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有效性范文
镇痛有效性范文(精选7篇)
镇痛有效性 第1篇
资料与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术后患者88例, 男61例, 女27例;年龄22~69岁。将88例术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 两组相关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值得对比。
方法:对照组以PCIA为主要方案展开麻醉镇痛活动, 即予以全麻的情况下, 术后给予患者应用芬太尼。具体配方如下:0.8 mg芬太尼+10 mg氟哌啶醇+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使之将达到100 m L后, 连通输液管以及输液泵。试验组以PCEA为主要方案展开麻醉镇痛活动, 即予以硬膜外+全麻的情况下, 术后给予患者应用芬太尼和盐酸布比卡因, 予以自控镇痛, 其具体配方如下:25 m L盐酸布比卡因0.75%+0.4 mg芬太尼+0.5 mg氟哌啶醇+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使之将达到100 m L后, 直接连接微量泵和硬膜外麻醉导管。手术完成后, 给予患者常规吸氧, 同时留置尿管。而上述镇痛药物注射完成以后, 通常患者已顺利度过疼痛期, 而针对耐受力相对偏差的患者, 可予以再次使用上述配方。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其中, 0分代表已无痛感, 1~3分代表轻微疼痛感, 4~6分代表中度疼痛感, 7~10分代表重度疼痛感[1]。
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数据处理采用的是SPSS 19.0统计学软件, 一般资料以 (±s) 代表, 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间的比较进行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排气时间比较:试验组排气时间是 (35±11) h, 对照组是 (49±13)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近几年, 术后镇痛管理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一般说来, 疼痛的诱因非常多, 患者心理状态、疼痛敏感程度、手术类型、镇痛手段、手术进程以及麻醉方案等都可能会引起术后疼痛感, 所以给予患者术后应用PCEA与PCIA镇痛尤其关键[2]。两者相比之后发现, PCEA在应用效果方面更加突出, 这是由于其配方涉及盐酸布比卡因、无菌生理盐水以及氟哌啶醇、芬太尼。
芬太尼本身属于镇痛类药物中的常见类型, 在用量适合的情况下, 不会对机体血压、心肌以及呼吸等方面造成影响, 但是却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但由于其脂溶性非常高, 所以可能会进入至患者大脑内, 持续性给药会使机体肠壁组织、脂肪组织以及肌肉组织大量蓄积, 因此可提升药物持久性[3]。同时, 氟哌啶醇在抗吐、镇静以及镇痛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功效, 2种药物联用盐酸布比卡因, 给药途径选择硬膜外腔, 通过对其剂量进行合理把握, 就可以减轻容量血管、阻力血管所受影响, 使机体手术区处于无痛状态, 同时还能提升其肌肉活动性, 加快其肠蠕动效率[4]。
本次研究发现, 试验组以PCEA为主要方案展开麻醉镇痛活动以后, 两组患者在视觉模拟评分、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等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术后应用PCEA效果非常突出, 在提升患者镇痛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同时还能够控制并发症, 所以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旭, 顾正松, 冯云天, 等.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术后镇痛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 (10) :1008-1011.
[2]张高峰, 孙立新, 陈怀龙, 等.不同镇痛方式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 (10) :984-988.
[3]龚旭华, 易斌, 张序昊, 等.不同术后自控镇痛对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0, 39 (17) :2312-2316.
镇痛有效性 第2篇
关键词:北柴胡,多糖组分,提取,纯化
组分中药作为未来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以传统中药经方为基础,在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指导下,针对中药复方的功能和主治得出的精简中药化学组分[1]。本实验所选北柴胡药材,即为名优大品种气滞胃痛颗粒处方组成药味之一,该方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等证[2]。经前期文献调研及药效学实验证明本实验研究对象多糖组分,为方中镇痛作用的有效物质组,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提取纯化工艺考察,优选最佳工艺条件,为组分中药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UV-1800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ACCULAB ALC-11C.4型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集团);HSS型电子恒温水浴锅(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DZTW型调温电热套(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
葡萄糖对照品(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北柴胡药材(辽宁本溪三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90213,经辽宁中医药大学翟延君教授鉴定为Bupleurum chiueuse DC.);乙醇、浓硫酸、苯酚等试剂均为分析纯(天津市凯信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柴胡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取105℃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精密称定,置于100mL量瓶中,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再从中吸取10mL置于100mL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10.21μg/mL的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1,0.2,0.3,0.4,0.5,0.6,0.7mL置10mL具塞试管中,分别加水至1mL,再分别加入5%苯酚溶液1mL,震荡后迅速加入浓硫酸5mL,混匀,静置10min后,于488nm处测定吸收度[3]。以吸收度值A为纵坐标,柴胡多糖的浓度(m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83.937C-0.0549,(r=0.9991,n=7)。表明柴胡多糖在1.021-7.147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 柴胡多糖提取温度考察
精密称量干燥的柴胡粗粉10g,加水回流提取2次,第1次12倍量1h,第2次12倍量1h。提取温度分别60、70、80、90、100℃,提取液过滤,浓缩,定容置250mL量瓶中,精密吸取10~100mL量瓶中,水溶解至刻度,即得样品溶液。精密吸取样品溶液0.4mL,488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结果测得60、70、80、90、100℃提取条件下样品多糖含量分别为0.02275、0.02441、0.02469、0.02712、0.03074mg/g。
2.3 柴胡多糖提取正交设计
经预实验及相关文献调研,确定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加溶剂量(A)、提取次数(B)、提取时间(C)三个因素,对主要影响因素各取三个水平,进行 L9(34)正交试验[4,5,6,7],以柴胡多糖含量为主指标(权重系数为0.8),出膏率(权重系数为0.2)为次指标,综合评分确定柴胡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精密称量干燥的柴胡粗粉10g,分别按表1的试验条件进行回流提取,滤液定容到100mL量瓶中,吸取50mL置干燥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挥干,置105℃干燥至恒重后于干燥器中冷却半小时,迅速称量出膏率;另50mL定容至100mL量瓶中,精密吸取5~50mL量瓶中,水溶解至刻度,精密吸取0.3mL,488nm波长下测定含量。结果见表1、表2。
由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可知,提取次数具有显著性差异,故确定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1h、1.5h、2h多糖含量相差不大。综合考虑提取效率、耗时、费用,提取方法采用A2B3C1,即15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h。
2.4 柴胡多糖纯化正交设计
采用水提醇沉法[8,9],经预实验及相关文献调研,确定影响醇沉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浓缩指数(A)、醇浓度(B)、静置时间(C)三个因素,对主要影响因素各取三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柴胡粗多糖纯度为考察指标,确定柴胡粗多糖的最佳纯化条件。准确称取柴胡药材粉末100g,10倍量95%乙醇回流脱脂1h,药渣晾至无醇味,按“2.3”项下方法优选出的提取条件进行提取。药液经适当浓缩后,按表3的试验条件进行水提醇沉,沉淀经抽滤、干燥后,定容至100mL量瓶中,精密吸取1~25mL量瓶中,水溶解至刻度,精密吸取0.5mL,488nm波长下测定含量。见表3、表4。
注:F0.05(2,2)=19。
F0.05(2,2)=19。
参考文献
[1]崔向微,张贵君.组分中药与中药现代化[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1290-1291.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63.
[3]王艳,茹仙古丽.哈斯木,韩艳春,等.苯酚-硫酸法测定维吾尔药核桃分心木多糖的含量[J].亚太传统医药,2012,8(2):35-37.
[4]王莹,孟宪生,包永睿,等.白茅根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测定[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24-26.
[5]陈贵元,张翠香,罗永会,等.地参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1):38-40.
[6]陈飞燕,徐敏,陈建,等.乌灵菌粗多糖提取工艺研究[J].中成药,2008,30(6):935-936.
[7]郭巧玲,田素英.金樱根多糖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选[J].亚太传统医药,2011,7(7):28-29.
[8]李厚聪,刘圆,袁玮,等.薏苡多糖的提取、分离与纯化工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2):278-282.
镇痛有效性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14 年6 月至2015 年4 月来我院采用分娩镇痛仪镇痛分娩的产妇78 例, 其中记录完整31 例, 记录不完整47 例。
1.2 方法
使用武汉润泽鸿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Ⅰ型一拖一乐蓓尔分娩镇痛仪”。选择头位, 没有心理或精神疾病、没有皮肤过敏史、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产妇。要求阴道分娩, 自愿选择分娩镇痛仪镇痛分娩, 同意“导乐镇痛分娩服务知情同意书”内容, 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产妇。
在宫口开2~4 cm时开始使用镇痛仪, 镇痛后5、15、30、60、120 min分别记录镇痛效果。产后2 h内询问产妇镇痛的满意度, 同时由产妇和医生共同评定设备的操作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在镇痛分娩过程中, 如产妇有非顺产指征, 由医师决定转剖宫产。
1.3 镇痛效果评定标准
将镇痛后5、15、30、60、120 min的NRS评分减去镇痛前NRS评分的差值:显效:差值大于等于3;有效:差值小于3 且大于0;无效:差值小于等于0。
1.4 满意度评定标准
于产后2 h内询问产妇: (1) 满意:可以完全缓解疼痛, 无明显不适; (2) 较满意: 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疼痛, 无明显不适; (3) 不满意:不能缓解疼痛, 或有明显不适感。1.5 设备的操作性能、安全性、可靠性评定标准, 见表1。
2 结果
2.1 31 例记录完全的结果
年龄20~44 岁, 平均28 岁, 镇痛有效率100%。
满意度:22 例满意 (71%) , 9 例较满意 (29%) , 0例不满意 (0%) 。
操作性:操作性好28 例 (90%) , 操作性中3 例 (10%) , 操作性差0 例 (0%) 。
安全性:安全性好29 例 (94%) , 安全性中2 例 (6%) , 安全性差0 例 (0%) 。
可靠性:可靠性好30 例 (97%) , 可靠性中1 例 (3%) , 可靠性差0 例 (0%)
2.2 22 例镇痛满意的结果
年龄20 ~ 44 岁, 平均27 岁。
操作性:操作性好21 例 (95%) , 操作性中1 例 (5%) , 操作性差0 例 (0%) 。
安全性:安全性好21 例 (95%) , 安全性1 例 (5%) , 安全性差0 例 (0%) 。
可靠性:可靠性好21 例 (95%) , 可靠性1 例 (5%) , 可靠性差0 例 (0%) 。
2.3 9 例镇痛较满意的结果:
年龄22 ~ 32 岁, 平均28 岁。
操作性:操作性好8 例 (89%) , 操作性中1 例 (11%) , 操作性差0 例 (0%) 。
安全性:安全性好8 例 (89%) , 安全性中1 例 (11%) , 安全性差0 例 (0%) 。
可靠性:可靠性好8 例 (89%) , 可靠性中1 例 (11%) , 可靠性差0 例 (0%) 。
2.4 记录不完整的47 例的结果
镇痛有效率:47 例中, 对镇痛满意度完全没有记录的13 例, 其余34 例镇痛效果均有记录, 记录表明:镇痛有效率:100%。
镇痛效果:34 例中显效25 例 (74%) , 有效9 例 (26%) , 无效0 例 (0%) 。且显效时间大大高于有效时间, 有效时间远远小于显效时间, 无效时间为0。说明分娩镇痛仪镇痛效果良好。
操作性、安全性、可靠性:47 例中43 例对设备的操作性、安全性、可靠性有完整记录。其中操作性:操作性好39 例 (91%) , 操作性中4 例 (9%) , 操作性差0 例 (0%) ;安全性:安全性好43 例 (100%) , 安全性中0 例 (0%) , 安全性差0 例 (0%) ;可靠性:可靠性好41 例 (95%) , 可靠性中2 例 (5%) , 可靠性差0 例 (0%) 。
2.5 不同情况操作性、安全性、可靠性比较
不同记录情况的操作性、安全性及可靠性见表2~4。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乐蓓尔分娩镇痛仪在分娩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 这可能与该分娩镇痛仪采用的最前卫的神经学镇痛原理有关[1,2], 见图1;且乐蓓尔分娩镇痛仪适用于各年龄段产妇;具有良好的操作性:乐蓓尔分娩镇痛仪中央机与分机无线连接, 镇痛分机小巧, 产妇携带方便, 可随意活动, 避免了传统分娩镇痛仪, 由于镇痛导线与主机相连, 在镇痛后产妇不能活动, 不能进行自由体位分娩的缺点。另外, 镇痛过程中, 产妇自己调节镇痛强度和模式, 镇痛的跟随性更好, 调节速度更快, 无须医生操作, 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乐蓓尔分娩镇痛仪中央机与分机无线连接, 产妇只与镇痛终端接触, 镇痛终端电源是电池, 产妇没有与220 V电源主机接触的机会;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由于设备主机选用工业机型, 镇痛终端采用模块化设计, 导线采用高韧性抗老化导线。
据临床医师反馈, 用分娩镇痛仪分娩的产妇, 其产程一般为0.5~4 h, 大部分为2~4 h, 产程大大缩短, 可能由于分娩镇痛仪加强了宫缩强度所致。遗憾的是本次临床研究中, 我们没有对分娩时间记录, 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观察考证。
摘要: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仪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采用分娩镇痛仪镇痛分娩的产妇, 其中31例记录完整, 47例记录不完整。评价镇痛效果、满意度和设备的操作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结果 设备镇痛效果、满意度和设备的操作性能、安全性、可靠性评价均良好。结论 分娩镇痛仪有效的减轻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痛苦, 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妇,分娩镇痛仪,分娩,安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涂雪松.神经内科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9.
镇痛有效性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镇痛分娩产妇300例, 随机分为组1 (115例) 即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组2 (95例) 即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与组3 (90例) 即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产妇平均年龄 (26.2±4.7) 岁, 平均体重 (72.35±5.82) kg, 平均孕周 (38.7±1.2) 周。所有产妇或产妇家属均知悉本组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并被详细告知研究过程, 签署知情同意书。三组产妇年龄、体重、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入手术室后均常规吸氧、检测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麻醉前进行常规输注等量平衡液, 在产妇宫口开大到3~5 cm时, 取L3~L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 回抽无血后注入3 ml 1.5%盐酸利多卡因 (国药准字H11022295, 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的试验量, 观察5 min, 如无局部麻醉药物中毒征象和蛛网膜下腔阻滞, 即可开始使用镇痛药[1]。
组1:注入实验性10~15 ml 0.15%的罗哌卡因 (国药准字H20103553,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加2 mg/L复合芬太尼 (生产批号:090335, 德国IDT Biologika Gmb H公司) , 20 min后接PCEA泵, 每隔1 h再加注6 ml, 单次给药剂量为3 ml, 锁定时间为10 min。在宫口开至9~10 cm时, 停止注药。测试T10以下的麻醉平面, 确认起效后即可进行自然分娩第二、三产程。
组2:注入实验性10~15 ml 0.125%的布比卡因 (国药准字H34020931, 芜湖康奇制药有限公司) 加2 mg/L复合芬太尼, 每隔1 h再加注5 ml, 单次给药剂量为2 ml, 以下同组1。
组3:注入实验性10~15 ml 0.125%左旋布比卡因 (国药准字H20043644, 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 加2 mg/L复合芬太尼, 每隔1 h再加注7 ml, 单次给药剂量为3 ml, 以下同组1。
1.3观察指标[2]
MBS评分:0分为无阻滞、髋关节可活动及下肢运动无障碍;1~2分为轻度阻滞;3~5分为重度阻滞。不良反应:包括产妇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依据VAS评分:0分为无痛, 10分为最痛。观察三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产妇VA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MBS评分中由低到高, 依次为组3、组1、组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MBS评分三组比较, P<0.05
2.2 组2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 (7/95) , 组1的9% (10/115) 和组3的10% (9/90) , 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大部分人都觉得产妇分娩很痛苦, 但是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 很多镇痛效果好, 对母婴也无害的药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椎管内阻滞镇痛效果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分娩镇痛的最佳选择。
本组研究中结果显示, 组间比较虽然差异不显著, 但可看出三种镇痛药的起效时间都很短, 且患者疼痛感较轻, 说明三种镇痛药都具有很好的临床镇痛效果;另由三组的MBS评分可看出但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下肢运动神经阻滞作用明显轻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 且以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对下肢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最弱。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很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三种镇痛药的副作用较小。
综上所述,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及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都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且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房立峰, 王婧瑶.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及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研究.天津医药, 2011, 39 (1) :67-68.
镇痛有效性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6月运用骨科下肢手术后自控镇痛泵160例,男性88例,女性72例,年龄16~81岁,平均46.3岁。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和静脉(PCIA)自控镇痛(对照组)各80例,经检验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疾病构成、术前处理、手术选择方式、麻醉方式和术后用药(除镇痛药外)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将100μg舒芬太尼复合200mg罗哌卡因加生理盐水至200ml,置于镇痛泵中。手术结束时连接硬膜外导管,以4ml/h速度输注。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术毕清醒离开手术室前将PCA泵接于周围静脉。镇痛泵用药配方单纯150μg舒芬太尼,加生理盐水至200ml。应用佳氏比公司的全自动电子镇痛泵,2组负荷量均为5ml,持续速度4ml/h,PC A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60min,镇痛时间48h。两组均在安全返回病房后30min,两组患者感觉有疼痛时,按投药按钮1次即有0.5ml药液快速注入患者体内。如疼痛未缓解,15min后可再按投药按钮1次,若仍无效即可报告护士、麻醉医生,以寻找原因,对症处理。术后48h内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按按钮次数、不良反应,以观察效果,满意度和镇痛效果等。
1.3 术后疼痛评估
应用VAS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镇痛效果进行评分[2],0分:咳嗽时无疼痛;1分:咳嗽时有疼痛;2分:深吸气剧痛;3分:安静时疼痛,可忍受;4分:安静时有难以忍受的疼痛;5分:无效。其中0~1分为完全镇痛,2-4分为部分镇痛。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分为优、良、一般、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术后48h镇痛效果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48 h内镇痛效果明显,51.25%(41/80)的患者VRS法分级0~1级,镇痛效果满意,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用药量比较
观察组48h用药总量85ml、PCA泵总按压次数6次,实进数4次,B组48h用药总量97ml、PCA泵总按压次数11次,实进数6次A组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法患者存在不良反应较静脉自控镇痛泵法为多,临床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3 讨论
术后疼痛会对患者产生一系列影响,导致诸如心动过速、心肌氧耗增加、血液高凝状态、免疫抑制和持续分解代谢增强等明显的病理生理反应[3]。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疼痛引起的各种应激反应对机体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良好的术后镇痛能缓解患者的痛苦。有效地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PCA在术后镇痛中已被广泛应用。
硬膜外镇痛主要通过药物阻断或抑制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起到镇痛作用。本实验观察到观察组在术后48h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在下肢骨折术后PCEA的镇痛效果可能优于PCIA。Tuncel等[4]在不同人群、不同手术中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舒芬太尼的镇痛镇静、呼吸抑制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呈明显剂量相关性。术后单纯用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要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需要较大的剂量,但呼吸抑制和嗜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观察组我们选用小剂量舒芬太尼与低浓度局麻药罗派卡因复合的方法,两者合用时低浓度的罗派卡因阻断神经轴的传导,阻断疼痛传入刺激,而运动神经阻滞轻微,舒芬太尼作用于脊髓既能在脊髓水平上阻断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又能激活内源性的镇痛系统,镇痛效果改善或增强,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本研究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派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手术镇痛,即控制了舒芬太尼的用量,同时加强了对中枢阿片受体的作用,镇痛效果确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raca等[5]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综述,认为采用或辅助硬膜外麻醉或镇痛除镇痛效果良好外,还具有许多潜在优点,如减少心、肺及胃肠道并发症,抑制和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等等。因此提出:对于有硬膜外麻醉或镇痛适应证的病人应于手术开始前即开始使用,并持续至术后至少24~72h。这和本实验观察到的硬膜外镇痛组镇痛效果持续到48h优于静脉镇痛的结论是一致的。
另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镇痛药物用量、PCA泵总按压数/实进数均少于对照组组,提示与PCIA相比,PCEA具有药物用量小、止痛效果确切、作用时间持久的特点。虽然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镇痛,但是硬膜外自控镇痛有脊神经受损导致运动感觉性损伤的风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持续感觉异常和限制性运动无力,虽然及时调整导管位置或拔除导管有助改善和恢复,但却影响了镇痛质量[6]。PCIA则可避免脊神经受损导致运动感觉性损伤和留置硬膜外导管可能带来的硬膜外感染和硬膜外血肿的严重并发症的潜在风险,虽上述并发症发生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必须特别注意避免。
综上所述,表明PCEA用于下肢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确切,管理方便,但PCEA的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存在着潜在的一些严重并发症,所以两种自控镇痛方法需要我们临床工作者慎重考虑后根据病情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海燕.芬太尼和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6):67
[2]张加强,赵素真,孟凡民,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肝癌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4):264-266
[3] Wu C L,Cohen S R,Richm an J M,et al.Efficacy of post operative patient cont rolled and continuous in fus ion epidural an alg esia versus int ravenous pat ientcon tr ol led analgesia with opioids:a meta-analys is[J].Anesthes iology, 2005;103(5):1079-1088
[4] Tuncel B M,Liu S S,Row lin gson A J,et al.Efficacy of post operat iveepidural anal gesia:a meta analysis[J].JAM A,2003;290(18):2455-2463
[5] Moraca G,Camorcia M,Columb M O.Minimum analgesic doses of fentanyl and sufentanil for epidural analgesia in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J].Anesth Analg,2003;96(4):1178-1182
活络镇痛片镇痛、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第6篇
1 仪器与资料
1.1 仪器
TF-1000型电子天平,湘仪天平仪器厂;FA104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HH-WH-420型高效三用恒温水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高效恒温水浴锅,北京长安科学仪器厂。
1.2 资料
实验动物:清洁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以上实验动物均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
实验药品:活络镇痛片由中国药科大学提供(批号:040425)。
阳性对照药:骨刺宁胶囊:山西忻州市云中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70098,生产批号20040403。
其他药品及试剂:冰醋酸,上海佘山化工厂生产(批号:950710)。对二甲苯,武汉有机合成化工厂生产(批号:940826)。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
2.1.1 分组与实验方法
参照文献[3]取18~20g雌性清洁级小鼠若干只,于室温环境下放入恒温水浴锅顶加热到(55±0.5)℃的500mL烧杯中,每次1只,用秒表记录小鼠自投入烧杯至出现舔后足的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如此测定2次,间隔30min,取均值即为药前痛阈值(平均值不超过30s者为合格)。取符合要求的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骨刺宁组,活络镇痛片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药1次,于第3次给药后分别于30min、60min、90min、120min按前法测定痛阈值,如痛阈值超过60s,即停止,测试值按60s计(时间过久,易烫伤足部)。
2.1.2 给药方法
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10mL/kg,其它各组按小鼠设定剂量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天。
2.1.3 检测指标及结果
实验结束,比较各组间的痛阈值,结果见表1。
(±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5,***P<0.01。
括号内为痛阈提高百分率(%)=(给药后痛阈值-给药前痛阈值)/给药前痛阈值100%
由表1可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活络镇痛片各剂量组在给药后30~120min均有显著性差异。各组痛阈提高百分率在药后30min时,呈剂量相关性提高,在药后60min最明显,表明活络镇痛片对热刺激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2 对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2.2.1 分组与实验方法
参照文献[4]方法,取体重18~22g清洁级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骨刺宁组,活络镇痛片低、中、高剂量组。于末次给药30min后,每鼠腹腔注射(ip)0.6%醋酸0.1mL/10g,记录30min内扭体次数及各鼠首次出现扭体的时间(潜伏期)。
2.2.2 给药方法
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10mL/kg,其他各组按小鼠设定剂量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天。
2.2.3 检测指标及结果
实验结束,比较各组间的痛阈值,结果见表2。
(±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5,***P<0.01。
由表2可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活络镇痛片低、中、高剂量相关性地使小鼠扭体反应出现的时间延长,并显著降低扭体反应的次数,其中高剂量组扭体抑制率大于50%作用非常明显(P<0.01),表明活络镇痛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3 抗炎试验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5]。
2.3.1 分组与实验方法
取体重18~22g,雄性NIH系清洁级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骨刺宁组,活络镇痛片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后30min,每鼠右耳两面涂二甲苯0.1mL/只致炎,左耳不涂为正常耳对照,1h后脱颈椎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双耳,用直径7mm打孔器冲下左耳及右耳同一部位的圆片,立即在分析天平上称重。以左、右两耳重量差值为肿胀度,计算肿胀抑制率=(模型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模型组平均肿胀度100%。
2.3.2 给药方法
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20mL/kg,各组按小鼠设定剂量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天。
2.3.3 检测指标及结果
实验结束,比较各组间的痛阈值,结果见表3。
(±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5,***P<0.01。
由表3可见,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活络镇痛片低、中、高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且能呈剂量相关性地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其中高剂量组肿胀抑制率大于50%,作用非常明显(P<0.01)。表明活络镇痛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2.4 对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的影响
2.4.1 分组与实验方法
参照文献[5]取体重180~220g,雄性SD系清洁级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骨刺宁组,活络镇痛片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动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天,末次给药后30min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每鼠右后肢足跖的厚度为致炎前足跖厚度,连测2次,求其平均值为正常厚度。然后在每鼠足跖中央皮下注入1%角叉菜胶0.1mL/只。测量致炎后1h、2h、4h、6h大鼠右后足跖的厚度,计算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
2.4.2 给药方法
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10mL/kg,各组按大鼠设定剂量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天。
2.4.3 检测指标及结果
实验结束,比较各组间的痛阈值,结果见表4。
肿胀度=致炎后足跖厚度致炎前足跖厚度
由表4可见:活络镇痛片低、中、高剂量组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持续数小时之久,其中在致炎4h作用最为明显。
(mm,+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5,***P<0.01。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选用小鼠热板法、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法共四种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活络镇痛片的镇痛抗炎的药理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活络镇痛片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类风湿关节炎属祖国医学中“痹症”范畴。该病以感受风寒湿邪、邪瘀凝结、痹阻经络为主,故在中医治疗上应根据邪气的盛衰,运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等方法,标本兼治。活络镇痛片即为依据上述原理制定的以补血、活血、祛风为法则的抗炎止痛方剂,红花、当归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当归补血活血,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促进炎症消除并减轻炎症介质分泌等作用;防风、南星、白芷等祛风止痛、祛风湿,上药共达消除或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的效果,故有促进病变关节康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广芳,杨小芳,雒生梅.类风湿,陡关节炎的护理体会[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1,24(9):42-43.
[2]高茉,高文远,游强蓁,等.活络镇痛片质量标准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1):33-34.
[3]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宫毅,谢均,杨阳.银芷肛肠.洗剂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5):398-399.
镇痛有效性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拟行术后镇痛的病人, 年龄22岁~35岁;体重55 kg~80 kg。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PCEA组、PCIA组各40例。两组病人年龄、体重、孕周、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前均留置导尿管。
1.2 方法
1.2.1 镇痛方法
两组病人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关腹时使用镇痛泵。PCEA组术后硬膜外连接自控镇痛泵;PCIA组术后用三通管连接自控镇痛泵与静脉留置针。两组给药均由麻醉师配制。PCEA组镇痛药:罗哌卡因75 mg+止吐药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 共48 mL。PCIA组镇痛药:布托啡诺7 mg+昂丹司琼8 mg+氢溴酸高乌甲素48 mg+生理盐水, 共60 mL。泵容积均100 mL, 单次剂量0.5 mL, 锁定时间15 min, 两组恒定速度均2 mL/h。使用PCIA病人镇痛泵使用时间以60 mL药液全部用完为止。本研究将PCEA使用的病人术后第1天清晨由麻醉师拔除镇痛泵后关闭导尿管, 4 h定时开放1次, 待病人第2次感到有尿意时协助病人如厕排尿, 可减少PCEA使用的病人发生排尿障碍的不良反应。
1.2.2 观察指标
采用改良五指疼痛评估法评价两组镇痛效果, 观察镇痛泵的不良反应 (尿潴留) 及镇痛泵管道脱落情况。改良五指法疼痛评估法[3]:0级代表无痛或小指;2级代表轻度痛或无名指;4级代表中度痛或中指;6级代表重度痛或食指;8级代表剧痛或拇指;10级代表无法忍受痛或拳头。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结果
4 讨论
4.1 PCIA持续镇痛避免了尿潴留的发生。
PCEA是在手术关腹前在硬膜外注入镇痛药, 一方面在镇痛作用的同时降低了膀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 加重了骶髓副交感神经的抑制, 另一方面硬膜外麻醉后, 支配膀胱骶神经被阻滞恢复较晚, 逼尿肌松弛而不能自主排尿引起尿潴留[4, 5]。而PCIA通过三通管与静脉留置针连接, 支配膀胱骶神经不再被阻滞, 避免了尿潴留的发生。本研究将使用PCIA的病人术后第1天清晨拔除尿管 (平均留置尿管时间14.5 h) , 无一例重新留置导尿管, 使用PCEA的病人术后第1天清晨先拔除镇痛泵后关闭导尿管, 4 h定时开放1次, 待病人第2次感到有尿意时协助病人如厕排尿 (平均留置尿管时间19.5 h) , 有2例重新留置导尿管
4.2 早期拔除尿管有利于病人产后恢复, 防止尿路感染
病人在PCEA作用下拔除尿管后均能尿自解, 解尿通畅。留置导尿是一种侵入性操作, 长时间留置尿管可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由于尿管拔除, 产妇3 h~4 h下床排尿1次促进术后早期活动。使用PCEA的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一方面有利于肠蠕动, 肛门恢复排气后产妇可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普食, 促进产妇泌乳及产后恢复体质。另一方面早期下床活动还有利于产后恶露排出, 促进子宫收缩, 从而减少产后出血。
4.3 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泵管理方便
鼓励剖宫产术后病人翻身及进行母乳喂养。活动量增多时, 使用PCEA的病人硬膜外的导管位置易移动甚至脱落, 一旦脱落重新置入, 不被家属及病人接受。术后使用PCIA操作简单, 偶有留置针肿胀或脱落重新进行留置针静脉穿刺即可, 临床实践表明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泵管道不易脱落, 术后镇痛泵管理方便。
4.4 剖宫产术后使用PCIA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剖宫产术后的疼痛引起的焦虑, 交感神经的兴奋可抑制泌乳素的分泌。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可缓解疼痛促进乳汁分泌, 术后PCEA的病人在病人术后第1天清晨由麻醉师拔除镇痛泵, 而术后PCIA的病人镇痛泵的使用时间以全部镇痛药用完为止。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镇痛时间PCIA组较PCEA组明显延长, 更有利于产后乳汁分泌。
4.5 使用静脉镇痛泵时要遵守无菌操作
术后用三通管连接自控镇痛泵与静脉留置针, 要按照留置静脉针规程操作, 穿刺部位每日消毒并更换无菌敷贴, 使用三通管连接肝素帽也要无菌敷贴覆盖, 减少发生静脉炎的危险。
4.6 加强医护人员对疼痛护理管理知识的学习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 长时间疼痛会给病人多方面的危害, 国际上已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6], 并有将疼痛与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共同对所有病人进行评估和记录的趋势[7]。病人有权享有无痛的权力, 医护人员应该重视病人有关疼痛的主诉, 通过对病人疼痛的最大关注, 尽一切力量解除病人疼痛, 将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护理服务的舒适性有机结合, 让病人在接受治疗时无痛、愉快、充满信心与希望, 使病人主动参与医疗护理活动。对疼痛的管理进行培训, 旨在实现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8.
[2]罗爱伦.病人自控镇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04.
[3]张菊英, 邹瑞芳, 叶家薇.改良五指法在疼痛强度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6) :409-411.
[4]陆烈红, 叶家燕, 邹瑞芳.自控镇痛病人发生尿潴留相关因素分析和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2) :125.
[5]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97.
[6]Merboth MK, Barn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 Chin North Am, 2000, 35 (2) :375-383.
镇痛有效性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