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文章范文
葡萄酒文章范文(精选3篇)
葡萄酒文章 第1篇
如何品尝葡萄酒及葡萄酒小知识
一、品尝葡萄酒步骤
1、开瓶 把瓶口的铅封用锋利的小刀旋开后,要用干净而柔软的布把瓶口擦干净,以免脏东西混进斟出来的酒里。
2、换瓶 白酒不用换瓶,但陈年红酒有换瓶的必要,因为红酒在贮存的过程中,会产生沉淀物,它们对气味没有影响,但会令酒色混浊,口感不快。把酒尽量慢地倒进水晶瓶里,剩下有沉淀的部分不要。
3、呼吸 换瓶后让红酒在空气中呆一会,白酒就不用这一步骤。经过呼吸的红酒,略显粗糙的部分会更柔和,增进了平衡度,入口感受更佳,不可忽略,一般放15-30分钟即可。
4、温度 饮白酒的最佳温度是10度,在这个温度酒的复杂口感与力度才能达到顶峰。一般人是把它冰的过冷,如果在5度以下,酒质明显会次一级。红酒的最佳温度是16-20度,如果温度太高,酒质会流入平面,欠缺深度,结构也较涣散,香味或者散失不集中。
在一般餐宴场合点葡萄酒,侍者把酒送上来时,应大声读出酒的年份和品名。点酒的人要清楚的检视瓶子上的商标招纸,看有没有上错。检验无误后侍者在桌前开封,把拔出来的水松塞给点酒者,你用两指用力捏一捏瓶塞,如果较湿,表示储存方法正确。倘若干涸不堪的话,用味觉尝试时就要谨慎了。
检视完瓶塞,侍者会给点酒人士斟上大约1/5杯的酒,这是检验来酒是否合格的最重要一关。比较考究的试法,是先轻轻嗅一嗅,然后把酒荡几荡,再嗅,第一感觉与第二感觉均满意时再用口试。轻轻呷一口,让酒在口腔里留一会,看酒有没有变化。然后再来一口,看酒是不是名符其实。品酒行家强调,品酒时需要一只长脚玻璃杯,杯身清澈透明,干干净净,长脚则方便你拿着酒杯轻轻荡漾,让杯中美酒慢慢散发醇厚酒香。
做好这些准备功夫后边可把酒杯贴近鼻子,细闻酒香,并在脑子里建立香味的图像:是芬芳的清香,还是含蓄的幽香?是轻盈、怡神、还是浓厚、辛辣强烈?品过香气,才喝进嘴里。含一小口在口中回荡,感受其复杂的味道结构。当完全了解了酒味后,才让其缓缓流入咽中。
二、葡萄酒的味道
葡萄酒有几种基本味道,喝酒的人品尝的就是这些味道以及它们之间的分量结构。基本味道有四个方面:
(1)酒香 就是闻到的香气。凡酒必有香,只是一些较为浓郁,一些较为清淡。酒香取决于酿酒所选用的葡萄品种及质素,至于酒酿发酵方法及所用器皿(如橡胶木桶)也会影响酒香。
(2)酒酸 葡萄酒都有酸味。假如酸味过浓而其他味道过淡,则只是单调的酸水,不是好酒。欠缺酸味的酒,也不是好酒,只是含酒精的果汁。而如果酒酸适中,则可令人精神大振。
(3)酒味 所有葡萄酒都是果味,即所谓酒味。有的是葡萄味,有的果味则很奇特,令人想起荔枝、苹果、西瓜、蜜糖、烟丝、干叶等
(4)丹宁酸 与其说丹宁酸是一种味道,不如说它是一种口感。葡萄酒中微涩的感觉就是丹宁酸的作用。如果单宁酸含量过高,则会令口腔产生干涸不适的感觉,特别是上颚。
以上四个方面味道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酒质结构的整体风味。
酒质结构 酒质结构有均衡与不均衡之分,均衡的酒,基酸味、香味、丹宁酸含量及酒精浓度配合适中和谐,不均衡就刚好相反。只有好酒才有均衡的酒质结构,酒质结构是葡萄酒的骨干,均衡酒质能是普通的“酒精葡萄汁”升华,成为一种能引起饮家兴趣,可被玩味、品尝的真正葡萄酒。
错综风味 葡萄酒的品级越高,其酒味就越加错综复杂,因此只有佳酿才能用这个相容词。葡萄酒的香味及味道层次越多,其酒味的错综程度便越高,一般来说,在葡萄丰收季节酿造的酒有最错综复杂的味道。
三、葡萄酒的种类
(1)红酒 红酒是以黑果皮葡萄酿成的酒,将果实压碎并把果梗除去之后,把果汁连果核一起放入酿酒槽发酵,果皮的红色素把果汁染红,果核里面呆涩度的鞣酸叶溶入果汁,入桶陈年,一年或最长两年过滤装瓶。
(2)白酒 以浅色果皮的葡萄酿成的酒。将压碎去梗榨得的汁,视需要的甜涩程度进行发酵,完成后隔渣入桶,陈年后再隔渣过滤装瓶。
(3)桃红酒 桃红酒(ROSE WINE)也有人叫玫瑰红酒。有几种不同的做法,有的以红酒的方式酿,但减少发酵时间甚至不用第二次发酵,有的则省事,用酿好的红白原酒混合调配而成。所以,不同的桃红就有着截然不同的风味。
四、葡萄酒的等级
(1)以产地划分等级
葡萄酒的好环跟产区直接相关,好酒都用其产地来命名。爱饮葡萄酒的人士没有谁不知道波尔多(BORDEAUX)和布根地(BURGUNDY)的。这是 法国两个产酒区的地名,堪称全球最佳酿酒区,也是著名葡萄酒汁的标志。
基本上,法国葡萄酒分成四种等级。最好的酒在招标纸上标有A.O.C。即使不知道酒的品质如何,这个字样已经保证它是最好的产地即最真实的原料。
第一级 法定产区酒
Appellation d’Orligine Controlee(A.O.C)。在酒的商标上,只要是AOC级的法定产区酒,在Appellation和Controlee之间必有一具地名。
第二级 优良产酒区
Vins Delimites de Qualite Supericure(V.D.Q.S)
第三级 地区餐酒
Vins de pays(V.P)。这是限定在法国境内产地酿制的酒,不用标明葡萄种类或收成年份。
第四级 日常餐酒
Vins de Table(V.T)。不用标明产地、葡萄种类和年份。
第三级的V.P在法国人心中并非佳酿,不过,其品质还算优良,味道还醇美。第四级的V.T是普及品,几个法郎一瓶,法国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极随意的场合饮用。
(2)以年份划分等级
即使来自同一片葡萄田,不同年份出品的葡萄酒,酒质也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是纯果汁酒,葡萄的品质决定了酒质的优劣。每年的春风秋雨,夏雹冬霜,以至果虫细菌,都会影响果树的成长及果实的孕育。因此,每年生成的葡萄有着质的分别,是每年的就有着各自的个性。
法国产的葡萄酒,70年代的酒质不及理想,属于尚可水平。80年代是丰收,除了1984年和1987年较弱外,其余都是好年份。特别是1989年,波尔多、布根地的红、白葡萄酒评分都在90分以上。
进入90年代,1990年和1995年都是“黄金年份”。1995年的法国天气令人非常满意,这一年的法国酒价位极高,成为酒类珍藏家的新宠儿。
所以,只有商标上标明产地和年份的酒,才有可能是好酒,否则,只能是三、四级酒。
五、葡萄酒的存放
装在瓶里的葡萄酒像人一样会成熟和衰老,所以被形容为“活酒”。和白兰地不同,不是年代越久远的葡萄酒越好。在不同的条件下,葡萄酒的成长过程有快慢之分。因此,怎样贮存变成了重要课题。
温度 很重要。如果超过20度,上等葡萄酒会在10年内到顶峰开始衰老,如果维持在18度以下,上等酒会在10年后进入佳境。成熟的酒喝起来另有一种顺滑。如果将一瓶葡萄酒放在30-35度的室温下,不出三、四个月酒便会衰老,色泽明显变陈,味道混浊,酒精度增加,令酒味变得平平无奇,即使18-20度,也要保持恒温,如果不能保持恒温,酒会很快未老先衰。
湿度 也重要。湿度会影响水瓶塞的状态,对是否有空气渗入破坏酒质操生杀大权。酒瓶一定要打横平放,就是让酒接触水松让它不会收缩。但那只是内部有一端有效,酒会很快变坏。总的来说,低湿度和高温度都是谋杀美酒的元凶。
亮度 光线会令酒产生变化,游动的光线危害尤甚,酒最好存放在黑暗的地方。
稳定 酒要稳定地摆放,震动会对其均衡起坏影响。所以法国产的酒在法国喝味道比在中国好,用船运酒比用火车好,皆与震动有关。
气味 要清新。在带怪味的地方贮存,其异味会渗透水松瓶塞走进酒里去。
这么苛刻的条件只有在地窖才具备。所以一般人不在家里存放葡萄酒,冰箱里顶多能放半年,如果你看见有朋友把葡萄酒长期摆在客厅,白天进阳光,晚上开空调,他定是个不懂酒的傻瓜!
葡萄酒文章 第2篇
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改善, 人们在聚会畅饮之时, 除了有传统的白酒、美味的啤酒, 还有顺应着这种潮流应运而生的更显高档的葡萄酒。而葡萄酒因其与众不同的养生保健效果和时尚影响作用, 渐渐在国内市场上初露头角, 市场消费数量、国内生产量、进口量和大众认可度逐年增高。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在中国的市场上对葡萄酒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吸引了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品牌进军中国市场, 无形之中带给中国葡萄酒市场以巨大的冲击。在此基础上, 生产葡萄酒的欧盟各国对自己国内的葡萄酒行业采取了出口补贴政策, 这使得欧洲葡萄酒品牌在价格上的绝对优势更加明显, 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葡萄酒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葡萄酒品牌越来越难以与之匹敌。
据报道, 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关于葡萄酒反倾销立案的公告, 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一消息一经传出, 就引起了国内及欧洲葡萄酒市场的一片哗然。
二、反倾销的含义及中国经历的反倾销现状
(一) 反倾销的含义
关于倾销的定义, 有三个标准:
第一, 来自外国的出口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在本国市场上销售, 即存在倾销的幅度;
第二, 倾销对本国同类产品工业造成了严重或实质性的损害, 或形成了实质性损害的威胁, 或阻碍某项新型工业的建立;
第三, 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二) 中国经历的反倾销现状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我国就经受着来自各种各样国家的贸易纠纷案件, 近五年来, 对华各类贸易摩擦案件都维持在了60起以上, 其中,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显示, 1995--2005年, 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总共达到了469起, 占全球2840起案件的16.5%成为对华贸易摩擦案件中最为严重的。中国出口产品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以及被施加的反倾销最终措施的数量仍然是WTO成员中最多的。中国已经成为反补贴和反倾销中的最大受害者。
根据倾销的定义, 我们可以通过调查欧盟中葡萄酒生产国是否有对当地葡萄酒商给予费用补贴而降低了它们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价格, 存在明显的倾销幅度, 造成倾销。据了解, 在几年前, 欧盟确实存在对当地葡萄酒生产商的类似补贴, 并且其补贴的比例随日期的变动而有所调整。
三、我国现阶段葡萄酒市场的分析与研究
(一) 葡萄酒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进入人们生活
在中国, 由于文化的不同, 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们青睐于传统的白酒和啤酒, 这两者在我国酒水类消费中无可厚非地占有着很大的比重。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 文化传播的脚步也随之越来越快, 葡萄酒文化逐渐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中, 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也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葡萄酒, 领略这种文化, 就是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远大前景的展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人们对于喝酒, 不再是贪嗜或者过度饮酒, 而是把喝酒上升到了品酒, 在一方面, 对酒的品种要求多了, 对酒的质量要求高了, 葡萄酒的出现恰恰满足了人们对于高品质酒的要求, 另外, 葡萄酒也渐渐变成一种时尚的标志, 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所以, 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的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二) 较低的人均消费量反映巨大的市场潜能
人均葡萄酒的消费量也可以间接反映出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的潜能, 目前我国的人均消费量为0.4升每人, 相比起世界上的平均为6升的水平, 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水平远远不及, 且欧洲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60升, 可见其潜能非常大。
由以上可以看出, 现阶段, 在我国的葡萄酒市场的发展潜能无限, 尚未完全开发完全的中国人的葡萄酒消费水平给葡萄酒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对于国内新生代的葡萄酒产业有着强大的刺激作用, 同时对国外的葡萄酒出口商的吸引力也是无与伦比的。
(三) 葡萄酒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2000年以来, 葡萄酒产业可谓风波不断, 然而葡萄酒的产量却仍然能够保持在30万到40万的幅度内, 在此之后, 2001年较2000年增长23.9%, 2002年较2001年增长15.3%, 2003年较2002年增长13.5%, 这三年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 据经验得知, 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已经进入了平稳、稳健发展的时期。 (见图1)
由此可见, 在1980年至2008年期间, 中国葡萄酒的产量总体逐年递增, 在有些特殊年份出现了小规模的浮动和波澜, 总体看来, 产量发展呈繁荣方向发展。
四、进口葡萄酒对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影响
随着大量外国葡萄酒出口商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的葡萄酒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根据上部分对我国现如今潜力巨大的国内葡萄酒市场分析, 许多国际葡萄酒品牌也捕捉到了这一点, 开始大举进入我国的葡萄酒市场, 我国市场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如今, 我国国内的进口葡萄酒商成指数型增长, 虽然规模不大, 但发展速度极快, 使得我国每年进口的葡萄酒总量已二十甚至三十倍的速度猛增, 我国内部的葡萄酒市场版图正在一步步被改变。
(一) 进口葡萄酒数量在增多, 最终却靠压低价格来获取消费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自2001年开始, 我国葡萄酒进口数量逐年上升, 进口价格稳定在2-3美元/升的区间范围内。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份额由06年的6.6%提高至07年的10%左右。进口葡萄酒中50%以上来自法国和澳大利亚。高档进口葡萄酒中法国销量最大, 终端价位在2000元以上, 中档进口葡萄酒销量以澳洲为主, 终端价位介于200-1000元之间。 (见图2)
有此图不难分析得出, 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进口葡萄酒的数量逐年递增, 自1997年开始有了大幅度上升, 此时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在大幅度地改善中, 进口葡萄酒的数量高居不下, 象征着我国葡萄酒进口市场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随着进口葡萄酒的数量不断增加, 在一定的时间内, 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也随之稳步上升, 自1997年开始进口葡萄酒的数量异常多时, 进口葡萄酒的价格反而大幅下降, 之后也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内。
简单分析可以得知, 1997年前, 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尚且存在于一个尚未开发的阶段, 进口葡萄酒开始慢慢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数量的增多, 价格也在不断地上涨。到了1997年后, 中国的市场已被基本打开, 在消费前景大好的情况下, 大量国外出口商涌入中国市场, 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形, 此时, 进口葡萄酒的比较优势渐渐弱化, 许多出口商只能靠降低价格来获取消费, 于是价格水平上就有了显著的下降。
(二) 进口葡萄酒占据了强大的国内市场份额
(见图3) 在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产量和消费量的差异对比中, 法国、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国的葡萄酒产量是远大于消费量的, 他们会把大半部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而对于中国、俄罗斯、美国, 由于文化的问题及各种原因, 其消费量是大于生产量的, 于是满足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主要产品是靠国外进口来获得。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进口葡萄酒对国内葡萄酒有着很强的冲击, 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份额中占了一席之地, 被国内号称三大老字号的葡萄酒品牌“张裕、长城、王朝”仅仅占据一半的市场份额, 并且这三大国内葡萄酒大品牌也在市场竞争中渐渐败下阵来, 退居二三线城市。目前在我国有近1900万葡萄酒爱好者, 可其中有1400万被认定为了进口葡萄酒爱好者, 由此可见, 进口葡萄酒对我国的巨大冲击力和影响力。
(三) 我国中低档酒业也因进口葡萄酒收到冲击
另外, 在另一方面, 收到严重冲击的多为我国中低档酒业。随着各种各样的葡萄酒品牌的不断涌入, 我国葡萄酒供求市场出现紊乱, 供大于求, 许多企业选择打价格战, 尤其是对于收到政府补贴的一些欧盟企业, 靠低价进入中国市场, 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
五、分析:中国对于欧盟反倾销立案是偶然还是必然
我国对欧盟实行“双反”立案, 特别是对法国, 很有可能对法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重大的影响。我国是欧盟葡萄酒出口的最大国, 有近乎一半的市场被其牢牢掌控, 法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 它的对华出口量远远高于欧盟其他出口国。
然而, 中国突然对欧盟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究竟是由于法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报复之举, 还是蓄谋已久的对国内葡萄酒市场的整顿方案。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法》对法施行的“双反”调查程序, 将会对未来的中国葡萄酒市场乃至欧洲的葡萄酒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目前, 许多的欧洲葡萄酒出口国已经出现了不安和动荡, 欧盟和中国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贸易磋商。看如今混乱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就可得知, 一场大规模的贸易动荡一触即发。对于中国自身的葡萄酒产业来说, 有几个老牌的葡萄酒公司已经站稳脚跟, 但由于长久的文化问题, 新生代的葡萄酒公司并没有占领足够的市场消费份额, 在整个中国市场上还显得弱不禁风。大量的进口葡萄酒涌入国内, 使得国内葡萄酒市场形势更加复杂, 欧盟等国对葡萄酒出口的补贴, 使进口葡萄酒不仅在品质上还在价格上的优势日益突出, 国内葡萄酒市场岌岌可危, 我国早已拟对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出口行为进行有力的反击, 此时, “光伏产品”所引发的的中欧贸易摩擦无疑是一个很巧合的导火索。
五、结论: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预测
对于中国对欧盟提出的“双反”政策虽然还没有尘埃落定, 但是一些出口国可能会因为担心关税的提高而加紧销售, 同时国内的进口商也有可能为此而开始囤积商品。
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纷繁复杂的过程中, 此次变动无疑是一种大的整顿, 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双方带来压力, 但也无形之中敦促了中国葡萄酒生产商的技术进步、产品提升, 是中国的葡萄酒生产有所进步。
但对于中国的葡萄酒市场, 我们从北美、澳大利亚等地进口的葡萄酒也渐渐成为主流, 可以进而发展成为我国市场所需的进口商, 所以对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影响波动应该不会特别大。
参考文献
[1]党军, 冯宗宪.对华贸易摩擦与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调整—基于收入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分析.人文地理, 2007 (5)
[2]王世春.WTO规则下的公平贸易与中国面临的不公平贸易[A].裴长洪主编, 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237-242
[3]陈泰锋.中美贸易摩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157-179
国内葡萄酒“迎战”进口葡萄酒 第3篇
可以预见,在行业微弱复苏的背景下,国产葡萄酒将正面迎战进口酒的冲击,新一轮洗牌或在所难免。随着国内市场日趋成熟及消费者对进口酒认知的加深,国产葡萄酒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零关税”为进口葡萄酒开路
根据中智自由贸易协定,自2015年1月1日,中国对智利葡萄酒实行零关税,仅征收10%的消费税。6月17日,中澳自贸区协定的签署则意味澳大利亚葡萄酒将在2019年享受零关税。
“零关税”或将成为中国酒业的标志性事件,直接刺激葡萄酒进口量增长。2014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达到3.83亿升,同比上涨1.59%。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分会统计,今年1—5月,我国进口葡萄酒数量同比增长38.09%,金额同比增长22.32%,进口额增速继续小幅提高。
而澳大利亚、智利葡萄酒至华的进口量也出现激增。2015年前4个月,澳大利亚葡萄酒进口量同比上升48%,进口额激增90%,成为仅次于法国的第二大葡萄酒进口国。今年3月,智利瓶装葡萄酒向中国出口大约34万箱,总额超过1.16亿美元,增长14.8%。
业内人士认为,零关税直接传导至终端价格,使进口葡萄酒价格不断下探,国内葡萄酒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对国产葡萄酒市场份额的挤压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此,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王祖明表示,零关税导致的价格冲击是必然的,“但价格并不是决定行业发展的唯一因素。葡萄酒是极具个性化的酒种,注重的是品质、产区和性价比,中国葡萄酒目前还缺乏个性和特点,没有辨识度。”
国产葡萄酒要重视酒文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4月中国葡萄酒产量为74,000.43千升,同比增长11.93%。1-4月累计葡萄酒产量322,236.46千升,同比增长15.03%。行业目前仍处于弱复苏期,性价比高、品种丰富的进口酒或将进一步蚕食国产酒市场份额。
相较而言,国产葡萄酒在种植、酿造、品质、营销等诸多方面与进口酒存在较大差距,该如何应对进口酒的冲击?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表示,国产葡萄酒应立足产品,不断提升生产酿造工艺,改善口感,丰富产品线,积极在市场上营造葡萄酒消费氛围。
王祖明认为,进口葡萄酒的推广方式值得国内企业学习。首先葡萄酒的个性和品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二是提高性价比,第三要重视市场推广和本土葡萄酒文化建设。
在王祖明看来,葡萄酒产业发展瓶颈在于个性和品质,葡萄品种的选择、栽培模式和技术没有提高,各个产区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国内葡萄酒企业重渠道轻文化,照搬白酒的营销模式是不可取的,葡萄酒的文化属性很重要,高端酒的价格支撑需要品质、品牌、历史、文化、风土等因素共同作用。这需要企业给消费者讲一个好的故事,把葡萄酒文化内涵讲给消费者。”
进口酒不被看好
为应对国人偏好进口酒的消费趋势,国产葡萄酒也顺势而为,以并购海外酒庄应对挑战。目前,张裕、王朝、中粮等酒企都加码进口酒代理或并购。作为国产葡萄酒老大,张裕明确表示会将营销资源向自有品牌进口葡萄酒适当倾斜。为此,张裕今年计划投资10个项目,投资总额为19.1亿元。其中计划投资约3亿元用于在法国、西班牙及智利等国家收购相关企业。按计划,进口葡萄酒要占到张裕营收的30%。
“国产品牌经营进口酒,一方面将进口酒品牌优势和自身的口碑、渠道资源相结合,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乘势布局海外市场。”梁铭宣表示,进口酒能增加本土葡萄酒企业的危机意识,逼迫其提升自身竞争力。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张裕投资海外更像是资本游戏,成本低效率高。葡萄酒想要真正走出国门,不是看渠道,而是看产品。
王祖明强调,贴牌生产进口葡萄酒,成本更低了,但治标不治本,对国内葡萄酒行业真正发展无益。中国葡萄酒产区要发掘有代表性、有特色的,甚至惊艳的品种才能和进口葡萄酒抗衡,突出中国风格才是产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葡萄酒文章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