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环境范文
软件环境范文(精选12篇)
软件环境 第1篇
近年,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主要的技术趋势之一,也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一代技术的总称。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构建在云计算环境下。
对于传统测试而言,其测试过程中的环境搭建如图1所示。第三方测试机构在测试环境搭建过程中,收取测试样品后,首先判断测试软件所需要的配置信息,然后在选定的计算机设备上搭建测试环境进行系统测试,在测试后由于计算机设备需要进行其他的测试,所以在记性软件测试之后需要将测试后的计算机设备进行还原恢复初始测试环境以便为进将来的测试做准备,而测试的过程以文档的形式进行保存。
使用云集计算虚拟化环境下的测试环境搭建过程如图2所示。第三方测试机构在测试环境搭建过程中,收取测试样品后,首先判断当前测试环境池中是否具有该被测试系统所需要的测试环境,如果没有则需要构建一个测试模板,并使用该测试模板生成当前被测系统的测试环境,在进行测试之后,将该测试模板放入测试模板池中加以存贮,而测试的过程也可作为测试案例整体存储;如果在收取样品之后,被测系统所需测试环境在测试模板池中具有符合的测试环境,则可以从测试模板池中直接生成测试环境,这个过程是十分快速的。
经过以上过程可以发现,应该在测试环境模板池中制作多种具有典型测试环境的测试模板,以应对将要面对被测软件系统的测试环境,这样在生成测试环境的过程中将会十分快速便捷。
2 “云”中的软件测试
对第三方软件评测中心而言,实施云计算虚拟化环境下的大规模软件测试活动,则形成云计算环境下的第三方软件评测实验室,即“云”的软件测试。测试环境示意图如图3所示。
在云计算虚拟环境下的测试实验室,软件测试环境可以通过开发环境的复制过程快速搭建,并可以与已建立的各种测试工具环境加以交互。通过如上的环境可以看到,利用云搭建测试环境,其特点如下:
(1)在软件项目进行中,对于单元测试,测试过程中的测试环境可以从开发虚拟环境池中直接复制,开发与测试环境可以依据云计算的特点,根据不同的项目需要,定制化搭建,提高环境搭建利用率。
(2)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平台搭建高度自动化,避免纯手工搭建研发平台费时费力。
(3)测试环境与开发环境高度一致性,避免由手工配置而带来的开发与测试环境的不一致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4)测试过程中,可以快速回溯测试场景,当测试出Bug缺陷问题,可以直接将出现的测试场景保存,而避免的出现测试场景难以重现的问题。
(5)可根据云计算环境整合开发和测试工具,集合现有资源,根据项目动态配置资源,云测试提供一整套测试环境,建立测试工具池,测试人员可从测试工具池中直接生成测试工具运行的测试环境,测试工具可直接与被测环境交互,避免测试工具搭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运行而言往往需要诸如小型机等庞大的运行设备来支持,而其购置费用往往不菲,采用云计算虚拟化环境下,可使用小型化服务器来虚拟大型设备,可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购置费用。
(7)对于第三方测试机构而言测试设备的更新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采用云计算虚拟化的测试环境,平滑的升级测试设备群集,以延长设备使用和适用年限,提高设备适用效率,节省设备购置费用。
综上所述,云计算环境下的测试环境的搭建可减少设备购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测试环境的搭建是迅速而且高度一致性的,将测试人员从以往的搭建与配置测试环境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测试设计、测试实施、测试分析领域中,而不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消耗于搭建系统、配置测试环境与测试工具中、调试测试设备之中。
3 云计算环境下测试存在的问题思考
云计算虚拟环境给测试环境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应该看到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软件系统发展至今,系统设计师均采用分层架构,降低各个层之间的耦合程度,以使某个层面发生的问题不会或者较少地影响其他层,但是这种现象仍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例如:硬件的兼容性问题而导致的软件系统的缺陷,同样而言,至今还不能确定采用云计算虚拟化的环境是否能够给软件系统带来新的缺陷。
对于效率测试而言,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测试结果的变化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在云计算虚拟化环境下而产生的测试结果的数据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比对测试才能确定,而比对测试所需要的实际运行环境往往又存在着搭建、配置、调试效率低一致性差等问题。
目前云计算环境十分依赖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不佳往往造成云计算环境运行速度难以令人满意,所以目前云计算实验室只能使用“私有云”(局域网)的形式实施,还不能通过互联网加以实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云计算的产生对于信息系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软件测试本身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对于软件测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软件测试行业在云计算测试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但随着云计算信息系统的发展,云计算测试平台也会得以迅速发展。
摘要:云计算成为目前信息技术领域主要的技术趋势之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构建在其云计算环境下,软件系统测试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同时软件测试业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对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加以论述。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 第2篇
付生年江西省铜鼓县第一小学
内容简介:学生个体独享一台电脑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日子即将到来,从现在起,我们教师开发的教学软件(课件)要有前瞻性,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而适应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教学软件应具有以下特性:一、交互功能强,便于人机对话。二、全方位链接,操作明畅。三、信息完整,层次分明。四、富有导向性,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五、雅俗共享,妙趣横生。六、制作要精美、规范,表达意思要准确、富有感染力。七、鼓励学生制作教学软件。
关键词:网络环境自主探究教学软件开发策略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最常见的两种模式是:计算机网络教室(一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一个教室一台计算机)。在我所了解的学校中(指小学),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学校还没有出现计算机网络教室,市级学校即使有也是一两个班。
由于大部分地区和大部分学校构建的都是多媒体教室,所以现在开发出来的大部分教学软件,都只适合在多媒体教室下运用,如果要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里运用,就会败露出诸多不足:一、链接单一,不可逆转;二、为教而做,操作难度大;三、交互功能不强,人机难以对话;四、信息跳跃无提示,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五、无自学提示,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六、展示方式不活,缺乏趣味性。
信息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和延伸,我省的“校园阳光教育网”又将加速这种扩展和延伸。“校园阳光教育网”是一个有行政机构和教育管理机构参与构建的绿色教育网站,她的建站宗旨是:沟通教育与社会,教育行政机构与学校,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学生的信息,辅助学生课外学习。按照她的构建思路,学校将把学生的“成长袋”,教师将把学习资源,都挂在校园网上,学生和家长凭帐号和密码登录到所在学校的校园网上,查阅信息,建构知识。我校是“校园阳光教育网”五百所试点学校之一,预计不出两三年,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自主探究知识的年代就将到来。在这两三年里,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软件开发的观念,改变教学软件的服务意识,变为“教”服务,为为“学”服务,变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变“电灌”为“电导”,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开发出一套优质的软件。使将来的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课堂上,都能借助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自主探究知识。
我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交互功能强,便于人机对话。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教学的课少说我也听过上百节,但能生机对话的却很鲜见,绝大部分都是教师操控演示,学生傻哈哈地看,充其量也就是来个机问生答,“游戏”的规则,流程的推进都是教师把持着,学生和计算机对话的权利全部被教师剥夺了,玩网络游戏时的那种亲切对话、自主交互、激情体验全然跑得无影无踪了。这样的教学软件,如果出现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让学生借助它去自主探究,是很难引起认知冲动的。对策是借鉴网络游戏的一些规则,制作出交互功能强大的教学软件,让学生去操作,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操作和体验中发展兴趣,提高素养。
二、全方位链接,操作明畅。
现在开发出来的绝大部分教学软件都是单线单向链接的,有的开发者甚至把按钮隐身在其它角色上,即使是专业人士如果不看说明书也很难操作使用,至于学生就只好望洋兴叹了。这样的`教学软件也不利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所以在开发教学软件时要重视按钮的功能,把它做得像网页那样,有全局性、导向性、多维性、明确性。如我开发的《黄河魂》这个课件,就力求体现了这“四性”(如图“首页”“分页”所示)。在首页,按钮是多维全方位的,学生可以从展开和下拉列表按钮中便利地进入到各分页;按钮又映射出课件的全貌和结构,学生通过按钮可以便捷地找到自己需感知的材料。在各分页,学生可以通过下拉列表按钮轻松随意地转到其它各分页或首页。只有链接明畅的教学软件,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信息完整,层次分明。
这里所指的信息完整,并不是要求教材中的每一点教学内容,都要做相应的课件,而是指要把有利于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材料,有利于丰富学生视像的材料,有利于完善和丰满学生建构教学内容的材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材料,有利于升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材料,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导向环节都要考虑进去,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一切必要的“物质”条件。层次分明,是针对过去的教学软件内容跳跃,各点内容之间没有内在联系来说的,这样的教学软件需要理解了课文之后才能操作,如果直接拿给学生去辅助自主探究,学生是无法操作和理解的。所以网络环境下的辅助学习软件,必须要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各点内容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要能诱使学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探究。
四、富有导向性,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
开发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软件,在软件中还要安排一些导航性的环节,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思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感悟去体验,避免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如在《黄河魂》这个课件中,我就安排了两个导向性的页面:在课前预习部分安排了“预习要求”页,在课堂体验部分安排了一个“探究导向”页。学生可以按照这“预习要求”和“探究向导”有步骤地或诵读课文,或阅读文本(课件中的),或看图片,或看动画视频感悟体验课文,达成这两页课件预约的目标,走自我发展之路。
五、雅俗共享,妙趣横生。
我们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在网络环境下为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情感背景、不同认知背景、不同发展需要背景的学生创造个别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开发教学软件时我们要为学习能力富足的学生,安排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材料,为学习吃力的学生,安排一些难度比较小的材料,使学生各有所得,各有发展。教学软件的推进方式也要设计得丰富多彩,可以是模拟实践性地推进,可以是闯关式的推进,可以是自由链接式的推进,也可以借鉴游戏方法推进等。页面要做得亲和,有童真童趣,有人文激励。我做的《詹天佑》这个课件,就是采用模拟实践性推进的。其中开凿“八达岭”“居庸关”隧道和架设“人”型线路,都是采用模拟现实场面开发的。就如开凿“居庸关”这页课件,场景中摆着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和两支整装待发“工程队”(“工程队”是用箭头和文字做的,如图)。这个课件是用FLASH做的,这按钮可以拖动,可以点击触发开凿情景。学生看了相关课文后,可操作这页课件,把开凿的过程模拟演示一遍。拖动“工程队”到适当的位置,再点击它触发虚拟开凿情景。如果开凿正确,火车会自行通过,开凿不正确可点击“重来”按钮,再体验一次。这样,课件不但增强了的互动性趣味性,而且提升了实践性亲切感。有了这样的学习辅助软件学生一定会乐学的。
六、制作要精美、规范,表达意思要准确、富有感染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学软件粗制滥造,追求花哨。文字的叙述、图片的示意、音效的渲染、动画的模拟看上去都不怎么顺心贴切;易分散学生视觉和心神的无益装饰角色太多,有的甚至达到了喧宾夺主的程度。这样的教学软件也不利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成为学生的教育信息和资源,我们开发教学软件也要树立这种理念。去除一切毫无教育意义的信息,优化整合好所有有效的教育素材,使教学软件表达意思准确,富有感染力,能激起学生思想的共振,感情的共鸣。
七、鼓励学生自己制作教学软件。
其实教育意义最大的教学软件不是专业开发者或教师创作的,而应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原因大家都应该知道,要制作出课件,充分也是必要的条件是:对课文进行了积极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探究。而这个历程正是学生成长的最好“营养品”,也是我们教师平常所渴望而不可求的最高学习境界。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家里已经购置了计算机,他们在电脑课上也学会了POWERPOINT这个软件的运用,如果老师又能谦虚一点说:请求学生帮做一个课件,学生一定会乐此不疲的。在课堂上如果能用上学生制作的课件教学,那学生一定会倍感亲切,干劲十足的。
教学环境在变,教学手段在变,教学方式在变,学习方式在变,承载辅助学习的教学软件也要随之改变,这样才能保持她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对测量教学软件环境建设的思考 第3篇
关键词:改革软件环境 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数据库
工程测量学科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一门建筑工程施工(施工技术管理模块)的专门化方向课程,是核心技能型课程。
学生掌握好这门技能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而提高测量教学质量不仅仅需要先进的硬件条件支持,还需要科学的软件教学环境作为后盾。
一、制定更适合学校测量教学的教学大纲
本次课改的要求是围绕着上海市最新的教学大纲进行。大纲中明确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我们在对大纲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对于在校的中职学生的能力来说,如果完全依照大纲中的要求去做,根本不可能在大纲设置的课时内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
针对以上情形,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我们决定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首先是课时量的补充。原大纲中对于总课时的安排上设置了68个学时完成教学任务。以18个教学周为例,平均每个星期只有四节课的课时,这期中还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训考试的时间。课时量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对课时量安排进行了修改,把每周四节课改为每周六节课。增加课时量以保证充足的教学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不仅仅是要学生知道怎么去做,而是要学生能做。其次是增加了全站仪的教学内容。全站仪现在已经取代经纬仪成为工程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全站仪教学势在必行。
二、科学合理地安排授课计划
测量教学更加注重实训操作,因此在授课计划中超过90%的课时安排的是与实训相关的内容。但是实训教学很容易受到天气、场地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测量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在考虑这些客观因素的前提条件下,制订出一个较为科学、更为合理的授课计划。首先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我们把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进行了整合,比如在原大纲中的建筑基线测设、建筑物定位、建筑物放线、基础轴线定位、围墙等测设等教学任务所用到的知识点都是定位放样。
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取一个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理解原理进行操作,掌握知识点。其他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稍微的点播和指导,即使在没老师讲解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实施掌握。整合后我们把节约下来的课时量用到重点教学任务上,提升教学效果。其次是课型安排上,学校的课时安排都是两节课连上,如果两节课都安排讲授的话,不光是教学效果差,同时也浪费了很多上课时间。
针对这些情形,在教学计划中我们设置了很多讲练课时。讲练就是先在室内完成理论教学课程后,直接把学生带到实训中心进行实训操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教学时间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掌握所学的测量知识。最后是在课时安排上,对于重点的任务多安排课时,同时在任务结束时一般都安排一次实训复习课。这次课程相当于“机动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上课情况对这次课堂教学进行随机调整,如果学生掌握情况良好,则可以提前进行下一个教学任务的讲解,如果受客观条件(天气、场地)影响而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则可以用这次课来进行补充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同样也可以把这次课安排成考核课,检查学生的实训操作的掌握情况。
三、完善测量教学数据库,更新校本教材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测量实训数据库的建设。在完成实训场地的设计施工后,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场地条件完善一套数据库建设,为测量教学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首先,我们要绘制建筑实训区域的平面图。
平面图的完成可以辅助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内容讲解,布置、安排实训任务,分配实训区域。把平面图应用到教学当中去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图、用图、理解图。其次在平面图上我们测绘出所有控制点的准确位置和点的高程信息,建立一个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这些数据的建立可以帮助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帮助老师在备课时布置符合实训场地条件的实训任务,防止不恰当的实训任务布置耽误课堂教学。
我们围绕着上海市最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结合学校现有的实训场地和条件,利用建立好的数据库资源,对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进行一次大的修订。教材的内容完全按照上海市的最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来设置,之中案例分析、实训任务布置是依照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数据库的信息来设置的。这次修订更加有利于老师进行测量教学工作。
四、改进考核方式
测量是注重实训教学的课程,测量教学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注重的是实操能力。这些都不可能通过几张试卷来反映出他们的掌握情况。
因此在测量课改中,我们也研究制订了一个新的考核方案。首先,以总评成绩作为最后考核成绩的方式不变,比例为平时成绩占50%,期中成绩占15%,期末成绩占35%。总评成绩的构成体现出我们更加重视的是平时表现。其次,在平时成绩一项上,除了保持原有的作业和上课表现外,我们增加了教学过程中实训小考的成绩。
过程实训小考可以让学生保持对实训课的重视,也可以为老师更好地安排实训教学起到指导作用。最后,理论是实训的基础,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弃理论考试部分。对于这部分的安排,主要是在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中的50分的题量。期末考试中的另外50分是安排一个小的综合的实训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于测量的学习情况。
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
测量在建筑施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施工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测量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同时测量技术日新月异。
因此,对于测量教学中的软件环境建设也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优化,及时收集贴近工程实际的相关信息,不断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改进,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加容易地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为了得到这些宝贵的信息,首先,我们设计一个较为简单而实用的调查表,在每年实习学生返校时对他们进行调研,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我们会发现学校的教学测量工作与实际工作要求之间的差别,进而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其次,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我们测量专业老师会不定期地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参与到测量实际工作中去,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改革不是一次性的,时代在不断进步,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应该随之而不断地完善。改革是持续性的,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争取建设出一套更为贴近、适合中职学生教学的教学体系。
利用虚拟软件构建高校教学实验环境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VMware,Boson Netsim,实验环境
现阶段, 我国高校学生越来越多, 而教学经费的投入却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 无法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中, 网络配置实验和操作系统实验是这两门课程的重难点内容之一, 不仅理论知识比较抽象, 对实验环境的硬件要求也很高, 很多学校在进行该内容的实验教学时还存在一些困难。例如, 磁盘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系统备份与恢复等, 要对磁盘进行破坏性实验, 可能损坏硬件设备, 教师一般采取课堂演示或以讲代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在Windows服务器维护与管理中的RAID技术实验、多机互联的路由实验中, 教师只能从理论上去分析讲解, 无法在课堂上演示, 学生也无法通过实验更进一步加深理解;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 如局域网的组建、网络配置与管理、VLAN划分等实验, 需要用到多台计算机和多种设备, 而现有的教学条件有限, 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如何利用有限的计算机资源, 完成更多的计算机实践教学, 并确保教学质量, 成为各个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 运用虚拟软件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的研究显现出很大的发展空间。上述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通过VMWare虚拟机技术和Boson Netsim网络虚拟软件技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乃至解决。
一、虚拟机软件VMware和网络虚拟软件Bo-son Netsim简介
(一) 虚拟机软件VMware简介
虚拟机技术允许在一台实体主机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 (即虚拟机) , 从而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特别是服务器的使用效率。VMware虚拟机软件具有执行效率高、网络功能强大、显示界面友好以及跨平台支持等优点, 它包括Workstation、ESX Server等多种版本。
VMware有Hosted和Satndalone两种结构。Hosted结构将主机 (真实的计算机) 上的硬盘和内存的一部分拿来虚拟成一台或多台计算机, 即虚拟机VM (Virtual Machine) 。虚拟机拥有独立的CMOS、硬盘, 可以像主机一样运行分区、格式化、安装系统和应用软件, 而只是以一个文件的形式存储于主机上, 对其它进行的任何操作对于主机, 没有任何影响。安装VMware软件的物理计算机称为宿主机 (Host Machine) , 在宿主机里面安装的操作系统称为主操作系统 (Host OS) , 利用VMware在宿主机里面虚拟出来的逻辑计算机叫做客户机 (Guest Machine) , 在客户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称为子系统或客户操作系统 (Guest OS) 。VMware还能够在一台计算机上组建虚拟网络, 把宿主机和客户机都接入虚拟网络, 实现了单机的虚拟网络环境。
VMware的主要功能还包括:1.多映像的支持和管理;2.团队 (Team) 功能;3.克隆 (Clone) 功能;4.屏幕截图和视频捕捉功能;5.挂起 (Suspend) 功能。
(二) 网络虚拟软件Boson Netsim简介
Boson公司的Netsim是一个适合多种操作系统的软件平台, 提供了完整的动态网络系统设计、仿真和分析的可视化环境。其主要功能包括:1.灵活的设计仿真环境。学生可通过Netsim软件, 自定义网络拓扑图, 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拓扑图来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 所有的操作与真实的环境完全相同。2.定制经典的网络实验。Netsim软件除允许用户自定义网络拓扑图外, 还提供一些定制好的经典的网络拓扑图, 并给出操作步骤和命令答案, 非常适合学生课后自学。3.Netsim是一款Cisco路由器、交换机模拟程序, 模拟Cisco环境下的网络硬件平台。它为那些正在准备CCNA、CCNP考试, 然而却苦于没有实验设备、实验环境的学生提供了练习考试中命令的工具和有利环境。
二、利用VMware构建操作系统实验环境
利用VMware构建操作系统实验环境需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一) 硬件的准备。
VMware的配置要求如下:CPU, 最低主频500MB, 建议P4 1.6GHz以上;内存, 最小256MB, 建议512MB以上;硬盘, 最小空闲空间600MB, 建议空闲空间10GB以上, 操作系统, 建议Windows 2000SP4以上版本。
(二) 软件的准备。
VMware分桌面系统 (Workstation) 和服务器版 (VMware ESX Server等) , 可在VMware的官方网站http://www.vmware.com下载。
(三) 软件的安装和系统的配置。
教学中常用的网络平台主要有“对等网络平台”、“客户机/服务器网络平台”和“带路由器的网络平台”3种。教师先用1台实验主机安装VMware ESX Server并在其上建立实验所需要的虚拟服务器和虚拟网络, 然后备份相关文件, 并在虚拟服务器上创建FTP、IIS、DHCP、DNS、路由与远程访问等服务, 同时在教师主机 (物理机) 上安装VMware Infrastructure Client来操作虚拟机以方便教学时进行实验演示。同时, 学生实验主机安装Workstation虚拟机以方便进行实验操作。
经过上述三方面的准备, 我们可以在一台虚拟计算机上执行诸如磁盘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Ghost备份与恢复等系统维护实验, 这不会破坏物理计算机硬盘数据的完整性, 不但保证了物理机原系统的安全, 而且在完成操作后, 通过映像功能可以轻松将系统恢复到原样。RAID技术需要多个硬盘才能完成实验, 我们可以通过在虚拟机中添加虚拟硬盘来达到目的。点击[VM]->[Settings], 选择“Hardware”面板中的“Hard Disk”, 并单击下部的“Add”按钮, 按照“Add Hardware Wizard”向导的提示一步一步操作, 即可为虚拟机增加一个或多个新的虚拟硬盘, 路由实验需要的多张网卡也可以通过类似的过程添加。计算机组建网络实验一般要用到多台计算机, 我们可以在一台电脑上虚拟出多个虚拟机, 从而在单台计算机上组建网络环境, 这样每个学生在一台计算机上就可以进行各种网络配置, 这增加了动手的机会, 而且不用担心损坏硬件设备, 使得学生可以放心进行各种操作, 带来更好的实验效果。如果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实验, 还可以利用虚拟机的挂起功能方便地保留当前状态, 以便下一次继续实验。
为了减少维护工作量, 可以在实验前制作系统映像, 待实验结束后利用该映像把系统恢复到以前的状态。由于虚拟机只是主系统上的一个文件, 系统恢复非常便捷和快速, 这大大减少了准备下一次实验及还原系统的时间。要制作映像, 可以点击[VM]->[Snapshot]->[Take Snapshot], 而要恢复映像, 可以点击[VM]->[Snapshot]->[Snapshot Manager], 若要挂起当前状态, 单击工具栏上的“Suspend”按钮。
三、利用Boson Netsim构建网络实验环境
(一) Boson Netsim软件的安装和操作
为了使学生掌握Netsim软件的安装和操作, 并灵活运用该软件, 我们在实验内容安排上主要从三方面进行:1.安装软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机没有安装Microsoft forms2.0 (大部分Windows 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都有该组件) 和Adobe Acrobat程序 (查看PDF文件的程序) , Boson是不能启动的。如果缺少以上任意一项内容, 在软件安装过程中则会提示下载, 下载完后才可以继续安装;2.软件组建及主要按钮的介绍。这部分重点介绍三个组件Network Designer、Control Panel、Lab Navigator及各组件上的重要按钮;3.学生自己操作并熟悉软件。
(二) 仿真实验设计VLAN配置实验
实验进行前, 首先向学生介绍要用到的重要命令和VALN划分的理论知识等, 使学生在开展实验设计前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然后再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后面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也应该依此原则进行。该实验要求在一个交换机 (2950型) 上划分出两个不同的VLAN, PC1接入VLAN1, PC2和PC3接入VLAN2, 拓扑图如图1所示。
具体的实验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1. PC机IP地址配置
通过Boson Netsim中的工具栏按钮“e Stations”, 选择相应PC机并按照下面的步骤配置PC机的相关参数。
步骤1:设置PC1的IP地址为192.168.0.2,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步骤2:设置PC2的IP地址为192.168.0.3,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步骤3:设置PC3的IP地址为192.168.1.2,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2. 交换机的主要配置
通过Boson Netsim中的工具栏按钮“e Switches”, 选择“Switch1”, 并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交换机基本参数的配置。
步骤1:创建vlan
switch#vlan database//进入vlan配置模式
switch (vlan) #vlan 1 name VLAN1
switch (vlan) #vlan 2 name VLAN2//新建VLAN1和VLAN2
步骤2:把端口放入vlan中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 (config) #interface f0/1
switch (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 (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把端口1放入VLAN1中
switch (config) #interface f0/2
switch (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 (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把端口2放入VLAN2中
把端口3也放入vlan2中, 其配置和端口2相同。
3. 测试
配置结束后运用ping命令测试:结果为PC1和PC2、PC3均不通, PC2和PC3互通。实验结果与理论教学完全相符。
四、结束语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建立教学实验环境, 引入仿真实验教学, 能更好地把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既缓解了当前实验设备和场地不足的问题, 又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安全性, 降低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同时, 也解除了部分学生对实验的畏惧心理,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更符合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1]罗梓元.浅谈VMware的教学辅助功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5.
[2]熊林.VMware的技术与应用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
[3]刘羽.“虚拟机”技术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3.
软件环境 第5篇
UML是继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面向对象建模技术高潮后,出现方法学大战,应市场对统一建模语言的要求,由世界著名的面向对象技术专家Booch>Jacobson和Rumbaugh发起,在著名的Booch表示法、OOSE方法和OMT方法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集众家之长,几经修改而完成时。在美国,截至10月,UML已经获得工业界、科技界和应用界的广泛支持,已有700多个公司表示支持采用UML语言作为建模语言。
到11月17日UML被OMG(ObjectManagementGroup)米纳为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建模语言标准。这标志着面向对象技术中建模语言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
作为建模语言,UML可以说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
它为用户建模提供了完整的符号表示和不同层次的兀模型(metamodel)如用例图(uses—casedia—gram)包图(packagediagram)、类图(classdiag—ram)、状态图(statediagram)、X寸象图(objectdia—gram)、活动图(activitydiagram)、顺序图(se—quencediagram)合作图(collaborationdiagram)组件图(componentdiagram)、配置图(deploy—mentdiagram)等。它的作用域不仅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但如何恰当地将这些可视化图形建模技术用于解决软件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建模过程的研究和支持工具的研究,仍是目前该领域的热点问题。
目前,在基于UML的开发方法和环境方面国际上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际开发工作。Ra—tional公司正致力于它称之为Objectory过程的研究,并试图将其原有支持OMT的工具作进一步扩充,以期支持UML建模,并支持对OMT模型的升级。国内对UML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从当前对软件开发过程的需求出发,提出了UML柔性软件开发过程,并设计了相应的集成化支持环境的组成框架。
1UML柔性软件开发过程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迅速改变着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世界在物理上正变得越来越小,而内容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复杂。全球经济竞争、信息高速公路等近代信息技术都迫使各个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中保住一席之地,负责信息技术机构的主管人员将不得不学会应变管理技术(changemanagement)。在软件开发领域,需要改变其开发与生产的范式,以满足这种新的需求。
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新的产品开发周期已不再是一次性的从需求定义、软件设计、实现和交付,迭代式增量开发方式已得到广泛采用。这是由于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又不得不面临激烈的竞争对手和瞬息万变的市场。时间就是效益,谁先占领市场,谁就是胜利者。但是占领市场和击败对手的条件除了时间之外,更重要的是过硬的质量和提供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因此将新的软件开发模式归结为图1所示的迭代式开发和图2所示的柔性软件开发模型。
所谓柔性软件开发是指软件开发过程应在需求工程的牵引下,首先建立系统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和调整,进行从需求到建模的“自顶向下建模,由底向上修改”即从需求工程出发,首先明确用户要求,确定需求优先级;在此基础上为系统建立模型,该模型应是可模拟的,通过对模型的模拟运行,以分析模型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和满足的程度。整个建模过程是自顶向下逐层细化的,而模拟修改则由底向上地进行。
软件环境 第6篇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信息技术环境;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31-04
一、引言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情况是其主要维度之一。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我规划、管理、监测、评价和反馈自我学习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互联网+时代的接连到来,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持续走高,然而,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毕业生要找到满意的工作却很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毕业生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需求。为此,各高职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但收效尚不明显。“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尤其需要自学
(一)专业需要
软件技术属于工科专业,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多、理论知识逻辑性强,实践技能难度大,绝大部分学生仅靠课堂学习无法熟练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必须通过课后自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技能熟练程度。高职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学习底子较薄,想要较好地掌握软件技术课程内容,找到理想工作,课后必须自学。
(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需要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飞快,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传统的学校教育,存在知识更新换代缓慢,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虽然近几年,高职教育经历了项目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教学改革,但对软件专业来说,一方面,校企实质性的合作未能开展,教学项目深入程度、更新换代速度很难跟上企业需求。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如果在课程中要求过高,很容易造成其厌学、不学的状况发生,并引发其他问题。鉴于此,为了跟上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在就业及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学生时代学会自学,努力自学。而且根据笔者走访调查,80%以上企业,都将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员工聘用、职位升迁的重要评价因素。
(三)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软件技术是当前热门专业,毕业生面向程序员、软件测试员、网站UI、数据库管理员、软件技术支持、软件维护、软件推广等岗位群,这些岗位群对从业者要求差别较大。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都围绕其中1~3个岗位群开设,无法兼顾所有岗位群。学生性格、能力千差万别,适合的岗位也各有不同,为了发挥个人特长,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竞争力,并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三、信息技术环境为软件专业学生提供良好自学环境
(一)优质的学习资源
优质的资源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在自主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化学习资源中,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具有针对性强、内容科学、实用性高、冗余度低、资源高度共享等特点。以软件技术专业来说,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
由于IT技术多年来都由欧美国家领航,前些年,受限于技术保护和语言因素,对于普通学习者来说,要想得到中文版本的优质学习资料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IT界对开源的普遍认可,网络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国家、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网站和App应用越来越多,主要包括:网络课程类、资源共享类、论坛类、博客类等,这些网站和App提供各种文本、超文本、视频、Flash动画等形式的学习资源。除此之外,大部分软件都有了中文官网,提供软件说明文档、视频、案例等学习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找工作困难的情况下,IT培训机构培训的学生却深受企业欢迎,这是因为IT培训机构讲师来自于企业,有丰富的项目经验,他们使用的教学项目或是企业真实项目或源于企业真实项目,项目使用当前最热门开发技术。很多IT培训机构将教学资源在网站中共享,学生可以方便地得到IT培训机构的学习体系、学习方法指引和大部分的包括教学视频、工具软件、插件、教学课件等在内的多种优质学习资源,为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保证。
(二)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
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使得团队学习成为可能。王焕景等多名学者认为网络环境下自学能力受学习者合作沟通能力等的影响。虚拟学习社区可理解为: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 Internet 虚拟空间媒体,一组共享共同语言和价值的人们,基于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的形式。凡是符合这一特征的网络虚拟社区都可以归结到虚拟学习社区中去,例如QQ学习群、学习论坛、网络课程平台等。
虚拟学习社区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并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取、分类、存储、共享。学习者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交流信息、制定学习方案、探讨问题、产生新观念、拓展新思路、交流学习心得、相互争论、达成共识,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获得了学习能力,也促进了团队合作,提升了集体智慧。软件技术专业的许多工作任务环环相扣,如果前一问题解决不了,后面的学习就无法开展,当学习遇到困难,又不能及时得到帮助时,很多学生会选择放弃,虚拟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学习的环境,学习者相互帮助,解决问题,使得学习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开展。
(三)4P学习理想成为可能
信息化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学习环境。随着通讯技术的成熟,低成本化和无线网的日益普及将学习者和服务者置身于随时随地可以相互连通的学习网络之中,无线网的覆盖使得数字化的学习新时空与现实世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链接。与无线技术相伴随的是智能化学习终端的多样化、个性化,云计算构成了一个顶端的集成化资源服务体系,而智能终端的发展则创造了一个由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子书阅读器等共同构成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终端体系,使得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的学习理想通过移动终端成为可能。
(四)真实的实践项目
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威客网站为软件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项目。所谓威客是指那些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体现经济价值。威客网指为威客提供交易平台的网站。目前,国内威客网站众多,比较出名的有:猪八戒网、威客中国、一品威客网、智八星威客网,等等。
适合学生的威客网站的运营模式有两种:现金悬赏模式、招标模式。其中现金悬赏任务的流程为:任务发布者发布任务→全额预付现金给威客网站→众多威客参与任务→任务奖金支付给作品最好的一名威客。此模式适合于一些简单的在线工作,比如金额较低的图像设计、简单程序设计等。招标模式的流程为:任务发布者发布任务→支付少量定金或不支付定金→任务发布者选择合适威客开始工作→根据工作进度由任务发布者或威客网站向威客支付酬劳。此模式适合金额较大,难度较高的在线工作任务,例如网站建设、软件开发等。威客网站提供的工作情景就是真实的工作情景,在这种工作情景下,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市场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更让学生在专业的氛围中确定自己未来的专业定位和职业目标。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软件专业自主学习模式
高职软件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更需要自学,信息化环境为软件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学条件,但是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众多的学习途径,有没有一套行之高效的学习模式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专业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1.通过学习系列优质视频,夯实基础
信息化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包括文本、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源,在众多资源中系列优质视频资源最适合初学者进行学习。系列优质视频资源是指:针对某个科目、项目或一组学习内容的画面清晰、声音稳定,内容完整,反映技术发展方向,讲解清晰易懂的视频资源。相比其他学习资源,系列优质视频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视频质量高
考虑到网络带宽等问题,许多视频在上传到网络时都进行了压缩,软件技术专业的学习内容常常是使用某软件编写程序或者进行一系列操作,无论是软件界面还是程序等内容,字体通常较小,压缩后的视频相对原始视频丢失了部分信息,原本就小的文字变得模糊不清,使用这些视频无法进行学习。优质视频必须是,画面清晰、声音流畅,给人以良好的视听体验。
(2)内容完整、反映技术发展方向
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资源丰富,但部分资源较零散,不是对知识或项目的完整讲解,或讲解技术陈旧,不利于初学者学习,系列优质视频完整地讲解某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或某实践项目,是初学者的良好选择。
(3)讲解清晰易懂
软件技术专业部分知识点、技能点比较抽象,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深入浅出、清晰易懂的讲解才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4)学科适应性强
高职软件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为主要目标,技能性课程的特点是:除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大部分知识技能通过不断的观摩、演示、实际操作才能掌握熟练。技能型课程操作步骤繁多,有的为完成一个任务,需要几十步的操作,使用文字记录常出现遗漏现象,现场教学给学习者的记忆造成很大负担,视频具有可以随意前进、停止、倒退、任意次数观看等特点,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重复观看,模仿练习,最终掌握知识技能。
(5)环境适应性好
在网络环境、本地环境中,使用电脑、移动终端等随时可以观看。目前,国内多家知名IT培训机构(传智播客、尚学堂、后盾网等)都提供针对某一软件开发方向整套学习视频的在线观看和下载;还有慕课网、Mooc中国、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极客学院等都提供按课程的在线观看。除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外,其他都提供在线课堂功能,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增加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且注重过程性考核,保证学习效果。
2.使用博客等发表学习笔记、学习感想,加深理解
视频学习的缺点之一是不方便复习,很难在一个视频中精确定位要复习的关键部分。为了方便复习,在使用视频进行学习的时候必须做好笔记,将学习的关键点记录下来。对某个知识点或项目学习一段时间后将这段时间的学习感想和对内容的领悟进行总结,将知识点归类、对内容体系进行梳理,发现前后内容的联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使知识融会贯通,对于学习大有裨益。将学习笔记和学习感想、总结以博文的形式发布到网络上,方便和其他学习者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甄别所思所想的正确性,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的博文,永久保存、查找方便,成为宝贵的学习财富。
3.使用威客网站提供的真实项目,锻炼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大一开始就将威客网中的项目引入平时的课程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接触威客网,分别在几个有影响的威客网站例如猪八戒网、威客中国等创建自己的威客账号,参与一些小程序编写、图像处理等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难度较小的威客任务,主要让学生熟悉威客网站的操作流程,积累威客信用,掌握一些与客户沟通的基本技巧。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与技巧,在自学中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个人为单位或组建团队从威客网获得项目,完成项目。威客级别的升高和中标酬金的增多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和创业的激情,他们学会了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如何承揽业务、如何报价、如何与客户谈判、如何引导客户、如何取得客户信任、如何与团队合作等,学生的创造思维、自主学习能力被充分挖掘出来,专业素质和技能得到提升。
(二)教师在自学中的角色
1.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尤其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将自学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的授课过程。通过讲授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再利用的方法。结合课程教学,将某教学项目设置为自学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查找资料,完成项目,并在全班展示,大家共同分析、讨论,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做好学生自学的领路人
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自学规划、提供自学资料、寻找实践项目。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在平常授课的过程中,多观察学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或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提醒学生、给学生自学提供建议和意见,主动提供优质自学资料给学生,告诉学生从哪里可以获得自学资料,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指导。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之后,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软件设计竞赛,以赛促学、帮助学生找到实际项目,在项目中锻炼学生能力。
3.对自学进行督促
人皆有惰性,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许多学生自控能力弱、学习习惯差,为了保证自学效果,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督,对学习进度进行督促,对学习内容进行检查,以保证学生自学效果。
4.创设现实的自学环境
网络环境中的虚拟学习社区虽然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帮助,但教师还应积极创设现实的自主学习环境,例如,组织自主学习团队、创建工作室等,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学习、将传统的学习方法和E-Learning结合起来,取两者之长,获得更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
通过视频打基础、通过发布博文加深理解,最后通过威客网站实际项目,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是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软件专业自主学习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笔者将这种自学方法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13级软件1班使用之后,学生能力大幅提升,在“多迪杯”全国网站设计开发大赛、“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高职高专组)”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部分学生在校兼职帮助学院老师、校企合作单位开发项目,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学生还成立了创新创业团队,成功申报广东省质量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新公司正在登记注册中。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何小东,刘艳,刘国强.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无缝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70-172.
[3]常咏梅.教育信息化环境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J].电化教育研究,2006(12):11-13.
[4]覃开贤,黄毅英.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与IT培训机构联合办学模式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2):163-166.
[5]王焕景.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设计[D].保定:河北大学,2005.
[6]马阳.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归属感与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6):55-57.
[7]甘永成,王炜.虚拟学习社区多重内涵之解析与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10).
[8]张小斌.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评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58-61.
[9]桑新民,谢阳斌.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攻坚战[J].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2012:65-69.
[10]百度百科.威客网[EB/OL].[2015-11-11].http://baike.baidu.com/view/482353.htm
嵌入式软件测试环境研究 第7篇
嵌入式系统一般是指以应用为中心,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软件硬件可裁剪, 满足于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因其体积小、可靠性高、功能强、灵活方便等许多优点, 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大型设备中, 嵌入式系统属意于核心部件, 起着主要逻辑控制和大规模数据计算的作用。随着硬件的可靠性逐步提高, 大型设备的质量问题多数是嵌入式软件的质量问题, 其风险指数也比较高。因此嵌入式软件的质量问题是关系到大型设备可靠性的重要一环。
1 嵌入式软件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软件是实现嵌入式系统功能的关键, 其主要特点如下:
1.1 软件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不同
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开发通常采用交叉编译方式, 即软件的开发在通用计算机上进行, 而软件的运行环境却是在嵌入式专用设备上。开发环境被认为是主机平台, 运行环境为目标平台, 相应的测试被称为主机测试和交叉测试。
1.2 缺乏可视性
嵌入式软件缺乏可视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数据的可视性方面:嵌入式系统通常没有显示设备和存储设备, 只有在线实时观测或是将数据传输到主机上才能进行结果分析; (2) 编程的可视性方面:由于嵌入式软件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不同, 在进行开发时, 一方面不能实时观察程序的运行效果, 另一方面程序在仿真环境和目标设备中的运行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1.3 实时性要求较高
多任务嵌入式系统中, 对重要性各不相同的任务进行统筹兼顾的合理调度是保证每项任务及时执行的关键, 单纯通过提高处理器速度是无法完成和提高效率的, 这种任务调度只能由优化编写的系统软件来完成, 因此实时性是系统软件的基本要求。
1.4 软硬件紧密结合
在嵌入式系统软硬件体系结构内部, 各层次、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比通用计算机更强, 这是嵌入式系统要求高效的结果, 而通用计算机出于可扩展等要求更强调系统的模块化、层次化和标准化。
2 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
嵌入式软件测试不同于传统的通用软件测试, 由于其嵌入性、实时性、反应性、专用性等特点, 它比一般的通用软件测试更加困难。因此, 根据不同测试阶段的需求, 建立恰当的测试环境是避免嵌入式软件测试瓶颈、提高测试效率、保证测试质量的唯一出路。
由于嵌入式系统通常采用软硬件并行开发的方式, 在进行软件设计与测试时, 真实目标设备常常不能及时提供, 而且对于单片机、DSP这些深嵌入式系统来说, 数据的显示采集、测试用例输入等都需要专门的软件来实现, 因此在进行嵌入式软件测试前, 必须首先建立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
嵌入式软件是软硬件耦合系统, 把软硬件分离开来, 建立嵌入式软件独立的运行环境是建立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的关键。一个完整的嵌入式系统包括处理器、I/O接口以及各种外部设备, 在建立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时, 需要考虑软硬件的分离原则, 即哪些采用真实硬件设备, 哪些需要用软件仿真实现, 哪些需要用硬件仿真实现, 不同的嵌入式系统以及软件测试阶段, 需要建立的仿真测试环境也不相同。
3 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分类
根据运行环境和实际环境的差异, 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可分为全数字仿真测试环境、半物理仿真测试环境和全物理仿真测试环境。
3.1 全数字仿真测试环境
全数字仿真测试环境是指仿真嵌入式系统硬件及外围环境的一套软件系统。全数字仿真环境是通过CPU、控制芯片、I/O、中断、时钟等仿真器的组合在宿主机上构造嵌入式软件运行所必需的硬件环境, 为嵌入式软件的运行提供一个精确的数字化硬件环境模型。
3.2 半实物仿真测试环境
半实物仿真测试环境是利用仿真模型来仿真被测系统的外围系统, 而被测系统采用真实的系统。测试环境模拟被测软件运行所需的真实环境的输入和输出, 并且能够组织被测软件的输入来驱动被测软件运行, 同时接收被测软件的输出结果。
外部仿真设备:为目标机提供激励信号输入, 接收并处理目标机输出数据, 保证软件的连续、不间断运行, 实现自动化测试;可以采用软件仿真或硬件仿真 (ADS2等) 。并不是所有的外设都采用仿真实现, 可以随着项目的进展以及根据外设的复杂性, 有选择性的加入真实外部设备。
3.3 全实物仿真测试环境
在全实物仿真测试环境中, 被测软件处在完全真实的运行环境中, 直接将整个系统和其外围的物理设备建立真实的连接, 形成闭环进行测试。全物理仿真测试环境是基于真实目标机的系统测试, 是对整个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综合测试, 只有在系统研制的后期, 所有硬件研制工作都已完成后才能进行。
4 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的构建方法
根据嵌入式软件及测试环境的特点, 不同测试阶段的测试环境搭建方法如下:
4.1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最小单位模块而进行的内部测试。由于目标机环境资源少、实现难度大, 因此嵌入式软件的单元测试主要采用白盒测试的方法, 一般在宿主机上, 利用集成开发环境或测试工具 (Clockwork、Test Bed、Cantata++等) 的全数字仿真模拟器来进行, 找出单元编码时产生的错误以及与软件需求设计的偏差。在极特殊情况下, 也可以在目标机上进行, 利用单元测试中的驱动模块和桩模块进行。
4.2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把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按软件的结构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软件部件或部件集来进行的综合测试。嵌入式软件的集成测试可在宿主机环境上利用Clockwork、Test Bed、Cantata++等测试工具来完成, 也可在目标机上搭建仿真测试环境来完成, 具体依赖于软硬件耦合程度和集成级别。
4.3 软硬件集成测试
软硬件集成测试主要是在软件集成测试完成后, 形成独立的配置项, 加载到相应的硬件平台上测试其运行情况, 以确定软硬件能够正确协调工作, 实现软件需求规定的功能、性能等要求。软硬件集成测试必须在目标机环境下进行, 交联设备可以采用仿真模型替代。可以利用半实物仿真测试工具搭建测试环境来进行确认测试, 比如:ADS-2、d SPACE等。
4.4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被测软件和硬件资源都综合起来构成完整的应用系统进行测试, 确保整个系统达到研制任务书的要求。嵌入式软件的系统测试对测试环境有严格的要求, 必须在真实目标机环境下进行, 包括运行平台、交联设备都要是真实的, 目的是要确保嵌入式软件能够在最终的真实硬件环境下正确运行。
5 结束语
嵌入式系统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软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复杂, 保证嵌入式软件的可靠性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和嵌入式特性, 使得嵌入式软件的测试也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根据嵌入式软件设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测试需求, 建立合适的测试环境, 才能提高嵌入式软件的测试效率, 保证软件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 虽然日前已经有一些针对嵌入式软件的测试和调试工具, 但是在有些方面仍存在不足, 需要进一步对嵌入式软件的测试环境和测试技术进行研究, 完善和研制更先进的测试工具。
参考文献
[1]康一梅, 等.嵌入式软件测试[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6.
电磁环境频谱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第8篇
一、总体设计
电磁环境频谱监测软件是电磁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根据电磁环境实时数据或统计数据, 为用户提供频率资源的分析、决策和综合应用的技术手段。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基本功能包括数据库管理、地图应用、用户管理和授权、工作流程配置、文书管理等功能。业务功能包括监测测向、电磁频谱管理、电磁干扰分析和电磁态势显示等功能。
二、软件功能设计
电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监测测向系统、电磁频谱管理系统、电磁干扰分析系统和电磁态势显示系统共5个系统组成, 各个系统通过相应的软件来实现自身的功能。各个系统的功能如下。
1.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如下。
(1) 用户、角色和权限设置。
(2) 数据操作, 包括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统计分析、地图标绘和输出文档等。
(3) 数据备份、恢复、格式转换等。
(4) 多类数据覆盖, 包括频率、监测量、设备、台站、设备检测等相关数据。
(5) 监测测向数据管理和日志管理。
2. 监测测向系统。功能如下。
(1) 频率扫描, 包括全景扫描、频率扫描、信道扫描。
(2) 信号分析, 包括信号频谱场强、中心频率、调制模式、Xd B带宽、β带宽等基本属性。
(3) 录音监听和信息解码。
(4) 信号测向。
(5) 场强统计和占用度统计。
3. 电磁频谱管理系统。功能如下。
(1) 频率划分、规划、分配和指配。
(2) 频率预指配结果评估。
(3) 优质频率资源选频。
(4) 干扰申诉、动态频率调整。
(5) 频率保护、管制和协同。
(6) 频率资源分析, 对频率资源占用情况进行分析。
4. 电磁干扰分析系统。功能如下。
(1) 移动台站干扰分析、固定台站干扰分析以及飞行走廊干扰分析。
(2) 场站电磁环境分析, 利用精确化的仿真模型和预测算法, 结合实时频谱监测数据, 对关心地域 (重要通信枢纽、发射场、试验场等) 的电磁环境进行分析, 为干扰排查、解除、用频指配和频率协调提供手段。
(3) 频谱监测网系分析, 主要用于了解辖区或指定区域内监测站 (网) 部署、监测站 (网) 的覆盖能力, 并在地图上显示监测覆盖区域。
(4) 通过分析手段, 为监测站 (网) 的部署和网络优化等工作提供手段。
5. 电磁态势显示系统。功能如下。
(1) 辐射源覆盖区态势。
(2) 区域频谱态势显示。包括二维、三维场强态势。
(3) 点位频谱态势显示。包括频谱图、瀑布图、示向度图等。
(4) 电磁对抗态势显示。反映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双方、多方的电磁对抗变化趋势。
三、软件设计思想
结合电磁环境频谱监测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以及软件设计的可复用性和易维护性的要求, 在面向对象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整个系统, 采用统一建模语言 (UML) 进行软件分析设计, 通过基于底层模型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该系统采用多层相互协作的框架组成, 构建各个监测任务功能子模块, 以此实现面向对象系统的最大重用方式。在系统中定义统一的接口使得模块之间的通信变得非常容易和简单。框架能重用设计, 它提供可重用的抽象算法以及高层设计, 并能将大系统分解成为更小的构件, 而且能描述构件间的内部接口。这些标准接口在已有的构件基础上通过组装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相关系统。开发人员基于可重用框架进行二次开发或者更加具体的开发, 具有灵活的扩展性。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软件结构的一致性, 建立更加开放的系统, 还可以增加代码的重用, 大大提高了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
电磁环境频谱监测系统不仅是一个实时系统, 而且对时序、功能完成时间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 软件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软件的响应特性及操作特性, 同时还要对监测数据做后台处理、分析及统计, 为操作员提供操作简便、具有多种方式的监测数据显示界面, 为其正确判断提供可靠依据。系统整体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基于对整个区域电磁环境频谱监测功能总体分析及软件框架设计思想, 在系统框架中对各功能模块的控制可采取类似于上述模块的处理方法, 因此将电磁环境频谱监测系统分为4个大的部分:主框架、通用组件库、扩展应用模块和第三方控件库。
1. 主框架。
主框架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它负责从整体上对系统进行管理, 控制系统的运行。它主要包括:任务管理子系统、消息管理子系统、功能管理子系统以及错误处理子系统。
本框架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对面向电磁环境监测应用的子模块进行统一管理的形式来完成的。这样做的优点是封装了实现的细节, 同时提供了接口, 便于更改替换模块, 同时提供的接口相对稳定。每个功能模块都满足以下要求:每个模块都是功能单一的, 各功能之间保持低耦合性, 每个模块都被定义了一组稳定的接口。
(1) 任务管理子系统。
它是主框架与系统其他模块 (包括通用组件库和扩展应用模块) 的接口, 它包含了若干个服务类, 每一个服务类都可以认为是对某一个模块的包裹和封装。
(2) 消息管理子系统。
它是框架与系统输入的中介, 它负责把用户界面请求、从网络上传过来的用户指令以及应用系统定制的任务转换成相应的格式, 然后转发给任务管理子系统去执行。反之, 指令的执行结果也由接口管理子系统转换为可以被网络、用户界面等识别的格式, 然后转发。这样就使得在框架内部流动的数据包格式一致, 便于统一管理, 也简化了管理流程。
(3) 功能管理子系统。
主要用于对多个模块、服务进行管理, 它仅仅负责每个服务的生存期 (创建及销毁) , 而不会涉及模块的功能。
2. 通用组件库。
系统中的一些通用部分封装成功能子模块, 主要包括数据库模块、网络模块、监测设备驱动等部分。在系统中可以灵活地调用这些模块提供的接口, 达到了便于维护、扩展的目的。
3. 扩展应用模块。
主框架和通用模块库都是系统中的可重用部分。构建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 需要在这两部分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实现监测测向子系统、电磁频谱管理子系统、电磁干扰分析子系统和电磁态势显示子系统等业务功能。具体有频率扫描功能模块、信号分析功能模块、测向功能模块、监测结果存储及查询、回放模块, 对于测向功能模块, 相对应于其他功能模块如频率扫描、信号分析来说, 将实现的细节隐藏, 只提供它与框架及界面的接口。这样当需要再加入其他功能时, 只需修改某个模块, 而接口和整个系统框架将保持相对稳定。
4. 第三方控件库。
第三方控件库包括虚拟仪器图形界面库和电子地图管理子系统。每个模块都提供统一的接口, 这样便于更改替换, 保持接口的相对稳定。
四、软件工作过程
整个系统的设计基于面向对象思想, 各个模块封装良好, 模块间耦合较小, 模块独立性较高, 因此对于业务功能模块与框架及相关其他功能块 (如网络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等) 间的数据、命令传递主要通过接口来完成。系统事件跟踪过程如图3所示。
用户启动电磁环境频谱监测系统进入用户界面, 通过界面线程发送操作命令, 将各种处理请求以事件队列的形式放入线程组中, 然后驱动管理器工作。在系统中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分为多个类型的服务, 如网络操作服务、设备操作服务及数据库服务等, 调用各个服务以接口的形式来实现。管理器根据不同的事件类型将操作命令发送到底层各驱动 (包括硬件设备驱动) , 将操作命令发送到监测设备 (以调用驱动提供的动态库来完成) 、数据库驱动将命令发送到数据库部分、网络驱动发送到监测中心等;各底层模块返回相应信息到事件队列中, 经应答线程组处理, 再次将信息放入到消息队列中, 由界面线程返回到发送请求操作的用户界面, 完成一项监测任务。
底层驱动入口得到监测命令, 获取任务类型并按类型分类, 准备开始处理具体监测任务。首先创建设备对象, 根据上层传递的消息设定测量信息及设备参数, 然后启动接收线程, 设备返回监测结果到驱动入口。当上层调用该动态库时得到监测数据。若底层接收到关闭或停止命令, 同样驱动设备结束该监测任务。
五、结论
软件环境 第9篇
关键词:会计软件,APP应用,会计信息
一、引言
近几年来,智能手机市场逐渐成为主流数据处理设备和信息接入终端,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公告称,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042亿部,预计201年达到13亿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旗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89亿部,而同期个人计算机的销量在逐年下降。这一现象标志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数据处理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信息处理的要求已经无所不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和供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会计软件的功能也需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会计信息处理和供给的方式,来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和适应移动互联时代数据处理和传输的特点。
二、国内外会计软件发展的现状
整体来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进步,我国会计软件产业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国内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涌现了诸如用友、金蝶、浪潮、金算盘等大型的会计软件企业。在会计软件功能方面,我国会计软件经历核算型会计软件、管理型会计软件以及企业级会计软件等发展阶段,已经能够同国外会计软件企业进行同台竞争,并在企业管理文化融合、软件操作习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目前我国会计软件企业所提供的会计软件应用主要还是侧重于PC端的应用,多数功能都是基于PC端进行的设计和开发,而在移动互联方面的发展则较为迟缓。
而与此同时,国外会计软件的发展在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处理功能的前提下,诸如提供总账管理、报表处理、应收应付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票据管理等基本核算需求之外,更多地考虑了互联网环境下客户对信息的需求变化,据此对会计软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期取得更好的市场占有率和提供更好的服务。下表是对2014年美国排名前15的会计软件应用平台的统计。
注:数据来自businesssoftware.com,经统计得到。
从上表可以看出,提供SaaS(Soft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平台的会计软件有9个,占总数的60%,只提供本地平台的软件有6个。SaaS本身就是云计算的表现,虽然统计中的大多数软件还都提供了本地平台的应用,但已经有3个软件(Financial Force Accounting,Intacct,Aptean 4-Gov Fund Accounting)只提供了SaaS平台的服务,反映出企业对互联网服务的认可和信心。这一现象反映出国际上会计软件发展的趋势是和互联网云计算的结合日益密切。而规模日益壮大的移动终端将是云计算的主要入口,因此,我国会计软件企业未来的发展应和移动互联应用密切结合。
三、我国会计软件发展方向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接入端的普及,人们对移动互联设备应用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更加习惯移动互联网中信息获取的方式。针对这样的现象,原来根植于PC端的应用软件也都将移动终端作为主要的接入口,如即时通讯软件、办公软件、搜索引擎、教育软件等等,这些软件应用的推广普及也进一步推动移动终端应用的范围。这一过程反映到企业管理信息方面,也会对企业各类管理信息的需求和应用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作为企业管理信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来讲,这一影响则更为突出。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快速、准确、全面地提供会计信息是当前会计软件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提升会计信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1. 会计核算软件APP的开发和上线。
开发基于云计算的会计核算APP软件,是会计软件融入移动互联时代的首要任务。我国目前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和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基于PC端的会计核算软件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企业应用,在国内也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在移动互联环境中,真正能够实现会计核算功能的APP应用却还没有出现。各会计软件厂商目前关注的重点还是基于PC端的云计算应用,并在这一方面投入相当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的推广。如用友的企业私有云运营服务和中小企业公有云平台,金蝶软件推出的财务云、供应链云、电商云等PC端云计算服务内容。
虽然企业也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但相关产品的推出和设计却无法跟上。如用友软件公司在2013年推出了一系列企业应用的APP,如U8-CRM,U8-审批,U8-薪酬等APP应用软件,但是在实际业务中并没有很好地推广,所推出的应用在此后(截至2014年末)也没有进行更新。另外,在所推出的APP应用中多数功能为信息查询类的,缺乏业务处理过程的应用,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所需求的便捷高效的会计核算类APP。国内另一家管理软件厂家金蝶在APP的开发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APP功能应用多涉及销售查询、报表查询、客户管理等方面。而国外会计软件厂商则已经有多款实际销售应用的会计核算类的APP应用,并在苹果的APP Store和谷歌的Google Play商店中供用户下载应用,如MONEYWORKS GOLD 7、AccountEdge Pro、QuickBooks for Mac等都是很受欢迎的会计核算类的APP。
推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会计核算类APP是我国会计软件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此类APP应用的功能结合云计算的平台,将桌面应用和移动应用进行无缝对接,能够实现企业账务处理的各种功能。如发票处理、费用核算、凭证处理、记账处理、明细账查询、总账查询、报表输出等日常账务处理。
2. 构建会计核算软件生态环境。
当会计软件企业开发基于云计算的APP并进行推广应用后,进一步关注的则是与第三方APP应用的融合。会计核算类APP应用的核心功能在于会计数据的核算过程,与此功能相关的业务应该给予开放的态度,支持第三方APP应用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以构建良好的会计核算软件的生态环境。这些应用功能包括:在线销售、发票管理、订单处理、税务核算、报表处理、银行票据处理等。比如通过专门的发票管理APP来管理客户和供应商、录入所开具的发票,并通过数据读取功能将发票信息直接导入会计核算APP中,据此进行账务处理;与在线销售APP融合,一方面可以管理企业在线客户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将在线销售所产生的订单、发票等信息通过云计算的功能传递至会计核算APP中,实现在线销售业务的自动核算;与报表处理APP融合,可以将会计核算APP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传递到专门的报表处理APP中,根据该APP用户所设定的报表格式和报表输出组合等内容来决定最终输出报表信息,并方便地实现报表数据的查询、打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在国内因会计核算类APP的应用没有展开,与此相关的应用也尚未开始。但在一些网上商城的应用中已经有类似的功能,如京东、天猫等,都可以提供入驻商家的销售明细和营收情况。网上商城应用方式可以得到一个销售来源的数据,商家可以通过线下进一步整合多家网上商城的销售数据,来进行后续的会计核算。未来在线销售APP将能够实现多家销售数据的整合以及与会计核算APP无缝衔接,更好地实现会计数据的及时、高效利用。国外已经出现了能够和会计核算APP交换数据的发票管理APP,它们通过人工输入、扫描输入或自动生成发票信息来管理发票业务,并将数据与会计核算APP进行结合,及时完成核算处理。此类应用APP如Billing Pro、Invoice ASAP等,都可以和会计核算APP应用Quickbooks online进行数据传递。
会计核算APP周边产品的出现,将会构建一个以会计核算为中心,其他会计、财务管理业务为辅的会计应用生态圈,更大限度地推动会计核算应用的高效、便捷。目前这一方面在国内还处于萌芽状态,会计核算APP应用的开发者应该具有开放的精神,注重和其他财务会计业务相关应用开发者的沟通和合作,随着会计核算APP应用的推广共同构建良性循环的会计核算应用APP生态系统。
3. 与新型支付方式的结合。
在互联网络环境下,诞生了许多依托网络交易的支付方式,诸如支付宝、快钱、微信支付、拉卡拉等,央行也发放了5批次多达269家第三方支付牌照。这些第三方支付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交易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时代也逐步从线上走向线下,展开线下支付方式应用的竞争,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对打车软件的补贴竞争,线下扫码支付的推广等。
这些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对企业来讲一方面表现为企业结算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会对企业结算行为的核算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之前企业的结算主要是和银行发生相关的业务,可以通过人工或网络的方式来进行结算数据的处理。而随着第三方支付应用的普及,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越来越普遍,企业依托第三方支付完成的交易占的比重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展开网上交易业务的企业,如入驻网络商城或直接进行网络销售的企业。将第三方支付应用和会计核算APP应用进行融合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第三方支付形成的业务单据和会计核算APP应用之间需要进行数据的传递。如何便捷地实现第三方支付的核算,则是会计核算APP应用重点关注的问题。两者的融合可以很好地实现结算数据直接进入核算程序,确认销售收入、采购成本或费用等,以提高结算业务的核算效率和简化业务处理流程。
4. 基于PC端和移动端的跨平台应用。
移动互联时代的会计核算APP应用将是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和PC端的业务处理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的APP应用会在PC端应用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推广。因此,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将会是会计核算APP应用的基本特征。此外,在移动端的应用因为有不同的移动操作平台,如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不同的操作系统存在,提供不同移动操作系统也将是会计核算APP应用发展的主要特征。从国外已有的会计核算APP应用来看,目前基于IOS系统的应用为主,但从全球范围来看,Android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IOS的市场占有率,因此Android系统的会计核算APP应用也应很快地推出和普及。
四、总结
以上会计核算APP应用发展的方向在目前移动互联快速普及的情况下也将以惊人的速度实现,带来会计数据供给和需求的全面移动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会计核算软件厂商具有开放的视界,在保证客户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能够以会计核算APP应用为核心构建开放性数据应用平台,积极吸纳能够融入会计核算的各种第三方应用,同时也为第三方开发应用提供数据和技术的支持,最终构建实现会计核算APP应用的良性生态系统,推动会计核算数据处理的变革。
参考文献
Muir,Monica Mitchell.Integrating With Quickbooks:Does The Software Size Up?[J].Landscape Management,2014(53).
软件环境 第10篇
恶意软件攻击与防范是IT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伴随着传统网络带宽、性能的提升及新一代无线广域网(3G、4G)的发展,各种网络的接入服务与应用达到了新的阶段,但也给恶意软件的传播与攻击提供了更多机会。
当前,众多的企业信息系统和网络常常遭受恶意攻击,比如, 蠕虫、病毒、引起网络服务中断的间谍程序和指令,甚至是使核心服务失效的恶意代码。这些攻击伴随着有线、无线和移动网络的汇聚而增长,恶意代码作者开发的恶意软件可以对每一种网络的服务和漏洞都能起作用,并且能从一个网络灵活地传到另一个。尤其是物联网应用(例如,移动设备、APP应用、社交网络、 嵌入式配件和设备)的普及使得网络威胁更具灵活性。
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更加重要,一些商业和政府组织都建立了重要的基础设施系统,以便保护其隐私敏感的数据。当人们乘坐飞机、ATM取款,或者所依赖的水电供应系统, 并不一定能确保这些系统的安全性,针对这些关键网络基础设施攻击事件的防护及系统漏洞的发现成为信息社会的核心系统。
1恶意软件
恶意软件指自身可执行恶意任务,会给目标系统带来破坏性的软件。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包括计算机病毒程序和黑客程序等。 由于新一代僵尸网络和开源漏洞利用套件的快速扩展,恶意软件开发者能创造出来更多样的攻击新手段,并提高了其恶意攻击的掩饰能力。最显著的是基于恶意程序的网络入侵,即在网络系统中蓄意添加、篡改或删除等带有破坏性的任意代码,最终目的是对信息系统造成危害[1]。网络犯罪分子常常在在线网络黑市上提供或售卖他们的服务。2012年以来,后门漏洞利用套件的发展更加迅速,僵尸网络的存在给勒索软件、木马攻击提供了机会,使诸如Cryptolocker等病毒程序运行并使网络犯罪的意图得逞。
1.1恶意软件及其威胁
现代恶意软件一般是智能、隐形的,呈现出高级持续威胁 (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s,ATP)攻击。ATP攻击是一种常见的隐形威胁恶意攻击手段,其主要特点为:第一,使用的工具或恶意程序一般都是专门开发的,很难检测到;第二,攻击中会用到一个或多个0 day漏洞;第三,一般会花比较长的时间,包括观察、踩点、收集信息、社会工程、逐步渗透、信息回传等步骤。 ATP在网络中的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往往把个人、商业组织、政府及其数据作为攻击的目标,数据泄露(包括企业数据窃取与暴露)是网络空间犯罪的基本问题。
常见的恶意软件行为有更新或下载恶意插件、与远程控制服务器通信、回传隐私数据等[2]。目前,恶意软件和相关IT安全威胁有了极大的发展,恶意代码和恶意网站的开发与发布者的技术变得更加隐蔽。网络犯罪分子更容易逃避识别,使用更多的加密技术,并且将他们的服务器放在暗网(Internet中封闭、匿名的区域)中来抵制监控。
恶意软件威胁主要有如下几种:
(1)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它可以隐藏在看起来无害的程序中,也可以生成自身的拷贝并插入到其他程序中。病毒通常会进行一些恶意的破坏活动或恶作剧,使用户的网络或信息系统遭受浩劫。
(2)木马(Trojan):在用户端包含或安装一种恶意程序, 产生有害的影响。它是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用以执行未授权行为的恶意软件,木马不是病毒,无法自我复制。
(3)僵尸网络(Botnet):僵尸网络是指采用一种或多种传播手段,将大量主机感染僵尸程序病毒,从而在控制者和被感染主机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可一对多控制的网络。
(4)恶意广告(Malvertising):在用户端自动展示一些广告信息,推送方式使人厌烦。
(5)逻辑炸弹(Logic bomb):有意或无意植入系统,特定条件下执行的程序。逻辑炸弹也可以成为基于事件的病毒或木马。
除了上述恶意软件威胁外,还有代码混淆程序、勒索软件、 钓鱼网站等。
1.2恶意软件传播途径
恶意软件的泛滥得益于网络及硬件性能的提升,其主要传播途径为:Web内容系统、E-mail发送、P2P网络、手机等移动设备中即时消息(Instant Mesaging,IM)的传送、蓝牙及Wi Fi无线局域网络等,如图1所示。
图1中短消息传送的类型主要有:即时消息(Instant Mesaging,IM)、互联网中继聊天(Internet Relay Chat,IRC)、 短信服务 / 多媒体短 信服务 ( Short Messaging Service , S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MMS)等。恶意软可利用Apps插件进行传播的途径包括cookies、Apache服务日志、临时文件、ssh文件等[3]。
2014年,一款名为 “Zbot”的病毒即是借助邮件在网络上传播,用户一旦运行该病毒,病毒就会给电脑进程注入恶意代码, 用户的邮箱密码、机密文档以及银行密码等关键隐私信息就会被发送到指定的服务器,为用户带来财产损失和隐私泄露。目前, 通过SMS或MMS快速传播的手机病毒能发送海量的消息,并使承载服务中心陷入瘫痪。例如,Comm Warrior为发现的第一个塞班操作系统病毒,它即是通过MMS消息传播的。Comm Warrior通过扫描被感染手机的通讯录,将其自身通过MMS发送给各地的塞班系列手机用户。
2Web系统恶意软件攻击及防范
基于Web系统的恶意软件呈现出更加复杂、多样和隐蔽性的特点。针对Web服务器的攻击更加危险,检测越来越困难, 针对Web客户端的漏洞常采用驱动式的攻击。
2.1Web服务器恶意软件攻击
最易遭受攻击的几种网站类型为:博客、Web主机服务、商业网站、购物网站、教育网站、娱乐网站、卫生保健网站、成人网站等。例如,一种称为Darkleech的恶意程序工具主要以Web服务器Apache为目标,通过在网页中植入恶意代码将浏览者重定向到第三方恶意网站。2013年,Darkleech感染了全球大约2000台服务器,假设每台服务器有十个站点的话,至少有2万个网站被感染,其中包括知名网站《洛杉矶时报》。Darkleech削弱了Web服务器的应对能力,会传播一些特别恶意软件。例如,Nymain勒索软件,该软件能对用户文件加密,并勒索用户每次300美元来购买密钥。据统计,感染Darkleech病毒的网站有93%的服务器为Apache。
Web站点的安全内容包括HTTP服务器、脚本应用(PHP、 ASP)及后台数据库等方面。若恶意程序控制了服务器,它将修改网站内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恶意程序将攻击代码插入到Web服务器模版系统中,可导致所有Web页面会展现出异常行为。使服务器产生危险行为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Script脚本漏洞来实施。
图2展示了Invision Power Board网站(世界上最著名的论坛程序之一)被恶意嵌入两个iframe代码(图中下划线标识处) 的例子,每个iframe可发送一定数量的自动攻击工具。当用户访问论坛时将被感染,自动转到恶意软件指定的地址,这对虚拟主机空间损害巨大[4]。
2.2Web网站恶意广告
恶意广告通过非法网络和网站进行传播。利用恶意广告渗透一个知名的和受用户信任的网站会严重危害受害网站和其用户之间的信任。假广告也是一个绕过传统周边防御的有效方式。获得一个合法的广告许可,然后换上一个恶意软件,意味着攻击者不需要穿透防火墙或入侵检测系统,因为恶意软件已经被纳入广告流接受。通过渗透一个在多个网站上同时播放的在线广告,就可能一次感染成千上万的网站。
一般而言,恶意广告经常以带有欺骗性的Flash而出现。如果用户点击该Flash广告,将通过Action Script代码重新指向一个恶意站点。例如,2013年著名的视频分享网站You Tube就广泛遭受了一种称为Troj/SWFRed-D木马软件,该木马可使用户的链接转向一种称为Styx的自动攻击程序。在某些情况下,使用Flash的客户端不需要重新定向链接也可以被感染,因为Flash广告本身可包含自动攻击代码,它们可通过视频流嵌入到客户端的Flash播放器中,从而到达恶意攻击的目的。
2.3Web系统的安全防范
为了应对Web服务器攻击,需加强客户机群和网络安全的联系,对类似于Darkleech病毒复杂攻击更加可视化,但从技术上来说,这些攻击若要检测会异常困难。因为主机空间服务利润率低,当服务器被攻击感染时,仅仅重建一个新的虚拟服务实例, 而不是来查找自身服务器是如何被攻击的。由于没有找到根本原因,新建的服务器实例很快又被病毒感染。
有效进行Web系统的安全防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第一,制定分层保护方法。结合全新的恶意软件检测库,进行Web过滤、运行环境监测、主机入侵检测等保护措施;第二,及时打漏洞补丁。当0 day攻击越来越频繁时,需对旧的漏洞及时更新补丁;第三,限制或消除客户端的Java应用。2013年,多数的僵尸网络和全自动攻击工具(exploit kit)开发者又将注意力从Flash和PDF上转到了Java中,这里他们看到了巨大的漏洞, 故需对客户端的Java应用安全加以防范;第四,移除站点不必要的外挂程序,减少攻击接口。比如,禁用Word Press等外挂插件;第五,保护网站数字证书。定期更换默认的管理密码,使用高复杂度强密码验证来保证网站安全。
3Android系统恶意软件攻击及防范
随着用户更多地应用移动设备和Web服务,恶意软件开发者也快速地转向了该领域。Android系统具有开源、免费的特点, 基于该平台的应用软件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更容易受到恶意软件的攻击。据统计,2013年检测到有98.5%的恶意软件是针对Android平台的[5]。恶意软件的攻击变得更加复杂和智能,成千上万的web服务器遭受了诸如Darkleech恶意程序工具攻击。同时,微软在2014年4月停止了对其Windows XP和Office 2003的安全升级,对此系统和软件的“zero-day-forever”攻击会接踵而至。
据统计,在2013年,美国每分钟丢失的智能手机有113部, 数据外泄造成的损失平均为540万美元,安装Android手机防护勒索软件费用平均为99美元。剖析被黑客控制的移动设备,探讨黑客如何从你的智能手机中获益是个重要问题。从手机表面看不出什么,但当有恶意软件时,它将非法监视和冒充你的身份、 参与危险僵尸网络活动、捕捉你的个人数据,甚至盗用你的资金, 如表1所示
手机恶意软件主要收集手机用户地理位置、语音通信、短信等个人隐私信息,或进行恶意扣费、耗费系统资源等行为,给用户自身和手机系统带来很大危害[6]。
目前,Google已经开始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其Android平台的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Android4.3开始取消APP自动下载功能;第二,收紧其平台开发许可性,尤其是那些可能不需要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不一定是恶意软件,但是它们的行为具有打扰性,这已超出了多数用户的期望。禁止了一些app应用和广告插件,不允许开发者在主页上放置第三方的广告和链接,使用系统通告来告知用户那些不相关的应用或功能。
4Windows、Mac及Linux系统恶意软件攻击
Windows补丁更新增加了系统安全威胁。当前,虽然人们更加关注web和Android系统,仍有数以亿计的计算机运行着Windows XP系统。据Net Market Share统计[7],截至2013年9月, 有超过31%的PC机安装了Windows XP系统。但2014年4月8日,微软停止提供XP系统和Office 2003技术支持与安全更新服务。由于操作系统的传承性,意味着Windows Vista、Windows 7或者Windows 8新发现的漏洞将被提供补丁,但若涉及到XP则给攻击者留下机会。同时, Windows补丁在一些市场交易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争论,例如,网络销售终端( POS机)和医疗设备系统补丁的更新会带来安全问题。
软件环境 第11篇
一、计算机软件辅助环艺设计与手绘辅助环艺设计之比较
在环艺设计中,设计图是规划和指导环艺工程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工程建设预算和施工的唯一依据,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设计图的绘制却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鉴于传统手工制图设计者精于思考却难于表达,效果生动却难于修改,过程繁复但效率低下等问题,计算机辅助设计应运而生。
较之传统的设计制作,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不仅修改方便,保存简单,修改图纸直接,又能复制保存,而且还具备营造虚拟空间、建筑漫游欣赏等功能,制作的轴侧图、效果图能更直观地表达设计者的思想和理念,使应用者能清晰地感知其创意和设计内容。随着计算机的换代升级,设计师们可以撇开图版用计算机软件辅助画图,并将自己的设计用一种简洁、美观、标准的图式表达出来。
二、计算机绘图软件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
环艺设计使用的绘图软件为Auto CAD—SketchUp—3DS MAX—Photoshop。绘制设计图的基本流程是:①根据实地测量情况和对方提供的基础材料与要求,运用Auto CAD绘制平面图;②将平面图导入SketchUp,建立建筑、水体、道路、地形等物体的三维模型;③将SketchUp建立的模型导入3DS MAX渲染;④将渲染后的模型输入Photoshop完成后期制作得到设计效果图;⑤利用SketchUp与Auto CAD灵活的软件接口绘制施工图。就环艺设计所需的应用软件而言,可分为创建模型、效果渲染、后期处理三块,下面拟分别予以阐述。
(一)、创建模型
1、接到任务后,首先要对场地进行实地踏勘、整理资料,然后用Auto CAD绘制地形图和前期平面布置图。
精确绘图软件Auto CAD,主要用于二维空间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详图施工节点大样等设计绘制,各部分的绘制是相互关联的,整个工作从主体到局部,从结构到构件都应力求精确。这种软件现已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因它选择的是用最合理的投影面、剖切位置的方式来表述工程中的几何图形及其数据,所以创建的模型既简明完整,又相当准确。据此就可以输出系统成套的工程图纸来。设计图大都用二维线绘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抽象性。普通客户难以识读,难以在大脑中形成真实感的图像,所以接下来就应将Auto CAD绘制的二维模型转换成三维模型。
2、在熟悉场地环境和明确任务要求之后,设计进入实质性阶段,即草图设计阶段。完成现场手绘图、Auto CAD图纸整理工作后,打开SketchUp软件进入操作界面,选择导入Auto CAD保存的dwg格式文件,将Auto CAD平面图导入,并在全选后右键“创建组”命令,至此就完成了由Auto CAD平面图到SketchUp设计的空间转换,也为后面的设计即把线框图转化为具有长、宽、高度的三维立体图案做好了准备。
SketchUp主要是为设计人员开发的一个软件。它的强项不是制作效果图,而是制作形体比较规范的3D模型。SketchUp建模的特点可以用“推拉”一词概括。利用软件提供的“組件”功能,设计师可以很快地将Auto CAD平面图转化为3D模型。用SketchUp建模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将线绘制成面,然后用推拉工具生成三维模型。“面”的概念贯穿绘图的全过程。根据面,设计师可以实时转换角度进行观察,同时又能利用软件的捕捉功能对模型予以及时的修正。在环艺设计中,无论什么建筑物都可以用SketchUp的建模工具和编辑工具将其模拟成三维图像,以充分展示其内、外部的形态和结构。
3、用SketchUp完成空间推敲和建立模型后,导出文件3ds格式,进入3DS MAX继续模型的深入刻画和材质、灯光的处理。用SketchUp建立具有平坦表面的物体模型并不难,难的是正确表现具有不规则表面的曲面模型。而3DS MAX却能担此重任。因为它具备出色的工具和简明的操作空间,只要技能熟练,就能如愿地绘制出具有不规则表面的曲面模型图。
3DS MAX是专业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它集建模、渲染、动画于一体,有丰富的材质、贴图、灯光和合成器。其三维路径放样、截面变形放样、面片建模等功能可弥补SketchUp的不足,配合其他矢量设计及图形处理软件,能较好地满足环艺设计的多种要求。
(二)、效果渲染
1、利用建模制作出立体模型后,就应为设计对象设置材质,其过程名为材质制作过程。给对象设置适当的材质并辅以必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将对象转变为更接近于真实的物体。3DS MAX在处理材质方面具有这方面的突出功能。3DS MAX是用专门的编辑器来处理材质的,它能提供许多处理材质的功能和贴图类型,可以在PC环境下,利用编辑器获得最好的效果。3DS MAX还具有系统的材质分类管理功能,并与其他系统保持着相当出色的交互性。
2、灯光和摄像机在3D设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物体是通过灯光来表现立体形态的,没有光就无从显示形和色,因此在制图时需要对灯光进行详细的设置。灯光设置决定整个场景效果的好坏,所以须全面掌握灯光的使用技巧,并经反复调试取得最佳效果。设计者应将场景内的摄像机视为真正的摄像机,自由地设置其位置和角度,以便把最能表现设计意图的空间展现出来。
3、Vray渲染器作为插件,现已完全融入3DS MAX软件系统,利用它可以制作出照片级真实感的三维效果图。Vray渲染器是一种真正的光线追踪和全局光渲染器,由于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在国内已呈现出取代其它渲染软件的趋势。Vray最大的优点是其良好的全局照明(Global illumination)。这种照明能使设计图获得逼真而又柔和的阴影与光影漫反射效果;另一优点是Irradiance Map,可以将全局照明的数据以贴图的方式来渲染效果,再通过智能缓冲或插补,又快又好地获得完美的渲染效果。
(三)、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对于环艺设计相当重要,它类似于手工绘图的最后修改和润色。Photoshop是一种平面影像处理软件,在环艺设计中人们多用它来对效果图进行后期处理。由于渲染所得图像还有许多内容尚待完成,如建筑的融入,植物的添加,天空的处理,配景的设置等,都需要Photoshop软件对场景进行优化与丰富,同时通过调整效果图的颜色与光感,最终完成设计图。
Photoshop图层命令是图像处理的一个有效手段。计算机图层对调进同一个文件的不同影像分层放置,当设计者处理或修改某一图层时,却并不影响其他图层的图像。如此的快捷和方便,是手工图所难以企及的。
另外Photoshop还配置有路径和形状绘制工具,它们能快速绘制各种形象、标志和沿路径排列的文本等。利用其修饰工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修饰。Photoshop还设有众多的色彩校正命令,使用者可对偏色、太亮或太暗的图像进行校正,也可以调整图像的色彩、色调、亮度和对比度等。
三、结语
符合实践要求的计算机环艺设计图是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制作出来的。这些现代高科技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新颖而广阔的视觉天地。以前手工设计难于制作的视觉效果图,现在很容易地就被电子计算机绘制出来。计算机具备许多的功能和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它将设计师们从繁重、缓慢和重复性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今天我们应更深入全面地掌握这些绘图软件,利用它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绘好图、服好务。
参考文献:
[1]史志伟.SketchUp城市规划设计[M].北京: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8.
[2]韦爽真.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云计算环境下软件测试研究进展 第12篇
1 云计算软件功能测试概述
关于云计算软件的功能测试概念具备比较广泛的特征, 根据实际测试工作参与的内容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到相关软件和程序应用的具体科学价值。通过模拟的形式掌握客户的真实应用流量, 可以有效地推算具体的数据信息。另外, 针对软件的测试内容都需要在云计算的基础环境中进行, 掌握科学、良好的测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执行关键力量。除此之外, 云计算软件的功能测试工作, 就是针对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还包含对实际环境资源的承载力测试和计算,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构建一个良好的体系进行上层云计算软件程序的服务操作。针对上述概念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发现, 具体的测试工作必须关注软件实际应用的特征, 关注云计算环境的重要性, 进行细致和整体的概念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具有诸多特点, 模拟真实环境和使用效果就是数据特征的一种体现[1]。
2 云计算软件功能测试范畴
与传统的软件功能测试相比, 云计算的软件功能测试所掌握的范畴更加复杂, 根据实际的云计算软件特征进行区分和类别划分也是本次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首先, 进行云计算的软件测试进行相关的分析能够发现, 其测试的范畴比较广泛, 具有不同层面的测试特征。在成本效益、覆盖面等方面, 云测试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其次, 云计算环境进行软件的测试要以自身为基础, 还需要进行市场价值的监督, 保证Taa S的相关模式测试, 监督服务质量, 达到资源动态部署和调度的目的, 实现测试服务按需使用。最后, 根据云计算软件实际的应用范畴和应用人员进行服务角色分类, 是支持测试工作稳定进行的基础, 也是发展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功能测试和升级的关键性操作。以此能够确保功能测试的范畴准确无误, 也能够促进云计算技术进一步发展[2]。
3 云计算软件功能测试平台
针对云计算环境展开的功能测试平台构建也需要专业人员付出很大的精力, 主要是将精力的重心放在平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中, 确保实际的测试模型具有严谨的科学性。研究的平台也有不同的分工, 主要掌握云计算软件功能性的平台为功能测试平台。针对云计算环境进行市场价值观察的平台, 是商业管理和监控测试平台。另外, 还需要关注测试云计算软件功能的技术平台体系构建, 确保体系的结构是科学、合理的。3个方面的质量监督和服务监督平台能够团结协作, 才是发展云计算软件功能测试工作重点的基础力量, 也是未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3]。测试的平台需要进行云计算主要功能的研究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市场的推广工作。推广的过程中需要考量实际的产品测试价值, 如何完善云计算软件的功能也是测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合理构建测试平台的过程中, 需要关注到先进技术的引进, 考量到平台实际的复杂性和兼容服务的特征, 进行安全测试体系的构建。需要在测试的体系中应用EC2程序, 并且坚持以Java的程序监督, 始终处于高度监督工作的基础上。
4 云计算软件功能测试服务
针对云计算的软件功能测试工作进行服务方面的研究, 需要认识到服务模式的重要性。根据云计算的整体环境构建一个适合参与工作的软件测试环境, 根据云计算的资源理念进行测试服务工作体系的设计, 在原始计算机基础上进行修整和更改。面对云计算的软件测试工作还需要考量市场推广的价值模式, 因为具体的工作设备和检测工具费用成本都很高, 如果实际的成本价值计算出现问题, 就很容易导致实际的市场价值出现问题[4]。一般进行合理真实模拟以及社会推广工作, 对于云计算环境的测试更加有利, 经济的价值体现也比较具有优越性。无论是软件的开发还是软件的测试都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内容, 工作的成功必须有相关的评价体系认证。针对云计算环境下展开的软件测试工作也需要有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和模式, 进行相关专业的服务质量监督。这种评价的方式的监督软件是实施应用价值的最好途径, 也是保证云计算工作进行的良好基础和保障[5]。人们当下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 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计算机技术服务体系是未来社会进步的重要发展路径。云计算软件测试服务工作的不断完善, 将给云计算技术应用带来了巨大的革新理念, 在云计算的环境下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科技兴国的重要目标达成。
5 结论
综上所述, 本次研究主要从云计算的软件功能概念入手, 通过分析云计算软件的应用和测试特征, 了解并掌握进一步的云计算软件功能测试范畴, 通过为云计算软件的功能测试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需求更新的方式去完善和管理软件测试工作的具体内容。希望通过对云计算软件的功能测试掌握云计算软件的服务基本模式, 以发展的角度观察未来云计算软件的市场销售价值, 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市场测试的巨大潜力, 以科技投入的目标进行相关软件的市场投放, 因此价格的标准有待考察和商榷。针对云计算软件的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 了解软件实际的服务情况和质量, 是确定软件价值的一种评价方式,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软件的实际测试内容, 是未来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史习阳.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探讨[J].硅谷, 2014 (9) :58, 66.
[2]王昕, 沈明磊.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15) :72.
[3]王伟军.“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及服务研究”专题序[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2 (11) :1-2.
[4]陈阳.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J].信息通信, 2015 (12) :190.
软件环境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