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人隔离医学观察
传染病人隔离医学观察(精选4篇)
传染病人隔离医学观察 第1篇
传染病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清毒隔离制度
为降低传染病发生几率,保护易感人群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对病人的隔离:将病情复杂、传染性强、易出现并发症的病人,安置于单人病房,便于抢救及隔离。相同病种的病人,同住一室,不同病种,分室收容。病人不互串病室,不交换用物、书报,生活用品应专用,不互送食品,餐具应单独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二、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指导他们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转向一侧或用卫生纸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痰吐在放有含氯1000mg/L消毒液的痰杯中,统一处理,防止病菌传播。
三、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医护人员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处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物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不同病种应及时更换隔离衣,防止污染。每次操作后应用流动水洗手,采用六步洗手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鉴定消毒隔离的质量定期进行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检测,低于70μw/cm2或紫外线消毒达1000h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每月对病室、治疗室进行空气细菌培养一次,以检查消毒结果,并随时对消毒液浓度用试纸进行监测,以保证消毒液浓度准确。定期鉴定消毒隔离的效果,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证质量。
传染病人隔离医学观察 第2篇
一、组织架构
成立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防控消毒组、健康观察组、信息联络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等五个工作组。
二、地点设置
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农庄。
三、职责分工
防控消毒组:由负责,成员有。负责指导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全面消毒工作。
健康观察组:由负责,成员有。负责核对接收人员基本信息,建立《集中观察人员健康监测卡》;
负责询问集中观察人员健康状况(每日至少2次),并测量体温,填写《集中观察人员健康监测卡》;
负责集中观察健康异常人员转诊交接工作;
负责集中观察人员解除观察认定工作。
信息联络组:由负责,成员有。负责与疾控中心沟通,确定集中观察对应的病例或疫情形势,初步确定解除集中观察时间;
负责联系疾控中心做好转诊工作,负责汇总每日集中观察人员健康动态上报区防控指挥部。
安全保卫组:由负责,成员有。负责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安全保卫、交通疏导工作;
负责解除集中观察人员身份核查工作。
后勤保障组:由负责,成员有。负责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负责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所有人员日常生活用品和饮食保障工作;
负责车辆保障工作。
四、工作流程
健康观察组人员使用统一调度的车辆接转医学观察对象健康观察组人员安排隔离观察房间,防控消毒组人员对其场所开展预防性消毒在健康观察组人员引导下,医学观察对象进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进入隔离观察房间健康观察组人员向医学观察对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护人员对医学观察对象进行必要体检和信息登记,建立《集中观察人员健康监测卡》,并发放日常生活用品(毛巾、肥皂、洗漱用品等)在医学观察期间,健康观察组人员每天对医学观察对象进行体温测量和其他必要的医学指征询问、观察;
同时,相关工作组做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餐饮安排、清洁卫生与消毒、安全保卫等工作医学观察期满解除对医学观察对象的隔离,健康观察组人员出具“医学观察对象健康证明”,防控消毒组人员对其场所开展终末消毒。
五、工作要求
1、各工作组人员工作期间一律穿戴口罩、手套、眼罩、防护服等防护装备,所有操作规范按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设置标准及管理技术指引(试行)》执行。
传染病人隔离医学观察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了确诊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涉外病人12例, 疑似病人2例, 男8例, 女6例;年龄20岁~26岁, 平均21.4岁;我国香港籍4例, 我国澳门籍2例, 我国台湾籍2例, 菲律宾籍3例, 印度尼西亚籍1例, 澳大利亚回国留学生1例, 马来西亚籍1例。12例病人按国家甲型H1N1流感诊治方案 (2009年试行第2版) 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人, 其中1例为危重症病人。
1.2 结果
14例涉外隔离病人经隔离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无病人投诉及纠纷发生, 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0%。
2 涉外隔离病人的护理
2.1 隔离病区布局及环境
2.1.1 选择隔离病区
选择相对与其他病区分隔、无交叉且与其他病区有一定距离的呼吸三病区两层楼进行改造, 设立疑似病例病区及确诊病例病区。每个病区内设有独立卫生间。在距离病区门口10 m处设立隔离带并明显标识, 安排保安24 h值班。
2.1.2 严格病区区域划分
疑似病例病区及确诊病人病区设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三区无交叉。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外更衣室、淋浴室、库房等;半污染区包括治疗室、医护人员办公室、消毒室和内更衣室等;污染区包括病室、病区走廊和污衣、污物暂存处等。在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区, 并设隔离屏障, 分开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在病区各区域粘贴明显标识。
2.1.3 病区环境
在病区内安装大排风扇, 保持通风良好, 保证空气流向从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病室内安装感应水龙头, 病区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液。切断接触传播途径。在病区内安装闭路电视及分体式空调, 添置微波炉等, 安置了对讲呼唤器, 在短时间内尽最大可能把旧病区改造, 以便为涉外病人提供方便舒适的隔离生活环境。
2.2 护理人力调配与工作流程的制订
2.2.1 成立甲型H1N1流感护理人员护理梯队
在全院各科优选具有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强、职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英语4级及以上水平且具备口语沟通能力的护士组成隔离病区护理团队一、二梯队。保证了病人隔离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
2.2.2 及时调配护理队伍
随着国家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的调整, 及时调配专科护士加入救治护理队伍。如收治合并有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马来西亚籍重症病人时, 调配了内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ICU) 及心内科的英语口语好的护士加入护理队伍, 保证了涉外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质量。在收治印度尼西亚病人时, 及时找来印度尼西亚留学生进行翻译, 解决沟通障碍的难题。
2.2.3 建立病区管理工作制度及流程
健全病区管理工作制度及工作关键流程并成册, 组织学习掌握并运用于护理工作中。如发热病区消毒隔离制度、病区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各班职责、病人入院、出院流程、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护士执行医嘱流程、巡视病人流程、护理工作制度及流程, 突发病情变化处理流程、废物处置运送及流程, 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流程, 医护人员工作流程。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确保了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2.3 安全管理
2.3.1 强化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修订隔离病区的紧急突发事件护理工作预案,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特别强调在突发意外事件, 如病人发生病情变化、发生了火灾、病人意外跌倒等紧急事件时, 应简化防护穿戴程序, 在第一时间紧急处理, 强调一切以病人安全第一。
2.3.2 病人安全管理
拟定“甲型H1N1流感病友住院须知”并翻译成英文告知病人, 让病人理解及配合隔离治疗, 每日为病人发放一次性口罩, 倡导病人注意咳嗽礼仪。
2.3.3 有效保证治疗和护理
做好常用物品准备工作:准备充足的防护用品、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 并处于备用状态, 特别是配备急救药品和相关急救医疗器械, 有计划储备各种抢救、治疗设备、达菲等抗病毒药品, 保证病人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培训
甲型H1N1流感已被WHO确定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突发传染病, 我国也出台一系列应急措施, 护士作为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担负着重要的防控和促进康复的任务[2]。随着疫情发展, 我们对护理人员进行多次专题讲座培训, 并进行反复多次现场演练,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救治护理水平, 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 保证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及综合医院其他诊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3.2 提供跨文化护理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 跨文化护理已成为我国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3]。深入探讨和研究切实可行的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涉外病区的护理方案已成为当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提供优质护理同时, 我们考虑到护理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 要求护士在为病人提供疾病观察及护理的同时, 了解病人的民族、宗教信仰、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情况,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工作中。如安排信奉伊斯兰教印度尼西亚病人独住一间病房, 治疗护理的时间尽量避开其每日的礼拜时段, 大大提高了涉外传染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3 重视心理护理
病人涉外输入病例, 大多有组织而来, 为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 每日注意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 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每次进入病房时, 向病人做自我介绍.以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感, 减少病人面对严密防护的医务人员时的恐惧。帮助病人与家人建立通讯联系, 使病人随时获得家人的关心和鼓励, 经常与组织方取得联系, 共同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如来自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的病人是广西组织的“龙愿两岸四地大学生创业文化交流营”的营员, 马来西亚病人是有组织船员, 印度尼西亚病人是跟随旅游团旅游的游客。通过组织方的电话安慰、到病区办公室用对讲机对话慰问, 借助鲜花、水果带去浓浓的关注, 对每一位学生每日一张充满爱意及祝愿、鼓励的慰问卡等形式, 使病人不仅感到医务人员的治疗及关爱, 也感受到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关心和祝愿, 使病人减少孤独感及焦虑, 安心接受隔离治疗。
参考文献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Outbreak of swine-ori-gin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fection-Mexico, March-April 2009[J].Morb Mortal Wkly Rep, 2009, 58:467-470.
[2]陈敬芳, 戴文艺, 张顺祥.全人护理在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 2009, 1 (4) :256-258.
传染病人隔离医学观察 第4篇
医学观察的相关要求
一、自我健康监测
(一)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可正常上班、上学。
(二)自行做好健康监测,每天上下午各测量
次体温,并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
(三)不到聚集性、半密闭、密闭场所。
(四)不参加聚会聚餐。
(五)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出现发热、干咳等身体不适症状时,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排查。
(七)在家庭中无需单人单间,无需分餐,无需独立卫生间。
(八)家庭中无需特别额外消毒。
二、居家健康监测
(一)原则上在家办公、不上学,非必要不出门,每天做好健康监测、上下午各测量
次体温。
(二)由社区人员组织上门采样核酸检测。
(三)必须出门的需向社区申请同意后,做好个人防护方可出门。
(四)不得前往人群聚集场所,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
(五)不到人群密集、重要的公共场所,不得前往网吧、电影院、健身房、KTV
等公共场所。
(六)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七)出现发热、干咳等身体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向社区报告,并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排查。
(八)居家健康监测时若与家人同住,也应建议家人尽量减少出门,并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九)在家庭中无需单人单间,无需独立卫生间,无需分餐。
(十)家庭中无需特别额外消毒。
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一)指在社区和医务人员指导下,在家庭环境下进行独立居住,要求单人单间,不能外出。
(二)做好居住环境的消毒、厕所消毒。
(三)居家隔离需满足“一人一室一卫”,隔离房间内应有单独卫生间,不得与其他成员共用卫生间。
(四)房间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
传染病人隔离医学观察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