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容量血液稀释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高容量血液稀释(精选7篇)

高容量血液稀释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及分组选择ASAI/11级的脊柱择期手术病人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3岁,体重51~73kg,手术种类包括 (椎体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脊柱侧弯矫形术、胸腰椎肿瘤手术等估计术中失血量多的手术。所有患者术前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无贫血、心肺疾患、凝血功能障碍,近一月内均未服用过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随机分为2组:AHH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病例种类大致相同。两组间年龄、体重和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入室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开通两条静脉,以10 ml·kg-1·h-1输注乳酸林格氏液补充术前禁食水量。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1.0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5μg/kg依次静脉注射,行气管插管,继以持续吸入异氟烷1~1.3MAC,间断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CVP基础值后,AHH组静脉输注琥珀酰明胶15ml/kg,速度25 ml/min,切皮前完成,实现扩容20%~30%,根据BP及CVP调节异氟醚的吸入浓度使血管适度扩张,必要时使用硝酸甘油,维持CVP于正常范围,术中生理维持量、尿液及术野水分的丢失均用等量的平衡盐液补充,必要时(Hct<20%, Hb<80g/L)输血;对照组为常规输液组,出血量少于循环容量的15%时按晶体/胶体2:1的比例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和琥珀酰明胶,当出血量大于15%时输入浓缩红细胞,整个术中维持液体出入量的相对平衡。

1.3 指标观察

入室即接PM-7000型多功能监护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监测HR、SBP、DBP、MAP、Sp O2、ECG和CVP;于麻醉诱导前(T0)和麻醉诱导后1h (T1)、术毕(T2)采颈内静脉血4ml,采用SE9000血液分析仪 (东亚公司,日本) 测定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比容 (Hct) 、血小板计数 (PLC) ;采用ACI9000凝血仪 (Beckman公司,美国) 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比率 (INR)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 (TT) 、纤维蛋白原 (FIB)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HR、MAP组内各时点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AHH组CVP在T1和T2均较T0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与T0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AHH组Hb、HCT在T1和T2均较T0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HH组PLC和FIB在T1和T2均较T0减少或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T、TT和APTT组内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与T0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脊柱手术相对时间长、创伤大、失血多,因此麻醉期间对血容量的补充及血液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血液保护方法,具有与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同样的节约用血作用,且省时、省费、操作简便,有利于术中心血管功能的稳定[1],减少术后并发症。

虽然AHH后循环血容量显著增加,使CVP显著升高,将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但是都可以通过联合应用椎管内麻醉,吸入麻醉药 (如ISO) 或静脉麻醉药 (如异丙酚) 或血管活性药物 (如硝酸甘油) ,使血管扩张,减少高血容量状态所致的不良反应[2]。在本实验中,实施AHH后,CVP较AHH前升高(P<0.05),但是由于实验中病人均未伴有心肺疾病,故均能很好地耐受,无一例发生心衰和肺水肿。

AHH组PLC在AHH后呈明显减少,但是一般认为,只要保持血小板>60×1012/L,其它凝血因子不低于正常水平的30%,即能满足凝血的需要[3]。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的变化,主要受凝血因子11、V、Ⅷ、X的影响,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的重要指标,可反映凝血因子Ⅷ、Ⅸ、X、Ⅺ、Ⅻ的水平,在AHH后均有一定的改变,但PT的延长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才有病理意义,APTT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值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3],故AHH引起的二者变化并不会造成凝血障碍。TT是反映凝血酶对加速纤维蛋白原聚合而促进止血作用的功能,本组未见明显延长,说明琥珀酰明胶对凝血酶无明显影响。FIB被凝血酶降解为纤维蛋白,并最终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本研究输注琥珀酰明胶后两组FIB均减少且含量近似,这可能是由于血液稀释所致。本试验中,两组间各项凝血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AHH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琥珀酰明胶的浓度相对分子量以及取代级和取代方式不仅决定了它的扩容强度和维持时间,而且决定了它的副作用大小。琥珀酰明胶平均分子量越大、取代级越高,其对凝血系统及肾功能的影响也越大[4]。琥珀酰明胶相对分子质量80000,扩容效果良好,输入体内后,短期内其分子量维持恰高于肾阈值的水平,这样可以避免琥珀酰明胶因其高分子量造成的Ⅷ因子活性下降的情况;4~6h的平台效应,从血中快速而完全的清除,这也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小的一个原因。

终上所述,以琥珀酰明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脊柱手术病人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临床上从凝血功能的角度看,以琥珀酰明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曹建国, 黄贞玲, 刘万枫, 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5 (1) :70-73

[2]Moter GP, Soltesz S, Larsen R, et al.Haemodynamic effects following preoper-ative by pervolemic haemodilution with hypertomic huperoncotic colloid solutions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Anaesthesist, 2003, 52 (10) :905-918

[3]刘克玄, 黄雄庆, 陈秉学, 等.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应用于围术期节约用血的可行性.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2, 22:71-74.

高容量血液稀释 第2篇

关键词:6%羟乙基淀粉,腰麻,血液稀释,循环

蛛网膜下腔阻滞 (腰麻) 是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低血压是腰麻后常见的并发症[1], 为此笔者采用腰麻前6%羟乙基淀粉 (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 成都正康药业生产)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AHH) 技术, 观察其对腰麻后循环功能的影响,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的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者30例, 年龄21~57岁, 体重51~77 kg。术前Hb>100 g/L, Hct>30%, 白蛋白>25 g/L;无明显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 凝血功能正常。30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为乳酸钠林格氏液组, B组为6%羟乙基淀粉组, 每组15例。A组年龄 (41.76±13.06) 岁, 体重 (61.73±8.38) kg, 血红蛋白 (124.26±10.50) g/L, B组年龄 (39.98±8.77) 岁, 体重 (59.00±8.13) kg, 血红蛋白 (127.31±9.62) g/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 阿托品0.5 mg。入室建立静脉通道后, 以输液泵控制输液, A组按15 ml/kg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 B组按15 ml/kg输入6%羟乙基淀粉, 输液速度均为40 ml/min, 两组预计容量30 min内输完后均改用乳酸钠林格氏液8 ml/ (kg·h) 维持, 同时经L3~4或L4~5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 穿刺成功后, 注入0.75%布比卡因2 ml加10%葡萄糖液1 ml混合液共计3 ml。以针刺法测得阻滞平面, 阻滞平面上界控制在T8以下。麻醉平面确定后静注咪唑安定0.05 mg/kg, 使患者保持镇静状态。

1.3 监测指标

用多参数监护仪连续监测循环指标, 记录入室5 min后基础值 (T0) 及麻醉前AHH预计容量输完后 (T1) 和腰麻后10 min (T2) 、15 min (T3) 、20 min (T4) 、30 min (T5) 患者的HR和MAP。麻醉后患者SBP如果下降≥30%基础值则加快输液, 同时静注6 mg麻黄素。

1.4 统计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麻醉后各时段的MAP与麻醉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 (P<0.05) , 尤以T5时段明显。B组麻醉后循环功能稳定, MAP、HR无显著变化 (P>0.05) 。A组和B组比较, T5时段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P<0.05, △P<0.01, 与麻醉前相比;#与A组相比, P<0.05

2.2 A组1例患者麻醉后10 min SBP下降幅度>30%, 经静注6 mg麻黄素及加快补液血压逐渐回升。

3 讨论

腰麻后交感神经阻滞后动静脉血管扩张, 外周阻力减低, 回心血量减少[2], 加上术前禁食、肠道准备等因素使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 低血压发生率增加。临床上常采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治疗低血压, 但多数药物除激活α受体外, 还同时激活β受体, 心率升高幅度较大, 使一些危重患者难以耐受。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维持手术中血压平稳, 有利于麻醉更安全有效[3]。术前对患者病情及并发症作出正确评估, 选择无严重心肺疾病者, 麻醉前适量补液扩容及控制麻醉平面, 可降低因血流动力学不稳而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4]。本研究选择AHH的方法, 短时间内可使全身血容量增加20%~30%, 使有效循环血量增加, 6%羟乙基淀粉可以增加前负荷, 维持麻醉后循环功能稳定[5]。AHH可以提高患者对出血的耐受性, 还具有节约时间, 操作简便和减少手术中用血等优点[6,7]。同时6%羟乙基淀粉具备较强的持续快速扩容特性, 在腰麻时能较长时间增加心输出量, 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8]。

本研究结果显示, A组和B组麻醉前采用AHH, 均可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 有效预防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A组在麻醉后血压出现下降趋势, 仅1例使用麻黄素提升高血压外, 其他患者血压波动均在安全范围。而B组麻醉前后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 A组和B组比较在T5时MAP有显著差异。6%羟乙基淀粉与乳酸林格氏液相比具有扩容效力强, 维持时间长, 可以有效提高循环系统的前负荷, 降低后负荷。血液稀释后使血液粘滞度降低, 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心排血量增加可以改善组织血流和氧供[9,10]。有研究表明, 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属新型平衡性胶体溶液, 除理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外, 还具备良好的酸碱平衡作用。

采用腰麻前6%羟乙基淀粉AHH的方法, 可有效改善腰麻后循环功能。但对心肺功能不全者, 不能仅采取容量补充, 应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王俊科, 王多友, 王凤学, 等.临床麻醉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96.

[2]杭燕南, 庄心良, 蒋豪, 等.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935.

[3]袁长青.预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的防治[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8) :94-95.

[4]魏朵朵.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8) :6-7.

[5]刘国强, 高宝柱.术前急性血液稀释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8) :143-144.

[6]穆玉英, 刘晓霞, 刘爱珍, 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术中自体血液回收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4) :570-571.

[7]刘阳.6%羟乙基淀粉130/0.4高容量血液稀释的临床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 41 (10) :1198-1199.

[8]李星霞, 余奇, 郭澄.羟乙基淀粉类血浆代用品的研究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0, 10 (2) :138-140.

[9]刘怀萍, 王忱, 李莉.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血液流变特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 2004, 6 (12) :1619-1621.

高容量血液稀释 第3篇

关键词:血液稀释,麻醉,腰-硬联合,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研究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是指麻醉后使血管容量得到一定的扩展,快速补充相当于20%自身血容量的胶体液,使血液稀释,减少出血时红细胞的丢失量[1]。它可增加循环血量,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具有省时、方便、经济等优点[2,3]。腰-硬联合麻醉(CSEA)具有起效迅速、肌松完全、可通过硬膜外导管给药延长麻醉时间、实施硬膜外术后镇痛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本研究旨在观察CSEA下行AHH应用于骨科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和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两家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8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3~65岁,体质量50~68kg,男26例,女22例。术前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凝血功能未见异常,无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疾病史。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A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B组为AHH联合CSEA组。所有患者术前Hb≥120g/L,Hct≥35%。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连续监测ECG、NIBP、HR、RR、SpO2和尿量。开放右颈内静脉补充禁食所失液体量0.7mL/(kg·h)乳酸钠林格液(h为术前禁食时间),监测中心静脉压,局麻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压。两组患者首先都实施常规L2~3硬膜外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针内腰麻针,脑脊液回流通畅后头高位20°以0.05mL/s的速度注入0.5%等比重液布比卡因8~12mg(0.75%布比卡因2mL加脑脊液1mL),退出腰麻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cm,平卧后调节麻醉平面T10以下(手术超过2h,硬膜外导管追加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4~5mL)。麻醉诱导同时,A组常规输液,B组开始血液稀释,以50mL/min的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HES130/0.4,重庆大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mL/kg。全体患者术中经鼻导管供氧,氧流量2~3L/min。术中均输入等量的胶体来补充失血量,输入等量的乳酸钠林格液来补充尿量及创面蒸发,监测Hct保持在25%以上,血红蛋白(Hb)<70g/L时开始输血。间断静脉注射麻黄碱,保持血压不低于基础值的30%。所有患者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注:与A组比较,*P<0.05

1.3 监测指标

术中用多功能监护仪(PHILIPS-IntelliVue,美国)连续监测MAP、HR、SpO2、RR、CVP。分别于稀释前即刻(T0,A组为诱导前即刻)、稀释后即刻(T1,A组为诱导后30min)、稀释后60min(T2,A组为诱导后60min)、术毕(T3)采集桡动脉血样2mL,进行血气分析、电解质、乳酸(Lac)、血糖(BG)、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测定,记录术中失血量(根据吸引器中血量和估计纱布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及尿量。按标准公式计算血浆渗透浓度(Posm)=1.75Na++BUN+BG+1.84K++0.56Ca2+。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尿量高于A组。A组、B组异体输血率分别为33.3%(8例)、0%。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无需辅助用药。未出现明显寒战和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全体患者术后PCEA效果满意,见表1。

2.2 血液稀释前后血流动力学和Hct、Hb的变化

两组患者T0时MAP、HR、Hb、Hct及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相比,B组Hct及Hb血液稀释后下降约20%(P<0.01);A组T1时MAP降低、HR增快(P<0.05);B组AHH后CVP显著升高(P<0.01),见表2。

2.3 内环境指标的变化

与T0时比较,T3时全体患者BG增高(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余各时点血电解质、Lac、BUN、HCO3-、Posm等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较大,失血相对较多,选择椎管内麻醉可降低心肌缺血、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腰-硬联合麻醉因其阻滞完善、效果确切、肌松充分,麻醉药用量小,作用发挥快,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穿刺成功给药后患者骨性疼痛即刻消失,有效抑制了创伤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减轻了机体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对原有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

注:与T0比较,*P<0.05,**P<0.01;与A组比较,#P<0.05,##P<0.01

注:与T0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AHH,由于椎管内阻滞的扩血管效应减轻了AHH后容量负担过重,同时可避免诱导期血压下降,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研究表明[6],在骨科手术中HES130/0.4可有效地进行容量替代,具有良好的心血管效应。从失血量、输液量和尿量方面来看,在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CSEA联合AHH不仅无肺水肿的发生,且有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和肾脏的血液灌注,使尿量增加。Hb和Hct的变化显示了CSEA和AHH联合应用能够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丢失,减少了异体输血率,起到了血液保护的作用,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围术期患者体液容量、电解质浓度和成分等的变化将对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产生影响。而内环境的稳定与体液的容量、电解质的浓度变化、渗透压和酸碱度等有关。AHH后大分子的羟乙基淀粉被血清α-淀粉酶不断酶解从而补充中分子颗粒,有效地发挥其渗透活性,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达到循环稳定效应[7]。而晶体渗透压在水盐调节、维持电解质平衡和细胞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乳酸是组织无氧代谢的产物,血乳酸水平是反映组织器官氧供需平衡的敏感、精确指标。在微循环障碍时,组织缺氧、无氧代谢增多、血乳酸水平增高,一般正常范围为0.4~1.5mmol/L,超过2~5mmol/L一般认为有意义[8]。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血浆渗透压、乳酸和K+、Na+、Ca2+无明显改变,说明无论是CSEA还是AHH联合CSEA均对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和离子平衡无显著性影响。

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血糖显著升高,考虑为麻醉、手术刺激所致应激反应引起。而A组血糖高于B组,提示AHH下机体血流动力学平稳,有利于降低应激反应,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纠正葡萄糖代谢紊乱,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与赵晶等[9]报道一致。本研究中BUN稀释前后无变化,表明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CSEA下行AHH对骨科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心、肾等器官组织灌注、氧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在手术创伤等应激条件下,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节约用血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38.

[2]Mielke LL,Entholzner EK,Kling M,et al.Preoperative acute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with hydroxyethylstarch:an alternativeto 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J].Anesth Analg,1997,84(1):26-30.

[3]Hudetz AG,Wood JD,Biswal BB,et al.Effect of hemodilution onRBC velocity,supply rate,and hematocrit in the cerebral capillarynetwork[J].J Appl Physiol,1999,87(2):505-509.

[4]Glantz L,Drenger B,Gozal Y.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schemiain cataract surgery patients:general versus local anesthesia[J].Anesth Analg,2000,91(6):1415-1419.

[5]周子戎,汪春英.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40-41.

[6]Langeron O,Doelberg M,Ang ET,et al.Voluven,a lower substitutednovel hydroxyethyl starch(HES130/0.4),causes fewer effectson coagulation in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than HES200/0.5[J].Anesth Analg,2001,92(4):855-862.

[7]Lang K,Boldt J,Suttner S,et al.Colloids versus crystalloids andtissue oxygen tens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abdominalsurgery[J].Anesth Analg,2001,93(2):405-409.

[8]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9-860.

高容量血液稀释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胸椎或腰椎手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两组, 每组各36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5例;年龄19~68岁, 平均 (39.6±10.2) 岁;体重42~79 kg, 平均 (64.7±9.6) kg;ASA分级:Ⅰ级19例, Ⅱ级16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3例;年龄21~69岁, 平均 (40.2±9.8) 岁;体重40~81 kg, 平均 (63.3±9.4) kg;ASA分级:Ⅰ级22例, Ⅱ级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前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 近期 (2周内) 均未曾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等抗凝药物。

1.2 麻醉方法

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面罩吸氧4 L/min, 连接监护仪, 进行血压 (BP) 、心率 (HR) 、心电图 (ECG) 及氧饱和度 (Sp O2) 检测, 缓慢静注戊乙奎醚0.01 mg/kg, 再给予复方林格液80 m L/kg静脉输入, 用以补充术前禁食水导致的体液丢失。麻醉诱导前给予桡动脉穿刺置管用于术中进行平均动脉压 (MAP) 测定和血气分析, 并给予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以利于药物输注和中心静脉压 (CVP) 检测, 然后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3~5μg/kg、丙泊酚1.5~2.5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kg进行诱导麻醉, 气管插管后机械控制呼吸, 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在35~4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麻醉维持:低流量七氟醚持续吸入, 同时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3~5 mg/ (kg·h) 、瑞芬太尼0.1~0.3μg/ (kg·min) 、顺式阿曲库铵0.5~1.5μg/ (kg·min) 。使用脑电频指数 (BIS) 维持麻醉于合适的深度。

1.3 AHH联合CH

麻醉诱导平稳后, 观察组给予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15 m L/kg, 于60 min内输完后即可开始手术, 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啶0.1μg/kg静脉泵注, 并于10 min内泵完, 之后给予0.2~0.5μg/ (kg·h) 维持, 手术开始时给予硝酸甘油1.0μg/ (kg·h) 静脉泵注, 然后根据患者的BP和HR的情况调节剂量。在出血量较多的手术步骤将MAP维持在50~60 mm Hg, 如果此步骤时间较长, 超过30 min, 可将MAP升高并维持在60~70 mm Hg。在出血量少的手术步骤, 逐渐将血压调至正常。主要手术步骤完成后, 停止泵注右美托咪啶和硝酸甘油, 将血压回升至基础值。对照组不应用AHH联合CH, 而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9 L/kg, 进行常规补液。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纱布称重量和吸引瓶中吸血量之和来计算。术中如患者血红蛋白 (Hb) <80 g/L或血细胞比容 (HCT) <25%时, 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异体红细胞静脉输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 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补液量及尿量。 (2) 比较诱导前 (T0) 、AHH后 (T1) 、手术结束 (T2) 时HR、MAP和CVP。 (3) 比较T0、T1、T2和术后1 d (T3) 时两组HCT、Hb。 (4) 比较两组T0、T2时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 (FG)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 (5) 由手术医生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不知情) 对术野质量按照Fromme标准[4]进行评分:1分, 轻微出血, 不需吸引;2分, 轻微出血, 不影响术野, 偶需吸引;3分, 轻微出血, 影响术野, 需经常吸引;4分, 中度出血, 需经常吸引, 停止吸引即影响术野;5分, 严重出血, 妨碍术野, 需持续吸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失血与输液、输血情况

观察组失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输液量及尿量均多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000) 。见表1。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

两组术中各时间点HR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T0时MAP、CVP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1时观察组MAP较T0时降低,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5.1000, P=0.000) , 且低于对照组T1时,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5.2773, P=0.0000) 。T1、T2时观察组CVP值较T0时升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9.6044、8.1757, P=0.0000) , 且高于对照组同时相,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11.0064、5.2446, P=0.0000)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1;与同组T0时比较, bP<0.01;HR:心率;MAP:平均动脑压;CVP:中心静脉压;1 mm Hg=0.133 k Pa;1 cm H2O=0.098 k Pa;To:诱导前;T1: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T2:手术结束

2.3 两组围术期Hb、HCT变化

观察组T1时Hb和HCT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6.6115、12.2998, P=0.0000) ;观察组T2时Hb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5.9647, P=0.0000) ;观察组T1、T2、T3时Hb低于T0时,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8.4533、12.6517、8.7442, P=0.0000) ;T1、T2时HCT低于T0时,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12.6191、12.2802, P=0.0000) 。观察组Hb和HCT在T1、T2、T3时,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观察组术中红细胞丢失较少。见表3。

2.4 两组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T2时PT、APTT均高于T0时, FG低于T0时,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在正常范围内;T0、T2时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注:与对照组同时相比较, aP<0.01;与同组T0时比较, bP<0.01;Hb:血红蛋白;HCT:血细胞比容;T0:诱导前;T1: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T2:手术结束

注:与同组T0时比较, bP<0.05;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0:诱导前;T1: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T2:手术结束

2.5 两组术野Fromme评分

观察组术野Fromme评分为 (2.1±0.5) 分, 对照组为 (3.3±0.6) 分,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9.2187, P=0.0000) 。

3 讨论

脊柱解剖结构复杂, 手术风险大, 术中出血量多, 国内曹铭辉等[5]的报道, 胸椎、腰椎手术出血量可在2000 m L以上。脊柱手术多采用俯卧位, 这种体位会使腔静脉位置发生改变, 下肢低垂, 从而导致静脉系统血液重新分布, 回心血量减少, CVP降低, 同时, 血容量的减少也会使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下降, 心率代偿性增快。因此,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异体血液输注[6], 众所周知, 目前我国血源紧张, 且异体血液输入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免疫抑制、输血反应等并发症, 脊柱手术中有效保护患者自身血液, 减少出血量显得尤为重要[7]。

保护自身血液的有效方式包括自体血回输、AHH、CH等, 自体血回输其需要特殊的采血和回输设备, 价格昂贵, 技术要求高, 在临床应用中受到诸多限制。AHH与自体血回输具有相同的扩容作用, 且对设备要求不高, 操作简便, 价格相对合理, 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AHH可增加患者血容量20%~25%, 短时间内输入大于生理需要量的液体, 稀释血液, 有效减少术中血液成分的丢失[8]。同时血容量的然而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 患者血容量大幅度增加, 组织水肿发生的概率也会明显增加, 同时, 容量负荷过重, 还会对心功能产生影响[9], 导致患者CVP、肺动脉压升高。控制性降压是术中应用药物和麻醉技术将患者血压降低, 并维持低血压状态, 从而减少术中失血量, 改善血流动力学, 有利于手术操作, 并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保持氧气的消耗水平, 停止降压控制后可使血压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10]。组织的血液灌注量与血液及供血动脉的内径存在密切联系, 有报道显示供血动脉内径增加1倍, 可使组织供血量增加16倍[11]。因此, 术中患者血压适当降低, 可通过扩张血管来增加组织血液供应, 但需要有充足的血容量作保证。本研究在AHH后CVP和MAP均有所升高, 但均在正常范围, 且术中HR无明显波动, 表明AHH联合CH对于患者血液动力学是稳定的。HCT是影响全血黏度的重要因素, HCT值降低意味着血液黏度的降低, 从而对凝血产生影响, 本研究在AHH后Hb和HCT均有所降低, 但多数在正常范围, 对于Hb<80 g/L或HCT<25%的患者采用异体红细胞静脉输注, 以保证机体正常的血和氧的供应, 并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结果显示观察组失血量、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野Fromme评分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AHH联合CH在减少术中出血、保护自身血液方面是有明显优势的。同时, 手术结束时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AHH联合CH能够维持机体正常的凝血功能, 对患者是安全的。

本研究采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扩容剂, 是一种新型高渗晶胶液, 内含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 静脉输注后可能会出现氯离子和钠离子浓度的一过性升高, 但由于血液稀释作用和机体的代偿作用, 不会对电解质代谢造成较大影响, 陈慧等[12]研究结果显示将高渗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脊柱手术AHH和CH, 发现氯离子和钠离子浓度的改变基本在正常生理范围, 手术结束时已恢复至正常浓度。硝酸甘油是心血管内科常用降压药物, 对舒张压影响较小, 有利于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 作用时间短, 无毒性, 单独应用时有较弱的降压效果, 主要不良反应为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增强等[13]。右美托咪啶是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对交感神经张力具有抑制作用, 具有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药理作用[14], 本研究采用硝酸甘油联合右美托咪啶用于控制性降压, 避免了血容量快速增加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同时足够的血容量保障了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另外, 右美托咪啶的降心率作用抵消了硝酸甘油的升心率, 使术中患者心率基本保持平稳。

综上所述, 俯卧位脊柱手术应用AHH和CH可减少术中失血量, 使术野更清晰, 对血流动力学、组织血液供应及凝血功能影响小, 最大程度避免了输血的不良反应, 是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HH) 联合控制性降压 (CH) 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进行脊柱手术的72例患者,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观察组应用AHH联合CH;对照组常规补液。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补液量及尿量;两组诱导前 (T0) 、AHH后 (T1) 、手术结束 (T2) 时的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和中心静脉压 (CVP) ;两组T0、T1、T2和术后1 d (T3) 时两组血红蛋白 (Hb) 含量和血细胞比容 (HCT) ;两组T0、T2时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由手术医师对两组术野进行Fromme评分, 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观察组失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 输液量及尿量均多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000) 。②两组各时间点HR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T1时观察组MAP较T0时降低[ (86.9±15.8) mm Hg (1 mm Hg=0.133 kPa) 比 (68.9±14.1) mm Hg],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5.1000, P=0.0000) , 且低于对照组T1时[ (68.9±14.1) mm Hg比 (85.6±14.4) mm Hg],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5.2773, P=0.0000) ;T1、T2时观察组CVP值较T0时升高[ (10.8±1.6) 、 (11.1±2.3) cm H2O比 (7.5±1.3) cm H2O (1 cm H2O=0.098 kPa) ],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9.6044、8.1757, P=0.0000) , 且高于对照组同时相[ (10.8±1.6) cm H2O比 (6.9±1.4) cm H2O, (11.1±2.3) cm H2O比 (8.6±1.7) cm H2O],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11.0064、5.2446, P=0.0000) 。③观察组T1时Hb和HCT低于对照组[ (99.8±13.9) g/L比 (121.6±14.5) g/L, (27.1±3.9) %比 (38.7±4.1) %],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6.6115、12.2998, P=0.0000) , 观察组T2时Hb低于对照组[ (88.8±13.1) g/L比 (108.3±14.6) g/L],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5.9647, P=0.0000) , 观察组T1、T2、T3时Hb低于T0时[ (99.8±13.9) 、 (88.8±13.1) 、 (98.6±14.2) g/L比 (124.6±10.8) g/L],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8.4533、12.6517、8.7442, P=0.0000) , T1、T2时HCT低于T0时[ (27.1±3.9) %、 (26.2±4.7) %比 (38.7±3.9) %],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12.6191、12.2802, P=0.0000) 。④两组T0、T2时PT、APTT均在正常范围内,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⑤观察组术野Fromme评分低于对照组[ (2.1±0.5) 分比 (3.3±0.6) 分],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9.2187, P=0.0000) 。结论 俯卧位脊柱手术应用AHH和CH可减少术中失血量, 使术野更清晰, 对血流动力学、组织血液供应及凝血功能影响小, 是术中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

高容量血液稀释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择期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3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 (S组) 和对照组 (L组) , 每组15例。术前ASA分级、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无差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心血管疾病病史, 血压在正常范围。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 阿托品0.5mg。咪唑安定0.05mg/kg、异丙酚1.5mg/kg、芬太尼3μg/kg、仙林1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持续吸入1%~2%异氟醚、分次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镇痛和肌松。诱导后行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穿刺, 用HP1025型多功能监护仪监测ECG、HR、MAP、SPO2和CVP;留置尿管监测尿量;OHMEDA麻醉机行机械通气, 潮气量为8~10mL/kg, 呼吸频率为12~14次/分, 吸呼比为1:2。

1.3 AHH方法

入室后以乳酸钠林格液10mL/kg补充术前禁食丢失量。麻醉诱导后, 研究组以15m L/kg的剂量和50m L/min的速度输入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对照组以15mL/kg的剂量和50mL/min的速度输入乳酸钠林格液。AHH完毕后再监测1h方可手术。术中丢失量以等量晶体液补充。当Hct<25%时输同型异体血, 术毕CVP>12cm H20时给予利尿剂。

1.4 标本采集与监测

记录AHH前 (T0) 、AHH后即刻 (T1) 、30min (T2) 、60min (T3) 的HR、MAP和CVP值;同时在各时点行血气分析和血常规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液量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HR、MAP、CVP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CVP在T1~T3时点均高于AHH前 (T0) (P<0.01) , 但均未超过12cmH2O。见表2。

注:与T0比较, **P<0.01, 两组比较, ▲▲P<0.01

研究组Hct在T1~T3时点与AHH前 (T0) 比较均降低 (P<0.01) , 对照组Hct在T1和T2时点与AHH前 (T0) 比较降低 (P<0.01) , T3时点恢复 (P>0.05) 。两组Hct在T1~T3时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两组血乳酸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是实施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的重要措施之一[2]。AHH时机体最明显的心血管效应是心排血量快速增加, 而心率基本保持平稳。MAP则由于稀释过程中外周循环阻力的同步下降而基本保持稳定[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MAP、HR始终保持平稳, 但与AHH前相比在实施AHH后, CVP显著升高。通过全麻药的应用, CVP均未超过12cmH2O, 无1例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的征象, 说明心功能正常的食管癌患者采用本研究方法来实施AHH是安全有效的。

研究组Hct在T1~T3时点与AHH前比较均降低, 对照组Hct在T1和T2时点与AHH前比较降低, T3时点恢复。两组Hct在T1~T3时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缩合葡萄糖氯化钠的扩容效应优于乳酸钠林格液, 与乳酸钠林格液为晶体液, 可迅速分布到细胞外间隙, 只有一过性扩容效应有关。Hebler等[4]的研究结果认为, 只有Hct不低于0.20, 组织器官的氧供才维持不变。本研究中, 两组血液稀释后Hc均维持在0.25以上。

AHH后单位血液的携氧能力下降, 组织氧供可能受到影响。血乳酸水平升高是机体缺氧的重要标志之一[5]。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血液稀释后血乳酸水平无明显升高, 且两组间无差异。说明机体通过增加心排血量、氧离曲线右移和血液黏稠度下降易于通过微循环等机制保证了机体组织器官的氧供。另外, 两组患者在血液稀释前血乳酸偏高, 可能与食管癌患者术前禁食导致血液浓缩有关。

综上所述,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静脉输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5mL/kg, 速率50mL/min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可产生良好扩容效果, 且安全可靠。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HH) 对食管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乳酸的影响。方法 30例ASAI~Ⅱ级的食管癌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 (15例) 和对照组 (15例) 。麻醉诱导后行AHH, 分别输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液, 均以15mL/kg的剂量和50mL/min的速度输入。术中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血氧饱和度, 并于AHH前 (T0) 、AHH后即刻 (T1) 、30min (T2) 、60min (T3) 行血气分析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两组HR、MAP、CVP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AHH后CVP显著升高 (P<0.01) 。两组红细胞比容 (Hct) 在AHH后显著降低 (P<0.01) , 血乳酸则无明显改变 (P>0.05) 。结论 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行AHH对食管癌患者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血液稀释,血流动力学,食管切除术

参考文献

[1]刘国强, 高宝柱.术前急性血液稀释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143-144.

[2]沈文生, 任志伟, 邵瑾.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及麻醉的相关分析[J].临床医学, 2008, 28:114-115.

[3]Kumar A, Anal R, Bunnell E, et a1.Efect o?arge volume infusion on left ventricular volumes, performance and contractileity parameters in normal volunteers[J].Intensive Care Med, 2004, 30:1361-1369.

[4]Hebler OP, Kleen MS, Podtschaske AH, et a1.The efect of 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ANH) on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in anesthetized dogs[J].Anesth Analg, 1996, 83:451-458.

高容量血液稀释 第6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后稀释,滤器前压高,护理

血液透析滤过综合了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优点, 即通过弥散高效清除小分子物质和通过对流清除中分子物质, 得到了短时高效的治疗效果, 而使用后稀释有助于提高溶质的清除率, 也节省了置换液的数量。但后稀释的选择和临床上抗凝剂的慎用, 也是导致滤器内凝血机器报警滤前压高的原因。

1 对象与方法

长沙市四医院ICU自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行CVVHDF后稀释的10例发生Aquaius机器报滤器前压高随即出现凝血而无法回血下机的患者进行护士操作上的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 女性1例, 年龄最小42岁, 最大86岁, 平均年龄67岁, 疾病诊断有尿毒症期伴有AECOPD3例, 尿毒症期伴有脑出血4例, 尿毒症期伴有脓毒症3例, 开肾取石术急性肾衰竭1例, 10例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 除4例脑出血未用任何抗凝剂, 6例其他疾病均用首剂肝素2mg, 每小时追加0.5~1mg, 发生凝血的时间在3~8h。研究机器报滤前压高之前, 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滤器前压值和进行操作时机器报警的频率、预冲循管的时间、上机后的血流速度进行分析, 结果见表1。

2 护理体会

2.1 置入合适的血管通路, 保证充分的血流量对于实施CRRT至关重要。

2.1.1 保持穿刺肢体的良好体位, 并对穿刺肢体进行适当约束, 加强固定, 避免穿刺针滑脱引起出血和静脉肿胀, 而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时也要避免患者体位多变, 如屈膝、屈髋、扭颈、不自主的扯拉管子等造成导管折叠、贴壁甚至脱落。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持还与医师选择导管的结构、材料、置管的部位与深度, 置管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在医师完成置管后护士应选择个性化封管抗凝来保证导管的通畅。

2.1.2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穿刺前必须对所用血管进行评估, 用手触摸血管是否搏动、震颤, 判断血管弹性的充盈度, 明确血流方向。动脉穿刺的方向可以顺血流也可逆血流, 静脉穿刺方向始终顺血流方向, 即向心方向。尽量使重复循环降至最少, 也可动脉端穿刺在动静脉内瘘上。静脉端穿刺外周的粗血管上, 力求一次穿刺成功。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的选择, 一般选用16号或17号内瘘穿刺针, 我科观察到16号内瘘针引血上机流速不能超过300m L/min, 容易报滤前压高, 可能与静脉血回流受阻有一定关系, 而把血流速度调至200~260m L/min可避免此情况发生。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 引起使用多的血管壁纤维化、弹性减弱、硬结、瘢痕形成、管腔狭窄, 而未用的血管因长期不使用也形成狭窄。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时可见血管明显塌陷, 引血的动脉端震颤, 引出的血有大量的泡沫析出。静脉滤网上血流忽上忽下, 机器常常会报动脉压低和静脉压低。各种原因引起的导管位置不正确, 导管贴壁, 导管打折或固定太紧引起血流量不足或回血不畅均是滤器前压高的诱发因素。

2.2 正确的管道连接, 滤器安装和肝素预冲技术

2.2.1 正确的安装管路和滤器。

长沙市四医院ICU是选择百特管道和HF1200滤器、APS-900的滤器进行CVVHDP治疗。可在Aquarius机器开机后选择CVVHDF模式, 再根据机器提示安装图形正确安装管道和滤器, 防止管道折叠扭曲。关闭侧管道的夹子, 盖紧侧管道的帽子。通过泵的管道位置安装后合适的放入泵的轨道内, 以防对管道过分的挤压而造成溶血和采血不良。

2.2.2 正确的预冲技术。

长沙市四医院ICU随机对30例CVVHDF的患者, 凝血功能正常。首剂肝素2mg, 每1h追加0.5~1mg进行比较。用肝素循环预冲30min, 预冲流速达到200m L/min与肝素循环预冲15min, 预冲流量80~150m L/min比较。前者发生滤器前压高报警比后者少, 以此判断, 用肝预冲流速达到200m L/min, 30min可以使滤过膜充分的肝素化。在建立体外循环之前, 必须将管路、滤器用肝素盐水50~100mg预冲, 并尽可能排除小气泡。肝素携带阴电荷可以很快使膜达到饱和, 不能通过对流清除, 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膜上血块的形成。

2.3 机器报警的处理时间

Aquarius机器报警有两种情况, 有红色报警和黄色报警, 黄色报警血泵不会停。可以根据情况检查原因来处理报警, 而Aquarius机器的红色报警就会造成血泵的停止, 就可视为人为因素造成体外循环凝血。因此熟练掌握机器的性能和英文报警, 立即处理, 重新建立体外循环。如动脉压低采血不良达到—230mmHg。机器会停止血泵, 报动脉压低, 也会报静脉压低, 而这时我们应该去检查采血导管是否贴壁、堵塞等其他原因。而不是去检查静脉端的情况。及时有效的报警处理是防止滤器内凝血的关键。

2.4 体外循环的经验性观察和治疗参数的观察与记录

2.4.1 经验性观察。

通过详细观察滤器两端盖内血液分布是否均匀, 在体外循环中, 用手电筒照滤器端可见均匀的血流散开。静脉端凝血可发生呈楔形或不规则血凝块。冲管后滤器纤维颜色有无变深, 有无一缕一缕的纤维柱状, 管路内有无血液分层, 静脉壶的滤网有无血凝块形成或手感发硬, 静脉壶内有无泡沫, 这些情况均可判断滤器内凝血征兆。

2.4.2 治疗参数的观察

(1) 滤器前压的观察与记录。在Aquarius的机器治疗状态面板进入MORE有滤器前压值, 正常值在100~400mmHg。当滤器前压持续升高时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检查滤器和静脉壶有无凝血现象, 如排除凝血, 可再考虑静脉血回流是否通畅, 血流量是否过大等因素。如果在血流量及静脉压不变的情况下, 滤器前压进行性升高提示滤器凝血。机器滤器前压高报警提示需及时进行干预, 降低压力。 (2) 跨膜压的监测。如果机器动脉压静脉压持续不变的情况下, 滤器前压, 跨膜压持续升高表示滤器内有凝血。

3 总结

滤器前压高与动脉端血流速度、静脉血回流、跨膜压等均相互作用。其中哪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滤器内凝血。所以护士在进行血液净化操作时应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在CBP治疗时, 护士作为操作者, 全过程参与为重患者监护和特殊治疗, 可及早发现和干预处理体外循环中出现的故障, 以及治疗对患者的影响, 从而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季大玺, 谢红浪, 黎磊石.连续性血液净化与非肾脏疾病[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1, 13 (1) :5-9.

[3]刘芸, 汤兵, 任冰, 等.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100例[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4) :199.

高容量血液稀释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20例, 以上患者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组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以上患者中男13例, 女7例, 年龄为25~72岁, 平均年龄为 (52.1±10.4) 岁。发病诱因:胆石症患者14例, 酗酒、高脂饮食患者6例。并发症:其中全身炎性综合征患者17例, 高脂血症患者5例, 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例,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例, 肝功能不全患者3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实施禁食、持续维持减压、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应用生长抑素或者乌司他丁抑制相关消化酶活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根据患者通气状况实施无创机械通气、给予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手术治疗 (3例患者中转手术治疗, 其中2例患者实施胆总管切口取石、T管引流联合胰周引流术, 1例实施胰腺清除联合胰周引流术) 。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本组20例患者均在发病72h内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高容量血液滤过。低分子肝素全身肝素化。血流量为200~300mL/min。置换液配方为中山市陈星海医院配方。置换液输入速度为3.0~4.0L/h。超滤量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每天超滤量为500~3500mL。治疗时间为3~7d。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消失、肾功能恢复、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时血液滤过停止。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 发生情况;血液滤过前后检测本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 (APACHEⅡ) 对本组患者治疗血液滤过前后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本组血液滤过前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滤过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20例患中, 发生MODS患者1例, 1例患者死亡, 19例患者治愈, 治愈率为95.0%。

本组患者血液滤过前后APACHEⅡ评分、氧分压、血液淀粉酶、血肌酐、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等测定结果:血液滤过后APACHEⅡ评分、氧分压、血液淀粉酶、血肌酐、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分别与滤过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典型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严重急腹症, 多伴有水电解质紊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可危及患者生命。阻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有助于阻断多器官功能障碍向前发展[1]。

血液滤过可以清除促炎因子或介质;能够降低血液稳定, 有助于控制发热;可以减轻组织水肿;血液滤过可以清除乳酸, 有助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血液滤过中, 通过补充置换液, 能够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 有助于阻断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2,3]。在本文中, 1例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 发生率为5%, 这与血液滤过阻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向多器官功能障碍发展有关系, 从而提高救治效果。

高容量血液滤过是针对常规量而言, 多数学者认为置换量超过3 L/h为高容量。高容量滤过具有很强的对流和吸附作用, 更能有效的清除炎性介质, 下调炎性反应, 通过体位调节可降低体温, 降低氧耗量, 为营养支持创造有利条件。

本文结果显示, 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后, 患者血清淀粉酶较滤过前显著减低, 动脉氧分压也显著提高, 血肌酐也得到很好清除, 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 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 说明血液滤过后患者的呼吸、肝肾等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阻断了胰酶对胰腺等器官和组织的进一步损害, 同时也维持了血流动力学稳定。所以, 采用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能够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环境, 改善患者脏器功能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想多器官功能衰竭发作, 降低病死率, 提高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20例, 本组患者均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实施禁食、持续维持减压、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应用生长抑素或者乌司他丁抑制相关消化酶活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根据患者通气状况实施无创机械通气、给予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手术治疗。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结果 本组20例患中, 发生MODS患者1例, 1例患者死亡, 19例患者治愈, 治愈率为95.0%。血液滤过后APACHEⅡ评分、氧分压、血液淀粉酶、血肌酐、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分别与滤过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连续高容量血液滤过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环境, 改善患者脏器功能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想多器官功能衰竭发作, 降低病死率, 提高预后。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滤过,高容量

参考文献

[1]邵占勇, 郝焕艳.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 :325-326.

[2]高美丽, 陈吉, 王茂林.持续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8, 28 (5) :437-438.

高容量血液稀释

高容量血液稀释(精选7篇)高容量血液稀释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及分组选择ASAI/11级的脊柱择期手术病人30例,其中男....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