科学计划的武术训练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因此, 注意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一训练中的承受力问题
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训练负荷的增加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一次极限负荷后, 一般要经过48小时以后, 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训练调剂要遵循这些基本参数, 并结合运动员求个体实际, 实事求是地安排。对于参差不齐的训练水平, 应力图在一定时间内逐渐运用不同的训练手段争取较快地趋于相对一致。运动负荷要有节奏, 具体到每一次训练课, 也应有小、中、大等不同的节奏, 这样才能使少年儿童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体能, 有利于提高技能和素质。
二训练中难易程度的问题
根据中学《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的教学内容, 武术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对基本技术运用方法的掌握, 这是因为武术的基本技术很重要, 如果学生能正确做好各种武术基本动作技术, 了解其在攻防中的运用方法, 他们就可以进行以武术为内容的课外锻炼和与武术有关的游戏活动了, 从而产生对武术的兴趣和进一步提高武术水平的愿望。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阶段, 难度不宜太高, 要先把基础夯实, 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
三训练中兴趣爱好的培养
众所周知,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武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巧妙结合而构成不同表现形式的动作套路组合, 更主要的是它的攻防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 加之电影、电视中的武术技击镜头、武打影星的英雄形象对少年儿童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 经常体验到当英雄的乐趣, 要在“玩法”上进行创新, 多结合武术的美学特点和技击本质巧妙地安排练习内容和方法。总之一句话:要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产生出对武术的浓厚兴趣。
四心理训练在少儿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武术教学与训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 已自觉不自
5. 竞赛法
巩固阶段, 让学生相互提问完成。这既可以巩固知识,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尤其是学生在相互提问中会自觉暴露错误概念, 有助于教师查漏补缺。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知识, 笔者设计了六个选择题和一个简答题, 都是历年的会考题或者竞赛题, 有易有难。在练习过程中, 笔者采用比赛的形式, 同学们举手积极, 声音洪亮, 争相抢答, 气氛活跃。回答正确的同学, 笔者让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回答错误的同学, 笔者觉地采用了许多心理训练的手段和方法,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由于传统固有观念的束缚, 一直未得到整理、深化和提高。
心理训练是现代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已被理论界和训练界所公认。所谓心理训练, 就是有意识地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调节, 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 以期达到培养最佳的心理状态, 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心理训练的具体任务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第一, 培养本专项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第二, 克服和排除各种不利于训练和比赛的心理障碍, 创造和形成训练、比赛的适宜的心理状态;第三, 加速疲劳恢复和运动技能的形成、发展。
因此, 在少儿武术的教学与训练当中, 大量、大胆地运用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已经成为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的一项迫
五注意加强思想教育, 以表扬、鼓励为主
少年儿童的武术教学与训练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与训练当中一定要切实地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启发, 让他们意识到武术基本技术训练的重要性。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训练中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发现优点、亮点及时给予认可、鼓励、表扬。提高他们的兴趣、自信心, 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武术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与训练中, 以多组织比赛的形式以赛带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反之, 如果广大的教练员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一直保持严肃的表情并且不能在适宜的时候给予鼓励、表扬, 则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会大大下降, 少儿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六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
少年儿童的身体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其骨骼及软组织发育还不完全, 在进行武术教学与训练时大脑神经极易兴奋和抑制, 容易做出危险的动作, 造成受伤情况的发生, 其骨骼和软组织也极易发生受损伤的情况, 这样既影响了身体的发育又影响了武术教学与训练的进行。所以, 安全问题也是武术教学与训练中的首要问题, 一定要引起广大教练员的关注。在少年儿童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当着重于对基本技术的传授, 以及在传授技术当中巧妙地将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力求使少年儿童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也是中华武术今后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希望。中华武术的发扬光大离不开他们的努力。所以, 在进行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 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 培养他们养成高尚的武德及武艺, 为今后中华武术的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锦雯]
鼓励另外的学生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 并且鼓励他下次回答得更好。这七个练习题, 正确率都在95%以上。
三结束语
假如教师没有工作热情, 那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 所有的工作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 我用自己最大的激情感染学生, 使本节课在热烈、欢快的课堂氛围中顺利进行, 也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获得一种满足、一种快乐。
[责任编辑:李锦雯]
摘要:“性别和性别决定”是生物课中遗传与变异知识中重要的内容。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知识, 笔者采用了悬念法、观察思考法、游戏法、讨论法和竞赛法等教学方法, 以达到教学目的。
生小孩性别决定因素 第2篇
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的,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能少!
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也收录了一些结合房中术的“种子要诀”,按现代科学观点看来,其中不乏科学道理,但也有些虚妄之谈,例如《螽斯秘诀》(计
7条):
1.三十时辰两日半,二十八九君须算,落红将尽是佳期,金水过时徒霍乱。徒霍乱兮枉用功,树头树底觅残红,解得花芳能结子,莫愁我代继前踪。(原注:一日十二时,两日半者,三十时辰。盖妇人月信来止,是有两日半。假如初一日子时月信来,数至初三日巳时是也。当此算之,落红将尽乃是月信行至二十八九时也。佳期,指阴阳交姤也,差此时子宫开而纳精也。金水,即月信,若过此时,子宫已闭而不纳精矣。若金水有过、不及者,是血脉之不调,宜服药饵也。)
2.洞里桃源何处寻?都来一寸二分深。交欢之际君须记,过却区区枉费心。(原注:洞里者,阴户也。桃源者,子宫也,在阴内一寸二分深。泄精之时,不可深入,深入则泄精他处,胎不结而子难成,是区区无益也。若值桃源,定生男产女。)
3.他虚我实效乾坤,以实投虚是的真。终是两家皆寡欲,佳期相值始相亲。(原注:男寡欲则实,女寡欲则虚。又值落红将尽,佳期调琴鼓瑟,候彼先悦,阴血先至而阳精后冲,则血裹精而乾道成矣。结胎之后,更不可搅乱。若恣一时之乐,胎亦动摇。至子将成复交,必多风疾,俗谓之胎病。)
4.双岁是双单是单,乾坤爻位两头安。中间正位玄机事,产女生男在此间。(原注:上爻为父,下爻为母,中间正位为下种之月。假如父母年俱是单,若单月下种,是得乾卦,为男;父母年俱是双,若双月下种,是得坤卦,为女。余皆仿此。下种之月,以得节气为准。如正月内得二月节,作二月算。若节气交度之际,慎不可交接下种,犯之,恐成半阴半阳骈胎品体也。慎之!慎之!)
5.七七四十九,问娘何月有?除却母生年,单奇双是偶。奇偶若不常,寿命不长久。(原注:先下四十九数于算盘,乃加其母受胎月数总之,得若干数。是总数中除却母年,余单是男,余双是女;若单而生女,双而生男,定有夭折之灾。假如四十九数,若值正月受胎,产总数五十,其母年三十一,除去母年,此数是
余一十九数,九则为单,单则男矣。余仿此。
6.古今此法少人知,别是天机一段奇。寄语世间无嗣者,生男生女定无疑。
7.要知产女生男法,似向家园下种时。(原注:此法直白,诚为粗俗无状,实非矫揉、不假药饵滋荣,虽有意栽培种树,然庸夫孺子,农家市户,无意之所为者,偶合自然之要,盖巧窍天机之妙。孕嗣,人伦之大端也,大凡仕宦流俗中,如得其人而不传者,是失其人也;不得其人而反传之,是失其传也。但当敬授之、慎默之可也。)
生男生女的三个秘诀如下:
1,68 +开始怀孕的月份数 – 怀孕时母亲的岁数(实岁,当年生日前都算上一年)得结果,单数为男,双数为女。
2,怀孕时,父亲的岁数 + 母亲的岁数 + 怀孕的月份数(皆言实岁)三者之和,除以3,结果取整数,单数为男,双数或零为女。
3,父岁单,母岁单,单月有孕生男;
父岁双,母岁双,双月有孕生女;
父岁单,母岁双,单月有孕生男;
父岁单,母岁双,双月有孕生女;
父岁双,母岁单,双月有孕生男;
性别决定 第3篇
人的一生就是如此,再心高气傲的人也会受到命运和生活的折磨,要么选择死,要么选择换个姿势活。
上世纪 80年代的董明珠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丈夫因病去世后,董明珠独自带着儿子生活,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着安稳清闲的行政工作。她曾经说,如果可以创造更多价值,她宁可少活十年。生活平静得如同死水,灼热如她,怎甘心让自己淹没在平淡中。
于是,她把儿子留给婆婆照顾,开始了自己的下海生活。那年,她 36岁,做基层业务员,在人生地不熟的南方疲于奔命。但是,她创造了自己的奇迹,凭借着死缠烂打的坚毅,40天追回前任留下的 42万元债款,一举成名。她开创了人生的新起点,这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完全不同的活法激发了她的潜能。强势如她,在营销这片新蓝海里好像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很快,她的销售额上升至 3650万元。这样一个在当时让人咂舌的数字,如今还是格力的一个传奇。
36岁以后的人生,董明珠全部奉献给了格力。格力电器从 1995年至 2005年,连续 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2003年以后,销售额每年均以 30%的速度增长,净利润保持 15%以上的增幅,成为国产大牌。格力创造了新的董明珠,董明珠也塑造了新的格力。
在外人面前,董明珠很少讲述自己的痛苦,她觉得自己的就全部是对的,她不买名牌装饰自己,也从不培养其他爱好来分割工作时间,她那颗强大的内心只是装着自己同样强大的梦想,那就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是责任,是需要硬撑更需要面对的付出,是面对痛苦同时也面对孤单的牺牲。
染色体、基因、环境与性别决定 第4篇
一、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1. 单纯型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1) XY型性别决定
雄性个体性染色体由一对一长一短的性染色体组成,即是两个异型性染色体的构型,用XY表示。雌性个体性染色体是由一对等长的染色体组成,即是由两个同型染色体构成,用XX表示。包括大多数脊椎动物,如所有哺乳动物,部分鱼类和两栖类,多数昆虫及雌雄异株植物等。
(2) XO型性别决定
雌性是由两个同型染色体构成,用XX表示。雄性只有一个X性染色体构成,没有Y,用XO表示。动物少见,只有部分昆虫如蝗虫、蟑螂等。
(3) ZW型性别决定
雌性是两个异型性染色体的构型,用ZW表示。雄性是由两个同型染色体构成,用ZZ表示。包括所有鸟类、爬行类及鳞翅目昆虫,一些鱼类,两栖类等。
(4) ZO型性别决定
雄性是由两个同型染色体构成,用ZZ表示。雌性只有一个Z性染色体构成,没有W,用ZO表示。在少数昆虫中发现。
2. 复合型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复合型性染色体有XnY型、XYn型和XnYn型。XnY型为雄雌个体中X性染色体不止一条。XYn型指个体中Y染色体不止一条。XnYn型类推。属XnY型性决定的植物有马陆苔、管藻、葡萄藻等。XYn型有酸模和萎草。XnYn型有葱布和唐花草。
3. X染色体/常染色体组比例和性别决定
有些雌、雄异株植物虽有性染色体, 但其性别并不完全由性染色体决定。这些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采用了X染色体/常染色体组比例决定性别的性别决定系统。如酸模正常雌株为(14) XX,性指数为2X/2A=1。正常雄株为(15) XY1Y2,性指数X/2A=0.5,而当性指数为2X/3A=0.67时,则为雌雄间性。动物果蝇也有类似情况。果蝇的雌性决定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而雄性决定基因并不位于Y染色体上, 而位于常染色体上, 并且不止一个。因此果蝇的每个个体其性别的最终表现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
二、基因和性别决定
1. 单基因和性别决定
石刁柏是单基因决定的代表,它是由一个基因决定的。
2. 双基因和性别决定
双基因决定的典型例子是葡萄。树莓的性别也是由2对基因(F和M)控制的, 雌株的基因型为F_mm,雄株为ffM_,两性株为F_M_。玉米性别也是由两个性别决定基因控制的。基因型BaBaTsTs(或Ba Ts)表现正常雌、雄单性同株;当Ba突变为ba时,babaTsTs表现为雄株;而当Ts突变为ts时,BaBatsts使玉米表现完全雌性,babatsts基因型则表现为雄花序部位产生雌穗, 也表现为雌株。
3. 多基因和性别决定
性别由多基因决定仅见于草莓,其性别遗传是由雌雄蕊发育因子、复合因子、性别实现者共同决定的。
4. 复等位基因和性别决定
喷瓜和东方草莓的性别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
三、环境和性别决定
1. 内在环境与性别决定
某些低等的雌雄同体动物、雌雄同株或两性花植物并无严格的性染色体机制,它们的同一个体能够分化出两种性器官,产生两种配子,例如蚯蚓、大多数显花植物。它们不同性腺和配子的产生仅仅决定于所处位置及内在发育环境的差异。
2. 外在环境与性别决定
遗传物质相同而外在环境不同导致性别不同。
3. 温度与性别决定
两栖、爬行动物的性别决定多受温度的影响。某些蛙类虽然分为XX和XY型,如果让它们的蝌蚪在20℃下发育,雌雄比例大约为1∶1,如果让蝌蚪在30℃下发育,则无论性染色体如何都发育成雄蛙。在爬行类中也是如此。如扬子鳄和密西西比鳄的卵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育为不同的性别。当在30℃以下,发育为雌体;当温度在34℃以上发育为雄体。乌龟的卵在23℃~27℃的温度下发育为雄性,在32℃~33℃时发育为雌性。
4. 发育场所与性别决定
Stegophryxus是寄生在寄居蟹Pagurus上的动物,其幼虫附着在寄主腹部的发育成雌体,而落在雌体身上的幼虫发育成雄性。有一种名为Crepidula的蜗牛,它们在个体叠加形成群体的过程中,下部的个体发育为雌性,上部的个体发育为雄性。有些生物的受精卵发育时所处的场所, 也可决定其性别。海生蠕虫后虫益, 其雌雄个体的大小悬殊, 雄体寄生在雌体的子宫里。当受精卵产在海底时便发育成雌体;若受精卵落在雌体的口吻里, 则发育成雄虫。
5. 营养条件和性别决定
营养物质的种类、多寡等可对某些生物性别分化产生影响。比如同样是蜜蜂的受精卵, 如幼虫喂食蜂王浆, 就发育成蜂王;如喂食其他食物则发育成工蜂。许多线虫是靠营养条件的好坏来决定性别的。它们一般在性别未分化的幼龄期侵入寄主体内,低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好, 发育成的成体基本上都是雌性, 而高感染率时, 营养条件差, 发育成的成体通常都是雄的。
6. 日照长短和性别决定
黄瓜生长在连续的光照下,几乎全部开雄花,如缩短光照时间,雌花的数量则增多。海水中有一种钩虾,日照长短是决定性别的环境因子。英国动物学家乔幼·森亚当斯博士等把钩虾一次产下的正在孵化的卵分别放在两个培养箱内,箱内温度恒定。那些在模拟长日照条件培养箱内的卵发育成雄虾;而那些在模拟短日照培养箱内的卵就发育成雌虾。
7. p H值和性别决定
pH或pH和温度共同影响一些鱼的性别。Rubin发现,在酸性p H (6.2)条件下,剑尾鱼100%发育成雄鱼,而在弱碱性pH (7.8)环境下产生98%雌鱼。Romer和Beisenherz在黑肚花鳉中也得到类似的结果。
8. 群体性比和性别决定
科学家发现,有一种鱼的鱼群内唯一的雄鱼死亡或失踪后,这群鱼中最大的雌鱼会在10天内变成雄鱼,这种情况已发现了多例。另一种情况是鱼发生性变的数目取决于鱼群生活范围的大小和种群的数量。当鱼少于200条时,大雄鱼控制着交配,其他小鱼只能是雌鱼或变为雌鱼。在大范围内,大雄鱼就不能阻止大量其他雌雄鱼的交配。当雄鱼可以与雌鱼交配时, 就不会发生性变。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说课稿 第5篇
王永旭
说教材 1.1 教材分析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这一节,讲述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两个方面的知识。在性别决定方面,以人为例讲述了XY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在伴性遗传方面,以人的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关于分离规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1.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2)基础知识目标: A、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B、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
(3)基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1.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和特点。(2)教学难点:伴性遗传的特点及传递规律 2 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2)精心设疑激趣,以趣激学的教学方法。
(3)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4)教学用具:投影片、计算机和色盲检查图。
我注重了设计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诱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的教法,使他们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能获得一种满足、一种快乐、3 说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强化思维,反复练习。4 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一个能鼓舞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教师就是好教师。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4.1 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在上这节课时,我先用图片展示了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好奇以及雌雄,让学生说一说“这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情景?成鸡又分雌雄性别,它们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①这些生物个体同是由鸡蛋(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②为什么有些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呢?要正确回答这些间题,就让我们来学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吧!”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产生价值取向,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准备主动积极投入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4.2 基础知识目标A的学习用计算机演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男女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在不停闪烁),让学生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可以说明什么问题?通过类比、推理、归纳,很自然就可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因而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再设问,“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再用计算机动态模拟“人类性别决定示意图”的课件。由于此时学生正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经教师启发点拨,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愉快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基础知识目标A的学习任务。在讲完新知后,用投影片提出两个问题:“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仲说法对吗?为什么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男女性别比不是1:1?”让学生相互讨论,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
4.3 基拙知识目标B的学习首先展示“色盲检查图”这一“教具”,再通过投影片投影“一个色盲患者家系谱”,让学生从这个色盲患者家系图谱中找出特点。着重讲解色盲遗传机理,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婚配六仲情况的基因型和外在表现,然后按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让学生写出遗传方式图解,每一种婚配的遗传方式,各请一代表到讲台,在投影仪上叙述自己的答案,并把四种遗传图解都留在投影仪上,经过讲评纠正,共同总结出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特点。
对于这一知识的学习,我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师生主客体角色互换中得以解决,使学生实现其思维活动的两次飞跃:一是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即对色盲遗传现象的解释到X连锁隐性遗传规律的揭示);二是从抽象再回到具体的飞跃(即用红绿色盲的遗传原理用于实践,解决各种人群色盲的遗传方式),使学生做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始终处于愉快、积极主动求知的精神状态之中,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基础知识目标B的学习任务。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 第6篇
本节主要讲述了染色体分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内容。教材通过比较两幅染色体图讲述了染色体分组的知识, 为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做好了铺垫。性别决定主要讲了XY型决定方式, 小字简要介绍了ZW型, 而伴性遗传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应用。
本节内容以分离定律为基础, 而以后的应用将把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 学生已对性别比例、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有了初步了解, 可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已学习了分离定律, 为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外,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学科的学习, 已具备了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目标
1. 染色体分组 (A:知道)
2. 性别决定的方式 (C:理解)
3. 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C:理解)
(二) 能力目标
1. 通过调查, 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多媒体图片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4. 通过自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
1. 通过性别决定, 对性别比例、生男生女有了正确认识, 鼓励学生教育群众破除封建意识。
2.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通过讨论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 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二) 教学难点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本节教学通过对人类染色体分组图片进行对比, 联系分离定律启发学生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通过调查引出红绿色盲男多于女的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抓住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一) 调查法
课前对学生分组, 分别调查男女出生比例及男女色盲比例,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在最后又以调查法收尾, 把本节所学的伴性遗传规律应用于实践。
(二) 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类染色体分组、色盲图片、色盲检查图, 便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 引导与讨论法
性别决定图解及红绿色盲几种遗传方式的教学, 采用引导启发、引导讨论法,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四) 自学法
对于比较简单的性别决定类型及其他伴性遗传现象采用自学的方法。
本节课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现了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六、教学流程
(一) 分析调查结果, 导入新课
课前布置分组调查作业:各医院一个月出生男女人数调查表、唐县中学色盲人数调查表, 由表中得出相应结论, 男女人数比例1∶1, 色盲男多于女, 为什么?从而导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二) 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性别决定
通过多媒体展现高倍镜下的男女染色体图片, 并与有丝分裂联系起来。
通过多媒体展现男女染色体分组图片, 并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以及XY型性别决定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和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初步了解了男女1∶1的分离比, 再由调查的问题的结论入手, 并联系分离定律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人的性别决定遗传的图解。总结出性别的理论比值, 由问题入手, 通过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体现了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对生男生女的分析以及比例失调的分析, 让学生教育群众破除封建意识。
性别决定类型较简单, 可由学生自学。
(三) 通过多媒体分析伴性遗传的五种基因型及相应表现型
直接联系性染色体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通过几组色盲图片引出红绿色盲的几种基因型和表现型, 并提出问题:Y染色体上有没有红绿色盲基因?红绿色盲遗传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四) 分组讨论红绿色盲的几种遗传方式, 得出相应结论
由调查得到的结论入手, 并结合刚提出的问题展开对四种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的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遗传图解由学生板演, 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五) 自学其他伴性遗传现象
其他伴性遗传现象较简单,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六) 检测小结, 布置作业
通过巩固练习检测目标, 进行小结。课后复习题是最精华的试题, 留作课后作业, 继续布置调查作业, 把所学的伴性遗传规律应用于实践。
摘要:本人从教20年, 深深体会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尤为重要, 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本节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关键词:性别决定,伴性遗传,色盲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性别决定 第7篇
关键词:游离胎儿DNA,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聚合酶联反应
性连锁遗传病有300多种, 在孕期早期建立准确、快速、简便的性别鉴定技术, 对性连锁疾病的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和临床价值。母血中大部分游离胎儿DNA分子片段小于0.3kbd的发现[1], 有助于选择性进行胎儿DNA富集。在本系列研究中, 利用孕妇外周血小片段游离胎儿DNA进行胎儿SRY基因检测, 探讨是否可利用小片段effDNA提高胎儿胎儿SRY基因检测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本院产科82例就诊孕妇外周血, 所有受试者孕周为6~9周, 平均7.5周;年龄21~35岁, 平均27.5岁。同时随机选取男性和未孕女性血液样本各82例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年龄23~30岁, 平均年龄分别是32岁和26岁。
1.2 方法
1.2.1 收集标本和病例抽取孕妇5mL外周血, 分离血浆并-8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继续妊娠至胎儿出生者, 跟踪婴儿性别并做好记录。
1.2.2 提取游离DNA和小分子游离DNA取血浆样本, 同时对男性和未孕女性各80例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1.2.3 PC RS RY基因为目的基因,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基因为内参照。SRY基因的引物序列为5’-GCGACCC ATGAACGCATT-3’和5’-GCCATCTTGCGCCTCTGAT-3’。扩增条件:94cc预变性5min;紧接着40个循环的95℃30s, 60℃30s, 72℃30s;最后72cc再延伸7min。取PCR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用凝胶成像分析仪判断PCR结果。每次反应均分别以来源于健康男性和健康未孕女性白细胞DNA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组。
1.2.4 扩增结果判断PCR反应同时扩增出SRY和CAPDH基因, 表示该DNA模板来源自一个男性标本, PCR反应仅扩增出CAPDH基因, 表示该DNA模板来源自一个女性标本。
1.2.5 统计学处理数据输入SPSS 10.0统计软件, 使用卡方检验, P<0.05认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受试标本中, 80例妊娠至胎儿出生, 其中男胎孕妇44例, 女胎孕妇36例。出生男婴和男性对照组DNA模板均能同时扩增出SRY和GAPDH基因;而出生女婴和来自80例未孕妇女DNA模板全部仅扩增出GAPDH基因。
(2) 小片段effDNA扩增结果。80例受试者中同时扩增出SRY和GAPDH基因的44例;仅扩增出GAPDH基因36例。游离DNA扩增结果:同时扩增出SRY基因和GAPDH基因样本28例, 仅扩增出GAPDH基因52例, 见表1。2种游离DNA模板扩增SRY基因的敏感性分别为100% (44/44例) 和72.7% (32/44例) , 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0.0% (64/80例) 。2种样本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如今利用RQ-PCR技术检测胎儿游离DNA, 鉴定胎儿性别的准确率已接近100%[2], 在无高度灵敏检测技术 (如荧光定量PCR) 况下, 普通PCR方法检测孕期总游离DNA准确性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母血中的水平在早孕和中孕阶段较低, 如不对其进行有选择性的富集, 那么总游离DNA有可能会被占优势水平的游离母亲DNA所干扰[3], 影响胎儿SRY基因检测准确性, 并限制利用游离DNA对胎儿异常基因进行诊断。因此, 利用孕妇血浆中胎儿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基因有望对胎儿作出产前性别诊断, 使得越来越多的性连锁性连锁遗传病患儿能够在胚胎发育的较早期, 安全、准确地诊断出来。
参考文献
[1]汤冬玲, 周新, 李霞, 等.母体血循环中胎儿游离DNA的检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12) :1120~1122.
[2]吴菁, 黄艳仪, 陈小蔓, 等.定量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DNA在产前诊断的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6, 9 (5) :297~300.
性别决定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