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操作论文范文
违章操作论文范文(精选4篇)
违章操作论文 第1篇
新疆博乐某连队电工姜某家有3间空闲房子, 准备租赁。姜某想, 租房户要通过自家总表计量, 自行装设分户电能表, 分算电费更为方便。2010年5月14日12时左右, 姜某先把电能表箱固定在墙上, 并装好单相电能表, 又将带电的进线往表里引入。当接好相线进线, 正准备将中性线往接线孔插入时, 只听“啪”的一声, 从接线孔处喷出火光, 姜某的右手被短路电弧灼伤。
2 事故原因及暴露的问题
(1) 姜某虽已取得电工操作证, 但没有按照规程操作, 没有停电, 就把带电的进线与电能表连接, 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 姜某缺乏安全常识, 站在一只30 cm的小方凳上, 看不清电能表进线孔, 只凭感觉操作。另外, 其操作时不戴绝缘手套, 又无人监护, 也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 作为一名电工, 姜某连基本的安全规程都不遵守, 反映出其自身技术水平差, 安全意识淡薄。同时也暴露出供电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忽视了基层电工的培训、考核、管理工作, 尤其对低压操作技能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检查力度不够。
3 防范措施
(1) 根据《供电营业规则》第六章第七十五条规定, 用户自行装设分户电能表时, 可向供电企业申请给予技术指导。应严格按照电力规程操作, 布置完善的安全措施后方可作业。
(2)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对电工定期审验, 对无证人员及不合格人员, 一律禁止入网操作。对全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 凡是考试不及格者, 一律取消上岗资格。
常见违章操作行为 第2篇
常见的违章操作行为有以下几点:
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如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时未给信号。
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实效。包括拆除安全装置,让安全装置失效,人为调整让安全装置失去作用。
3.用手代替工具操作。包括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而用手直接拿工件进行机械加工。
4.物体存放不当。包括工具、材料、垫腿、石膏板不合格品不按类别、不按规定的位置、场所存放。
5.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包括未经安全管理人员允许就进入警示危险信号及标志牌指示的危险区域。
6.攀、坐不安全位置。如攀、坐在平台护栏、机动车上、吊车吊钩等高处及可移动部位等。
7.在起吊物、危险悬挂物下作业、停留、休息,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无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
8.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工作。9.工作中,作业人员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如酒后作业,带病作业,疲劳作业,带情绪作业等。
10.在必须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和作业或场所中,忽视其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如未戴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绝缘鞋,未戴安全帽,未戴呼吸护具,未佩带安全带。
拖拉机机手违章操作的表现及危害 第3篇
1. 启动后马上投入作业 拖拉机启动后,应在小油门位置适当运转10分种左右,待冷却水温升至45℃后起步,水温升到60℃时正式投入作业。若起步后马上投入作业,由于此时机温较低(特别是冬季),突然加大油门会使发动机燃油燃烧不完全,排气管冒黑烟,气缸积炭。另外,刚启动时各运动机件表面润滑油膜尚未完全形成,润滑油黏度较大,不易流动,必然会加速运动机件的磨损。
2. 起步前猛松离合器 拖拉机起步时,离合器接合应缓慢、柔合、平顺,分离时要迅速、彻底。但有些机手在实际操作中,起步时猛松离合器,由于冲击力大,会加速磨擦片、传动件(如链条、齿轮、轴)及拖拉机配带农机具零件的损坏。
3. 作业时突变油门 拖拉机作业时,应根据作业负荷情况,缓慢地加大或减小油门,不许突变油门,但有些机手操作时,突然加大或减小油门,这样会给机车造成不良后果。因为突然加大油门,不仅燃油与空气混合不均匀,燃烧不完全,排气冒黑烟,油耗增加,产生积炭,加速气缸磨损,而且由于积炭多,易堵塞启运喷孔及针阀喷孔,而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另外,由于转速突变,曲柄连杆机构受力不均匀,连杆大头与连杆轴颈离心力增大,易产生连杆变形,缸套偏低,发动机压缩比下降,还易发生曲轴折断事故。
4. 停车时猛轰油门 发动机熄火前,应将油门由大到小慢慢关闭,但有的机手在实际操作中却在熄火前猛轰几下油门,企图将气缸里余油烧尽,其实适得其反,危害极大:①由于油门忽大忽小,转速会随着忽高忽低,连杆大头与连杆轴颈受交变冲击的载荷也忽大忽小,易产生疲劳而导致曲轴断裂;②经常猛轰油门,会引起连杆变形,产生缸套偏磨,发动机启动困难,马力下降;③由于供油量忽多忽少,燃油燃烧不完全,气缸积炭,会加速磨损;④造成缸盖、机体平面等处内应力集中,会产生漏气,冲坏气缸垫。
5. 发动机长时间怠速运转 拖拉机在使用中,如需临时停车,怠速运转一般不宜超过15分钟,但不少机手在实际操作中常常让机车长时间怠速运转,这会带来如下害处:①由于长时间怠速运转,不仅运动机件受强烈冲击负荷,而且润滑不良,形成半液体摩擦,加剧机件磨损;②由于转速较低,降低了可燃混合气的形成速度和质量,燃油燃烧不完全,增加了气缸积炭;③气缸温度较低,工作时易产生电化学反应,易使机件材料变质、变脆和产生麻点剥落。
6. 用离合器停车或减速 离合器是用于接合或切断机车动力的,但有些机手在实际操作中习惯用分离离合器的办法进行临时停车或减速行驶,这样会造成离合器摩擦片剧烈磨损、扭曲甚至烧损。
7. 平地高速行驶或犁刀仍留在土壤时急转弯 拖拉机在平地行驶时应平稳、缓慢、低速度转弯,若机手高速急转弯易造成轮胎磨损、机件损坏、发生横向翻倾事故。还有些新机手在田间作业进行机车转弯时不将旋耕机的犁刀及时升起,这样会造成旋耕机机件损坏。
8. 水箱“开锅”时急于加冷却水 拖拉机在作业中,水箱水缺少引起“开锅”时,不能马上添加冷却水,因发动机高温时突然遇冷极易造成机体开裂,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发动机熄火,待水温降至50~60℃时再加冷却水。
9. 机车超速行驶 按规定,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发动机的额定转速应为2000转/分,行车时速不超过15千米,但有些机手在冬季实际工作中为了机车多装快跑,普遍出现超速行驶,这样危害很大:①车速不易控制,遇突发意外易出事故;②因为机车是按一定转速设计的,因此超速将加速发动机运动件及底盘机件的磨损断裂,同时也会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
10. 机车超载作业 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按照规定要求,装载重量不得超过1吨,但不少机手致富心切,为了多拉快跑,普遍出现超载现象,其结果是:①燃油燃烧不完全,排气管冒黑烟,油耗增加,气缸积炭;②由于机温上升,充气系数下降,功率降低,润滑油变稀,加剧了机件磨损;③轮胎磨损加剧,甚至爆裂;④极易发生翻车事故,特别是当机车爬坡时。
1违章操作造成事故 第4篇
1.1 超负荷使用造成塔机事故
a、起升超过额定起重力矩,力矩限制器损坏、拆除、没有调整或没有定期校核造成力矩限位失灵引发事故。此类事故较多、发生事故后引发的损害也较大。众所周知,塔机司机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司机认为塔机都有一定的保险系数,超点载也没关系。殊不知塔机的保险系数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工况而设立的。一次超载没关系,两次超载没发生事故,不仅感觉不到事故隐患正在萌发,反而作为一种经验,甚至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臂端规定吊1t,我吊2t就没事”。而不知灾难正悄悄的降临。
点评:力矩限制器是塔式起重机最关键的安全装置,应定期保养、调整校核。
b、力矩限制器失灵,夜晚起吊,吊重物或起升钢丝绳挂住建筑物或不明物体,造成塔机瞬间超负荷或塔机突然卸载引发事故。
点评 :夜晚视线模糊,容易判断失误 ;司机此时疲劳作业,也往往存在“早完活、早休息”的麻痹和侥幸心理。
1.2 违规安装、拆卸造成事故
塔机的安装、拆卸及顶升、落节是一项关键环节,操作人员应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施工作业前,有关操作人员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制定施工方案,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如安装、拆卸顺序,各部件的连接与紧固,平衡重的安装、拆卸次序,顶升、降落时的油缸上部的平衡的调整,套架导轮与塔身间隙的调整,顶升板梁与塔身踏步的安放位置,下支座与塔身的连接与拆卸,顶升、降落时回转的定位,及套架上两个爬爪的提、放与看护等环节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点评 :塔机的安装、拆卸、顶升、落节是塔机发生事故较多的环节,应特别重视,并由专人负责。
1.3 基础不符合要求引发事故
a、未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地耐力测试,因地基承载能力不够造成塔机倾覆
b、未按说明书要求施工,地基太小不能满足塔机各种工况的稳定性
c、地脚螺栓自制达不到说明书规定要求,地脚螺栓断裂引发塔机倾覆
d、地脚螺栓与基础钢筋焊接。因地脚螺栓材质大部分是45#或40Cr,焊接部位易脆断
1.4 塔机附着不当引发事故
a、附着点以上塔机独立起升高度超出说明书要求
b、附着杆、附着间距不经计算、设计随意加大1楼发表于: 2009-05-23 14:31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塔机疲劳、使用保养不当造成事故
2.1 钢结构疲劳造成关键部位母材产生裂纹或关键焊缝产生裂纹
疲劳裂纹的产生有多种因素,与设计、制造、材料有关,但大多数
疲劳裂纹的产生与长期超负荷使用关系紧密,是逐渐积累的结果。随着
我国建筑业技术的革命,工程建设速度突飞猛进,3天一层楼不再是神
话,过去几年完成的工程变为几个月完成。如此快的节奏更应重视设备的规范操作和保养工作,相反的是原来的专门管理机构棗设备处、机械
处大都被优化精简,职能大大削弱,甚至有的公司根本不存在设备管理
部门。不但如此,有的领导为了提高施工速度,采取“歇人不歇马”的战
术是司空见惯。殊不知“马”也有劳累和长病的时候,如不精心喂养、照
料也会“马失前蹄”。钢结构疲劳起初只是很小的裂纹,慢慢延伸达到一
定程度才会引发事故,如我们经常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完全可
以避免此类事故。容易发生疲劳的部位主要有:基础节与底梁的连接处、斜撑杆以上的加强节或标准节的主肢或连接套处焊缝、塔身变截面处、上下支座、回转塔身、塔顶下部主肢或耳板等。
点评 :钢结构及焊缝疲劳引发事故也是较多的环节。使用多年以上的设备因疲劳发生事故较多,很多事故是疲劳和违规操作结合发生的。
2.2 连接螺栓疲劳、松动引发事故
根据JG/T5057.40-1995建筑机械与设备高强度紧固件标准:高强螺栓、螺母,使用后拆卸下再次使用,一般不得超过二次。且拆下的螺栓、螺母必须无任何损伤、变形、滑牙、缺牙、锈蚀、螺纹粗糙度变化较大等现象。实际使用中用户能够做到的很少,但必须注意加强对高强度紧固件的检查、紧固、保养,和定期更换,避免混用。
2.3 销轴脱落引发事故
a、销轴窜动剪断开口销引发销轴脱落
b、安装时未装或用钳丝代替开口销
c、不装压板或开口销,将销轴与结构焊接;(因销轴可焊性差,在震动冲击下很容易开焊,导致销轴脱落。)
d、轴端挡板紧固螺栓不用弹簧垫或紧固不牢长期震动而脱落,压板不起作用导致销轴脱落
e、臂架接头处三角挡板因多次拆卸发生变形或开焊,导致臂架销轴脱落
2.4 钢丝绳断裂引发事故
a、钢丝绳断丝、断股未及时发现、更换
b、吊钩突然落地,吊钩、小车等处滑轮防脱绳没有或损坏,0引发钢丝绳脱槽,从而挤断钢丝绳
c、高度限位不起作用,吊钩碰小车横梁拉断钢丝绳
2.5 其他安全装置损坏、拆除或失灵引发事故
如制动器、重量限制器、高度限位、回转限位、变幅限位、大车行走限位等。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UID: 31
精华: 2
发帖: 1293
威望: 570 点
蚂蚁: 1578 只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7(时)
注册时间: 2008-12-16
最后登录: 2009-10-25 钢度或强度不足
2、制造方面的缺陷,随意代用材料或主材不符合标准
3、不遵守焊接工艺标准,存在夹渣、裂纹,关键焊缝不够尺寸或存在虚焊等缺陷
4、安全装置不合格,保护装置不健全等
违章操作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