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案早期阅读
幼儿教案早期阅读(精选6篇)
幼儿教案早期阅读 第1篇
活动目标:
1、学习逐页观察画面,能从封面、图文了解图书内容,较完整地讲述图书内容。
2、在阅读中发展观察能力和对故事情节发展的预期能力。
3、感受乌鸦的成长过程,体验乌鸦妈妈为孩子付出的艰辛与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乌鸦的窝》
“乌鸦反哺”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封面,引出故事。
1、书的封面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
2、猜猜这是谁的窝?
二、师幼共同阅读大书:
逐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小乌鸦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图一:图上有什么?
图二:这是谁?它在干什么?乌鸦妈妈是怎么孵蛋的?
图三: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乌鸦妈妈的蛋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宝宝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汇:光秃秃)
图四图五:小乌鸦越长越大,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图六:乌鸦宝宝长大了,一个个从窝里飞了出去,它们会去干什么?
小乌鸦长大了,它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样了?小乌鸦会怎么做?
图七:最后乌鸦的窝里还剩下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三、借助课件,完整阅读大书。
引导幼儿完整阅读,帮助幼儿运用“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大”等短句将图书内容连贯完整地讲述出来。
四、续编故事,经验迁移。
1、为什么乌鸦的窝里只剩下一根羽毛和一片枯树叶了?小乌鸦去哪了?
2、小乌鸦还会再来吗?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预期结局。
3、欣赏“乌鸦反哺”的录像,让幼儿完整感受乌鸦妈妈与小乌鸦间的爱。
五、延伸活动。
小乌鸦这么爱它的妈妈,你们会怎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呢?你们长大了会怎么做?为爸妈做些什么?
幼儿教案早期阅读 第2篇
i.学习观察画面上人物表情变化以及其他细节。
ii.迁移已有经验并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iii.积极参与制作叶子小屋的手印活动。
准备:
1、有关角色形象的图片一套。
2、红黄绿色颜料各一盘,画有小房子屋顶的铅画纸一张,大伞一把。
3、图画书人手一本。
过程:
1、设问引题。
如果你下雨时正好没带伞,你会怎么办呢?
2、阅读图书。
读到“你看,叶子做成的屋顶很棒吧”,可以让幼儿把书合上。让他们预期想象下面将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3、关注阅读重点。
小馨在叶子小屋里遇到了谁?小馨和哪些小动物在一起避雨?她是怎样想的呢?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馨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及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帮助幼儿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为帮助幼儿理解主人公情绪变化,可以和幼儿讨论下列问题:
你喜欢小馨吗?刚开始的时候,小馨对螳螂的态度怎样?其他小昆虫进来时,小馨是怎么说的?小馨和同伴避雨时,她高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制作“叶子小屋”
我国幼儿早期阅读调查 第3篇
关于早期阅读概念的界定, 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本文引用张明红老师的说法, 认为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可见, 早期阅读不同于成人的阅读, 它不是基于文字上的阅读, 也不是简单的个人阅读行为, 而是建立在成人指导下, 关于图像、色彩等信息的阅读过程。在此过程中, 要求成人对早期阅读活动有正确的理解和给予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但是, 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在此问题上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调查说明
针对幼儿早期阅读推广和发展的情况, 笔者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和乡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第一, 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选择了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城市和乡村进行调查调查, 共发放问卷220份, 其中, 城市发放110份, 回收100份, 有效率91.7%, 农村发放110份, 回收103份, 有效率94.3%。
第二,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华北和东南地区随机选取的五个市、县随机发放问卷。并对相应地区的家长进行访谈。
二、调查结果及讨论
第一, 关于“早期阅读”的概念认识。在调查所涉及的城镇乡村中, 40%以上的家长都认为“早期阅读”是大人与孩子共同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 其余的家长则认为早期阅读是大人教孩子识字、大人为孩子阅读、孩子自己读书等。可见, 从对概念的了解中, 少数家长的认识是正确的, 大部分的家长只认识到了早期阅读的部分内容, 认识不够深入、有所欠缺。
第二, 关于对“早期阅读”了解的来源。城市的幼儿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了解主要来自幼儿理论书、报纸和媒体、幼儿教师等。其中, 从幼儿理论书、报纸和媒体中了解此概念的人数比例较大, 占总人数的58%。乡镇的幼儿家长对此概念的了解来源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以此是报纸和电视、幼儿教师, 分别为30%、26%。由此, 城市的幼儿家长更加注重对幼儿专业书籍的阅读和幼儿专业知识的学习。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早期阅读的宣传具有重要作用。
三、原则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咨询了相关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 提出幼儿早期阅读的几点原则以及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 原则。 (1) 兴趣性原则。只有让幼儿感兴趣的事, 他们才能够长时间地专注, 从而从中获得快乐与自主的感受。因此, 阅读首先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原则; (2) 生活化原则。在幼儿们阅读过程中, 他们接触的应该大多是声情并茂读的、与幼儿的世界息息相关的读物, 只有这样, 幼儿们才能够更好地接受与学习; (3) 教育性原则的读物。不管是通过图画阅读还是文字阅读, 我们都应该以促进幼儿的思维、智力、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的发展为目标, 从而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 意见和建议。 (1) 幼儿家长通过专业的书籍和报纸、电视等媒体主动学习和了解与幼儿早期阅读相关的知识, 并针对自己的孩子制定合理的亲子阅读计划, 在家中设立一个独立的阅读空间, 每日的固定时间内执行该计划, 并在每日阅读后与孩子分享阅读心得; (2) 幼儿园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其中, 物质环境包括:一是提供与幼儿的生活有关, 图画内容简单具体有趣、形象生动逼真的图书;二是建立阅读活动区、图书角等
幼儿是含苞待放的花朵, 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幼儿的成长, 关心幼儿的发展, 是每一个幼儿家长和幼儿教育者的义务, 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要从早期教育起航, 而早期阅读是早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项。关注幼儿, 从早期阅读开始, 在正确的指导下, 在幼儿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的配合和努力下, 希望我国早期阅读教育的发展能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葛梅华.家园同步更好的开展早期阅读.幼儿教育, 2011.11
让幼儿早期阅读成为“早期悦读” 第4篇
一、创设阅读环境,奠定 “悦读”基础
要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前提之一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园的阶段里,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表述。我们应该从幼儿对书面语言的认知出发,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选择性地为幼儿提供一些有意义并且生动形象的书籍,并把这些书籍统一摆放到一个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如我在每一次举办的阅读活动前,我都会在相应的活动区或则读书角摆放一些新书籍,新图片,并有声有色地向幼儿们介绍这些书籍图片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而在阅读活动之后,我经常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游戏,让幼儿挑选书中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向同学们讲出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以此来巩固幼儿的阅读成果。在我们为幼儿选购书籍的时候,不能泥沙俱下,不分种类地挑选,而是要选那些图画色彩鲜明、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如《龟兔赛跑》、《不在墙上乱画画》、《小胖猪啊呜》等,从而让阅读基础较好的幼儿学习复述简单的故事内容,并且能准确表达;我们还可以选一些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图画内容简单却不失风趣,能充分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且能激发幼儿想象力的一些书籍,如《大象鼻子长》、《曹冲称象》、《小蚂蚁搬家》等;一些文字正确优美、朗朗上口的图书也是我们一个很好的选择,如《宝宝认识大象》。除了精心为幼儿们挑选适合他们的图书之外,我们还为幼儿创建了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区。为了营造家庭的氛围,我特地把阅读区设置在一个安静的小角落之中,并在地板上铺设柔软、鲜艳、漂亮的卡通地垫、在地垫上放置两个小沙发,并在沙发上放几个可爱的洋娃娃,尽可能地让他们拥有一个光线充足、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在这个读书的小角落之中,教师可以和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共读一本书,这是一个可以让幼儿感受阅读、享受阅读的过程。特别是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对环境还相对陌生,而这个读书区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一个家的环境,就像父母陪在他们身边一样,渐渐地,他们焦虑的情绪也就慢慢地消除了。这样做的话,可以大大改善幼儿“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被动看书习惯,从而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悦读”能力
仅仅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当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因此,我们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出发点,以及早期阅读活动中互动性、全面性、发展性、操作性和激励性的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幼儿阅读。师生之间的各种互动交流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选用多种方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此来提高幼儿们的课堂效率以及阅读能力,例如我们在教给幼儿们一个故事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先让幼儿叙述他们所阅读到的内容,这样可以养成他们认真阅读的好习惯,而有的时候我们也让幼儿先听我们讲一遍故事,再让他们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以此来帮助幼儿们养成一个好的倾听习惯。例如,在一次语言阅读活动《战胜大灰狼》时,我特意让孩子们先自己看,在观看完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并且鼓励他们根据画面创编故事,孩子们的兴致都被提了起来,他们讲的故事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把自己想象的人物形象添加在故事当中,有的为故事添加了丰富多彩的情节,还有的都能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延伸讲述。他们不仅会编讲故事,而且还在故事之中运用了很多动词、形容词,把故事内容描绘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形容大灰狼失败的时候,孩子的描绘可好啦,有的说大灰狼灰溜溜地走了,说大灰狼一溜烟,消失得无影无踪,还有的说大灰狼连滚带爬地逃走了。在师生互动之中,幼儿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开展多样游戏,体验“悦读”快乐
有一位幼儿教育的专家曾经说过:“玩即是学,甚至更进一步,玩是最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婴幼儿时期,幼儿的大部分生活几乎被游戏占据,游戏是一种幼儿所固有的,快乐开心的活动,因此,游戏是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一种活动,例如,在让孩子们认识书的时候,我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话语告诉孩子们书的封面是宫殿大门,封底是宫殿的后门,每一页是宫殿里的房间,而在每一个宫殿的房间里面都住着许多有趣故事和字宝宝,既生动又有趣,而后我又给每个幼儿的右手食指贴上小红点表示火车头,并且用开火车的游戏来教导幼儿们练习阅读所要用到的指法,幼儿都十分喜欢。在幼儿阅读完一篇小故事后,我经常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例如在我带领幼儿阅读一篇和小吃相关的故事时,我便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刚开始我便让幼儿们商量好他们所要扮演的角色,在这之后,一个小故事便在幼儿之间出现了:当顾客来时,服务员:“您好,请问您要吃点什么?”顾客:“给我来一碗牛肉汤。”服务员:“好的,请稍等片刻。”服务员告诉厨师,厨师开始煮牛肉。过会儿服务员端上牛肉汤:“您的牛肉汤来了。”此时,我便参与其中,扮演起了顾客的家属说:“跟妈妈说说这里的东西好吃么?”顾客:“很好吃!”我又对顾客说:“那你还要吃点其他的东西么?”在这样的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们不仅十分有兴趣,而且又巩固了其阅读的内容。
幼儿早期阅读游戏教案 第5篇
幼儿期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走到哪儿都爱问为什么。幼儿对早期阅读方面的常规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此次活动《为什么我不能》。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提问。让幼儿充分感受提问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画面内容与文字间的对应关系,认识符号:说话的“泡泡”。
2.各种动物特征及动作。
3.人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
活动准备:
大版面绘本一本,人手一本绘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图书封面。
这是书的哪里?有谁?两条鱼一样大吗?小鱼和妈妈在干嘛?
1. 认识符号:说话的“泡泡”。
小鱼吹的妈妈吹的泡泡一样吗?哪不一样?
2. 教师小结。
泡泡里装的是小鱼问妈妈的问题,泡泡是表示说话的意思,尖尖对着谁就是谁有问题。
二、共同阅读,提问理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翻阅大图书。
1.根据画面内容和已有经验来猜测泡泡中的内容。
2.理解最后一页。
一起来看看最后一页,妈妈们的泡泡里有东西吗?
3. 每种动物都不同,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那样。
三、幼儿自主阅读。
四、学习提问。
你会提问吗?你会提什么问题?
活动结束:
我们也要像这些小动物一样仔细观察,大胆提问,有问题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向有知识的人请教。
活动延伸:
把书放在图书角,孩子们可以在晨间活动时自主阅读。
活动反思:
故事《为什么我不能》文字简明,重复句型制造出节奏的韵味;图画单纯可爱,由拙扑线条勾出稚嫩的造型,再用粗犷笔触上色,幅幅充满童稚。着重以幼儿为主体,观察图片、引发想象、大胆提问与讲述各个环节结合起来,使幼儿在一种积极的阅读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提问,并努力想办法解决,起到了一个有效的.推动和启迪作用。
不足之处:
早期阅读活动幼儿园教案 第6篇
在我们这地方,很多幼儿园的教育都“小学化”,原因是幼儿园迎合家长心理,不得不给孩子“多教点”, 但是幼儿园教育应以培养孩子兴趣、开发智力为主,以早期阅读教育为重,而幼儿园“小学化”只会揠苗助长,扼杀孩子的天性。根据这样的现象我引发了以下的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2、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早期阅读技能。
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难点: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马路名称、交通标志、商店名称等的情景图片和精美的故事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模拟开汽车动作和声音进入教室,边说明我们是开车去商店买东西。
(二)路途经过了一条街道,那街道就叫“人民路”,展示该马路名称的情景图,接着让幼儿欣赏这幅图的精美画面,然后引导幼儿注意到“人民路”几个字,最后让幼儿说说这情景图的主要意思。由此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文字感兴趣。
(三)汽车继续开,看见了路边的一块交通标志 (展示出该标志),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又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这样引起了对交通标志的注意和兴趣,且能掌握生活中的常识。
(四)汽车继续开,不久就到了商店的门口,停好了车,展示出商店前门外景图,提问:看见了什么?这是什么商店?商店的名称是什么?我们进去商店不能做什么事情?培养幼儿去商店时注意了解商店外景的环境和文字信息的习惯,同时让幼儿清楚进商店拿走商品前要付钱。
(五)表扬幼儿的回答,为了奖励幼儿,教师分发给每个幼儿一本精美的图文故事书,幼儿自由阅读、交流、讲述,教师在一边陪伴着,遇到幼儿提问可以进行引导。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遇见的情景进行教学,使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同时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就是在教学的第五个环节中不能足够突破“培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这难点,当然这也不是一两个活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的,这还得在平时的经常培养,如:每周正规、非正规阅读学习活动12次,睡前、午餐前故事阅读、讲新闻,根据幼儿阅读水平、兴趣爱好精心挑选相关图书,吸引幼儿阅读,要求家长配合创造幼儿阅读的良好的环境等。
幼儿教案早期阅读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