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精选9篇)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第1篇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011年我院收治孕28周~37周胎膜早破患者68例, 平均孕周35周;年龄最小18岁, 最大40岁;第1胎48例, 第2胎18例, 第3胎2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PPROM) 时, 须认真询问病史, 仔细推算预产期, 准确孕周至关重要。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指孕满28周而不满37周, 胎膜在预产期前自然破裂。

1.3 产前感染征象

入院常规查体温、脉搏、听胎心、化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一般依据体温≥37.8℃, 血常规中白细胞≥15×109/L, 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并有下列体征之一:孕妇心率≥100次/min, 宫体压痛 (+) , 阴道流液有臭味, C反应蛋白阳性可诊断为产前感染。

1.4 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

存在可能诱因胎膜早破46例, 占67.6%, 同时存在2种或以上诱因8例, 感染3例, 宫颈锥切术后2例, 臀位10例, 双胎4例, 早产流产史8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例, 瘢痕子宫3例, 子宫畸型1形, 性交2例, 合并糖尿病2例, 羊水过多2例。不明原因22例, 占32.4%。

1.5 保胎及治疗

确诊入院后, 将病例分类, 按胎膜早破常规护理。未保胎30例, 其中18例孕周≥36周, 基本足月, 6例破膜后已有规律宫缩, 宫口开大≥3 cm早产不可避免。另外38例予以保胎治疗, 给予静脉25%硫酸镁10 g持续静滴, 并给予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 同时注意观察体温、白细胞计数。结果15例保胎失败, 发动规律宫缩 (占44.1%) 破膜距分娩平均为52 h, 19例保胎成功, 孕周大于34周, 估计胎儿存活的可能性大, 给予终止妊娠。4例出现感染征象 (11.7%) 。1例保胎时间最长为30 d, 该孕妇为高龄初产妇, 孕周为30周, 保胎过程未出现感染记录, 妊娠终止于34+4周, 行剖宫产分娩, 活婴重2 000 g。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58例经阴道分娩, 10例剖宫产, 剖宫产率为15%, 其中臀位4例, 感染4例, 胎儿宫内窘迫2例。

2.2 新生儿结局

新生儿68例, 孕28周~35周31例, 孕35周~37周37例, 出生体重1 000~3 250 g, 平均体重2 125 g。重度窒息1例, 轻度窒息1例, 抢救无效死亡4例。不同孕周新生儿结局见表1。

新生儿发病在孕28周~35周8例, 在孕35周~37周3例。

3 讨论

胎膜早破导致早产是产科领域中比较常见也比较棘手的问题, 据统计PPROM占妊娠总数约2%~3%, 其中50%~70%的孕妇在胎膜早破后1周内分娩, 与胎膜完整的正常妊娠相比, PPROM的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发病率及母体感染率较高。过早终止妊娠, 可能因为胎龄小, 出生体重过低, 使围生儿病死率升高;而长时间保胎, 继发感染, 会引起胎死宫内, 甚至会影响孕妇以后的生育, 所以在临床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1 PPROM的易发因素

胎膜早破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为 (1) 感染:下生殖道上行感染是导致PPROM的主要原因; (2) 胎膜病变:胎膜因某些原因弹力降低, 脆性增加, 缺血、感染、胎膜坏死导致破裂; (3) 宫颈松弛:如先天发育不良, 多次人工流产, 或者有宫颈撕裂、宫口锥形切除史, 导致宫颈内口的括约肌作用丧失, 使胎膜破裂; (4) 其他如羊水过多, 双胎、胎位不正, 妊娠合并症, 创伤, 妊娠晚期性交等; (5) 不明原因。

3.2 PPROM的临床处理

(1)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因为亚临床或临床宫内感染是PPROM的病因之一; (2) 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儿肺成熟, 使用时间2 d~3 d, 将使新生儿病死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发生率明显下降[1]; (3) 常规应用宫缩抑制剂, 胎膜在分娩发动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故除入院时已有规律宫缩, 宫口>2 cm者外, 均应使用宫缩抑制剂抑制宫缩, 以延长孕周。

3.3 PPROM的分娩方式

胎膜早破使产褥感染和剖宫产率升高。胎膜早破剖宫产率增高主要原因为胎膜早破后羊水量减少, 其缓解宫壁对胎儿压力作用降低脐带受压, 易发生胎儿窘迫及宫壁紧裹胎体, 导致宫缩不协调, 阻碍分娩机转, 形成胎方位异常。胎膜早破继发宫内感染, 使子宫及宫颈对缩宫素反应差, 不易诱发有效宫缩, 致缩宫素引产失败增多, 故剖宫产率升高。

3.4 预防

对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应以预防为主, 一旦发生, 其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发病率及母体感染率较高, 所以定期产前检查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对破水超过12 h未分娩或有其他易感因素存在时加用抗生素, 选择的抗生素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尽早发现并去除胎膜早破的诱因至关重要。

摘要:目的 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preterm prematureruture of membrams, PPROM) 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针对68例PPROM的原因采取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结果 68例患者经阴道分娩58例, 剖宫产10例。共分娩新生儿68例, 孕28周~35周31例, 孕35周~37周37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新生儿发病在孕28周~35周8例, 孕35周~37周3例。结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威胁母婴健康的产科常见并发症, 应以预防为主, 尽早发现并去除胎膜早破诱因至关重要。

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新生儿病死率

参考文献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8例分析 第2篇

关键词 早产 胎膜早破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56

本文将我院2002~2007年早产并胎膜早破病例108例诊治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指孕满28周而不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自己破裂的病例。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的早产并胎膜早破病例108例,同期分娩总数6728例,占分娩总数的1.6%。

一般情况:患者年龄21~31岁,平均25.2岁,其中经产妇38例余为初产妇。入院孕28~34周38例,孕36周42例,孕37周28例。

发生胎膜早破的因素,见表1。

保胎治疗情况:确诊入院后,按胎膜早破常规护理,并将病例进行分类。未保胎53例,其中28例≥36孕周,12例破膜后已有规律宫缩,宫口已开大3cm,早产不可避免。8例≤30孕周,家属要求放弃胎儿。另55例给予保胎治疗(口服硫酸沙丁胺醇片4.8mg,每日3次;静脉滴注25%硫酸镁每日30~60ml),并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白细胞计数、胎心及羊水性状,出现异常随时终止妊娠。

结 果

30例(54.5%)保胎失败,破膜距分娩时间平均为48小时。25例保胎成功,孕周≥34周,估计胎儿存活的可能性大,给予终止妊娠。3例出现感染症状,给予足量抗生素的同时终止妊娠。最长的1例保胎时间为35天,该孕妇自然流产4次,属珍贵胎儿,此次孕30周自然破膜,保胎中出现体温升高及胎心增快,35周时点滴催产素顺产活婴。

分娩方式:98例经阴道分娩,剖宫产20例,剖宫产率为18.5%,剖宫产分娩的20例中,臀位6例,感染2例,胎儿窘迫5例,重度妊高征1例,双胎3例,珍贵儿3例。

围生儿情况:从表2中可看出,<34周者围生儿病死率显著高于≥34周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与近足月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4周者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明显增加,超过34周围生儿存活率有明显改善。见表2。

讨 论

早产并胎膜早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若消极等待则继发感染,可能造成母儿不良结局;若积极干预,则因早产增加围生儿病死率。我们的体会是:在严密监测体温、心率、血象及胎心的情况下,适当延长孕龄,促胎肺成熟,尽可能延至34周以后分娩,可望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祛除PPROM的诱因: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4.5%~7.6%。而PPROM的发生率较低,本组为1.604%。正常情况下,临产前胎膜不易破裂,但存在某些因素时可以发生早破,如感染、宫腔内压力异常、宫颈功能不全、创伤及胎膜结构发育不良等都是常见诱因。本组资料也表明PPROM的臀位、双胎、阴道炎、既往不良孕产史及合并妊高征者为较常见原因。所以积极发现并处理高危因素,可望减少PPROM的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生儿病死率。

PPROM的临床处理:PPROM主要的危害是宫腔感染、胎儿窘迫、脐带脱垂、胎肺发育不良等。正确处理PPROM可适当延长孕龄,降低围生儿病死率。①使用宫缩抑制剂:目的是延迟分娩,特别是<34周的孕妇,如能抑制宫缩达48小时,可使糖皮质激素促使胎肺成熟发挥最大的效能[1]。我们选用的是硫酸镁及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②皮质激素的应用:促胎肺成熟,在不增加感染的基础上,使RDS降低。用法是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1次/天,连续3天,超过34孕周不推荐常规使用[2]。本组资料显示34周后未有RDS出现。③预防感染:生殖道感染是诱发宫内感染及早产的重要原因,同时感染与胎膜早破也密切相关。本组资料显示PPROM病例中由生殖道感染所致者占9.3%,11例新生儿患感染性疾病,其中宫内感染者3例。所以积极治疗及预防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对破膜12小时以上者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般选择对胎儿毒性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且在保胎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如孕妇体温≥37.8,无其他原因的孕妇或胎儿心率增快;白细胞计数≥15×109/L,阴道分泌物有气味,子宫有压痛或子宫容易被激惹等均提示宫内感染,需尽快终止妊娠。④保守治疗的时限:从统计资料看,孕34周后围生儿并发症及病死率都明显降低。所以若无感染征象,尽量保胎至34周,常规B超检查BPD接近或超过8.5cm,估计胎肺基本成熟,适时终止妊娠,孕36周以上者胎儿基本成熟,处理可同足月胎膜破者。⑤终止妊娠的方式: 无产科指征及无感染征象,尽量阴道分娩,宫口开全后为防止颅内出血,可行会阴侧切助娩。合并产科指征者选择剖宫产,强调术前术后加强抗生素应用,若出现感染现象,立即终止妊娠,以剖宫产为宜。

参考文献

1 戴钟英.胎膜早破.见: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48.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临床分析 第3篇

关键词:胎膜早破,早产,病因

胎膜早破 (PROM) 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的疾病, 其主要是临产前出现胎膜破裂的疾病。而早产多数为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期间的分娩者, 医学中对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定位为发生在妊娠28~36周, 胎膜在临产前破裂且存在早产的女性。对胎膜早破患者需结合病史、临床检查、B超检查等即可有效诊断病情。现对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合浦县人民医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合并早产产妇142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42例, 均为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合浦县人民医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合并早产产妇, 年龄22~36岁, 平均 (26.1±2.6) 岁。妊娠均为满28周至不满37周, 平均孕周34周+2。初产妇66例, 经产妇76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 先露高浮者抬高臀部。对患者的身体指标严格观察, 如:体温、脉搏、胎心、羊水情况、血常规等。通过B超对胎儿情况及宫内感染状况详细观察。通常口服沙丁胺醇或 (和) 静脉滴注25%硫酸镁, 对宫缩情况进行有效抑制;选择糖皮质激素2~3d促胎肺成熟;运用抗生素防范其他问题的出现。在治疗期间, 若患者发生胎肺成熟者、感染等问题要立刻终止妊娠。

2 结果

2.1 发生胎膜早破的病因

发生胎膜早破的原因中, 早产、流产史45例 (31.69%) , 其次是臀位33例 (23.24%) 。见表1。

(n/%)

2.2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113例 (79.58%) , 剖宫产29例 (20.42%) 。见表2。

(n/%)

2.3 剖宫产指征

本资料中29例剖宫产, 以胎儿窘迫和臀位剖宫产居多, 其中胎儿窘迫12例 (41.38%) ;臀位11例 (37.93%) ;另有胎盘因素、妊高征、脐带脱垂、瘢痕子宫共6例。

3 讨论

3.1 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

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包括: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压力升高、胎先露部高浮、宫颈内口松弛、胎膜结构异常等[1]。此次分析得出的因素主要为引产、流产等, 这些会造成女性宫颈损伤而继发感染, 并在妊娠后期会引起胎膜破裂。另外, 此次临床观察发现造成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因素包括:不良孕产史、臀位、双胎、阴道炎等。根据这些因素判断, 为了降低患者胎膜早破的发生率, 女性在计划妊娠阶段结构相应的检查意义重大。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需注重生殖道炎症的处理, 降低流产、引产的发生率, 通过妇科检查调整胎儿臀位、横位, 这有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生儿病死率。

3.2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治疗

(1) 宫缩抑制剂:PROM出现在孕34~36+6周, 这一阶段的胎肺基本上处于成熟状态, 若延长孕周难以有效减小围生儿病死率, 这一时期新生儿存活率与足月儿几乎没有差异, 同时会加大感染概率, 出现这种情况需终止妊娠。胎膜早破出现在34周前并早的患者, 胎儿出生后会存在很多病发症状。这就需要对在34周前合并胎膜破裂的患者实施保胎治疗, 尽可能延长孕周, 加快胎儿的成熟, 提升围生儿存活率[2]。考虑到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 需在胎膜破裂后尽快使用宫缩抑制剂, 不得在宫缩出现后使用。 (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主要功效是加快胎儿肺成熟, 降低新生儿脑室出血 (IVH) 及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率。但使用该药物时会减弱机体的抵抗力, 从最终造成继发感染。医师在使用该药时必须掌握治疗时间, 临床经验显示可参照胎膜破裂时的孕周来判断能否运用糖皮质激素, 孕大于34周的胎肺基本成熟, 不得使用糖皮质激素;孕28~34周则一定要使用糖皮质激素, 可避免RDS及IVN的发生。 (3) 防范感染:导致胎膜早破的根本因素是感染, 加上破膜后未采取有效的防范策略, 造成阴道内细菌可上行感染。生殖道感染是造成宫内感染、早产的主要因素, 给产妇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因而, 对感染问题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健康状态。对破膜时间超过12h则要正常运用抗生素, 如破膜后久未临产则需停止抗生素, 道路产程后继续使用, 这对于炎症的发生有控制作用。 (4) 终止妊娠:由于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胎儿较小, 若无产科指征、感染则需采取阴道分娩。宫口开全之后, 为避免患者颅内出血, 则需采取会阴侧切助娩。合并产科指征者运用剖宫产术。

3.3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预防

对广大女性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引导她们掌握足够的孕期保健知识。尽可能避免过多的阴道检查, 孕晚期不得性生活及重体力劳动, 避免腹部外伤带来的伤害。对阴道炎症尽快采取措施处理, 防止胎膜早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6-137.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第4篇

【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护理管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54-01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PROM)。妊娠满37周后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0%;妊娠不满37周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0%-3.5%。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1]。而且,胎膜早破时孕周越小,围生儿预后越差[2],产妇感染的机会越多。因此,早产胎膜早破早已成为产科护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院产科也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得喜人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护理质量,确保产妇和围产期的胎儿安全。笔者有意将我院25例早产胎膜早破成功护理的案例总结如下,與同道一起交流学习。

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2年2月,我院共收治25例住院分娩的早产胎膜早破产妇,孕28w-36w+3d之间,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为25.25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6例。均为单胎。孕妇突感阴道有较多无色透明液体流出,部分产妇呈间断性排出,无臭味,无腹痛,无阴道出血,宫颈未消,宫口未开。体温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超声检查羊水池深度> 3 cm,胎心监护正常,相关理化检查符合胎膜早破的诊断。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多数产妇缺乏早产胎膜早破的医学知识和无思想准备,而且,病程的发生、发展多是在无意间发现。在这一段时间内,产妇并没有感觉有太大的压力或恐惧。只有在妇产就诊后,确诊为早产胎膜早破的情况,产妇会突然感觉不知所措。特别是有些医护人员不讲究讲话的方式方法。“病情很严重,结果很不好。”这样的病情介绍将给产妇的思想和情绪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在给产妇诊断、治疗及护理时,一是要实事求是把病情告诉产妇及其家属,不夸张不隐瞒。二是要注意病情介绍的方式方法,以向积极的方面多介绍、多鼓励。让产妇能既要对本疾病的重视,也要不能存在有太大的思想压力,使她们能放下包袱,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医疗和护理。

2.2保胎护理:对确诊早产胎膜早破的产妇应立即指导产妇绝对卧床休息,将臀部抬高,减少羊水流出,防止脐带脱垂,并协助和教会孕产妇适应卧床进食及大小便,给予容易消化的高营养及适当增加纤维素多的食物,多饮水。防止便秘,尽量减少肛检,禁止灌肠[3]。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讲解我们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原理,以满足产妇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并敦促产妇积极配合。

2.3药物运用: 主要以抑制宫缩和促进胎肺成熟的药物使用[4],我们对本组25例孕产妇应用25%硫酸镁加葡萄糖液体中静滴,并密切观察宫缩情况而调整输液的速度。在促进肺成熟主要使用激素干预。

2.4预防感染:胎膜早破后期待治疗的时间长短与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感染因素。是决定是否终止妊娠的重要指标。胎膜早破其本身就是非常容易导致感染的一个重要诱因,护理人员在积极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保持孕产妇待产病房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定期对室内消毒。②外阴每天用碘伏消毒液擦洗2次,卫生巾要求质量好、无菌,正规厂家的产品。使用时应检查其外包装及有效期。③密切监测产妇的体温变化,及外周血象变化,观察羊水的量、色、质、气味的变化以及运用各种理化检查的工具随时监测胎心、胎动情况。如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或终止妊娠。

2.5产中护理:张秀英,欧阳丙荣报道,60%-80%早产胎膜早破产妇在破膜后7d内自动启动分娩[3],能期待治疗延迟到足月分娩的不多,本组25例产妇也不例外,最长延长15d,最短5d。生产方式选择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以确保产妇及婴儿安全为原则。能具备平产条件的宜支持平产,以遵循“减少干预,回归自然。”本组7例自然分娩。值得注意的是在产程中,产妇正规宫缩开始应给与常规吸氧,并密切监测产程进展情况,和胎儿胎心频率。第二产程中,如初产妇应采取会阴侧切,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尽量减少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发生[5,6]。不论是手术分娩分娩产妇还是自然分娩产妇,均应预先与儿科医师联系,做好新生儿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

2.6产后护理

2.6.1 新生儿娩出后应及时挤压出口、鼻腔内粘液和羊水,并立即采用吸管清理新生儿口腔、鼻腔,并准备好气管插管等物品,必要时进行抢救处理。

2.6.2 产妇的观察与处理:产后应密切观察产妇,防止产后出血;注意恶露的量、色及气味,观察有无子宫压痛,每天会阴护理2次,产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2.6.3母乳喂养指导: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我们护理人员应积极协助产妇实施母乳喂养,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养方法及防止溢乳的常识。

3 体会

文献报道,早产胎膜早破的确切病因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生殖道感染、宫颈内口松弛、羊膜腔内压力升高、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未很好衔接、胎膜发育不良等等。其中,以生殖道感染为主要原因。因此,孕妇在孕前、孕中均应加强生殖道卫生管理工作,做好孕前检查,有感染的应积极治疗、及时纠正,把能导致早产胎膜早破的迹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产前产妇的心理护理与配合非常重要,心理护理中,我们护理人员对产妇的病情告知与对接方法方式应讲究一定技巧。应把病情告知到位也不要引起产妇及其家属恐慌为最佳度量。

人性化亲情护理,护理人员应与产妇多接触、多交谈,这样能充分掌握产妇的心理、情绪及生活所需,为产妇能及时的提供精神上、心理上及物质帮助,使产妇能消除顾虑,轻松愉悦的接受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行为。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待产。新生儿娩出后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产妇及婴儿的生理、病理的变化,同时,也要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把喜悦传递给产妇,并要求产妇注意休息。做到把紧张、担当留给医护人员,把轻松、愉快送给产妇及其家属。

总之,对早产胎膜早破产妇宜早发现早干预;加强期待治疗期间人性化护理管理力度;动态监测产妇、胎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适时选择终止妊娠,以确保产妇和围产期的胎儿安全为根本护理目标。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2004,6:145.

[2]李金荣.胎膜早破90例护理措施及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9,14(16):108.

[3]张秀英,欧阳丙荣。176例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5,32(9):1201。

[4]邱国风,张淑红,吕晓辉。早产胎膜早破45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8):64.

[5]廖念权。早产胎膜早破181例临床分析与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2007-2009.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结局分析 第5篇

关键词:胎膜早破,早产,妊娠结局

胎膜早破指临产前发生胎膜破裂, 为产科常见并发症, 对母婴有许多不良影响, 胎膜早破易诱发自然早产或医源性早产。胎膜早破使早产的处理更为复杂化, 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当高, 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所以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对我站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胎膜早破合并早产80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我站收治的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年龄21~39岁, 平均27.5岁;平均孕周28~366+周;初产妇66例, 经产妇14例;单胎73例, 双胎7例;将孕周28~336+周40例分为观察组;将孕周34~366+周40例分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体重、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胎膜早破的母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褥热、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脐带脱垂、极低体重儿和新生儿死亡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两组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P<0.05

3 讨论

胎膜早破的原因还不明确, 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 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胎膜并企图寻找其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是创伤、感使胎膜坏死、宫腔压力异常、胎方位异常、胎膜结构异常、宫颈机能不全、羊水过多、双胎和巨大儿、孕妇营养不良等, 常常多种因素同时存在。胎膜早破一旦发生就不可能逆转, 而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胎膜早破。正规的产前检查对预防早产具有重要意义[1]。

3.1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分娩方式

孕周越小, 胎儿体重越低, 发生头盆不称的机会相对较少, 可顺利通过产道, 阴道分娩的机会越大, 但孕周越小的胎儿对宫缩压力的耐受力较差, 容易出现胎儿窘迫, 同时胎儿颅骨骨化不全受压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常需助产或剖宫产, 使手术产率增加。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应结合临床实际考虑:在无危及胎儿及母亲安危的情况下, 应选择阴道分娩, 阴道助产尽量避免。有产科指征者如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胎儿窘迫等可选择剖宫产, 但不应一味强调胎膜早破是难产的早期表现而过早施行剖宫产, 失去阴道分娩机会。

3.2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分娩时机

胎膜破裂后早产的发生较难避免, 正确处理胎膜早破可造成延长孕龄、降低围生儿病死率。资料分析表明, 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新生儿并发症明显不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对于母婴情况良好, 无感染征象者尽可能保胎至孕34周后终止妊娠, 如果出现宫内感染、脐带脱垂、胎儿窘迫或期待过程中出现无法抑制的子宫收缩, 分娩已发动时, 无论孕周多少, 均应尽快终止妊娠。

3.3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处理

胎膜破裂后可导致母婴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且随着破膜时间延长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增加。因此, 应予重视孕期卫生保健指导, 妊娠晚期避免过多的阴道检查及重体力劳动, 预防外伤, 禁止性生活, 多卧床休息。同时提倡采取期待疗法, 正确使用宫缩抑制剂延长孕周 (如利托君、沙丁胺醇、硫酸镁) , 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红霉素) , 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 (如地塞米松) , 并可减少新生儿脑室出血的发生[3], 阴道擦洗、减少不必要的肛查和阴道检查, 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4 小结

综上所述, 胎膜早破的发生存在较多的易发因素, 应早期识别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妇科疾病, 控制人工流产, 以降低围产儿合并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45.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甘肃省永昌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共4403例, 同期胎膜早破472例, 而妊娠28~36周+6胎膜早破者110例。不足月胎膜早破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的2.4%, 占整个胎膜早破的23.3%。该组病例平均妊娠周数34.3周, 平均年龄27.2岁。其中初产妇100例, 经产妇10例.单胎101例, 双胎9例, 胎死宫内2例, 新生儿共117例。新生儿死亡1例, 共存活新生儿116例。

1.2 统计学方法:采用

x2检验

2 结果

2.1 胎膜早破的原因

本资料中除感染因素外, 统计内容见表1。

2.2 分娩方式

110例中阴道分娩62例 (56.4%) ;剖宫产48例 (43.6%) , 见表2。

2.3 剖宫产指征

本资料中剖宫产48例, 占43.6%, 剖宫产指征见表3。

2.4 新生儿结局

本组资料孕28~34周+659例, 其中2例胎死宫内 (1例孕29周+2, 未发现明显原因;另1例孕33周, 双胎,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其中1个胎儿宫内死亡) ;新生儿死亡1例, 系先天性心脏病 (房缺、室缺及主动脉、肺动脉转位) , 该组病例共有存活新生儿63例, 新生儿发生各种并发症者39例, 占61.9%。

注:1) 边缘性前置胎盘4例, 胎盘早剥2例。

孕35~36周+651例, 新生儿53例, 发生各种并发症者13例, 占24.5%。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

3 讨论

3.1 胎膜早破的原因

胎膜早破的原因通常认为与感染、胎膜结构发育不良、胎位异常、宫腔压力异常、宫颈功能不全、创伤等相关。本文胎膜早破的原因以流产和引产者占首位 (36例, 占32.7%) , 流产或引产可致宫颈损伤而继发炎症并在妊娠后导致胎膜破裂;本组未找到明确原因者25例 (22.8%) , 占第2位, 此组病例中, 一部分可能为感染因素所致, 仅因为没有进行生殖系统感染的检查而无证据, 另一部分则可能存在其它不明确的原因。占第3位的为臀位30例 (27.3%) 。鉴于上述原因, 为使胎膜早破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在计划妊娠前行妇科检查是必要的, 了解有无生殖道炎症并给予治疗;减少流产和引产;产检中若发现可能导致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时应予纠正。

3.2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处理

胎膜早破并早产是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的问题, 若消极等待, 则继发感染可能造成母儿不良结局, 若积极干预, 则因早产增加围生儿病死率。 胎膜破裂后可导致母婴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且随着破膜时间延长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增多。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处理上关系到如下四方面的内容。

3.2.1 使用宫缩抑制剂延长孕周

确诊入院后, 按胎膜早破常规护理, 且将病例进行分类. 胎膜破裂发生于孕34~36周, 此时, 延长孕周不能明显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这一孕周段的围生儿, 其存活率与足月儿无明显差异[1]。本资料中对于<34孕周并胎膜破裂, 宫口开大<2cm者, 给予硫酸镁40~6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口服硫酸舒喘灵4.8mg每日3次治疗, 同时注意观察体温、白细胞计数、胎心及羊水性状, 其中26%保胎至孕34周后分娩, 新生儿出生后情况良好。而胎膜破裂发生于孕34周前并早产者, 胎儿出生后并发症较多。因此, 对于<34孕周并胎膜破裂者应积极保胎治疗, 延长孕周, 促进胎儿成熟, 提高围生儿存活率。为提高治疗效果, 宫缩抑制剂应在胎膜破裂后立即应用, 不能待出现宫缩后使用。

3.2.2 皮质激素的应用

皮质激素能促进胎肺成熟, 并可减少新生儿及脑室出血 (IVH) 及坏死小肠结肠炎的发生。但皮质激素的应用尚存有争议。即应用皮质激素可能降低机体抵抗能力而出现继发感染, 或使可能存在的感染被掩盖。多数学者认为, 应用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的意义远大于感染。关于皮质激素应用的时机, 有研究[2]指出:孕34周内的早产儿中, 未使用激素者RDS的发生率为57%, 24h以上用药组发生率降至17%;而孕34周以上的早产儿用药组与未用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说明用药最佳时段为孕28~34周。Chen等[3]指出, 须根据胎膜破裂时的孕周来决定是否应用皮质激素, 孕34周以上或有胎肺成熟的证据, 皮质激素需慎用, 孕28~33周必须使用皮质激素以降低RDS及IVH的发生。

3.2.3 抗生素的应用

胎膜破裂后其防护作用消失, 加之宫缩时的负吸作用, 阴道内细菌可上行感染。此外, 在胎膜破裂前可能即有感染存在。故抗生素的应用是必要的。Matsuda[4]随机对照研究孕25~34周胎膜早破的病例, 治疗组 (34例)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宫缩抑制剂, 对照组 (41例) 仅卧床休息, 治疗组破膜至分娩较对照组平均延长72h, 提示抗生素能预防和治疗感染, 并在此基础上延长破膜后的潜伏期, 促进胎儿成熟。

3.2.4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分娩时机

胎膜破裂后早产的发生较难避免, 保胎势在必行。若保胎时间长, 母婴感染机会增加。此时选择合适时机终止妊娠较为重要。本资料显示:<34孕周终止者, 新生儿并发症较多。

而>34孕周终止者, 新生儿并发症较少 (P<0.01) 。对于母婴情况良好, 无感染征象者尽可能保胎至孕34周后终止妊娠。若超过孕35周, 胎儿已成熟, 为避免感染, 此时可终止妊娠, 若有感染发生则随时终止妊娠。

3.3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分娩方式

不足月妊娠胎膜破裂后, 随时可能发动分娩或因感染等需要终止妊娠。此时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应结合临床实际考虑。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时胎儿较小, 可顺利通过产道, 适宜选择阴道分娩。但由于胎膜破裂后羊水减少, 其缓解宫缩对胎儿压力的作用消失, 加之胎儿不成熟, 对宫缩压力的耐受力较差, 易发生宫内缺氧, 常需助产或剖宫产。本资料中, 阴道分娩62例 (56.4%) , 剖宫产48例 (43.6%) , 其中24例 (50%) 是因为胎儿窘迫剖宫产, 说明早产儿对缺氧的耐受力较差。对于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分娩方式选择, 在无剖宫产指征时应选择阴道分娩, 产程中进行胎儿连续监护, 有异常随时处理。接生时行会阴切开, 利于胎儿娩出。阴道助产尽量避免。有产科指征者可选择剖宫产, 但不应一味强调胎膜早破是难产的早期表现[5]而过早施行剖宫产, 失去阴道分娩机会。

参考文献

[1]朱洁萍, 戴钟英.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宫缩抑制剂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1, 17 (1) :12.

[2]万伟琳, 王丹华, 赵时敏, 等.产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 (3) :137.

[3]Chen B, Yancey MK.Antenatal corticosteroids inpretermprema-ture urpture of membrance[J].Clin Ostet Gyne-col, 1998, 41:832.

[4]Matsuda Y, IkenoueT, Ibars S, et al.The efficacylo propht-lactic antibiotic and tocolytic therapy for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Nippon Sanka Fujinka Gakkai Zasshi, 1993, 45 (10) :1109.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第7篇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1682例, 妊娠28周~36+6周, 胎膜早破者为132例, 不足月胎膜早破者68例。平均25.5岁, 均无合并其他疾病。其中初产妇51例 (75%) , 经产妇17例 (25%) ;单胎65例, 双胎3例, 新生儿71例, 新生儿死亡2例, 共存活新生儿69例。

1.2 胎膜早破的诊断[2]

①突然见阴道内有较多液体流出, 可见胎脂及胎粪, 肛诊将胎先露部上推见阴道流液量增多;②窥器检查见液体自宫颈口流出或阴道后穹隆有较多混有胎脂和胎粪的液体;③酸碱试纸测定阴道液pH值≥6.5。

1.3 保胎治疗

孕妇确诊入院后, 按胎膜早破护理, 并将病历进行分类, 未保胎的12例, 其中3例大于36周, 7例破膜后已有正常宫缩, 宫口已开大3 cm, 分娩已不可避免。2例小于30周, 家属要求放弃胎儿;另56例给予保胎治疗 (口服舒喘灵, 静脉滴注25%硫酸镁) [3], 并给予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此间观察血象变化, 体温变化, 检测胎儿宫内情况。结果4例保胎失败, 51例保胎成功, 1例出现感染现象, 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后及时中止妊娠。

1.4 发生胎膜早破的因素。

(见表1) 。

2早产及胎膜早破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胎膜早破一旦发生, 首先对母亲带来许多不良的心理影响。主要是紧张、担心和焦虑, 特别是多次流产, 担心胎儿的安危, 为此感到焦虑不安, 甚至有些家属会抱怨患者, 更会加重孕妇的不良心理, 使孕妇的心理负担沉重。所有这些都不利于早产胎膜早破的保胎治疗, 护士要运用沟通技巧, 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解释紧张和焦虑对疾病的不利, 耐心聆听并解答孕妇提出的各种疑问, 了解她们的要求和心理需求, 做好安慰工作。向孕妇讲解自己了解方案及注意事项, 使她们情绪稳定, 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 减轻心理负担, 使孕妇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做好孕期保胎护理

要求孕妇定期检查, 一旦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破膜时间越早危险性就越大, 保胎时间越长, 母婴并发症就越多。故应保持心情平静, 避免诱发宫缩活动, 如抬重物、腹部受压、孕晚期性生活等;应注意加强营养, 食用含有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高危孕妇应指导多行左侧卧位休息;积极治疗和预防生殖道感染, 重视孕期卫生指导。在促进胎肺成熟方面, 主要使用地塞米松。护士应首先对孕妇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 讲明保胎的目的、药物的作用及疗效, 以满足孕妇和家属知情同意权, 同时要讲明卧床休息对保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取得孕妇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其次护士要准确及时有效的用药。

2.3 预防感染

每天用0.5%PVP碘液外阴冲洗两次, 保持外阴清洁, 用灭菌会阴垫, 尽量减少阴道检查, 必要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相应的护理措施也非常重要:①保持病房空气新鲜,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每周用艾叶烟熏1次;②外阴每天用碘伏液擦洗2次, 会阴垫消毒后再使用;③密切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每天监测T、P、R 4次, 并注意血象变化;④观察羊水的量、色、质、气味的变化并纪录, 如发现羊水为Ⅱ~Ⅲ度污染、羊水性状稠厚, 有臭味或异味, 以及子宫有压痛、胎心过快、胎动频繁, 若同时伴有T、P、R加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提示有感染存在应及时处理。

2.4 皮质激素的应用

促胎肺成熟在不增加感染基础上可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 (IVH) 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降低RDS, 方法:地塞米松5 mg im1次/d, 连续3 d, 停7 d后可重复使用, 至35周。本组资料中孕35周后无RDS发生。

2.5 治疗中的护理配合

早产胎膜早破一旦发生, 对母亲带来许多不良的心理影响, 而紧张和焦虑的心理均易诱发官缩, 而加速早产的发生, 应作好孕产妇的思想工作。孕妇每天会阴擦洗并更换卫生巾, 测体温4次/d, 体温超过37.5℃及时汇报医生, 动态监测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加强胎儿的检测, 运用自测胎动、监听胎心、定期胎心监护、B超和生物物理评分指标等方法, 如有异常均预示着存在宫内感染, 须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要密切观察阴道排出液的性状, 是否混有胎粪, 如果头先露者, 羊水含胎粪者视为胎儿宫内缺氧, 应立即报告医生要终止妊娠。

3结语

总之,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中, 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轻, 死亡率越高。要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除治疗措施正确外, 精心的护理、细致的观察至关重要。

摘要:目的 了解早产范围内胎膜早破情况, 为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 提高护理质量, 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早产合并胎膜早破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依次为流产史、阴道炎、多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疤痕子宫等。结论 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 积极做好有关护理是关键,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赵欣.早产与胎膜早破.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1, 17 (1) :7.

[2]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5.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9年8月-2012年8月收治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共80例, 年龄20~41岁, 平均26.8岁;破膜时孕周3l~36周;初产妇48例, 经产妇32例, 其中不良产史4例。胎膜破裂的平均孕周为35.8周。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孕妇会因担心胎儿的安危和是否能顺利分娩而感到焦虑和紧张不安.护士应安慰孕妇并告知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同时多与孕妇及家属交谈, 加强沟通, 给产妇心理安慰, 并介绍同种病例的良好预后, 缓解产妇心理压力, 让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 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给产妇进行药物护理之前要讲清药物的疗效, 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膝反射等情况变化.根据不同产妇胎膜早破的时间差异使用护理药品:临床治疗一般采用口服硫酸舒喘灵。特别是孕周<35周的孕妇.如能抑制宫缩达48 h, 可使糖皮质激素促使胎肺成熟作用发挥最大效果。

1.2.3 预防感染

胎膜早破后的产妇会阴部与外界形成了通道, 医护人员要严格遵照常规护理, 做好会阴护理, 使用消毒会阴垫, 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情况如胎位异常、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者应及时治疗, 并有针对性的加强产前检查与监护。禁止给患者灌肠和肛部位检查;对于破膜12 h以上患者, 应预防性配合医师使用抗生素。

1.2.4早产准备

膜膜早破临产时要严密观察产程中胎心的波动, 对高危人群如有早产史、生殖道畸形等的孕妇应做好产前保健及妊娠知识教育。教导孕妇学会自测胎动, 及时发现胎心基线异常和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孕周>37周的患者, 同时会有因胎膜早破导致官缩乏力而延长产程的反应, 分娩困难增加。准备好抢救需要用的医疗器械和必须药物, 想尽办法提高围生儿的健康存活率。

1.2.5 产后护理

加强观察母子生命体征, 做好会阴护理和切口观察, 详细记录子宫的情况变化。

2 结果

80例胎膜早破患者分娩76例早产儿, 死亡4例, 其余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350~3450 g, 平均2400 g, 而且预后良好, 总体护理效果良好。

3 讨论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并发症, 而胎膜早破是指胎膜在临产前破裂, 其发生率近年有增加倾向[4]。笔者认为一般认为胎膜早破与感染和管腔压力异常等因素有关, 此外, 胎膜结构异常、胎位异常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胎膜早破最主要的就是会引起早产, 另外还会致使感染、脐带脱垂等病症[5,6]。胎膜早破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它有很多的发病因素, 有伤口并引发炎症, 婴儿的胎位不正[7,8]。本文研究结果80例胎膜早破患者分娩76例早产儿, 死亡4例, 其余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350~3450 g, 平均2400 g, 而且预后良好。笔者认为阴道炎、阴道有液体流出, 石蕊试纸变蓝色即可确诊胎膜早期检验.总之, 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做好临床护理将减少早产儿并发症,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 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儿死亡率。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8月对分娩的8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胎膜早破患者分娩76例早产儿, 死亡4例, 其余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3503450 g, 平均2400 g, 而且预后良好。结论 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 应积极发现并处理高危因素, 减少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 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病死率, 临床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护理

参考文献

[1]周晓薇, 张琪, 芦惠.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相关因素[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4, 7 (4) :233.

[2]郑伟, 杨小福.胎膜早破患者细菌性阴道病唾液酸酶活性的检测[J].中国围产医学杂志, 2002, (5) :85.

[3]郝敏.抗生素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的合理应用-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J], 2006, 22 (6) :411.

[4]庄依亮, 王采玉, 许嘉芳.早产与胎膜早破189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6, 12 (1) :21。

[5]张建平, 吴晓霞.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分娩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6) :41.

[6]张秀英, 欧阳丙荣.176例胎膜早破相关因袭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2 (9) :1201.

[7]史宏.早产胎膜早破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1, 17 (1) :11.

早产胎膜早破的护理体会 第9篇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7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孕产妇1 360例, 其中早产胎膜早破患者20例, 占分娩总数的1.5%。孕妇年龄20岁~38岁, 初产妇15例, 经产妇5例, 孕28周~34周6例, 34周以上14例;其中头盆不称8例, 双胎妊娠3例, 宫颈炎及阴道炎3例, 性交后破裂2例, 臀位2例, 其他2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 常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并抬高臀部以减少羊水流出并预防脐带脱水。避免不必要的肛门检查和阴道检查, 做好孕妇的生活护理。保持外阴清洁, 使用消毒卫生纸或会阴垫, 每天用碘伏棉球擦洗会阴2次, 禁忌灌肠, 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羊水性状及有无臭味、胎心胎动的变化、子宫有无压痛、定期复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 警惕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

2.2 心理护理

发生早产胎膜早破后, 孕妇及家属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担心母儿的安全, 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孕妇充分的关心和照顾, 解释虽然胎膜破裂, 并不意味着早产, 还有保胎的希望, 使其树立保胎的信心, 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3 抑制宫缩

一般认为, 胎膜早破病例约80%~90%在破膜24 h内自然发动宫缩[3], 因此, 早产胎膜早破孕妇极易诱发早产。孕34周以上估计胎儿体重已达2 500 g, 可顺其自然;孕34周以下者, 使用宫缩抑制剂, 尽量延长孕周。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 首剂4.8 mg, 以后每次2.4 mg, 每日3次, 同时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5%硫酸镁20 ml静脉滴注, 30 min内输完, 后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25%硫酸镁40 ml静脉滴注, 7 h~8 h输完, 能有效抑制宫缩。

2.4 促胎肺成熟

破膜本身就有促胎肺成熟的作用, 由于破膜的激惹, 使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 从而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3]。在延长孕周无禁忌的情况下, 可给地塞米松6 mg肌内注射, 12 h 1次, 共4次, 或倍他米松12 mg肌内注射, 24 h后重复1次, 共2次, 以促进胎肺成熟, 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2.5 预防感染

据报道, 在早产胎膜早破中有30%~40%存在羊膜腔感染。因此, 为预防感染, 一般在破膜12 h后开始使用对胎儿无影响的抗生素, 如:静脉注射氨苄青霉素或红霉素, 2 d后改为口服阿莫西林和红霉素5 d, 可以有效地减少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因此抗生素的使用最好静脉滴注和口服相结合, 疗程不超过7 d。

2.6 早期识别绒毛膜羊膜炎

胎膜具有保护胎儿和防御感染的功能, 这一屏障一旦破坏, 极易诱发绒毛膜羊膜炎, 危及母儿的安全。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依据: (1) 母体体温>38℃; (2) 母体血白细胞计数>15109/L; (3) 母体心动过速 (>100次/min) ; (4) 胎儿心动过速 (>160次/min) ; (5) 子宫触痛; (6) 羊水有臭味。第 (1) 条加上 (2) ~ (6) 条中的至少2条即可诊断[2]。一旦发生绒毛膜羊膜炎, 立即终止妊娠。

2.7 分娩方式的选择和产时护理

<34周的胎儿发育不够成熟, 不能耐受宫缩压力, 应选择剖宫产。>34周无分娩禁忌证者, 可选择阴道试产。分娩时, 初产妇应常规做会阴切开, 以缩短第二产程和胎头受压时间, 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产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 应放宽剖宫产的指征。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放置暖箱, 并给VitK1和青霉素肌注, 以起到预防出血和感染的作用, 必要时转新生儿科治疗。

3 结果

在20例早产胎膜早破中, 保胎时间最长14 d, 最短5 d, 无1例发生宫腔感染和新生儿死亡。

4 体会

4.1 定期产前检查, 纠正胎位不正, 防止腹部创伤。高危

妊娠者除避免重体力劳动外, 应多卧床休息。有报道认为, 营养不良的孕妇易发生胎膜早破, 因此, 应指导孕妇合理摄取营养, 进食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如:鱼、瘦肉、蛋、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会阴部清洁, 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 孕晚期避免性交, 除可防止病原菌通过生殖道传播以外, 也避免了精液中的前列腺素诱发宫缩的作用, 可有效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3]。

4.2 胎膜早破是造成早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为减少早

产的威胁, 需要尽量延长胎龄;另一方面, 保胎时间的延长, 又增加了宫腔感染的机会, 这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 对胎膜早破应根据不同的孕周, 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35孕周以上, 胎儿基本成熟, 为预防感染, 应尽快终止妊娠;对28~35孕周胎膜早破的患者提倡期待疗法, 一旦胎儿成熟, 尽早终止妊娠。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 给予早产胎膜早破相关的干预和治疗, 可以有效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及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45

[2]刘芳, 漆洪波.早产胎膜早破的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 (5) :343~344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精选9篇)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第1篇1.1 一般资料2010年—2011年我院收治孕28周~37周胎膜早破患者68例, 平均孕周35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