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的魅力
英语语言的魅力(精选11篇)
英语语言的魅力 第1篇
1 语言要规范准确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 除了要有流利的口语外, 还要学点“洋腔洋调”, 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 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 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和地道的口语, 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美。学生在欣赏中增强说英语的欲望。要注意的是, 英语教师错误的语言示范, 会导致学生错误地去模仿, 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英语口语, 用自己规范的语言去教导学生。教师要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词来进行说理教育, 同时注意语体和语境。因此, 教师应使语言的含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既要注意语义的转换, 又要表现出语义在语境中的逻辑功能。英语教师的语言要在表达形式上规范, 还要在表达内容上准确。只有教师使用的课堂语言准确无误, 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才会准确。
2 语言要有情感性
教师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有一定的技术参数。英语教师语言的情感性一般表现在语调的平、升、降、曲四方面。只要教师满怀情意, 单调的教学就能进行得有声有色, 学生听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词句, 而似乎是一种深情的诉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感觉我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一节课上, 假如教师充满激情的话, 学生就会听得很认真, 活动中也就非常地投入, 教学效果很好。
另外,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们要从诱发情感、激发情感、引发共鸣这几方面入手。在教一篇英语课文之前, 我们首先要研究从什么地方讲起学生最感兴趣, 最能吸引他们, 能够最快地激发他们的好学心理。选好教学的突破口是关键。学生的感情萌发了, 对所学课文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学习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3 语言要简洁易懂
英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能用规范的、准确的、富有情感的语言去表达以外, 还要注意语言要尽量简洁, 特别是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小学生来说, 尤其重要。如果教师能使用浅显易懂的教学语言表达, 学生就更容易明白, 学起来就感觉到更加轻松愉快。相反, 枯燥难懂冗长的语言, 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比如, 某位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师在某课堂上设计了一个猜谜游戏, 在活动开始前, 教师说了以下的话:
T:Now, boys and girls.There is a box on the desk.And there is a toy in the box.What’s the toy?Can you guess?If you can guess what the toy it is, you will be given apresent.
Ss: (学生呆呆地看着老师的脸) (见学生没什么反应, 该教师再重复一次)
Ss (学生仍然无动于衷)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为什么会没反应呢?因为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 该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太复杂了, 不但有生词, 而且还出现了从句和被动语态。其实, 猜测游戏在英语课堂中很常见, 很受低中年级的小朋友们欢迎, 有时教师说得太多, 反而让学生觉得困惑而不知所措。如果这位老师这样表达可能效果更好: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OK?Guess, What’s in the box?Is it a car/bus?用这样简洁的语言去表达, 学生会很有兴趣参与。
4 注意体态语言的配合使用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的面部表情、所使用的手势以及肢体动作等也属于语言的一类, 这就是体态语言, 也叫无声语言, 它是不需要翻译的世界通用语。体态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 它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其原因就是体态语言具有直观、形象、提示、交际的特点, 它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更轻松和谐, 更容易让学生领会, 同时“使用体态语不仅能补充和加强讲述的内容, 而且能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唤起学生的注意”。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上, 教师的体态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更有必要。因为小学生对形象和动感的事物有兴趣, 而且更容易理解。所以当英语教师在教学生某些单词时, 如:big、walk、elephant等;又或是某些短词, 如:open the door等;都可以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 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此外, 在课堂上教师肯定的眼神或赞扬的手势, 都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成功的乐趣, 从中获得无穷的动力。当学生在课堂上紧张, 又或是回答错误时, 教师的微笑, 又或是安慰的眼神, 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宽容与鼓励, 保留着学习英语的自信。
商业广告英语语言魅力 第2篇
李晓莲
顾宝玉
第一作者 , 讲师: 庐州教育学院 , 庐州市 , 646000 【摘要】 广告英语作为一种特殊实用性文体 , 它的形式和内容严格地受到广告文体形式的限制。在语言表达上求简、求新、求奇;语言精练、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突出 , 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和记忆价值。广告英语构思巧妙、设计独特 , 充分展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广告英语
实用文体
语言艺术
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 快捷的信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要求。作为信息传递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的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 , 力求满足时代的要求。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 , 在日常生活中 , 人们少不了要遇到很多商业广告 , 它以最简捷的语言手段表达最复杂、最深刻的含义 , 传递超语言的信息 , 它是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纽带。无论任何一种语言 , 广告设计者们总是挖空心思去实现最完美、最精彩的语言信息传递 , 从商业角度来讲是实现商家的促销目的 , 而从语言角度来讲是将语言的魅力在广告中进行充分的展示。因此 , 在讲英语的国家 , 广告英语已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用性文体从英语家族中脱颖而出 , 在现代经济生活和英语研究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告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用性文体 , 它的形式和内容严格地受这种特殊文体形式的限制。在语言表达方面 , 求简、求新、求奇;语句精练、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突出 , 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和记忆价值。由于广告英语所涉及的范围广、广告对象差异大、限制多 , 它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必须符合大众心理。任何一则好的英语广告 , 它在设计和撰写时 , 都必须要仔细地考虑大众传播、大众心理、社会反响等多方面的因素 , 才能在实现它的商业价值的同时又能充分展示语言的艺术魅力。如何看待、学习和理解广告英语 ,已经成为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们所关心和探讨的内容 ,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便能从广告英语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一、字简词略、内涵丰富、杜撰巧妙、功效非凡 为了尽快地减少广告的费用 , 适应各种层次的消费者的要求 , 在极其严格的篇幅限制之下 , 要求用最少的版面 , 最精练的语言、简单快速地传递更多的信息 , 所以 , 广告英语的用语既十分讲究又十分灵活。广告制作者们通过看似简单的组合使所选词的词义得到升华 , 从而实现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广告英语常常利用那些内涵较深、外延较广的词。
例如: Coke adds life.这是一则有名的可口可乐的广告 , 意为: 可口可乐为您的生活增添光彩。它的精彩绝妙之处是选用了“add”这个词。这是一个普通而常用的词 , 但它却有极丰富的内涵 , 用该词把“Coke”和“life”结合在一起 , 增添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产生的联想 , 使任何层次的消费者一读便能很快记忆 , 到达了广告促销的目的。
所以 , 在英语广告中 , 你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单音节或字母较少的简短动词 , 如: get buy use give see take like love.这类动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和使用的。它的含义最明确 , 表现欣赏最简洁 , 常给人一种可信和亲切的感觉。
又如: Buy One , Get More.这是一则汽车销售广告。“Buy”和“get”这两个简洁的动词 , 直接了当地将广告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双边活动表现得淋漓致尽 , 一方面反映出广告商的诚意 , 另一方面则与消费者有简单、快捷而又实惠的感觉 ,增添了买卖关系可信性。
朗朗上口、方便记忆是广告英语在制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 因此在广告英语中常常利用词与词之间发音的近似 , 来增强消费者的记忆。
例如: My Gooness!My Guinness.这是一则 Guidness牌的啤酒广告 , 也是一则十分成功的广告。它利用 Goodness和 guinness这两个词发音相似的特点 , 既表现了人们因见到这个牌子的啤酒而发出的一声由衷的赞叹。暗指该啤酒优质、美味 ,又因两词发音近似 , 消费者极容易记忆 , 朗朗上口 , 终身难忘。巧妙地达到销售商的目的。
由此可见 , 广告英语在选词方面还需要随时考虑迎合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心理 , 消费者爱听什么 , 就选用这类词来表达。近年来 , 在广告英语中还十分盛行臆造杜撰新词 , 以求标新立异离奇醒目来增添广告的记忆价值和知名度。我们在广告中常常看到一些以拼凑或谐音等偷梁换柱的手段臆造出的新词 , 尽管这些词与原形的词有一定的差异 , 但给人一种浑然天成 , 妙不可言的感觉。既生动、有趣、“于幽默中见智慧”的效果 , 又十分有效地传播商品的广告信息。
例如: We Know Eggsactly How To Sell Eggs.这是一则鸡蛋销售广告 , 其中 Eggsactly= Exactly, 而 Egg和 Exactly两个词联系起来 , 使人感到离奇。自然会引起许多人包括词汇专家们在内的高度重视 , 然而这样的轰动效应 , 正是广告商们所期待的 , 在无形中增添了该商品的记忆价值。在近一段时间内的中文广告中 , 类似的情况也不少。
例如: 洁士火 , 默默无“蚊”。电蚊香的广告 ,“蚊”= “闻” 两面呵护 , 一见“针”情。两面针牙膏的广告 ,“针”= “真”
尽管这类广告有混乱用词规范之说 , 但就其自身的商业价值而言 , 功效的确不凡 , 它使所宣传的商品价值倍增 , 传播广泛。所以广告英语中的求新、求简、求奇的特点 , 正是反映出现代英语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
二、结构简单、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引人注目
广告英语除了达到吸引消费者以外 , 常常还需要有一定的可读性 , 让消费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商品信息 , 提高广告的可信度。所以广告英语在表达中 , 语法结构极其简单 , 语言形式多种多样 , 其中最常用的句子结构有: 简单句、祈使句、条件句、疑问句、省略句等。这些简单的语言结构形式能快捷、准确、全面具体地反映商品的有关信息 , 打动消费者的心 , 激励消费者的消费行动。
例如: Honda has always made good cars, people love them.这是一则 Honda汽车公司的广告 , 它有意回避纷繁的语言表达结构 , 而采用这样的简单句 , 让消费者读起来感到亲切、易懂。说明“Honda”公司一直都生产优良的汽车 ,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 人们都喜爱他们制造的汽车 , 感情中恳、朴实、无任何虚伪成分 , 很容易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例如: Go ahead, compare 商店广告 So step in and take a look 商店广告
这两则广告都用了祈使句。在英语中 , 祈使句本身就包含有请求、恳求、劝诱和号召的语言功能。这两则广告恰到好处地反映出店主真诚接纳四方来客的心理 , 感情非常质朴 , 起到了劝告诱惑敦促消费者立刻采取行动的效果。
英语的条件句在英语语法结构中 , 是一种委婉的方法 , 表现假设的条件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而在广告英语中 , 条件句常被用来帮助促销商表达真实的目的。
例如: Without Vitamins, Life Itself Be Impossible.真实一则用条件句来设计的维生素类药品的广告 , 广告设计者十分巧妙地把主观的条件和客观的事实结合在一起 , 委婉地向消费者说明了“Vitamin”和Life“之间的相互关系 , 给人以思想的余地 , 回避了主观假设的结果直接强加于人的形式。语气十分委婉 , 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劝诱力。由于广告英语严格的受到时间和篇幅的局限。所以省略句在广告英语中最为常见 , 省略句的使用在广告英语中使用率极高 , 它必须要使消费者在极为精练的句子中 , 尽可能地了解更多的关于商品的有关信息。虽然在省略句中 , 看起来省略了一些内容、结构 , 然而其省略的内容则完全无形地包含在其中 , 使消费者在简单地阅读广告词的同时 , 自觉地将所省掉的部分补充进去 , 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像这类广告有时配有一定的画面和照片 , 使文字说明和图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形成一个有声有像的整体、重点突出、记忆深刻。
例如: Safe、easy、quick with fun.这是一则食品加工机器的广告 , 它全部由一些独立的词和短语构成 , 严格地说 , 作为一个英语句子 ,它是不完整的。然而当你读完这几个词 , 你会发现你已十分清楚地了解到了该加工机器“使用安全、操作简单、工作快捷、妙趣横生”的主要性能。在无意中 , 你可将句中所省略的部分完全补充进去了。高度精练的几个词会使你记忆深刻。
近年来 , 疑问句 , 在广告英语中也颇受青睐。因为无论是一般疑问句 , 反意疑问句 , 还是特殊疑问句 ,通过发问 , 极易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 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例如: 1Are you going to grey too early? 2Why buy just a boat , when you could buy a CHRISCRAFT? 第一则广告是一则乌发乳的广告 , 你愿你的头发早衰吗 ? 第二是一种游艇广告在你有能力购买一艘CHRISCRAFT牌的游艇时 , 为什么偏要买一条木船呢 ? 不言而喻 , 消费者在读完这两则广告之后 , 答案早已在心里形成了。对一个有肯定答案的人来说 , 随之便自然产生了一种要想进一步了解该商品的愿望。所以一个简单的问题 , 它看似提问 , 事实上是已帮助消费者找出了答案 , 在无形中达到了广告商的目的。
三、匠心独具、妙笔生花、含义深刻、回味悠长
为了使广告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 给人以美的、艺术的享受 , 广告设计这门常常借助于一些现代英语中的修辞手段来增添广告本身的可读性、欣赏性和艺术性。在广告英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夸张、双关等 , 得体的修辞手法不但可以加强广告的表现力 , 还可以增加其艺术价值。让我们来看这方面的实例。
例如: 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 lips.这是一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设计的一则唇膏的广告。大意为: 这唇膏涂在你最富有激情的嘴唇上 ,好似穿了上光亮柔和的细薄绸缎一样。把唇膏比喻为 Satin , 一方面让使用者立即了解到唇膏的质量和美好的效果 , 一方面又让消费者有了甜美的联想。达到了广告商的促销目的。
又如: Vegetable Switch on the Sunshin When You Want It.这是一则拟人的手法来设计的蔬菜广告。意为: 在你需要时 , 各类蔬菜会为你带来生命的阳光。该广告将蔬菜拟人化 , 恰到好处地向消费者暗示了蔬菜的重要作用。语句给人以亲切诙谐的感觉 , 韵味无穷。
又如: Ask for More 这是一则“More”牌的香烟广告。改广告用于双关的修辞手法 , 用句极精练 , 表现力很强。More 这个既是香烟的名称 , 又在英语中表示数量多的词 , 在日常生活中“Ask for More”这个表达示表示“多来一点”的意思 , 手法常用。广告设计者巧妙地利用“More”这个词 , 使人想到“More”牌香烟 , 无形中人们很快就接受了它 , 并自觉成为“More”牌香烟的宣传者 , 这正是这个广告成功之处。
如: We’ve hidden a garden of vegetables where you’d never expect ———in pie.这是一则用夸张的修辞手段来设计的蔬菜馅饼的广告。意为: 我们已将蔬菜藏到一个你想不到的地方———馅饼里。用极夸张的手法说明了馅饼类别和数量之多。以一种十分诙谐的表达式让消费者对这种蔬菜
类有了了解。这个夸张的方法的使用 , 很快使该广告家喻户晓。
综上所述 , 广告英语是属现代英语的范畴 , 但它的表现十分独特 , 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 , 也正因为它的这个特点 , 使之成为英语中别具一格的实用性文体。它具有极强的商业性、社会性、群众性和艺术性。
随着广告英语在不同的传播媒体中的大量出现 , 人们也开始越来越熟悉它。因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用性文体形式 , 受到各方面专家和学者的重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 , 它全面地体现了语言的特点。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学的内容 , 所以 , 对广告英语语言特色的研究是极有价值的。
《语言的魅力》中的魅力之谜 第3篇
这是一篇语文性很强的课文。语文S版、北师大版均在四年级下册选编了这篇课文。可是, 许多教师上这篇课文, 就事论事, 就文论文, 没有从个别到一般, 没有揭示出《语言的魅力》中的魅力之谜和规律。
一、触及情感, 实现言语意图
课文是例子, 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传达一种规律。课文是情境, 为探究语言的魅力创设了一种情境。课文是语言魅力之谜的谜面, 等待我们去探索语言魅力的谜底。为什么“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能打动行人, 使盲人得到很多钱, 具有如此神奇的语言魅力呢?
言语交际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的过程。言语接受者是否做出积极而强烈的反应, 与接受者有关, 也与表达者的言语冲击力和魅力有关。言语如果没有冲击力和魅力, 就近似废话。接受者如果接而不受, 无动于衷, 充耳不闻, 表达者就言而无用, 不能实现自己的言语意图。表达者怎样才能使言语有冲击力和魅力, 使接受者心动、情动、行动, 从而实现言语意图, 提高言语的表达效果呢?我们把言语比作车子, 把言语意图比作车子上的货物, 表达者要想让车子把货物顺利地运送给接受者, 就必须在表达者与接受者之间开辟言语的通道。言语通道有:触及利益、触及情感、触及经验、触及自尊、触及兴趣。
这篇课文就是触及情感开辟言语情感通道的一个例子, 鲜明突出地体现了触及情感的规律。“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的谜底和规律就是触及情感。正如课文末段的分析:“这富有诗意的语言, 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者从接受者的情感体验出发, 架起情感之桥, 开辟情感通道, 动之以情, 就能使言语有冲击力和魅力, 实现言语的意图。
二、赋予情境, 打通情感通道
诗人添加“春天到了”, 实质是添加情境。比如, 不管你说多少次“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也只能让人有所知, 不能让人有所感, 因为“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这句话没有理由, 没有时空感, 没有情境。《锄禾》这首诗给了接受者盘中美食和烈日下锄禾的情境, 因而让人有所感。接受者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 因而有了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感情和行动。
“我什么也看不见”之所以不能打动行人, 是因为没有让人生情, 没有生情的境。“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之所以能打动行人, 引起行人的同情, 是因为让人生了情, 是因为诗人添加了生情的境“春天到了”。春天里, 蓝天白云, 绿树红花, 莺歌燕舞, 流水人家。这样美丽的春天怎不叫人陶醉呢?可是, 这美丽的春天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 只是一片漆黑、一片空白。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怎能不对盲人产生同情怜悯之情呢?
三、运用规律, 练就语文能力
教学这篇课文, 情感目标应是感受语言的魅力, 热爱语文;知识目标应是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探究规律;能力目标应是创设情境, 让学生尝试根据一定的表达目的写打动人情感的话。
教师要创设语文运用情境, 让学生运用语文规律, 练就语文能力。
这里, 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有一位小学生, 语文考了80分, 不敢告诉爸爸妈妈。中午放学路上, 他仿佛看到了爸爸把试卷一扔, 接着一个巴掌他回到家里, 只见爸爸正坐在沙发上抽烟, 妈妈正在做午饭。他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溜进自己的房间, 坐在书桌前。他想:要不要把试卷交给爸爸签名呢?签吧, 考得不好;不签吧, 下午老师要检查。假设你是这位小学生, 请你写一段触及爸爸情感的话, 准备去打动爸爸。
学生普遍说:爸爸, 这次考得不好, 辜负了你的期望, 对不起, 请原谅, 我一定会努力的。这些话不能感染人, 不能打动人, 没有语文的实力, 因为语文教师没有训练, 学生也不知道怎么说好。其实, 天下的孩子都希望考出优异成绩, 天下的父亲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只要通过几个情境触及、唤醒父亲的爱子之情, 就会免除挨打之苦, 实现言语意图。例如:“爸爸, 你打着伞站在教室外面, 雨中等我放学的情境, 我没忘记;你背着我与妈妈商量准备攒钱供我上大学的情境, 我也没忘记;不爱唱歌的你在我生日那天为我唱起了《生日快乐》歌, 我更没忘记。我好感动, 好快乐, 好幸福, 因为我有疼我爱我的爸爸。我多么希望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你和妈妈, 可是, 这次语文考试成绩才80分, 真对不起你和妈妈!不过, 我一定会努力的。”听了这一番话, 天下的父亲的手都会软下来。
语言的魅力教案 第4篇
一、话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认真听,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播放录音)请几名同学说说
听完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善言者,能激发别人最大潜力,能改变人的命运。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也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板书 语言的魅力
二、语言实践
1、同学们前两天老师叫大家收集有关语言魅力的故事,谁能把你收集到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讲的时候要注意语气、语调,要有条理。出示幻灯片 对学生讲的要有评价
讲的不错,周总理把马路解释成马克思主义,从这个角度来解释马路,恐怕连外国记者都始料不及,多么机智的语言啊!
多么幽默的语言啊!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以他的机智幽默留下了许多佳话,也显示了他独特的语言魅力。
人们说幽默是走出生活波涛的救生圈。这话一点不假,再一次让我们感到了语言的魅力。
真是声情并茂啊,多么智慧的小姑娘啊,一句“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你和苏联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回敬了萧伯纳。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你有多高的地位,多大的学问,也不能不平等待人”。
唐伯虎的对联真是一波三折,出人意料,令人佩服。
安徒生的这句话让我们感到了智慧的力量,语气是一致的,只是调换了语序,令人捧腹。、听了刚才几位同学讲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对语言的魅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语言最有魅力呢?
请同学发言
板书 言简意赅 幽默风趣 角度巧妙 出人意料 a、出示有魅力的天气预报
其实魅力的语言无处不在,老师还找到了一则有魅力的天气预报。
出示幻灯片 找学生读一读
尽管已经4月份了,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一股冷空气非要和大家一起度这个周末不可,难道我们能不欢迎这位客人吗?
b.说一说你了解的类似的有魅力的语言 看来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2、有这样一句话,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的心里。我们每个人都想把有魅力的语言说道别人的心坎里,可是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有魅力呢?
a.老师这有一组图片,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 看了这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是啊,有位名人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我们说礼貌是魅力语言的基石。b、选出最有魅力的一句话。
老师这有三句话,哪一句最有魅力?(出示幻灯片)仔细观察自来水龙头滴水图,在上面贴上哪句话,你认为最有魅力(1)、请不要让我再流泪了。(2)、水是宝贵的,请不要浪费。(3)、你在沙漠里,这滴水可以„„
说明理由(1)委婉含蓄,用了拟人的手法。(2)语气生硬,不容易让人接受。(3)表达不明确。言简意赅的语言有魅力。
c.情景演练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出示幻灯片
(1)、今天晚上,全家要为爷爷过60大寿,你的一位同学却邀请你去看足球赛,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才能不伤害你与这位同学的感情?
(2)、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做作业,小强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想让小林帮忙解答一下,小强应该怎样向小林说呢?
如果是你如何用我们富有魅力语言去打动对方呢?从中任选一题,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选一名代表发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前面表演。
要及时评价
是啊谁掌握了语言的魅力,谁就掌握了未来,也就掌握了交际的绝技。
三、拓展练习
1、找周围的魅力之人,说出他们的魅力之事
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没的眼睛。擦亮我们的眼睛,找一找周围的魅力之人,魅力之事。
2、魅力对联 其实,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对联中,语言也显示了它独特的魅力。看这样一副对联 出示幻灯片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自己先读一读,想一想什么意思。找同学读,再说一说。
这副对联是说,年轻时,眼神好,精力旺盛,可以好好读书,却不喜欢读书,荒废了青春;等到上了年纪,懂得了读书的好处,想读书,却已经老眼昏花,体力不支,不可能好好读书了。
另有一层意思是,家庭条件好的,可以好好读书,可富家子弟多数不喜欢读书,而许多家境贫寒的青年,想读书,却没有条件读书。不管哪一层意思,徐渭的这副联语都是在劝人们珍惜大好时光,多读书,认真读书。
肢体语言让英语课堂更有魅力 第5篇
【关键词】 教学应用 能力提高 局限性
肢体语言辅助教学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肢体活动让小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使他们通过身体的动作反应来感受英语,从而加深对英语的记忆和理解。
一、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用肢体动作表现课堂用语
基于设置英语教学环境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针对小学生要使用一定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课堂用语。例如: Stand up! Sit down! Say it with me.Louder,please! Come here! Go back! Look at the blackboard! Listen to the tape! Who wants to try? /Are you ready? Stand in a line/row! Very good./ Great.Come on.等等。
2、用肢体动作教授教学内容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教师应适时的使用肢体语言表达,不时的调整方式方法,变换语气、语速、语调。比如在字母,单词,歌曲,歌谣以及篇幅较短以描述为主的篇章或情节简单的故事,趣味性强的短剧,都可用一些肢体语言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增强识记效果。例如:I’m flying.I played football yesterday.
We are going to go swimming.等等都可以形象的表现出来,而且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
3、用肢体语言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能给小学生学习英语带来无限的乐趣,同时也能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在很多游戏活动中,我们都需要肢体语言来使其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Let’s listen and do.Let’s play.Let’s do and chant.等等
二、肢体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1、肢体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听力
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曾机敏的说过:“大自然给我们一条舌头两只耳朵,是要我们听是说的两倍。”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听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听懂别人是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因此,教师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在此训练过程中,如能用上肢体语言,效果会更佳。在开始一节新课时,教师有时会用英语讲述故事的大致轮廓,(此时)肢体语言可能就派上用场了。比如,当老师在说:“She is in a very big room.” 时,可以夸张的慢慢的张开双臂;而说:“She is so beautiful”时,可以把双手张开放在下巴下,同时眨眨眼。如此,学生心中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她实在是很漂亮。在教学过程中能夠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的老师肯定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2、肢体语言有助于提高说的能力
口语是实现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发展学生“说”的能力。实际上,通过教师的手势语,有助于学生的口语达到某个特定程度的目标。英语教学重心已逐渐落在了英语口语教学上了。小学生的英语很多都是以对话开始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对话特点来组织训练英语(口语),一般的讲,肢体语言能唤起和维持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兴趣,在英语课上,教师应该不但自己要使用肢体语言,还应该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形使用肢体语言。例如,在教授关于学生们第一次见面而彼此还不认识(这样的一个对话),教师可以先作自我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生词和句子,同时尽可能地配以生动的表情和手势。向学生问好时,面带笑容;说:“Nice to meet you.”时,和学生握手;将名字写在黑板上;模仿运球投篮、下棋、翻书的等动作来说明自己的爱好。介绍完后,教师可以创造一个环境供学生练习:“Merry和Jack是新同学,他们一起走在街上,(这时)他们遇见了Jack的一个老朋友――John,然后Jack把John和Merry彼此作了介绍”。练习之后,对话也就自然地从中得到了介绍。通常,在各种不同场合使用肢体语言,将使课堂教学颇具吸引力。
三、肢体语言存在的局限性
世界上最善于察言观色的是孩子,老师的肢体语言应用得当,可以使有声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得到提高,活化学生的感知细胞,有效辅助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那么绝对完美的,它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1、该法只适应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使用,其动作及言语大都是具体而简单易于理解的活动,但当学习抽象词汇,语法,和具有议论说明性质的内容时,必须其他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2.、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小组竞赛时,能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这样的热烈课堂氛围中容易忽视课堂纪律,教师一定要有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能在学生兴奋不能自已的时候控制课堂秩序,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单凭肢体动作达不到十分准确地体现所教授内容的意义,为了避免学生长生歧义,需要在教授重点教学内容时其他教辅资料。
浅谈语言的魅力 第6篇
语文教学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体力, 提高思想觉悟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那么在语文课上如何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协调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何保证教学组织井然有序、稳而不乱?如何保证整个课堂气氛沉浸在乐教乐学、教学相长、师生配合默契, 教学气氛和谐, 教学效果好的情境之中呢?换句话说, 怎样能使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 并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使各方面的发展尽可能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呢?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最棘手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语言。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教师“吃语言饭”被形象地说成是“舌耕”。由此看来,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而且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发展、智慧的启迪、高尚情操的陶冶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和独特的教育功能。
如果一位教师在语文课上具有这样的语言问答语言巧设机关, 一问一答之间有柳暗花明之巧;讲述语言恰似行云流水, 娓娓道来, 一言一语充满幽默和风趣;讲解语言, 能够点石成金, 一语中的, 一言一语好似春风化雨渗透学生心田;朗读语言, 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一吟一咏使学生如春风得意, 得到美的享受。如此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能不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怎能不吸引学生?如果一位老师不善于运用语言, 不会巧妙地引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 不会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说明抽象理论问题, 不能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而是越讲越糊涂, 再加上语言呆板、生硬、机械、乏味、自然, 课堂气氛就低沉, 学生就会昏昏欲睡, 这样的一节课能有兴趣和效果可言?既然语言有如此大的魅力, 我们就要运用好这一工具。以下几点看法仅供参考。一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语文课上若采用灵活启发性的语言, 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其产生广泛联想,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果不注意“启发”, 就会把学生“教死”, 使学生成为接受现成知识的容器。这是与新课改理念格格不入的。因此,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 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 我在上《我的第一本书》一课时, 我用对话的语言进行教学。首先, 让学生预习课文。当学生明确了牛汉所写的“第一本书是他六十年前的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时, 我问:“作者为什么写这样的书?”同学们争相回答;“那是他一生难以忘怀的一本书。”我接着问:“如此说来这本书里还隐藏着许多故事了?”学生:“是。”我紧追不舍:“有哪些故事呢?”此时学生答不出, 我说:“这就要求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了。”这几个问题可以说一层深入一层, 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悬念, 因此, 同学们就兴趣十足阅读课文了。二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既可以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记得本周星期一下午第一节是我的历史课, 因为天气较闷热, 刚上课不久, 我发现一位学生无精打采, 不时地点头打盹, 其他同学也很疲倦的样子。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集中注意力, 我就说:“同学们对我的课非常满意, 尤其是打盹的那位同学, 不住地点头, 美中不足的是两眼闭着。”说到这里同学们开心地笑了, 顿时精神振作, 注意力集中, 那位同学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一节课在欢快气氛中度过。三要注意语言的情感性。语文有时学起来很枯燥, 要使学生乐于接受, 就必须用饱含真情的语言进行教学。古人说:“声发于情、寓意于情、理融于情。”只要我们用磁石般的语言教学, 一定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 心理上产生共鸣, 就会促进学生思维和学习效率。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力度”, 情感力度不足会使语言生硬、单调, 如照本宣科;力度过量, 会使人感到做作、假里假气, 让人听了肉麻。四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流畅性和科学性。首先要做到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实感。其次要做到条理清楚, 脉络分明。第三要做到语言长短适宜, 符合逻辑, 更要实事求是, 不说模棱两可, 似是而非的话。另外, 体态语言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不再赘述。
总之, 教师要克服语言生硬、枯燥、乏味、词不达意、言之无物的弊端, 做到口齿伶俐、词汇丰富、风趣幽默、感情丰富,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语言艺术的魅力 第7篇
一、由听到思
在首届“学导式数学教学”名师工作室活动中有幸听了潘小明老师的一节“数学广角”, 在课前谈话环节潘老师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结束时增加一句“我说清楚了吗?有不同意见吗?”他本人在提问时或提要求时也会增加这么一句, 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同时要主动思考, 教育学生只有认真听清别人的回答才能思考正确与否, 从而做出判断。习惯非常重要, 他会陪伴一个人的一生, 老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朝夕相处的孩子。潘老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教会学生理解习惯决定成败, 提醒学生课堂上一定要养成先倾听后思考的习惯, 既要听老师的讲解更要欣赏同学们的智慧, 取众家之长定一己人生。同时要求学生在倾听的同时不能人云亦云, 要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想法验证自己的观点, 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顾汝佐老先生对潘老师曾作出这样的评价:“潘小明的本事在于他捉得住学生。一堂课40分钟, 学生一直在思考, 这是因为他一直用有吸引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刺激学生。
二、由疑到问
同样是这次活动, 华应龙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猜测规律, 验证规律, 发现疑问, 解决问题, 再到质疑结论, 由“怎么会这样?”到继续“哦, 原来是这样。”最后得出“不都是这样”。华老师的三句话让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 而且是顺势思考, 在学生坚信不疑的情况下反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继而引起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再次通过实践探索得出“原来是这样”时, 教师又换了一种角度让学生思考、想象, 最终得出“不都是这样”, 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找出特例得出所有的规律都是有一定的范畴或条件限制的。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不同的范围会有不同的规律可循, 数学研究的就是变化中不变的规律。归根到底华老师的课堂语言魅力在于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要懂得“是什么?”然后思考“为什么?”, 最后还要要求学生回答“怎么做?”而不是将知识变成铁板钉钉的真理, 让孩子拥有一种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会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世界, 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来猜想、验证, 从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它是一种理性的思辨精神, 能引导学生用哲学的理念去认识、去实践、去创造, 同时要敢于用质疑的眼光去看待, 用大胆的双手去创造, 用聪明的大脑去验证。
三、由等到抢
课堂上教师故意缺少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自主探究, 并提醒学生思考时不要着急;当学生疑惑不解时, 他同样加上一句不着急, 并且适时点拨;当学生心中一亮, 茅塞顿开时, 他还是让学生讲解时不着急, 慢慢说, 思考如何有条理, 如何让同伴们理解, 如何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以及结果。当学生莫凌两可时, 他会及时追问一句“你确定吗”?一句“不着急”包含着老师更多的期待, 延长了思维的时间, 拓宽了思维的空间, 在等待的时空中引发众人积极思考, 使得思路豁然开朗;一句“你确定吗?”吸引众人的思维, 同时回答者也会质疑自己的回答, 从而增加思维的广度。课堂也由一开始老师耐心地等待, 智慧地点拨, 学生的思维同样由一开始的茫然到灵光闪现, 参与的人数也由课始的星星点点到课中的争先恐后。这不正是课堂语言的魅力所在吗?
展示教学语言的魅力 第8篇
一、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 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 语文教学也应该是充满诗意的。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我们不能把它们摘下来送给学生, 而必须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一朵朵欲放的花苞, 让它们诗意地盛开在学生的心里, 让学生用自己纯真的心感受这份美丽。我们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情感、知识的积淀和人生的体验融入文本, 成为学生解读的资源, 同时也融入学生的世界、学生的心灵, 从而用诗意的目光共同解读文本。品尝文章的内涵, 传递文章的神韵, 感染诗意的心情, 便有了燃烧的火焰, 心灵的交融。诗情画意在课堂的温床上萌发, 焕发生命活力。那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于字里行间“悟读”出独特感受的课堂是诗意的, 诗意就是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致;那种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课堂是诗意的, 诗意就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
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儿歌, 《小小的船》是其中的一首,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 音乐性很强, 体现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 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 在蓝天中航行, 驶过星群, 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诗中有景, 有情有韵, 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 心情愉快, 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的情操。当我们潜心走进课文的时候, 文中所蕴涵的一种丰富的美就会深深地感染我们, 它是无数的孩子童年的一个快乐的梦, 它是孩子们对美的无限向往与追求。儿歌很美, 我努力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去撞击他们的心灵, 去激发他们潜在的、纯真的感情, 我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 坐上月亮船, 拥抱蓝天, 和星星对话。将学生的想象领到一个美的天地中, 让画面在他们的头脑中浮现, 让意境在他们的心中生成。
二、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激励学生
赞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一句六月寒”。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 赞美是一种鼓励, 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 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 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分。关爱学生, 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 当学生唯唯诺诺, 怯怯生生时, 教师的鼓励能让他们重拾自信, 获得新生。当学生落落大方, 表现出色时, 教师的夸奖能让他们肯定自我, 信心百倍。当学生骄傲自满, 沾沾自喜时, 教师的提醒能敲响警钟, 使他们保持清醒。老师充满爱意的语言, 营造了课堂的情感场, 点燃了学生的激情, 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的深情投入、真情流露, 使学生受到真正的熏陶;教师的热情洋溢、激情四射, 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与作者、与文本、与教师的情感融合到一起, 融于这爱意浓浓的课堂中。
三、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
《学记》里说:“故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张而弗抑, 开而弗达。”当学生迷失方向时, 教师就是学生的领路人, 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 却能“一语惊醒梦中人”。用语言点亮学生的心灵,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的热情。通过教师的语言启示, 让作者的手与学生的手紧紧相握, 让作者的心与学生的心息息相通, 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教诲, 在知识上得到教益, 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林老师在执教《四个太阳》时, 让学生帮着落叶发请柬邀请小伙伴, 学生依葫芦画瓢, 都夸水果的形状。看到学生的思维陷入定势, 林老师蜻蜓点水:“除了形状之外, 你还可以夸它的味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联系旧知, 让”酸甜可口“学以致用, 有的触类旁通, 还夸了水果的颜色……
林老师善于捕捉学生的语言, 及时点燃处于朦胧状态的智慧火花, 引领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捡着智慧的贝壳。
四、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触动学生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引导学生咀嚼、推敲, 体会到文章的“味”。课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 须反复斟酌, 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 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课中要注意张弛结合, 学得愉快。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缭绕, 启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我们用一颗童心贴近学生的心灵, 用出自真心的爱与学生交流, 用充满童趣的语言, 绘声绘色地展示生活, 惟妙惟肖地写人状物, 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 化枯燥为风趣, 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陈老师在教学《风娃娃》时, 先请学生猜谜语, 学生轻而易举就猜中了。陈老师顺势说:“风娃娃是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 它长着胖乎乎的脸, 圆圆的大眼睛, 非常可爱, 想不想认识它?”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和它打招呼吧?”学生一齐读课题。“亲热一点儿。”学生又读课题。“最近, 风娃娃有点不开心了, 它遇到了烦心事, 想让你们帮帮忙。”
一封求助信点燃了学生的爱心, 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帮助风娃娃。于是他们主动地追根朔源, 研读文本, 找出问题所在, 从而对症下药。最后一封感谢信, 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所学的道理, 还让他们收获了一份快乐的心情。
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它能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我们用它引导学生不断充实自我, 丰富自我, 完美自我。《学记》中说:“善歌者, 使人继其声。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其言也, 约而达, 激而臧, 罕譬而喻, 可谓继志矣。”孟子也曾说:“言近而指远者, 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 善道也。”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 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 达到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 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日渐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我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感染、激励、引导、触动学生。
关键词:演讲,诗意的语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3].[捷]夸美纽斯.傅任敢译, .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探讨画面语言的魅力 第9篇
1 电视画面语言魅力的构成元素
1.1 构图语言
构图语言是电视画面的基础元素,而画面则是构图的主要形式。构图语言在描述内容时其对象既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也可以是一个群体,既可以用来描述事物事件本身,也可以传递一种情感。构图语言主要由场景、主体、陪体和空白等部分组成,用以突出表达人或物的思想情感和客观事实,使电视画面更为生动和美观。
1.2 色彩语言
色彩语言能达到丰富电视画面的艺术效果,它通过对颜色的配置和组合,将电视画面的光效与影像融合,渲染出更具感染力的电视画面,使电视节目所描述的内容对象更加充实、具体,是电视艺术创作的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色彩是一幅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情感抒发的生体,浓妆艳抹和小清新的不同色彩语言,所营造的气氛是截然不同的,对于电视节目的思想传递和情绪感染作用巨大。
1.3 光效语言
光效语言是根据不同的表达对象对光线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不同强度、不同色彩的电视画面,通过一种有组织、有规律的变化来描述内容和传递情感。光信号在传递过程中需要进行模数转换,使其成为易于传输的电子信号,到达电视终端之后,经过数模转换装置的处理,将不同组合序列的电子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投射到屏幕上,形成特定的电视画面。电视节目借助光电的交替变化来呈现描述对象的特征,使观众能直观地感受到电视画面的魅力。
1.4 影调语言
影调语言是借助光影效果使电视画面呈现出立体感和真实感的元素。纯粹的明亮与暗淡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使用影调语言形成电视画面的错落有致,使电视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在提升电视节目艺术效果的同时,带给观众更佳的审美体验。
2 电视画面语言的魅力表现
2.1 神形兼备,独到新意的画面语言
画面语言是电视节目记者的艺术语言。当今社会的快节奏,使观众步入了“读图时代”,电视节目要想快速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必须对其画面语言进行精雕细琢。电视节目其主体功能是描述事物事件,画面语言要切中主题,在形体上不走样、不偏题或离题,否则就容易造成观众在认知上的混淆。画面语言在电视节目当中,是文字语言的补充。它不仅能更为传神地刻画出内容主体的关键点,还能丰富所传递的信息内容,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维发散空间。画面语言能带给电视节目一种意犹未尽的受众体验,增强电视节目的表现张力和说服力,提升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
2.2 画须传神,意在语外的画面语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画面语言在电视节目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电视本身就是一种以视觉感知作为传播手段的媒介,画面语言在电视节目中能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反馈,这是文字语言所无法企及的。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采编人员,在进行外景拍摄和素材收集过程中,能够运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领会和切准事物事件的本质,使用相应的拍摄技巧,进行多角度地画面素材采集,以为后期编辑处理出最佳的画面表现提供丰富素材,使电视节目能以更富感官冲击力的画面来感染观众,使电视画面语言达成传形到传神的升华。
3 结语
电视节目有别于其他媒介,它主要是依靠画面和声音的完美融合来诠释新闻内容,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关键在于运用精彩的镜头,把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事件和人物生动形象地凸现出来,再经过一系列的画面语言组织和后期编辑处理,使电视新闻能够带给观众更真实具体的新闻信息,以及更佳的视听感受,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
摘要:电视节目采编人员利用摄像机对新闻事件事实进行拍摄和报道,在电视屏幕以一幅一幅的画面来呈现报道现场的实况,是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电视画面由背景音效、同期声和视频或照片等要素共同组成,后期的编辑工作让这些要素之间形成一个统一体,共同为观众传递真实而直观、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信息内容。画面语言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文字描述,还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传播效果,表现出强大的语言魅力。本文通过剖析电视画面语言魅力的构成元素,探讨电视画面语言的魅力表现效果,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画面语言,魅力,构图语言,色彩语言
参考文献
王选的语言魅力 第10篇
王选是很擅长演讲的。他曾被请到中南海上课,李岚清副总理等领导人都是他的听众。出差到一个地方,当地政府总会盛情邀请他作报告,而每一场报告都会引起“轰动效应”,笑声如潮涌,掌声如雷动。王选的报告中,不但有科学原理,而且有人生哲理;不但有学术的穿透力,而且有情感的震撼力;不但有理论的清晰度,而且有语言的幽默感。这一切构成了王选演讲的独特风采。
凡是听过王选演讲的人,都会发觉他的语言材料十分丰富,古今中外,信手拈来,皆成妙语。你既可以听到“上士忘名,中土立名,下士窃名”这类古代名言,又可以听到“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这类民间俗语;既可以听到欧美科学界的精辟议论——“一心想得到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又可以听到北大校园的流行说法——“不要急于满口袋,先要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甚至还可以听到风行于网络上的调侃文字:“名人用过的东西叫文物,凡人就是废物;名人做一些错事叫名人轶事,凡人就是傻事;名人强词夺理叫雄辩,凡人就是狡辩;名人不修边幅是艺术家气质,凡人就是流里流气……”由此可见王选视野之开阔,涉猎之广泛,感觉之敏锐,思维之活跃。这和他在科学研究中的极强的信息捕捉能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选的语言个性十分鲜明。他不喜欢四平八稳,一口外交辞令,说些没油没盐的话;不喜欢人云亦云,套话连篇,像九斤老人一样唠唠叨叨。有次在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要嘉宾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王选说的是:“我是一个曾经作过贡献,今天高峰已过,赶不上新技术发展的计算机专家。”工笔素描中融进了漫画笔法,很是耐人寻味。王选性格率真,心胸坦荡,语言同样也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
他说:“一个科技工作者老是在电视上抛头露面,说明他的科学生涯快结束了。”“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态,要知道自己是一个过时的人。”身为“两院”院土,王选却认为院士这一称号是社会对科学家历史的一个肯定,“它是一个过去时态,而不是现在时态,更不是主宰未来方向的将来时态”。犀利,深刻,一语中的!科学家的语言特点折射出了科学家的思维特点:他们能一眼认清事物的本质。
王选的语言智慧,常常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他的演讲总是充满着创造性。牛顿曾经说过,自己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王选也善于利用前人的语言成果,而且还不是一般利用,而是活用,化用,别开生面。毛泽东说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王选引申说自己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今后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阿Q的“精神胜利法”,原是指通过空想来自我麻醉的消极精神现象,王选却反其意而用之,用来指对知识价值的高度自信。一次他在香港一家商场看到别人购买高档首饰,虽然自己缺乏起码的购买实力,但他坚信“将来历史会证明,这些买高档物品的人对人类的贡献可能都不如我王选”。“精神胜利法”让他充满了自豪感。王选还说自己已“看破红尘”,原来这是针对“鉴定会”而言的。他从来不把鉴定会当回事。他说,有些鉴定会就是庆功会。什么“国际领先水平”,其实一点价值也没有,市场根本不会接受。否则,有那么多的“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不早就成了产品大国了吗?字还是那一些字,词还是那一些词,一经王选使用,立刻闪烁出异样的光彩。
思想品德教学的语言魅力 第11篇
在政治课教学中, 优化教学语言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首先应了解什么样的语言是学生感兴趣的语言, 从而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语言。结合教学实践, 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以下几种语言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思想品德课堂需要“活”的语言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 只有枯燥的讲授。有时候思想品德课堂的枯燥不是因为知识, 而是因为我们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如何将它变活、变得有意思。所以, 要想让课堂活起来, 教师语言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 只是将含义引用出来, 很多学生不能理解, 觉得既绕口又不能理解其意思。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 比作一个家庭的父母和子女使用资源利用资源, 如果父母把资源使用耗尽了, 等到子女长大之后就没有资源可用, 生存都成了问题, 更不可能有发展。这样缩小范围, 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简单易懂。当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再引入含义, 学生就更容易接受。
二、思想品德课堂需要“趣”的语言
调查发现, 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语言幽默风趣的老师特别偏爱, 也会因此而喜欢某一堂课或某一门学科;相反, 那些照本宣科、死板讲授的老师难以为学生所接纳, 还会因此而讨厌某堂课或者某一学科。所以当今教师雕琢自己的语言, 让自己具备幽默感, 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地方。同样, 机智风趣幽默的语言在思想品德课堂中也非常重要, 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实践证明, 具有幽默感、机智的教师更能实现对教学课堂的有效控制, 更易于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突发问题, 具备这些素质的老师也更能以积极和乐观的态度来处理师生矛盾, 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三、思想品德课堂需要“美”的语言
美的课堂语言在于将学生融入一种意境, 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 使学生有真切的情景体验, 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陶冶心灵;也可以用美的语言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的思想, 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比如, 在讲授“做大自然的朋友”的时候, 为了凸显大自然的美, 可以给学生朗诵一段美丽的大自然风景诗, 配上一段轻柔优美的音乐, 创造一个美的意境, 给学生留下大自然美丽的身影。有了这样的铺垫后, 再做一个强烈的对比:人们破坏大自然, 大自然在哭泣使学生前后有强烈的对比感, 从而发自内心地想要保护美丽的大自然。这样的意境教学的效果, 比老师呼吁“我们要爱护保护大自然”要好很多, 因为没有什么比发自内心的想法更有影响力, 只有学生真正体会到了, 才有动力将想法转化为行动。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努力学习, 勤于钻研, 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利用教材, 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美的因素, 努力创设教学所需的美的情境, 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功能, 营造出一种学生乐学善学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的语言风格
美育美学原理告诉我们, 凡是完美的东西都能使人愉快, 从而追求美。如果老师总能以微笑的面孔迎接课堂, 以丰富的语言很好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使教学有张有弛, 富有节奏, 便可以引领学生在课堂审美的过程中受到感染, 得到启发, 获取教益。学生从老师的微笑中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进而激发起相应的情感, 从爱老师延伸到爱老师的课并欣然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教育。
一个成功的教师,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丰富课堂语言表现, 锤炼自己的语言, 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语境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二、教师要有巧妙的语言策略和敏锐的语言应变能力
作家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 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只要我们对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理解, 真心地爱护, 热情地鼓励, 及时地赞赏, 进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产生向更广阔的知识海域遨游的强烈渴望, 那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教学中, 教师经常采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 这种模式不可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实际上,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是有差别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力求满足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具有巧妙的语言策略, 要学会甜言批评、蜜语侧击。对后进生的缺点、错误要在宽容的基础上, 以激励的方式加以引导, 而不能简单斥责, 更不能讽刺挖苦。巧妙的语言策略和敏锐的语言应变, 能有效地激活课堂, 活跃思维, 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要有灵动的语言节奏和艺术性的语言追求
英语语言的魅力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