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构思法范文
第二构思法范文(精选4篇)
第二构思法 第1篇
关键词:构思法,力避,把握
新语文教育专家韩军老师曾说过:好文章不一定是好考试作文,著名作家在考场上的作文不一定能得高分。可能因为名家的文章非常深刻,非常含蓄。要想使自己平时写文章出色出彩,在考场上作文能得高分,建议您运用第二构思法。好文章要想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兴奋性,在这里有一个妙招是“第二构思法”,也就是:看到作文题时,同学们都立马把想到的第一个立意要摒弃,写第二个更高一个层次的立意。具体方法有:层层挖掘法、四面出击法、反弹琵琶法。下面就第二构思法的具体方法举例说明:
一、层层挖掘法
如命题“说假”,如果让三百名考生来写,恐怕有二百五十人写“假货”,这就犯了大忌,这其中又会有二百一二十个人写造假者牟取暴利,无利不起早。能有十多位同学立意消费者防范意识差;八九位同学立意政府执法力度不够;五六位同学立意社会制度不健全;三四位同学立意“地方保护主义,官僚护假”;造假的背后是官员牟取暴利,干部腐败导致的。只有找到了根源,才能遏制假货。这样的立意才能得高分。又如:命题“考试”,多数同学写考试的得失,有一位同学写考场上没给好友答案,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考试;另一位同学写品德考试,一个个同学都从教室门口的笤帚上跨过、踩过,有的同学把笤帚踢到了一边,有的竟然还骂道:“该死的笤帚还挡我的路,真倒霉!”终于,品德科代表刘梦瑶来了,她站在笤帚的前边犹豫了一会儿,弯下了腰,把笤帚捡起来放在门后。这时门外校长走进教室说:“这次品德考试到此结束,刘梦瑶满分,其他同学全部零分。”校长继续解释说:“刚才同学们对那个笤帚的态度,就是你的品德分”。还一位同学作文题目也是考试,她写暑假到外婆家,外婆说现在锻炼你们姐弟仨的胆量,谁先把咱家吃不完的蔬菜卖出去,就能得到最想要的礼物,作者感觉身体里有两个自我在斗争,一个说:“勇敢些,这是做正当生意,不是偷又不是抢,怕什么!”另一个自我说:“丢不丢人呀!你不怕熟人说你什么呀!”经过了长时间激烈的思想斗争吆喝就吆喝,谁怕谁呀!我开始和弟妹拼嗓门了。最后我赢了。从这次特殊的考试中,我学会了勇敢。有一年中招试题是“课外活动得到的启示”,很多同学写利用学校的仪器或在家里搞小实验和小发明,得到有益启示,千篇一律不得高分;有一个考生写在气象站每天定时观测,培养了时间观念,锻炼了持之以恒的毅力,得分较高;我当时写的是:帮家里种田的课外活动,下考场后已经不想再考下一场了,认为写跑了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完了考试。到了公布成绩时,语文当年满分一百分,我得了九十三分,全县第二,考上了学,但我仍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学校我看到了我的档案,中招语文试卷上注明立意新:从写不懂科学种田,盲目过多施肥,导致小麦倒伏减产,降雨造成生芽,到科学种田,在文章结尾主题升华,提出用科学方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作文满分40分我得了36分。现在我认为以上这些是第二构思法。
二、四面出击法
要避开立意扎堆,上下、左右、前后立体出击。如“说假”,有些同学立意“假感情”、“假报告”、“假乞丐”、“假面具”、“假政绩”、“假清官”等等。又如“对镜”,多数写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不行。有新意的是:“以月为镜”“以云为镜”一位同学立意“以日为镜”,写“以日本为镜”,日本人在瓷杯上一个小小的改进,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
三、反弹琵琶法
例:题目“雪”。写赞雪白、雪的大公无私,不得高分。而“今冬为什么无雪”有新意,高分;都赞雪时,你贬雪:雪虚伪,一肚子污泥;雪残酷无情;雪只能躲在角落里,不敢见晴天。如:题目“诚信”,谈诚信,正面说,不得高分。运用“反弹琵琶”,这是“高难度的自选动作”需要把握住“度”。一考生写道:“不诚不信不为过”“兵者, 诡道也”《孙子兵法》。战国时期苏秦“使诈的专家”,三国时诸葛孔明的“空城计”“特殊的场合,这点不诚不信方法”也不为过。都说商场如战场,“诈而不欺”企业乘风破浪,利用手段达到目的,“避实就虚”“扮虎吃猪”。总之,我们欢迎诚信,在特殊场合,不诚不信也不为过。又如:作文题目要求以“亲情”为话题写作。写什么呢?一位同学在中招考试的作文中写了一个片段叫做“阳光下的父亲”,他运用“反弹琵琶”法写道:那是一位父亲,他手里的食品袋中装着几个烧饼。他站在教学楼前,他一定在等他的孩子。阳光很烈,整个上午,他一直站在那灼热的阳光里。直到放学后,我才在校园的一角见到那个父亲的儿子,他正在抱怨父亲:“你的衣服那么破旧,在楼前让我怎么认你呢?”咳!这真是一个混账儿子!
在平时作文或者考试中应:第一,力避第一构思法。你想写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你多数同学要写的第一构思,定不会得高分。第二,把握第二构思法。第三,坚决不写第三构思。写第三构思,你就成了鲁迅啦。中招考试不得高分。因为改卷老师短暂的几分钟,来不及弄明白你的立意,就该翻过去啦。一位一直在文学社当社长的某写作高手,在中招考试中写的过于含蓄,没能得高分。
一位英国记者给钱钟书写信说:“钱老先生,我读了您的作品想见见您。”钱钟书写了回信:“假如你吃了鸡蛋,何必要找那下了蛋的鸡呢。”在这里钱钟书先生把作家形象地比作咯答咯答下蛋的鸡,把文学作品比作鸡蛋。
考场作文第二步——选材构思 第2篇
——选材构思
一、习作斑马线
写作有两只拦路虎:一是材料关,二是语言关。除了有踏实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积累外,我们还需要掌握些技巧,打虎过关。这节课,我们先过选材关: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发散思维等训练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他们能够围绕命题快速选材,做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2、在众多的材料中能够有效的选择剪辑材料,更好地表现主题,并使文章脱颖而出。
二、习作指南针
1、发散思维打开思路。就是以给出的作文题目为中心,将思维像太阳射线一样打开,一束束无穷无尽地向四面八方展开,对各种大大小小的作文点快速地搜索。这时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小太阳,能量是无穷的。
以“校园”这一命题为例,我们可以用发散思维画出很多条线:校园里的人(老师、同学„„),校园里的事(学习、比赛„„),校园里的物(花坛、图书馆、教学楼„„),校园的风景(风、雨、花、草„„),校园的四季,校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等。这些线又有很多交叉点,比如“冬天在校园里打雪仗”“十年后校园的建筑物”„„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很多关于校园的写作素材。
2、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会在主题、体裁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我们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相应的材料来组合文章,围绕中心选材。
3、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选材要真实可信,不可胡编乱造(想象作文也应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否则就会闹出笑话。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或自己熟悉的材料,才容易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材料源于平凡小事。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俯首皆是,不注意它,它就像过眼云烟一样飘逝,不留一点痕迹;倘若稍加咀嚼,则往往能发掘出深长的意味。我们可以从小事作为切入口,以小见大,使小事不小。例如:
这天,我帮妈妈烧火做饭,一根一根地添柴,火总是不旺。妈妈走过来说:“几根木柴架在一起,互相挨着,中间又要留空儿,火才能越烧越旺。就像我们做事一样,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就大了。”果然,我按照妈妈说的去做,火一下子就旺了起来。是啊,人多力量大,这话一点儿也不假,我牢牢地记住了它。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5、选材要有新意,写出个性。很多学生很难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往往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如果不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编造扶瞎子、让位子、抱孩子、捡包子、推车子等所谓“五子登科”的现象,这种习作取材,共性大于个性,自然失去了创新的活力。
6、关注近期热点话题。就考场作文来说,在文章中加入一些有关社会上热点话题的材料,会使文章内容更具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留心关注身边的事,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并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文章就会有时代感和深刻性。
三、习作风向标
1、病文诊断室
题目:夸夸我的好邻居
病文:
今天,我要夸夸我的好邻居们。
一次下雪了。一大早,张阿姨就拿着扫帚悄悄出门扫雪了。李大妈一眼看见就出来说:“小张,你们是上班的人,这活儿我来干。”
记得有一次,我父母上班了。我一个人闷得慌,溜出来玩,结果摔了一跤,衣服弄脏了,而且腿上破了一个大口子,我疼得哇哇之苦,真后悔。我以后应该听妈妈的话,再也不淘气了。„„
你来把把脉:小作者选择的这两件事是否都与中心紧密相连?第一件事的叙述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去改?
2、训练集中营
发散思维训练
(1)“0”是什么?
提示:圆、英文字母o、鸡蛋、扣子、面包、句号„„
(2)以“花”为话题,你可以想到多少相关素材?
提示:花朵、雪花、警花、繁花似锦的事业„„
3、模拟考场
题目: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太迷人了。雷声、风声、动物的叫声,人的说话声、笑声、脚步声,物体的撞击声、摩擦声,美妙的歌声、音乐声„„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仔细聆听一段录音,展开想象,把你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小提示】
(1)这是一篇以“声音”为话题的作文,可选择的材料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先运用发散思维法扩宽思路,再按照本节课所学的选材原则合理选择运用。
(2)展开大胆想象,写出你的想法和感受。
四、佳作展示台
1、妙语连珠
余音绕梁珠圆玉润抑扬顿挫雷霆万钧燕语莺声
娓娓动听震耳欲聋声如洪钟钟磬之音细弱游丝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唱了十数句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腰里盘旋穿插。
★“轰隆隆—”狮子一样威风的低吼,寺庙大钟一般的辽远,这是大自然里最威风的声音,恍惚间似乎见到了一群浩浩荡荡不断低诵的勇士们从天际涌了过来„„
★雨声淅沥,如杜鹃低鸣,如歌,如泣„„
2、考场佳作
听——海的声音
海是动的,它会笑,它会哭,它会歌唱。海的声音是怎么样的?是海螺里“呜呜”的轰鸣声,是海水撞击岩石的“哗哗”声?还是潮水与沙滩亲吻的“沙沙”声?小荷作文网
海的声音在远处轮船的汽笛声里,它用低沉博大的长鸣向你表示欢迎,让你知道海的宽广和深邃,海的雄浑和热情。
海的声音在浪花拍打海岸的音乐里。它为你引吭高歌,为你打节奏,为你击响生命的节拍。你可以追逐着海浪跑一路、唱一路,海浪也会随着你嬉戏。
海的声音在“呼呼”的海风里。它用舒缓的小夜曲抚慰你的心灵,告诉你它心中的故事,告诉你所有的忧伤都可以随风而去。
海的声音在千变万化的海螺里。那“呜呜”的声音像海的哭泣,它在伤心什么呢?那低沉的声音时不时尖叫一声,又像调皮的孩子一样想引起人们的注意。
海是可爱的;海是妩媚的;海是温柔的;海是勇猛的。我喜欢海,因为它会唱歌。
【赏评感悟】
物理实验的构思方法——放大法 第3篇
一、累计放大法
在被测物理量能够简单重叠的条件下, 将它展延若干倍再进行测量的方法, 称为累计放大法 (叠加放大法) 。
1.测纸的厚度。
长度是最基本的测量, 要想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没有好的办法呢?我们可以找很多张同样的纸, 将它们紧紧地叠在一起, 用刻度尺先测出它们的厚度, 然后用所测出的厚度除以叠在一起纸的张数, 就得到了一张纸的厚度。这种方法等于把纸的厚度放大了若干倍, 从而使我们能够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2.测邮票的质量。
要想用一架托盘天平测出一枚邮票的质量, 看来有些不可能, 仔细想想, 我们可以仿照测纸的厚度的方法。先用托盘天平测出足够多枚 (在托盘天平的称量范围内) 邮票的质量, 再用所测的质量除以邮票的枚数, 就是一枚邮票的质量了。
累计放大法的优点是在不改变测量性质的情况下, 将被测物理量扩展若干倍后再进行测量, 从而增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 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在使用累计放大法时, 应注意两点, 一是在扩展过程中被测物理量不能发生变化;二是在扩展过程中应努力避免引入新的误差因素。
二、机械放大法
机械放大法是一种最直观的放大方法, 它是一种空间放大方法。
1.游标放大法。
为了提高刻度尺的测量精度, 通常在刻度尺 (主尺) 上附带一个可以沿尺身移动的小尺 (游标尺) 。游标尺上的分度值x与主尺分度值y之间有一定关系, 一般使游标上p个分度格的长度与主尺上 (p-1) 个分度格的长度相等, 即使得px= (p-1) y , 主尺与游标上每个最小分格之差δx, δx=y-x=y/p。差值δx称为游标尺的精度, 它表示了游标尺能读准的最小值, 也就是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值。同理, 游标尺原理还可以用于角度的精确测量中, 称为角游标。角游标的测角精度δx=1′。
2.螺旋测微放大法。
螺旋测微计、读数显微镜等的测量系统的机械部分都是采用螺旋测微装置进行测量的。常用的读数显微镜的测微丝杆的螺距是lmm, 当丝杆转动一圈时, 滑动平台就沿轴向前或后退lmm, 在丝杆的一端固定一测微鼓轮, 其周界上刻成100分格, 因此当鼓轮转动一分格时, 滑动平台移动了0.01mm, 从而使沿轴线方向的微小位移用鼓轮圆周上较大的弧长精确地表示出来, 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3.液压放大。
根据帕斯卡定律制成的液压机、水压机、油压千斤顶都符合“作用在它们两活塞上的力的比, 等于它们的面积比”。即:F1/F2=S1/S2。从中可以得出:F1= (S1/S2) F2, 该式说明由帕斯卡定律制成的液压机、水压机、油压千斤顶可以把力放大。
除此之外,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 推出:F1=F2L2/L1, L2=F1L1/F2。由F1 和L1的表达式可以看出, 杠杆可以把力和位移放大或细分。
三、光学放大法
1.光学装置放大。
为了便于观察判别非常细小的物体, 我们可以让被测物体通过光学装置放大视角形成放大像, 从而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2.光杠杆放大。
要想测量微小长度和微小角度变化, 我们常使用光杠杆镜尺法, 它是将待测微小物理量进行间接放大的一种方法, 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放大法。
四、时间放大法
1.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实现的是“冲淡引力”。实际上, 是把物体下降一定高度的时间予以拉长, 也就是放大。
2.周期的规定。
在物理实验中, 很多个实验题目需要测定周期大小。由于测量周期多数使用秒表来测定, 由于用秒表测量单个周期的误差较大, 一般采用一次测量n次周期的时间, 若为t, 则周期T=t/n, 也就是说采用时间累积放大法, 既解决了可测问题, 又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3.时间细分。
用高速摄影摄取运动物体的瞬时状态, 如:研究自由落体运动、高速飞行的子弹、水滴下落过程中形成的变化等都是把时间过程细分并展开。
五、电学放大法
1.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组成的放大电路。
在物理实验中往往需要测量变化微弱的电信号 (电流、电压或功率) , 或者利用微弱的电信号去控制某些机械的动作, 必须用电子放大器将微弱电信号放大后才能有效地进行观察、控制和测量。电子放大作用是由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组成的放大电路完成的。
2.变压器的升压与降压法。
对于理想 变压器有 :U1/U2=N1/N2, I1/I2=N2/N1成立。式中U1、U2 分别为输入、输出电压, I1、I2 分别为输入、输出电流, N1、N2 分别是原、副线圈的匝数。因此, 适当选择N1、N2 即可达到升压或降压的目的, 同时也确定了原、副线圈中电流的关系。
当然, 物理实验中的放大法还很多,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它在物理实验中的作用, 并能指导学生将这些方法用于相应的实验中。
摘要:物理实验中常常要测量观察细小的物体。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使观察更清楚, 人们常选用特殊的测量仪器和装置将被测物理量放大后再进行测量。我们把这种提高测量精确度、使物理量的数值变大、作用时间延长、作用空间扩展的方法叫做放大法。常见的放大法有累积放大法、机械放大法、光学放大法、时间放大法、电学放大法等。
关键词:物理实验,构思,放大法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思维方法.河北人民出版社
“起承转承合”五字法快速构思作文 第4篇
“起”, 文章的开头, 要求“入题”, 对于命题作文而言, 要直奔文章题目或中心而来。如作文题目是“我眼里的幸福”, 开头不妨这样写:“拥有爱心, 奉献爱心就是我眼里的幸福。”“起”是对文章题目的具体化, 指引着文章的行文方向。“起”的语言不要太长, 尽量把语言写得美一点, 多一点意蕴, 能为下文的发挥多一点拓展空间。示例:《怀表, 很老很老了》:一块怀表很老了。【起, 语言简洁, 一句话, 但紧扣题目, 入题及时到位。】
“承”, 是对“起”的展开, 规定着立意方向。展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铺排的方式, 用优美的语言展开;二是通过记叙的方式展开, 通过小故事、小材料展开。“承”的部分切忌用纯抒情的句子, 那样显得内容空洞, 言之无物。承的内容要具体, 同时能为下文的论说奠定坚实基础, 为下文的“转”做好铺垫。示例: (承接上文《怀表, 很老很老了》, 下同) 它镀铬的壳子已经斑驳, 针盘也有好几个地方锈蚀。是带着日月盈亏的刻度么某天, 我把它拿去找修钟表的师傅。他一看, 笑了, “古董啦, 不过一般机械表是106个零件吧上点油?”我说:“你看哩!”他拧了拧发条说:“只要动个小手术, 等着好了。”他打开表, 拆了零件。我点烟吸着, 给他一支。他急性阻拦:不是吸烟时候, 烟灰掸不得的。于是, 他把零件挨个吹一吹, 放在玻璃盘子120号汽油中。然后, 以极细软的纸吸干, 装配。一根微丝就着瘦长的小瓶口滴下点点油滴, 上在轴上, 上在钻石上, “行喽”。经他一拨弄, 怀表复活了, 金属簧轻轻响着, 像在伴奏一种韵律操。我把它收进口袋, 回到家里。【承, 有描写有记叙, 描写了手表, 叙写了修手表的过程, 语言简洁而生动形象, 富有生活情趣, 很好地对第一部分进行了展开, 文章内容充实。】
“转”, 决定着作文的深度和厚度, 是作文成败的关键。“转”可以使文章显得曲折有致, 深刻, 富有层次感。转的基本思路是:由物到人、由此 (事) 及彼 (事) 、由特殊到普遍、由表 (表象) 到里 (本质) 等。示例:母亲说, 这是爸爸留下的一块表。【转, 通过母亲的话, 从手表转到爸爸上, 这是由物到人的转, 指向了文章的本质和关键, 写父亲。语言简明, 不要拖泥带水。】
“承”, 对转后的内容进行展开, 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 为了显得厚重充实, 最好用记叙的方式展开。这里的“承”要扣紧主题, 表达要集中。示例:吃粉笔的人嘛, 攒钱攒了半年, 才买了这块表。跟他一起走了四十年。他说, 他一辈子别的什么都不要, 只要知道时辰;只要知道秋冬春夏;只要几件打发寒暖季节的衣裳。就是这样, 他起五更睡半夜, 改课本, 改答卷。还写了两本数学书。他从不讲究吃的, 锅塘里埋几个山芋, 拿出, 拍拍灰放在袋里, 往往可以度过一天。虽说他瘦棱棱成了皮包骨头, 却像纬梭穿行于岁月。他学生的鬓角发灰了, 他自己的头发也更加银白了。前两年, 晚上睡觉睡得好好的, 第二天早上就过去了, 灯油熬干, 捻子熄掉了一堆灰。他就留下了这块表。他留下的就这平平淡淡的几十年。怀表在我身上焐得挺热, 我时常摸出看看它。我听到的是时间的足音。我不可能是敲木鱼的和尚。应该承认已进入暮年, 但还有点晚晴中火红, 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四周的木落, 有些蕴藉深沉, 然其飒飒之声不是唏嘘叹息, 而是和我们蓝色星球搏斗的一种动力。这块薄薄的圆圆的金属, 我揣着好久了。在寒林雪屋看见冬天。在一串串凌霄花下记录的是秋天。水红菱绽开了, 春之桃打朵了, 我都亲切地感受到。还会有什么抱憾的事么?除非你让秒针、分针在罗马字上寂寞地流转。在人生旅途上, 除非你老在惦记:多几个安适的驿站好让我打尖【承, 集中叙写父亲, 虽然也写到手表, 但写手表的目的为了展示父亲, 这里不能还紧盯着手表不放。写父亲就是要突出父亲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以及对我的深刻影响, 为下文的点题作好铺垫。】
“合”, 要点题, 突主旨, 语言不能重复, 要有一点给人回味的空间, 收到言尽而意味无穷的效果。示例:“行路人啊, 为什么你总显得疲乏呢?”我不知道正在泉路上的父亲, 像踏着骤起旋风似的马蹄, 会不会这样惊醒我, 促使我时常警觉。精神一点不能萎靡啊。【合, 突出父亲对我的影响:精神一点不能萎靡, 要振作!“惊醒”“警觉”两词突出父亲对我的影响之深, 耐人寻味。纵览全文, 我们不难领悟到本文是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的, 由物切入, 借物写人, 中心明确, 主题深刻。】
第二构思法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