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网宣文章标准及写作技巧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网宣文章标准及写作技巧(精选6篇)

网宣文章标准及写作技巧 第1篇

一、发表网站:

http://bbs.hebei.com.cn/forum-878-1.html http://forum.home.news.cn/index.jsp 从这两个论坛里注册用户发帖子和原创文章

二、发表标准

1.原创文章每组每月一篇,回贴数量每组每月不少于20条

2.回贴内容不能是一个表情或者“好贴”、“顶”等,应该是对于主题文章的评论性语言。(一般复制粘贴文章里一句话即可,字数别太少就行)

3.每月将所发表文章统计到excel表格里,表格见群共享。

原创文章统计在“表一原创”工作表内,跟帖统计在“表四跟帖统计”工作表内。表内第一条为参考样例。

三、原创文章写作技巧

新的审核标准是:一内容要有完整的观点和论述;二不能是信息或者文件、政策、法规、汇报材料、活动、工作总结等;三不能出现单位名称、领导姓名等;四内容必须涉组涉干。目前各单位上报的帖子,最严重的是,甚至出现负面帖子,这条要引起足够警觉重视,这是高压线,必须撰写正面引导意义的原创主贴;其次是内容非涉组涉干,严重的有的写娱乐、体育、国际新闻、军事政策等,还有写物价上涨、金融财经等时事方面的内容,这都是比较严重的内容不符。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很多单位都把民生热点、计划生育、和谐社会、食品安全作为主题撰写主贴,这些话题不是完全不可以写,但写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党建、联系党员,在撰写主帖时一定要多向党建、组织工作上靠拢,否则都属于非涉组涉干文章,一概不计工作量。3.内容抄袭严重。原创主贴内容必须为原创,上报时我们将逐篇审查,不仅搜索标题,还要搜索关键词,一经发现,马上删除。目前发现的抄袭形式主要是:

(1)将网上的新闻报道直接复制粘贴,作为自己原创主贴。尤其是党建新闻,这种新闻都属于新华社通稿,组织部审核主贴的同志都是熟悉党建新闻消息的行家里手,抄袭新闻属于不带拐弯的往枪口上撞,一定要坚决避免。

(2)盗用他人用户名,而且是直接套用,上报的主贴从内容到网名都非本人。比如某个网宣员把七一论坛里“天瞿新语”的文章《抹了桌子重开席》作为自己文章上报了,“天瞿新语”是七一社区著名的论坛领袖,很多帖子都被人民网采用,这种盗用一旦上报省市区,很容易被发现,后果非常严重。

(3)网上的学术论文被节选一部分或者割裂为几篇文章上报,主贴没有开头、结尾,直接是一二三四,这种帖子很多,希望大家在修改技巧上再下工夫。

(4)原版复制网上文章作为自己原创,不仅不改关键词,有的甚至连标题都一个字不差,稍微一搜索,就露出原型,这种抄袭太容易被发现,还不如不上报。

首先原创主贴的字数如何快捷方便审核。大家写完帖子,不要直接发表,放到WORD文档里,点击工具-字数统计,看一下去掉空格字数是不是500字,再发表,字数最好不要在临界点,适当的加几句话更符合要求。一般仿宋三号字段落不多的,一张A4纸就是500字。

其次原创主贴如何技巧性的撰写。一是如何改工作总结和材料。各单位都有很多历年的工作总结、会议材料等,这些东西都是宝贵的资源,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但是一定不能原封不动的搬到网上,大家在改动时首先要去掉地名人名,通篇不能出现地点人物,或本市本区本街道这样的字眼;其次要把一、二、三、四这样明显的字眼去掉,改成不要次序标志的,这样看起来更像文章;再次,要重视开头结尾,要有帽有收,最好是结合目前党建热点进行修改,效果更好。二是如何将一篇长的稿子修改分成几篇发表。我们不建议大家这样做,但是在达到一二千字的稿子,修改一下,大家可以更出活,但切记不能直接截取,一定要每篇文章都有头有尾,而且标题一定不能起的近似或类似,一定要换个组织语言的方式方法,另外不要一到500字就切断,注意内容连贯,不要连续汇总。三是如何将借鉴的稿子修改成不易查出的。首先一定要改标题,并且和原文的标题连关键词都最好不要一样;其次是改关键词,尤其是写的特别好的,特别成词的关键词,很容易搜出来。再次是不要借鉴过于优秀的文章,因为知名度很高;最后是发表前自己在百度中按标题和关键词搜索一下,看是不是第一页就能搜出来,给大家个方法,标题起的大一点,比如创先争优怎么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我见之类的,越具体的标题越好搜,除非真的是原创的、新颖的。四是原创主贴尽可能的围绕当前党的工作的重点,比如学习杨善洲、党委换届、90周年等,这样加精置顶的机会更大。五是大家在选好主题之后,可以搜索几篇同样类型的文章,各有借鉴,汇总成自己的文章,在撰写开头结尾,久而久之,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网宣文章标准及写作技巧 第2篇

申论文章的写作结构需要注意完整、匀称。首先,文章主要分为三大个部分:开头、分论段、结尾,一般称之为风头、猪肚和豹尾。在文章写作中,三个部分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将被视为结构不完整的文章,直接划分到四类文中,需要引起各位考生的高度重视;其次文章的分论段之间需要保持一个匀称的结构,具体体现在字数的均衡上。例如文章一共有三个分论段,每个分论段之间应保持在250270字为宜。

文章卷面要整洁

网宣文章标准及写作技巧 第3篇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及教材课文, 谈一些引导学生写作文的技巧。

题目一枝红杏出墙来

“题好一半文”, 好的文章题目如同人的眼睛, 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拟题形式多种多样, 如: (1) 借歌名作题; (2) 借影视片为题; (3) 借广告为题; (4) 借成语为题; (5) 借名人胜地为题; (6) 标题中可以夹个字母或符号; (7) 命名诙谐幽默; (8) 运用修辞拟题。

开头小荷才露尖尖角

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所以应让学生好好琢磨, 写好文章的开头。

(1) 开门见山法。

如课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开头:“去年暑假, 我去甘肃永靖县看爸爸。到那儿的第二天, 爸爸就带我去刘家峡水电站。”这样写, 文笔简约, 勾勒了文章的内容轮廓, 详情如何, 读者迫不及待, 兴趣倍增。

(2) 故设悬念法。

设置悬念, 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给读者一个“包袱”, 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如课文《穷人》开头设置的悬念, “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 桑娜感到心惊肉跳。”显然, 这里推出了一个悬念:天黑, 浪急, 丈夫捕鱼未归, 他是不是已经遇险?这一悬念不仅高“悬”在女主人公心里, 而且也引起了读者急于阅读下文的欲望。

(3) 运用设问法。

如学生习作《给自己写信的人》的开头:“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这个人就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欧立希。”这样用设问方式开头, 以引起读者注意,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 介绍背景法。

如课文《火烧赤壁》的开头:“三国时候, 周瑜的兵在南岸。”一开头就向读者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不花多少笔墨就进入正文。

结构文似看山不喜平

过去常见的写人记事类文章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种:“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近年来, 结构创新的作文异彩纷呈, 展现了结构美的魅力。

现在常见的作文构思方式有:

(1) 题记式。

如学生习作《童年的思念》一文的题记:“田野里的油菜花在月光的笼罩下披上了银色的礼服, 暗暗的幽光散发着温馨的气息。我坐在长椅上听奶奶讲着牛郎织女的故事”文章开头加上这个题记, 给文章创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 为文章渲染了氛围, 烘托了主题。

(2) 标题式。

如学生习作《电视迷》全文分为四部分:“偷梁换柱闻声换位邀功请赏清扫战场”。四个标题主题分明, 一脉相承。

(3) 镜头式。

如学生习作《给爸爸画像》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爸爸的眼睛爸爸的鼻子爸爸的嘴爸爸的手爸爸的脚爸爸的耳朵。文章层次分明, 脉络清晰。

还有多种结构形式, 这里不一一列举。

语言一枝一叶总关情

(1) 运用修饰语。

这里的修饰语主要是指拟声词、色彩词、数量词、形容词等, 让画面充满立体感。如课文《第一场雪》中:“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 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就运用了摹状词、形容词、色彩词, 使文章语言增色不少。

(2) 运用俗语和歇后语。

如学生习作《抓药》, 主要写本村的一位老奶奶, 给她生了痨病的、还未出嫁的女儿抓药时和自己的父亲 (医生) 的几句对话:

老奶奶噙着眼泪, 刚迈进一条腿就对父亲央告:“都说药王爷摆手, 没治了, 你把俺丫头拉住, 我这辈子都吃斋念佛了”

父亲说:“我尽力而为, 可治病治不了命啊!”

老奶奶说:“你就死马当作活马医, 菩萨有眼, 天无绝人之路”这些俗语的运用, 使语言言简意赅, 读来也朗朗上口。

(3) 运用成语。

如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中第三段的描写:“圆明园中,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这段话中描写圆明园的亭台楼阁、殿堂时, 使用了“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 就恰到好处, 非常确切。

(4) 运用修辞。

如课文《桂林山水》中第二自然段在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的句子中用上排比、比喻、夸张修辞手法, 写得十分具体生动,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再如一位同学在习作中劝告老师要善待自己时这样写道:“可是, 再优秀的教师, 不也是血肉之躯吗?很难想象, 当一个人的眼睛因劳累过度而罢工’时, 他怎么样去履行责任?当一个人的大脑因紧张过度而死机’时, 他怎么样去履行责任?没有健康作保证, 谁能保证责任的持久与完整呢?”这段话, 运用排比句的形式, 在咄咄逼人中倾注了对老师的关爱, 可谓情理交融, 令人动容。

(5) 运用幽默。

老舍先生说过:“文字要生动有趣, 必须利用幽默。”如有位学生在习作中写道:“要知道, 上午第一节便是英语, 如果不在英语老师面前表现得出色点儿, 这温暖的教室就可能不再是我们的乐园了, 我们就得被请’到教室外面享受西北风的抚摸了。”这句话很幽默, 把老师的惩罚说成是“享受西北风的抚摸”, 令人忍俊不禁。

(6) 锤炼警句。

一位同学在习作中叙述母亲收藏了她从儿童时开始的10多年用过的手帕, 母亲对每一方手帕的故事都津津乐道。她很不理解母亲为何能记得那些遥远琐碎的事情。后来, 她终于明白:“因为爱, 所以记得”。这一警句, 不仅高度概括了母亲关爱儿女的情感, 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哲理, 深刻而动人。

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俗话说“编筐编篓, 贵在收口;描龙画凤, 难在点睛。”好的结尾简洁巧妙, 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1) 自然性结尾。

如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结尾:“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 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水到渠成, 自然结束全篇, 干净利落。

(2) 总结性结尾。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的确, 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将全文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使读者得到一个总体印象, 增强了感染力。

(3) 抒情性结尾。

如课文《可爱的草塘》的结尾:“我朝前紧走几步, 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但是我犹豫了, 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

(4) 问题性结尾。

网宣文章标准及写作技巧 第4篇

能够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文章。

1.理解。

(1)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2)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

(3)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二、历年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题目的特点及2002年题目预测

(一)历年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题目的特点。

科技说明类文章阅读考查是从1992年在I卷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连续考了9年(11次),注重考查考生的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处理(辨别、区分、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直到2001年,《考试说明》才将“科技类文章”改为“自然科学类文章”,并在当年的高考中以一段社会科学类文章代替了科技类文章在I卷中出现。作为一种得到普遍认同、沿袭已久的考题, 自然科学类文章形成了包含于文章阅读之中又具有独到之处的选材和命题特点。

1.选材的广与新。

凡是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文章,都属于自然科学类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药、地质、信息等诸多门类。“中微子通信”、“四角龙”、“外星生命”、“新工艺造纸”、“颅脑与肠脑”、“转基因作物”、“冬眠”、“克隆”、“钠原子与光速”、“概念汽车”等都曾在高考中出现。同时,这些内容在考生面前展示的都是生僻的概念、全新的知识、陌生的名词术语。选材主要是自然科学中的新发现、新动向、新成果、新工艺,具体而言,是指它们的内涵、特点、操作规程、设备、评价、意义及应用。

2.语言的专与直。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语言属于科技语体,专业性极强,因此,会出现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名词术语。如“克隆”、“生物降解”、“腭孔”、“脱氧核糖核酸”、“转基因”等,这些概念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是,命题者并非纠缠于这些概念,而是注重对语言因素的分析考查,因此在表意上具有单一性,要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讲含蓄和曲折,不讲语言的多义性,不讲语言的情感色彩,而这一点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大不相同。

3.试题的稳与变。

自然科学类文章在试卷中出现后,多年来形成固定的考查模式。从涵盖的考点看,主要是对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具体而言,就是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筛选信息,归纳文章要点;从题型、题量和赋分看,11次考试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四道小题,10—12分;从变化来看,2001年《考试说明》增加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能力的考查,分值也从1999年的10分增至12分。

(二)2002年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命题走向。

2001年高考虽然用社会科学类文章替代了自然科学类文章,但并不意味着2002年高考复习就以可放松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训练,因为《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列提出,是否就意味着在以后的高考命题中,这两种类型的材料会轮流出现?从能力训练看,这两类材料考查的能力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即使2002年考题选材仍是社会科学类文章,多搞一些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是益处多多的。就复习的全面性而言,只有“有备”才能“无患”。

2002年考题,如果选材是自然科学类文章,题型、题量、赋分将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动,考点覆盖仍会以处理、筛选信息为主,要特别注意“推断与想象”类题目,这一点在2000年高考中已初露端倪,并得到普遍认同。因此,从备考看,应加强适应性训练,要让学生形成推测和想象的阅读习惯,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那么,社会科学类文章和自然科学类文章能否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呢?应该能。如果高考出现一篇自然科学史类的文章,我们不应感到奇怪。

三、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应掌握的要点及应试技巧。

(一)阅读要点。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包括指代义、隐含义、修辞义、特殊义、结构义等,还包括文段涉及的重要概念、用不同词语(同义或近义)表述的同一概念,以及用下定义的方法对概念的阐释等。“在文中”十分关键,这就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语境,正确推断词语的含义。也只有准确地理解词语,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如1994年第23题考查对“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所指代内容作出正确判断,1996年第20题对“示范厂”、“小规模工厂”、“正式规模的工厂”和“小型厂”四个概念的理解作出正确的判断,1998年第23题对“转基因作物”内涵及特征的理解判断,2000年春季高考第17题对“克隆”的含义的理解,都属于这一考点。

2.理解文章重要的句子。所谓“重要句子”,对于自然科学类文章而言,是指含有信息的句子。包括表现全文主要观点的句子,提出新发现、新推断、新技术、新工艺的句子,体现文章行文思路的句子,概括性强、覆盖面广、含义深刻的句子。如1997年第21题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一句的内涵的理解。

3.辨别、筛选信息。从对某一现象的揭示、某一特点的分析以及原因的探究上命题。或者是抓住原文提示的一个特点,要求说出特点的具体内容;或者是就原文阐述的某一现象,要求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等。答案往往分散在原文某一段或几段文字中,这就需要考生认真辨识、区分,而后作出正确判断。如2000年第18题“不属于韦尔奇所作试验的内容”,2001年春季第高考18题“反映SMILE发动机的特点”均属筛选信息题。这一考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4.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从全文或全段的核心内容、主要特点上命题。一般要抓取中心句,包括观点句、过渡句、结论句、重要观点提示句等,还应从总体感知人手,领会选择是否变换了一种说法。如1998年第26题要求考生从全文角度观照分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推断和想象。推断,即推测断定,要求根据已知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或者是对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判断,从思维类型看属于逻辑思维,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理性的色彩;想象则是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之上的再创造,属于形象思维。作为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显然“推断”才是最重要的。如2000年第20题就是推断题。

(二)应试技巧。

1.要学会“复位对照”。

命题者在设置错误的选择时,往往是就原文的句子稍作改动。主要的改动方法有:(1)偷梁换柱。即在原文句子的基础上,改换某个词语或短语,用甲概念替代乙概念,结果句义发生变化。如1998年第26题的B项,原句是: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在B项中则表述为“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原文的“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被替换成“野生植物”。(2)混淆特称与全称、或然与必然、已然與未然。即把原文中的局部在选项中说成全体,把原文中的可能性在选项中说成必然,把还没有完成的事说成已经完成。2000年第20题D项“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可原文的表述是:“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成现实,需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这就是把“未然”说成了“已然”。(3)颠倒因果和强拉因果。如1999年第20题B项“由于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体内找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因此人们对冬眠奥秘的传统解释产生了怀疑。”但原文是先对传统解释产生怀疑,然后才发现了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这就颠倒了因果关系。

对待这些设误的选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两相对比,只要细心,是很容易发现错误的。

2.要善于利用语境。

要注意咀嚼、消化阅读材料,弄清发问点的语言环境,注意上下文,有时从前文找答案,有时从后文找答案。例如理解代词的指代义,有的在句中,有的在句后,但绝大多数在前文,这就需要按照距离代词从近到远的顺序辨别寻找。在事理的说明中,又常常遇到事理之间的诸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假设、条件、选择等,对这些逻辑关系的准确判断,直接关系到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因此,利用语境就是要善于把握上下文,将关系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理解。

3.要巧妙利用选项。

从自然科学类文章多年的命题规律看,正确答案一般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四个选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命题。这就需要考生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对某一考查点的正确理解,一项一项地排除,逐步缩小包围圈。在剩余的两项中,往往干扰项包含其中。考生要充分地利用原文,对两项内容认真对照分析,越在这时,就越要细心,否则,轻易落笔,会留下遗憾。

网宣文章标准及写作技巧 第5篇

文章论述类试题是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作为申论作答的“压轴戏”,文章论述题在申论考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要想写好文章,前期积累工作固然重要,技巧的掌握也不可忽视。为此,专家将为广大考生介绍文章论述题的写作技巧,以期能对考生的作答有所帮助。

一、文章评分标准

阅卷老师阅卷时一般要从内容、语言、结构、卷面等几方面进行评阅,各个方面又会有具体的要求,一篇好的文章要具备以下要求:

内容:立意鲜明,见解独到、深刻,充分联系实际和给定资料,论证有力。

语言:语言简明、流畅、得体、生动,表达方式运用恰当,无病句。

结构: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卷面: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标准,无错别字,标点正确,卷面整洁、美观。

二、文章写作思路及步骤

1、立意

立意是文章写作的第一步,写好一篇文章,好的立意是基础,是关键。具体思路如下:首先要清理一下大脑,不要被之前做题时的条条框框限制住。其次,在大脑中梳理一下整段材料,重复几遍主题,一定要保证在主题的范围之内写文章。再次,注意立意的观点首先要正确,力争新颖、深刻。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通过现象看本质。最后,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文章主题。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2、拟题

立意完成之后,第二步是题目的拟定,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常用的拟题技巧有以下三种:

第一,从文章主题中概括。立意与拟题紧密相连,文章立意的完成、主题的确定,题目也就可以大体确定了。依据拟题精炼、简洁、贴切的要求,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文章的主题,即可得出题目。

第二,从试题给定的条件中提炼。根据试题给定的条件,按照“在精神上相容、字句上包含”的原则,以自己的理解和作答需要为取舍依据,对试题提示中给出的字句进行重新组织,拟定标题。

第三,从熟语和经典论题中化用。在这里要注意“慎用”,使用要恰当,意思要符合,否则非但起不到画龙点睛、耳目一新的作用,反而会成为文章的败笔,影响整体成绩。

3、结构

文章的结构犹如人体的骨架,是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的运行机制和组织关系。不管是总分式、递进式还是转折式,都要包含开头、主体、结尾三大部分才算一篇完整的文章。

开头。开头是文章的开始部分,应开门见山,有力量、有气魄。要写好一个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应把握三个标准:一要明,即明了晓畅,令读者开篇便知晓文意;二要美,即文章开头的写作技巧、方法要美。如“设悬念”、“引名言”、“摆问题”等等;三要简,即内容不繁冗拖沓,应简明扼要。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主体。主体部分是揭示问题本质,提出解决对策的部分,应有逻辑、有层次。各个分论点的首句尤其要注意,一定要三思而后写,要把问题的概括、观点的申明用引人注意的方法表达出来。

第一,运用关键词法。关键词的主要作用是过渡,能让阅卷老师看出文章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而非单纯的文字堆砌。

第二,前后对应法。主要是就对策部分开头所提供的模式。前后对应主要是说明每个对策跟总论点的关系以及各个对策之间的逻辑关系。例:提高个人素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坚实基础;加强宣传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手段;健全法制建设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保障。

第三,运用修辞法。一般使用的是排比、比喻、对比等,不可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贴合申论文章真实、严肃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上述修辞方式时,要尽量朴实。

结尾。结尾是文章的结束,要简明有力,有余音绕梁之感。在结尾时可以总结深化、发出号召、首尾呼应、含蓄隽永、哲理收束、借用名言、指明方向,要言尽而意止,与前面内容自然连接,让人产生水到渠成之感。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网宣文章标准及写作技巧 第6篇

医学SCI期刊接受的文章都有一定的要求,达到要求就被收录,反之则拒之门外。了解医学SCI期刊接受的文章类型的写作技巧尤为重要。

一、Original article/paper论著

论著最为常见,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往往以论著形式发表。中英文论著的论文格式和写作要求绝大多数人已十分熟悉。需要强调的是另两种不太关注的论著形式,即生活质量研究(Quality of Life research)和医学假说(Medical hypothesis)。就像宣传介入不能只强调“社会主义好”,而应当进一步向临床科室解释“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一样。生活质量研究以客观数据反映患者生活质量改变,能有力回答介入治疗“为什么好”,而不是主观地认为“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医学假说常常被误解成“不务正业”,但恩格斯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大陆漂移假说和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著名的科学假说。在医学实践中,遇到临床问题并提出独到的设想,往往因临床繁忙而忽视了查阅文献进一步形成医学假说,而将其发表者更少。医学假说写作,也是个学习过程和课题立项过程,我本人读博做实验期间,成功发表两个假说,并通过具体的实验得到证实。

二、Case report个案报道

个案报道对临床工作者是种很好的论文形式。临床中遇到罕见、少见病例或者典型病例,可以查询中外文文献了解有无类似病例报道,有些在国内常见的病例,国外可能很少见,这些都可以写成case report发表。写作过程通过查询文献能更加全面而深入了解该疾病,既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又提升了外文写作水平,可谓临床与科研双赢!能成功发表的个案,一般要求首例报道(时效性),少见、罕见(独特性),且能够证明某个假说或理论(科研价值)。

三、Case series病例系列研究

系列病例报导和个案报道类似,一般会列举类似的临床病例。例数不定,少者4-10例,多者数百例。

四、Review article综述

国外综述与国内博士/硕士论文中的综述不同,期刊一般采用邀稿形式,由编辑委员会邀请学术领头人(权威专家)撰写,也可能倡导某种理论或学说。一般约5000字,参考文献有几十到数百条。某些杂志可以发表简短的综述,约1000字左右。部分杂志也接受非受邀的综述投稿,具体可查询杂志的投稿说明(Instruction for Authors)。

五、Letter to editor、correspondence信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医学杂志。近期,我成功发表数篇letter,对兔腹主动脉瘤模型形成机制的“经典理论”提出质疑,得到国外专家某种程度的认可。

六、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我科发明的“子弹头”支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以及“蘑菇”支架治疗胃吻合口瘘的新技术,均发表在权威杂志《Ann Thorac Surg》上。杂志分别邀请香港中文大学AnthonyP.C.Yim教授和Austin Health胸外科专家Charles Peter Clarke进行评论,两位国外专家均充分肯定了该新技术在解决临床问题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七、Short Communication、RapidCommunication短讯

短讯较为少见,其结构类似orginalarticle,字数约1500-2500。

八、非传统杂志

当今多媒体、自媒体时代,论文除了上述纸质媒介杂志常见形式外,也出现仅电子版论文、视频论文和eletter等多种形式。以往的SCIE论文,是指SCI论文的电子扩展版(SCI Expanded),随着电子版论文比例增多,现两者已无本质区别,故多数院校不再区别SCIE和SCI论文。比如年发行量超过20000篇论文的综合杂志PLoS one,仅发行电子版论文,还没有纸质版。

网宣文章标准及写作技巧

网宣文章标准及写作技巧(精选6篇)网宣文章标准及写作技巧 第1篇一、发表网站:http://bbs.hebei.com.cn/forum-878-1.html http://forum...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