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带乡驻村干部年度工作总结
以城带乡驻村干部年度工作总结(精选4篇)
以城带乡驻村干部年度工作总结 第1篇
以城带乡驻村干部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8月为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经我委党组讨论决定,我被选定为以城带乡驻村干部,接受农村艰苦环境的挑战和组织上的考验,在第一线为古昌镇新民村服务。我牢记组织上的教诲,在古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村两委一班人,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这一主线,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在县、镇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扎实推进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村经济、社会逐步协调发展,达到了驻村工作预期目标。
一、新民村基本情况
古昌镇新民村位于古昌镇西部,古保公路穿境而过,幅员面积8.70平方公里,东临玉带村、冲锋村,南连百合堂村,北临大青杠村,西临仁义镇。该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耕地5836.2亩,其中:水田3560.2亩,人均占有耕地0.95亩,有农户1956户。总人口6050人,其中:男性3097人,女性2953人,有中共正式党员94人,有劳动力3920人,外出农民工2560人。全年经济收入1323.5万元,人均纯收入6600元。该村特色产业有商品鱼、白猪,有种植大户2户,养殖大户15户。该村有水利设施:山坪塘23口,水渠1200米,电排1个,公路通过村9个社,村级公路23公里。
二、从事的主要工作
驻村一年来,时间虽短,但我觉得受益非浅,细细回味,感慨良多。
1.领导的支持与关怀和同事们的鼓励,是我扎实开展驻村工作的力量之源。驻村以来,领导多次教给我有效开展工作的办法,在工作上给予我大力的支持。
2.依法行政,是抓好农村工作的要害。驻村后,通过走门串户的调查,我了解到农村干部工作的复杂和艰辛。在农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假如不依法行政,是难以服众的。
3.通过一年来的驻村煅炼,我对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增进了对农民的感情,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在一年来最基层的工作中,提高了自己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综合素质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为今后回机关更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城带乡驻村干部年度工作总结 第2篇
幼儿园工作注重的是孩子们个性的发展,提倡给孩子们培养正确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我园属于一所双语幼儿园,自成立至今,我园也是一直处于摸索方法和总结经验的过程当中。
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教育模式,取长补短是工作想要提高的最佳捷径。所以我园在取得自身成绩方面的同时也选择了帮扶对象,即四十里城子中心幼儿园。其目的就是为了对自己严要求,给帮扶幼儿园树立榜样。更多的是为了在工作中相互进步,相互提高,为孩子们创立更加完美优越的学习环境。在帮扶工作当中,我园自四十里城子幼儿园新建开始,为他们手工设计了墙面装饰,美化了他们幼儿园的教室环境,支持了他们的教育工作。除此之外,我园还派了六名教师,着重以维语双语教师为主,为他们上了六节示范课,其中包括:拼音,汉语强化,美术,语言,数字宝宝练习,音乐游戏,这一工作取得了四十里城子幼儿园全体师生的好评。
在帮扶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两园孩子接受教育的能力不等,维语教师上汉语课发音不标准,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都制约和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教育工作。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更希望在活动设计上能有所突破,把活动设计的重点放在维语教师和维语小朋友的发音标准上,利用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好孩子故事大王比赛等形式,促进和锻炼孩子及教师的普通话发音和口语表达能力,希望这些活动的设计能够使我园以及四十六里城子幼儿园的双语教学提升到更高水平,能够在周边几个姐妹幼儿园展现自己的特色,能够以标新立异的教育模式启发和挖掘孩子们的思想,能使孩子们在新的有特点的教育模式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城乡互动促和谐 以城带乡谋发展 第3篇
以城带乡谋发展
——永德县开展“双联双推”活动纪实
永德县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开展“一个党员联系一个农村党员,帮扶一个党群致富联合体;一个党支部联系一个农村党支部,帮扶一个新农村建设产业协会和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推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推”活动作为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城乡党建统筹一体化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来抓。
“双联”构建“和谐园”
永德县把“一个党员联系一个农村党员,帮扶一个党群致富联合体;一个党支部联系一个农村党支部,帮扶一个新农村建设产业协会”的“双联”活动建成发展的“和谐园”。围绕“一个党员联系一个农村党员,帮扶一个党群致富联合体”,开展“四好四送”(结好对子、出好点子、找好路子、办好实事,送技术、送信息、送经验、送温暖)活动,做活“党员+党员、党员+农户”帮扶机制,使机关党员成为为民服务的先锋,农村党员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锋。围绕“一个党支部联系一个农村党支部,帮扶一个新农村建设产业协会”,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机关党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发挥自身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优势,加大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会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支持力度。把“支部+支部、支部+协会、协会+服务”的党建工作双向交流、产业建设、筹资筹劳、信用互动、营销管理、培训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机制做活,使协会成为支部开展活动的有效载体,让支部成为协会的有效依托,构建城乡党组织之间互动互通、双促双赢的党建工作格局。
县供销社党支部挂钩联系亚练乡章太村,多次深入村调查研究,积极帮助该村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俐侎群众改变传统观念。帮助村“两委”建立了茶叶、泡核桃、龙胆草等产业协会。投入28000多元资金为农户无偿提供核桃种苗和肥料等,建成泡核桃基地5420亩,茶叶基地1016亩。支部每年拿出12000元资金作为产业发展循环金,以有偿无息、滚动发展的方式扶持章太村产业带头人,帮助群众带头致富。设立“紫玉爱心基金”支持章太村教育事业,每年为章太完小贫困学生捐赠服装鞋帽和学习用品,并以每年每生700元的标准,资助该村完小品学兼优的学生7名,直至完成学业。班卡乡畜牧兽医站挂钩班卡村,该站党员积极与村党员沟通联系,培训养猪知识技术,帮助村里成立“养猪协会”加快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
“双推”树起新形象
在开展“双联双推”活动中,全县基层党组织把“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推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双推”作为对照发展、树起形象的一面镜子。围绕“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开展“先进(股、室)、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建立“学习实践园地”;开展“知识竞赛和业务技能竞赛”活动,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素质和工作技能;开展“凝聚人心”活动,建立“职工之家”,使职工感受到单位大家庭的温暖,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围绕“推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支部阵地建设”、“党员示范群体”创建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推行承诺制,组织开展在业务工作骨干中发展党员、在党员中发展业务骨干等活动,在部门中形成有困难找党组织的习惯,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
大山乡建立“党员帮扶中心”,实施“党员创业致富工程”帮扶农村党员发展产业,乡党委每年筹集10万元帮扶资金帮助有致富欲望、想干事、敢干事的党员发展产业,建立党员烤烟示范基地,党员烤烟责任区。在全乡党员中开展“思想优、学习优、作风优、创业优、致富优、帮带优、解难优、文明优、守法优、和谐优”的“十优评选”活动,推动党员队伍素质建设,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群众队伍组织建设。大雪山水库工程管理局党支部创新载体,在召集施工库区农民工,成立“劳务协会”,党员干部带头实行“三班”制施工,昼夜加班加点服务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联推”延伸发展链
全县118个县直机关(企业)党组织与118个农村(社区)党组织挂钩“联姻”,118名机关(企业)党组织书记兼任挂钩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1057名机关党员与1057名农村党员结对“亲家”,开展“双联双推”党建工作创建,延伸党建发展链,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全县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得到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不断加大。全县各级党组织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宣传政策的窗口、传授知识的课堂、凝聚党员的阵地、联系群众的桥梁”的一项德政、惠民工程来抓。按照“一院二栏三室七有”目标要求(建有独立院落,制作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设有村干部办公室、为民服务办公室、计划生育服务室,有活动室、管理制度、电教设备、书报学习材料、宣传栏、广播、国旗党旗),省市认定需要新建和重建的48个建设点已全面启动,投入资金720.5万元,已建成16个,主体工程完工25个。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4777人次,新型农民培训921人次,基层农技人员培训343人次,农村劳动力培训774人次,绿色证书培训202人次。
全县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群众纷纷向组织靠拢,组织力量不断充实。全县在开展“双联双推”活动中,强势推进“四挂两会一联组、一议三审一公决”基层组织建设模式。以乡(镇)为单位建立10个“党群致富联合体”,共有92名党委委员挂钩联系70个乡(镇)机关党支部、有70个乡(镇)机关党支部挂钩联系118个农村(社区)党总支(支部)、有1280名乡(镇)机关党员挂钩联系5859名农村党员、有5021名农村党员挂钩联系31291户非党农户,建立14类318个产业协会、1095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立联合互助组15196个;对118个村(社区)村(居)民10项事项进行公决;建立党员与群众“双向承诺”机制、推进“党员帮扶中心”建设,增强农村党员的“双带双强”能力(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村(社区)党总支(支部)书记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公开招募21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基层服务,考录33名公务员到基层一线锻炼,公开招录了70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教育、医疗等基层岗位工作,公开招考了95名“特岗”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下派了95名新农村指导员到基层实践锻炼,选聘了86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充实基层组织力量。
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以城带乡能力 第4篇
城镇化是将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向以城市人口为主体的社会的转变过程。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城镇建设作为转移农村人口、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和载体,以建设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环境优美的“陕南山水名城”、“安康副中心城市”、“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坚持一手抓县城建设,一手抓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从县、乡、村三个层面强力推进,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城镇,高水平经营和管理城镇,全方位开放和搞活城镇,全县城镇特别是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吸纳转移农村人口的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用于城镇建设,共吸纳近3万农民到城镇居住。2005年底,全县城镇人口达到6万人,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32.8,较“九五”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规划先行,合理调控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们按照建设安康副中心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始终坚持做到规划先行,切实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积极开展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抓住汉江喜河水电站将于今年6月正式下闸蓄水的机遇,为进一步加快汉江生态旅游开发,我们又响亮地提出了“环湖10万人”的城镇建设目标,将“一江两岸”直观区域全部纳入城镇规划建设范围,按照“一江两岸三区”(老城区、江南新区、杨柳新区)的格局来规划县城建设,并按照城市田园的理念,把县城城郊的杨家坝的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示范区纳入县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县城居民休闲度假观光、体念农家风情的好去处;按照建成池河、饶峰、喜河三个二级集镇区域中心和后柳、迎丰、熨斗等三个三级集镇区域中心的格局来进行集镇规划编制,努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镇为依托、以一般小集镇为纽带、以中心村为节点的梯次分明的城镇体系框架。在抓好城镇规划修编工作的同时,依据《城市规划法》,完善了《石泉县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实施办法》,加大对城镇规划管理力度,严格控制道路、建筑红线,对违法违规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指导调控作用,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以城带乡驻村干部年度工作总结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