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尼莫地平注射液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尼莫地平注射液(精选6篇)

尼莫地平注射液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云南省老年病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 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均确诊, 无意识障碍、抽搐及严重全身疾病, 近3个月无手术史, 其中男57例, 女43例, 年龄60~80岁, 平均 (67.9±7.2) 岁, 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型, 轻型36例, 中型45例, 重型19例,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其一般分组资料见表1,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脑梗死严重程度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抗凝、雷贝拉唑保护胃黏膜, 降压、降糖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20mg/次, 口服, 3次/天;同时给予银杏注射液12m L加入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 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观察临床疗效,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疗效标准

参照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评定: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评分) 减少91%~100%;显效:评分减少46%~90%;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评分减少或增加<18%。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疗效

表2可见, 对照组50例, 20例基本痊愈, 显效13例, 进步10例, 7例无变化, 痊愈率为40.0%, 总有效率为86.0%;治疗组50例, 26例基本痊愈, 显效12例, 进步10例, 2例无变化, 痊愈率为52.0%, 总有效率为96.0%。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表3可见, 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比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对照组只有全血比黏度和还原比黏度低于治疗前 (P<0.05) 。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血栓形成致使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 血流不通, 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 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3];且脑梗死大多因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黏度增高, 促进了脑缺血、缺氧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在急性期病情容易进展与变化[4]。尼莫地平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其能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脑血管及神经细胞;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尼莫地平在增加脑血流量的同时而不影响脑代谢, 可治疗脑血管痉挛, 并有降低红血球脆性, 血浆黏稠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5];银杏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苷和银杏内酯, 其具有双向调节血管张力, 能够降低血管阻力, 降低全血比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从而降低血液黏度,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6,7,8]。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现, 尼莫地平联合银杏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恢复, 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充分说明, 两药合用, 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小, 值得推广应用。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摘要: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银杏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云南省老年病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凝、保护胃黏膜、降压、降糖、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联合银杏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5d, 观察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银杏注射液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小,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尼莫地平,银杏达莫,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张智勇.尼莫地平联合银杏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3) :188-189.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

[3]徐晓梅, 卞益民, 许卫关, 等.田参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 2010, 21 (19) :1800-1801.

[4]童世君.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 2010, 21 (32) :3019-3020.

[5]唐胜文, 沈为林.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 :181-182.

[6]裴广忠, 杨声坤.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227) :19.

[7]张清, 杨志宏, 伍建林, 等.大面积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与临床对照研究[J].磁共振成像, 2010, 1 (1) :23-28.

尼莫地平片说明书 第2篇

尼膜同 尼莫地平片¥31.60 普通片剂是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

缓释片是用缓控释技术制成的片剂。那么,尼莫地平片和尼莫地平缓释片功效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其实,尼莫地平片和尼莫地平缓释片的主要成分都是尼莫地平。因此,两者的功效是差别不大的,两种药品主要的区别只是在剂型方面。 缓释片用药后能较长时间持续释放药物,已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

控释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照要求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且每次用药次数与相应普通制剂相比至少减少一次或用药间隔有所延长的制剂,用药后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的维持在有效浓度的制剂。

目的有两个,一是减轻药物对肠道及人体造成过大刺激,保护受药体;二是此药物需要持续供给,也就是维持受药体血液中的药物含量,从而达到特定药效的目的。 总的来说,尼莫地平片和尼莫地平缓释片都属于钙拮抗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偏头痛、轻度蛛网膜下脑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突发性耳聋、轻中度高血压病。 有需要的朋友不妨前来康爱多药店购买药品,康爱多药店致力于帮助老百姓提高用药水平、降低用药费用,为病患朋友提供厂家直供、低价,绝对正品的优质药品。

尼莫地平片降血压好吗 哪些人不能吃

尼膜同 尼莫地平片¥31.6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那么,尼莫地平片降血压好吗?哪些人不能吃? 尼莫地平片的主要成分是尼莫地平。尼莫地平是一种Ca2+通道阻滞剂。正常情况下,平滑肌的收缩依赖于Ca2+进入细胞内,引起跨膜电流的去极化。

因此,尼莫地平片是能起到降血压作用的。 此外,尼莫地平片还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和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血液循环改善。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偏头痛、轻度蛛网膜下脑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尼莫地平片的禁忌症主要为: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禁用。不推荐尼莫地平与抗癫痫药物同时服用。

尼莫地平注射液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脑出血患者6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 对照组男20例, 女12例, 年龄36~65 (50.5±4.2) 岁, 脑血肿部位为:小脑2例、丘脑4例、脑叶6例、基底节20例;研究组男21例, 女11例, 年龄34~63 (49.8±4.8) 岁, 脑血肿部位为:小脑1例、丘脑4例、脑叶5例、基底节22例。2组在性别、年龄、脑血肿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要求患者卧床休息, 给予镇静、吸氧、止血止痛、补充营养物质、降低颅内压等处理;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尼莫地平注射液的综合治疗。具体方法为:要求患者卧床休息, 给予镇静、吸氧、止血止痛、补充营养物质、降低颅内压等处理, 同时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6mg+氯化钠溶液500ml微量泵静脉输注14d, 后给予尼莫地平20mg, 每天3次, 口服。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测量2组患者脑血肿和脑水肿带体积, 前者=最大截面积×血肿高度/2, 后者= (脑血肿和脑水肿的最大截面积×脑血肿和脑水肿高度/2) - (脑血肿最大截面积×血肿高度/2)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血肿情况

治疗后第7、14天, 研究组脑血肿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脑水肿情况

治疗后第7、14天, 研究组脑水肿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群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 临床症状多为失语、头痛、眩晕、呕吐、肢体瘫痪等, 病情严重者在极短时间内导致脑神经细胞和轴突细胞不可逆转的变性坏死[1]。大约50%~7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一旦发病病情凶险。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脑出血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 (1) 血肿本身对周围脑组织的机械性压迫; (2) 继发性脑缺血; (3) 血肿形成后引起的脑水肿; (4) 血肿破坏吸收过程中释放出的各种因子引起的脑损害, 其中脑细胞内钙超载引起的脑细胞通透性增加, 而致脑水肿损害明显[2]。对此应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颅内水肿和血肿的快速消退与吸收, 使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尼莫地平注射液作为新一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脂溶性好, 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 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直接的扩张脑血管和解除脑血管痉挛, 有效改善血肿周围血流量, 既缓解了继发性脑缺血又提高了血肿吸收速度减轻机械压迫。脑水肿的减轻收益于血肿周围血流量下降的有效改善和尼莫地平注射液减轻脑细胞钙超载, 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从而是脑细胞水肿和血管性水肿明显减轻[3~6]。

综上所述, 与传统疗法相比, 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和水肿改善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6.

[2] 李强, 陆兵勋.脑水肿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 9 (2) :97-98.

[3] 刘俊生, 常锁红, 闫志红, 等.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 8 (2) :27.

[4] 王家泉, 毛春.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初步探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7, 2 (1) :17-18.

[5] 杨军.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56例临床疗效察[J].药物与临床, 2009, 6 (22) :103-104.

尼莫地平注射液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 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术后出现CVS, 其中男34例, 女16例, 年龄24~65岁,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对照组男18例, 女7例;年龄25~63岁, 平均 (49.68±12.57) 岁;颅脑损伤原因:车祸15例, 高处坠落6例, 其他4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5~4 h, 平均 (2.58±1.42) h;Hunt&Hess分级:Ⅱ级6例, Ⅲ级9例, Ⅳ级10例;CT诊断:硬膜外血肿14例, 硬膜下血肿8例, 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3例。观察组男16例, 女9例;年龄24~65岁, 平均 (50.23±14.72) 岁;颅脑损伤原因:车祸12例, 高处坠落8例, 其他5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5~5.5 h, 平均 (2.64±1.61) h;Hunt&Hess分级:Ⅱ级7例, Ⅲ级10例, Ⅳ级8例;CT诊断:硬膜外血肿12例, 硬膜下血肿9例, 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4例。两组患者术后出现CVS神经症状, DSA显示大脑中动脉Vm>120 cm/s、大脑后动脉Vm>90 cm/s和椎基底动脉Vm>60 cm/s, 既往无陈旧性脑梗、颅内肿瘤和血液疾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病史,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颅脑损伤原因、损伤至手术时间、Hunt&Hess分级、CT诊断和既往史等比较

1.2 方法

患者术后均给予绝对卧床、呼吸机支持呼吸、脱水降低颅内压、保持大小便通畅和严密观察血压等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2 mg/h, 静脉泵注, 泵速根据血压调控, 保持MAP≥90 mm Hg, 连续泵注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30 ml+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 1次/d, 连用2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 (GCS) 评分、大脑中动脉 (MCA) 收缩峰流速 (Vp) 和近期疗效。近期疗效,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生活自理, 头颅CT无新梗死灶;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生活基本自理, 但有轻度椎体外系症状, 头颅CT无新梗死灶;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显著改善, 甚至恶化, 头颅CT有新梗死灶[4]。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比较

治疗5、10 d, 观察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A Vp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MCA Vp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观察组MCA Vp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cm/s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外力作用于脑部所致, 多由车祸、高空坠落、外力打击引起, 损伤后颅内压进行性升高, 可导致脑疝,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颅脑损伤后CVS发生率约为20%~30%, 是术后引起神经功能继发损害的主要因素, 其发病机制不明, 多认为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5]。蛛网膜下腔出血后, 血肿机械刺激血管以及一氧化氮、细胞因子、胆红素氧化产物、前列腺素和内皮素等是导致CVS的重要因素, 但共同途径是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因此, 临床常用钙离子拮抗剂防治CVS。

尼莫地平是美国卒中协会推荐的治疗CVS的钙离子拮抗剂, 脂溶性高, 易通过血脑屏障, 通过阻断脑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 抑制钙离子内流, 从而舒张血管平滑肌, 减轻CVS[6]。尼莫地平还可提高Ca2+-ATP酶活性, 增强细胞内钙离子外流, 促进内质网、线粒体摄取钙离子, 减轻脑血管收缩, 缓解CVS[7]。本研究对照组GC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MCA Vp显著降低, 治疗有效率为76.00%, 揭示尼莫地平在治疗CVS中占有基础地位, 与文献[8]一致, 但亦有资料认为尼莫地平防治CVS的效果有限[9,10]。中医观点认为, 颅脑损伤后CVS病机为气滞血瘀、痰瘀热毒、痰瘀互阻、闭阻清窍等, 其中痰瘀积生热、血瘀滞不行, 导致经络不畅, 脑窍失养, 产生神昏、功能障碍[3]。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GCS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MCA Vp显著低于对照组, 说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脑损伤后CVS的效果优于单一尼莫地平。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成分是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 其中麝香醒脑开窍、透达神经, 冰片清热解毒, 增强麝香醒脑、兴奋中枢之功效, 栀子、冰片泻火、清热、行气开窍[11]。现代药理表明, 醒脑静注射液可抑制过氧化反应和氧自由基活性, 缓解脑血管痉挛, 具有减轻脑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等作用[12]。本研究每日1次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30 ml, 连用2周, 所选醒脑静注射液的剂量是否是最佳剂量, 治疗周期是否满足颅脑损伤后CVS的病理生理变化, 这些本研究均未涉及, 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尼莫地平是临床治疗颅脑损伤后CVS的有效药物, 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明显改善疗效, 说明中西医结合在治疗颅脑损伤后CVS中具有明显优势,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 (CVS) 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50例颅脑损伤后出现CVS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 观察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大脑中动脉 (MCA) 收缩峰流速 (Vp) 和近期疗效。结果:治疗5、10 d后, 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2周后, 观察组MCA Vp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 (P<0.05) 。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疗效佳。

尼莫地平注射液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取60例, 本次研究中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诊断标准[1], 男31例, 女29例, 患者年龄56~75岁, 平均年龄 (64.3±4.8) 岁;平均体重 (76.9±9.4) kg;平均身高 (169±3.26) cm;平均体质量指数 (BMI) (26.7±2.6) kg/m2;平均病程 (69.9±41.3) 个月;且患者中均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并排除先天性疾病;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 每组3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种、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 对试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参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 先对患者用丹参注射液10 mg/d, 以每小时<1 mg的速度静脉滴注, 并需要动态监测患者血压, 经连续治疗14 d后, 再给予患者口服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 40 mg/次, 3次/d, 疗程为1个月。

1.3 疗效评定[2]

针对两组患者, 根据患者CT情况计算出血量与水肿带体积, 按多田氏法计算体积, 并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CSS) 程度评分进行评比患者临床疗效, 显效:患者评分减少90%~100%;有效:患者评分减少46%~89%;无效:评分增加18%以上;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试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丹参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很大改善, 患者中显效20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后, 患者中显效10例, 有效7例, 无效13例;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对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内的CSS评分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具体数据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脑出血不仅危害人类健康,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发病年龄也逐渐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极其不利于人们生活健康。由于在实际治疗中, 对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方案, 在降压同时也会对患者胰腺素抵抗IR产生影响[3], 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其临床治疗疗效不能达到患者满意水平,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产生并发症;故此, 应该对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方案, 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 联合应用丹参注射液和尼莫地平, 不仅可以在治疗2周后明显缩小患者的血肿与水肿体积, 同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更能表现出优异的治病疗效, 相较于常规的脱水剂以及控制血压的治疗方法, 更有利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有效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4]。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很大,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丹参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可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避免引发其他的并发症。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 应该控制患者的血压, 保护患者的重要靶器官, 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 保护患者肾脏机能, 改善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 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的治疗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 还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表现出更好的降压效果, 优于常规单一药物治疗效果。

病理研究证实, 若是人体内局部脑血流下降, 就将会引发脑血肿形成, 引起脑水肿, 对侧大脑半球、小脑甚至脑干都将会引起一系列缺血性脑损害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5]。钙离子超载, 会加重脑水肿和与缺血的发生, 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药物治疗的方式, 应用尼莫地平治疗, 该药物应用于人体可以直接使患者外周血管扩张, 并且能够增加患者骨骼肌血流量, 使患者1型肌纤维可以和血胰岛素充分接触, 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胰岛素, 减轻病灶部位的血管痉挛, 使患者胰岛素增敏, 明显改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 (FINS) 水平[6]。尼莫地平可以作用人体之中, 关闭钙通道闸门, 降低脑细胞内钙浓度, 可以达到脑保护作用;同时,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 尼莫地平又具有好强的脂溶性, 可以轻松的通过血脑屏障, 治疗脑组织损伤;同时, 尼莫地平治疗在脑出血早期中, 尼莫地平可以有效阻滞血肿及缺血区神经细胞钙离子的内流, 有效增加脑血流量, 保护脑细胞以及有效降低结构性脑缺血损害的发生几率;还具有促进血肿吸收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可以减轻血肿对脑组织周围的压迫。对患者应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之后, 增加患者的脑血流量灌注, 促进患者脑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 还可以降低颅内压, 发挥抗脑水肿的作用。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 应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心脏病, 及早了解患者心脏早期变化, 有效检测患者心脏收缩期功能状态与心脏舒张期状态, 测定右心室与左心室的充盈压, 获取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 及早发现患者心脏病病情, 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方案, 改善患者出血性、缺血性脑损害, 提高治病疗效。为防止活动性出血以及新近期继续出血, 因此在治疗中应该确保患者所处环境保持安静, 并对患者降低颅内压,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加强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调整患者心理健康, 并对患者睡眠进行完善护理, 确保患者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提高治病疗效。

综上所述, 临床中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 应用丹参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方案, 较常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 也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压症状,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丹参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 ;对试验组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进行药物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分析临床中应用丹参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采用丹参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 较常规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疗效, 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使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 还可以有效降低临床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在实际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高血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云, 赵秀鹤, 王红霞, 等.尼莫地平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12, 7 (18) :41-42.

[2]黄意.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观察.现代实用医学, 2011, 14 (12) :76-77.

[3]徐如祥, 易声禹, 陈长才, 等.尼莫地平对脑损伤后神经细胞钙通道和超微结构的改变.中华创伤杂志, 2010, 21 (14) :56-57.

[4]邓跃飞, 林吉惠, 钟志光.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疗效观察.广东医学, 1997, 19 (10) :657-658.

[5]欧阳石石.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2, 17 (6) :76-82.

尼莫地平注射液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门诊或住院部收集的VCIND患者共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均在55~80岁,病程均为3个月以上,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21例,高血压患者17例,高血脂患者16例和脑卒中患者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具体资料见表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选病例均为有认知障碍但无痴呆症状患者,其临床诊断依据《中国痴呆和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和治疗》[4]和《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5],患者纳入标准为:经病史询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中文版)及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确诊为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脑梗死、脑出血或慢性脑出血等脑血管事件,且患者病史均﹥3个月;临床诊断及影象学检查提示为血管源性,且有急性发病、阶梯式恶化、波动性病程和局部病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临床试验,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排除标准:痴呆患者;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神经功能损害(失语、严重偏瘫等)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心肺功能异常患者;具有严重意识障碍、精神病史、抑郁或合并癫痫患者;非血管性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药物过敏史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合并疾病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单用尼莫同(尼莫地平)治疗,30 mg/次,3次/d,口服,2周为1疗程;B组患者单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90 mg/次,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疗程;C组患者采取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2周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MoCA量表中文版及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变化情况。

1.5 疗效判定

依据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治疗痴呆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并以MMSE量表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其疗效判定标准为,基本控制: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接近或达到100分;显效: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增加≥40%;有效: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增加≥20%;无效: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增加﹤20%或出现下降。临床总有效率=(基本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A组与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和70.00%,均明显低于C组(9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注:与C组比较,*P<0.05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量表评分及MMSE评分比较

3 组患者治疗前MoCA量表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MoCA量表评分和MMSE评分分别为(22.48±3.29)分和(26.85±2.99)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治疗后MoCA量表评分和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MSE:简易智能量表

3 讨论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脂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明显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引发的一类综合征,包括VCIND、血管性痴呆(VAD)及混合性痴呆(AD)[7,8]。VCI涵盖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由轻到重的整个过程,而VCIND是由极轻度、轻度、中度等损害的认知功能障碍,但未达到痴呆,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且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患者发病率高于单纯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VCIND处于VCI的早期,对VCIND进行早期的预防和干预,可避免和延缓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将临床诊断提前于不可逆的严重痴呆,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10]。

尼莫同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具有较强的脑血管选择性及潜在抗缺血损害神经保护作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可促进神经生长及减少细胞凋亡,具有良好的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并促进轴突的生长。本研究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VCIND患者共60例,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MoCA量表评分和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升高,且联合用药组升高更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尼莫同或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低于联合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VCIND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MoCA量表评分及MMSE评分,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VCIND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患者单用尼莫同治疗,B组患者单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C组患者采取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量表评分及MMSE评分变化。结果 A组与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C组治疗后MoCA量表评分和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A、B组治疗后两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VCIND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MoCA量表评分及MMSE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尼莫同,脑蛋白水解物,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魏翠柏.血管性认知障碍提出的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9.

[2]沈娜娜,陈卫,赵仁亮.轻度认知障碍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0,18(9):691.

[3]蔡斐.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58例[J].陕西中医,2012,33(6):717.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写作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中国痴呆和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887-2893.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246-247.

[6]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S].1995:206.

[7]张彦红,梁伟雄,朱磊,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用于筛查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5):431.

[8]龙建庭,鲁玲,成明强,等.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1):23.

[9]欧阳方,欧阳存.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2):86.

尼莫地平注射液

尼莫地平注射液(精选6篇)尼莫地平注射液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云南省老年病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00...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