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优化分析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最优化分析范文(精选12篇)

最优化分析 第1篇

一、识字教学中情境的最优化设计

识字教学是小学生开始语文学习的前提,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创造了条件。在《说文解字》中将造字方法归结为六种: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和形声,表意功能无可取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以情境进行识字教学时,需要注重以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进行最优化设计。

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象形的时候,可以利用图像和汉字字形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掌握汉字的读音和写法。如在教“水”字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轻风吹过湖面波光粼粼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古时“水”字就像波纹一般,充满曲线和流动性,然后慢慢演变为现在的“水”字;在教“月”字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圆月、弯月和弦月等不同时间时月亮的形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观察“月”的字形与其形状变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引领学生拼读“月”的音节,从而加深学生对“月”字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讲解象形字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象形字的图片及演变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象形字中“象形”的真正含义,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阅读教学中情境的最优化设计

阅读教学是小学生开始语文学习的基础,既有利于小学生的独立学习,帮助小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也是情境教学运用最为普遍的教学环节。阅读分为初读、细读和精读等三个步骤,每个步骤的阅读目的也不同。例如细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文章中的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以阅读的步骤进行情境的最优化设计。

例如,在指导学生细读《少年闰土》的时候,可以引领学生想象两个陌生少年初次见面的场景:先观察对方的长相和穿着,以及身上明显的特征,然后因为年龄相仿,很快便因共同的话题熟悉起来。而作者对闰土的描写和认识的过程正是与此相同:“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恨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三、写作教学中情境的最优化设计

作文既是培养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利用设计的情境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与扩写。

例如,在讲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分析作者对春天的描写: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漠、蓝的发黑的夜空和绿茵茵的草地,而这些都是存在于过去,存在于作者的回忆中;而作者对现实春天的描写:轰隆隆地的坦克和大炮、频频发射的导弹和散落的地雷碎片,最后作者希望的春天:在洁白的教室和鲜花中读书和享受春天。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很容易让人对作者希望享受的春天充满了期待,引起读者思想与感情的共鸣。在分析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对课文进行仿写或者扩写。如有的学生将第一段的仿写为:一望无垠的湖水,本来是鱼儿自由自在的乐园,可是腐臭脏乱的垃圾打破了它们的美梦,这究竟是为什么?不失为仿写的佳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借助情境教学,开展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等教学内容时,需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对情境教学进行最优化设计,使情境教学可以真正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摘要: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等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设计最优化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设计的质量提供借鉴。

最优化分析 第2篇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展的趋势一是分立化,二是柔性化。

分立化趋势一般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横向分立,一种是纵向分立。横向分立就是企业将一些有发展前途的产品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公司,选派有技术、懂管理的人去经营。纵向分立是企业不仅仅从事多品种经营,而且对同一种产品也进行上、下游分离。

实行分立化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是增加了各公司的自主权,也增强了各自的进取精神;二是减少了企业管理层次,精简机构;三是信息传递快,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四是各部门间平等,无上下级关系,有利于相互配合、协调,提高效率。柔性化趋势通常表现为临时团队、工作团队、项目小组等形式。

所谓“团队”,就是让员工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绕过原来的中间层次直接面对顾客和向公司总体目标负责,从而以群体和协作优势赢得竞争主导地位。临时性,往往是为了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而将有关部门的人员组织起来的“突击队”。通常等问题解决后,团队即告解散。这种形式是对那种等级分明、层次多、官僚主义组织的强烈冲击。

现代企业普遍追求大型化、集团化,企业兼并风潮锐不可当。然而,庞大的现代企业虽然有了规模效应,却容易丧失灵活机制,造成组织臃肿,带来大企业病。这与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外部市场化、内部计划化是许多大型企业的一贯思想和做法,但是80年代末,大型企业集团开始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内部市场运行机制”,在各子公司之间形成厂商客户的关系,各自相对独立,单独核算。这就把原本像“大象”一样笨重的大型企业,变成了具有活力的“瞪羚”,创造了“瞪羚式管理”。此种管理方式的实质就在于着重大公司的重建和结构调整,趋势是向下级更多地授权和分散经营,增强企业的生机和市场反应能力。

环境决定战略,战略决定组织。当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企业战略必然发生变化,新的战略必须有相应的组织结构来支持和保证。于是,组织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组织结构的主要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所以,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将企业的目标和战略转化成一定的体系或制度,融合进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指导和协调的作用,以保证企业战略的完成。因此,组织结构调整是企业总体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组织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考虑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在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权力和职责对等原则。即赋予下级的权力,必须对等于所分配的职责。该原则要求上级将其权力充分委任给某项职责的下级,从而减轻了上级的工作量。这样的授权方式既能把企业主要领导从繁忙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而集中精力考虑企业的战略发展,同时能够真正激励下级发挥和提高自己才能,完满地行使职权。

2.让权不让责原则。这里的责指的是责任。在上级领导把某项工作委派给下属部门执行时,同时也需授予完成该项工作的必需的权力,即“授权”。但在职责委派和权力授予的同时,上级领导向其上级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并没有随授权而转移下去,他们仍然向其上级承担原来的责任。

3.谨慎越级指挥。越级指挥会使直接下属和指挥对象无所适从,使直接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这是一种典型的上级干下级的事,经理人员在发布指令时,应沿指挥链逐级传达下去。应避免下级过多,更要杜绝组织中出现“一个上级,一个下级”的情况。尽量避免横向兼职、纵向兼职、交叉兼职。

4.管理理论要求因岗设人,因事择人,但管理实践中,有时也因人设岗。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机构臃肿、人员冗余,并不是因为因人设岗造成的,有时恰恰相反,是因为过分从组织流程、工作性质、部门分工等因素出发,缺乏对具体人力资源的分析,从而形成不合理的工作分析和职位描述,导致岗位设计泛滥,并且限制了人才的充分发展。因此,要辩证的看待因岗设人和因人设岗。

5.坚持命令统一原则,避免多头领导。领导之间没有协调好,没有统一的口径与决议,会让下属无所适从,即使下属勉强为之,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由于相互间的利益或者是矛盾引起不能精诚合作,影响了即定目标的最终实现。

6.在委员会的决策过程中,应注意决策效率低下问题和少数人支配问题。组织中出现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必然现象。组织管理中应采取积极的方法,正确诱导和运用非正式组织使其为实现企业的正式组织目标服务。

7.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和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都会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应相应地滚动调整和优化。如何优化组织结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如手:

一 做好关键活动分析,以确定组织经营型态结构。许多企业对内部出现的组织问题力不从心。出现组织体系管理紊乱,人浮于事,组织效率低下,内部管理无从下手、凭经验主义、没有适应新业务的成熟管理手段和方法等问题。因此,企业在面对新形势下,组织结构的有效与否必须深入分析和甄选企业的关键活动,用组织结构的手段把这些关键活动有效组织起来,使其处于被管控状态。同时对组织的战略进行明晰,分解成年度经营指标,根据经营指标的导向性有效梳理分析出组织关键活动。

二 进行组织管理变革,使组织结构型态扁平化、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将组织内部关键活动所使用到的资源和管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各部门结构。并重视组织内部过程管理,对组织系统全过程之间的联系以过程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控制,用组织流程和组织制度进行规范。对组织内部各项职能进行专业设计和合理分工。从组织职能、主业务设计、管理责权利三个方面进行专业设计。做到组织高、中、基层权力环环相扣、职责层层落实、绩效目标层层分解,管控、监督到位。

三 根据部门的核心主业务,设计岗位,对岗位工作进行专业分析。从部门的主要职能分解到岗位,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任职资格进行有效分析,建立岗位说明书和工作指导作业书。根据岗位说明书,合理建立岗位绩效目标考核,通过岗位职责的明确,组织优化解放高管,提升管理效率。

四 对所设计好的部门、岗位制定出职权、指挥、集分权管控系统。有效的组织机构调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考虑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在设定职权、指挥、管控系统时,要做到权责分明,职责清晰,分工合理,管理者能把企业主要领导从繁忙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能够使得各部门、岗位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真正激励各级管理者和岗位员工发挥和提高自己才能,完满地履行职权。同时要做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设计。五 组织设计和优化必须做好五项基本原则的把握。1.精简高效原则。(机构精简、职能清晰、办事效率高)2.扁平化原则。(流程清晰、结构层次少,反应迅速)3.责、权、利相统一原则。(职责、权限、利益、管理统一)4.分工与协作原则。(分工清楚、任务明确、协作有序)5.集、分权原则。(各项命令指挥有序、权力落实层层分明)

现代企业会计优化分析 第3篇

摘要:文章从分析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人手,提出了优化会计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分析

1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会计理论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这些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表面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而实际上,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增强了核算方法的改进,这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节省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1.2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颁布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是为促进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而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作用,反而因规定得太死抑制了软件的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1.3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各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使所用的财务软件混乱,不同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便。

1.4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财务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再加上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直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1.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少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从而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

1.6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有些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其软件主要是一些软件公司早期开发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也有一些是自行开发的核算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了。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就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2优化会计工作的几点对策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把会计电算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2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建立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使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能结合会计工作的特点使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更加符合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需要,使会计软件更实用、更成熟,更加适应会计审计工作的规范。

2.3拓宽渠道,培养人才实现会计电算化,人的素质是关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是人机协调一致的工作过程,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会计人员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重视新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单位的管理层要重视单位电算化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快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深入开展电算化人员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工作责任心。

2.4突出特点,注重推广会计电算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有关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工作列入本单位管理自动化和办公现代化建设的议事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讲求效益、逐步提高的原则,加大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广。

2.5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会计电算化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把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作为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点来抓,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软、硬件系统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以及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验收、评比、奖惩等制度。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2.6实现电算化会计的规范化、制度化是会计电算化安全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通过认真落实会计准则、会计规章来实现用具体会计准则、会计规范、会计制度、管理办法来指导会计业务处理,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对于原有的会计工作规范、管理办法、会计制度,根据电算化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2.7加强硬件管理,保证电算化安全

2.7.1保证机房安全运行建立健全机房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必须严禁烟火,必须安装消防和报警设备:严禁超载用电,以防短路引发火灾;保证电压稳定,避免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或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停止,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保持机房及计算机设备卫生清洁,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防设备被磨损或损坏;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运行。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7.2定期检查计算机设备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突然故障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中断。

2.7.3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在网络环境下,须制定严格具体的防病毒措施。计算机病毒是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对系统造成破坏和干扰,导致会计信的丢失和被破坏。反病毒,在技术上做到安装防病毒卡或防病毒软件。在管理上,实行制定磁盘拷贝权限制度,防止未经检测的磁盘介入系统,即使来历明确的介质在使用前也要进行病毒检测。

大学生择业决策最优化模型分析 第4篇

一、择业决策最优化模型的建立

我们以毕业生王平为例建立择业最优化决策模型。

基本情况:王平所学专业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经过双向选择, 有四家单位愿意与他签订就业协议, 分别是:上海某钢铁公司 (下面简称A) ;北京某科技公司 (下面简称B) ;安徽某设计院 (下面简称C) ;南京某化工公司 (下面简称D) 。王平本人找工作比较关注的因素有:发展机会、专业匹配、福利待遇、企业性质以及工作地点。王平通过面试的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往届毕业生等各种途径了解了这些单位的情况, 结合自己的标准对这些单位的评价用表格列举如下:

决策目标:王平对以上四家单位均比较满意, 需要从以上单位中选择一个与之签订就业协议书。

二、择业决策最优化模型分析

首先, 王平根据自己的偏好对找工作比较关注的因素即择业标准赋予权重。显而易见, 以上择业标准在王平心中并非同等重要, 为了区别不同标准在王平心中的重要程度, 以10分为满分赋值给最重要的标准, 具体的赋值结果如下:

王平本人最关心的是在单位的发展机会, 同时对专业是否对口及待遇问题也比较关心, 而对企业性质和工作地点要求相对较低。

其次, 王平利用择业标准来对愿意与自己签订就业协议的四家单位进行评估。仍以10分为满分, 如果对该单位的某一指标十分满意, 则给该单位这一指标赋值10分, 王平的赋值结果如下:

从赋值结果来看, 在发展机会上, 王平对安徽某设计院最满意, 因为在那里他从事的是机械设计方面的工作, 与他毕业论文的工作基本一致, 而且设计院改制以后, 机制更加灵活, 有利于有业绩的人脱颖而出。在专业匹配上, 在北京某科技公司所从事的则是售后服务的技术支持工作, 其他均是直接从事本专业的设计或制造工作。福利待遇上, 北京某科技公司和南京某化工公司相对更令王平满意。企业性质方面, 王平更倾向于大型国有或控股企业。北京和上海则因其地理位置优势得到王平青睐, 南京某化工公司则因地处郊区而得分不高。

第三, 王平将上述单位所得的择业标准值与该标准的权重值相乘得到新的数值, 并将该单位所有择业标准所得到新的数值加和汇总, 结果如下:

最后, 王平根据计算结果, 选择总分最高的单位作为自己最优就业单位, 即在上述四家单位中, 安徽某设计院得分值为371, 为最高分, 根据王平自己的择业标准, 他应该选择安徽某设计院为自己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单位。

三、择业决策最优化模型的讨论

1、从择业决策最优化模型的分析过程我们知道, 我们隐含的假设是王平的择业决策标准是明确的, 并且可以量化。虽然上述择业标准的量化在理论上不可能精确, 但是我们知道, 王平作为决策个体, 对自身择业决策标准的重要性用量化的方式来区别是可行的, 因此利用最优化决策模型的方法来进行择业决策是一种可行的简单方法, 它规避了利用模糊数学等方法处理问题带来的复杂性, 能够较有效的解决毕业生在择业决策时所面临的决策难题。

2、从王平的案例来看, 他所关心的择业标准主要有五项, 对其他决策个体而言, 可能有不同类型或数量的择业标准, 但是这并不影响择业决策最优化模型的分析。如果某个毕业生决定不去民营企业或与自己专业不匹配的单位工作, 那么则将民营企业和专业不匹配的单位从决策目标中删除, 依然可以利用最优化模型来帮助自己实现择业决策。

3、最优化模型提供了一种择业决策方法, 但是它没有涉及到国家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的就业政策, 但是从模型本身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根据有关研究, 在本文案例中毕业生王平同学的择业标准在大学毕业生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对于基层单位而言, 我们仅以考察以上五项择业标准为例, 单位的性质和工作地点是相对稳定的, 可以变化的是发展机会、福利待遇和专业匹配, 如果我们国家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 将对大学生择业的结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那么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 李原等译.组织行为学 (第七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如何分析网站优化情况 第5篇

在进行网站推广的时候,我们必须了解网站优化的具体情况,不能盲目的做网站更新以及外链。分析网站能帮我们了解网站的症结所在,之后才能对症进行改进。对于网站优化的新人,我们可以通过简单观察的方法了解网站的优化情况,简单观察并不是说需要看网站代码,而是要通过一些工具来进行检测。宜昌百慕达科技的工作人员为了让我们更了解网站分析,下面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分析网站的具体步骤。

第一、看透网站域名

分析网站的第一步就是查看网站基本情况,比如建站时间、网站类型、网站规模等等,想要了解这些详细参数,我们可以采用站长工具中的SEO综合分析。一般来说,在优化上一个老域名比一个新域名更有优势,毕竟一个老域名的权重和布局都相对完善,搜索引擎的信任度也会高一点。但是如果老域名网站曾经被K过,或者是在内链布局上不完善,在后期优化上也是比较复杂的。新域名网站比较不稳定,但是做的比较好的网站也会有很好的流量。

第二、读透网站结构

网站结构对网站的优化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百度蜘蛛的爬行收录与网站结构有很大关系。在建站时就必须将网站结构策划好,一旦网站被收录就很难更改结构了。既然不能更改结构,我们就需要在网站的其他方面进行修改,比如网站的元标签,我们要检查它是否规范,因为它会影响到网站的用户体验,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一点。另外,在其他方面也要多注意。

第三、让网站导航更明了

一般的中小型企业网站都只有主导航,并没有次导航,这主要是因为主导航完全能够贯穿网站,所以大多认为不需要次导航。其实,加一个次导航会让网站更加完整化,有首尾呼应的特点。另外,次导航能使网站内链更加细致化、全局化,对网站是有很大帮助的。

第四、了解网站外部

我们不仅要关注网站结构、域名、导航灯内部部分,还要了解网站的外部,比如网站收录、外链等等。在了解这些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通过百度站长的外链工具和索引工具查询,这种方式获取的数据比较准确。了解网站外部情况能帮助我们判断搜索引擎蜘蛛的爬行,我们可以针对具体的情况为后期优化排名做准备。

企业网站优化技巧分析 第6篇

关键词:企业网站;网站优化;优化技巧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式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渐渐离不开网络,而网络的载体则是大量的网站。通过网站,个人与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企业网站是企业展示其形象、产品、实力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企业不仅可以提高知名度,更重要的是用较小的投入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企业网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企业网站的重要性被企业认识之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陆续建立了网站。因此一个重大的问题摆在了各大企业面前:采用何种方法能够让自己的网站在众多的企业网站中脱颖而出,为自己的网站带来更多流量。面对这个问题,企业的网站优化工作将十分重要。企业网站的优化工作做得到位、做得及时,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一个优秀的企业网站一是被搜索引擎认可,二是被网民用户认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网站打开速度较快、网站系统稳定、网站链接顺畅、网站内容符合用户的需求、信息真实丰富、有众多的网站做链接。企业网站的优化与其它类型网站一样,一是符合搜索引擎的喜好,二是符合用户的浏览习惯和期望,尤其是后者。作为企业网站,在做优化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使用DIV+CSS创建网站结构,尽量简单明了兼顾美观

从搜索引擎的搜索程序(又称为搜索引擎机器人)来看,它喜欢爬行简单的网站结构。而早年开始创建的企业网站,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年比较流行的表格布局,表格布局的网页,虽然开发者创建时简单,但创建生成的网页代码繁琐而使网页体积较大,搜索引擎机器人并不喜欢繁琐的网页代码。近前年流行的DIV+CSS布局的网页结构代码则十分简单而有序,用户在打开网页时速度也会十分快,从而避免网页打开速度慢而流失客户。同时,除了采用简单的网页布局方式,网站的结构尽量简单明了,尽量避免使用搜索引擎不能够识别的技术,如Flash、JavaScript,虽然Flash可以让网站看起来炫丽视觉冲击效果好,但是这种技术一是加载比较慢,二是搜索引擎并不识别,因此可以采用最新的CSS技术来实现类似的网页效果。

2 从用户角度设置网站内容并规律更新

网站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及时的更新网站内容,并以一个较为规律的频率更新。作为企业网站来讲,要从用户的角度来更新网站内容。如尽可能多地介绍公司的情况,使企业的目标用户通过网络来了解企业更多的情况。在网站的产品和服务栏目中,尽可能从多个角度来介绍企业的产品类型和服务类型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详细情况。在企业网站的建设初期,可以将产品逐渐添加至網上,而不是一天内增加完之后的若干天没有内容可更新。通过各种方法来更新产品的参数,比如用户的使用情况反馈、产品性能的升级过程。为了能够有更多的内容来更新,可以在企业网站上增加一个相关行业或者相关产品的使用指南或者行业最新动态,一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素材去更新网站,更重要的是为了让浏览企业网站的用户有更多的收获,用户在网站上有收获,就有可能更多地点击网页其它内容,增加点击量和用户点击粘度,从而直接地提升网站的综合指数。

3 企业信息的真实性提升诚信度

企业网站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宣传企业、更多地接到订单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如同企业应该诚信经营一样,企业网站也应该是诚信的。搜索引擎对企业网站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企业网站是不是有具体的企业真实地址、电话等信息,如果企业网站中在明显的位置标明企业的联系方式以及真实评价,则将大大地提升搜索引擎对企业网站的评判。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如果用户看到一个企业网站的各种联系方式十分清楚详细,会感到网站贴心又值得信赖,反之,如果一个企业网站在整个网站上找不到联系方式或者写得十分模糊,将不会得到用户的认可和信赖,大大降低用户和搜索引擎对该网站的信任度。

4 尽量多增加外部链接

外部链接,通常简称外链或反链,是指其它网站为一个网站做的链接,即能够从别的网站链接到该网站。外部链接是其它网站对该网站的友好度和认可度的表现。网站的外链从来都是网站优化不可或缺乏的重要部分。作为企业网站同样如此。企业网站要尽可能多地增加外链,并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发布链接的标准化;注意发布链接的网站主题类型要相关,外链相关性越强权重就越高;注意发布链接的多样性;注意经常查看外链网站的质量,不要有“坏邻居”链接到企业网站。

网站优化技术是目的性很强的操作。但作为网站优化者,在优化时尽量去忘记这个目的性,应该为用户的体验而优化而不是单单为搜索引擎。只有为用户考虑的网站优化,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网站,才能被用户认可。而搜索引擎是十分智能的,用户的认可,搜索引擎都会“看到”,从而使网站排在搜索引擎前列,以达到企业网站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春梅.从企业需求谈高职院校SEO课程的教学[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

[2]陈炎龙,张巨通.从站点角度谈搜索引擎优化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2).

[3]赵守香编著.网站运营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最优化分析 第7篇

通信和电子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优化问题。系统规划方法是一项广泛应用于生产技术准备、科学研究、设备大修、大型工程研制、安装和调度、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安排等项工作的科学管理方法。

实际设计不但要考虑技术指标,更重要的要考虑其可靠性,即在系统总价格不超过给定值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各个部件的可靠度,使其获得尽可能高的系统可靠性。另外还要考虑经济指标,即系统的成本和效益。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待设计部件或系统的成本越低越好。对于某些要求特殊的复杂系统,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难以奏效,有的甚至做不到,这时就要求助于最优化方法设计。最优化问题对于通信工程来说,是指最优工程设计问题,即在给定设计指标和元件、参数的允许取值范围条件下,确定一组独立的设计参数,使系统达到最佳技术经济性能。

2 通信和电子系统可靠性最优分配

通信和电子系统是复杂、精密而又十分重要的系统,其可靠性已成为系统设计的关键指标之一。通信系统是否可靠是关系到通信质量的重要问题。系统可靠性指的是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它取决于构成该系统部件的可靠性以及系统本身的结构方式。主备用结构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常用方法。图1就是一个有备用部件的复杂通信系统的系统模型。其中每个方框表示由许多个元器件组成的子系统,N个子系统串联组成一个可独立工作的系统。图1中用虚线方框表示的一个串联系统为主用系统,其余M-1个串联系统则为备用系统。显然,只要这M个系统不同时发生故障,该通信系统就能正常工作。

系统性能的优劣通常用一个关于设计参数的函数来描述,该函数即称为“目标函数”,待定的设计参数称为“优化变量”,而参数范围和未包含在目标函数中的一些设计指标即构成优化变量的“约束条件”。寻求系统的最佳性能,通常就是最小化或最大化目标函数[1]。

通信电路或电信网络的技术指标是指在给定的激励下,电网络的响应(包括幅值、相位、频率特性等)应满足的要求。若电路响应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则称为合格产品,否则即为不合格产品。尽管初始设计保证当所有元件均取为标称值时,电路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但是由于制造公差、外界温度与湿度等影响,实际产品的元件值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量,而是在一定容差范围内按一定概率密度函数(pdf)分布的随机变量。由于元件容差的存在,可能使产品批量生产的合格率小于100%。如何根据所给定的技术指标要求,确定合理的电路元件标称值及其容差,使得产品合格率最大或使生产成本最小,这就是电路元件中心值及容差的最优设计问题(Design Centerine and Tolerance Assignment)。它是最优化技术和概率统计理论的结合,一般称为电路的统计设计。

3 系统可靠性计算公式及设计数学模型

生产一个高可靠性的系统基本上有二条途径:一是采用冗余技术,二是选用高可靠性的元器件。由于系统日益复杂,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保证可靠性,不能象以往那样完全依赖于大冗余量设计,因此在各种资源、成本和其他约束条件下的系统可靠性优化方法已成为当前十分有效的设计手段,它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子系统或元器件的最优可靠性分配方案。

常用的系统冗余结构有并-串、串-并结构。对于这些典型结构,许多已采用解析方法给出可靠性计算和分配公式,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非串并系统,则必须根据具体结构导出可靠度公式,并采用有效的非线性规划求解方法,确定各个元器件的可靠度。图2为一个复杂系统的冗余结构。系统有两条完全相同的并行路径,每条路径均由部件2与并联结1-4串联而成,其中部件4是部件1的备份。只要其中一条路径完好,系统就能正常工作。由于部件2的可靠度不够高,系统还配备了部件3。

因此整个系统有三种可能的工作方式:2-l,2-4,3-l,3-4,每种工作方式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径,宇宙飞船双人船舱中的通讯系统就是具有上述结构的一个实际例子,其中部件2表示二个宇航员的耳机话筒,部件3为二个宇航员公用的手持话筒,部件1和4为二个不同类型的放大器。下面针对图2的结构,给出其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令Qs为系统失效概率,Rk为部件k完好概率。Qk为部件k损坏概率,则根据贝叶斯全概率公式:

undefined

系统的可靠性Rs则为:

undefined

今选择部件3为关键部件,即令k=3,则有:

undefined

只有当部件3完好时,部件1和部件4都损坏时,系统才会失效,因此:

undefined

同时:

undefined

又有:

undefined

经整理后得系统的不可靠性为:

undefined

则系统的可靠性为:

undefined

对于某通信系统采取以下两种价格模型:

价格模型1:

undefined

价格模型2:

undefined

上面两式表示,当系统的可靠度增大时,其价格也将上升,显然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设系统的总价格为各个部件价格之和,则:

undefined

于是我们可得下面二种优化模型。

问题1:最大可靠性问题。即在系统总价格不超过给定值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各个部件的可靠度,使获得尽可能高的系统可靠性。

undefined

问题2:最小成本问题。即在系统可靠性不低于给定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各个部件的可靠性,使获得尽可能低的成本。

undefined

4 系统可靠性优化算法和计算结果

在对某通信系统进行优化算法的实践中发现,可变容差法在接近可行域时收敛速度明显下降,大量时间花在可行性修正上,目标函数的下降甚微,只有通过降低收敛精度(二位有效数字),才能使算法收敛。既使这样,最后结果还可能出现某部件的可靠性大于1(非常接近1)的不合理情况。SUMT法和乘子法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但为了保证算法的稳定性,前者的惩罚因子递增率不能太大,因此相对来说迭代次数较多,所以采用乘子法进行优化设计,即先沿搜索方向外推求得极小点所在区间,然后再在该区间进行二次插值,求得最优步长[3]。

由于某通信系统价格模型1包含正切函数,当Rk接近1时,其函数值和导数值将急剧增加,特别是导数值的计算可能发生溢出,为此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 采用随机格点法,搜索目标函数值较小的可行域内点,作为乘子法的改善初始点。随机搜索时对部件可靠性的上界作适当限制,取为0.5

(2) 采用二点差分近似计算价格函数的导数,以防止溢出的产生。根据目标函数的梯度及函数值自动调整差分步长,使得导数估值的截断误差与舍入误差近似相等。

下面运用上述算法求解某通信系统两种价格模型的最大可靠性问题和最小成本问题。参数取值为:

undefined

价格模型1:K1=12.5 K2=12.5 K3=50

K4=18.75 ak=1.0,k=1,2,3,4

价格模型2:K1=100 K2=100 K3=200

K4=150 ak=0.6,k=1,2,3,4

将上述数值代入系统可靠性公式,得到某通信系统的优化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算法对于不同初始点有良好的一致性。

5 结 语

通信和电子系统是个复杂的特殊系统,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优化问题,它们都体现着最优化方法的思想,即在一定客观条件制约下,选取最优路线(策略、方式、安排),以取得最好效益或实现既定目标。最优化问题即为兼顾系统可靠性和系统成本的最优设计问题。对于复杂的设计问题,初始点的选择往往十分重要,它不但影响优化速度和全局最优点的获得,有时甚至会影响到算法的收敛性。首先,必须根据设计经验选择尽可能合理的初始点。其次可采用二阶段算法,即在第一阶段用一个简单的算法在较大的空间搜寻,求得一个改进的初始点,第二阶段再用比较高效的算法,从这个改进后的初始点出发,搜索求得问题的最优解。另外,选择算法时也应注意采用对初始点不很敏感的算法[4]。

本文主要针对某通信系统优化算法进行分析,通过绘制系统工程图,计算时间参数和确定关键路线,从而得到一个初始的计划方案。工程计划以此为出发点,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根据编制计划的要求,综合考虑进度、费用和资源等目标,对初始计划方案不断进行调整与改善,直至得到最优的计划方案。其基本思路与方法也适用于其他许多应用场合。如通信网络、加时延均衡器设计及滤波器设计等。

摘要:通信和电子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优化问题。在系统不超过给定值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各个部件的可靠度,可以获得尽可能高的系统可靠性。通过对可变容差法、SUMT法及乘子法等优化算法进行比较,并进一步采用乘子法对某通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基本思路与方法也适用于其他许多应用场合。

关键词:系统工程,可靠性优化,成本,电路统计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宝林.最优化理论与算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2]邓乃扬,田英杰.无约束最优化计算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3]薛嘉庆.最优化原理与方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

[4]余俊.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

最优化分析 第8篇

关键词:保温厚度,生命周期法,年度总负荷,建筑节能

建筑物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在建筑节能方面,人们更多的关注民用建筑的节能。许志忠、白延林等[1]在调查中发现,我国每年完成的建筑投资额中,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投资比为53∶47,可见工业建筑占有大量比例。其中钢结构是工业建筑中一种主要的结构形式,钢材具有非常好的导热性能,其导热系数达到50 W/(m·℃),对于钢结构厂房,如果不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势必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浪费和消耗。外围护结构中墙体所占面积最大,外围护的隔热性差及气密性不良都会造成大量热损失,建筑物总能耗中建筑物外墙传热能耗占23%~34%,所以外墙的节能设计与改造是建筑节能的重点[2]。因此对钢结构工业厂房的外墙保温厚度进行优化分析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1 钢结构工业厂房保温构造

钢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一种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类型之一。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钢度大且抗震性能好;建筑工期短,因此工程造价低;有较大的变形,能很好的承受动力荷载;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等优点。钢结构是工业厂房最常采用的一种承重结构形式。

彩钢保温夹芯板保温墙体适用于钢结构工业厂房。其是由两层成型金属面板(或其他材料面板)和直接在面板中间发泡、熟化成型的高分子隔热内芯组成。彩钢保温夹芯板常用保温材料有:岩棉、聚苯乙烯(EPS)、聚氨酯等。

1)岩棉夹芯板。岩棉是一种良好的无极保温材料,岩棉明显的特点是耐火性好,阻燃吸湿性大,其价格便宜。岩棉夹芯板导热系数不大于0.038 W/(m2·K)。

2)聚苯乙烯(EPS)夹芯板。聚苯乙烯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发泡剂发泡而制成的内部具有无数封闭微孔的材料。其保温效果好,价格便宜,强度稍差。聚苯乙烯(EPS)夹芯板,导热系数不大于0.041 W/(m2·K)。

3)聚氨酯夹芯板。聚氨酯夹芯板导热系数为不大于0.033 W/(m2·K),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其防水性好,保温效果好,强度高,发泡可制成任意形状,适合现场施工,但价格较贵。

2 保温厚度分析

2.1 年度总负荷计算

年度总负荷计算公式[3]:

其中,Qt为年度总负荷,k J/m2;Qw为夏季负荷,k J/m2;QS为冬季负荷,k J/m2;HDD18为采暖度日数,℃·d;CDD26为空调度日数,℃·d;K为墙体传热系数,W/(m2·℃),计算公式为:

其中,Rn,Rw分别为墙体内外表面的换热阻,根据规范规定,一般Rn取0.11 m2·℃/W;Rw取0.05 m2·℃/W;Rj为围护结构各材料层的热阻。忽略围护结构其他材料热阻,保温材料的热阻为:

其中,λ为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δ为保温材料的厚度,m。

2.2 费用计算

严寒地区厂房通常采用锅炉统一冬季供暖,则能耗费用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Cw为年采暖总费用,元/m2;Ct为煤炭单价,元/kg;Qw为年采暖耗热费用;H为煤炭发热量,k J/kg;η1为室外管网输送效率,取0.9;η2为锅炉的运行效率,取0.68。

将保温材料整个生命周期内要消耗的煤炭费用折算为当前的费用,采用现值系数(Present Worth Factor,PWF)方法进行计算。现值系数是在N年内每年等额收支一笔资金,在利率及通货膨胀因素影响下,此等额年金收支的现值总额。PWF计算式为[4]:

其中,N为保温材料使用年限,年;g为通货膨胀率;I为贷款利率。

则年采暖总费用公式为:

令建筑采暖总费用Cz取一个最小值Cz,min,对应的厚度值即为经济厚度δ0p。

利用高数求导,可得到保温经济厚度:

3 经济保温厚度的应用

3.1 工程模型

严寒地区主要是冬季采暖,夏季不用空调。在计算保温层经济厚度时只考虑对围护结构耗热量的影响。冬季供暖时计算保温经济厚度就可以采用生命周期耗费分析法。以长春市某厂房为例,进行墙体经济保温厚度的分析。

厂房主体采用门刚结构,层高7.5 m,门窗采用单框双玻中空塑钢窗。选用常用的保温材料对保温层厚度进行分析。计算的保温材料有膨胀聚苯乙烯夹芯板、岩棉夹芯板、聚氨酯夹芯板。

3.2 保温经济分析

以岩棉夹芯板为例,岩棉夹芯板单位体积的造价为Cin=250元/m3;选用动力煤,吉林省售价(考虑运费影响)为0.78元/kg,煤发热量Hc=16.8 MJ/kg;假定国家年贷款利率i=5.94%,通货膨胀率g=3.3%,使用年限N=20年。计算可得出PWF=1.07,HDD18=4 497℃·d,图1反映了保温层厚度与相应费用之间的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保温材料费用随保温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能耗费用随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保温厚度在80 mm时总费用为最低值。当保温厚度达到一定值后,总费用曲线趋近于保温材料费用曲线。可以认为,保温材料达到一定值后,保温材料费用成为影响总费用的主要因素,能耗费用对总费用影响不大。

3.3 不同煤炭价格及保温材料价格对应的经济厚度

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吉林省地区外墙保温节能要求,计算不同保温材料达到该节能要求的最小保温厚度,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各种保温材料在厚度70 mm~80 mm下即可满足节能设计要求。上述的经济保温厚度完全能达到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如果在设计过程中保温厚度一味增加,能耗费用降低较少,且大大增加了建筑成本,节能效果不明显。

煤炭价格及保温材料价格是影响钢结构厂房外墙经济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将近几年煤炭价格与保温材料价格进行综合分析,对应的岩棉夹芯板的经济厚度见表2。

综合表1与表2可以看出,在满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外墙保温节能要求前提下,保温经济厚度公式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经济保温厚度。保温材料经济厚度值随煤炭单价的增长而增大;随保温材料单价增长而降低。

4 计算结果与分析

1)根据吉林省地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经过经济计算,以长春为例,工业厂房常采用的三种保温材料满足节能要求下的最小保温厚度在70 mm~80 mm左右。

2)实际工程中,简单地直接取用推荐值或凭经验确定保温厚度极易造成经济成本增加。为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性与节能性,外墙保温层厚度根据地区建筑节能标准、工程的具体条件计算得到,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性。严寒地区钢结构工业厂房经济保温厚度建议取80 mm为宜。

如果需要增加保温厚度,会大大增加建筑投入成本。

3)上述结论采用生命周期法对外墙保温材料经济厚度进行分析,是在度日数全天供暖情况下得出的。在计算经济厚度时,工业厂房具体的度日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4)由于建筑物外墙不同朝向接受的热辐射不同,因此不同朝向外墙保温厚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许志忠,白延林.我国工业建筑节能设计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7):21.

[2]荆有印,柴保双,宋燕,等.寒冷地区外墙保温对建筑负荷的影响及经济保温厚度的确定[J].建筑科学,2012(12):39-41.

[3]王厚华,吴伟伟.居住建筑外墙外保温厚度的优化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8(8):937-941.

[4]许建柳,何嘉鹏,孙伟民.南京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层经济厚度计算研究[J].暖通空调,2008(1):49-51.

最优化分析 第9篇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国民生产力的逐步提升, 以及世界范围内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网络已然在各大城镇、乡村之间得到了普及, 而人们在追求普通网络化的同时, 也在逐步加紧对移动网络化的普及, 这不仅是数字信息时代的基础建设, 也是实现全方位网络覆盖的重要环节, 所以针对此问题, 笔者从移动网络优化流程入手, 针对数据整理系统、优化流程系统、调衡总结系统等重点控制环节, 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希望对各位同仁的日常工作有所帮助。

1 移动网络优化流程的重要性

优化网络的意义在于, 能够从数据优化以及参数强化等方面, 从而有效的促进网络终端优化, 完成网络最终成型的重要战略意义。从现有的国际角度观看, 网络化已然成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国家内部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平台, 而移动化网络通信更是这一交流平台当中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移动网络来说, 在一个国家当中其信息、军事、通信、贸易、经济都有很强的战略地位。特别是近十年来, 网络化覆盖以及移动网络化覆盖都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主要建设项目之一,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 也有相当一部分的问题展现了出来比如说:网络环境差、信号差及不稳定、信息传输量低、城市和村庄覆盖率低、覆盖面低等一系列的弊端,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优化移动网络流程就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就此笔者进行一下详细的分析。

2 移动网络优化流程的主要方式

2.1 数据整理系统

作为整个优化流程来说, 其基础是进行的数据整理收集, 只有做好了这一方面, 才能在优化的过程当中节省时间以及降低成本。作为数据整理的步骤来说, 主要有两个环节, 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 这也是数据整理的主要环节, 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以及分类, 更要通过这一过程更好的梳理其中的问题, 发现弊端, 并清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统计梳理数据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 以GSM网络为例运营商可以通过NCS软件对每天话务统计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 然后可以通过GSM网络性能管理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第二, 对覆盖线路和网络基站进行阶段式路测, 并且对网路和线路的天线进行行测, 而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的软件则有ATU File Player等, 从而检测整体网络环境的优良情况。

2.2 优化流程系统

整个移动网络优化流程的核心是优化流程系统。也是解决移动网络优化的主要方式, 更是移动优化领域当中的核心方式, 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 做出多次、不同的数据分析以及有效的处理, 比如对系统修复、系统测试检查、线路的排障、提高覆盖率、加强信号、修改数据等。并且通过这些方式, 我们可以有效的大幅度的提高对移动网络其中弊端的分析程度, 从而尽早的解决问题, 选择合适处理方法, 并且有针对性的完成对网络系统的整体调查, 为优化网络提供有效的保障。

2.3 调衡总结系统

在整个移动网络优化环节当中, 其最主要是收集整理以及系统优化, 但是后期工作也不得马虎, 调衡总结系统正是整体优化的最后步骤, 通过对前两个系统的总结以及问题的分析, 虽然能够找到具体的针对方法, 并加以实施, 但是整个实施的过程还并没有得到完善, 也就是说实践理念还很模糊, 所以这时我们就需要这个最后调整系统来进行具体的实施独到。与此同时, 调衡系统还有两项重要的检查责任, 即检测与评估, 总体来说就是进行单独的LAC分区的环节判断测试, 以达到调整的目的。综上所述, 调衡系统的必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只有有了最后的调衡总结, 才能真正意义的做到三个系统完美结合, 完成移动网络优化的进程。

3 优化网络经验办法的探讨

3.1 更换老线路对新线路合理布线

当下移动网络应用于各个城市地域的过程党章, 其主要问题很多, 但是最为突出的还是线路老旧的问题, 所以会造成短路、信号偏差、中断等问题, 并且在许多乡村、以及偏僻地区内, 因为地区偏远人力物理难以抵达, 所以这种问题并不好处理。但是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基本来说依然找到了良好的解决途径, 那就是依靠光纤、光缆来代替原有的电线, 对照与原有的传统电线模式的路线来说, 稳定、耐用、快速是其自身独有的优良特点, 并且在更新换代上, 也可以保持长久的使用实践。所以综上所述, 更换老旧线路, 替换成新型的科技光纤, 是移动网络发展的一大重要开端。

3.2 建造新的移动基站

移动基站的含义为了网路提供更好的环境, 提供更强的信号, 以及更广泛的移动网络覆盖率。基于目前, 我国地区型差异甚大, 有的地方移动网络好, 有的地方移动网络差等普遍情况, 特别是在人口密集集中的地方或者偏僻的地方, 如火车道上都会产生移动网络不好, 不稳定, 没信号等复杂问题。根据以上问题, 和个人经验建议在城市的繁华区, 和人口高密集的城镇建立新的基站, 一方面可以保证通讯讯号的稳定和网络畅通, 另一方面可以扩充移动网络的容量, 网络扩容的参数修改可以使用爱立信的mcom软件, 在软件中可以对城市内的每个基站进行扩容和参数的调整。以GSM网络为例的话, 通过该软件可以调整、增加每个基站每个小区的TCH (业务信道) 频点, 及BCCH (广播控制信道) 频点以达到扩容目的, 以及为每个小区更改邻区以保证良好的切换质量。基站的参数更改后可以大大地增加网络的通讯网络的稳定性和覆盖率。

4 结束语

近年来网络化的普及已然进入了“高峰”时代, 针对网络的应用已然从传统的手机、电脑发展到了各种各样的定位、通讯、传输等设备当中, 可以说人类已然完全的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作为这一时代来说, 网络的覆盖必然是全面性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全方位的网络覆盖呢, 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走移动化网络覆盖模式, 所以, 优化移动网络流程, 提高网络流程化经验就已然成为当下这一主题当中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一问题, 以促使我国的移动网络尽早完成全方位覆盖。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移动网络优化流程及部分优化经验的研究, 通过对流程的重要性, 流程的主要方式以及经验方法的探讨, 系统的阐述了这一问题, 希望大家通过本文的阅读, 能对此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关键词:经验研究,优化流程,移动网络

参考文献

[1]石海军.移动网络优化的若干研究《.电脑与电信》.2008年7期.

最优化分析 第10篇

机动车尾气排放中含有大量的CO、NOx、HC、PM10粒子及SO2等有害物质[1,2]。文章采用了不同于城市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并结合最优化思想提出了适合城乡道路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算法, 可以初步解决该问题。

1 污染物排放因子及因子的确定

1.1 污染物排放因子

目前, 国内对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研究正在进行, 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3]:一是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 二是交通污染扩散模型的研究, 三是交通规划、控制和管理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研究。结合国内研究成果和国外经验得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主要为一氧化碳 (CO) 、氮氧化物 (NOx) 、碳氢化合物 (HC) 、二氧化硫 (SO2) 及PM10粒子。

1.2 因子的确定[3,4]

国内外研究表明:污染物排放因子不仅与汽车类型有关, 而且与路面状况 (车速) 、行驶里程、环境状况 (如温度) 、机动车技术性能和燃料品质等诸多因素有关。主要从汽车类型和行车速度加以分析, 经查相关资料得出污染物排放因子 (见表1、表2) 。

2 模型建立及求解

2.1 模型原理

城乡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污染物单车排放因子与车型、交通量、路面状况、道路等级及路段最高限速有关系, 而路面状况在一定情况下又影响行车速度, 所以该模型的建立是以车型、路段最高限速、行车速度及交通流量为依据的。该模型的约束条件为城乡道路基本通行能力和路段最高限速;目标函数为污染物排放总量值最小

{minf (x) gj (x) =Cjhi (x) 0i=1, 2, , s;j=1, 2, , l;Cj. (1)

式中:x= (x1, x2, …, xn) Tn维欧式空间中的点, 目标函数f (x) 和约束函数hi (x) ;gj (x) 为x的实函数;f (x) 为最小排放量;gj (x) 和hi (x) 为路段最高限速和基本通行能力、行车速度的约束条件[5]。

2.2 模型建立

一条车道上单位路段机动车尾气排放量为

xi=ViΡiX. (2)

式中:∅xi为第i类车排放的污染物x的排量;Vi为第i类车标准交通量;PiX为第i类车x物排放因子, 由表1和表2查出。

一条车道上单位路段的标准交通量为

Vei=VΡiEi. (3)

式中:Vei为第i类车的标准交通量;V为总的自然交通量;Pi为第i类车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Ei为第i类车的换算系数[6]。

一条车道上单位路段总污染物的排放量为

=i=1sx=1mxiVei, (4) =i=1sx=1m (VΡiEiViΡix) . (5)

式中:x为污染物种类, i为车型种类, 其他符号同上。

现假设一条城乡道路长为W km, 双向N车道, 则这段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排放的总污染物为

min=WΝi=1sx=1m (VΡiEiViΡix) . (6)

在实际约束条件中, 由于城乡道路不同路段的最高限速值不一样, 所以在约束条件gj (x) =Cj中, j=1, 2, …, k;基本通行能力应满足:车行速度应满足:0≤h1i (x) ≤Ci;Ci为不同路段对应的限速值;0≤h2i (x) ≤Q;Q为最大服务交通量。

综上所述, 优化模型为

{Μin=WΝi=1s (Vi=1sΡiEi) x=1m (i=1sViΡix) , gj (x) =Cj, 0h1i (x) Ci, 0h2i (x) Q, i=1, 2, , s;j=1, 2, , l;Ci (j) >0. (7)

2.3 求解步骤

(7) 式为含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问题, 该问题求解用制约函数中的罚数法较简单, 构造罚函数[7]

Ρ (X, Μ) =Q (x) +Μk{i=1s[gj (x) ]2+j=1l[min (0, hi (x) ) ]2}. (8)

其中, M为很大的整数, 通称罚因子, 称Μk{i=1s[gj (x) ]2+j=1l[min (0, hi (x) ) ]2}为罚项。

该方法步骤为:

1) 取第一个罚因子M1>0, 允许误差σ>0, k=1。

2) 求解罚函数P (X, M) 的无约束极小, 设其极小点为xk

3) 判断精度。若在xk点, 罚项Μk{i=1s[gj (x) ]2+j=1l[min (0, hi (x) ) ]2}<σ, 则停止计算, 得到原问题的近似极小点xk;反之, 若存在某一个j, 1≤jl, 有-gj (xk) >σ;或存在某i, 1≤is, 有|hi (xk) |>σ, 则可令Mk+1=CMk, C>1, 转 (2) 。

3 实例分析

合店路是合肥市出城口到肥东县城的一条主干道, 双向6车道, 机非分离, 路况一般, 每车道基本通行能力1 700 pcu/h, 最大服务交通量这里取等于基本通行能力, 最高限速60 km/h, 道路长约7.5 km, 经调查资料显示合店路近年交通量见表3。

由表3可以归纳出, 合店路上行驶的车辆主要为重型柴油车、中型柴油车、公交车、轿车和摩托车, 其构成比例约为:0.249∶0.265∶0.092∶0.348∶0.046。有近几年统计的交通量推算出, 该路段一条车道的交通量约为804辆/小时, 经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可知对应上述各种车型换算成标准车型的换算系数为[6]:1.5、1.0、1.5、0.5、0.5。由式 (3) 换算成标准车型后的数量约为:300、213、111、140、18。由于机动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HC、CO、NOx、PM10和SO2, 所以按 (8) 式、表1和表2可得污染物最小排放量

∅min=6 421.1 g/h.

由此可见, 城乡道路上机动车的污染物排量是相当大的, 有必要进行治理。

4 结 论

1) 以上对城乡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可行, 对环境检测部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与城市道路上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上述方法约束问题中不涉及信号配时对机动车速度的影响, 从而不对污染物排放量造成间接影响。

3) 不同道路甚至同一道路不同路段的最高限速Ci (j) 也不同, 在对机动车排放因子PiX选取时, 要分路段具体选取。

4) 上述模型的建立是以单车道流量、路面状况 (车速) 、道路最高限速、道路长度及基本通行能力为前提的。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 城乡道路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 严重危害了道路两旁的城乡居民生活和健康。以最优化为前提, 提出以污染物排量最小为目标函数, 以路面状况、道路最高限速值、单车道交通流量及道路基本通行能力为约束条件来建立模型, 得出城乡道路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计算方法。最后以合肥市出城口到肥东县一条干道-合店路为实例加以论证得出可行方法的结论。

关键词:排放因子,最优化模型,罚函数,污染,基本通行能力

参考文献

[1]任玉兰, 鞍山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3, 23 (5) :34-36.

[2]朱志高, 李铁柱, 李文权, 基于路段通行能力限制的机动车污染物总排放量最优化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8, 8 (2) :80-84.

[3]李修刚, 杨晓光, 王炜等.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1, 1 (4) :123-128.

[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汽车行驶工况和污染物排放系数测定研究[J].1997 (3) :98-102.

[5]于春田, 李法朝.运筹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6]任福田, 刘小明, 荣建, 交通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分析 第11篇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事关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就变“文本作业”为“个性化作业”,变“独立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变“被动完成”为“自主设计”,变“标准答案”为“创意作答”等,从形式到内容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思考与尝试,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个性化;合作性

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作业的无趣。不少教师青睐于与教材配套的统编练习册;有的老师依赖多年一贯的同一作业设计;有些教师作业布置随意性强,几乎没有设计,想到什么就做什么。鉴于此,优化作业设计则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

一、变“文本作业”为“个性化作业”

从文本作业到个性化作业,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实践与体验的场景。学生可能流露出的真情与实感,都融入到了具有独特个性的作业当中去,在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能力也得到培养,语文素养也会得到相当的提高。

1.设计多元化作业。开放多元的作业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整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融合多学科,将语文作业的触角伸出多层面多平台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形式的多样化是教师应该多思考多实践的。比如,利用写写、画画、唱唱、拍拍(视频)、剪剪(报)、泡泡(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作业,鼓励学生充分调和各种感觉器官和联系想象参与到知识的摄取与理解,完成形式丰富内容生动的语文作业。

2.设计分层作业。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而学生比树叶还要丰富多彩。面对这些活生生的个体,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个体,教师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水平的作业,让优生吃得好,让差生吃得饱,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进步。教师一定要秉着面向每一个具体的个体,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因势利导,平衡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较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乐意完成作业,并在作业过程中培养语文能力。一般来讲,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可能会知难而进,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题,跳一跳去摘桃子吃。当然也存在部分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什么也不想做。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正能量的激励措施,推动这些学生往前进。

二、变“独立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

长期以来,学生作业往往却是独立完成,这其中的好处和弊端共存。为了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教师不妨在一定程度上变“独立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设计合作性的作业,可以尝试让几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共同完成一项作业。

1.引导学生与同学合作。例如带领学生开展“秋天在哪里”活动,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在这张纸的任意一个地方事先打印上十几个不同字体的大号字“秋天”。要求各小组的同学自行构思,自行设计,合作完成,一周后交上来。学生在这一周内忙活开了:撰稿、插画、誊写、排版、涂色……作业收上来之后,展开公开评比活动,并选择优胜者的作品張贴上墙,并确定主题是“我与秋天”。在同学、老师欣赏之时,学生内心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在这次作业中,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分层,也是学生自主分层,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大有裨益。

2.取得家长的配合。语文学习的外延也是可以拓展到家庭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特征,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并要求孩子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完成。这类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收获到知识,又能增进与父母的情感,可以进一步走进对方的灵魂世界,促进家庭的和谐亲子的和睦。例如,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后,根据现在由于虎爸狼妈等现象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隔膜,孩子有啥心里话也不跟父母亲讲,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晚上回家,给父母亲讲一讲《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故事,然后和家人讨论这对父子为什么能够重逢,并合作完成一篇习作。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与家长增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情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的桥梁也更加通畅了。

三、变“被动完成”为“自主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有这样的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那么,语文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1.自主设计,自由选择。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体,所以布置作业一定要因人而异,设计出有层次有弹性的作业,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最适合他们的的学习方式。比如,学完《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三首诗词后,教师可以把作业的布置权下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计作业。学生的作业可以是五花八门的:把这三首诗的意思说一说,并把其中蕴含的情感写下来;根据这三首古诗词的内容画一画;收集整理其他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让学生在完成一份自己设计的作业的基础上,再选做其他人设计的、自己力所能及,同时也感兴趣的作业。

2.多元设计,个性发展。要想在作业练习中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除了自主设计之外,教师的多元设计也显得成为重要。例如教学《七律·长征》,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个性化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条件,完成一项与长征有关的综合实践性作业,形式与内容自选:爱好音乐的同学,可以搜集跟红军长征有关的革命歌曲、民歌民谣,能学唱更好;擅长画画的可以画一幅跟长征有关的图画,或找几幅相关的名家名画进行介绍;倾心文学的同学,可以搜集歌颂长征的诗词、戏曲、歌谣、小说之类,能写一篇有关长征的文章更好……这样的作业,学生们各扬所长,在作业中感受到了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创意作业的乐趣。

四、变“标准答案”为“创意作答”

“冰融化成了春天”,得了零分;“鸡蛋里孵出里根总统”却受到了表扬,这是中美教育的差异或说是差距。如何克服定势思维,引导学生创意作答,是教师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1.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个性禀赋,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取向各不相同,个人阅读同样存在个性差异,对文本的感悟同样也存在差异。如学完《唯一的听众》,有学生提出作者写作中有错漏,课文中的老太太既然不是真正的“聋子”,为什么课文中的“聋子”没有加双引号?这个学生的想法很有意思,而且也有理有据。所以,教师也要对他的思考作了肯定。有时候,评价学生的想法的好坏,不在乎对与错,关键是考察他的思考过程,看他所说的有没有道理,道理体现在哪里,有没有理解的独特性和别具一格的角度。如果与众不同有新意,就应该肯定。

2.倡导合理的个性表达。教师要有开放性的教学思想,通过有利于个性化表达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知道: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比如《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乌鸦的喝水方法进行互动:乌鸦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喝水的方法呢?通过各抒己见,学生明白观察仔细爱思考应该是乌鸦能够喝到水的原因。书上没有现成答案且答案指向不唯一时,学生多维发散性的思考会促进他们想象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优化,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独特个性,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学用语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C].2011.

[2]魏绍莹.小议科学设计小学语文作业[A].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3]田世宇.渗透“五性”,巧妙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套餐[A]. 2015年教育探索与实践学术论文集[C].2015.

房价变动优化分析 第12篇

1 GM (1, 1) 模型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求解与比较

1.1 GM (1, 1) 模型

GM (1, 1) 模型是指1阶方程1个变量的灰色 (Grey) 模型 (Model) , 是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的价格预测模型。GM (1, 1) 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灰色动态预测模型, 它主要用于复杂系统某一主导因素特征值的拟合和预测, 以揭示主导因素变化规律和未来发展变化态势。

下面我们以20002008年北京的商品房住宅的销售价格建立GM (1, 1) 模型 (如下均应以第一人称描述自己的工作) 。

设定原始数据序列:

(1) 将上述原始数据序列作阶数据累加处理, 得数据系列:

(2) 建立一阶白化非线性微分方程:

undefined

(3) 应用最小二乘法及极值原理可求得矩阵形式表示的a, u值:

undefined

解得:a=-0.175921 u=2155.65

这时得到的白化微分方程的解是累加生成数列预测的计算公式:

undefined

(4) 通过上式得到生成数序列:

作累减生成 (1-AGO) 就可得到预测数据列:

由以上数据利用Mathmatica画出散点图, 利用散点做出拟合曲线, 预测得2009年房价为最后一个数据:13375.6元/平方米。

1.2 灰色-马尔科夫模型

(1) 先建立GM (1, 1) 模型, 方法如上;

(2) 划分状态;

状态区间的个数和边界是依具体情况自行拟定的, 只要保证所有的离散点都在状态区间当中, 并且每个区间都有一定数量的点, 此处, 我们为保证预测精确度和计算的方便性, 并结合近几年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具体情况, 将数据序列划分为四个状态, 如表1所示。

由此表格做出图1。

(3) 状态转移概率

通过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分析, 得到一步转移概率矩阵

undefined

式中Mi为状态si的样本数, Mij (m) 为状态si转向状态sj的样本数 (四条区域从上到下依次标记为状态s1, s2, s3, s4) 。

由此可计算出状态转移矩阵

undefined

进一步分析上述矩阵, 最后一个数据2008年房价位于s1状态, 由状态转移矩阵, 接下来的2009年极有可能处于状态s2。

1.3 最终预测结果

由以上过程, 综合利用GM (1, 1) 模型及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推测出2009年的房价为:

13375.6+ (700+0) /2=13725.6元/平方米

比较两种方法可知, 利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所预测的房价比GM (1, 1) 模型所预测的房价误差更小, 精确度更高, 由此我们可以说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预测结果比GM (1, 1) 模型更好。

由此, 我们可断定, 我们利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所预测的2009年房价是有效的, 即13725.6元/平方米。

1.4 GM (1, 1) 模型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比较

为比较两种预测方法的精确性, 我们选取原始数据中已知的2005年的房价, 用两种方法对其进行预测, 并与真实值相比较。

按照GM (1, 1) 模型的预测结果为:5550.1元/平方米。

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的2004年的房价最可能为:

5550.1+ (-700-1400) /2=4500.1元/平方米

由原始数据可知, 2004年房价的真实值为4747元/平方米。下面计算它们的误差, 以比较两种模型的精确度。

利用GM (1, 1) 模型预测得到的误差为:

undefined

利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得到的误差为:

undefined

比较两种方法可知, 利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所预测的房价比GM (1, 1) 模型所预测的房价误差更小, 精确度更高, 由此我们可以说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预测结果比GM (1, 1) 模型更好。

由此, 我们利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所预测的2009年房价是有效的, 即:

13375.6+ (700+0) /2=13725.6元/平方米

2 基于多变量的房价分析

由经济学原理可以知道, 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住房也是一样的, 它的价值包括所占的土地价值, 建筑物价值。此外, 还受到供求状况、消费者偏好、竞争程度、市场预期如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经营策略和相关政策的影响, 其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另外, 商品住房的价格还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心理因素、对未来的房价走势的判断等因素有关系。也就是说以上几种因素都影响着商品住房的价格。

2.1 模型设定

选取19952008年北京商品住房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以北京地区的商品住房价格作为因变量;影响商品住房价格的因素很多, 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 选取以下几个作为自变量。

(1) 北京地区生产总值。

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商品住房价格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理论上, 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 商品住房的价格越高, 因而两者之间应该呈正相关。

(2) 人均可支配收入。

代表该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越多, 提高生活质量和进行投资的欲望和能力就越强。相对于其他资本品来说, 商品房价值上涨比较明显, 这种特点导致大量资本流入房地产市场, 促使住宅价格上升。理论上该变量和房价存在正相关性。

(3) 竣工房屋造价。

工程造价、土地价格再加上其他经营销售成本等构成了房屋的造价, 竣工房屋的造价直接影响了商品住房的成本, 因此理论上该变量和商品住房的价格呈正相关。

(4) 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

房地产开发总额代表了一个地区房地产的发展程度, 投资越高, 发展越好。说明购买商品住房的人越多, 商品住房的价格越高, 是正相关的。

因此设定模型为:Y=a1X1+a2X2+a3X3+a4X4+c

其中X1表示地区生产总值, X2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 X3表示竣工房屋造价, X4表示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

2.2 数据收集

从国家统计局查找北京地区19952008年的相关数据。

2.3 模型估计、检验与调整

选取北京地区19952008年的部分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对所给变量对房价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

2.3.1 经济意义检验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变量X4的系数为负, 即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越高, 商品房住宅的价格越低, 不符合一般经济意义;考虑到存在多重共线性, 其余变量X1、X2、X3的系数估计结果均表明各变量与商品住宅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符合经济意义。

2.3.2 统计推断检验

从回归分析结果看, 可决系数R2=0.916, 拟合度较高;给定α=0.05, 查t分布表, 在自由度为n-4=11时得临界值2.2, 其中只有X4的t值小于临界值, 其他变量均对商品住房价格有显著性影响, 考虑由于多重共线性引起的。

2.3.3 计量经济学检验

(1) 做多重共线性检验, 得到如下相关系数矩阵, 见表2。

由相关性系数矩阵可以看出, 各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 证实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

(2) 自相关检验。

对所估计的模型做残差图, 得出以下结果。

DW检验:对应样本数为15, 2个预测变量的模型、0.05显著水平, 查DW统计表可知, dL=0.69, dU=1.97, 模型中DW=2.110, dU<2.110<4-dU, 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3) 统计分析与异方差检验。

由SPSS软件计算, 得到表3、表4数据。

因为Sig=0.071>0.05, 所以异方差不存在。

方程为:

Y=1.045X1+0.187X2+0.238X3-3.781X4+2400.277

3 模型优化分析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未来房价的走向。

3.1 政策出台的干扰

参考国家统计局中土地交替价格指数, 结合当年政府出台的政策, 人为的改变原始数据会对房价产生巨大的影响。政策使得房价上涨的比率增加, 房价上涨速度超出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水平。如从2007的高房价到2008年的低迷期, 再到2009年的急剧增长, 这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台的部分政策有关。

3.2 市场投机的干扰

图2形象地说明了市场投机给房价带来的影响。

房价的上升使一部分投机者开始大量投资房地产, 使短期内需求曲线d2迅速移动到d1, 房价p4涨到房价p3;然而供给曲线随之由s2平移到s1。当国内经济发展不景气时, 这些投机者又很快撤资, 需求回落到d2, 房价变动到p1。市场投机对房价的影响显而易见。

4 结 论

由上述分析, GM (1, 1) 模型在不知道原始数据分布的先验特征, 对无规则或服从任何分布的任意光滑离散的原始序列, 通过有限次的生成, 即可转化成有规则序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该模型对随机性、波动性较大的数据拟合较差, 预测精度降低。虽然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弥补了这一缺点, 却无法对预测问题随时间变化出现波动这一现象给出精确的预测。而通过分析影响房价的尤为突出的几个因素, 结合政府的调控和投机市场的变化分析, 给出了优化模型后的几点建议。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增加居民收入水平, 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以限制防止“炒房商”的投机行动。

影响商品住宅价格的因素很多, 对其量化的实证研究工作是巨大而富有挑战性的, 而且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决定从细化市场开始研究, 并考虑除了线性拟合外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函数拟合。

摘要:为预测未来房价的变动范围, 根据往年的房价应用GM (1, 1) 模型, 并结合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房价进行预测。考虑到影响房价的诸多因素变量, 对给定的多个因素应用回归分析加以确定。从市场投机因素和政府的调控手段出发优化模型, 通过模型分析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房价,预测,GM (1, 1) ,灰色-马尔科夫,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刘艺婷.我国商品住房价格的计量经济模型预测研究[J].企业导报, 2009:40-42.

[2]赵丽莉.影响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因素的实证分析[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 2007.

[3]贾璐熙, 王桓辉.基于多目标规划模型的房价探讨与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81-83.

[4]王礼霞, 夏乐天.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在股市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9, 2 (1) :109-113.

[5]李东月, 马智胜.灰色GM (1, 1) 模型在房价预测中的算法研究[J].行业探讨, 2006 (9) :96-98.

[6]樊相如, 唐海仕.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在高科技企业销售预测中的应用[J].技术经济, 2004 (6) :48-49.

[7]杨华.房价分析模型及对策[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8, 27 (1) :89-93.

最优化分析范文

最优化分析范文(精选12篇)最优化分析 第1篇一、识字教学中情境的最优化设计识字教学是小学生开始语文学习的前提,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