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阅读让学生不再怕作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阅读让学生不再怕作文(精选3篇)

阅读让学生不再怕作文 第1篇

一、主动写———提高学生写作意识

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坚持。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只有教师的敦促是不现实,应该让学生具有写作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进行写作,不再敷衍了事,把生活日记当作一种家庭作业去完成,而是自己心灵的表达,情感的抒发。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去写。

学校举行“冬锻跳长绳比赛”,我们班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每天抽时间练习,而且为了节省时间、整体连贯性等问题,学生提了不少好的建议,不断调整、练习,表现得很团结。比赛那天,长绳队员沉着冷静,班里的其他同学也围在旁边为他们加油鼓劲,经过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班获得了冬锻跳长绳比赛的冠军,学生欢呼雀跃,很是兴奋。我说:“这个冠军是你们团结努力的结果,凝结着每一个学生的辛劳和汗水,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同学们不妨写到日记里,一同分享夺冠后的心情!”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很乐意去写,结果表明学生的文章写得很好,都是有感而发。

四年级上学期,有一篇课文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我为学生介绍了许多名家成才的故事,包括王羲之刻苦练字、莫泊桑勤奋写作的故事。利用故事告诉学生名家成名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天生的才能,而是勤奋、刻苦和永不放弃的执著精神,同学们也要有这种精神,要想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就要不断练笔,每天记录生活中的见闻和感想,不放弃不中断,一定会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让学生了解生活日记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去记录。

二、学会写———指导学生写作技巧

(一)学会观察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的一段话。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蕴含着无穷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四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文章告诉我们创作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我在讲述的时候延伸了另外一个意思,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我问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们平时都是怎样观察的?”

学生们开始回答“仔细看”。直到一名学生说“闻一闻”,答案才变的丰富,比如“尝一尝”“听一听”“摸一摸”“踩一踩”等。

“观察,不只是观看,还包括察,这种察可以是你们能用到的一切了解事物的方法,从中得到答案或引起你们的思考。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生活日记里有哪些是观察后写出来的?”

“老师,我的生活日记写了通过观察、请教,学会辨别小龙虾的公母!”

“我写了跟姐姐一起学做寿司的过程,真是动手又动脑啊!”

“我写了昨天下的一场雨,我发现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雨也是一种享受。”

“我写了我家的小狗,它可爱又调皮,让我又好笑又好气。”

……

我笑着说:“这些都是你们观察的结果。原来同学们的生活这么丰富啊,要用你们的笔记录下来哦!”说着我举起一支笔,学生们都兴奋地点点头。

(二)学会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中的观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但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素材积累和阅读知识的积累,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五年级下册练习1中,诵读与欣赏的文章是一首散文诗《丝丝春雨》,内容短小精悍,感情细腻丰富。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写一篇读后感,或者结合习作1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春雨的景象,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素材。

三、愿意写———创造学生写作环境

四、五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经开始转变,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分析,并且将分析的结果有条理地呈现出来。但是学生的自律能力比较差,加之生活日记自由随意的特点,学生可能做不好一天一记或一事一记。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生活日记写作的条件,让学生愿意去写。在校园重大活动、社会重要事件或者游玩过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写作,平时可以为学生创造观察或写作的环境。

比如,母亲节到了,为了提高学生感恩母亲的意识,许多老师都采取了措施,音乐教师教授了新课,美术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作为母亲节礼物,而进行感恩母亲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作文课又怎么会落下呢!

“母亲节马上到了,同学们有没有为自己的妈妈准备礼物呢?”

“准备了!”

“哦,我以为同学们都没有准备,本打算给你们提供一个让妈妈感动的节日礼物呢!”

“什么礼物?”“礼多人不嫌!”学生好像很兴奋。

“我们的母亲是比较辛苦的,要工作、做家务、照顾家人,还要督促你的学习……如果同学们让母亲知道自己对母亲的爱,给母亲写一封信,让母亲知道我们了解她的辛苦,感恩她的付出,那母亲是不是很感动?”

同学们思索了一阵,点了点头。

“同学们要主动分担家务,体会自己妈妈的辛苦。可以把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她。”

母亲节过后,很多学生家长表示,收到孩子的节日礼物很激动,而且看到孩子们写的信都感动得流泪了。

四、乐意写———提供学生展示平台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写作的主动性和兴趣。四五年级的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比较上心,但是耐心、自律性较差,语文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写作,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学生确定一个“养成良好习惯、轻松快乐写作”的主题,开辟“创作之星”栏目,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促进学生的创作。

为了促进学生生活日记的写作,提高写作的水平,本学期我制订了新的计划。学生根据写作水平分为若干小组,每周定一个早读课进行生活日记评选活动,每组先进行内部评选,推荐两篇文章参加评选,一篇由组内成员轮流承担,另一篇由小组成员共同推荐。最后的评委是语文教师和全班学生,评选的标准包括表达是否清楚,情感是否丰富,记叙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评选出的优秀作文进行展出,为小组积分,期末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小组内的成员作文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升小组的整体水平,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进行提升,一方面保证学生按时写作,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一种源于生活的自由抒发,是生活的再现和升华。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生活体验,有感而发。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生活日记不再默默无闻,而是走到所有师生之中,接受检阅。让生活日记成为学生成长的见证者,见证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作文的写作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也是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的事情。如何帮助学生快乐地写作,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生活日记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让学生用眼睛做摄像机,定格瞬间的感受,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日记

参考文献

[1]肖海波.记真实生活写真情作文:关于指导学生写日记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2(35):18.

让教师不再“怕”家访 第2篇

老师怕家访、不愿家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家访的目的认识不够,二是学校制度僵化。解决这一问题可分两个层面进行。

一、加强管理

要求教师做到:(1)家访目的要明确。即每次走访,教师必须明确本次家访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带着问题家访。(2)家访形式要多样。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要求教师家访也要多样化。除传统意义上的家访外,老师可根据学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电话、校讯通、班级QQ群、博客留言等。至于究竟选择哪种形式,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家庭情况而定。有些孩子和家长非常喜欢老师能像朋友一样到家中坐坐、聊聊,老师最好上门家访;有些年轻家长不愿意老師走进家庭,就可采用电话访问、短信沟通、QQ聊天等形式,确实需要面谈的,可请家长来校或事先约定时间、地点,或在街头,或在公园、书店,只要达到沟通的目的就行;对于那些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孩子的某些问题的家长,老师可以和其他家长、学生在QQ群里交流,可能其中的某些话题会给这样的家长一些启发和触动。家访工作只有形式多元,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3)家访的艺术性要提高。教师不但要善于与学生交往,还要深谙与家长沟通之道。在家访工作中教师能真诚并正确展示自身的亲和力,与家长、学生进行有效、坦诚的交流,这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更是一种教育艺术的体现。

二、完善制度

学校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从满足教师需求的角度进行管理。学校对家访工作的考核应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正面方式。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教师也不例外,因此学校可以从满足人的需求这一心理原理出发,把原来的扣分制变为加分制,以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2)取消家访次数、人数的规定,淡化记录,检查时主要看家访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学校跟踪家访效果。如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教师可访几次或十几次,通过家访,只要该生较原来有进步,在考核中就给予教师加分奖励。(3)家访工作与年终绩效挂钩。工作与利益挂钩虽不是鼓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唯一手段,但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学校应充分利用好绩效工资制,把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家访的考核成绩纳入绩效方案评比之中,使家访工作成为绩效体现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做好家访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常平镇木棆小学)

让小学生不再怕写作文 第3篇

关键词:作文,小学,热情,兴趣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 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往往语文兴趣比较高, 语文综合能力比较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并不乐观, 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作文表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若想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进行有效率的作文教学, 就要找出原因并对症下药, 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以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我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分析, 总结出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多数作文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生活

现在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述作文课要写什么作文, 如何写, 然后就把学生扔在课堂上, 让学生自己去写。而这样的结果大多就演变成了自习课, 有的学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写完了, 开始做小动作;有的学生在照抄作文选册的句子;有的学生在模仿教材;有的学生在写其他作业。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没有学生实际体验, 如果是叙事类作文还好, 如果是说明文或其他类型的文章, 学生只能凭空想象, 这样的作文模式, 只是在“闭门造车”而已。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 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学生的思想不能放开, 也没有对文中事物的切身体会, 自然谈不上对作文的兴趣, 更不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这还谈何提高学生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

二、作文教学过程缺少师生交流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作文教学缺少必需的师生交流, 一般的教学情况是学生写完作文交给老师, 老师批改完毕再还给学生, 最多下次作文课时再综合讲评一下。看起来没什么差错, 可是, 两节作文课之间最少也间隔了一个星期, 这一次的作文教学过程已经持续了一周, 学生对上个星期时的作文还能记得些什么?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对作文进行过交流, 没有沟通, 没有表扬与批评, 学生不知道自己哪里应该改正, 哪里需要继续保持, 这样的教学过程, 学生能学到什么?学生的能力能提高吗?师生之间没有交流, 仅仅是一个成绩, 几句批语能解决的问题吗?很多学生根本看都不看的。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没有任何要写好作文的欲望, 更丧失了写作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缺少鼓励使学生丧失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部分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 一旦与现实产生差距, 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或挖苦, 多次体验后, 使学生对作文丧失信心, 完全没有兴趣去写作, 并逐步发展为对作文产生怨恨的情绪。学生没有了教师的鼓励, 就不会对写作有兴趣, 更谈不上写出好作文的信心。

除此之外, 还跟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及学生心理状况等问题有关, 不过, 主要是以上几个方面, 根据这些原因, 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 作文要生活化

生活是所有艺术的源头, 同样, 写作也是源于生活。教师让学生从生活入手, 写出生活化的作文, 写出真情实感。当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以后, 接触的事物增多, 视野开阔了, 其对于生活的感受自然就会深刻, 素材就会自然积累, 在写作时自然是举一反三, 左右逢源了。

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 在生活中体味,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在生活中写作, 写出自己切身体会、感受, 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哪怕是很幼稚, 也要引导学生养成作文从生活中来的好习惯。

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平时写一句话日记, 写一句话读后感, 进行评讲, 既花不了多少时间, 又能激发学生写出好句子的意愿、兴趣。再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图书馆、博物馆, 或进行春游等一系列学生喜欢的活动, 以开阔学生眼界;还可以在学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写作比赛或组织学生办手抄报, 做宣传等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这些活动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同时积累必要的素材。

(二)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积极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 好表现自己,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 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更好的写作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 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 成功是兴趣的支柱。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调动学生作文兴趣。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发现学生写出的好文字, 及时给予鼓励, 使学生尝到写作的乐趣。恰当的鼓励会促使好学生向更高目标发展, 会激起差生写好作文的情绪。

教师要多鼓励, 少批评, 这样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积极性, 保护差生积极性, 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 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 不会让学生因教师的批评产生厌烦、焦虑、自卑感, 失去写作兴趣。

阅读让学生不再怕作文

阅读让学生不再怕作文(精选3篇)阅读让学生不再怕作文 第1篇一、主动写———提高学生写作意识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