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效果是判断善恶的标准(精选14篇)
效果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第1篇
一辩稿衡量善恶的标准是结果
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陈词,然而其中疏漏请容我指出。第一您主客不分,未能准确理解标准的含义,第二·····
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曾说,标准之所以成为标准,是因为标准是具有客观性和可确定性的。而动机是指希望得到预期结果而做某事的想法,具有或然性即不确定性。我们说一件事情有结果,就是客观事实,所以说结果体现的是一种必然性。它符合成为标准的条件,因此我方坚持认为,结果是衡量善恶的标准。
对方辩友,我想请问,一个人拥有善心,就一定能做善事么?能否做成善事,比起他的善心,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足够的行动力和合适的行为。近期棍棒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家长们的动机难道是邪恶的么?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为什么他们最终对孩子乃至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因为他们行为不合适,没有相应的执行力和理解力作为基石。衡量一件事的好坏善恶,就事论事,看的是它带来的后果和影响,这恰恰是结果。就像刚才提到的问题,动机再善意,也说明不了问题。
用动机衡量善恶相较结果而言有着致命的弊端
首先,凭动机来衡量善恶,是不全面且没有可操作性的。在现实生活中,行动者的动机只有他自己知道,更何况,现实中很多事情是没有动机的,比如酒驾肇事。司机并没有想撞人的动机啊,怎么能用不存在的动机来衡量肇事的善恶呢。而结果由行为产生,能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影响,用结果才具有可操作性,能更全面的来衡量善恶。
其次,动机是发生事件的前提,而结果是事件的完成态。所以动机具有内隐性,用结果衡量善恶更加直观容易。结果摆在眼前谁也无法改变,我们现在说,一个人做某某某事情,动机如何如何,实际上是参照了这个事件的结果剖析的,从结果衍生出来的推测,并且,这终究是个推测,或许他很贴近,但依然不是客观事实,不够准确。而标准恰恰需要客观事实,需要准确性啊。发生了的结果充分反映了事件的宏观形态,是善是恶,也就一目了然。
再者,在价值层面,用结果评判善恶具有可倡导性。我方今天真诚的希望,所有人都能怀抱着好的动机来做事,但是动机却往往被行动者用来为自己的错误开脱。请各位仔细想想,我们在生活当中,是不是在失败的时候经常说“我本意不是这样的”来为自己找借口呢?我们是不是渐渐的在这种借口中,不愿意去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呢?我们今天说要用结果来衡量善恶,正如美国西点军校校训“no excuses”,就是呼吁每个人都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通过以上综合考虑,我方坚持认为,结果是衡量善恶的标准。
效果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第2篇
1、违反民法和合同法强行性规定的格式条款无效
“所谓民法和合同法强行性规定,是指不依赖于当事人意志而必须无条件适用的法律规范,此类规范仅依法定事由的发生而适用,且内容不得以当事人意志改变或删除。”因此,如果格式合同条款的内容违反了法律强制或者禁止性规定,无论是否基于自由意思而订立,都应该认定为无效。“以强行性规制技术调整格式合同条款,使格式合同失却效力,不仅表明了法律对某些格式条款的坚决态度,同时也昭示了法律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干预。”
2、违反民法基本原则的格式条款无效。
“由于格式合同条款订入合同并没有双方当事人的协商,即使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相对人也无法提出异议,对此类合同条款,就应当依据民法基本原则,如
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显失公平原则、平等互利原则等作为判断依据。”
在各国立法与司法实务中,主要采取了三个民法基本原则作为判断格式合同条款效力的依据,即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1)严禁权利滥用原则。所谓权利的滥用,系指权利人行使权利背离权利本旨或超越权利界限之违法行为。法律对此行为予以否认或限制其效力,即为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第58条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这些规定在我国确立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公序良俗原则,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原则是行使民事权利和从事民事行为的基本指导原则,对于合同中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各国法律均认为无效。我国《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实际上包括了公序良俗原则。所以,格式合同条款的内容如果违反公共秩序,应当认定为无效,从而不发生拘束合同相对人的效力。
(3)诚实信用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6条也明确规定:“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有欺诈行为。”
效果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第3篇
在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界定不动产登记机构审查责任的情况下, 人民法院在审理房地产登记案件中, 判断不动产登记机构是否履行了审查责任, 前提是必须有一个明确可操作的审查标准, 且审查标准要求的内容必须是在不动产登记机构的能力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审查责任, 防止过度审查、不尽责审查, 也有利于司法审判尺度的统一。
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审查责任, 应当以法律为准绳、以法规为基础、以标准为尺度。审查标准具体包括:1.真实性审查, 要审查权属证书或登记证明的真实性。2.完整性审查, 收取的申请材料应齐全完整。3.关联性审查, 申请材料内容应与申请登记的事项相互对应;申请材料之间的内容应相互对应;询问结果与申请材料相互对应。4.一致性审查, 申请人名称、签章应与权利来源证明文件、登记簿、登记档案记载信息一致;登记的房屋应与申请材料记载房屋信息一致;需实地查看的房屋, 实地查看结果应与申请材料记载房屋信息一致;进行公告的, 公告期届满且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5.合法性审查, 申请所有权初始登记、在建工程抵押权登记的房屋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的范围内, 申请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的房屋在预销售许可证范围内等;申请事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要求;申请事项与登记簿的记载不冲突等。6.有效性审查。权利来源证明文件、其他有关证明文件应为依法由管理职权部门出具或确认;证明文件应在规定的有效使用期限内或未在有效使用期限但仍能证明登记事项的效用。
判断市场泡沫的有效标准是什么 第4篇
效果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第5篇
第二模块
专题四 作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它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有效教学行为的界定:
1、从行为目的的达成度上来分,教学行为可分为:有效教学行为与无效教学行为(1)判断标准:教学目标。
(2)判断依据:教学活动的最终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3)实现方式:教学过程控制。
2、有效教学行为的内涵
有效教学行为是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是具有一定效果、效率、效益的教学行为。
3、有效教学行为与理想教学行为
(1)从价值判断角度来看,理想教学行为是“应该怎样”的教学作为。(2)从实际表现欲结果来看,有效教学行为是指“实际怎样”的教学行为。
4、有效教学行为是一种可能有效行为与实际上有效行为的统合(1)教学的最终结果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模糊性——可能有效行为。(2)教学结果的有效性不全来自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2、有效教学行为具有哪些特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
1、目标清晰:“上课之前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教学意图”。(1)教师心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教学目标”。(2)授课之前应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予以澄清与反思。(3)教学目标如何实现应该心中有数。
2、善启善导:“问题是我启动教学进程的钥匙”。(1)启发诱导是有效教学行为的核心特征。(2)有效教学行为倡导一种“迂回式教学”。
(3)有效教学行为的前设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4)启发诱导的手段是多样化的,如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
3、遵循逻辑
(1)逻辑是人认识的行程,是教学行为发出的首先考虑对象。(2)不讲逻辑的教学行为会搅浑学生的思维。(3)教学逻辑表现为教师教学行为中贯通的“内线”。
4、手段有力:“我相信我的教学方法、方式、手段能够达到我的预定目的。”(1)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行为的载体。
(2)善选教学手段、灵活驾驭教学手段、准确适用教学手段是教学手段力度的体现。(3)有效教学行为需要的是可变通的教学手段。
5、动态调控:“我能够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灵活调控我的教学方向与方法。”(1)有效教学行为的艺术性体现在动态调控性。
(2)动态调控的实质:一切以具体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对象为转移。(3)动态调控的关键是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4)学生对教学行为的回馈是教师动态调控教学行为的基本信息。
6、富有创意:“我从没有想过始终用不变的教学方式来面对学生”。(1)教学创意是教学行为永远有效的秘诀。(2)创意是教学行为与时俱进的源头。
善恶的标准 读书笔记 第6篇
说白了,作恶者更倾向于灵魂的无。死即是一切的结束,恶行便告轻松。于此他们倒似乎勇敢,宁可承担起死后的虚无,但其实这里面掩藏着潜逃的颤栗,即对其所作所为不敢负责。这很像是蒙骗了裁判的犯规者,死后会宽慰有加地告诉你:比赛已经结束,录像并不算数。
――史铁生,《病隙碎笔》二十九
仅就这一段来说,我倒觉得倾向于灵魂的无的人,未必都是给自己预备了作恶的免罪书。我想问先生,但他已经无法作答了;我问过很多人,但他们从不肯好好给出答案――不累吗?
我尊重史先生,他吃尽了苦头,他在思虑后选择并坚定了信仰,抗争到了最后一刻。
那么我来问问还活着的、做好了争辩准备的.你吧。你被没有尽头的苦难所困扰,就由此相信一定会有那样一个地方,由着你心里善恶的标准,细数你的善行和罪状,判你在人世间功过大致相抵但好歹是善占了上风,给你一句贴心的安慰把人世的委屈一笔勾销,再把你送往永恒的安乐之处?你想在死后和其他灵魂畅聊人生感悟,可人家愿意理你么?若是死后还要被分派职责,根据什么劳什子标准将死人分为三六九等,原来的健康病痛美丽丑陋依旧烙在灵魂上,而你已经无处可避,那时你要怎么办呢?连死都死过了,还能往哪儿躲呢?活着的时候,世界不如你的意,你便幻想死后的世界能补偿你吗?若是死后的世界一样冷酷无情,那你活着时心心念念的到底是什么?漫无止境、无穷无尽的折磨吗?
因此我私以为死后最平等的方法――如果“平等”这个美好的概念能传到彼岸――便是寂灭。没有哪个灵魂活该受永恒的拷问。就让我们在漫长的黑暗中蛰伏,闪耀短暂的几十年,再猝然消逝吧。用永恒的寂静换取一刻色彩斑斓的喧闹,正是笔上好的交易。无论是满载苦楚还是泪中带笑,“有”本身便优越于“无”。
即使没有期许着什么奖惩,依然会在没人监管的地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不落井下石,不作奸犯科;即使明知没有什么无上的存在会铭记或感激,不会在“清算总帐”的时候收到褒奖,还坚持这样做着――深知未曾也永远不会受到任何注目与眷顾,只是在脱离了自顾不暇得以喘口气时,帮上同样处于孤立无援的他人一把。这大概是个理想的无灵魂论者。
说到底,我们热烈讨论死后之事,不过是就着个人的喜好给自己找一个最终归宿罢了。若那真是件万众统一的标准,合了你的意,便未必合我的意。若说大家都能按个人的意思来――那还有完没完了?我们在一辆列车上,谁也不知终点站的样貌,也许这辆疾驰的车会这样永远永远地开下去。
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 第7篇
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
善恶评价的标准是判断道德行为或观念善恶的标准.社会进步的标准则既包含物的.尺度,又包含人的尺度,不仅包含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包含精神文明的进步.因此,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并不存在二律背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并不否认物质进步与道德进步之间的分离,但这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作 者:倪愫襄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刊 名:东南学术 PKU CSSCI英文刊名: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年,卷(期):“”(1)分类号:B82-052关键词:善恶评价的标准 社会进步的标准 二律背反
效果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第8篇
袁先生吸取了陶行知、叶圣陶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教育思想, 始终从“育人”的高度看待语文和语文教学, 主张语文课必须坚持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既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又促进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 锻炼和造就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尽管袁先生的表述可能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意识形态话语色彩, 但把“人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价值判断标准, 与现在素质教育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袁先生认为, 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是如何实现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的辩证统一。他在多本著作中强调, 要加强对儿童认识发展规律的研究。语文教学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称为“双基”) 的基础上, 应着重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能力培养反过来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他认真研究了苏联教育家梅钦斯卡娅“智力发展条件”理论和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 主张对儿童的发展潜力作出准确估计, 充分调动儿童的智力活动, 使他们获得脑力劳动满足的愉悦, 通过语文训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些见解, 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袁先生没有什么宏论巨著, 他从来不做脱离教学实践的学院式研究。他总是把理论研究和语文教材编写、语文课堂改革密切结合, 解答教师的疑惑, 分析教学的得失, 解决语文教学中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他倡导在教师的课堂改革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语文教学规律, 求得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之道。他真心实意地与一线教师交朋友, 满腔热情地指导他们开展教学改革, 鼓励各地开展多种多样的专题教学实验。袁先生善于把基层教师的点滴经验提升为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原则和方法, 他的听课评课记录和教改例话, 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变革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受过袁先生指导的教师, 许多已经白发苍苍, 但仍然清楚地记得他精彩的课堂点评, 说起袁先生的谆谆教导, 依然充满感激之情。
善恶有报是真正的科学 第9篇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作者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更多不同的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纯净、慈善、正面的思想状态能令生命健康喜悦,而恶念会让机体组织失衡与病变。这是在生理医学领域中的发现,而这些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籍中都有系统的阐述。如孔子说过的“仁者寿”、医学古籍中讲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等。
“付出”与“回报”究竟有什么关系?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命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从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的种种善行,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研究。
研究人员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测量表,并长期追踪一些乐于付出的人,分门别类地对每一种“付出”带来的“回报”进行物理统计和生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付出”产生的“医疗作用”和“快乐指数”。“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这些善行确实对自身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自身的社会能力、判断能力、正面情绪以及心态等都会全面提升。哪怕对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友好的幽默的表情,这些简单的行为,都会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
在综合了四十多所美国主要大学一百多项研究成果后,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显示的资料,他们得出了令人惊讶的消息:人们善良的行为,比如赞美、宽恕、勇气、幽默、尊重、同情、忠诚等等,这些行为的付出显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为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得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同时,美国有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讲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静,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澹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记忆体、心神平安的目的。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入静后,大脑可以回复到儿童时代的脑电波状态,使得衰老暂时得到“逆转”。
看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什么都报”不是虚幻的说教。历史上、现实中的真实事例比比皆是,今天的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效果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第10篇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证据的关联性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判断标准(2018年)
证据的三大特性分别是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诉讼过程中对证据进行审查,肯定是要充分考虑证据的关联性的,因此知道怎么对证据的关联性进行判断是十分重要的。接下来由赢了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证据的关联性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判断标准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对关联性的判断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这只是一个经验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常识与经验来判断。法官在判断证据的关联性时,主要依据一般的逻辑和经验进行。这是我们探讨如何判断关联性的总的前提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探讨一些比较具体的判断方法。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关联性包括证明性和实质性这两个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判断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实质上就是判断证据是否具有证明性和实质性。
(一)证明性的判断
如何判断某一项证据是否具有证明性呢?学者们提出了诸多的判断方法。无论如何,证明性是证据支持其欲证明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倾向性”,是一种可能 性,也就是一种概率。因此,尽管学者们提出的判断证明性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最终都落实到可能性大小(也就是概率大小)的比较问题。概括地 讲,如果提出的证据使其欲证明的事实主张的成立更为可能或者更无可能,那么,该证据就具有证明性。这就是判断证据证明性的最基本的方法。
美国著名证据法学者麦考米克教授曾经提出两种可以用来判断证明性的具体方法:(1)简单地提出疑问,“对此证据的认识是使发现待证事实真相更为可能?还 是更不可能?”例如,被控故意伤害邻居的被告人有一直不崇尚暴力的声誉证据。一般认为,这样的人似乎不大可能实施伤害行为,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均接受这样一 种观念,即:与具有崇尚暴力声誉的人相比,不具有暴力声誉的人伤害邻居的可能性小得多。如果我们用E来表示该声誉证据,用H来表示被告实施了伤害行为的假 设,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在考虑证据E的情况下,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假设H成立的可能性比不考虑证据E时的可能性要小。用符号来表示,即:P(H|E)
(二)实质性的判断
实质性涉及的是证据与案件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判断某项证据是否具有实质性,其关键就在于考察证据欲证明的是不是案件待证事实。因此,判断证据的实质性,首先就是要理清什么是“案件待证事实”。
一般情况下,待证事实就是争议事实,因为只有存在争议的事实才有证明的必要,不存在争议的事实不需要证明。如果证据要证明的事项不是争议中的事项,那么,该证据就不具有实质性,也就没有关联性。
英国学者Adrian Keane则将需要证明的争议事实归结为三类:
(1)“争议中的事实”。有时也被称为“主要事实”。在任何案件中,争议中的事实就是原告为获得胜诉而必须予以证明的事实以及被告为成功抗辩而必须证明的事实。某一案件中的争议中的事实,不是由证据法所决定的,而是由实体法和当事人的主张所决定的。一般而言,在民事诉讼中,通常可以藉由当事人的诉答状来辨别争议中的事实。
(2)“相关事实”。有时也被称为“与争议相关联的事实”、“证据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事实”,指的是可以从中推出争议中的事实是否存在的事实。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不允许证明相关事实,那么,当事人的许多请求或抗辩都可能会不成立,因为能直接证明争议中的事实的证据(即直接证据)很可能找不到。能得到的证据证明的往往是与争议中的事实相关联的事实。比如,关于丈夫是否枪杀了妻子,在没有目击证人的情况下,此人在枪杀案件发生前一天买了一支枪,案件发生后警察发现了埋藏在此人屋子的花园里的这支枪,并且专家也证明此枪上有此人留下的手印。如果这些相关事实成立,就可推断出争议中的事实(此人是否枪杀了其妻)存在。
(3)“间接事实”。有时也称为“次要事实”,包括三种事实:A.影响证人能力的事实。B.影响证人可信性的事实。如,关于目击证人在一定距离处能否看清事件的发生情况的事实。C.初步事实。这类事实必须先予证明,并以此为前提条件,才能决定某些证据是否可以采纳来证明争议中的事实或相关事实。例如,文件的副本要具有可采性,首先必须证明文件的原件已经毁损或者经适当寻找而不可得。
研究争议事实的意义,主要在于:特别注意除争议中的事实以外的其他争议事实,与这些其他争议事实相关的证据也具有实质性。从实践来看,如何确定这些其他争议事实,从而确定有关证据是否可以采纳,会遇到一些困难;另外,在我国审判实践中,还存在“法官常常只倾向于接受和认定直接证据,而对许多间接证据的效力不予认定,认为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这些间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联性”的误解情形,因此,要充分重视不同的争议事实。只要能够证明争议事实的证据,都具有实质性。
在理清案件待证事实的情况下,要判断某项证据是否具有实质性,主要就要考察当事人提出该证据的证明目的,考察该证明目的是否有助于证明本案中的争议事实。如果特定证据的证明目的并非指向本案的待证事实,则该证据不具有实质性,也就没有关联性。
男子砍杀邻居儿子潜逃16年自首或可从轻处罚 http://s.yingle.com/l/xf/603359.html
3名司机接导管盗取公司液化气犯盗窃罪分别领刑 http://s.yingle.com/l/xf/603358.html
6岁男童被浇硝酸大面积烧伤_母亲男友再作案 http://s.yingle.com/l/xf/603357.html
如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http://s.yingle.com/l/xf/603356.html
有期徒刑的执行 http://s.yingle.com/l/xf/603355.html 2018物
业
管
理的主
要
内
容
有
哪
些
http://s.yingle.com/l/xf/603354.html
公职人员收受贿赂回赠假字画充做退还 http://s.yingle.com/l/xf/603353.html
骗取出口退税罪 http://s.yingle.com/l/xf/60335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剥夺政治权利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l/xf/603351.html
侵占公司财产罪量刑
http://s.yingle.com/l/xf/603350.html
大排档店员穿拖鞋用脚洗菜完全无视一旁用餐的食客 http://s.yingle.com/l/xf/603349.html
幼儿园园长贪污数十万被判http://s.yingle.com/l/xf/603348.html
12年
浅谈侵占行为及侵占对象的认定问题 http://s.yingle.com/l/xf/603347.html
刑法中的非刑罚处理方法
http://s.yingle.com/l/xf/603346.html
为逃避责任将交通肇事被害人送至医院后逃跑是否构成逃逸 http://s.yingle.com/l/xf/603345.html
受贿都有哪些隐蔽方式
http://s.yingle.com/l/xf/603344.html
美军证实IS最高宗教领袖已击毙_其曾奴役数千女性 http://s.yingle.com/l/xf/603343.html
剥夺政治权利的法律规定
http://s.yingle.com/l/xf/603342.html
走私毒品罪案例 http://s.yingle.com/l/xf/60334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银川制造毒品罪量刑标准
http://s.yingle.com/l/xf/603340.html
取保候审的条件及程序
http://s.yingle.com/l/xf/603339.html
管制和拘役的区别有哪些方面
http://s.yingle.com/l/xf/603338.html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http://s.yingle.com/l/xf/603337.html
文化低遭丈母娘鄙视男子自学成黑客非法牟利 http://s.yingle.com/l/xf/603336.html
规定,公民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http://s.yingle.com/l/xf/603335.html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定罪判刑后查清财产真实来源的是否应予改判 http://s.yingle.com/l/xf/603334.html
女童被妈虐待致死丈夫向法庭递交谅解书 http://s.yingle.com/l/xf/603333.html
走私假币罪的刑法处罚
http://s.yingle.com/l/xf/603332.html
走私罪论文 http://s.yingle.com/l/xf/603331.html 女乘客擅开飞机滑梯被拘12天_什么是破坏交通工具罪 http://s.yingle.com/l/xf/60333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英国曼彻斯特体育场爆炸已致至少19死50人受伤_疑为恐怖袭击 http://s.yingle.com/l/xf/603329.html
撤诉的概念 http://s.yingle.com/l/xf/603328.html 个人如何签订装修合同书范本http://s.yingle.com/l/xf/603327.html
2018
最新
交通肇事致多人轻伤也应纳入调整范畴 http://s.yingle.com/l/xf/603326.html
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http://s.yingle.com/l/xf/603325.html
小产权房最新政策 http://s.yingle.com/l/xf/603324.html 俩贼疯狂砸车玻璃盗窃财物被刑拘 http://s.yingle.com/l/xf/603323.html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_本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http://s.yingle.com/l/xf/603322.html
将非法占有的财物占为己有能否认定侵占罪 http://s.yingle.com/l/xf/603321.html
清洁工撬门偷4万元新书_低价购买盗赃物要处罚吗 http://s.yingle.com/l/xf/603320.html
一年制造多次交通事故_遇到碰瓷怎么办 http://s.yingle.com/l/xf/603319.html
江苏省公安机关适用取保候审
http://s.yingle.com/l/xf/60331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学校旁发生砍人事件三死两伤案件正在侦查中 http://s.yingle.com/l/xf/603317.html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特征
http://s.yingle.com/l/xf/603316.html
刑事责任年龄不应因个案而调整
http://s.yingle.com/l/xf/603315.html
房屋抵押登记有关事项
http://s.yingle.com/l/xf/603314.html
哪些情形适用转交送达
http://s.yingle.com/l/xf/603313.html
男子带硫酸安检谎称酒警察让喝一口时懵了 http://s.yingle.com/l/xf/603312.html
程序员用代码求救求助同事们成功脱身传销组织 http://s.yingle.com/l/xf/603311.html
哪些情况可以做无罪辩护
(四)http://s.yingle.com/l/xf/603310.html
网购突遭客服狂骂发消息辱骂他人属于违法行为 http://s.yingle.com/l/xf/603309.html
有期徒刑 http://s.yingle.com/l/xf/603308.html 侵占
罪
中的问
题
研
究
http://s.yingle.com/l/xf/60330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谈刑事自诉案件的几个问题
http://s.yingle.com/l/xf/603306.html
武汉男子裸体捅伤路人自己不想活了别连累别人 http://s.yingle.com/l/xf/603305.html
常见的走私方法 http://s.yingle.com/l/xf/603304.html 徇私枉法罪及处罚 http://s.yingle.com/l/xf/603303.html 死缓期间故意犯罪但情节较轻的_应否核准死刑立即执行 http://s.yingle.com/l/xf/603302.html
哈尔滨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http://s.yingle.com/l/xf/603301.html
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量刑的规定
http://s.yingle.com/l/xf/603300.html
怎样正确运用正当防卫
http://s.yingle.com/l/xf/603299.html
骗取出口退税罪及处罚
http://s.yingle.com/l/xf/603298.html
6岁男童被浇硝酸大面积烧伤_凶手竟是母亲男友 http://s.yingle.com/l/xf/603297.html
情侣联合诈骗2000万_开庭时女子撇男友独资揽罪 http://s.yingle.com/l/xf/603296.html
如何认定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http://s.yingle.com/l/xf/60329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保外就医疾病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http://s.yingle.com/l/xf/603294.html
抢夺罪的数额标准(2018),抢夺罪从重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xf/603293.html
作废的发票可否当成非法出售发票罪的犯罪对象 http://s.yingle.com/l/xf/603292.html
办理房屋抵押登记的程序和资料
http://s.yingle.com/l/xf/603291.html
超载车辆致人死亡,车主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http://s.yingle.com/l/xf/603290.html
什么是故意犯罪 http://s.yingle.com/l/xf/603289.html 如何解决罚金
刑执行困
难的对策
http://s.yingle.com/l/xf/603288.html
不得强迫自证有罪两高三部联合发布新规 http://s.yingle.com/l/xf/603287.html
介绍贿赂罪 http://s.yingle.com/l/xf/603286.html 走私
淫
秽
物
品
罪的处
罚
http://s.yingle.com/l/xf/603285.html
罚金的数额种类 http://s.yingle.com/l/xf/603284.html 有期徒
刑
量
刑的三
种
情
况
http://s.yingle.com/l/xf/60328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42岁老扒手行窃被发现还耍横_身上藏18个刀片 http://s.yingle.com/l/xf/603282.html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http://s.yingle.com/l/xf/603281.html
浅析我国死刑案件中辩护权的保障及律师辩护 http://s.yingle.com/l/xf/603280.html
神药专家被揭底百变身份电视节目推销神药 http://s.yingle.com/l/xf/603279.html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及处罚
http://s.yingle.com/l/xf/603278.html
8.5万吨固体废物走私入境进口垃圾祸国殃民为哪般 http://s.yingle.com/l/xf/603277.html
青少年性犯罪的法律问题
http://s.yingle.com/l/xf/603276.html
五旬女子将裸照发给男网友遭敲诈勒索 http://s.yingle.com/l/xf/603275.html
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http://s.yingle.com/l/xf/603274.html
帮忙点”路灯“致伤亡粗心大意却带来刑事处罚 http://s.yingle.com/l/xf/603273.html
检察机关采取拘传 http://s.yingle.com/l/xf/60327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小区地下车位的处理方式包括哪些 http://s.yingle.com/l/xf/603271.html
90后女孩约见网友遭强奸对方被判3年缓刑3年 http://s.yingle.com/l/xf/603270.html
人被抓了,家属想见面问一些情况,该如何办理 http://s.yingle.com/l/xf/603269.html
漾濞县检察院查处特大经济犯罪案—一公司董事长8次受贿 http://s.yingle.com/l/xf/603268.html
因争执手推被害人致死_构成故意伤害还是过失致人死亡 http://s.yingle.com/l/xf/603267.html
伪造 http://s.yingle.com/l/xf/603266.html 预防未
成年
人
犯
罪
从
家
庭
做
起
http://s.yingle.com/l/xf/603265.html
出手大方90后“小土豪”竟是盗窃犯
http://s.yingle.com/l/xf/603264.html
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http://s.yingle.com/l/xf/603263.html
中学女生遭轮番掌掴校园暴力需要完善相关法律 http://s.yingle.com/l/xf/603262.html
什么是偷税罪 http://s.yingle.com/l/xf/603261.html 罚金的四
种
缴
纳
方
式
http://s.yingle.com/l/xf/60326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效果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第11篇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判断标准,当然也是对自己所做所为的判断。持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就可以正确的判断周围存在或正在发生的一切事物和行为,他自身的所做所为就可以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周围的一切环境;如果持一种错误的价值观,那么就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从而产生错误的观念,无法正确的判断自己的对错,造成个人错误的发展,而不能自己察觉。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呢?这也是比较难以准确的下定义,因为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年长者不能拿自己固有的经验进行教导年轻者,一定要与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思考问题和年轻人进行沟通。总之,一个人行事,如果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进步,有利于世界上一切存在的生物,那么他持有的价值观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效果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第12篇
“人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价值判断标准――袁微予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综述纪念袁微子先生诞辰100周年专稿
袁微子先生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浙派语文的开拓者,而且也是全国小语界著名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浙江省小语界也举办了纪念袁微子先生的系列学术研讨活动。本刊特开辟专题,以示缅怀并借此为大家学习袁老语文教育思想提供帮助。
周一贯老师曾经说过,浙派小语是有“教统”的。如不谈古代和近代浙江先贤们的贡献,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派小语的带头人而言,应首推袁微子先生。袁先生大半辈子从事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不仅为浙江培养了一大批的小语名师,还直接促成了浙派名师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袁先生吸取了陶行知、叶圣陶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教育思想,始终从“育人”的高度看待语文和语文教学,主张语文课必须坚持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既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又促进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锻炼和造就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尽管袁先生的表述可能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意识形态话语色彩,但把“人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价值判断标准,与现在素质教育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是如何实现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的辩证统一。他在多本著作中强调,要加强对儿童认识发展规律的研究。语文教学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称为“双基”)的.基础上,应着重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能力培养反过来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他认真研究了苏联教育家梅钦斯卡娅“智力发展条件”理论和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主张对儿童的发展潜力作出准确估计,充分调动儿童的智力活动,使他们获得脑力劳动满足的愉悦,通过语文训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些见解,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袁先生没有什么宏论巨著,他从来不做脱离教学实践的学院式研究。他总是把理论研究和语文教材编写、语文课堂改革密切结合,解答教师的疑惑,分析教学的得失,解决语文教学中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他倡导在教师的课堂改革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语文教学规律,求得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之道。他真心实意地与一线教师交朋友,满腔热情地指导他们开展教学改革,鼓励各地开展多种多样的专题教学实验。袁先生善于把基层教师的点滴经验提升为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原则和方法,他的听课评课记录和教改例话,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变革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受过袁先生指导的教师,许多已经白发苍苍,但仍然清楚地记得他精彩的课堂点评,说起袁先生的谆谆教导,依然充满感激之情。
视觉情绪记忆的判断标准变化 第13篇
在再认与回忆任务中,导致错误记忆的真正原因是情绪唤醒与否[1]。那么情绪记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发现人们会错误地回忆或再认出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信息,并表现出相当高的自信[2,3]。另外,主观的被试因素也是影响错误记忆的重要因素[4]。
根据再认加工的观点,控制性的决策过程就是内在标准的变化过程,也就是信号检测指标中的反应偏向(β)。
本研究试图运用医生/汽车维修工刺激套范式在情绪诱发和记忆程序上进行严格控制,用来探讨视觉情绪记忆的判断标准的变化。
1 视觉性情绪记忆实验
1.1 被试
取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心理学专业大学生52名,此类被试以前未参加过相似的实验。被试分为4组,3个实验组,1个控制组。最后去除极端数据,参与数据处理的被试人数总数为42人。控制组有12人、悲伤实验组有9人、愉快实验组有11人、恐惧实验组有10人。被试平均年龄为20.35岁。男生15名,女生27名。
1.2 实验设计
该实验采用二因素混合设计:4(情绪类型:控制、悲伤、愉快、恐惧)×5(评价等级:最低、较低、中等、较高、最高),其中,自变量中,被试间因素为:情绪类型;被试内因素为:评价等级。因变量为反应偏向β。
1.3 实验材料和器材
掩蔽情绪刺激材料是4张图片,其中3张是情绪图片,3张图片是分别表现出愉快、悲伤和恐惧情绪的人物图片,一张是中性图片,是面积基本一致的一个多边形和椭圆。5套Psykey实验教学系统(安装信号检测论)分别安装在5台方正商祺牌计算机。
1.4 实验程序
实验是在晚自习期间,黑暗的实验室进行的。第1部分是运用图片材料启动情绪,第2部分为评价法实验。
1.4.1 情绪启动实验
先行进行8人的个别实验,使被试处于不同情绪状态(2个引发悲伤情绪,2个引发愉快情绪,2个引发恐惧情绪,2个处于非引发状态),以检验实验的诱导图片是否能使实验能达到实验者的要求,从而正常进行。
实验开始时告诉被试,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有关色彩辨别方面的实验。然后将情绪刺激或非情绪刺激图片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射出来;如果是情绪刺激,让被试分辨图片上有几种颜色,在2分钟时间内完成,将答案写出。如果是非情绪刺激(多边形和椭圆),则让被试在2分钟内判断出哪一个面积大,并将答案写出。
预实验证明材料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可以投入实验。
1.4.2 评价法再认实验
情绪启动实验完成后,要求被试立即进行评价法实验,以保证情绪启动的有效性.并且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努力使自己处于刚才情绪状态中,不能有起伏,并且遵循一种判断标准完成实验。
通过屏幕呈现的主试指导语如下:“请你来做一个记忆实验,我先给你看60张图片,要求你尽量记住这些图片,电脑播放这些图片的速度是每一秒钟一张”。
图片呈现结束后,再次通过屏幕呈现的主试指导语如下:“现在电脑会呈现120张图片,其中一半是你刚才看过的,另外一半是新的图片。我给你看一张图片时,你就要判断它是不是刚才看到过的。看过的图片作为信号,请按下列标准按键:
通常我们将评价等级(信号与噪音的确信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即:
最低:20%-0%肯定是SN:肯定是噪音;
较低:40%-20%肯定是SN:可能是噪音;
中等:60%-40%肯定是SN:可能是信号,也可能是噪音;
较高:80%-60%肯定是SN:可能是信号;
最高:100%-80%肯定是SN:肯定是信号。
被试在实验时根据以上五个等级对呈现的刺激做出是信号和噪音的判断。
2 结果与分析
反应偏向β来看,评价等级的主效应差异显著,F评价等级(4,35)=16.057,P<0.001;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可知,最高、较高评价等级与其余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异都显著,最低、较低、中等评价等级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且,最高评价等级下反应偏向值最大,较低评价等级下反应偏向值最小,中等评价等级下反应偏向值最接近1。情绪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情绪(3,38)=.860,P>0.05;情绪与评价等级之间的交互作用差异不显著。F评价等级×情绪(12,111)=1.617,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视、听启动下均出现,中等评价等级下被试倾向于击中或正确拒斥,最高评价等级下被试倾向于漏报,在较低评价等级下被试更倾向于虚报。早期Hoch以及Larrick等人认为,产生过度自信的原因是由于个体在判断过程中所存在的误差所导致。另外,Campos等人提取自信度判断标准(β)越严格,记忆成绩越差。这也验证了一种理论,乐观型偏见(optimistic bias):决策者很容易出现极度膨胀的自信、偏信小概率事件等乐观估计,他们通过知觉系统把风险人为弱化,达到对风险的“主观可控”。
4 结论
从反应偏向来看,人在决策时倾向于在最高和较低自信下失误,中等自信下有利于决策正确;在最低评价等级下,正效价情绪下有利于决策正确,负效价情绪下倾向于决策失误。
摘要:本文运用医生/汽车维修工刺激套范式,选取大学生42人作为被试,以视觉方式启动控制、悲伤、愉快、恐惧情绪下,然后在5种评价等级下进行信号检测论实验。结果:从反应偏向β来看,视觉启动下,中等评价等级下被试倾向于击中或正确拒斥,最高评价等级下被试倾向于漏报,在较低评价等级下被试更倾向于虚报;在最低评价等级下,悲伤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虚报,愉快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击中或正确拒斥,恐惧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漏报。结论:从反应偏向来看,人在决策时倾向于在最高和较低自信下失误,中等自信下有利于决策正确;在最低评价等级下,正效价情绪下有利于决策正确,负效价情绪下倾向于决策失误。
关键词:视觉,情绪记忆,判断标准
参考文献
[1]Corson Y&Verrier N.Emotions and FalseMemories:Valence or Arousal?Psychological Science,2007,18(3):208-211.
[2]Roediger H.L.Ⅲ,McDermott K.B.Creating false memories:Rememberingwords not presented in lis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1995,21(4):803-814.
[3]Read J.D.From a passing thought to a false memory in 2 minutes:Confusing real and illusory events.Psychonomic Bulletin and Review,1996,3:105-111.
善恶是一种抉择 第14篇
抑郁症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与非正常死亡也没有必然联系。达尔文、林肯、丘吉尔……很多杰出人物据说都曾深受抑郁症的折磨。一个寻死的人是独自了断还是拉着无辜者一起死,其实与疾病没有直接关系,乃是属于人性善恶范畴的问题。而人之为人,究竟本善还是性恶,古往今来,似是一个永不会停止的追问。
孟子是相信性善的。《孟子·告子上》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就是说,人生性善良,就像水天然会向低处流。孟子将此称为“良知”“良能”。《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即承孟子这一思想而来,国人浸淫久矣。儒家讲求“仁政”和“教化”,性善之说是一大理论根基。
偏偏荀子爱抬杠,针尖对麦芒一般指名道姓反对孟子这一观点:“孟子曰:‘人之性善。’曰:是不然!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是善恶之分也已。今诚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则有恶用圣王,恶用礼义矣哉!”不得不说,这一批驳的逻辑很有力量,如果人性本善,还有圣明君主什么事儿,又哪里还需要讲求什么礼义?
如今有大牌学者替孟子辩护,称性善说是后人的误读,孟子的真实主张不是人性本善,而是人性向善。这辩护有多少道理,怕是得看把孟夫子文章加上怎样的注疏后译成白话文。不管怎样,至少荀子是这么误读孟子的,他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驳孟子的性善说,其中一篇不仅明明白白主张人性本恶,还明明白白主张人性向善。
荀子是这样说的:“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夫薄愿厚,恶愿美,狭愿广,贫愿富,贱愿贵,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故富而不愿财,贵而不愿势,苟有之中者,必不及于外。用此观之,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也就是说,因为穷,所以想发财;因为丑,所以要漂亮;因为是屌丝,所以渴望秒变高富帅;因为天性恶,所以崇仰善;总而言之一句话:人天生向往自己没有的东西,如果有反倒不会再稀罕,所以想要行善,正好证明其性本恶。
这种类比生动有趣。但追究起来,似乎和孟子“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比喻一样不太讲逻辑关联。水往低处流或者丑小鸭想变天鹅,这和人性之善恶,难道真有半毛钱关系吗?再说,富人果真就不想有更多钱财,贵人果真也不想更有权势吗?现实生活中,懂得适可而止的例子似乎很少,反倒是某官贪了多少多少的新闻隔三岔五冒出来,贪到没有止境也丧失理性,下场连《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那个被打回原形的渔婆还不如。
孟子讲性善,讲仁政,人人皆有能够被教化出仁义礼智的四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而荀子讲性恶,讲礼学,理想是:“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孔子逝后,“儒分八派”,孟子后来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奉为儒学正统,而荀子学说“好用不好说”,渐成“杂统”,此是后话。
中国古代的人性善恶论并非只有这两种,而是几种排列组合都挺齐全。比如有个告子,主张人性无善亦无恶,唯食色二字(“食色,性也”)。西汉辞赋大家杨雄则相信“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笔者更倾向于杨雄的看法,善欤恶欤,不在普遍的人性本身,与得不得抑郁症更加没有关系,只在于你自己的抉择。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效果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