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容量血液滤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21

高容量血液滤过(精选7篇)

高容量血液滤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20例, 以上患者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组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以上患者中男13例, 女7例, 年龄为25~72岁, 平均年龄为 (52.1±10.4) 岁。发病诱因:胆石症患者14例, 酗酒、高脂饮食患者6例。并发症:其中全身炎性综合征患者17例, 高脂血症患者5例, 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例,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例, 肝功能不全患者3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实施禁食、持续维持减压、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应用生长抑素或者乌司他丁抑制相关消化酶活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根据患者通气状况实施无创机械通气、给予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手术治疗 (3例患者中转手术治疗, 其中2例患者实施胆总管切口取石、T管引流联合胰周引流术, 1例实施胰腺清除联合胰周引流术) 。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本组20例患者均在发病72h内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高容量血液滤过。低分子肝素全身肝素化。血流量为200~300mL/min。置换液配方为中山市陈星海医院配方。置换液输入速度为3.0~4.0L/h。超滤量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每天超滤量为500~3500mL。治疗时间为3~7d。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消失、肾功能恢复、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时血液滤过停止。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 发生情况;血液滤过前后检测本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 (APACHEⅡ) 对本组患者治疗血液滤过前后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本组血液滤过前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滤过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20例患中, 发生MODS患者1例, 1例患者死亡, 19例患者治愈, 治愈率为95.0%。

本组患者血液滤过前后APACHEⅡ评分、氧分压、血液淀粉酶、血肌酐、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等测定结果:血液滤过后APACHEⅡ评分、氧分压、血液淀粉酶、血肌酐、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分别与滤过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典型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严重急腹症, 多伴有水电解质紊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可危及患者生命。阻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有助于阻断多器官功能障碍向前发展[1]。

血液滤过可以清除促炎因子或介质;能够降低血液稳定, 有助于控制发热;可以减轻组织水肿;血液滤过可以清除乳酸, 有助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血液滤过中, 通过补充置换液, 能够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 有助于阻断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2,3]。在本文中, 1例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 发生率为5%, 这与血液滤过阻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向多器官功能障碍发展有关系, 从而提高救治效果。

高容量血液滤过是针对常规量而言, 多数学者认为置换量超过3 L/h为高容量。高容量滤过具有很强的对流和吸附作用, 更能有效的清除炎性介质, 下调炎性反应, 通过体位调节可降低体温, 降低氧耗量, 为营养支持创造有利条件。

本文结果显示, 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后, 患者血清淀粉酶较滤过前显著减低, 动脉氧分压也显著提高, 血肌酐也得到很好清除, 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 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 说明血液滤过后患者的呼吸、肝肾等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阻断了胰酶对胰腺等器官和组织的进一步损害, 同时也维持了血流动力学稳定。所以, 采用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能够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环境, 改善患者脏器功能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想多器官功能衰竭发作, 降低病死率, 提高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20例, 本组患者均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实施禁食、持续维持减压、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应用生长抑素或者乌司他丁抑制相关消化酶活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根据患者通气状况实施无创机械通气、给予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手术治疗。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结果 本组20例患中, 发生MODS患者1例, 1例患者死亡, 19例患者治愈, 治愈率为95.0%。血液滤过后APACHEⅡ评分、氧分压、血液淀粉酶、血肌酐、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分别与滤过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环境, 改善患者脏器功能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想多器官功能衰竭发作, 降低病死率, 提高预后。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滤过,高容量

参考文献

[1]邵占勇, 郝焕艳.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 :325-326.

[2]高美丽, 陈吉, 王茂林.持续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8, 28 (5) :437-438.

高容量血液滤过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30例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ICU住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且伴有钾血症高度升高的患者, 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 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 实验组9例男性, 6例女性, 年龄从35~78岁, 平均年龄为 (50.4±3.4) 岁。对照组10例男性, 5例女性, 年龄从32~77岁, 平均年龄为 (46.8±5.7) 岁。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 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

1.2 治疗方法:

在ICU内, 根据患者的状态、血管情况, 选择血管的通路为21例股静脉置管, 9例右侧的颈内静脉。实验组的治疗方案为HVHF治疗, 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连续性的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 (CVVH) 治疗。依据凝血的功能, 给予低分子肝素、肝素或无肝素进行滤过, 使APTT值保持为正常值的1.5~2倍[3]。所有的患者采用费森尤斯的床边血滤机, 通透性高、流量高、较好生物相容性的AV600聚砜膜血滤器;稀释方法为前稀释, 自行配制置换液。在治疗的初试阶段, 置换液为无钾的;待血钾离子降至正常范围后, 将置换液中的钾离子浓度逐渐增加达到平衡状态。根据患者的MAP、CVP, 超滤的速度随时调整。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2、4、6、8 h, 抽取患者的静脉血, 进行血清钾离子、血清肌酐的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χ2检验与t检验表示,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钾浓度变化:

见表1。实验组患者进行HVHF 2 h后, 血清钾离子的浓度下降, 4 h后, 降到正常的范围。在6、8 h后, 在正常的范围得到了维持;对照组的患者进行CVVH 4 h后, 血清钾离子的浓度下降, 在8 h后, 降到正常的范围, 并在正常范围内维持。

2.2 两组患者血肌酐浓度变化:

实验组患者进行HVHF治疗, 在2 h内患者的血肌酐的浓度迅速下降, 在4 h后, 缓慢下降, 并在一定水平内维持。对照患者进行CVVH治疗, 在4 h后患者的血肌酐的浓度迅速下降, 在8 h后, 缓慢下降, 在一定的水平内维持。

2.3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经过HVHF、CVVH的治疗, 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律失常得到改善, MAP值均升高, CVP值均降低;在治疗的前、后, 两组患者的HR相比较, 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 (P>0.05) 。在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的剂量逐渐减量直到最终停用。所有的患者均抢救成功, 并回到普通病房。

3 讨论

钾离子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 体内98%的钾存在于细胞内[4]。心肌和神经肌肉都需要有相对恒定的钾离子浓度来维持正常的应激性。血清钾过高时, 对心肌有抑制作用, 可使心跳在舒张期停止, 血清钾过低能使心肌兴奋, 可使心跳在收缩期停止[5]。当血钾过高时, 需及时的配合医师的抢救, 有效的心肺复苏, 紧急的床边的血液滤过, 使高血钾降下来。在血液滤过的过程中, 密切关注患者的血钾浓度的变化。依据患者的血钾水平, 相应的调整置换液, 避免发生低血钾。

近年来, 在ICU的重症患者抢救中, CRRT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 已经在脓毒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电解质紊乱、严重的酸碱平衡等危重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治疗的疗效较为理想[6]。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 是根据CRRT发展起来, 增加置换液的输入量提高了对大中分子溶质的清除[7]。大中分子的溶质的清除, 血清钾离子的浓度在正常水平内的得到维持。从本组实验中可以发现, 实验组患者进行HVHF 2 h后, 血清钾离子的浓度下降, 4 h后, 降到正常的范围。在6、8 h后, 在正常的范围得到了维持;对照组的患者进行CVVH 4 h后, 血清钾离子的浓度下降, 在8 h后, 降到正常的范围, 并在正常范围内维持。运用HVHF, 既清除了炎性因子, 又能避免连续透析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8]。因治疗的时间短, 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舒, 护理压力减轻。在治疗的过程中, 血容量的改变, 易发生低血压、体温的改变, 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综上所述, 在抢救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重度的高钾血症患者时, HVHF、CVVH均适合, 且血流动力学十分的稳定;在降低血钾离子及血清肌酐效率方面, HVHF比CVVH更有优势, 治疗的时间相应的缩短, 缓解应治疗时间较长带来的不适, 护理压力明显减轻。

摘要:目的 探究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 在抢救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重度高钾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在本院ICU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 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 分成2组, 实验组、对照组, 实验组的治疗方案为HVHF治疗, 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连续性的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 (CVVH) 治疗。在治疗的开始阶段, 均使用无钾置换液。待血钾离子降至正常范围后, 将置换液中的钾离子浓度逐渐增加直到平衡状态。在治疗前、治疗后2、4、6、8 h, 2组对比血清钾离子、血清肌酐;在治疗过程中, 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中心静脉压 (CVP) 的变化。结果 所有的患者, 均抢救成功。在治疗后2、4 h, 在血钾离子、血清肌酐的结果方面, 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下降明显, 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在治疗的过程中,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在治疗后, 平均动脉压 (MAP) 升高、中心静脉压 (CVP) 下降, 并在正常的范围内。结论 在抢救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重度的高钾血症患者时, HVHF、CVVH均适合, 且血流动力学十分的稳定;在降低血钾离子及血清肌酐效率方面, HVHF比CVVH更有优势, 治疗的时间相应的缩短, 缓解应治疗时间较长带来的不适, 护理压力明显减轻。

关键词:高钾血症,高容量血液滤过,紧急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何青莲.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成功抢救尿毒症合并重度高钾血症1例[J].西部医学, 2012, 24 (5) :1030.

[2]谢宏.血液透析抢救尿毒症合并重度高钾血症16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4) :537-538.

[3]赖峰, 蒋龙元.床边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治疗重度高钾血症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2, 7 (1) :41.

[4]吴安红, 周嗣群, 于心珂, 等.床边无主机血液透析抢救重度高钾血症38例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1, 17 (3) :248-249.

[5]向强, 文亮, 刘明华, 等.高容量血液滤过对严重创伤后血浆炎性介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 2008, 28 (10) :868-870.

[6]朱淑芳, 吴君.无创性临时起搏与高容量滤过联合治疗重度高钾血症心动过缓护理[J].医学信息, 2013, 12 (28) :409.

[7]白慧洁.血液透析抢救治疗高钾血症患者护理体会[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3, 19 (3) :封3.

高容量血液滤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17例, 女15例, 年龄24~66岁, 以上患者均符合 (SAP) 相关诊断和治疗标准[1]。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禁食、解痉、抗感染、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外分泌以及肠外营养支持, 同时对患者出现相关症状进行对症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16例) 和对照组 (16例) , 治疗组男8例, 女8例, 年龄48.8±12.5岁;对照组男9例, 女7例, 年龄49.6±13.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及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课题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向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 (或委托人) 充分告知病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 (禁食、解痉、抗感染、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外分泌以及肠外营养支持) 上, 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 其中股静脉置管30例, 颈内静脉置管2例。

1.2.1 治疗组

采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方法 (CPFA+HVHF) 对患者进行治疗。将IQ机与CRRT机串联, IQ机选择免疫吸附模式, CRRT机选择CVVH模式。应用血浆分离器对动脉进行引血, 血浆分离后, 要经过HA330吸附, 后流入静脉端空气收集器中。与血细胞混合后, 添加到AV ̄600滤器中, 行HVHF治疗。注意要保持前、后血泵转速均匀一致, 血流速度控制在150ml/min, 血浆分离速度则控制在25~30ml/min, 其中血浆处理量>7L, 置换液速度为3000ml/h, 6h为一次治疗时间。6h后将血浆分离器和灌流器撤下, 将IQ机血流量调至180~200ml/min, 置换液流量为4L/h, 行HVHF治疗, 持续治疗18h。CPFA治疗1次/d, 连续治疗1w, 根据患者治疗是实际情况, 必要时改为CVVH治疗。注意滤器要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更换, 宜每12~15h更换1次。

1.2.2 对照组

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方法 (HVHF) 治疗, 治疗方法同上, 连续治疗1w后,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停止血液净化治疗, 必要时改为CVVH进行相关治疗。

1.3 指标检验方法

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7d时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检验,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 ̄1β、IL ̄6、IL ̄10、TNF ̄α, 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 检验标准为α=0.05, 当P<0.05时, 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情转归情况

经过1w治疗后, 治疗组死亡1例, 对照组死亡3例 (其中1例自动放弃治疗) , 其余均治愈出院。两组死亡情况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血液净化治疗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7.5±0.5、18.5±3.0d,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2.5和27.5±2.5d, 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详见表1。

2.2 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 平均动脉压 (MAP) 稳定, APACHEⅡ评分也有下降明显。治疗7d时临床疗效优于3d时。两组比较, 治疗3d时, 治疗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治疗3d时, 两组APACHEⅡ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治疗7d时, 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2、表3。

2.3 并发症

32例患者均置管顺利, 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过敏、出血、凝血以及血肿等不良反应, 患者耐受性良好。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 (SPA) 属于急性胰腺炎范畴, 是一种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 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急腹症状[2]。上世纪80年代, 医疗水平有限, 很多患者死于早期疾病。虽然临床医学不断进步, 但现阶段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率仍接近20%左右。SPA临床表现极为复杂, 可导致多个器官发生功能性障碍, 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其中, 各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血脂代谢异常等因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CPFA是新型血液净化方法, 它综合多种血液净化原理, 并重点强化吸附功能[3]。因文献尚少, 其自身在SAP疾病救治中效果还不够明确。但本研究表明, CPFA治疗优势突出表现在: (1) 稳定、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和体内环境作用, 患者MAP逐渐升高、心率减缓; (2) CPFA能够改善患者肺部功能; (3) 改善重症患者单核细胞反应性, 改变血流动力学状态, 有助于患者预后; (4) CPFA有助于炎症因子、抗炎因子之间保持平衡; (5) APACHEⅡ评分下降更明显; (6) 白细胞下降明显, 提示CPFA有助于调控患者机体内炎症反应;同时, CPFA可使三酰甘油显著下降明显。CPFA与HVHF联合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能够有效控制炎症、改善患者预后, 无疑为SAP救治提供了良好治疗前景。

摘要:目的 分析配对血浆滤过吸附 (CPFA) 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 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 并对其实用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16例) 和对照组 (16例) 。两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采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方法 (CPFA+HVHF) 。对照组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方法 (HVHF) 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脂、肝肾功能、白细胞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 (包括呼吸、心率、氧合指数等) , 并对患者脏器功能进行评估,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其中治疗组指标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治疗组三酰甘油下降明显 (P<0.05) , 且治疗组血液净化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过敏、出血、凝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CPFA与HVHF联合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能够有效控制炎症, 降低患者血脂, 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配对血浆滤过吸附,高容量血液滤过,重症急性胰腺炎

参考文献

[1]王俊霞, 肖雄木, 李国辉, 等.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胰腺炎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2) :1947-1950.

[2]谭伟丽, 蒋丽红.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在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5, 17 (5) :310.

高容量血液滤过 第4篇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高容量血液滤过,细胞因子

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为胰腺中的消化酶引起的组织化学性炎症, 特别是大量的炎性介质进入血中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 进而引起多器官衰竭, 死亡率极高[1,2]。早期持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 (hige-volume hemofiltration, HVHF) 能够连续、有效地清除SAP患者急性期体内过度生成的促炎或抗炎细胞因子以及恢复免疫活性细胞功能, 重塑机体免疫内环境稳态, 改善患者预后[3,4]。但其应用的时机尚无定论。笔者通过早期应用HVH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观察其治疗效果和预后, 为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纳入标准为: (1) 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SAP诊断标准[5]; (2) 患者入ICU后进行了HVHF治疗。剔除标准为: (1) 年龄>80岁或<18岁; (2) 入院时发病已超过72 h; (3) 发病24h死亡者。共纳入2006年3月~2010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SAP患者45名, 其中男性29名, 女性16名。年龄20~76岁, 平均 (42.6±12.7) 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的诊断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医学会共同会议制订的标准[6]。

1.2 病例分组

早期应用HVHF组 (早期应用组, n=21)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入院24 h内行HVHF治疗, 连续72 h。规应用HVHF组 (对照组, n=24) :入院超过24h以后进行HVHF治疗, 余治疗措施同早期应用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 包括氧疗、肺部物理治疗、抑制胰腺分泌、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营养支持、腹腔引流、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护和支持等。

1.3 持续高流量血滤方法

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 采用Seldinger血管穿刺技术穿刺, 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使用BM25 (Baxter, USA) , 滤器为HF1200型聚砜膜血滤器, 每24 h更换1次, 出现凝血立即更换滤器。低分子质量肝素和枸橼酸钠联合抗凝, 低分子质量肝素首剂3 000 u, 维持剂量2.5 u/ (kgh) , 每2 h用生理盐水100 m L冲洗滤器1次。严重酸中毒及低钙患者不予枸橼酸钠抗凝, 严重出血倾向者, 行无肝素治疗。血流量200~250 m L/min, 置换液流速4 L/h, 前稀释法输入, 置换液采用改良Port配方。

1.4 临床观察指标

将入院时的情况作为基础值 (0 h/0 d) , 每24 h记录患者的体温、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进行APACHEⅡ和MOD评分, 同时抽血进行生化和血气分析。最后观察患者的预后, 以MODS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为主要的一级和二级终点指标, 进行生存分析统计其两组间差异。

1.5 统计分析

结果中的定量指标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两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必要时用Fisher精确检验。两组独立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用Kaplan-Meier方法创建生存曲线, Log Rank方法比较两组间的差别。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入院时一般情况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Ⅱ、MOD评分、体温、呼吸、心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压积、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血清电解质 (钾、钠、氯离子) 、血糖及血气测定结果之间比较, 其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病情和基本状况具有可比性。

2.2 生命体征变化

早期应用组患者的体温、呼吸和心率经HVHF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72 h vs 0 h, P<0.05) , 并与对照组在同时点 (24、48、72和96 h) 比较均有显著改善 (P<0.05) 。详见图1~3。

2.3 APCHEⅡ和和MOD评分变化

早期应用组患者经HVHF治疗后入院第3、10天的APACHEⅡ与MOD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 (P<0.05) , 而对照组患者入院第3天时未见明显改善。并且在入院第3、10天, 早期应用组的APACHEⅡ与MO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见图4、5。

注:1) 与同组入院时比较, P<0.05;2)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P<0.05

2.4 各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

在多项生化、血气指标上两组均较入院时好转 (P<0.05) , 但早期应用组效果更为显著 (P<0.05) , 见附表。

2.5 两组MODS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对比

早期应用组MODS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对照组均低 (19.0%vs 44.2%, P=0.006;19.0%vs 42.7%, P=0.041;14.3%vs 37.5%, P=0.033) 。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 SAP的严重全身反应与局部感染程度并不平衡或根本无关, 而是由于SAP时机体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 同时对其失去正常控制, 从而形成自身放大的连锁反应, 产生更多的内源性有害物质, 组织细胞功能广泛破坏, 引起SIRS并最终导致MODS[7,8]。

SAP的临床治疗仍是难题, 随着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 其治疗策略也由首选手术治疗转变为首选综合治疗, 如何控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成为SAP早期治疗的关键一环。血液滤过 (hemofiltration, HF) 是当前临床早期清除过多细胞因子的有效方法之一, 血液滤过能通过对流作用, 有效清除大量中分子物质, 如TNF-α、IL-1β、IL-6和IL-8等多种主要的炎性细胞因子, 并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改善心、肾和脑功能[9,10]。

HF的作用如下: (1) 维持内环境平衡, 改善脏器功能。HF模拟机体生理情况, 缓慢而平稳地清除水和溶质, 渗透压变化小,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远远小于传统的间歇性血液净化。它逐渐纠正水、电解质和渗透压紊乱, 控制氮质血症, 清除组织间隙水肿, 改善心和肺等重要脏器功能, 促进氧合。静脉营养和补液是胰腺炎患者赖以获得机体所需热量、蛋白质和维持血容量的方法, 但过多补液会加重肺水肿及心力衰竭, 补液不足则会导致低血容量, HF可随时调整液体平衡, 保证脏器得到足够灌注, 改善预后。HF能清除心肌抑制因子、内皮素等改善血流动力学, 能调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PAI-1) 的血浆浓度影响凝血系统从而降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危险性。通过对置换液中电解质成分的调整, 可纠正患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液体交换时带走的热量可以控制体温。临床实践发现, 血液净化治疗后, 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 呼吸、循环和肝肾功能均有所改善, 内环境趋于稳定。 (2) 重建机体免疫稳态。重症胰腺炎患者促炎和抗炎因子异常释放, 免疫功能紊乱。早期的治疗措施针对单一炎症介质, 没有取得成功。现在的观点认为胰腺炎的过程是整个免疫的失调, 面对庞大的炎症因子网络, 治疗重点应是恢复免疫稳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不针对单一炎症介质, 而是通过非选择性地清除血液循环中过度表达的促炎和抗炎因子, 降低其峰浓度, 下调整个炎症反应。

SAP患者血滤的时机及方式尚无定论。目前普遍认为, 早期治疗可以在全身炎症反应的启动阶段即清除过度释放的抗炎和促炎因子, 纠正免疫紊乱状态, 避免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改善预后[11]。日本医保允许重症胰腺炎患者未出现急性肾衰时就开始HF治疗。他们研究认为, 无脏器功能衰竭时开始HF治疗的患者无论是ICU住院时间还是生存率均显著优于至少一个脏器出现衰竭后再接受治疗的患者[12]。同时研究[13,14,15]发现, 高容量HF清除细胞因子的效力、改善SAP患者血流动力学的能力和患者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低容量HF。

本研究中采用早期持续性HVHF (入院24 h内开始, 持续72 h, 置换液流速4 L/h) 治疗SAP, 总体来看, 早期应用HVHF对SAP治疗是有明显临床疗效的, 对改善SAP的预后有着积极作用。由于SAP早期 (2周)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而晚期 (>2周)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并发感染[16], 早期血液滤过治疗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了SAP患者MODS或感染的发生率, 这可能是早期血液滤过治疗改善SAP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容量血液滤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09年7月~2013年6月收治收治SAP合并ARDS患者9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 女26例, 年龄21~66岁, 平均 (44.54±6.49) 岁;平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 (APACHEII) 评分为 (23.85±6.55) 分。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 女25例, 年龄20~65岁, 平均 (44.48±6.47) 岁, 平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 (APACHEII) 评分为 (23.80±6.52) 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 (2001年) SAP临床诊断标准[4];②符合《急性肺损伤/ARDS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6) 》ARDS诊断标准[5];③发病72 h内就诊;④Pa O2/Fi O2≤120;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加入研究。

1.1.2 排除标准

①需立行急诊手术;②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③已行机械通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对症干预治疗, 包括持续氧疗, 抗生素预防应用, 胰酶抑制剂, 肠外营养支持及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血液滤过高容量法治疗, 仪器选择瑞典金宝公司prismaflex血液滤过机, 股静脉置管长度为25~30 cm, 采用前置换模式, 血流速250 m L/min, 置换液流速6 L/h, 连续治疗24h;血液滤过置换液选择碳酸氢盐, 常规肝素抗凝 (初次剂量3 000~3 500 u, 维持量700~800 u/h, 有出血倾向者行无肝素治疗) , 24 h持续滤过, 限制性液体输注, 密切控制出入量, 血滤总时间为5~7 d。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24及48 h进行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 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 Pa O2/Fi O2, 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 , 心率 (HR) 及平均动脉压 (MAP) 等;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行炎症因子水平检测, 包括TNF-α和IL-6;③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和30 d生存例数, 计算生存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录入、查重及逻辑纠错选择Epidata 3.02软件, 数据分析选择SPSS 16.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4和48 h肺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24和48 h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注:1) 与对照组相比, P<0.05;2) 与治疗前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8 h HR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和48 h HR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见表2。

注:1) 与对照组相比, P<0.05;2) 与治疗前相比, 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3。

注:1) 与对照组相比, P<0.05;2) 与治疗前相比, P<0.05

2.4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30 d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30 d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4。

注:覮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SAP患者因胰腺组织自身消化, 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入血, 故易诱发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而这正是ARDS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6,7]。已有研究显示, 肺脏内效应细胞大量聚集, 具有炎症区趋化和定向游走功能, 是ARDS最早累及器官[8]。过量炎症介质持久释放, 刺激机体炎症级联反应呈“瀑布样”爆发, 严重损伤肺部功能, 最终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出现,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9]。故早期有效清除机体炎性介质, 降低级联反应水平是SAP并发ARDS治疗关键。

持续性血液滤过高容量法包括滤器吸附和对流清除两部分, 可长时间非选择性清除机体过量产生的可溶性炎性介质及相关细胞因子, 保护正常免疫细胞功能, 重建机体免疫内环境。持续性血液滤过高容量法通过增加置换液输入量可进一步提高对大、中分子溶质清除效果, 加快炎症介质水平降低, 已被证明是有效控制ARDS病情发展有效治疗手段[11];其作用机制包括:①有效消除包括IL21, IL-2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 抑制肺部严重炎症反应, 提高肺通气功能[11];②提高炎症细胞物理清除作用, 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同时, 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含量特别是IL-10, 实验研究显示, IL-10具有恢复中性粒细胞正常凋亡, 抑制胰腺坏死作用[12];③降低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 促进血管外分泌物, 减轻肺部水肿程度, 而炎性细胞介导的肺部血管通透性及肺水肿是公认的ARDS发生关键环节[13]。同时持续性血液滤过高容量法还可发挥ARDS间接治疗作用, 即有效清除心肌抑制因子, 降低心脏前负荷[14], 对于保护心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24和48 h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证实持续血液滤过高容量法辅助治疗较单纯对症支持干预在改善SAP合并ARDS患者肺部通气功能方面优势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和48 h HR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说明血液滤过高容量法可降低SAP合并ARDS患者心率, 对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不良影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显示持续血液滤过高容量法辅助SAP合并ARDS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机体炎症水平, 对于阻断炎症级联“瀑布”反应作用确切[9];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30 d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则提示持续血液滤过高容量法有助于缩短SAP合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降低死亡率, 在改善预后方面效果确切, 这可能与持续血液滤过高容量法能够更有效降低炎症介质水平, 改善组织血氧供给及重要脏器功能有关。

高容量血液滤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中心ICU收治的脓毒血症合并重度ARDS患者6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1例;年龄19~72 (48.01±5.21) 岁;氧合指数 (Pa O2/Fi O2) :82.56±8.01mm Hg;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 (A-PACHE) Ⅱ22.96±3.24分。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20~7 3 (48.04±5.19) 岁;氧合指数82.49±8.15mm Hg;APACHEⅡ22.96±3.24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氧合指数与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采用急性透析和体外血液治疗机型号multi Filtrate (德国费森尤斯公司) , 采用肝素抗凝, 每天持续24h血液滤过, 选择高容量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 血流速150~200ml/min, 置换液流量>60ml/kg·h, 前置换80%, 间隔24h更换滤器。氧合指数≥200mm Hg, PEEP≤5cm H2O。

1.3 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血清IL-6、CRP水平。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d后血清IL -6、CRP水平的差异。 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的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采用t检验;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CRP水平的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是新型血液净化技术之一, 其置换液含量较大, 对流作用排除炎症因子是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的特征。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通过增加血浆-水交换, 有助于清除血浆炎症因子[3]。 大部分血液循环炎性因子均为水溶性, 炎症因子分子量居中, 炎症因子分布较广, 对流作用有助于有效清除炎性因子。 相关文献显示, 血液滤过有助于清除大量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与C反应蛋白等水溶性炎症介质, 通过控制炎症反应程度,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从而减轻肺部损伤程度, 从而达到改善病情状况, 降低死亡率等目的[4]。相关临床研究显示,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有助于改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部功能[5]。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单纯机械通气治疗与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患者血清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后, 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患者血清IL-6、CRP水平明显低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通过对流作用, 有效吸附大量水溶性炎症因子, 促进抗炎反应与促炎反应的平衡, 降低血清IL-6、CRP水平, 减轻血管通透性, 调节免疫功能, 从而减轻肺部损伤[6]。 同时,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通过体液动态平衡, 从而减轻肺水肿, 改善肺功能, 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与ICU治疗时间, 从而改善临床疗效与预后状况[7,8]。

综上所述,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通过显著降低脓毒血症合并重度ARDS患者血清IL-6、CRP水平, 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与ICU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大军.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尿脓毒血症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7 (4) :373-375.

[2]徐艳梅.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 2012, 33 (23) :3615-3618.

[3]苏伟, 黄昭, 杨智, 等.NMRC-DHP联合CVVH对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炎症介质清除和器官功能保护作用[J].广东医学, 2011, 32 (18) :2419-2422.

[4]王翠婷, 董晨明, 拜争刚.常规治疗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Meta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1 (3) :67-74.

[5]高文英.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性介质及氧代谢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4, 35 (21) :3384-3387.

[6]伦艳荣.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在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 2014, 43 (24) :2892-2894.

[7]张伟睦, 徐永乐, 周付, 等.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J].当代医学, 2014, 20 (20) :69-70.

高容量血液滤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9例)。所有患者符合严重脓毒症的相关诊断标准[7],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治疗≤7 d出院或者死亡等患者。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25~63岁,平均(56.3±8.4)岁;病程0.5d~4.5d,平均(2.4±0.5)d;原发疾病:重症肺部感染24例,重症胰腺炎6例,创伤后继发严重感染7例,腹膜炎10例。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23岁~65岁,平均(57.1±9.2)岁;病程0.5~5.0 d,平均(2.6±0.6)d;原发疾病:重症肺部感染30例,重症胰腺炎8例,创伤后继发严重感染8例,腹膜炎1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原发病病因治疗(包括针对病因的手术、禁食及胃肠减压等治疗)、早期广谱抗生素抗感染、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血容量、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措施。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置换液剂量维持>50 ml(/kg·h),滤过时间12 h/d,疗程3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05)20万u+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3次/d,疗程7 d。

1.2.2观察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7d后,评定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8]、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9]、Marshall评分[10],分值越低,治疗效果越好;观察治疗28 d内患者DIC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治疗前后常规生化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血小板(Platelet,PLT)等凝血功能指标。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ICAM-1和ch E水平,试剂盒购自德国西门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3、0.227和0.317,P=0.595、0.821和0.752)。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5.695、4.894和5.967,P=0.000;观察组:t=9.175、11.572和11.366,P=0.000),两组治疗后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两组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和4.023,P=0.004、0.000和0.000),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较对照组下降。见表1。

2.2 两组患者DIC发生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比较

治疗28 d,对照组DIC发生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17.0%和23.4%,观察组的分别为3.4%和8.5%,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IC和MODS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5.3%,对照组为29.8%,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PT、APTT、FIB、PLT等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5、0.366、0.635和0.185,P=0.799、0.715、0.527和0.854)。两组治疗前后PT、APTT、FIB、PLT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3.142、4.829、7.299和11.569,P=0.002、0.000、0.000和P=0.000;观察组:t=10.412、9.800、13.837和22.662,P=0.000),治疗后两组PT、APTT不同程度下降,FIB、PLT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后两组PT、APTT、FIB、PLT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1、3.600、6.155和8.670,P=0.000),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PT、APTT降低,FIB、PLT升高。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CAM-1和ch E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CAM-1和ch E水平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3和0.382,P=0.637和0.703)。两组治疗前后ICAM-1和ch E水平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20.442和10.438,P=0.000;观察组:t=36.321和21.234,P=0.000)治疗后两组ICAM-1和ch E水平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两组ICAM-1和ch E水平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7和6.968,P=0.0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CAM-1下降,ch E水平升高。见表4。

(分,±s)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例(%)

(±s)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s)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血液净化一直是脓毒血症治疗中争论的焦点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相关指南推荐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脓毒血症中的应用[12]。高容量血液滤过是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模式,主要通过增加置换液输入量提高大中分子溶质对流清除作用,达到改善脓毒症患者机体状况的目的,而该作用可能与有效清除炎性介质、清除激活的损伤内皮细胞、增强心肌能量代谢、清除水分、减轻水肿、改善心肺功能等因素有关[13]。但是,该治疗方式存在一定不足,在清除炎性介质的同时,会清除体内的抗炎介质,降低机体的抗菌能力及免疫能力,其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14]。乌司他丁为新鲜人尿中提取的一种能抑制多种蛋白水解酶活力的糖蛋白,具有广谱的蛋白酶抑制作用,外源性给予乌司他丁后,能够通过控制炎性介质释放、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途径发挥保护脏器功能作用,逐渐在脓毒症中取得一定疗效[15]。目前,关于乌司他丁辅助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严重脓毒血症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反映机体健康状况的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而乌司他丁辅助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高容量血液滤过组比较,乌司他丁辅助治疗组28 d DIC发生率、MODS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虽然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乌司他丁辅助治疗组病死率比例较低。结果表明,该辅助治疗方案在严重脓毒症中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分析其原因,可能在给予乌司他丁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容量血液滤过,同时清除抗炎介质而导致机体抗菌能力及免疫能力的不足,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近年来,凝血功能紊乱逐渐被证实为脓毒症的关键因素,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贯穿始末[16]。研究显示,发生脓毒血症时,凝血系统的活化还会促进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加重[17]。因此,改善凝血功能紊乱是脓毒血症治疗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中,尽管高容量血液滤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但使辅以乌司他丁可使凝血功能改善程度显著提高,这可能是其提高严重脓毒血症疗效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ICAM-1主要介导细胞间稳固黏附,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调节,当受到炎症因子刺激后会显著升高,并聚集中性粒细胞造成多器官损伤[18]。而关于如何降低脓毒症患者ICAM-1水平以减轻病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中,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可使I-CAM-1分子水平显著降低,这可能是观察组MODS发生率显著降低的重要原因。Ch E是肝脏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是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研究显示,其水平越高,脓毒症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19]。本研究中首次发现,乌司他丁辅助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ch E水平,与患者预后较好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辅助高容量血液滤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ICAM-1,提高ch E水平,从而提高严重脓毒血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辅助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严重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胆碱酯酶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Marshall评分,28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多功能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血清ICAM-1、胆碱酯酶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7d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降低(P<0.05)。28 d时,对照组DIC发生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17.0%和23.4%,观察组的分别为3.4%和8.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IC和MODS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5.3%,对照组为29.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升高,ICAM-1水平下降,胆碱酯酶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辅助高容量血液滤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ICAM-1,提高胆碱酯酶水平,从而提高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高容量血液滤过

高容量血液滤过(精选7篇)高容量血液滤过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急性重症胰腺炎患...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