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40的论文
关于工业40的论文(精选8篇)
关于工业40的论文 第1篇
1材料与方法
进行试验的制浆企业产能100万t/a,商品浆产能40万t/a。制浆原料主要为木材、废纸和芦苇。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工艺流程为:废水→初沉池→冷却塔→选择池→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深度处理(超效浅层气浮系统)→达标排放。该企业好氧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时,二沉池出水CODCr稳定在250mg/L以下。废水处理系统进水CODCr保持在1250mg/L,BOD/COD为0.45,每天进水量为45000m3,进水总氮值为2mg/L,需要补充氮磷营养,经计算每天需要投加1012kg氮源,换算成尿素为2154kg,实际每天尿素用量为2100kg。在废水处理不同时期,SN可发挥不同形态氮的协同效应,显著提高氮的利用率。为了确定SN能够高效地替代尿素,在产品开发阶段,以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使用SN替代尿素,在废水中含有相同量的BOD时,尿素用量按照理论营养需求m(BOD)∶m(N)∶m(P)=100∶5∶1计算,经计算,最终确定本试验的SN总用量为原尿素用量的1/3(以尿素质量计),即SN总用量为2100kg×1/3=700kg。试验中使用SN时,采取逐步替代尿素的方法,即分三个阶段在选择池投加SN和尿素,最终使SN完全替代尿素。由于SN是液态,可直接泵入选择池;尿素则需要先在尿素罐中溶解,再泵入选择池。表1为三个阶段中SN和尿素的用量。
2检测方法
SN作为一类新型氮源药剂,无毒无害,能够高效少量地替代传统氮源。目前评判SN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主要为二沉池出水的氨氮浓度、二沉池出水CODCr、好氧池末端SV30(污泥沉降比)和生物相。本试验取样地点为初沉池出口、选择池出口、好氧池出口、二沉池。水质检测项目、检测频次和检测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氨氮浓度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是微生物和水体生态植物等最易吸收利用的氮源。当水体中氨氮浓度过高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害,所以工业废水处理后需要达到一定的限值才能排放。该制浆造纸企业废水处理氨氮浓度排放标准依据GB/T3544—2008中现有企业排放限值为10mg/L[8],结合当地环保部门的规范,实际排放限值为8mg/L。图1为在使用SN期间废水处理生化系统进、出水的氨氮浓度。从图1可以看出,SN逐步替代尿素时,在不同替代阶段,其氨氮浓度呈现不同的规律。第一阶段,用233kg的SN替代中试前尿素用量中的1/3(即700kg尿素),其他氮源仍为尿素,在此阶段,选择池出水氨氮浓度比较低,平均为7.9mg/L,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波动较大。出现此类规律的原因主要为:①此阶段SN仅替代了中试前尿素用量中的1/3尿素,而SN中含有部分氨态氮,剩下的为其他形态的氮,再加上初沉池废水中的氨氮含量,导致选择池出水氨氮浓度较初沉池废水更高,随着SN逐步替代尿素,选择池出水氨氮也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②SN为液体氮源,其中氮形态丰富,使用它替代尿素时,系统需要短暂的适应期,从而导致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波动较大。第二阶段,用466kg的SN替代中试前尿素用量中的2/3(即1400kg尿素),其他氮源仍为尿素,在此阶段,选择池出水氨氮浓度均值为8.9mg/L,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波动较小,呈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系统逐步适应了SN作为氮源。第三阶段,用700kgSN完全替代中试前尿素用量(即2100kg尿素),在此阶段,选择池出水氨氮浓度均值高达12.2mg/L,高氨氮含量的主要来源为SN中的氨态氮及初沉池废水中的氨态氮。但在此阶段,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平稳,均值仅为1.8mg/L,远远低于排放限值标准。其结果表明,SN能够安全地替代尿素,用量仅为原尿素用量的1/3时,二沉池出水达到排放标准。系统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即SN能够很好地被微生物利用。
3.2CODCr去除效率
CODCr是废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物污染指标。为使用SN中试期间,废水处理系统CODCr的去除情况。该制浆企业废水处理系统初沉池CODCr在1100~1350mg/L,波动不大,说明该企业废水处理系统废水水质比较稳定,系统不会受到水力负荷冲击,在此情况下使用SN,避免了水力负荷冲击的影响。从二沉池出水CODCr曲线可以看出,使用SN逐步替代尿素的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系统CODCr稍有偏高,但总体趋于稳定。当系统外加氮源全部为生物活性氮时,废水处理系统CODCr完全低于250mg/L,期间最高为248mg/L,最低为220mg/L,平均值为238.1mg/L。就CODCr去除效果而言,第三阶段,即系统外加氮源全部为SN时,CODCr去除率为80.5%,高于第一阶段的79.9%和第二阶段的79.4%,说明外加SN作为废水处理系统的氮源,能够安全地替代尿素,且能够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
3.3SV30SV
30是分析活性污泥沉降性最简便的方法,SV30值越小,污泥沉降性能越好,SV30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以致出现活性污泥膨胀现象。废水处理系统中营养比例相当重要,一般细菌营养比例为m(BOD5)∶m(N)∶(P)=100∶5∶1。如果氮营养缺乏时,可能会产生膨胀现象。因为若缺氮,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化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黏性的污泥膨胀[9]。当用SN替代尿素,用量仅为尿素用量的1/3时,从总氮含量上,SN总氮含量低于尿素总氮含量;但从吸收效率上看,SN更加容易被利用。图3为逐步使用SN过程中,好氧池活性污泥的SV30变化情况。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SV30与中试前的SV30(为33%)相当;当进行第二阶段时,SV30偏高,但没有出现活性污泥膨胀现象。出现SV30偏高的原因主要是活性污泥处于适应SN作为氮营养的一个过程,数据显示,第二阶段末期,SV30恢复为35%。当SN完全替代尿素时,SV30一直稳定在30%~35%,与只用尿素时相比,SV30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总之,尿素和SN这两类氮营养物质,作为微生物营养时,都能够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只是SN能够高效少量地替代尿素。图3使用SN期间好氧池SV30的变化
3.4生物相
在使用SN逐步替代尿素期间,每天观察好氧池活性污泥的生物相,结果为:菌胶团结构较密实,没有发现太多从菌胶团中伸出的丝状菌;能够观察到活跃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其中数量较多的原生动物为钟虫、累枝虫和楯纤虫,数量较多的后生动物为轮虫。由生物相可以反映出生物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即说明SN能够安全稳定地替代尿素。
4结论
选用生物活性氮(SN)部分替代尿素作为氮营养,应用于某制浆造纸企业的废水处理系统,分析和总结了SN与尿素的应用特点。
4.1SN作为一种新的液态氮源
完全能够替代传统氮源尿素。当SN用量仅为尿素用量的1/3(质量计)时,CODCr去除效果良好,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低于标准限值排放,SV30波动不大。
4.2SN能够高效地替代尿素
主要归结于SN中携带的有机酸小分子片段,这些有机酸小分子片段充当运输载体,运送氮源至细胞体内,促进氮源的高效吸收。
4.3SN为液态氮源
投加方便,可节省溶解尿素的电力成本,适合大量投加氮源的废水处理厂。
关于工业40的论文 第2篇
1.1植物体内提取法
阿魏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当归、无患子、川穹、香兰豆、麦麸和米糠等植物中含量较多。植物体内的阿魏酸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水溶态,脂溶态和束缚态。水溶态下的阿魏酸与一些小分子如单糖、多胺等结合呈易溶态,其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质中;脂溶态的阿魏酸常结合一些脂溶性的物质存在于植物的蜡质层中;在束缚态下,阿魏酸常以醚或酯的形式与植物细胞壁物质相结合。植物体内的阿魏酸主要以酯键与多糖和木质素交联或自身酯化或醚化形成二阿魏酸,一般可通过碱解法或酶解法打断酯键,再用合适的溶剂来提取。从植物中提取到的阿魏酸属纯天然物质,无毒无害,经过纯化就能直接应用于医药及食品工业,是目前要求较高的医用阿魏酸的主要来源。从植物中提取阿魏酸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有碱解法、阿魏酸酯酶法和植物组织培养法三种。
1.1.1碱解法阿魏酸在谷维素中主要以酯的形式存在,其易于水解,因此在从谷维素中提取阿魏酸时,可以先用碱水解谷维素,再对其进行酸化,其反应式如。该法制备阿魏酸,操作简易可靠,提取率较高,而且其产生的环木菠萝醇类等副产品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邓红等以谷维素为原材料,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碱水解制取阿魏酸的工艺。结果表明,利用谷维素用碱水解制取阿魏酸,其方法可靠、易行、得率较高。赵升强等[8]采用乙醇/水/氢氧化钠溶液从玉米麸皮中提取阿魏酸,解决了提取液粘度高而难以实现膜分离的问题。通过水解谷维素制备阿魏酸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制备阿魏酸的方法。谷维素的来源广,易取得,产量高,成本较低,因此该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但是,该法提取阿魏酸后产生的废渣、废液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如何进行绿色化生产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1.2阿魏酸酯酶法阿魏酸酯酶是一种由真菌、细菌和酵母分泌的,能将低聚糖阿魏酸酯、阿魏酸甲酯和多糖阿魏酸中的阿魏酸游离出来的一。薛枫等将阿魏酸酯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进行混合,高效地降解了玉米麸皮,制备出阿魏酸和低聚木糖两种功能性食品原料,确定了酶的最适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阿魏酸的释放量比未经高温高压预处理时提高了1倍,还原糖的释放量提高了3倍。龚燕燕等利用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us-amii)阿魏酸酯酶与木聚糖酶协同降解小麦麸皮,制备了阿魏酸,得出阿魏酸酯酶与木聚糖酶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双酶共同作用,有利于小麦麸皮的降解,提高FA的释放率。阿魏酸酯酶法是一种通过天然的催化剂将阿魏酸衍生物从生物体内游离出来的一种方法。该法工艺简单、节能环保、条件温和、催化效率较高、专一性强,但基于该反应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稳定性差,而且微生物除了会分解出阿魏酸酯酶,还会分解出一些其他物质,导致阿魏酸的降解,所以单独使用阿魏酸酯酶法提取阿魏酸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难以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目的。把该方法与其他多种高效的提取方法相结合,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1.1.3植物组织培养法植物组织培养法是通过培养基对植物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诱导再生的过程,它也是获得阿魏酸的一个有效途径。大量研究表明,植物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阿魏酸衍生物的产量比直接提取时更大,而且减少了纯化工艺。张蓓蕾通过川芎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条件和继代培养次数对川芎次生代谢产物形成和积累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了川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最佳条件,而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会递增。该研究表明,阿魏酸在组织体内的含量是可以调控的,因此,通过改变培养的环境或方法对代谢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方面进行研究,将对阿魏酸未来的生产有相当大的影响。
1.2化学合成法
阿魏酸的化学合成主要有两种类型,Wit-tig-Horner反应和Kneoevenagel反应。Wittig-Horner反应是通过使亚磷酸三乙酯乙酸盐和乙酰香兰素在强碱体系中发生反应,再用浓盐酸酸化而合成阿魏酸。由于反应中要使用强碱,生成酚钠离子会抑制羰基和碳负离子之间的反应,还会伴随有副反应的发生,实用价值低,相关研究较少。Kneoevenagel反应则是以在吡啶溶剂中加入少量的有机碱作为催化剂,通过香兰素和丙二酸发生反应而合成阿魏酸的,该反应中经常使用的催化剂有哌啶和苯胺等。何良波等采用微波辐射法,利用正交设计,以香兰素和丙二酸为原料,甲苯和吡啶为溶剂,苯胺作催化剂,采用带有分水器的回流装置,在搅拌下合成阿魏酸。该工艺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率较高的优点。丁元生等以香兰素和丙二酸为原料,KF/K2CO3/γ-Al2O3为催化剂,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催化合成反式阿魏酸。产品收率达到65%以上,且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6次,收率依然超过60%。朱婉清以香兰素和丙二酸为原料,采用Knoevenagel缩合反应,也成功地制取了阿魏酸。面对市场对阿魏酸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以及中药资源来源较少的问题,阿魏酸的化学合成法已经成为生产阿魏酸的一个重要途径。相比起其他几种方法,化学合成法具有生产方法多样化、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产量大、可持续生产的优点,适用于批量生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化学合成所得产物是反式和顺式阿魏酸的混合物,后续分离难度较大,研究者今后应从分子结构上来优化阿魏酸的合成工艺,以期早日工业化应用。
1.3生物合成法
生物合成法是用一些微生物(ArthrobacterBlobiformis)将阿魏酸前体进行转化,得到阿魏酸的方法,如可将从丁香油中提取得到的丁子香酚肉桂酸酯通过微生物转化为阿魏酸。辛嘉英对无溶剂体系中生物合成新型油脂抗氧化剂阿魏酸双甘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溶剂体系中,在70mgCRL催化下,转速为150r/min,底物比为1∶1,反应时间为120h,底物含水量为10mg/g,硅藻土添加量为40mg时,产率最高。生物合成法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合成方法,但目前其工艺并不是很成熟,因此对阿魏酸的药理活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及调控机制的研究,对阿魏酸生物合成法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阿魏酸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阿魏酸作为食品抗氧化剂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一些蛋白类或多糖类食品的品质,而且与一些其他的物质(如Vc)结合使用,可以大大增强食品抗氧化效果。目前,将阿魏酸用于食品抗氧化剂在日本已被批准,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也已经开始采用一些含阿魏酸量较高的物质(如香兰豆、草药、咖啡等)作为抗氧化剂,对食品进行防腐保鲜。同时,阿魏酸在食品交联剂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1用作防腐保鲜剂
阿魏酸特殊的结构赋予其极强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是优选的天然食品保鲜剂。张蔚等将一些健康志愿者的新鲜粪便通过称重稀释后进行厌氧培养,之后进行反复涂布分离,得到69种人体肠道细菌,然后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PLC-Q-TOF/MS)与Metabol-ynxTM软件对阿魏酸经人体粪便混合菌及分离的单菌作用后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得出肠道细菌对阿魏酸有代谢作用且由不同细菌完成。研究表明,阿魏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人体所代谢,如若能将阿魏酸与其他有机物相结合形成复配型添加剂,以部分替代亚硝酸盐的防腐作用,相信它在防腐保鲜方面的发展将无可限量。
2.2用作食品交联剂
阿魏酸不仅在防腐保鲜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将其添加到食品中,还可以起到食品交联的作用,更好地提高食品的应用价值。阿魏酸能够改善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阻湿性能,减小复合膜的水溶性,但会显著降低复合膜的透光率,且使复合膜的颜色发黄。其中,添加1%阿魏酸的复合膜性能较好,其抗拉强度为14.33MPa,断裂伸长率为9.36%,水蒸气透过率为4.52g.mm.m-2d-1kPa-1,水溶性为28.46%,透光率为77.37%。阿魏酸通过使多糖分子进行交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些可食性物质的品质,如果多糖分子在交联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阿魏酸,其应用价值在未来将会有进一步的提高。除此之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除了对人有益之外,也对人体存在着一定的隐性危害,这一损害的罪魁祸首就是自由基。而且有大量资料已经证明:炎症、肿瘤、衰老、血液病以及心、肝、肺、皮肤等各方面疾病的发生机理,都与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阿魏酸由于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能很好地消除运动隐性危害,将来在运动型饮料方面也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3展望
关于工业40的论文 第3篇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鼓励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学术成果和作品, 更好地服务于商贸经济及工业经济研究、服务于现代经济建设, 《现代商贸工业》杂志将从2013年起, 评选年度优秀论文。评选范围为2013年度在本刊上发表的文章, 评选方式为作者自荐和编辑部推荐形式, 由本刊编委会专家和有关高校及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专家进行评选和点评, 年度优秀论文及作者名单将在本刊上公告, 并向获奖作者颁发荣誉证书。
欢迎作者、读者推荐参评2013年度优秀论文。请将您认为优秀的论文 (注明期数、作者名、文章名, 并注明推荐人单位、联系方式、推荐亮点) 通过邮件xdsmgy@vip.163.com或者QQ:505422276告知。
2013年10月
关于工业40的论文 第4篇
关于留校青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学院留校青年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水平,经材料学院院务会讨论,特对留校青年教师在留校后考核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作如下要求。
1、考核留校青年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仅计算其第一作者论文,且单位署名为西北工业大学。
2、留校青年教师在考核期间每年至少发表与科研工作相关的SCI论文2篇(其中有1篇在国外期刊发表)。
3、留校青年教师在考核期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单位署名西北工业大学),可视为相当于SCI论文,获得的专利数认定为SCI论文数。
4、因特殊情况不能满足上述规定者,需由其所在课题组负责人以书面报告形式说明理由,并酌情扣除本人部分津贴。
5、本规定从2004年9月1日后留校青年教师开始执行;前期留校青年教师参照执行。
关于工业40的论文 第5篇
发布时间:2013-07-02浏览次数:8817 来源: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大学阶段的综合训练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为适应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做出如下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
1.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包括确定指导教师、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答辩及归档等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院(系)和教研室分级完成。对不设教研室的院(系),教研室的职责由院(系)或相应的基层教学组织承担。
2.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
3.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讲师及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由助教任导师时,应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共同指导。需要在工厂或校外其它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可聘请该单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协助我校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宜超过6人。
4.教务处的职责
(1)统一管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过制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有关政策、制度及规定,对其进行宏观指导。
(2)协调校内有关部门,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的保证。
(3)组织校级毕业设计(论文)检查组,负责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
(4)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考核、总结,组织经验交流和质量评估等工作。
5.院、系的职责
(1)贯彻执行学校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结合本院(系)的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实施细则;文科类专业的院(系)还要制定适合文科的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2)成立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各教研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包括要做好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等环节的检查。
(3)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料、实验条件、调研途径等。
(4)审批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
(5)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及时将总结报告上报教务处。
6.教研室的职责
(1)确定指导教师。
(2)组织教师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组织审查,通过审查后报院(系)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
(3)检查、督促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考勤与指导,把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4)组织安排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学生答辩资格审查工作。
(5)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
(6)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总结,及时将工作总结报送院(系)。
二、对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
1.指导教师负责制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学生调研、收集资料以及进行必要的实验准备工作。任务书填写要规范。
2.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保证定期(每周不少于2次)对每个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尤其要抓好关键环节的指导。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工作日志,填写检查意见并签字。
3.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认真做好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
4.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包括拟定提纲、撰写初稿和修改定稿等。
5.督促和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参加结题验收,并向答辩委员会写出有关学生的工作态度、能力水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评语,对学生是否具备答辩资格提出建议和意见。
6.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期间出差一周以上要经院(系)主管领导批准,要委托其它教师代管,并通知学生。
7.指导教师要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结合毕业设计(论文),努力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2.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训练环节。学生应主动接受教师的检查和指导,定期向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听取教师对工作的意见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工作有:
(1)做开题报告。做开题报告时,学生应提出文献综述、方案论证和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
(2)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日志,该日志作为各次检查和评分的依据之一。
(3)按计划完成课题任务。
(4)接受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并提供所要检查的有关资料。
(5)按照《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撰写毕业论文。
(6)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3.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进入实验室等科研场所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遵守学校考勤制度,无故离岗者按旷课处理。
4.学生应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严禁弄虚作假或抄袭他人成果。
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尽量从生产、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问题中选定,其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相应的实验条件。选题不得与往届重复。题目的类型可多样,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文管类学生应依据专业特点,尽量从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选题。选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避免过空过大,使学生有具体工作内容,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
2.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应涉及学生所学或相关专业范围,且能达到科研工作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应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完成一个大题目中某一部分的同学应对整个题目有全面的了解,数名学生完成同一大题目时每位同学的工作要各有侧重,有独立完成的内容,能够反映出各自的水平。
3.指导教师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选定后,应交由教研室审查,通过后,由教研室主任签字、备案。
五、毕业设计(论文)检查
在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等重要环节,校、院(系)要组织专家组深入到各专业进行监督和检查。
1.开题
由教研室组织开题报告会,检查每个学生的开题准备情况。开题检查的要点如下:
(1)检查学生的选题是否正确,文献综述是否充分和方案论证是否合理,判断是否已充分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要求。
(2)进度计划是否切实可行;工作量是否适宜。
(3)是否具备毕业设计(论文)所要求的基础条件。
开题检查不合格者必须在一周内重新开题。
2.中期检查
学校组织一次中期检查,中期检查时每个学生要汇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第七学期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院(系)、教研室,应组织不少于两次的检查。根据学生对课题内容与要求的深入研究情况、有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情况及学生提交的已查阅到的参考文献、已获得的实验数据、应完成部分的论文初稿等情况,主要应检查以下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题目是否一致,论文的基本观点是否正确。
(2)学生是否按计划完成规定工作,工作量是否饱满,所遇到的困难能否克服。
(3)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表现。
(4)教师的指导工作情况。
3.结题验收
结题验收在试验或设计工作完成后,答辩前一周完成,由教研室组织指导教师和有关教师实施检查,检查要点为:
(1)学生的设计图纸是否规范、完整。
(2)现场检查实验数据是否完备、可靠,演示实验结果。
(3)现场检查软件运行结果。
(4)检查学生是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要求完成全部工作。
(5)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情况。
(6)对(2)、(3)项的检查结果要在结题验收中给出结论。
(7)结题验收不合格(即未获得答辩资格)的毕业设计(论文)要申请进行缓答辩,直到验收合格后方可参加由教研室(或系)组织的集中答辩。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
1.毕业设计(论文)的组成
毕业设计(论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封面、内封(扉页)、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原创性声明、致谢、附录。
2.内容要求
我校毕业设计(论文)按学科类别划分为理工类和文管类两大类。
(1)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分为工程设计、科学实验、软件开发、理论研究和综合等类型。
①工程设计型
机械类专业:做此类题目的学生至少要独立完成A0图纸四张(不包括零件图和示意图)和一份10000字以上的类似于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论文。图纸应符合《机械制图》标准的规定。
电类专业:学生要独立完成工程(或科研)项目中的全部或相对独立的局部设计、安装、调试工作,要有完整的系统电气原理图或电气控制系统图。论文字数应在15000字以上。
上述两类专业的论文正文部分一般包括:任务的提出、方案论证或文献综述、设计与计算(可分为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几部分)、实验(模拟实验或仿真实验)调试及结果分析、结论等内容。土建类专业:做此类题目的学生至少要独立完成A0图纸六张和一份8000字以上的类似于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论文。
②科学实验型
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论文字数应在15000字以上。论文应包括文献综述,实验装置,实验分析研究与结论等内容。
③软件开发型
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应用软件或较大软件中的一个模块,要有足够的工作量,同时要写出15000字以上的论文和必要的软件使用说明书。论文主要包括:综述、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实现、性能分析、结论。
④理论研究型
选题必须有一定实际意义,字数在15000字以上。有创新的论文,字数不受限制。学生在答辩前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出一篇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学术论文。论文正文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综述,问题的提出和分析,研究工作方案,进行建模、仿真和设计计算,结论等。
⑤综合型
综合型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至少包括上述四种类型论文中的三项内容,当有工程设计内容时,图纸可酌情减少,论文字数应在10000字以上。
(2)文科、管理类专业的论文可以是理论性论文、应用性论文、应用软件设计或调查报告。论文不能是一些文献资料简单地、机械地堆砌。论文应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论点要正确,要有足够的依据;论点与论据要一致,论据要充分支持论点;要有必要的数据资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观点、概念表达要准确、清晰。论文字数在15000-20000字左右(外语专业论文应不少于7000词),有创意的论文,字数可不受限制。
计算机软件类型的论文参照理工类论文软件开发型要求执行。
3.毕业论文的撰写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严格按照《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执行。
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1.答辩委员会由教研室(或系)负责组织,由5~7名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其中至少有二人具有高级职称。答辩委员会由院(系)审批,并张榜公布。根据需要,答辩委员会可决定组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设答辩小组长一人,具体负责答辩工作。需聘请校外人员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时,由主管院长(系主任)批准。
答辩现场环境要整洁,气氛要严肃认真。
答辩委员会采用协商或投票方式给学生评定成绩,一个专业或班级分设几个答辩组时,要统一标准、统一考虑。答辩委员会要向院(系)学位委员会提出是否准予学生毕业的建议。
2.学生必须在答辩前5天,将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日志和指导教师评语提交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将其转给评阅教师(应由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审阅,评阅教师要写出评语。
3.当毕业设计(论文)中涉及到有关实验及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内容时,答辩时必须提交结题验收时关于这方面的验收结论。
4.每个学生答辩时间在25分钟左右,答辩时要出示毕业设计(论文)有关的全部资料。
八、毕业设计(论文)评分
1.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按百分制评定,90-100分的优秀学生不得超过本专业学生的20%,8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不得低于本专业学生的20%。
2.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其中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占10分,其余三部分为导师评分、评阅人(应由讲师以上教师担任)评分、答辩委员会评分,这三部分共占90分。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应在综合考虑工作量、学生表现和所达到水平的基础上确定,主要采分点包括:
(1)基本能力和工作态度
· 毕业设计(论文)反映出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 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 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思想、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表现
(2)毕业设计(论文)水平
·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及学术水平,论述正确性
·毕业设计(论文)的难度及工作量
· 实验数据确切性,图纸、图表、书写的规范性
· 论文条理性及语言表达能力
(3)答辩表现
· 答辩规范
· 讲述情况
· 回答问题的情况
毕业设计(论文)有创新者应酌情加分。
各院(系)可以参照上述要求,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论文答辩与评分标准,报教务处备案。
3.对结题验收不合格缓答辩和答辩不合格的学生,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做结业处理,要在三个月内补充、修改毕业设计(论文),并重新进行毕业答辩。由院(系)或教研室负责组织结题验收,成立答辩委员会组织集中答辩。
4.结业后三个月内仍验收不合格或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只能随下一届毕业生重修毕业设计(论文)。
5.毕业设计(论文)缓答辩和重修的学生必须办理相应手续,到院(系)教学秘书处办理缓答辩或重修毕业设计(论文)手续,并按规定到财务处会计科缴纳缓答辩费或重修费,经教务处注册中心审批后有效。结业后三个月内仍不能进行答辩的学生所缴纳的缓答辩费不退。
6.在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答辩合格,且其他条件符合学籍管理规定的学生,准予毕业并授予学位。如果答辩仍不及格,将按结业处理。
九、毕业设计(论文)管理
1.毕业设计(论文)保存
毕业设计(论文)及有关图纸由院(系)资料室负责长期保管,其中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送校档案馆永久存档。
2.毕业论文装订
论文装订要整齐(论文封面由教务处统一提供样版),要统一按照封面、内封、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原创性声明、致谢、附录等顺序装订。
3.毕业设计(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十、附则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解释权归教务处。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若干规定》同时终止执行。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
关于工业40的论文 第6篇
一、现阶段合成氨工业主要生产原料
合成氨的反应公式为3H2+N2=2NH3+Q,合成氨的反应特点主要为:可逆反应,氢气与氮气反应生成氨,同时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氮气;此外,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过程,反应过程中反应热与温度以及压力有关;而且需要催化剂的催化方能迅速进行合成氨反应。现阶段用硬合成氨生产的原料主要有天然气、重质油以及煤或焦炭,具体生产工艺如下所示:
1.天然气
采用天然气生产合成氨主要工序为脱硫、二次转换、一氧化碳转换以及去除二氧化碳等工序,在上述工序完成后即可得到氮氢混合气,再利用甲烷化技术去除少量残余的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并经压缩机进行压缩处理,即可得到合成氨产品。
2.重质油
重质油主要是指常压或者减压蒸馏后的渣油以及利用原油深度加工后的燃料油。利用重质油生产合成氨的工艺为首先重油与水蒸气反应值得含氢气体。通过将部分重油燃烧以为反应转化吸热提供足够的热量以及足够的反应温度,进而通过重油制氢为合成氨的生产提供基础原料。
3.煤
以煤作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的高温干馏焦化以及煤的气化两种,煤的焦化主要是将煤处于空气隔绝的高温条件下制取焦炉煤气,通常情况下焦炉煤气中含有60%左右的氢气,作为合成氨生产的原料。而煤的气化,将煤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常压或者加压的方式与水蒸气或者氧气反应,得到含氢的气体产物,以此为制作合成氨的原料。
二、合成氨生产工艺指标
1.合成氨生产压力
通常情况下将压力控制在3~4MPa左右,这主要是由于采取加压的条件可以降低能耗,保证能量的合理利用,而且采取加压的方式还可以提高反应余热的利用。
2.生产温度
对于一段炉的温度,一般控制在760~80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一段炉设备价值高,而且主要为合金钢管,合金钢管的特点在于温度过高容易造成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对于二段炉温度,主要根据甲烷控制指标来确定。在合成氨的生产压力以及水碳比得出后,应该根据平衡甲烷的浓度来确定合成氨的生产温度。通常情况下要求yCH4<0.005,出口温度应为1000°C左右。实际生产中,转化炉出口温度比达到出口气体浓度指标对应的平衡温度高
3.水碳比
由于水碳比高的条件下,残余甲烷含量降低,且可防止析碳。因此一般采用较高的水碳比,约3.5~4.0。
三、合成氨生产节能措施研究
合成氨的生产作为需要大量能好的工业,对于合成氨生产工艺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已经成为合成氨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降低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实现合成氨生产规模的大型化
生产规模的大型化在于可以综合利用能量,并且可以采用离心压缩机,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同时,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大型化的合成氨生产可以建立完善的热回收系统,进而降低能量的消耗,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此外,大型化的合成氨生产工艺由于采用了高速离心压缩机,减少了合成氨的设备,并实现了合成氨生产工艺的优化。
2.实现制气系统的节能优化
合成氨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制气环节,制气环节的能耗达到成产工艺的70%以上,因此实现合成氨的节能,必须提高转化率降低燃料消耗。
对于利用天然气生产合成氨的工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结合用于生产合成氨的天然气的密度以及其他信息,判断天然气碳含量,并及时调整蒸汽,并通过适当降低水碳比来实现生产工艺的节能;严格控制合成氨过程中的烟气氧含量,并尽可能的减少其波动,将其控制在较低的数值;在生产过程中除满足氢气与氮气比、二段炉出口的甲烷含量以及温度的条件外,应尽可能降低一段炉负荷;对于类似于Kelogg型的合成氨生产转化炉,应该尽可能地均衡控制各个支路间温度,并减少各炉管间温度偏差,进而大幅提高加热效率,这样不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实现能耗的降低。
对于采用重油以及煤粉气化炉的合成氨生产工艺,实现节能技术改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根据原料的基本属性如密度、热值等探寻反应的最佳配比,及时调整氧气量、蒸汽量,减少能耗;根据炉型及工艺设计不同控制方案,通过平稳操作和优化参数,提高转化率,降低能耗;由于这类气化控制的特殊性,如原料性质难以定性、监测点少、自动化程度低等,尚无开发出理想的优化控制系统。
3.从驰放气中回收氢
从驰放气体中回收含氢气体。从驰放气体中回收有氢气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将驰放气体低温液化,进而通过蒸馏进行进一步的分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回收有氢气体,同时可以回收部分稀有气体。第二,采取分子筛在高压条件下吸附的方式,进而在减压下进行解吸的方法分离得到有氢气体。第三,采用多极膜分离方法,由于氢气透过膜的速率相比其他气体较高,并通过多极膜进行分离而获得纯度较高的氢气。
四、结语
随着资源的不断匮乏以及能源危机的制约,在合成氨生产工艺中采取各种节能措施,并进行技术改造以便于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益已经成为合成氨生产技术改造的重点,这对于提高合成氨装置的设备可靠性,改善合成氨的技术经济指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于工业40的论文 第7篇
2.米福不需邮寄纸质文稿,请直接以w ord格式添加至附件形式,发本刊指定电子信箱中即可,同时,稿件中须写清作者、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市 (县) 和邮编等。
3.论文应阴有: 200字左右的摘要,3-5个关键词、1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历学位、职称、研究学科或方向,成就等) 。
4.提倡所有来稿均应时有英文摘要,同时除病要用英文外,还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单位、关键词等。其中作者名字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国空格,姓的英文字母须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要大写,姓与名均不得缩写。
5.论文中的公式要工整,使用符号要规范:文中图表要用计算机绘制,力求精、简,少、小,点线规范,背最线条明了,标识准确,确保刊出后的图表清晰不模糊。
6.论文中各层次的小标题务必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 (.) 分开,未尼数字后面不加圆点。标题分级-般不超过3级,3级以后如果还需分层次,可用1) 、2) ... (1) 、2-..①. ....等形式表示。如: 1 (-级标题) : 1.2 (二级标圆) ; 1.2.3 (三级标题) 。
7.论文篇末要求附“参考文献”。所引“多考文献”要真正具有文献价值,且为已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参考文献”序号置于括号〈[ 1 ) 内,须与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相对应,且在正文中务必是右上角角标方可。
8.“注释”是对文稿中特定内容所作的解释和补充说明,请在文中用阿拉伯数字加①②来右上角标示,且采用文末详细注释。
9.本刊有稿必复,审稿时间一般3-7天,著超过15日仍未收到本刊任何信息。请尽快和编辑部联系。严禁作者一稿多投。否则: -旦被发现,将追究其相应责任。
10.若所投文稿为“基金项目”或“研究课题”,请务必注明其具体名际和项目编号。
11.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本刊有权对拟用稿件作必要的修改和删节,若不同意修改,请在来稿时往明,以便妥善处理。
12.本刊要求论文全文格式如下:中文标题 (-般不超过15个汉字) - +作者姓名一工作单位 (带上所在省,市和邮编) 摘要一关键词正文一参考文献基金项目或研究课题作者简介注释
参考文献著录按如下格式:
期刊:作者篇名[]刊名 (外文刊名可缩写》,出版年,卷名 (期号) :起止页码.
书籍:作者,书名版名 (第1版不标注) [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作者投稿官方信箱: shdgysh@ 163.com 1 shdgyho@126.o 1 shdgyfk@126.com
网址: ht://d/yjsh.co
编辑部电话: 0531-55508875 82601481
社址:济南市文化西路41号《山东工业技术》杂志社
关于工业40的论文 第8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理事(扩大)会上举行中国钢铁工业庆祝改革开放40年活动,这40年非同寻常,值得回首,值得远望。在这里,我对中国钢铁工业改革开放40年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这40年如雄关漫道,又似弹指一挥,40年风雨彩虹,40年山河巨变!
这40年,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这40年,几百万中国钢铁人以钢铁报国的初心、钢铁强国的宿愿,勇立改革潮头,不失时机,迎难而上,用不懈的奋斗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伟业,催生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强大,为强国富民立下了汗马功劳!钢铁40年荡气回肠!
钢铁人纪念这40年,有着太多的回忆,有着数不尽的鲜活精彩故事,有着众多历史性的丰功伟绩。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写出很厚的史书,每一个人都会有丰富的回想、联想和深度的思考。年纪大的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年纪轻一点的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起始,中国人可以追溯到更远。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新中国成立,毛主席感慨万千,他说,我们用了二十八年时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了,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大的气力。于是,中央决定用三年时间恢复国民经济,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年恢复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战争的创伤,一穷二白的家底,艰难困苦,百废待兴,帝国主义封锁我们,敌对势力极力扼杀我们,美国1950年6月又发动了朝鲜战争,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保卫政权和建设国家要做的事太多。
国家建设需要钢铁,造机器搞工业化需要钢铁,保卫新中国国防需要钢铁。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们对中国钢铁的定位,对中国钢铁的高度重视,坚决把钢铁搞上去的亲力亲为,给钢铁人留下了永远不会忘怀的记忆!是他们打下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基石,也打下了中国经济的基石。
国家从“一五”计划发展钢铁工业,156项苏联援建项目中投资额的近一半是钢铁。从地质找矿开始,到开矿选矿、耐火、焦化、炭素、铁合金、再到冶炼、轧制、品种开发,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再到机修、科研、高校配套,中国钢铁工业是国家最早建成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无论当时还是长远都是了不起的战略布局。在当时极端困难条件下,重整破碎的经济,起步工业化进程,5亿人吃饭,国家没有钱,只能先花在刀刃上,“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在那个时代理所应当的是英明的国策,后人没必要再自作聪明地评头品足,集中力量办大事至今是中国的优势。
中国为什么国有企业比较多,主要成因是那时民间没有力量建工厂,只能靠国家聚资建钢厂,现在西方想把中国国有企业问题政治化,没有意义,他们还没有读懂新中国的历史。
对1958年大炼钢铁有众多评说,钢铁人必须清楚,中国有30多个大钢厂是1958年建立的,这些钢厂至今是中国钢铁的主力军,而且这些钢厂在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1958年建的安阳钢厂、邯钢、南钢、柳钢、酒钢、三明钢厂、湘钢等等都是钢铁脊梁的栋梁,没有这些大钢厂,就没有今天的钢铁工业。一说58年大炼钢铁几乎一无是处,我们不回避当时的乱象和不讲科学,但是,58年建的这些大钢厂们自有自己的评说。
想当年的“三皇五帝十八罗汉”,包、武、太,上、天、唐,以及土洋结合、大中小齐抓并举,都是当时发展的需要。历史总是带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带有当时经济水平的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才是正确的思维观念。无论如何,新中国钢铁史不会忘记历尽艰辛的几百万老一辈钢铁前辈们!
在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鞍钢担起了长子的责任和重担。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恢复了鞍钢生产,以兄长的担当支援全国,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大批鞍钢人携妻带子奔赴全国各地,鞍钢的口音和血统至今还留在四方,不但是人力、物力、技术、装备的支持,还把孟泰精神带到了祖国四方。孟泰精神在那艰苦创业的时代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孟泰精神也是行业精神的代表,光大至今。鞍钢人创造的《鞍钢宪法》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鞍钢在改革开放中的老企业改革、改造,鲅鱼圈的建设,在行业具有代表性。鞍钢又在近些年战胜了种种困难,再显英雄本色,新时代鞍钢又涌现出郭明义精神,鞍钢是个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钢铁巨人,她依然站立在钢铁巨人的前列!
很多人对改革开放的起始记忆犹新。钢铁人不忘从“三打两千六”谈起。在那经济匮乏的时代,国家提出了年产2600万吨钢的要求,冶金部大楼昼夜灯火通明,各钢厂挑灯夜战,从1974年到1976年,三年却没有打下2600,历史上有三打祝家庄,近代史有四战四平,我们到1977年四年也没有打下2600。一方面是当时生产力确实低下,离不开人抬肩扛,另一方面是当时不具备集中精力搞经济的环境,天天搞运动。另外,冶金部原有的钢厂和企业在“文革”中全部下放,变为双重领导,冶金部管产、供、销,领导班子实行双重管理,冶金部直属的只剩下当时在建的攀钢和舞阳。
直到1978年,才交出年产钢3178万吨的答卷。这3178万吨钢是从建国时的15.8万吨干上来的,30年苦战,实属不易。但这3178万吨钢只占当时世界钢产量的4.4%,改革开放中,中国钢产量占到世界50%以上,成为难以解读的天方夜谭的巨变!
世界钢铁的这半壁江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改革开放又筑起了中国的钢铁长城!谁能想到中国能产这么多钢?谁能想到中国每年能消费这么多钢?反之,如果没有这么多钢,靠进口钢材怎么能建成现在的中国,我们看到那么多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似乎没去想是用钢铁堆起来的。谁能解读中国经济之大、中国钢铁之大和她们的底蕴之深?让他们去猜吧,去刮目相看吧,去对这个新的金字塔探秘吧。
中国钢铁占全球半壁江山,工业化水平跻身世界前列,原因是什么?是中国钢铁工业在改革开放中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线,那就是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迹,以满足祖国需要为己任,奋发图强,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钢铁人用钢铁精神和不懈奋斗,独立自主地创造了自立于民族之林的伟业,我们为此而自豪,我们可以以此欣喜地告慰先人,我们能自信地面对世人,我们会自豪地传给后人!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钢铁追赶世界脚步的大门。改革开放使城市有了深圳,钢铁有了宝钢,党中央决定建设宝钢,从装备、技术到管理,跨越式地提升了中国钢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从改革开放开始,钢铁人就奋勇争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涌现出一批著名企业和改革开放的名将。
宝钢有黎明同志,他从鞍钢出来后干过两个大钢厂,先是攀钢,那是国家三线建设的一颗明珠,在国家重要的钒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功劳卓著,在冶金部时期相当辉煌,这里我们也不忘赵忠玉同志;
之后是宝钢,从建设,到生产,到管理,黎明同志的组织领导、管理理念和战略思维至今还是宝钢的遗产。
首钢有周冠五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创造了首钢经验,首钢经验开创了钢铁企业大踏步改革的先河,行业影响很大,首钢的技术改造使首钢的产品和首钢的名字一样响亮,当时首钢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至今仍具有前瞻性眼光。后来首钢进行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钢厂搬迁,首钢流程再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及其很快跟上的技术进步,又使首钢凤凰涅槃,首钢的发祥地石景山也会越来越美丽,是在改革开放中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首钢。
武钢有黄墨滨同志,黄墨滨同志是从延安出来的干部,当过唐钢的经理、太钢的经理、包钢的经理,他去武钢任经理是党中央采纳冶金部建议后决定的,武钢一米七是“文革”中党中央决定引进的最大最先进的钢铁项目,尤其是冷轧、硅钢和连铸连轧,武钢的建设和管理事关重大,黄墨滨同志到武钢是从企业整顿着手的,对武钢“文革”后拨乱反正的整顿,对武钢建设,对武钢管理高标准严要求,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武钢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提出得最早最系统,黄墨滨同志治理的武钢出了成果,也出了人才。
40年来,钢铁行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他们是改革开放的积极响应者和开拓者,是创造钢铁财富的突出贡献者,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所领导的企业给行业留下了历史的记录。
改革开放首先是人的思想的解放,要靠政策的支持,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上的保证。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当时思想混乱、资产阶级自由化严重、中国向何处去的抉择时期,引导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是“文革”后中国人又一次觉悟和觉醒,奠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靠先驱者带头,靠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人的开拓引领。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初就及时提出了领导班子建设实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钢铁行业按照“四化”方针对领导班子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解决了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老化问题,知识结构的文化程度低、业务干部少和专业不配套问题,精简了班子成员,理顺了党政关系,解决了一些班子不团结问题,软、懒、散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我们的装备、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从买二手设备开始,到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到创新制造,我们有了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冶炼、轧制设备,装备现代化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我们的工艺流程优化打造了全流程特大企业的样板,我们的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以及全连铸带来的技术革命,和从矿山到冶炼、轧制新技术的大量采用和推广,促进了品种、质量的提高,提升了中国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到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到产学研机制的建立,注入了科技进步的动力。
企业的改革,机制体制的改革,三项制度的改革,三支队伍的建设,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改革开放孕育催生了一大批民营企业,他们在钢铁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营、民营、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大集团的组建,汇成了雄壮的钢铁大军,改革开放是钢铁强国的法宝。
建设强大的钢铁工业,离不开强大的钢铁建设大军。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冶建队伍应运崛起,设计能力,装备技术水平,施工质量和效率达到空前高度。同时,上游的原辅料系统,机器设备系统都对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撑。
我们改革开放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在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始终闪耀着自力更生的光芒。没有哪个外国教师爷仙人指路,而今就更没有必要对我们指手划脚。我们虚心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交流,我们反对别有用心地拿中国钢铁说事。
改革是需要成本和付出的,钢铁人为改革付出了很多,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改革是需要党组织保驾护航的。这40年,钢铁行业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钢铁企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洗干净了“傻、大、黑、粗”的面孔。企业高度重视节能环保,正向超低排放努力,我们有了成批的最干净、最漂亮的钢厂。
回归钢铁工业改革开放40年走过的轨迹,是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我们经过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全过程,从计划经济到“双轨制”,再到市场经济,钢铁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是最高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节点都有钢铁企业改革、管理的典型和不断创新的经验,模拟市场时邯钢有刘汉章和“邯钢经验”,全国学习推广。市场化的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改革,改制重组,上市,“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放战略,以及经营模式的现代化与国际化,钢铁一路走来,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我们经历了攻坚克难、厚积重发的岁月征程。我们的起步是艰难的,我们的脚步是坚定的。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长期积淀,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中国钢铁工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机遇。钢产量连续突破2亿吨、3亿吨、4亿吨,强有力的支撑国家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能冲上去,我们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2005年,我们实现了钢材进出口基本平衡,结束了多年钢材进口大于出口的历史。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中国钢材进出口相抵后净进口钢材842万吨,相当于当时国内钢材产量的38%,进口钢材用汇额占全国出口创汇额的30%,而且是发生在中国外汇奇缺的年代。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实现钢材进出口基本平衡是中国钢铁人奋争半个世纪的重要拐点。
我们经受住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灾难,中国也深受其害,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努力救市,奋力抗争,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
中国钢铁工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与祖国风雨同舟,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应对危机和国家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的需要。
金融危机以来这10年,是中国钢铁史上不可忘却、值得认真总结的10年。这10年是我们受国际环境冲击大,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的10年;
是在得失中再整旗鼓,以利再战的10年。这10年我们经历了金融危机初的2008年和后危机时的2015年两大严峻考验。我们在这两年坐过两次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两度大起大落,既实现了平稳落地,也留下了内伤。
第一次是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钢产量和效益断崖式下滑,带有恐慌性。政府投巨资救市,于是,2009年国内钢材需求增加了近1亿吨,钢厂又开足马力,增产近6500万吨,少出口近3500万吨,解决了国家燃眉之急,使国家的投资没有花在进口钢材上,国家和行业两全其美。接着,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对钢材需求也高速增长,钢产量就连续突破5亿吨、6亿吨、7亿吨。我们有幸度过了危机,也留下了产能严重过剩的隐患,成为我们最大的内伤。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发生在金融危机期间,钢产量由4.8亿吨突破了8亿吨。进口铁矿石也乘机涨价,一度超过180美元/吨,矿价严重背离价值,钢厂在盈亏边缘挣扎,平均销售利润率在2%以下,处于积重难返的尴尬局面。产能过剩成因复杂,一言难尽。产能过剩还给我们留下了另一大内伤,就是大规模的扩产投资使资产负债率升高,全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由之前的50%多突破了70%,造成了后来多年为银行打工的被动局面。
第二次是2015年的最低谷。后危机肆虐,全球经济不景气,需求进入低谷,中国经济放缓,需求减弱使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水落石出。2015年全行业严重亏损,平均一吨钢亏损140元。开始时有的讲民企国企不一定谁先死,也有的讲亏得还不够,再亏下去才能死一批。但到了2015年底这些话就少了,因为都活不下去了,连宝钢、鞍钢也是靠股份老母鸡下蛋。行业不景气,市场秩序也混乱,有的靠降价保市场,要市场不要效益,但到了都赔不起了的时候,才明白恶性降价竞争从理念到行为是何等的荒唐!
这一次我们的内伤是失血过多;
外伤是2015年被迫超过了1亿吨的钢材出口在国际上引来很多麻烦,包括被“双反”和拿产能过剩大做文章。
仔细想一想,10年中全球经济动荡起伏,以及我们留下的产能严重过剩的内伤,与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有不可忽视的前因后果关系。
两次“过山车”后也使我们痛定思痛。第一,平稳运行比坐“过山车”好。所以,近几年我们为平稳运行采取了很多措施,把平稳运行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我们以后高质量运行的底线。第二,要医治创伤,恢复健康,把“去产能”、“去杠杆”放在了重中之重。“去杠杆”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护身符,应纳入企业战略。第三,要增长国际竞争的才干和实力,认真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不管风吹浪打,坚决把自己做强。
2015年的低谷之后,为迅速走出困境,我们一手抓住了“去产能”,一手抓“多措并举增效益”,千方百计稳运行。企业的本职是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在增效益中我们破除了效益不好完全归结于产能过剩的思维定式,坚决地争取了钢材价格的合理回归,优势企业必须增强主导价格的能力,区域自律和行业自律必须加强,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增效益,我们坚决地净化了钢材市场,我们坚决地净化了多年难以解决的进口铁矿石市场秩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行业的最大变化是进行了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发展方式的重大阶段性转变。这个重大阶段性转变源自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置考量;
源自于国民经济为此进行的战略性调整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升级;
源自于钢铁生产由快速增长期进入了峰值平台期的阶段性变化。在这阶段性转变的重要节点上,钢铁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率先进行了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钢铁“去产能”是多年没有解决的、根除顽疾的一场硬仗,是一项捅“马蜂窝”的工作。中国有过“控产量”的教训,没有“去产能”的经验,外国“去产能”也是教训多于经验。这个决心怎么下,怎么组织确保,各种干扰怎么排除,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于是,“去产能”在谋后而动上下功夫作了功课,包括相关政策的制订。
从2015年四季度开始,钢铁协会就着手准备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建议的材料,马凯副总理看了钢协的材料说,多年没有看到行业这么详实的报告了,内容详实,建议可行。
党中央、国务院对钢铁“去产能”高度重视,组织领导有力,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对“去产能”的对象选择精准。遵循了淘汰落后、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不搞任务平摊,依法依规打击违法违规产能,彻底清除“地条钢”。
钢铁“去产能”从中央到地方、到行业、到企业,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效果之明显,得到了国内国外广泛认可。钢铁协会作为“去产能”部际联席会成员,积极发挥作用,先后派出600多人次的专家参加检查、督查、验收工作。钢铁“去产能”解决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优化了产能结构,奠定了我们转型升级良好的基础。钢铁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从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跨进了三大步,2018年是行业运行最平稳、效益最好的一年,优势产能得以发挥,产需基本平衡,企业效益可观,我们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征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高度评价“去产能钢铁协会功不可没!”、“钢铁协会是行业协会的楷模”。
中国的快速崛起引起了西方的警惕,美国带头给中国钢铁找麻烦,在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中,中国钢铁行业态度坚决,底气足,取得了应对美钢联“337”指控的完胜,显示了中国钢铁在国际竞争中大国钢铁的气度和实力。
对中国钢铁工业的未来,钢铁行业制订了《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和路径》,作为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我们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结构的深层次问题,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的过于集中问题,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问题,企业自身的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和激励机制创新,混合所有制的推进,企业的环保治理与城市共融等等,都需要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解决。
无论是我们自身需要,还是与世界同行相比,科技自主创新问题更为突出,是我们现在的弱项,也是决定未来的关键。我们还欠缺引领世界科技创新的能力;
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问题是用户反映最多的问题,努力了多年不少企业还没有解决好,高质量发展在产品质量稳定性上应该先有个明显进步;
新材料的研发还比较艰难;
智能化生产核心技术需要攻关;
真正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还不多,包括人才和技术的储备,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改革还没有到位;
我们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两个问题同时存在。企业是出产品的,企业竞争很大程度体现在产品上,是产品品质、信誉和服务的竞争,也是企业效益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创新中更加重视科技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我们要做的事很多,不是急于求成能做好的,需要时间,什么时间重点抓什么要有个科学的安排。企业要在百舸争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优势。我们在前进中难免遇到阻力甚至莫名其妙的干扰,国际环境也在变化之中,都需要认真应对,担当作为。
中国改革开放潜力巨大、市场广阔,谁无视中国这个最大的钢铁生产市场和最大的钢铁消费市场,那是战略思维的误判。
我们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发动机,重化工是经济大国的重要标志,没有先进制造业就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这些都是我们钢铁报国、钢铁强国的动力。
在大环境上,国家帮助我们解决了产能严重过剩问题,以后很多事情要靠我们行业和企业自身努力,我们除企业努力外还要加强行业自律,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形成有效管用的行业自律机制。
我们对现在和未来都充满信心,也深感任重道远。我们有过诸多应对困难的历练,需要高质量发展的积淀。习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答和解决了中国怎么办的问题,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体现了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及对策的精准。这两个会议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思想再动员和战略、策略的部署,在2019年比2018年情况更复杂的情况下,我们更有信心志在必得!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以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为法宝,百尺竿头,追求卓越,中国钢铁工业一定会既大又强,一定能实现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于工业40的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