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风机对控制柜要求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221

风机对控制柜要求范文第1篇

二、值班人员要认真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学习消防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

三、熟悉消防设备的位置分布,懂得选择和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期火灾。

掌握值班区域的应急预案。

四、值班时间严禁睡觉、喝酒,不得聊天、打私人电话,不准在控制室内会客,严禁无关人员触动、使用室内设备。

五、严密监视设备运行状况,遇有报警要按规定程序迅速、准确处理,做好各种记录,遇有重大情况要及时报告。

六、未经公安消防机关同意不得擅自关闭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及其他消防设施。

风机对控制柜要求范文第2篇

风机的控制系统是风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担着风机监控、自动调节、实现最大风能捕获以及保证良好的电网兼容性等重要任务, 它一般由监控系统、主控系统、变频控制系统以及PLC等几部分组成。

1 改进前情况

高线厂二线于2008年3月投产, 前18机架主传动电机使用的是上海电机厂Y B F J X X X-X系列, 有4 5 0 k W、5 5 0 k W、600KW三种, 风机均为5.5kW电机, 风机由MCC低压柜控制, 10机架线材精轧机风机同样由MCC低压柜控制, 两者控制原理图一样, 如图1所示。

在投产的半年期间时常由于风机故障造成主电机传动柜跳闸, 导致轧线堆钢碎断事故, 原因主要有几方面造成。

1.1 MCC低压柜总开关容量偏小

如图1中开关Q11容量16A, 按起动电流2~3倍计算勉强够用, 但使用一段时间后, Q11就时常出现跳闸且复送不上 (因开关内跳闸线圈过热造成) 等问题。

1.2 MCC低压柜内KA1.KA2中间继电器故障

图1中的KA1、KA2为220V型的中间继电器, 其辅助点在一段时间使用后, 触点接触面因打火而容易出现烧蚀而导致粘死或接触不良等故障, 造成风机停机、主电机跳闸。

1.3 控制回路设计缺陷

从图1可看到, 控制回路电源取自进线总电源L3, 因此当风机发生故障跳闸时, 控制回路并未断电, 中间继电器KA线圈仍带电, 控制回路中接入主电机的互锁点未断开, 主电机则在没有风冷情况下继续运转电机温度会在短时间内上升而对绕组绝缘造成伤害。

1.4 风机固定螺栓故障

风机固定螺栓 (4颗, M16) 偏小且强度不够, 经一段时间使用后因自重造成螺栓断裂, 使风机负荷增大导致跳闸。

2 改进

2.1 增大MCC低压柜总开关容量

针对MCC柜容量不足的问题, 综合考虑后决定将MCC柜改成由SDMK1控制与保护开关作为总开关, (SDMK1开关由主体和智能控制器两部份组成, 主体采用电磁系统作为操作机构, 驱动触头运动以实现对主电路的接通或分段。智能控制器对主电路电流和线圈供电电压进行检测, 根据主电路电流进行故障诊断, 推算绕组温升, 一旦发生故障, 则发出脱扣指令控制电磁铁分闸) 。取消原中间继电器回路, 原接入PLC控制回路的K1、K2常开点改为Q11开关辅助常开点及SDMK1辅助常开点控制。其次将原控制回路电源从进柜总电源取改为从风机主回路开关下刀取。具体如图2。

2.2 风机固定螺栓改进

针对风机固定螺栓强度低引起的故障, 更换4颗M20的高强度螺栓。因风机为悬空的, 因此在风机尾部加装托架以支撑其自重, 托架为活动架且高度可调, 便于风机更换。

2.3 主电机非负载侧脉编码器改进

主电机非负载侧脉编码器改进冲编码器的接线盒设计在风机外壳上, 在更换风机时需先拆掉编码器线, 回装后需接回才能开机, 单一项工作前后用时约30分钟, 因此将接线盒移至主电机旁用支架固定, 这样既减少处理时间和工作量, 也减少因拆装接线端子而造成编码器接线头接触不良的故障。

3 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整改, 结合改进前后生产统计数据对比, 效果是明显的:

改进前 (2008年2月~2008年8月) :平均每月发生4起该故障, 每起碎断1.5支钢胚, 每支钢约1.05吨, 按3800元/吨计算为3990元;风机故障处理及轧线堆钢处理误产约1.2小时, 按平均即时产量80吨/小时计算约损失364800元。

改进后 (2008年9月~2009年2月) :半年期间只发生3起该故障, 且处理时间降低为40分钟。具体见表1。

4 结语

通过上述整改, 增强对主电机的运行监控, 减少了风机故障误产时间, 降低钢坯碎断量, 工作可靠性大大提高, 提高了成材率, 为高线厂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通过对韶钢高速线材厂二线主电机风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针对发生的故障及原设计上的不足,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 对二高主电机风机控制系统作出相应改进。

关键词:主电机,风机,变频调速

参考文献

风机对控制柜要求范文第3篇

1 控制方案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 多家电厂在已建机组和新建机组离心式一次风机上应用变频调速器。风机变速调节后, 风机耗功降低、运行效率提高、厂用电率降低, 节能效果显著, 但有些改造项目出现新的问题:变频切换过程中一次风压发生大幅度的波动, 威胁机组安全;变频切工频过程中变频调节和挡板调节的切换问题;一次风机电机前侧轴承过热、损坏;一次风机RB时造成变频器过负荷保护动作继而导致机组MFT动作, 严重影响了风机及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为此在一次风机变频改造设计时, 必须充分考虑变频切工频、一次风机RB及MFT等一系列问题。

1.1 当变频切工频时因为风机出力突然增大有可能造成一次风压波动威胁机组安全

在变频器切工频后, 因为切工频的风机出力突然增加, 会造成一次风压突然增大, 引起风压波动, 同时还会使进入炉膛的燃料量就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扰动, 有可能造成机组过热器超温、超压, 甚至由于风压增大导致送入炉膛的燃料增加, 破坏风煤比的配置, 造成燃烧不完全而威胁机组安全。切换过程中, 存在着变频器调节和挡板调节的配合问题, 以及变频器和挡板的动作特性差异, 变频器在调节速度上没有挡板快, 在快速动作中容易造成变频器过流跳闸, 从而威胁机组的安全, 这一点要充分考虑。

1.2 变频切工频时的RB问题

变频器在故障情况下将自动切为工频运行, RB逻辑设计时需要考虑几种情况:在变频切工频成功情况下, 不能因为切换过程中变频信号消失、工频信号未回误发RB;在切换失败情况下, 能够正常触发RB;另外, 在风机运行过程中一次风机其他保护动作跳闸一次风机时, 必须马上触发RB, 而不能有延时。

1.3 变频器跳闸时的MFT判断

电机变频改造后, 增加了变频器输入输出开关和旁路开关, 判断风机不运行时除了6kV工频开关外, 还需要判断变频器和旁路开关的状态, 以防止工频开关在合闸位而变频器不运行或者旁路开关没有合闸, 导致风机实际没有运行。逻辑设计中, 还要充分考虑变频切工频过程中状态信号的延时时间, 不能因为延时设计错误而导致信号误发。

1.4 一次风机出口门关闭时间问题

在许多电厂中, 一次风机的入口导叶和出口门设计为电动门, 挡板关闭时间过长, 为了防止一台风机跳闸后运行风机倒风, 加大变频器的负载, 保证一次风压在MFT动作值之上, 需要将出口门快速关闭, 变频切工频时一次风机电机在进、出口门有较大开度情况下带载启动不允许。因此, 在事故工况下, 变频切工频要等入口门全关, 需要较长时间, 无法保证一次风压在MFT动作定值之上, 无法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1.5 风机变频切工频过程中的投油稳燃问题

变频切工频时, 主要对一次风压扰动较大, 进而对进入炉膛的燃料量有较大的扰动, 影响锅炉燃烧稳定, 此时投油助燃能有效防止炉膛燃烧的恶化, 有利于机组的稳定。

2 改造项目介绍

某厂在变频改造中设计了旁路开关, 当变频器本身故障时, 可自动切换到旁路运行, 当切换旁路不成功时, 跳闸工频开关, 并且为了防止一次风机跳闸后一次风从跳闸的风机中倒风, 保证一次风压稳定, 将一次风机出口门由原来的电动门改为能快速关闭的气动门,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一次风压降低, 保证机组继续安全运行。这种设计对机组安全非常有利, 但在设计时会面临一些问题:一是逻辑设计复杂, 二是工况复杂。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 我们定了如下的原则:电机电源回路的判断和切换都由PLC完成, DCS只控制风压和判断电机相关开关的状态, 进行R B和M F T逻辑的判断, 同时变频切工频时要投油。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电气PLC完成开关的自动切换可以有效简化DCS的控制逻辑, 同时由于没有与DCS的通讯, 可以使切换更安全、迅速。风压控制由DCS完成, 是由于切换过程中不仅要协调两台变频器的出力, 同时还要配合一次风机入口挡板开度的调整, 切换过程动作的设备较多, 由DCS完成功能实现起来比较容易。投油是为了防止一次风压波动造成炉膛燃烧不稳, 提高炉膛的抗干扰能力。

3 一次风机变频改造控制策略介绍

2007年, 某厂对1号机组进行了一次风机的变频改造, 在设计控制策略的过程中, 主要考虑了上述几点问题, 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控制方式。变频切工频, 要根据切换成功和不成功两种情况考虑控制策略, 试验及实践证明, 该控制方案能满足风机变频切工频成功和不成功时的控制需求。以下描述以A风机为例。

3.1 变频切工频成功

(1) 变切工成功时, 一次风压变化为先降后升, 然后再是振荡调整的过程。变频器跳闸后, 一次风压马上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故障风机变频信号消失, A一次风机变频器跳闸后, PLC联跳变频器进口、出口开关, 确认变频器进口、出口开关断开后合工频旁路开关;DCS收到这些信号的状态反馈后发一脉冲超驰关A一次风机入口导叶至40%, 该脉冲时间的设定要根据现场入口挡板执行器动作时间设定, 既能确保满足挡板从100%关至40%的时间, 又能及时释放控制权, 使运行能及时干预风机的控制。

(2) 变频切工频成功时, 负荷高于最小投油稳燃负荷且无MFT且B层有火时允许投B层小油枪;负荷高于最小投油稳燃负荷且无M F T且A层或B层有火时允许投A B层大油枪。投油枪的顺序为先投B层四只小油枪, 延时后投AB层#1、#3角油枪, 再延时后投AB层#2、#4角;此时投油枪的触发与CRT遥控投油操作相同, 投油动作结果与正常投油操作结果一样。

(3) 合A工频旁路开关反馈到来后, A工频基本上还是在全速运行, A一次风机入口导叶仍在超驰关至40%过程中, 当达到40%之后处于手动;B变频器自动调节一次风压, 此时A一次风机的变频调节指令还必须保持, 不能降为零, 因为在大多控制策略中, 对并列调节的对象为了满足调节的平衡, 在算法块中都设置了平衡调节特性, 自动平衡两侧控制指令, 此时如果将A风机的指令降为零, 会使B变频器指令全速增加一倍, 在A变频器旁路开关反馈到后, 会使一次风压升高很多, 很有可能导致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大于定值, 致使一次风压调节切为手动, 不利于之后的风压控制。

3.2 切换不成功

A工频旁路开关合闸反馈经延时判断还没有到来, 或者A工频运行中工频旁路开关跳闸时, PLC联跳6kV工频开关。DCS接收到6kV工频开关分闸反馈后:超驰关A一次风机入口导叶, 延时后超驰关A一次风机出口气动门。当其它RB条件同时满足时, RB发生。A变频指令进行50s的超驰关闭, 50s后释放控制权, 50s的关闭指令通过平衡算法叠加到B变频器转速指令中。

3.3 一次风机M F T触发条件的设计

一次风机变频改造后MFT的触发条件由工频开关非合位反馈改为以下几点。

(1) A工频开关非合位。

(2) A工频旁路开关非合位和变频器不运行延时相与。

上述二者相或后输出用于A一次风机跳闸M F T的触发条件。此条件中的延时时间要经过变频切工频试验来确定, 在满足变频器切换时间的前提下, 考虑DCS扫描时间确定。

4 变频切工频实例

2007年11月25号, 1号机组在290MW负荷下进行了一次风机变频切工频试验, 将A一次风机变频器打闸, 变频器旁路开关自动合闸, A一次风机自动切换为工频运行, 在A一次风机变频器切工频前, 一次风母管压力定值4.45kPa, 两台一次风机均变频自动运行。变频器打闸后, A一次风机入口挡板由100%开度关至40%, 延时后, A一次风机变频器旁路开关合闸成功, 变频切换为工频运行, 同时B一次风机变频器根据风压和设定值的偏差自动调节。B层小油枪和A B层大油枪按程序设定自动投入稳燃。在整个过程中, B一次风机变频器转速指令最高至1068转, 实际转速最高到1013转, 一次风压最低降至4.02kPa (一次风与炉膛差压低保护定值为2.5kPa) , 最高升至5.30kPa, 最大动态偏差为0.85kPa, 在允许范围内, 风压波动较小。

5 结语

一次风机变频改造结束后, 通过不同负荷下的变频切工频以及RB试验, 结果表明一次风机变频控制方案以良好的控制品质满足变频器故障下的控制需求, 保障了机组的运行安全并对厂用电率的降低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节约了能源, 符合当前社会对节能的要求。同时通过对此控制策略的介绍, 为其他电厂同类型风机的变频改造提供更宽广的思路, 使变频改造过程可以少走弯路, 更快更好的完成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的目标。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电厂2×320MW机组在一次风机变频改造过程中, 热控控制策略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给出了一种可靠的控制策略, 为其他电厂高压风机变频改造控制策略的设计和应用方面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控制方案,变频,工频,一次风机

参考文献

[1] 周蓓.变频调速在电厂中的节能应用[J].安庆科技, 2004 (1) .

[2] 荷小耐, 皮华忠.火电厂节能浅析[J].江西能源, 2005 (4) .

风机对控制柜要求范文

风机对控制柜要求范文第1篇二、值班人员要认真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学习消防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三、熟悉消防设...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