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案例《写一种花》
作文教学案例《写一种花》(精选7篇)
作文教学案例《写一种花》 第1篇
作文教学案例《写一种花》 佚 名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盆花,谁知道这种花叫什么名字?
生:菊花。
师:你们喜欢这种花吗?你的感觉怎样?
生:(齐)喜欢。
生:我看这盆花太美丽了。
生:这盆花花枝招展,生机勃勃。
生:盛开着鲜艳的花朵,长着碧绿的叶子,像几位婀娜多姿的小姑娘,在欢快地跳舞呢!
生:我还闻到了花的香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谁知道可以把它分成几部分?
生:根、茎、叶、花。
师:你们想怎样观察呢?
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师: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呢?
生:按根──茎──叶──花的顺序观察。
生:按花──叶──茎──根的顺序观察。
师:都可以。还要注意什么?
生:观察时要抓住特点。
师:什么是特点?
生:特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师:我们应该抓住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生:我想,观察茎时要看它的粗细。生:要数一数有几根。
师:很好。
生:要看看它的高矮、挺直还是弯曲。
师:你是说它的姿态,对吗?
生:要看它的颜色。
师:怎么观察它的叶子?
生:看叶子的颜色、数量、形状。
生:还要看叶子的姿态,静止时的、动态时的样子都要看。
师:好。
生:还要看叶子的生长有什么规律。比如说一个枝上有几片叶子,是怎么长的。
生:要看叶脉是怎么长的。
师:大家很细心。怎么看花。
生:数量、大小、颜色、姿态。
生:看花瓣怎样?花蕊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讨论的都很好,可我觉得还缺点什么?
生:观察时要想象。
师:对。想象很重要,怎么想?
生:就是联想类似的事物。
生:就是打比方。
生:可以把它想象成人,有人的情感、语言、活动。
师:说的真好。
生:我补充,观察时不仅要看,还要摸一摸,闻一闻。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师:同学们越说越好。下面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这盆花,这盆花的根埋在土里了,我们看不见,就不看了,行吗?
生:(齐)行。
师:下面我们分部分来观察。看不清的同学可到前面来,然后在小组内议论一下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的?
(学生纷纷到前面观察,议论纷纷,同组同学之间交流)
师:我们先来汇报花的茎,好吗?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数了数这盆花一共有五根茎,有的直挺的长着,有的斜长着,还有的弯下了腰。
生:我量了量,高的有40厘米,矮的有20厘米。
生:它的茎是淡绿色的,上面有黄色的细纹儿。
师:谁还发现了什么?
生:有绒毛,是白色的,像撒上了一层白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粗的有小拇指那样粗,细的有筷子那样细。
生:我打个比方,这几根茎好像亲兄弟集合在一起开会呢?
生:那个高一点的像一位老人在给孩子讲故事。
生:那个矮的斜长着的好像在练太极拳。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
师:谁能把茎的这部分连起来说说,大家在评一评说的怎么样?
(生连起来说,评议)
师:你们是怎样观察叶子的?
生:叶子的颜色很绿,绿得发亮。
生:翠绿欲滴。
师:你这个词用的真好。
生:我发现叶子的正面是深绿色的,背面是浅绿色的。
生:叶子上有脉纹,可好看了。
生:叶子的数量很多,多得我数不过来啦!
生:我发现叶子有大有小,大的如婴儿的手掌,小的如指甲盖儿。
生:我发现每个枝上的叶子都是五片,很有规律。
生:每个枝的叶子像伸开的五指。
师:你真会想象。
生:它们的姿态各异。有的舒展着,有的卷曲着,还有的垂钓着。
生:我觉得这些叶子很特别,有的像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像星星在眨眼睛,有的像小旗在飘扬。
师:哎呀!你想象的太好了。
生:我也能想象。有的叶子藏起来像在捉迷藏,有的探出头来像在炫耀自己,有的凑在一起像在说悄悄话。
生:我也能想象,你看那片叶子像金鱼的尾巴,这片叶子像象小船,还有一片叶子像芭蕉扇。
生:我也能想象……
师:都不错。谁能把叶子的部分连起来说?
(生说、议、评)
师:老师太佩服你们了。下面谁来说说花? 生:要说最好看的还是花啦!九朵花各有个的姿态,各有个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好看极了。
生:大的有拳头大,小的有鸡蛋小。
生:那朵花像向日葵。
生:他们有黄的、白的、粉的。
师:你能打比方吗?
生:能。黄的似金,白的似雪,粉的似霞。
师:想象的真好。
(生:白的像一团棉花,看上去软软的。粉的像花布,黄的像……像沙子。(笑)
师:我觉得说的挺好。
生:我看它的花瓣很薄,一层包着一层,上面有花粉。
生:花瓣很扁,边缘往上翘,像豆芽似的。
生:花瓣像柳叶。
师:再仔细观察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见花蕊了,紫色的花蕊好像一个和尚蹲在里面。
生:我觉得花蕊像一群小孩奋力的向出跑,可就是跑不出来。
师:你可真会想象。
生:有的花仰着脸好像说:“看我多漂亮啊!”有的花侧着脸好像说:“哼!我才不理你呢。”
生:有的花低下头好像说:“你们别吵了,都羞死我了!”
师:有意思。
生:我比他想象的更好。哪个高高在上的金黄色的花是一位公主,周围的花是王子,它们在讨好公主呢!
师:呵!简直是一个童话故事。生:我觉得那个大一点的花像妈妈,小的像孩子,他们多亲密呀!
生:它们在边唱歌边跳舞,玩的很快乐
师:你们能连起来把花的部分说说吗?
(说、议、评)
师:大家不仅学会了观察,还学会了想象。现在,你们想夸夸菊花吗?
生:菊花,你可真漂亮啊!
生:菊花,你是百花中的骄傲,谁也比不上你。
生:我喜欢你,菊花。咱俩一起跳舞吧!
生:菊花,你虽然没有水仙的柔情,没有牡丹的娇艳,可你独具秋色,我好羡慕你。
生:你不与百花争春,以自己独特的美奉献给我们,使我们的教室融入了自然的风光,我谢谢你。
师:如果我是菊花,真的谢谢你们对我的赞美。好,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节课,把你们说的写下来好吗?下课。
作文教学案例《写一种花》 第2篇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文文拿着向日葵的种子到院子里播种,同时也播下了希望,希望向日葵能快快长大。
太阳公公照射着它,温暖着它,春雨姑娘爱抚着它,蚯蚓也帮它松土,小苗用力地向上钻。长出了两片小叶子。来到了光明的世界。
过了几天,向日葵慢慢地长大了,文文还是常常给向日葵浇水,松土。
《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习作教学 第3篇
教学目标
1.由“喜怒哀乐”四幅表情图激活对往事的回忆。
2.通过熟悉的课文片段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
3.通过习作练习, 把事情写具体, 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写清楚, 从而较好地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题目
师:同学们怕不怕写作文?能简单聊一聊吗?
生1:我遇到难写的作文就怕, 简单的作文就不怕。
师:那你能不能说说什么叫简单的作文, 什么叫难写的作文呢?
生1:比较简单的是写事、写人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就比较难。
师:同学们大多觉得写事的作文好写, 今天的题目恰恰就是你们觉得好写的, 题目叫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板书揭题)
二、唤醒记忆, 明确主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很多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请同学们看几幅表情图 (出示“喜怒哀乐”四幅表情图)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那天, 因为什么, 我感到怎样。
生:我回忆起了我开心的事, 那天我收到了一份邀请函, 我来到水里嬉戏。
师:能说清楚一点吗?来到水里嬉戏指的是
生:就是去游泳馆游泳。
师:对, 这样说, 别人就容易听明白。
生:我讲的是伤心的事, 有一天我因为粗心大意, 考试错了好几道题。
师:他说的这个具有普遍性, 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生:我讲的是得意的事, 有一天我的数学考了100分。
师:你认为得意好吗?
生:不好, 后来我觉得自己应该谦虚一点。
师:你从这件事中得出了一个教训。
生:我说的也是一件让我得意的事, 因为我经过整整两年不间断的努力, 终于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 虽然不怎么样, 但我还是觉得十分得意。
师:太厉害了, 这个得意好不好?
生:好!
师:考了100分的得意有点骄傲的意思, 而这是自己经过两年不间断努力的结果, 这种得意是自豪。
生:我讲的是一件让我愤怒的事
三、范例引路, 习得方法
(生读阅读材料:《钓鱼的启示》中部分原文和教师改写原文后的文字)
师:谁来读一读阅读要求?
生: (读)
(1) 默读思考:哪一篇选文更加详细具体地表达了“我”当时的感受?为什么?
(2) 细读第二篇选文, 画出能表达“我”真实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3) 和同桌讨论一下, 这些都是关于人物哪一个方面的描写?
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第二篇选文更加详细具体地表达了“我”当时的感受, 因为它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描写的。
师:说得非常好。第二篇选文更能表达“我”当时的感受。其他两个问题谁来说一说?
生:我找的是第3自然段中的语言描写“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我从“为什么”和“急切”感受到了作者的很不情愿。
师: (板书:语言) 你不仅注意到了人物的语言, 而且关注到了提示语。看, 这提示语就能把人物的心情很好地表达出来。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提示语。
生:我找的是第8自然段。从“慢慢、依依不舍”这两个词语, 我体会到了作者的很不情愿。
师:这是关于人物哪一个方面的描写?
生:动作描写。
师: (板书:动作) 那你能抓住这些词语, 把作者当时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
师:好!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生:我找的是“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爸爸”。我认为这是一句神态描写。
(师板书:神态)
生:我找的是最后一句话, 这是关于人物的心理描写, 让我感觉到了“我”把鱼放回水中的不情愿。
(师板书:心理活动)
四、当堂练习, 迁移运用
(出示丰富多彩的QQ表情图, 师旁白, 再次引导生回忆)
也许在某个记忆犹新的早晨, 或者在某个欣喜若狂的午后让我们静静地回忆, 再现当时那个触动我们内心的场景。以“当时, 我真的很”为第一句, 把这段记忆写下来。记住运用我们所学的表达方法。
(生练笔, 师巡视)
五、习作展示, 交流点评
生1:当时, 我真的很生气。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
师:用环境描写反衬人物心情。天气晴朗的下午和“我真的很生气”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
生1:我当时才上幼儿园, 我背着可爱的小猪造型的书包来到学校。快上课了, 同学们像一群小蜜蜂挤进教室。一位同学飞快地奔过来, 把我的铅笔盒撞到了地上, 只听见“啪”的一声
师:用了拟声词“啪”, 好。
生1:他一脚就踩了上去。我噘着嘴, 大声嚷嚷:“你干什么?”
师:你看, 人物语言就准确地表现了“我”生气的感受。
生1:他却一脸的毫不在乎
师:这样强烈的对比, 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生1:“谁叫你把铅笔盒放那么远的!”说完他就扭着脑袋, 白了我一眼, 走了。
师:这位同学让不让人生气啊?不说对不起就算了, 还把责任推给了“我”。作者是抓住哪些细节来描写这位同学的?
生: (齐) 动作、语言、神态。
生1: (继续读) 我心想:天啊, 世上还有这种人?
师:这就是“我”当时真实的心理。这篇作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达“我”当时的真情实感, 能得98分。
(生继续展示习作, 师点评、指导修改)
六、示范引领, 培养习惯
其实,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 (出示下水文) 这是我第一次在省里上课的情景 (师读下水文, 略)
师:再强烈的感受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所以当你们有这些感受时, 一定要及时拿起笔把它们记下来, 这其实就是作文。
【修改建议】
江苏高林生 (特级教师) :
从教材的安排意图来看,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显然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 要通过那四张“喜怒哀乐”的脸谱, 激活学生对往事的回忆, 让那些令学生最动情的事件迅速地涌上心头, 成为他们笔下的写作素材。当然, 这些仅仅是这节习作课的第一步, 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没有这一步的成功, 以下诸如选材、构思、起草、修改等一系列后续程序都会成为空谈。建议这节课做如下调整:
第一课时
第一步:按照教材的要求, 首先出示“喜怒哀乐”四张脸谱, 让脸谱激活学生对往事的回忆, 并在课堂上进行适度交流, 看看谁回忆起来的往事充满了真情实感。
第二步:独立思考:想想在以往的日子里, 自己曾看到、听到、经历过的最让自己有真情实感的那些事, 想到一件就迅速地记录下来。最后将能想到的几件事, 进行比较, 看看哪件事是最充满真情实感的事。这一步就是“选材”。
第三步:专对已经选定的事件进行细化: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把最能突出“动感情”的细节想清楚, 尽量把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动作表情想清楚, 并列出较为细致的写作提纲。
第四步:在一定的环境中 (或班级、或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一步修改习作提纲。
第五步:学生动笔起草,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 以便在第二节课进行作中指导;对那些习作确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面对面的指导、帮助。
第二课时
第一步:教师根据课堂巡视情况, 对共性问题进行全班范围内的点评, 对写得较好的习作进行现场评价。 (大约15分钟)
第二步:修改习作。学生先自改, 然后小组互改, 最后教师面改, 并适当进行习作方法与表达技巧的指导。 (20分钟左右) 。
第三步:在小组或班级内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交流。
江苏管建刚 (特级教师) :
对本节课的几点看法:
1.考了100分, 觉得得意, 这是人之常情, 为什么不可以?真情实感难, 难就难在学生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一说出来, 怕教师说:“这个想法不健康、不正确。”
2.为什么要用课文作为例子?第一, 作前指导, 我不赞成用;第二, 课文这个例子, 给学生以“高不可攀”的感觉, 效果不一定好。我以为可以用本班学生写好后的习作作为范文, 自然, 要放在讲评课上。不要把“作后讲评”的活, 放在“作前指导”里。“作前指导”只要能达成“唤醒”的目的, 那就可以了, 一唤醒, 学生就可以动笔了。
范文引路, 要慎重。一篇作文或课文, 只是一种表达的范式, 一定会框限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学生。关于“习得方法”, 泛泛而谈的所谓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我以为, “写法指导”, 应该是在学生作文之后, 这样才能“实打实”地指导。
3.“当时, 我真的很”, 这个设计, 有什么依据?文无定法, 学生的个性表达由此全部被赶走了。
4.“作前指导”, 可以有, 只是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15分钟。特别是“唤醒”类的作文。如果是“游戏类”“活动类”“现场生成类”, 另当别论。总体来讲, “唤醒”的作文, 比所谓的“生成”作文更有价值, 也更难操作。
《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习作教学实录 (修改稿)
教学目标
1.由“喜怒哀乐”四幅表情图激活对往事的回忆。
2.学习把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和心理活动写清楚, 把事情写具体, 从而准确地表达情感。
3.通过教师的习作讲评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 并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唤醒记忆
师: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有些事至今仍在我们脑海中浮现, 请同学们看几幅表情图 (出示“喜怒哀乐”四幅表情图, 师话语引导生回忆)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简单说说那件事。 (板书揭题)
生1:我讲的是一件让我愤怒的事, 买东西时被老板骗了。
生2:我想起了一件开心的事, 那天, 我陪从广州来的朋友玩了一天。
师:玩得怎么样?
生:玩得很痛快!
生3:我讲的是开心的事, 过生日那天, 我很快乐。
师:这个具有普遍性, 大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生4:那天, 我被奶奶冤枉了, 感到很委屈。
师:被人冤枉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师:生活就是这样, 充满酸甜苦辣, 你们说的只是其中一种滋味。请同学们拿出预作纸, 看看能不能帮你回忆起更多的记忆犹新的事 (出示表格, 学生填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三件事) 。
二、选一选, 筛选素材
师:请同学们在三件事中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件事, 想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把最能表达你感受的细节和同桌分享。
(同桌交流, 师参与部分学生交流)
三、议一议, 渗透方法
(生交流后汇报)
生: (坐海盗船) 我把安全带系好, 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 心里却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师:歇后语用得好, 再现了自己当时的不安心理。
生: (书借给别人被损坏) 我当时十分恼火, 皱着眉, 噘着嘴, 左手托着腮帮, 自言自语:“下次再也不借他书了, 再也不借他书了!”
师:应该是“不借给他书了”。听了你的自言自语, 我仿佛看到了你当时生气的情形。
师:刚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讲述都有这样的特点:或者通过语言、动作, 或者抓住心理活动, 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笔, 将自己刚才和同学们交流的事情写下来。
四、写一写, 动笔起草
(生起草, 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习作讲评, 习得方法
1.佳句 (段) 展示。
淤课件出示:
我瞪大了眼睛, 直勾勾地盯着棋盘, 紧咬着嘴唇, 蹙起眉头, 央求哥哥:“好哥哥, 看在我借给你溜溜球的份儿上, 让我悔一步棋吧。”方雨杭《输棋》
我顿时两眼放光, 张开双臂, 径直向角落里的海绵宝宝奔去。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周颖希《淘宝》
我软硬兼施, 可是妹妹软硬不吃, 我只好拿起那个球, 苦着脸, 不情愿地、慢吞吞地跟在了她后面, 时不时还抱怨几声。洪有华《苦差事》
妈妈一手捂着嘴, 一手捂着肚子, 边笑边含糊不清地说着些什么。爸爸呢, 仰头大笑, 双手不停地拍着大腿。再看看沙发上的哥哥, 头深深地埋进了腿弯, 笑得蜷成了一团。看到他们都笑成这样, 我也忍不住“扑哧”一声, 接着, 张大了嘴巴, 哈哈大笑起来, 笑得直咳嗽。荣云汉《整蛊》
于请小作者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 生点评交流。
生1:《整蛊》中的“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看到了每个人开心的样子。
师:他是如何写的?
生1:他把人物的动作写得详细具体, 而且每个人的动作都很有特点。
师:确实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若平时没有留心观察, 是很难写出这么精彩的语段的。
生2:《苦差事》中的神态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不情愿。
生3:《淘宝》的作者用俗语准确地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出来。
师: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能更好地表达人物情感。以上片段中, 大家抓住了一两个方面着力描写, 将人物的情感再现了出来。
2.问题诊断。
出示:我真啊!我极了!
师:在习作中出现这样句式的请举手。
(生举手, 约3/4)
师:这是本次习作中出现的一个普遍问题:同学们喜欢贴上情感的标签。
出示:
语段1:我真后悔啊!我瞪大了眼睛, 直勾勾地盯着棋盘, 紧咬着嘴唇, 蹙起眉头, 央求哥哥
语段2:东找找, 西找找, 怎么也找不到, 我就哭了起来, 奶奶陪我一起找, 还是没找到, 真是伤心极了!
师:语段1不要第一句, 能不能表达出情感?
生1:能, 他抓住了动作和心理活动表达出了自己的懊恼。第一句可以不要。
师:语段2, 知道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吗?
生2:伤心。
师:伤心写清楚了吗?
生2:没有, 写得不具体。如果能写一写当时的心理活动, 肯定会更好。
师:这是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情感明确, 但不知道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生3:如果能把自己一边找一边流泪的情景写详细, 就好了。
生4:还可以写一写和奶奶的对话。
师:是的, 真情实感是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某一方面进行细致描写表达出来的。
二、迁移运用, 自改互改
出示:1.找出表达自己情感的段落读一读, 用刚才交流的方法改一改。
2.把修改后的段落与同桌交流、互改。
3.大声朗读习作, 将句子改通顺, 标点改正确。
(生自改、互改、交流, 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例文, 示范引领
生:我悠闲地看着电视。突然, “啪”的一声, 电视罢了工。
师:情形突变, 扣人心弦。
生:只见妈妈恶狠狠地关上电视, 死死地握着衣架朝我挥来。
师:电视已经关了, 将“关上电视”换成“瞪着我”。
生:我心中一惊, 紧紧地闭上双眼, 此时, 时间像是冻结了, 我的双肩不停地发抖。
师: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出“我”的紧张。“我的双肩”改成“全身”。
生:就连衣架滑过空气中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
师:没那么夸张, 仿佛听到
生:仿佛听到衣架滑过空气的声音。
生:“啪”, 衣架落下了。“啊!”紧接着我死死地咬着牙, 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淌, 顿时, 屁股像是开了花。
师:衣架落下, 屁股开花。调换一下顺序。“紧接着”可以删去。
生:“啪”, 衣架落下了。顿时, 屁股像是开了花。“啊!”我死死地咬着牙, 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淌。“都几点了, 还不去拉小提琴, 非要我说, 这么不自觉!”妈妈河东狮吼道。我强忍着疼痛, 拿起小提琴, 拉动琴弦, 眼泪再次流了下来。
师:语言描写刻画出生气的妈妈。象声词将当时的气氛展现出来, 人物的动作、神态更是表达出了自己的紧张和伤心。
师: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 (出示下水文) 这是我第一次在省里上课的情景 (师读)
师:再强烈的感受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所以当你们有这些感受时, 一定要及时地拿起笔把它们记下来, 这其实就是作文。
四、作业
完成修改, 认真誊抄。
后记:
有幸参加了会刊面向一线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 从选稿到研讨, 从整理学习到内化吸收, 从重新设计到二次上课, 从再次整理到教后反思, 前后历时一月余。感谢会刊QQ群小语同仁们积极建言, 感谢专家老师精心指导, 感谢会刊提供的研讨平台。
反复拜读了老师们的评析, 认真分析了大家的意见, 我对原先的课例做了修改和完善, 并再次执教,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课例呈现出如下特点:
交流的时间充分了, 学生的参与度高了。我在第一课时的“选材构思”环节增设了一份表格, 让学生填写, 然后想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进行筛选。此环节, 由原来的师生交流增加了生生交流。时间的充裕,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让此环节较原课例做得扎实有效。习作讲评环节也由单一的教师点评变为师生共评和同桌交流、互改。
指导的针对性强了, 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新课例将习作指导调整到讲评环节。在选材和构思的交流中简单渗透方法后, 学生即起草成文。教师在批改中精心选择例文, 梳理出共性问题。选用学生的作品为例文进行讲评指导, 更具针对性。问题诊断环节的问题来源于大多数学生的习作, 学生参与的兴趣大增, 方法和技巧指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例“佳句 (段) 欣赏”这个环节中, 小作者们放声朗读自己作品的那份自豪, 让我感受到了习作教学课堂中久违的热情。
新课例变为两课时, 有效解决了原课例中学生交流时间少、面窄的问题。
“学写一篇游记”课堂教学实录 第4篇
针对课堂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探讨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2012年8月4日,语文出版社举办了全国初中语文(语文版)教学研讨会,对课堂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研讨。余映潮老师现场示范了一节“学写一篇游记”的作文指导课,并且就语文教师如何积累和提炼作文指导教学资源做了报告。我们将这节课以及报告整理出来,同时配发评课文章《开发有用的写作知识》,明确语文教师要在开发有用的写作知识上多下功夫。那么,如何开发有用的写作知识,如何指导作文训练?《生活积累:作文的源头活水——使用语文版教材实施有效作文教学的探索》一文,提供了一种经验。
当然,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做法,本组文章提供的仅仅是无数作文教学路径中的一条——以指导和训练为重。欢迎读者朋友就作文教学的诸多问题,与我们一起探讨。
时间:2012年8月4日
地点:湖南吉首市
学生:吉首一中 七年级学生
师:今天我给大家上一节作文课——学写一篇游记。我们依据的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游记就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是以真实的游览见闻和感受为题材的记叙性散文。游记的写作应该是真实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的写作还不一样。
我们来看看教材上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可以给我们哪些游记写作方面的借鉴。请大家注意把老师讲的四个方面记下来,因为过一会儿的学习就要用到它。
《巴东三峡》构思的特点是“移步换景,全程描述”,从游览的起点开始,写到结束。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构思特点就不同了。文章没有说沿路怎么走,看到什么,而是写到达了青海湖,站在湖边遥望、观览,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是两种不同写法,着眼点不同,手法也就不同。
《走进纽约》基本上没有游踪,或者说是没有游览的线索,而是直接写纽约怎么样。作者着力写纽约的房子高得像什么,然后写纽约的街道如何如何。这是“淡化游踪,高低错落”地写。
《周庄水韵》又不同。作者写自己几次到周庄,但是只详写了其中的一次,这样写的一次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的。
这个单元选的这些文章,其实就是暗示我们:游记的构思,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些范文,与课文相比简单得多,但是同样表现出了构思方法的特点。
一
师:现在,我发给大家讲义(包括四篇文章:《颐和园》《观潮》《长城》《海上日出》)。请大家读讲义上的文章,自选一篇,看一看你所欣赏的游记在写作上可以给你什么样的启迪。一边看,手上的笔也要一边动起来。看五分钟。
(生边看边写。)
师:好,现在进行研读提炼活动。请同学们发言。第一篇文章《颐和园》告诉我们可以怎样梅思一篇游记?哪位同学来讲一讲。
生:《颐和园》和《巴中三峡》是差不多的,是全程描述,游记的过程清晰。
师:她的表达很完整。她结合课文来谈,尽管没有读过课文,但是听过老师的小结了。那么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移步换景,全程描述。”很好,还有新的说法吗?
生:《颐和园》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来描写颐和园美丽的景色。
师:我们能够看出来,游人走进颐和园的大门,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的脚下,登上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踪多明晰啊。《颐和园》这篇文章的构思特点是游踪明晰。请大家做笔记:“游踪明晰,移步换景。”大家注意了没有,这篇文章的首尾照应很严密。可以在笔记里加上“首尾照应”。
现在我还给大家讲一点知识,这篇文章的段落写作非常漂亮。它的形式是“整体分说,层层展开”。有时候我们写文章很难把一个段落展开,《颐和园》这篇游记告诉我们,段落的展开是有技巧的。请大家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这一段,一起把总说句读出来——
生:“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师:用一句“大半收在眼底”就“总说”了。我们看这一段的第一层:“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这是眼前的、最近的。再往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是写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的。继续看,最远的地方在哪里?——“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作者的段落写作就是这样精致,多好的表现形式啊。
段落写作这一块做了笔记没有?好,再做一次笔记,我们用一个短语来概括整篇文章构思的特点:一处一处地写。很简单,一处一处地写,思路就清楚了。有序地写下来,当然要注意详略,也要注意段的变化,这样文章就灵动了。
二
师:《观潮》告诉我们怎样构思?哪位同学来分析《观潮》?
生: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描写景物,用记录景物变化的方法来写。
师:这位同学从文章里看出来,是作者在写景物的不断变化。好,继续说,它的观察点怎么样呢?有像《颐和园》那样的游踪吗?
生:没有《颐和园》那样的游踪,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这次观潮的。
师:时间的交代很清楚。从早晨写到中午,再写到下午。谁再来说一下?
生:《观潮》是由远及近地写以及定时描写、定点描写,用淡化游踪的方法来写游记。
9币:很好。注意他的话语中有一个关键词——定点。这个“点”是哪儿?作者站在哪儿看的?大家把这句话读一读:“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就是这位同学所感受到的定点。定点观察,人没有动,景在变化。先听到大潮的声音,然后看到远方的大潮汹涌而来,最后大潮逐渐消退。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迪是:可在一个地方观览景物,定点观察。观察什么?观察隋景的变化。这种情景的变化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而且是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地写。
下面我给大家讲段落的展开技巧。这篇文章是写观潮,所以用的手法也特别,是“写声写形,烘托渲染”。潮的来势凶猛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写它的声音。写声音其实就是写大潮。然后再写它的形态,这样就不断地在渲染之中描述了潮的来势。大家来看第三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是写声。“顿时人声鼎沸”这句话有重要的作用——烘托。大家激动了,潮来了。
然后继续写,“人群又沸腾起来”,这又是烘托。再下面就是写潮之“形”了。文章光有骨架还不行,一定要把段落写得入景、入情。请大家继续做笔记。这篇文章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就是:一时一时地写。早晨怎么样,中午怎么样,站在那儿不动来看景物的变化,用时间来结构文章,用时间线条把景物穿起来。这就是高妙的技法。
三
师:《长城》这篇游记又是另一种形态。《长城》告诉我们什么呢?哪位同学帮我们讲一下?请你来吧,试一试。
生:《长城》这篇文章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的,然后再加一些作者自己的联想。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简洁,恰到好处。移步换景地来到了长城。注意她后面的话,“加上自己的联想”,这句话太重要了,这位同学看出了文章写作的脉络。
生:《长城》主要写了长城的特点,作者用很多的比喻手法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和壮观。
师:这位同学用一句话说明了课文一个方面的特点。
生:《长城》这篇文章写了长城的外形,然后联想到了修筑长城时的景象。
师:联想在这篇文章里面表现得很出色。联想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样的短语来概括它呢?这就是“略有游踪,先叙后议”。这样的游记用的是比较典型的叙议结合的手法。看到长城,看到这样雄伟壮观的景色,一定会联想到祖国的伟大,祖国人民的伟大,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这样的表达很自然。
前面两篇文章可不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写呢?也是可以的。你看到潮水来了,我们同样可以写一大段抒情议论的文字来赞美潮水。所以,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构思。多种多样的构思恰巧能够告诉我们能够怎样写文章。《长城》告诉我们的就是“叙议结合、先叙后议”的手法。我们再换四个字:“先实后虚”(提示大家做笔记)。先是实实在在地描述所看到的长城景观,然后议论抒情。
建议大家回去之后找《雄关赋》这篇文章读一读。是写山海关的,文章中有大量的联想、抒情、议论,而真正写山海关的却不多,是极漂亮的游记散文。
好,段落的特点在哪里?请大家关注第二段。作者选点绘景,没有铺开来写,而是只写了八达岭上的一个点,这就是“巧妙地用笔”,然后“有序地表达”。什么是这个段的有序表达呢?作者从长城顶上的路面写起,逐层地写高,一直写到“长城上的楼阁”。《长城》这篇文章,我们再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它的写法:一层一层地写。第一大层是写游览,第二大层是写观感。先描述再议论、先实写再虚写、先写景观再写观感。这又是好的经验。
四
师:《海上日出》一文呢,它的构思特点表现在哪里呢?你来说一下?
生:《海上日出》告诉我们,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景物变化,后面可以加上议论。
师:很好。这位同学能够运用这节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定点观察的地点是在船上。作者早起观察海上的日出。
生:《海上日出》用了定点观察的方法,写景物变化用了拟人的手法,可以更生动地体现。
师:不断地写景物的变化,语言表达上注意运用修辞手法。
生:《海上日出》的写法是详略得当。主要写了海上日出时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的景象。
师:我把这位同学的发言概括一下,就是四个字:“专写一景”。这里是专写日出,这个观察点、这个角度非常细腻。
生:《海上日出》这篇文章运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出了太阳的颜色和日出时景物的变化,然后加上自己的感受。
师:好。我们的分析能够逐渐地细化了。这篇文章实际上没有游踪,而是就说“我”在船上。这一点是很有意思的。没有写“我”从哪里到哪里,——“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没有游踪,就在船上,所以同学们分析的“定点观察”就很有道理了。以前的经历全部省略,“我”现在就在船上看景色了,专写一景,而且是专写太阳升起瞬间的景色。其段落写作的特点就是同学们所说的“描写”,不仅仅是描述,而且是反复地描写,几段都是写日出,同时抒发自己的感想,融情于景。这篇游记的写法和《周庄水韵》整体的构思差不多。
大家现在来概括一下,《海上日出》是怎么写的?一段一段地看,能不能概括出来?
生:一次一次地写。
师:说得好。是一次一次地写。写一种情况,再写一种情况,一次一次地写,写的都是细节。好,现在讲义上四篇范文的分析任务就完成了。
我再给大家看一篇文章——《罗马速写》。这篇文章也很有意思,注意首句:“罗马这个城市很特别……”,大家把三个短语念一下:
“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
第二段扣的是“遗址多”,第三段也是“遗址多”;第四段是“雕塑多”;第五段是“喷泉多”。最后一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呼应前面所有的内容。这里已经完全没有游踪了。这是一篇多好的游记啊。这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全无游踪”的写法也是一种构思。没有游踪,而对所观览的景物分类进行描述:遗址、雕塑、喷泉。注意它的段落写作很细腻,其特点是八个字:“概写一笔,细写几笔”。要好好地记下来。
我们再来随便看一个段落:“罗马还是一个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这是概写一笔。大家读后面的细节,“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城的人口”,还有“喷泉是罗马城的点缀”,然后再细写。“概写一笔,后面细写”。把这八个字学会了,对我们写段落极有好处。
再看前面的一些段落,特别是《颐和园》,其实就是概写一笔,细写几笔。
这篇短文更好总结了,这是怎么写的?对,一类一类地写。
(板书如下:
《颐和园》:一处一处地写
《观潮》:一时一时地写
《长城》:一层一层地写
《海上日出》:一次一次地写
《罗马速写》:一类一类地写)
大家小学的时候是不是学过《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是典型的一类一类地写。全无游踪,但是分类——桂林的山多美啊,桂林的水多清啊——山和水两大类。
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收获,共有五句话。一起读一读:
一、游踪明晰,移步换景;
二、定点观察,情景变化;
三、略有游踪,先叙后议;
四、暗示游踪,专写一景;
五、全无游踪,分类描述。
好了,下面还有几分钟的时间,老师给你们一个作文题:“___记游”。请你构思一篇游记,哪怕是一个极简单的经历都可以。你准备采用上面哪一种写游记的方法来完成你的习作?下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想一下,把你想出的点滴文字,就写在横线上,过一会儿发言的时候,就有依据了。开始吧。
(生准备。)
五
师:好了,请谈谈写作构思。谁先来?
生:我准备写张家界,用“游踪明晰,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先写山,再写树木,树木非常特别,不像其他地方看到的一样。
师:写山,突出一个特点;写树,突出一个重点。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来写。好。
生:我准备用“定点观察,情景变化”的方法来写张家界。我站在一个点,观察不同方向的景象,然后描写。
师:在定点观察中感受到事物的变化,细细地描述下来。
生:我准备写乌龙山,用“移步换景,全程描述”的方法写。我会在里面写那些曾经古老的故事。
师:穿插故事。这位同学又给我们一点启迪,就是写游记的时候,还可以用穿插的手法。在文章里面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有波澜、有情趣。还有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构思?
生:比如说写张家界的天门山,按“游踪明晰,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先是写坐在缆车上面看到的情景,再写途经鬼谷栈道看到的情景,然后写山顶上的情景,最后写乘缆车下山看到的情景。
师:很好的构思,而且这个构思还是比较复杂的,是移步换景。其实还有一种写法就是一次一次地写,专写一景。从不同的角度看,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来写你所观察到的景物。
生:写张家界,暗示游踪,专写一景。
师:还可以一类一类地写,来到张家界,看到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一类一类地写。很好。
写一种花的作文 第5篇
玫瑰花的形状可多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所有的花瓣都展开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有的还是花骨朵,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斜着身子,好像在对你笑。所有的玫瑰花都有自己的形态,美丽极了。
玫瑰花还有很多颜色呢!有红的,有蓝的,有紫的,有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它还散发着阵阵清香,让人入迷。
玫瑰花身长有许多刺,会扎人。玫瑰花为什么会长刺呢?原来玫瑰花太美了,有许多人想摘,这样就会结束它们的生命,所以玫瑰花就长出了许多刺,让他们一摘自己就会被刺到,这样它们被伤害的机会也就会少很多了。
玫瑰花还有一次大难不死的经历:有一次,我在看书,把玫瑰花放在书桌的窗前晒太阳。我看书累了,把书一丢,扔到了玫瑰花的上面,我看见了,赶紧把书拿开,玫瑰花折了,我以为它死了,就哭了。玫瑰花好像听到了我的哭声,立刻直了起来。我看见了,说它可真会逗人啊!
写一种花的作文 第6篇
刚开始,它还是一个小花苞,绿油油的,有一点外翻,好似无时无刻都努力地绽放。看着它那努力的身影,我在心中默默为它加油。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脱颖而出,成为一朵独一无二的鲜花。
小花苞的旁边是它的兄弟姐妹。最大的已经有我的手心大小了。旁边还有一重“围栏”绿叶,将娇艳美丽的花朵保护在内。叶子表面十分粗糙,摸起来像老牛的皮。叶子的纹路很明显,可以用手摸清楚。
“围栏”里的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有红色的、黄色的、粉白色的、橙色的五颜六色,看得我眼花缭乱。手指尖轻轻一碰,软绵绵的,好似一用力就会被我“推倒”。凑近一闻,那份属于大自然的清香,钻进我五脏六腑,使我心旷神怡。连小蜜蜂也被花香陶醉,正忙着采花蜜呢。
突然下起了雨,“啪嗒”“啪嗒”,雨滴像断了线的珍珠掉落下来。雨滴落在叶片上,叶子晃了晃,水滴从叶尖滑落,叶片微微颤动,一滴、两滴、三滴无数滴小水珠落在叶片上,积成了一个天然形成的“小水池”。一阵风呼呼的吹过,好像欢乐的乐章。花儿听见了,叶儿听见了,整个大自然都听见了。它们扭动着婀娜的身姿。啊!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普通的大丽菊竟还如此富有风情。
写一种花的作文300字 第7篇
1、荷花
我爱夏季,更爱夏季的荷花。
远远望去,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的、挨挨挤挤的,像绿色的飞碟,像绿色的圆盘,也像旋转的舞裙,像撑开的绿伞。荷花从荷叶里冒出来,千姿百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只有拳头那么大,像一个个诱人的桃子;有的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许许多多的花蕊,闻起来清香清香的。阳光下,微风中,满池的荷花随风摇动,我突然想起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荷花的.艳丽。在雨中,荷花又是什么样子呢?雨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好象在敲鼓一样。雨停了,荷叶上的雨水水银似的摇晃,又多像一颗颗珍珠。一阵大风吹过,荷叶倾斜,雨水就流泻下来。
蜻蜓在荷叶间飞舞,青蛙在荷叶上歌唱,我多想变成一朵荷花呀,在习习微风中,我和其他荷花一样翩翩起舞!
2、茉莉花
我喜欢茉莉花,因为它纯净的白色能让我静下心来。
它的开花时间是夏季的5月份。4月份时,茉莉花的花苞像米粒般大小。
它的花色是纯白色的,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唯一纯白的茉莉花,盛开在琥珀色月牙。就算失去所有爱的力量,我也不曾害怕”它的颜色使我感到沁心静气。
茉莉花的非常清香,泡起茶来就更不用说了,我感觉茶会忽然散发一种古典香味。
它在阳光下的样子就更美了。太阳金灿灿的光照着它,它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公主穿着白色的纱裙一样。
从远处看过去,它就像一个穿着绿色连衣裙的小女孩,有着嫩白色的脸蛋。
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茉莉花中的一朵,已经含苞欲放了,微风吹拂着我的脸蛋,掀起我乌黑的头发,好像在说:“盼你这朵茉莉花快快开花!”蝴蝶飞过来,告诉我花粉的甜美,小鸟在我眼前飞来,告诉我夏天已经来到了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清醒过来,我不是茉莉花,我是来欣赏它高雅的姿态的!我真是太喜欢茉莉花了!
3、兰花
午饭后,我在爷爷房间里玩,突然闻到一股香味,我往阳台望去,发现阳台上面有几盆兰花,便观察起兰花来。
兰花长得很茂盛了,兰花的叶子长长的,像一条条翠绿的丝带。一朵朵兰花在叶子中忽隐忽现,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有的花瓣微微弯曲,即将开放,有的花朵已经全部舒展开,向我露出微笑。
爷爷家的兰花每盆都是不一样的,花朵的颜色和姿势也各不同,看得我眼花缭乱,我仿佛进入了一幅山水画,那画家本领可真够大的。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兰花,淋浴在阳光下,一阵寒风吹过来,我依旧傲然挺立,花瓣在寒风中翩翩起舞,旁边的姐妹们也和我一起舞动。风停了,我停止了跳舞,静静地站在那里。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它即将旅行。小虫子从我脚下爬过,告诉我它要做爸爸了
忽然奶奶叫了我一声,我才记得我不是兰花,我是在看兰花。
4、蔷薇花儿,你真美
植物评委们,以及队员们正商量来商量去,因为站在台上的这10位选手,实力相当好,很难选,就在这时,天熊草突然说:“我选蔷薇。“”为什么?奇果花朵不服气的说。“蔷薇花它经常帮我整理花园,院子,房子,这才是真正的美!”天熊草说,奇果花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下了台。“我也选蔷薇!”奇修草奶奶说。“哼! 凭什么呢?”昆美花傲气的说“因为蔷薇经常扶我过马路,帮我拿东西,来陪我这个老太婆喝下午茶。这难道不美吗?”昆美花也走出了这个台。“我也选蔷薇!”“我也选蔷薇”“我也选!”越来越多的人选蔷薇,越来越多的花走下了台。就这样蔷薇获得了冠军。
有人问蔷薇,你为什么这么多人选你呢?蔷薇坚定的回答:“美不止美在外表,还要美在心灵,只要你为他人做出一点帮助,你也可以成功!”
5、梅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我赶紧往梅林跑去。
梅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梅树挨挨挤挤的,形态各异。有的仰、有的俯、有的卧枝头开满了各色的梅花,有紫红的,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有粉红的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梅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片梅林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梅花,穿着黄色的衣裳,站在寒风中。一阵寒风吹来,我就傲立在寒风中。不光是我一朵,一片梅林的梅花都傲立在寒风中。风过来对我微笑,好像在说:“公园里因为有了你们,就更加得美丽了”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梅花,我是在赏梅花呢!
作文教学案例《写一种花》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