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角色范文
三维角色范文(精选9篇)
三维角色 第1篇
1 三维动画角色的个性设计
三维动画语言同其他门类语言一样,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可反映出他对生活、人生、艺术的探索和理解,以及他所追求的信念,无论三维动画语言淳朴、笨拙还是流畅、奔放。每位艺术家在创作前根据题材内容、自身内在情感的需要,会选择最恰当的三维动画表现语言用来表达自己的三维动画作品。三维动画世界是绚丽多彩的,每位成功的三维动画作品会将独特的个性化语言蕴含在其中。三维动画表现语言作为能够表达独特的创作思想和理念的重要载体,一直都被艺术家所重视。不同时期的三维动画存在着不同于其他色彩、笔触、造型等完整统一的、独特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三维动画语言的表达需要点、线、面、形、色等多种视觉形式要素,三维动画的创作会把对客观外界的整体感悟转换为色彩、笔触、线条等表现语言要素。对横向和纵向的表现性语言的比较、分析与学习,对于三维动画创作会有所裨益。三维动画艺术除了可以达到极端写实外,还具有其他鲜明个性。例如,三维卡通动画不同于传统电影极端地追求对真实事物的完美再现,让人们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三维动画艺术带来了许多全新的审美特征,产生了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力。
2 三维动画角色的内心表现设计
三维动画设计离不开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体现了艺术家的思考,每位艺术家都要寻找自己的感觉,同时艺术创作要勇于探索。在三维动画创作领域中,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前赴后继,不断探索并挖掘崭新的视觉体验,并以此为基础扩大三维动画语言表现力。前辈们以他们的成果在充实着美术史,当前在视觉语言中有所改变,有所突破。三维动画表现性风格会更多地关注人的价值和人的非理性的一面,追求的是人的解放和自由。看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表现性风格的作品更有着非比寻常的贡献与价值。主观表现主义艺术的直率、勇气、潇洒,巨大地冲击了僵化的艺术法则和艺术观念,三维动画设计者懂得注重艺术对于社会、人生、自我思想、意识和情感主观的表现,这贴近了艺术以情动人的本质属性。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有思想与情感的存在,而这恰恰正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首先,表现重视创作主体内心的世界和个人情感的强烈抒发。设计者通过宣泄可以展现出他的情感与内心的思索,它是设计者对于世界、人生或自我的看法与表达,同时也是独一无二的。其次,艺术中的机械摹写是让人厌恶并且肤浅的,而在主观表现中会有创造性的东西产生。没有过多技巧的三维动画的画面上,它看似简单的表现,事实上在其中有着深刻而痛苦的思索,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创造性行为。最后,表现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特征。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是千差万别的,同一位设计者的不同时间的个人情感,不同人的不同思想,这不用多说也可以想象其中的多样与复杂。艺术中的表现具有有效性,基于在世界上的你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每个人都是唯一的。
3 三维动画角色的色彩表现的设计
三维动画的创作语言包括色彩、线条等因素,它们向观众传递着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同时,各种造型手段形成三维动画语言。这些丰富的三维动画语言影响着画面的表现力。三维动画表现语言中画家在掌握光与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熟悉色彩运用的可变性和灵活性,体会客观自然事物与主观感受之间的关系,实现以主观情感为主创造性地运用色彩和更确切地表现主观感受。设计者了解色彩知识熟悉它的规律,随心所欲对色彩加以运用,三维动画设计时时注意色彩间的组合、色彩与造型的关系,形成个性独特的三维动画表现语言,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心理情感。艺术家把握三维动画色彩的一般规律和色彩给人的情感体验,将会大大提高画面色彩语言的表现力。三维动画创作中,创作者运笔于画面中,他们的情绪表现、潜意识并考虑到其他所有因素最终形成画面,这些都是画家艺术风格的组成部分,构成画面的笔触都很重要。利用三维特效软件,后期合成技术使三维动画的特效表现多种多样却不失质感,流体、烟雾、火焰、爆炸、布料等都惟妙惟肖。因为受到透视变化的困扰,传统动画会尽量避免宏大的场面,因为这样的场面,在镜头转换的场景转换中,透视变化是很难处理的。因此,在动画特效表现力方面,三维动画具有独特魅力。
4 三维动画糅合艺术提升感染力
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三维动画作为一门将绘画、雕塑、文学、传统影像、音乐等多个艺术门类相结合的综合视听艺术形式,人是艺术创造的主体。三维动画设计者不只是传达自然信息的载体,他带着情感进行形象思维,是一座特殊的加工厂。艺术作品的情感就是作品的思想,也是情感的非推理式概念。一幅作品的外表是设计者的情感通过形式和技法直接表现出来的。从三维动画本身,涂抹着颜料的画面上跃然而出是作者的苦涩、甜蜜或者文学味十足的感情。
人是艺术创造的主体。自然的终点是艺术的起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而孕育的第二自然。在三维动画创作过程中,三维动画画面是充满情感的,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情感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做出的直觉反应和内心体验。就三维动画设计者个人而言,作品就是他对社会生活的个人情感,内心思索、心路历程灌注于作品中,这是他创造性的实践。三维动画的语言或形式是设计者情感的表达,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都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内在要求。艺术是一种精神、气质、情感的产品。它的任务就是唤醒本来睡着的情绪、愿望和情欲,使它们再活跃起来,把一切在人类心灵中占据地位的东西都拿来提供给人的感觉、情感和灵感。所以,那些体现艺术家情感体验的以生存与死亡、爱欲与憎恨、宗教与信仰等为内容的三维动画作品,设计者常用主观化的方式表现。这些都可以提升三维动画作品的感染力。
5 结语
当代三维动画设计语言环境下形成了多元化和多样化三维动画角色,其具备自己的独特表演语言才会被承认,三维动画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独特个性化艺术符号应不断探索与创造,找寻适合自己的表演表现语言。同时,这样也刺激着三维动画设计语言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加强了艺术表现性,更加拓展了表现主观感受和对艺术、对生活独特理解的空间。在艺术走向多元化的今天,用什么样的三维动画设计语言表达,有着完全自由的选择,关键是作品是否能完全展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艺术已不再是对现实生活中事件记录的工具和手段,表现性三维动画设计语言的魅力在于可以表达出自我感受,以及对生活和对艺术独特的理解,那么它的表现形式就可以是多样的,所以,可以以自由多样的方式寻找个性的表现方法,构建新的文化内涵,以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出当代杰出的三维动画设计作品。三维动画艺术家在持续更新的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不断思考和探索三维动画艺术语言新的表现可能性,为观众创作出一部又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佳作。三维动画艺术是特有的人类重要精神财富之一。现代社会的人们出现了精神贫乏和信仰危机。加上科学技术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社会成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会渐渐失去对于文化和精神的追求,因为他们被社会上横行与泛滥的物质文明异化,从而这些人会变得没有个性,没有自由。人的意识、情感和思想是不会枯竭的,人对于这些的表现也就永远不会穷尽。三维动画艺术中的主观表现主义艺术是人们的精神财富,是对人的内心情感和灵魂抚慰。
参考文献
[1]姜晓松,潘婷婷.论动画角色造型的艺术特点与设计理念[J].硅谷,2011(3).
[2]于丽娜,张亚静.计算机在三维动画电影角色塑造中的作用[J].大舞,2012(7).
[3]邱兆平.浅析次世代游戏中的三维游戏角色[J].大众科技,2009(6).
[4]柴君赫.走进CG3D动画艺术[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杨玥,闫光耀.浅谈三维游戏动画角色设计元素[J].科技资讯,2012(10).
[6]刘佳.数字动画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37.
[7]邵林.试论二维动画的感觉优势[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0(2).
[8]邹璿.影视艺术“运动性”美学特征的视觉感知根源探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4).
[9]曾晓娟.浅析色彩在二维动画设计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2013(18).
[10]陈芳.浅谈二维动画中运动镜头与情感表达[J].知识经济,2010(22).
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研究 第2篇
关键词: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70-01
角色造型设计不论是在二维还是三维动画片中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角色是动画中的灵魂。动画艺术与电影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总是可以在电影中找寻我们创作的火花。因此角色造型设计亦如电影中的演员形象设计。但是动画中的角色造型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又不同于演员的形象设计,现实电影中,导演总是在现有的演员中去寻找符合剧本特点的演员,所选择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本体,而这个本体亦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思想,通过其艺术表现来表达角色思想内涵。
角色造型设计既要有角色外在的形体设计,更为关键的是角色的性格气质等潜在的特征,而且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应具有卡通的特点,来源生活又超脱生活的艺术特点。
一、角色造型设计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写实类的造型设计。在传统动画片中多为写实的造型,然而在具体动画中写实类造型还可以扩展为两类:一类是纯写实,像国产动画片《小蛾蚌找妈妈》,美国影片《白雪公主》与《花木兰》等。这一类动画角色造型基本都是提炼人物的原型,稍作艺术修饰,另有一类造型虽是形体造型比较写实但和真实的人物有较大区别。比如《大闹天宫》及《人猿泰山》等,我们还是把此类设计归为写实类造型设计。
第二类拟人化造型设计。我们通常所看到的以动物题材为主的动画影片和以植物为主的动画影片。影片中的角色是是根据动物和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把它赋予一些人的性格甚至人的行为、表情。比如《狮子王》中的狮子。《美女与野兽》当中的野兽,国产动画影片《雪孩子》里的雪孩子等等。像这类的影片大多是以儿童为主要对象进行创造的,因为孩子们都喜欢动物,动物拟人化或者非生命的生命化能使我们看到一个奇妙的世界,这种夸张运用在动画创作当中是经常见到的。所以,拟人化造型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外型要具备动物或植物的明显特征;第二要有拟人化的特征,多集中在手部与面部;第三符合人们的正常欣赏习惯。
第三类写意类造型设计。主要是指那些个性化比较强的动画片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造型设计。这一类动画片称之为艺术片,在这一类的造型方面我们不强求它必须像什么,只要通过影片的造型转换以及在影片放映过程当中给观众的一些联想。这一类的造型因素往往是融合到动画影片当中的,它的造型往往是带有即兴色彩,带有随意性。这些造型都是艺术家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即兴暴发出来的写意类造型设计往往主要把握影片整体风格。
二、三维动画角色与传统的联系与区别
三维动画制作虽然入门相对容易,但要精通并熟练运用却需多年不懈的努力,同时还要随着软件和电影技术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由于三维技术所包含的程序多样性和复杂性,最优秀的三维设计师也不大可能精通三维动画的所有方面,所以三维设计师往往分工明确,包括创意、模型、灯光、绑定、动画、渲染、后期等等。
三、传统角色设计特点
形象性是艺术的共同特征,无论何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艺术形象的塑造,都有其相应的造型特点和手段。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离不开艺术造型。它具有艺术的共同特征,同时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动画艺术与所有艺术形式一样,源于生活。动画形象的塑造,取材于生活。生活中所见的各种形体,不外以自然力量形成的自然形和以人为力量所创造的人造型。来自生活中的这些素材,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动画形象。
动画的造型设计,包含形象的内涵设定和外延设计。形象内涵设定包括性格塑造与形象的表现。外延设计包括动作表情等设计,是对来源于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集中、概括和提炼加工等一系列艺术活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要以文学剧本对角色和环境描述为依据,在对剧本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美术的造型手段进行塑造,并充分发挥动画表现手法的特点,才能创造出符合剧本精神的动画艺术形象。
四、三维角色系统设计特点
三维动画师建立在软硬件、数学、图形学、摄影学、美学等多学科基础上而又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的系统之上。所以三维动画制作基于电脑技术的原因,三维动画角色设计除了具备前面提到的一般特点外,又具有自身独立的特点——精致及复杂的形体结构。传统二维动画制作一般是徒手绘制出来的,这种制作工艺,对角色基本要求为造型简洁、容易绘制。但在三维动画里,角色建立和动画完成后,它的绘制是靠计算机渲染完成的,因此理论上在角色设计时可以做到形态精致,如较长的毛发、飘逸的衣饰等丰富多彩的材料质感都可以在三维环境里创建。而且三维更可以构造自然界中很难创造的光照条件,人为设计理想光源,可以把动画人物与真人真景相结合,有效增强动画结构的真实感和可信度。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三维制作的优势,设计出更加完美的角色造型。
三维导致动画的变革,不仅仅是因为视觉效果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改进了动画的制作方式。对制作者而言,三维动画的定义就是在计算机中生成立体图像并使之运动,出来的作品可以是三维的,也可以是三维转二维的。在计算机中生成立体图像的好处之一,是更适合基于物理模型的运动控制技术。因为物体的运动要遵循一定的运动定律,比如表现一个球的弹跳、水流的波动,都有一定的物理模型,要符合一定的物理规律。如果由电脑通过计算来完成,施加在尽量接近立体真实的物体之上,就会使运动变得自然而逼真。如果作用的对象是二维,这样的运动就会走形,因为二维动画无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此外,三维扫描、动作捕捉、虚拟演播室等新技术,为三维动画又带来全新的技术突破。综合运用这些新技术,可望获得魔幻般的特技效果。而二维动画的运动实现要先按照剧情确定关键帧,由动画师绘制一些静态的关键画面。然后按一定的补插规则完成一序列画面,对于一个复杂的动画作品来说,要对关键帧中每个造型的姿态特别是表情进行细致的调整,这是一个相当麻烦和困难的工作。它不但要求动画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技巧,而且其效率低、易出错,很不直观,难以达到生动、自然的效果。总之,三维动画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具备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参考文献:
[1]《美术片声音元素解构》,张岳,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
[2]《动画造型》,陈孟听,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3]《三维动画角色设计》,宋玉远、张克博,清华人学出版社,2007年
三维角色动画课程教学探索 第3篇
三维角色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新兴技术。角色是在三维动画软件中建立, 制作者在三维软件中按照角色的设定建立角色模型, 以及角色的表情及口型模型;根据模型创建匹配骨骼设置蒙皮;依据脚本要求制作骨骼动画;根据模型展开UV, 并在平面绘图软件中绘制展开UV贴图, 回到三维软件中赋予模型材质和贴图, 打上灯光, 调整渲染参数, 依据脚本要求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及镜头, 最后渲染输出, 在合成软件加入特效、声效、音乐, 最终形成三维角色动画。
三维角色动画设计及制作是艺术和科学技术相紧密结合的。在制作过程中, 一方面要在技术上符合脚本的要求, 另一方面, 还要在画面色调、构图、明暗、镜头设计组接、节奏把握等方面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相较其他, 三维动画多了时间和空间及速度的概念, 它需要大量综合知识, 其影视艺术也尤为重要。
二、三维角色动画教学
(一) 实践项目系统化教学
在三维角色动画教学中应采用项目化系统教学, 让学生成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及制作者, 教师作为项目的指导者。从角色动画的制作流程入手, 首先让学生根据文字剧本绘制分镜头, 绘制出画面分镜头运动, 作为三维制作做铺垫;建立故事的场景、角色、道具的简单模型, 并简单模型根据剧本和分镜故事板制作出故事板测试;然后在三维软件中精确制作角色模型、场景、道具模型;接下来根据剧本设计对模型进行色彩、纹理、质感等进行设定;根据故事情节, 对角色模型进行动作设置;继续根据分镜故事板的镜头和时间给角色制作出每个镜头的表演动画;对动画场景进行灯光的设定以达到剧本要求;设定动画特效, 加入后期配音、背景音乐、音效、字幕和动画匹配合成, 最终成完角色动画制作。项目制作完成后通过视频展播活动进行展示, 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使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提高成长。
这些年中, 还是会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未来专业学习的目标和自身的定位很模糊, 很多学生在校的综合成绩很好, 但是进入动画公司后工作表现平平, 甚至有一种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的感觉。
动画是一门艺术门类涵盖较广的学科, 实践性很强。其中包含了影视、文学、计算机技术、绘画等方面的综合艺术学科。每一个动画大师在为之奋斗一生后都不敢说对动画中所涵盖的艺术门类达到精通的地步, 那么在校学习仅仅四年的学生谈何能做到面面俱到。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学科的同时, 要学会有的放矢, 根据自己的特点, 去学习发展自身擅长的方向, 做到一个专才而不是全才的理念。从大方面说, 有的学生文学功底较好, 那就擅长编写剧本相关工作;有的学生绘画功底好, 那就擅长做动画前期设定和分镜头绘制等相关工作;从小的方面说, 比如有的学生线条画的好, 那就适合做动画中期描线加工的工作;有的学生三维或后期技术好, 那就适合做三维技术或者后期合成工作;更细致的方向例如在三维动画创作中, 又分建模、材质、表情动画和角色动画等。当然, 除了学生自身以外, 教师在教学
通过项目制作的整个系统流程, 能够让学生系统学习动画的流程以及软件技术及技巧, 并将角色动画中所涉及到的电影语言实践应用。
在三维角色动画教学中应当还要注意, 三维动画软件系统强大且十分复杂, 学生学习软件技术不但难度较大, 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容易使学生厌学、怕学。在教学中应采用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计教学, 能够使学生能够对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促使达成教学效果。
(二) 创作巩固教学
在完成实践项目系统化教学完成的基础上, 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并进行提高训练, 而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角色动画短片的自我创作。教师在学生的角色动画短片的创作过程中主要起到审查和指导的作用。
学生的想法可能天马行空, 所学的知识不能够满足创作的需要, 如果放任让其开始实施, 那么有可能会中途夭折, 对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有莫大的损害。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每个创作环节的前期进行严格的创作审查, 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逐一消灭在萌芽状态, 不能任其发展, 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三维角色动画短片的创作及实施, 并把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目标充分融合到学生的创作学习中, 让学生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巩固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新问题, 需要教师全程的协助和指导, 帮助其规划并实施。
(三) 肯定学生的特点与优势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势, 我们应当认真的分析对待, 不能搞一刀切。三维角色动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其中有众多的工作分类, 让每一个学生完全深入学习是不实际的也是不能够在一门课程中完成的。在完成之前教学内容后, 由教师担任总指挥和总导演, 完成一部班级合作的三维角色动画短片创作。可以把班级的学生按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均衡的分配工作内容及工作量, 并使其负责, 完成相对高质量的三维角色动画短片。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的协作意识, 加强协调和团结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充分发挥, 达成教学目的。
通过实践项目系统化教学, 创作巩固教学, 肯定学生的特点与优势教学的逐步推进实施, 实现了三维角色动画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 能够最大化的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并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为我国动画行业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和思维创新的动画人才。
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有效的引导。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也是一项合作式的创作过程。在各个动画制作公司的运作中, 会以动画创作的特点划分不同的制作小组, 小组的划分可以是前期、中期和后期, 更细致的可以是上面说到的每一个制作环节, 要保证这些环节良好的运作, 把每个环节做到最好, 前提就是要有良好、专业的动画人才。那么, 对于一个能把某个环节的工作做到精通的专业人才和一个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做但都做不精通的专业人才相比, 我相信前者应该更能够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所在吧。
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如何能振兴民族文化产业, 让中国动画再次被世人所承认, 我相信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作者简介:
陈星霖, 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动画专业教师, 研究方向:动画。
摘要:三维角色动画作为动画专业的专业课程, 是培养学生对角色造型设计制作能力、空间能力和角色运动设计能力的重要训练手段。然而我国动画专业课程教学才刚刚起步, 尤其在三维角色动画设计与制造的实践课程上, 教师对课程的教学思路不够清晰, 课程体系不完善, 以致学生学习该课程不系统、走误区, 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以此为契机, 抛砖引玉把我在课程中的经验与教学与之探讨, 为角色动画课程的教学出谋划策, 共同提高。
三维角色 第4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角色设计;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对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让三维动画设计在传统设计上的突破
传统的三维动画角色设计,我们用的手工绘画,整个设计的过程从绘画到转换设计,或者修改,都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现在有了数字媒体艺术,我们能够通过电脑科技来进行设计绘画,需要修改的设计相比起传统的手绘设计更加方便,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在设计上我们也能够随意缩放,这样就会让设计得到更精细的效果。传统的动画设计更考究的是设计者的绘画技术,而数字媒体艺术更注重的是设计者的思想和设计方向,有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设计者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所以,数字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技术,对于如今的三维动画角色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数字媒体艺术让三维动画设计的表现形式
媒体技术能够将声像等多种传达形式作出一个很好的结合,让我们告别了单一的图像、文本或者音频。作为艺术语言的表达形式,如今已经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迈进。现在的动画设计能够融入多种不同的元素,从而让动画更有艺术魅力在表现的形式上也不再单一。比如色彩设计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黑白的,而是色彩多样的,在一部动画上能够结合不同的场景配有不同的背景音乐等等。这就是数字媒体艺术为动画设计所带来的多样化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让动画设计更有感染力。对于传统的动画设计而言,感染力的突破就是一大发展,也只有数字媒体艺术才能够展现的效果。
(三)数字媒体艺术让三维动画设计有了动感的效果
数字媒体艺术和三维动画设计的相互结合使得动画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欢。有了数字媒体,设计者的设计就不再是空想,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能够让动画的设计和制作不断发展,效果也越来越突出。因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我们对动画效果的追求,曾经的二维动画已经逐渐失去市场,三维效果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更有动感的动画效果。以前我们所看到的动画人物,无论是形态还是表情方面,都是比较僵硬的,但是现在数字媒体艺术跟动画设计的结合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效果更加多样化,人物形态和表情更加丰富真实。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电影上看到动画的插入。由此可见数字媒体艺术大大丰富了三维动画的角色设计,对于动画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动画设计的实际应用
在我国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才第一次数字媒体,此时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在发达国家的设计领域取得飞跃性的进展了,但是我国虽然接触的时间较短,却在动画领域的设计中开始使用数字媒体技术了。数字艺术广泛的应用与我国的各个领域之中,电影领域、电视节目制作都取得了深刻的进展,同样是发展迅速的动画产业,三维动画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结合似乎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有许多案例可以参考。
(一)三维动画角色广告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
广告推广应该是我国三维动画设计领域里面非常重要的业务。广告本身具有时间段、需要引人注意的特点,三维动画设计的成本较低,色彩较为明艳,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维动画设计在视觉广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广告的影响多为科技要素的应用,充分利用数字媒体中的表现媒体对视觉冲击的效果,同时在短时间内把内容传输到目标受众的眼中,这都依靠动画设计中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年轻的一代都是看动画长大的一代,使用动画设计进行广告的推广业务,还能够保证广告的形式的贴近性原则,让年轻人乐于接受,自然而然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游戏动画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
今年来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许多领域的发展,其中游戏领域呈现出很好的势头,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对游戏产业的没有偏见了,以此游戏领域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游戏都需要进行相应的CG设计。CG的设计不止设计开头的LOGO设计还包括了开头与中间的过场动画,有时候还需要进行人物,游戏内物品,游戏背景等设计。在游戏中的动画设计也深受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为了表现游戏内虚拟世界的质感与细腻感,需要用到感觉媒体,让每一个游戏中的人物活灵活现,让每一游戏中的场景美轮美奂。
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很好的融入到了动画创作当中,这种动画的表现形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动画创作更加多样化。这也促使动画创作的形式发生了变革。现如今,很多的动画制作公司都已经意识到了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制作行业的重要性。三维动画以及虚拟现实渐渐取代了二维动画的市场。因为三维动画可以更加自然的表现出人物形态,动画人物的表情也更加的丰富。数字媒体技术使得动画创作更接近生活,大大丰富了动画设计。
随着数字媒体的大力发展,三维动画角色动画创作也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面不断发展。这不但使得动画创作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也使动画创作更加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数字媒体艺术对三维动画中角色设计创作所带来的影响做出了简要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沿儒. 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分析[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
[2]孟威.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3]孟翔.数字媒体时代下中国电视动画发展之路研究[D].江南大学,2013.
浅谈三维角色绑定制作流程 第5篇
关键词:动画,骨骼绑定
作为角色动画的主角——人物, 形象能否生动往往决定着一部动画片的质量。一个人物能否做出丰富而好看的动作, 往往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角色模型的造型设计及模型布线;另一个, 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骨骼的绑定。笔者接下来主要讲述角色绑定的制作流程, 希望对同行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前期准备工作:检查模型
在我们拿到一个将要绑定的模型之前, 我们不能急于创建骨骼, 而是要检查模型, 因为我们绑定模型是为了它以后在动画中可以做出动作, 这就要求在关节活动处模型的面要达到要求的数量, 这个数量没有固定, 视模型将要做的动作复杂程度而定。简单地说:模型的动作越复杂, 要求的面越多。
二、模型绑定创建骨骼
检查完模型后, 我们就可以创建骨骼了。
创建骨骼时我们心里要明白控制器控制骨骼, 骨骼控制皮的变化, 皮的变化带动角色做出动作, 所以骨骼的创建很重要, 尤其在活动关节处的骨骼决定了以后动画的运动方向。
对于二足角色我们先创建腿部的骨骼
选择Skeleton—joint tool命令, 在侧视图里依次创建关节。完成关节的创建后, 按Enter键结束操作, 在这里, 我们要注意两点:一个是为了便于骨骼的运动, 我们会将膝盖处的骨骼适当的向前移动一点, 使整个腿部的骨骼有一个弧度。另外, 为了以后调动画或修改骨骼的方便, 我们需要为骨骼重命名, 例如L_leg, 代表左边大腿骨骼, L_knee, 代表左腿膝盖骨骼, 依次类推。
如果我们在创建骨骼时, 发现骨骼的显示过大, 妨碍我们对于模型的观察,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骨骼的大小来控制, 具体做法是点击Display—animation—joint size来调节关节显示的大小。对于之前创建并重命名的骨骼, 由于是侧视图中创建的, 所以它在坐标中心, 我们来到正视图中将它移动到左腿的位置, 调整好, 使其与左腿模型匹配。对于右腿的骨骼, 我们不需重新创建, 直接镜像左腿的骨骼, 点击Skeleton—Mirror joint后面的小方形打开Mirror joint options窗口, 选择YZ作为镜像轴, 将Mirror function选项中默认的Behavior改为Orientation, 把Replacement names for duplicated joints选项中的Search for改为“L”, Replace with改为“R”, 然后点击Mirror, 这样镜像骨骼就完成了。在右腿的位置会出现一根骨骼, 而且命名是R_leg……
腿部的骨骼创建完成, 接着就是上身骨骼, 在模型的盆骨处创建一根关节, 命名为”Root”依次向上创立七根骨骼, 直到头顶。按住Shift键, 选择腿部根骨骼和“Root”骨骼, 按P键将腿部骨骼作为“Root”骨骼的子集。
将上身的骨骼根据它们的位置重命名。
接下来是胳膊骨骼创建, 在前视图胳膊的顶端创建关节,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在胳膊中间的关节创建之后紧随其后再创建一根骨骼。与腿部骨骼一样, 选择胳膊中间的关节, 按Insert键, 移动位置, 形成一些弧度, 方便以后的操作。
最后创建手指骨骼, 依次从末关节选择所有手指骨骼, 旋转骨骼, 这时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大拇指的骨骼旋转方向不对。按住Shift键, 从大拇指的末关节开始依次选择每根骨骼。选择状态栏的select by component type, 点击后面的问号图标, 此时在骨骼上会出现坐标轴, 对骨骼进行轴向调整, 使大拇指能按正确的方向弯曲。
选择手指的骨骼将其作为胳膊骨骼的子物体, 为其重命名。
建立完左边胳膊的骨骼后, 我们可以采用像腿部骨骼一样的镜像的方法将右侧的胳膊复制出来。镜像得到右手胳膊的骨骼, 在顶视图上调整胳膊骨骼的位置, 让它处于模型中合适的位置。
选择胳膊的骨骼将他们作为上身骨骼的子集。
三、模型绑定创建IK
至此角色骨骼基本建立完成, 但它不能动, 这里我们要给骨骼加上IK手柄来使它们之间联系起来, 达到动起来的效果。
选择Skeleton—IK Handle tool命令, 依次点击L_leg和L_ankle两个关节, 在这两个关节之前创建IK, 建立完IK的骨骼会变成褐色, 再在L_ankle和L_foot, L_foot和L_tiptoe三个骨骼中间分别建立IK。用同样的方法创建右腿的IK。
在这里有的学生可能点了IK, 还原默认值后点一下腿根的骨骼和踝部的骨骼, 结果设完IK后, 一运动踝部的IK手柄发现问题:提膝动作不是朝前面, 而是斜后面, 变成鸡脚。这里涉及到优先角问题, 就是把骨骼建得有生理弯曲, 上面我们也提到过, 在建立胳膊和腿部骨骼时要有一定的弧度, 因为IK不能自动分辨人的正面背面, 如果模型本身没曲度, 可以把膝盖节点往人的正前方调整一点。
四、模型绑定创建线控
当所有IK建立完成后, 我们为运动的关节处加入线控, 为线控设定关键帧。
当骨骼和IK都建立完成后, 我们在角色的脚底建立一个大的线圈。选中所有骨骼打组并命名为“ALL_JOINT”, 选中所有IK并命名为“ALL_IK”, 选中所有线圈并命名为“ALL_LINE”。命名完成, 按住shift键先点击脚底的线圈再点击“ALL_JOINT”, 进行缩放约束, 约束完成, 依次对ALL_IK和ALL_LINE进行缩放约束,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约束LL_LINE时还需要对其多加一个父子集约束。这样我们的骨骼就建好了。
五、检查骨骼
选中脚底的大线圈进行缩放和移动进行骨骼检查, 如果骨骼是一个整体, 没有拉扯, 这样我们的骨骼就建立成功了。
参考文献
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要素 第6篇
一、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重要性
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动画片的制作与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当前意识形态的影响,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受众群体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与受众群体产生互动与共鸣,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强亲和力。在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选择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但要因地制宜,根据受众的品味来把握好角色造型设计。
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可以表现出角色形象和性格。制作三维动画不只是依靠先进的技术,还要突出动画角色的形象与性格方面的设计。一部优秀的三维动画作品,要展现出角色的性格特征,与动画故事情节很好的相融合,这样才能增强三维动画作品的吸引力。所以,在进行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角色造型的性格特征,然后才可以利用相关技术设计出富有特色的动画人物。
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具有推动动画剧情发展的作用。任何一部三维动画作品都需要一个情节紧凑、引人入胜的剧情,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好的剧情是三维动画的重要元素,所以,在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上结合剧情,利用动画角色的生动形象,在逐渐诠释角色的同时,不断推动剧情发展,在艺术上进行巧妙的搭配,形成色彩鲜明的形象,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且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还映衬和铺垫了剧情的发展,将观众慢慢带入剧情之中[1]。
二、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要素
1、突出形象特征
三维动画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艺术性与教育性,它可以通过角色造型设计体现出制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因此,在进行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时要重点突出形象特征。特别是儿童动画角色设计更要直观的体现出角色的特征,符合儿童心理,让儿童对动画角色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三维动画制作人员在设计初期,要在角色造型构思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准确定位角色的形象特征,构思时从艺术的角度出发,突出角色的性格塑造、外形塑造与特征塑造。可以看出,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制作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明确角色的形象特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通常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进行表达,并且还要符合观众的审美观念,这是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所需要把握的重点。
2、具备艺术感染力
在三维动画作品中要想充分表现出角色造型的性格特点与气质,就要反复推敲角色的形象特征,让观众感觉动画角色既熟悉又陌生,这样可以表现出强烈的艺术特征,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在观看三维动画作品时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在视觉上与心理上都能得到满足。三维动画作为一种现代动画已经摆脱了传统动画角色单一的客观表现力,运用艺术手段是现代三维动画作品特性的体现,增强主观处理能力,拓宽了三维动画作品的发展空间。
3、符合时代要求
在制作三维动画时,制作人员可以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设计素材,来展现动画角色的形象特征,这是动画作品的基本设计要求。三维动画作为现代动画要符合时代要求,在角色造型设计上要体现出时代特征,掌握人们的心理需求与对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与流行元素融为一体,提高动画作品的观赏性,让观众在看完动画作品后可以产生共鸣,赏心悦目、愉悦身心,这才是一部优秀的三维动画作品所具备的角色造型设计特点[2]。
4、增添趣味性
三维动画能够吸引人眼球的关键要素就是趣味性,也可以说,趣味性影响着三维动画作品在市场推行后所引起的反应效果,增添趣味性是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重点。因此,三维动画的制作人员在进行角色造型设计时,要注意给动画角色增添趣味性,表现出具有娱乐和幽默特点的动画角色。给角色增添趣味性是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要根据不同观众的心理特点,使角色造型呈现多样化,突出细节上的变化是增添趣味性不可缺少的设计内容。
5、可行性设计
在进行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时,要注意角色的成立与整体动画风格形成统一、和谐的设计,使角色设计具有可行性,是否合理与实用是可行性的具体表现。在角色设计上是可以多样变化的,但要注意是否符合动画整体的设计要求。比如在设计角色时,制作人员构思了一个乖萌的角色设计,为了增强角色的可爱特性,在设计时可以把头与身体用夸张的手法画大,缩短角色腿脚的设计,这在平面设计上是很容易实现上的,但是在三维动画设计上,由于角色造型过于夸张,在设计上很多动作难以得到很好的表现,给制作人员增加了制作难度。
三、结语
总之,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直接决定着三维动画作品的成功与否,角色造型设计要参考相关的依据,并且制作人员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制作出符合观众需求的作品,增强三维动画作品的娱乐性、趣味性与观赏性,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创新动画风格,注意角色造型设计的可行性,制作出更多的优秀三维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杨玥,闫光耀.三维角色设计中关于广西少数民族艺术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0期
三维角色 第7篇
一、三维动漫产业的现状
现如今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创造更多更优秀的动画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优秀动画作品必不可少的要数角色设计,通过动画角色精彩的表演,活灵活现的展示角色的人物性格,为整部动画作品带来亮点,提升整部动画的效果和质量。动画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艺术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表演,同样的动画如果失去表演,就将失去灵动性如同行尸走肉,自然也就失去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当下科技日新月异,三维立体技术在在动漫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常见,3D动漫影片受到大众的一致赞赏。虽然有了技术的支撑,但动画制作人员同样不能忘记动画的核心——动画表演。
在电脑技术越发完善的今天,三维动画技术在荧幕上出现的越发频繁,当然观众对动画的要求只增不减,要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要求满足视听享受,我国动画迷对动画执着又美好的期待,推动着我们可以创作出高质量的动画。任何事物在摸索过程中都走过一段弯路,我国动漫产业曾因科技的快速发展而迷茫过,不知高科技产生的三维动画是如此的受人欢迎。随着一部部高质量的3D动画影片问世,我们看到了国产动画发展的可能性,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动漫产业中三维技术的运用远不及其他动漫大国,尤其在角色表演和情节的丰富性上差距较大。所以,对于我国三维动画产业来说,如何做好角色表演和情感表现,还需要不断探究。
二、研究动画角色表演与情感表现的意义
动画角色是动画片传达情感的载体,是一部动画片的核心。著名导演朗格曾说过,所有难以用语言表现的人物形象(呈现情感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任务)都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来完成。艺术是我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高雅的方式,避免我们无法直接表达情感的遗憾。动画角色的情感表达又不像影视演员那么直接、鲜活,能根据演员自己的经验来诠释。动画角色的情感是设计师赋予它的,是动作设计者帮忙完成的,通过对动画人物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夸张的动作设计来表现情感。而在电脑科技支持下的三维动画,只要设计师敢于大胆想象、思维创新,不仅会有丰富的动漫角色,而且不同角色丰富的性格特点也会很好的展现给观众,甚至比真人表演更让人印象深刻。
三、动画角色动作设计的方法
动画中的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能附带一种情感,想要动画人物准确的表达必须将动作夸大才能有真实感,如想表达快乐,就要让动作更快乐,想悲伤时动作要更悲伤,但不是将动作夸大就能传达动画角色的情感,只有通过精挑细选过的精细动作,才能传达出动作的精髓,才能传达角色的情感。
1)挤压拉伸。把角色或物体进行挤压、拉扯、碰撞等互动性的动作时,角色或物体在运动时就会出现伸展或压缩,有趣的是观众喜欢从这些浮夸的动作中看到一些粗大情感的释放,如幽默、惊讶、气愤等,通过实实在在的物理位移和形变让物体或角色体现出很好的质感和量感,增强动画的画面感,也能将角色的情感粗略的表达出来。
2)预备动作。如何将动画人物的情绪变化和相关信息传达给观众,除了有声动画的配音外,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就是动画人物和真人之间的联系——肢体动作的情感表达,肢体语言有事胜过语言,能将情绪无声的宣泄,肢体的预备动作一个很好的提示作用和判断作用,当一个动画人物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会把思想认知投入进去,随着动画人物的情感波动一起思考着下面的动作是什么。这种预备动作的设计需要对不同性格的肢体动作有一个很深的研究,所以要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才能完成这种设计。
3)演出设计。每个场景的故事情节都需要明确的表演来完成,画面中角色的动作和位置都能体现一个场景和一个故事高潮的气氛和强度,然而一个微小的情感表达往往需要数十个细小动作来完成,每一个小动作还要符合动画原理的相关要求。可是,在同一时间完成过多复杂动作又会让观众失去欣赏的重点,所以,对于场景动作的设计与情感表达,要做到清楚明白、干脆利落、简约大方。
4)次要动作。一些小的连接动作,仅在标志动作的连贯上出现,不会被看出的小动作又叫做辅助动作,在角色做一些大幅度的标志动作后总有一个连接动作顺接,或是重复一个标志动作,做第二个同样的动作,这些动作都是次要的,但又是必须存在的,用来完整角色的性格特征的。
5)跟随动作和重叠动作。这是两个精细动作,动画角色或物体在移动时,不是整体移动的,而是块的一部分先动,慢的一部分接随着或重叠上,比如我们奔跑时上半身前倾,下半身不动的,这些精细动作对于动画角色的面部表情等一些细微情感的表达是很重要的。
6)顺画法和定点画法。顺画法一次只画一个动作,动作依次画下去,直到动作完成。定点画法是在每个动作主要神态完成后的,在动作中间接着描绘,细致动作的画法。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技巧,不同的动作类型需要区分使用,这样才能把动作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7)慢入和慢出。即开始的动作慢和结束的动作慢,中间的速度要加快。一个静止物体要运动,先是慢慢运动,再加速移动,最后是慢慢停止直到动作结束,中间是一个弧线运动,有一个流畅度和自然的感觉,不是机械运动或直线运动,动作才不会死板,情感表达才不会受阻。
8)时间控制。动画就是在于动,运动是基础,但也要把握运动的时间和节奏,不是动得越多越好,要根据动作的类型和人物的情感控制动作时间,过长过短都会对动画的真实感有影响的。
四、结语
动画角色不能靠照搬照抄成功动画角色的造型和表演来增加自己的魅力,也不是单纯地借鉴国内外好的范例就能实现创新。角色设计要体现角色心理和故事情节,让观众能从表演中获得对角色的情感定位,优秀的设计都是艺术家内心真挚的情感和生活体悟。随着动画传播媒体的变化,观众的情感体验越来越被设计者重视,动画角色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互动成为设计理念的中心。要敢于创新,主动去延伸和拓展情感元素在角色设计中的应用,提升整部动画影片的效果和质量
摘要:动画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传统的二维动画设计和当前风行的三维动画设计中,动画角色设计环节在整个动画制作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当然,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除了角色设计大胆新颖,还要有完整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精良细致的制作手法,因为一部好的动画影片收到的不仅是文化效益,还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效益。纵观国内外,多少优秀的动画影片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伴着我们一起快乐成长。中国早期的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完美的将中国水墨童话结合、家喻户晓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造就了中国动画的辉煌,还有美国迪士尼的《唐老鸭与米老鼠》、《猫和老鼠》,日本的《叮当猫》、《樱桃小丸子》等脍炙人口的优秀动画影片,其中的优秀角色就像现在的影视明星一样,形象生动已入人心。所以,好的动画角色设计对于一部动画影片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同样也给观众带来角色人物的情感倾诉。
关键词:三维动画,角色表演,情感表现,思维与方法,风格类型
参考文献
[1]徐杰,徐颖超.我国三维游戏动画角色设计初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第12期.
[2]杨晓军.角色动画造型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7:49-76.
[3]宋玉远,张克博.三维动画角色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9-30.
[4]潘柳萦.三维动画电影角色与三维游戏角色设计的关系与规律探究[D].吉林大学,2015:32-33.
[5]周晶.动画电影中主场景的艺术构建与数字化实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67-68.
次世代三维游戏中的角色设计浅析 第8篇
数字游戏领域中“次世代 (Next Generation Games) ”一词是由日语原字“次世代”引入到中国而来, 字面意思就是“下一代”游戏。次世代游戏原本只是代指新一代游戏主机下的游戏, 但随着个人电脑的不断升级, 次世代含义范围将会越加的广泛。在如今的数字游戏领域中, “次世代”不仅反映了当今各国游戏产业互相交流的全球化趋势, 更是提醒了游戏开发产业, 要立足于世界游戏的市场上求生存与发展, 游戏本身品质的不断提高尤为重要。
2 次世代下角色设计的变革
与之前的大部分游戏相比, 近几年游戏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一方面是声画质量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便是游戏交互性的不断优化。近几年数字游戏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画面的优化与游戏性上。在游戏的角色设计方面, 也要针对画面与游戏性进行优化。
在次世代游戏中加大了数据容量来表现角色, 在角色的设计上有了更高要求和更大设计空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细节
在次世代游戏的角色设计中, 更加注重了角色本身的细节处理与表现。如角色本身的性格处理。以《侠盗猎车手5》为例, 这是一款以现实世界观为基础围绕犯罪为主题的开放式动作冒险游戏。其中, 崔佛·菲利普是该游戏中塑造最好的角色之一。首先, 在角色形象设计的方面崔佛的形象有其独特之处, 尤其是在整个游戏领域里他的形象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作为以现实主义风格为基础的游戏中的角色, 其设计本身更贴近于现实, 而作为主角, 有足够醒目并吸引人的特点。其次, 他是一个脾气暴躁, 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罪犯, 唯独对朋友能够真心实意的交流。游戏通过细化的情节和任务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角色。这样不仅丰富了角色的内涵, 而且提高了游戏的佯信性。再次, 在次世代游戏的角色设计中细节处理的精到之处还表现在角色的动作上。在动作特点的设定方面, 崔佛·菲利普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比常人更加疯狂和夸张。与战斗相关的动作根据游戏的需求进一步优化, 使打击感更加的真切, 更加注重了玩家操作感受的细腻处理, 使游戏体验有了更多的提升空间。
2.2 材质
贴图与材质是游戏视觉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贴图与材质可以使游戏画面精细程度逼近现实。与过去的三维游戏相比较, 次世代游戏中的物体与人物材质表现上不再局限于使用一张颜色贴图来完成, 而是增加了法线贴图、高光贴图等特殊贴图全方位的表现。
在角色形象设计的方面崔佛·菲利普的形象有其独特之处——不修边幅、日常生活混乱、秃顶。这种形象几乎打破了一般玩家对游戏中主角的认知, 但又感觉这个人物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逼真的贴图效果处理, 设计上更加注重了材质的各种属性, 在不影响游戏流畅程度的情况下, 尽可能的优化了角色的视觉表现。
2.3 视觉表现手法及特效
谈到视觉表现手法及特效, 不得不提到的一点, 就是三维技术的实现对《侠盗猎车手5》设计的表现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在技术上没有足够的支持, 游戏无法流畅的呈现出足够精度的图像来表现贴近或超越现实的画面。崔佛·菲利普这个游戏角色的成功塑造也依赖于此, 贴近写实的画面精度, 才能表现出贴近现实的人物, 在游戏进入次世代之前, 这种画面表现是难以想象的。
随着各类软件的发展, 三维游戏的画面表现风格有了更丰富的变化, 常常利用某种艺术形式的视觉特点作为游戏视觉风格组成的重要部分, 或者使用某些特殊的视觉效果丰富表现手法。比如“图像损失”的视觉效果在游戏画面上的运用。另外, 游戏各类特效的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在角色的技能甚至角色本身都可以使用更加奇特的手法表现。这为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自由度。
3 次世代三维游戏中的角色设计方法
3.1 角色定位
在开始角色设计之前, 首先根据游戏需要, 确定角色在游戏中的主要用途、基本特征、所处故事背景、行为动机以及角色个性等。其次, 确定该角色在游戏中的用途。再次, 确定是给予玩家任务, 还是向玩家贩卖物品, 或者是作为一个敌对生物出现, 这些都决定了该角色的设计走向。例如, 《侠盗猎车手5》中, 强大敌人需要在设计上突出表达其对玩家威胁感, 弱小的敌人则要突出表现它的丑恶, 从而强化玩家因对其杀戮产生的成就感。
3.2 角色形象的初步设计
第一, 要确保整个角色处于视觉范围内, 先采用能够呈现最大信息量的自然放松姿势。第二, 为了在三维中实现角色每个角色至少需要正、侧、背三个视图, 其中最能表现角色的一个视角需要进行深入绘制。第三, 在光照效果方面, 先尽可能简单而透明, 应考虑为下一阶段呈现最大的信息量。第四, 在角色的颜色搭配方面, 可采用分层绘制颜色, 预留修改配色方案空间, 便于修改。
3.3 角色的修改与细化
角色在设计过程中, 每一个阶段都会经历或多或少的改动, 改动都应在以符合角色定位及特点的基础上以优化角色为目的进行修改。留有每个阶段的备份, 可以更容易对比效果, 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在角色的总体形象设计确定后, 开始角色的进一步设计与表现, 目的是完整的呈现角色的设计信息。尤其在数据容量巨大的次世代游戏中, 角色的设计尤其要照顾到形象的细节以及材质的表现, 这影响着角色在三维中实现的效果。
角色身上比较复杂的部位, 应根据需要单独放大绘制, 并标示所需的特效或动画。比如角色的武器、头盔或体积大又复杂的机械零件等。前期的角色设计要有足够的内容, 中期在三维中的实现才有足够的参照来完成角色。
3.4 角色的最终视觉表现
细致刻画其中最能表现角色特点的一幅画面, 尽可能在不妨碍设计表现的情况下增加画面以及角色的艺术表现力, 比如加强对光照的表现以丰富画面层次, 强化角色材质的质感表现, 都是为画面增光添彩的方法。最后可使用校色等一系列手段调整画面至最终效果。
4 结论
在如今的数字游戏领域中, “次世代”不仅反映了当今各国游戏产业互相交流的全球化趋势, 更是提醒了游戏开发产业, 要立足于世界游戏的市场上求生存与发展, 游戏本身品质的不断提高尤为重要。
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数字游戏迎来了它的“次世代”, 使目前电子游戏的生产有了更多的可能, 游戏得以涉及更广阔的题材、更新颖的玩法、更人性的交互。同时, 游戏制造商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 不止是将游戏开发出来, 也要去适应玩家的喜好和市场的变化。而在琳琅满目的游戏中, 一个优秀的角色形象往往能给玩家一个深刻的印象, 也能让玩家在游戏过程得到更加丰富的体验, 一个成功的角色对游戏来说, 就好比画龙点睛中最后的那一点, 没有它, 身体也只是一具华丽的躯壳。游戏角色设计是最容易表达游戏灵魂的渠道, 设计者应紧跟时代不断创新, 为整个团队提供可用并更加优秀的角色设计。
参考文献
[1]黄石, 丁肇辰, 陈妍洁[M].数字游戏策划.清华大学出版社.
三维角色 第9篇
一、人物头部建模的重要性和延展性
人类头部不同于一般物体, 其面部五官与肌肉在轮廓与形态上既有复杂性也更有很丰富的表情变化、性格体现、心理表达, 这就要求我在塑造人物头部形象时不仅要面对五官、肌肉形态变化, 也要考虑人物的内在特质与性格的具体体现。CG三维人物头部的塑造不仅要求像传统造型艺术那样造型准确、生动, 技术上更要求模型面部五官肌肉布线、结构分面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这直接关系到后期三维角色表情动画制作的成败, 其制作难点也正多集中于此。因为人物头部形态的复杂性, 如果能通过一种简单、理性的建模方法快速掌握人物面部五官的分面与布线规律, 就会深入理解三维角色建模的精髓, 也会带动对人体其他部位塑造的理解, 而其中蕴含的更重要的延展性是所有其他角色的头部建模 (如动物、拟人化动物等) 都可以从人物头部建模中找到对应规律与方法, 并产生重要影响。
二、理性的侧面挤出法
笔者的教学原则是侧重难点, 只要难点顺利解决必定会带动其他部分顺畅理解。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可循, 人物头部形态也不例外, 人物头部侧面具有很强的轮廓特征, 五官的外轮廓明显、清晰、集中,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选择人物头部侧面作为模型创建的起始点。
1. 根据侧面参考图建立样条线并在关键位置确立基本控制点, 如眉弓、眼窝、鼻低、嘴中等, 将样条曲线转化为可编辑多边形。 (图1)
2. 挤出四段, 根据参考图对形态做基本调整。模型分面与布线理性、清晰, 准确反映出头部基本特征, 容易理解。
3. 在模型底部删除三面位置选择圆形轮廓线调整形态选择线段并向下挤出脖子两段。
4. 切出眼线和嘴线, 在眼线十字点的位置切出一个菱形将中点向前做适当的向前拉出, 在嘴线的位置上下各加两条线调整出嘴的基本形态。
5. 将鼻子位置的三个面挤出, 把挤出三个面上面两点焊接回去, 并在最上一个面正面加一条线, 参考正、侧面图对形态进一步调整。 (图2)
6. 为眼、嘴做进一步的布线, 眼部菱形每边各加一条线呈放射状, 嘴部上下纵向各加两线呈放射状。
7. 鼻部主面添加五条线, 为鼻翼形态调整与口轮匝肌连接做好准备。
8. 调整鼻子整体与鼻翼形态, 同时添加出四条口轮匝肌的布线。在调整形态的同时保持所有面为四边形。
9. 围绕眼部的四边形循环添加三条线, 调整出上眼线和下眼睑。并调整鼻子外线与眼部连接关系。
1 0. 根据参考图, 深入调整脸部整体分面、布线与眼、鼻、嘴之间的关系, 此阶段很关键, 要用最少的布线和面反映出面部的肌肉形态、骨骼结构并保持所有的面为四边形, 不可避免的五星点控制在眉弓与颧骨处。
1 1. 根据参考图调整发际线形态, 耳部添加循环布线两条, 中心循环线调出耳朵形态。
1 2. 选择头发部位的面挤出头发厚度并根据参考图调整形态, 选择耳部的面挤出耳朵并向外适当挤出放大。
1 3. 为耳朵添加线段并调整出具体细节, 耳朵也可作为单体独立制作再焊接上去。
1 4. 镜像模型, 根据参考图做全面的形态调整。此阶段模型制作、布线基本全部完成, 由于以上制作过程对形态控制得当、结构准确, 只需对五官局部形态做一些调整即可, (图3)
三、结论
“侧面挤出建模法”其显著特点是, 一开始从侧面就抓住了人物头部基本特征, 在侧面关键点挤出的粗模, 无论是面的控制还是线的控制以及角色具体形态的把握都非常理性和准确, 由于分面简练、准确、布线合理, 根据基本型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对头部五官局部塑造都条理清晰、数据明确, 没有多余的东西, 在连接脸部五官布线时从眼轮匝肌到鼻子再到口轮匝肌, 所有的连接部位都具体化, 并具体交代出连接过程中如何保持面部所有面为四边形, 五星点放在那个位置, 如何根据参考图调整形态、特征等, 这样学生在初次接触人物头部建模时感觉这种方法既理性又易懂, 制作又轻松、愉快。方法的理性化, 数据的具体化, 建模的思维框架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快速形成, 模型的制作感觉就会变得简单、顺畅,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建模建法立起的思维会深入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三维角色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