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压板操作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压板操作范文(精选4篇)

压板操作 第1篇

关键词:压板,操作,主变,中性点,间隙零序,过电压,保护

0 引言

在运行岗位工作过的人都知道, 压板的投退状态是根据当时设备的运行方式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是在接到当值调度或主管部门的命令并确认无误后才进行的,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压板投退的结果是相关保护的投入与退出, 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在一次主变大修恢复措施操作过程中, 就主变间隙保护投退的依据是该主变中性点接地刀闸的位置还是该主变是否带厂用电引发了一场争论。

1 主变间隙保护投退的依据

1.1 相关电气接线图

如图1所示, 该接线方式是110 k VⅠ段母线上连接两台主变, 每台主变有中性点接地刀闸 (图中为111D和112D) 且配备了间隙零序保护。110 k VⅠ段母线上连接的两台主变 (#1B和#2B) 其中之一是通过相应的低压侧隔离开关带该段厂用电 (本图为10.5 k VⅠ段及0.4 k VⅠ段) 。

1.2 争议焦点

当时的运行方式是#1B、#2B都在运行状态, 1号主变中性点接地刀闸111D在合闸位置, 2号主变中性点接地刀闸112D在分闸位置, 2号主变经低压侧隔离开关10021带Ⅰ段厂用电 (包括0.4 k V和10 k V) 。争议的焦点是:投入2号主变“间隙保护出口”压板的原因是112D在分闸位置还是2号主变带了厂用电。巧合的是在当时的运行情况下两种依据的结果都是投入2号主变“间隙保护出口”压板。但如果将运行方式稍稍改变一下 (#1B经10011带Ⅰ段厂用电) , 两种依据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为了将问题搞清楚, 我们先从间隙零序保护的原理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入手。

2 相关知识

2.1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过低阻抗接地, 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另一类是中性点不接地、经过消弧线圈或高阻抗接地, 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其中采用最广泛的是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三种方式。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对于110 k V及以上的系统, 主要考虑降低设备绝缘水平, 简化继电保护装置, 一般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在这种系统中, 中性点的电位在电网的任何工作状态下均保持为零。当发生一相接地时, 这一相直接经过接地点和接地的中性点短路, 此时短路电流的数值最大, 因而立即使继电保护动作, 将故障部分切除且保护装置简单, 工作可靠。

2.2 过电压及其产生的原因、种类、性质和危害

电力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所出现的超过工作电压的异常电压升高 (超过额定值的10%) 称为过电压, 属于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电磁扰动现象。电工设备的绝缘长期耐受着工作电压, 同时还必须能够承受一定幅度的过电压, 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研究各种过电压的起因, 预测其幅值, 并采取措施加以限制, 是确定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前提, 过电压分为: (1) 大气过电压:是由直击雷引起, 特点是持续时间短暂, 冲击性强, 与雷击活动强度有直接关系, 与设备电压等级无关。因此220 k V及以下系统的绝缘水平往往由防止大气过电压决定。 (2) 工频过电压:是由长线路的电容效应及电网运行方式的突然改变引起, 特点是持续时间长, 过电压倍数不高, 一般对设备绝缘危险性不大, 但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确定绝缘水平时起重要作用。 (3) 操作过电压:是由电网内开关操作引起, 特点是具有随机性, 最不利情况是过电压倍数较高。因此300 k V及以上超高压系统的绝缘水平往往由防止操作过电压决定。 (4) 谐振过电压:是由系统电容及电感回路组成谐振回路时引起, 特点是过电压倍数高、持续时间长。

2.3 间隙零序保护

该保护适用于中性点装设放电间隙的分级绝缘变压器, 因为对于较高电压等级的设备由于绝缘投资的问题所以都采用分级绝缘, 在靠近中性点的地方绝缘等级比较低, 又由于中性点接地点的选择问题, 一个系统不需要太多的中性点接地, 所以有的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刀闸没有合上。在这时候如果由于变压器本身发生过电压的话就会由间隙保护实现对变压器的保护。原理就是电压击穿, 即在一定的电压下间隙就会击穿, 把电压引向大地。该保护由零序电压元件和零序电流元件构成, 零序电压取自母线TV二次开口三角侧, 零序电流取自放电间隙处电流互感器。由于间隙在击穿的过程中, 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可能交替出现, 故当间隙电压元件或间隙电流元件动作后, 保持一定时间, 经过延时保护动作。

3 行业内规定

国网公司十八项反事故措施在要求如何防止接地网和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事故中明确指出:为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应认真贯彻《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6211997)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 (DL/T 4751992)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01997) 及其他有关规定, 并提出防止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事故的重点要求:

(1) 切合110 k V及以上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的空载变压器时, 应先将该变压器中性点临时接地。

(2) 为防止在有效接地系统中出现孤立不接地系统并产生较高工频过电压的异常运行工况, 110~220 k V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过电压保护应采用棒间隙保护方式。对于110 k V变压器, 当中性点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达到185 k V时, 还应在间隙旁并联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间隙距离及避雷器参数配合应进行校核。间隙动作后, 应检查间隙的烧损情况并校核间隙距离。

4 问题探讨与解答

在掌握了以上的相关知识后, 我们对平时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进行简单的探讨。

4.1 110 k V及以上变压器在停电及送电前必须将中性点接地的原因

我国的110 k V电网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 为了满足继电保护装置灵敏度配合的要求, 有些变压器的中性点不接地运行。但因为断路器的非同期操作引起的过电压会危及这些变压器的绝缘, 所以要求在投切110 k V及以上空载变压器时, 将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刀闸合上, 操作完毕后, 立即恢复。

4.2 一段母线上并列运行的两台主变中性点接地只投一个的原因

为了保持大电流接地系统的零序网络中的零序阻抗不变, 继保及设备都是按一个站端一个中性点接地进行设计计算的。厂站中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数目和位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系统中零序网络的构成即零序阻抗的大小, 零序阻抗的变化又影响故障时零序电流的分布情况。考虑到零序保护的灵敏性和变压器中性点绝缘、系统过电压、保护整定配合等因素, 零序阻抗应基本不变, 所以要求接地情况保持不变。因此, 如果厂站有两台以上的变压器, 一般只一台接地, 其它接地点作为备用。发电厂同一母线上两台主变并列运行时, 一台中性点接地一台经间隙接地。

4.3 间隙零序保护的投退依据是中性点接地情况

当同一母线上两台并列运行的主变压器发生单相接地或有接地电流时,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会将电流直接导入接地网, 该设备不会承受过电压。而对于中性点未直接接地的变压器, 在承受对地电压为相电压的同时, 还要承受暂态过电压, 当电压达到一定值时, 棒间隙被击穿, 间隙零序保护动作, 形成接地电流导向大地, 从而消除过电压保证设备不被损坏。由此可见, 是否投入间隙零序保护的唯一依据就是中性点接地刀闸的位置, 对于带厂用电的主变只需将“联跳厂用变”的压板投入即可。

5 结语

工作中, 表面看似简单的一项操作背后蕴含着一系列专业科学知识, 这种技术密集性的职业本身要求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我们自身来讲, 只有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加强积累、善于总结, 才能有效地保证每一项、每一次操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才能从源头上实现我们一直以来强调最多的四个字: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S]

[2]孙万忠.高压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J].四川电力技术, 1998, 21 (1)

[3]曾国富.分级绝缘变压器中性点的过电压保护及运行经验[J].高电压技术, 1985 (2)

指压板游戏 第2篇

1. 指压板跳绳:

A. 每组2人,在30s内跳的最多的胜。

B. 每组2人,率先完成双人连续5次跳的胜。道具及人员:指压板、跳绳

2名裁判 2.指压板两人三足:

每组2人,用绳子绑住各一只脚,走过指压板,用时最短者胜。道具及人员:绳子(可用跳绳)。指压板。

裁判2名 3.指压板筷子传球:

每队每次派出2名队员,接力用筷子夹球,由甲从A处夹到B处,再由乙夹到C处。中间任何环节掉了都不算,需重新来过。在2分钟内完成最多者胜。道具及人员:乒乓球若干,箱子6个,指压板

裁判2名

4.指压板你要几碗胡辣汤(条船): 任选5-7名同事,由主持人喊几碗胡辣汤,听到口号后,选手需根据数量相应下蹲。失败者需在指压板上跳绳10下。最终剩下2人为胜者。道具及人员:指压板

疯狂接力版:

健身神器指压板靠谱吗 第3篇

指压板,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指压板原理 北京按摩医院特需门诊部(素问阁)副主任医师王钲指出,指压板的原理就是通过刺激足底的反射区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而且其保健效果还取决于个体对这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有的人比较敏感,效果会明显一些。

但指压板与专业医生的按摩手法无法媲美。王钲表示,医生会在不同的足底反射区按摩,使用的力度也不一样,而且会根据个体某个反射区对刺激的敏感程度进行诊断。而指压板更多的是保健,诊疗的作用无法体现出来。

“使用指压板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替代其他的养生方法和药物。”王钲提醒,保健养生方法很多,不能完全靠指压板就解决一切身体问题,有病还是要看医生,不能自己瞎琢磨。

不适宜人群

1、有足跟痛、足底筋膜炎、重度骨质疏松患者。

2、足底皮肤感染(比如化脓、脚气感染等)的人群。

3、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4、孕妇。

压板操作 第4篇

“沟通三跳”回路核心作用在于保护22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在电网建设中, 保护装置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 以确保设备不出现老化或者设备过了使用年限仍在运行, 这就使得不同时期、不同标准的线路保护“沟通三跳”回路同时运行, 特别是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回路设计存在较大差异, 设备对逻辑回路解释也有较大区别。这一现实情况对相关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熟悉各种保护装置的“沟通三跳”回路设计, 能够判断不同设备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给以解决。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常常出现部分运行检修人员因自身原因, 错误应用“沟通三跳”回路, 使得该回路引起线路误跳闸或重合闸拒动等问题。究其原因, 运行检修人员缺乏对不同厂家保护装置不同的“沟通三跳”回路接线设计及使用方式的全面认识, 从而在操作中混淆不同保护装置“沟通三跳”的投退方法, 造成事故的发生。文章在这一背景下, 首先详细介绍“沟通三跳”回路的具体功能及实现方式, 再以某220k V变电站, 某220k V线路保护装置为案例分析压板的操作。

1“沟通三跳”回路几种方式的分析

“沟通三跳”回路实质上就是由重合闸输出沟通线路保护三相跳闸。综合重合闸装置输出沟通三跳接点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具体有 (1) 重合闸方式为三重方式或停用; (2) 重合闸CPU告警; (3) 重合闸充电未满; (4) 装置失电。 (具体的逻辑框图见图1)

目前, 不同的厂家因其技术、工艺等的不同, 所设计的线路保护“沟通三跳”回路的接线也有很大的差异, 如南瑞继保的保护“沟通三跳”压板与重合闸“沟通三跳”接点并联;而四方保护没有“沟通三跳”压板, 但实际二次接线相当于它的“沟通三跳”压板, 永久与“沟通三跳”接点串联投入。

1.1 方式一:

“沟通三跳”压板是个功能投入压板, 线路保护动作接点串接“沟通三跳”接点, 再串接“沟通三跳”压板至操作箱三跳回路。如图2中, BDJ是线路保护单跳和三跳均动作的接点;GTST是断路器保护重合闸沟通三跳接点, 在重合闸充电未满、重合闸三重方式、重合闸装置停用、重合闸装置故障和重合闸装置电源消失时闭合。此“沟通三跳”接点应为常闭接点, 以满足在装置故障或失电的情况下仍能输出的要求。当因重合闸装置不允许装置选跳时, 由重合闸装置输出“沟通三跳”GTST接点, 它和线路保护动作接点BDJ串接, 连到操作箱的三跳回路。该方式一般普遍使用在国电南自线路保护中。

1.2 方式二:

线路保护“沟通三跳”压板与重合闸装置GST1、GST2沟通三跳接点并接, 当重合闸装置停用时, 放上“沟通三跳”压板, 由外部开入接点强制接通保护装置的沟通三跳回路, 此时GTST接点也是闭合的, 放上“沟通三跳”压板, 可以保证GTST接点失灵的情况下保护装置的沟通三跳回路可靠接通, 相当于设置了个双保险, 可以确保重合闸三重或退出方式下实现沟通三跳功能 (具体详见图3) 。需说明的是“沟通三跳”压板是个开关量压板。该方式一般普遍使用在南瑞线路保护装置中。

1.3 方式三:

在重合闸充电未满、重合闸三重方式、重合闸装置停用、重合闸装置故障和重合闸装置电源消失时不允许保护装置选跳, 由重合闸装置输出“沟通三跳”常闭接点, 直接通过二次线连至保护装置相应开入端, 实现任何故障时均跳三相。该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类似, 虽然没有“沟通三跳”压板, 但实际二次接线相当于它的“沟通三跳”压板永久投入。该方式在四方的线路保护中使用较多。

1.4 方式四:

直接通过保护逻辑实现沟通三跳, 由本保护重合闸插件开入保护的保护动作接点, 任何故障线路保护动作后由微机断路器保护的逻辑判断是否满足沟通三跳条件, 满足条件则由断路器保护发出三相跳令, 并在装置报文中显示“综合重合闸沟通三跳保护动作” (具体详见图4) 。这种方式往往适用于单装置保护不需要与其他重合闸装置配合的情况, 一般较使用少, 仅有少数保护装置采用这种方法, 如南自PSL-602线路保护装置。

2 实例分析

现有两台采取不同原理双重化配置的某220k V变电站的某220k V线路保护装置:一套采用南瑞继保公司生产的RCS-901光纤纵差保护;另一套采用南自公司生产的PSL-603A高频闭锁保护, 其断路器控制装置采用南自PSL-631C断路器保护 (线路综合重合闸) 。线路在重合闸单重方式下发生区内单相故障, 保护装置应选相跳闸, 跳开故障相并重合。但此时, 断路器的动作情况是断路器直接三跳。

经事故后的分析, 该事故是由运行人员误投RCS-901装置的“沟通三跳”压板引起的。由于该线路的保护装置配置是PSL603A和RCS-901, 正如前文所述的方式一和方式二, 这两个保护装置“沟通三跳”回路中的“沟通三跳”压板的功能是截然不同的:当RCS-901光纤纵差保护与外部重合闸配合时, 重合闸装置在运行中出现重合闸ROM和出错、重合闸CPU板开出坏、重合闸跳位开入出错以及未充好电等问题时, 重合闸装置无法正常工作。如果检修人员不能及时处理重合闸装置存在的问题或运行人员不能及时投入RCS-901保护装置的“沟通三跳”压板, 这期间线路如果发生区内单相故障, 保护装置选相跳闸后而故障重合闸装置拒动, 对应的断路器将出现非全相运行, 使非全相保护2.5S出口跳闸。但在投入该压板时, 须要求保护装置沟通断路器三相跳闸回路, 断路器三相跳闸, 否则无法解决问题。可见该压板是在重合闸停用或异常时才投入的, 其他时间错误的投入会引起更大的问题。

正是由于运行人员对两个保护“沟通三跳”回路和压板定义缺少足够地认识和了解, 误将两个保护屏的沟通三跳压板判断为均应投入的, 从而造成误跳闸。

3 结束语

作为线路保护的重要一环, “沟通三跳”回路的作用不可或缺。但是该回路的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同厂家有不同的设计, 这对运行人员的要求较高, 同时也埋下了一些事故和隐患。对此, 首先要深入了解“沟通三跳”回路的功能及其设计形式, 认识不同回路设计的本质区别, 掌握维护中的各种技能, 以便能够根据不同装置的“沟通三跳”回路的实际设计, 分析现场的实际问题, 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保护设备的故障, 确保“沟通三跳”回路的保护作用能够真正发挥, 使得电力系统能够安全、持续、稳定地运行, 减少事故发生概率, 降低由此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唐剑东, 夏利霞.线路保护沟通三跳功能分析及探讨[J].湖南电力, 2010 (06) .

压板操作范文

压板操作范文(精选4篇)压板操作 第1篇关键词:压板,操作,主变,中性点,间隙零序,过电压,保护0 引言在运行岗位工作过的人都知道, 压板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