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精选10篇)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第1篇

Everybody loves a good sale and, thankfully, November, 11th, a online-shopping day falls on this Saturday. Sale signs in China are indicated by 折 (zhé) with the meaning of “discount”. The word used in the daily, 打折 (dǎzhé), which, funnily enough in literally, “hit the discount”, means to “give a discount”. Obviously, 打折 (dǎzhé) is going to be the favorite Chinese word for this shopping day.

But be cautious! Chinese discounts work in completely the opposite fashion to western discounts. While a western shopper sees 90 percent off, a Chinese shopper sees that you pay 90 percent of the price. That means 9折(9zhé) is actually only 10 percent off. For example, if you see a banner with 7折(7zhé), do not get too exited because it is not 70 percent off, just 30.

Yes, that’s a little complicated. So, let’s break it down.

Here’s an example of online-sale prices.

Percent discounts from left to right, top to bottom: 76%, 73%, 73%, 50%, 80%,69%

Look at the blue striped sweater in the first picture. It says 2.4折(2.4zhé),this means you just pay 24% of the original price, i.e. a whopping 76 percent discount. That’s a pretty good deal!

Also, watch out for 折起 (zhé qǐ). This means that the discount is up to a certain amount. For example, 3折起(3 zhé qǐ) means up to 70% off.

Good luck shopping!

公众号:HanFan汉风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第2篇

“我老婆对我说,没学好汉语就不要回家。”来自日本的吉田诚今年5月在接受《重庆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今年52岁,3年前辞掉日本的软件公司工作,来到重庆学汉语。

事实上,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虽然中国和日本两国在政治外交方面因钓鱼岛争端逐渐趋冷,但是两国民众之间的文化交流并未因此受到大的影响。近来,一些日本影星影迷、大学生等不同层次民众,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学习汉语,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

为了圆梦

日本女星来中国学中文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日本“90后”新生代女星北乃纪伊正在学习中文,想走出日本国门,走进中文圈发展,用中文大秀一把自己的演技。

此报道援引日本《公告牌》消息称,7月16日,为电影《进京物语》所举行的宣传活动期间,北乃纪伊说,“作为一名演员,我的梦想是去中国台湾等地做文艺活动,因为自己现在正在学习中文”。

此前的4月23日,日本ZAKZAK新闻报道,日本女演员长泽雅美低调动身前往中国学习汉语。据长泽雅美的好友透露,“她此次是去北京学习汉语,预计7、8月份就会回国”。

早在2012年9月,长泽雅美为了拍摄台湾偶像剧《流氓蛋糕店》,已在台湾居住过4个月。据说她当时居住在某家庭旅馆中,每天都花上9个小时拼命练习汉语台词。

看影视听歌曲

日本民众学汉语谈中国文化

看过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朋友,一定记得其中的经典台词“贱人就是矫情”。如今,日本影迷通过日文字幕翻译看该电视剧学习汉语,其中一些台词翻译与称呼疑惑,也引来中国网友及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热议和关注。

日前,据多家媒体报道,电视剧《后宫·甄嬛传》自2013年6月18日起在日本BS富士电视台以中文原音和日文字幕的方式首播后,在当地引发诸多热点话题。

该戏日本剧名为“宫廷の诤い女”,中文翻译为“后宫争权女”。有中国网友认为,日本译名少了点味道,剧中的经典台词,在经过翻译后,也变得有点走味。

其中,华妃经典台词“贱人就是矫情”,被翻译成“像披着猫外皮一样做作”等,让中国网友大叹“华妃霸气不见了”。

但是,随着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在日本的播出,据说已成为不少日本人学习中文的好素材。负责该戏翻译的日本“亚共和娱乐公司”还在难懂的中文台词旁附上解释,比如什么是“内务府”,剧中的中国古诗词有什么弦外之音等。

一名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网友称,一些日本本土学生也喜欢通过听歌看电视剧来学习中文。他的几位日本同学看了几期《后宫·甄嬛传》之后问他:戏中的“朕、微臣、臣妾、臣弟、本宫、哀家”等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皇帝的母亲要自称“哀家”?“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有什么不同?„„

另据中国文化传媒网7月11日报道,近日,40余名日本观众齐聚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一同观看了中国影片《画皮2》。此次活动由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与日中通信社共同主办,旨在通过观看优秀中国电影,使日本观众直观地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

日中通信社还特意邀请《画皮2》男主角陈坤,为到场的观众送上一段问候视频。陈坤在视频中希望日本朋友更加努力地学习中文,自己也会争取出演更多的优秀电影。

据人民网报道,2013年1月21日,日本市进教育集团与中国专业从事国际对外汉语教师及中文培训授课机构——儒森教育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市进-儒森中国语教室》项目,共同致力于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在日本本土的推广与传播!

据报道,该项目开设针对日本人的一对一课程、小班课程、公司课程,涉及日常通用汉语、商务汉语、HSK辅导、夏令营、游学留学等课程内容,同时也开设了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通过培训,得到国际认证协会颁发的国际注册汉语教师高级资格认证。儒森教育王老师表示,这一项目的推出无疑会更好地满足日本本土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汉语成为世界舞台的必备语

日本高校提倡学习汉语

“中国的崛起逐渐使汉语成为国际舞台的必备语言。为长期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精英之间的交流是不可欠缺的。这很需要既会说英语也会说汉语的人才。”东京大学准教授石井堂本刚在东京大学2013年春季新生入学仪式上这样说道。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消息称,东京大学将对学生展开特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汉语、英语两种国际语言。并且,东京大学还将聘请中国本土教师,教授学生学习阅读中国古典诗词文学,如李白和杜甫的诗词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只有语言与文化相结合,这样的教育才更加全面,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经济学家、千叶商科大学校长岛田晴雄教授长在接受《日本侨报》记者采访时说,未来中文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大学课程中把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据报道,岛田校长在躬体力行学习中文的同时,还着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带领学生学习中文歌曲。虽然古稀之年,但他认为中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不管工作再忙,坚持每天学习中文、学唱中文歌曲。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学会了《夜来香》、《何日君再来》、《月亮代表我的心》、《一剪梅》、《我和我的祖国》五首中文歌,并且举办了首场中文歌曲演唱会。

今年4月,岛田校长在该校的开学典礼首次用中文致辞,受到中日媒体的热切关注。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在日本千叶商科大学校长岛田晴雄在开学典礼上,操着一口中文抑扬顿挫地向1400多名新生和同席家长致辞说:“„„我特别推荐同学们学好汉语和英语„„”。为让大家都能听懂,他每说完一句中文,再用日语复述一遍。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第3篇

关键词:纪录片,对外传播,文化折扣

1文化折扣的概念

文化折扣, 是随着文化的传播, 文化也出现了折扣, 也被称作文化贴现。 如果文化特征得不到别人的认同, 那么文化产品价值就会降低。如果受众对文化特征非常认同并熟知, 那么产品自然就会获得更高的支持率。如果产品的文化要素能够匹配地域文化, 那么受众对该产品的兴趣和接受度也会提高。反之, 只能大打折扣。因此, 文化折扣会左右受众的认知情况, 也会影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同时还不利于文化贸易的开展, 让文化传播连连受阻。

2从文化角度分析中国纪录片的文化折扣

2.1重感性和重理性

在中国, 大家对感性思维的关注力度较大, 主要是因为中国具有的特色文化。感性色彩比较受宠, 大家非常关心自身的感觉, 希望得到良好的意境, 从而获得身心合一的体验。然而, 西方强调海洋文明, 理性是他们的代名词, 他们更多地去关心探索过程, 强调推理的重要性, 注重逻辑思维。因此, 中西方的记录片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 前者利用延绵不绝的画面来表达出深层次的内涵, 后者则是用清晰的思路来叙事, 表现出缜密的逻辑能力。

2.2重历史和重未来

古老的国家往往关注历史, 而新兴国家更关注未来。同西方国家相比, 中国拥有了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所以自然而然更在意历史, 这一点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而对于美国等新兴国家来说, 他们的历史较短, 所以他们更希望创造更为广阔的未来, 希望通过创新获得更大的提升。这种区别在题材选取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历史性的题材在中国比较受宠, 而未来题材则在美国等国家大放异彩。

2.3价值观差异

在中国传统理念中, 诚信达、真审美是大家一致认可的价值观, 文化作品一般要通过宣传美与善进行价值推广。 我们往往关注纪录影像的宣传与教育功能, 反而弱化了真实表达。而西方国家更关注真理, 注重纪录片对事实的清晰表达, 强调报道与解说的平民化视角。

3从技术角度分析中国纪录片的文化折扣

3.1叙事方式和节奏

通常来讲, 中国的纪录片多以叙事开端, 故事节奏比较长, 因此常常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方法来进行线索梳理。而西方国家则往往首先关注高潮点, 随后将故事细节缓缓到来, 最终引出故事主题。

3.2电视语言

在中国, 中全景和固定镜头在纪录片中较为常见, 一般多为静态图像, 以静态呈现动态, 把固定的美呈现给大家, 从而展现画面的深层次含义, 在静态中找寻弦外之意。在西方, 运动镜头是更为常见, 他们通过深焦长镜头的灵活运用让美感自然而然的流动出来。同时, 多角度镜头也很普遍, 景别镜头的组合更是运用自如。

4高文化折扣的解决办法

4.1选题的国际性

1) 就现实情况来讲, 正在灭亡的文明这一题材较为流行, 同样, 挽救正在灭亡的遗产同样畅销于世。2) 展现改革开放的题材, 以及通过改革反映普通家庭的平民生活, 展现不同行业青年人的成长事件。3) 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所呈现出了各种唯美纪录片, 涵盖了居住情况、环境的变更、保护生物和星球生存状态等。

4.2叙述语言的世界性

详细来讲, 中国纪录片在叙事时务必要关注如下两点:一是“开篇”的形式各不相同, 得到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二是故事情节要紧凑连贯, 确保主线明朗连贯, 副线不能抢了主线的风光;同时, 切记主要人物要贯穿主线, 次要人物也要围绕主线人物来发展, 不能超越主线的光彩。

4.3制作精良

1) 技术质量, 确保一切节目能够满足国际上各种标准要求。2) 务必要关注细节。故事的逻辑关系、剪辑的效果和逻辑性、构图的整体性和镜头的平衡性等。3) 海外市场一般节目的时长为1小时或者30分钟。越是短小, 越是更好地开拓市场, 随后就能获得能够更好的突破。

5结语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度, 我们具有独特的文学和文化魅力。 然而随着我国文化的传承, 文化出现了折扣, 纪录片的创作和对外传播中出现的文化折扣现象便是这种境况的体现。 中国纪录片讲究唯美以及浓厚的历史感, 在叙事方面也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别, 因此, 中国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 要通过丰富选材、叙事手法、拍摄手法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从而实现我国纪录片的传播、我国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第4篇

关键词:文化折扣;跨文化预测;电影国际贸易

一、背景

随着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近年来国内电影票房在快速增长,国产电影投资规模和生产数量急速提升,2013中国电影票房的国产片已经反超进口片。但与国内电影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相比,国产影片在海外市场和国际电影节上的表现却依旧差强人意。2013年只有45部影片销往海外,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有14亿元人民币,不到国内票房的7%,这与电影大国的形象严重不符。在国际电影节方面,华语影片也依旧延续了近几年的惨淡,只有《郊游》在威尼斯电影节有所收获。而电影作为最具国际化特征的文化产品类型,要推动其“走出去”,就一定不能忽视文化折扣对其重要影响,以及跨文化预测对其的重要作用。跨文化交流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折扣是影响电影跨国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电影作为一种媒介产品其跨文化传播是以本土的方式进行接受在本土接受过程中价值的损失以及票房绩效的预测, 已成为生产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二、文化折扣的由来和具体表现

在解释美国媒介产品为何主导全球市场时, Hoskins 和Mirus 发明了“文化折扣” 一词: “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 在国内市场很具吸引力, 因为国内市场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 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 因为那儿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2]。”

折扣来源多方面,电影的制作看作是“编码”过程,观众的观看则是“解码”过程。外国电影对国内观众来说,新鲜感吸引观众的同时,复杂性又驱逐着观众。加之电影台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本身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语言所在的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由于翻译者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多翻译中常出现前后意义不符或者句子意思不通的现象从而导致进口国受众不能正确理解影片中传递的信息,带来观看障碍。且各国文化的差异受众偏好和审美预期也是不同的,有文化亲缘性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和历史交叉重叠较多,受众对彼此的文化内涵也就有了天然的亲和力。韩剧之所以可以在中国热播就是因为中韩两国的文化价值取向十分相似。

三、跨文化预测的的由来及表现和文化折扣与跨文化预测的关系

跨文化预测性是指媒介产品在一种文化中的表现, 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其他文化中的同类产品表现来预测[5]。预测性缺乏可表现为: 一国流行的媒介产品在另一国家不一定会受欢迎[6]。如2013年在国内票房超过12亿元的《泰囧》在北美市场收入却不到6万美元,《一代宗师》其国内票房虽不被看好,但是其却是2013年华语电影中海外票房最高的。媒介产品的国内成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该产品的国际成功程度, 但是两个市场文化差异增加时,可预测性进一步缺失。因为不同电影因为其文化特定性程度不同, 其文化折扣程度不同。我们可以说《一泰囧》在海外的表现没有《一代宗师》好,因为前者的文化折扣比后者大,文化折扣几乎都在关注产品价值的损失。但另一方面, 预测性的缺乏也有可能增加产品的价值, 现在的媒介产品会纳入多种文化元素, 迪斯尼的《功夫熊猫》、《木兰》从美国传播到国内时, 不可能仅仅产生文化折扣, 同样也具有增值的可能。文化折扣和跨文化预测性关系密切, 但仍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都建立在文化差异存在的假设上, 通过内容普遍化的媒介产品, 降低文化差异。文化折扣是指价值的丢失而非对价值可预测性的丧失,文化折扣对于跨文化预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简单的票房比率并不能够反映出文化折扣但跨文化预测性可通过票房数据来研究。

三、文化折扣和跨文化预测角度下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

不同于美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和英语的广泛使用使得美国电影海外文化折扣相对较小。中国文化世界的影响力并不深,汉语的海外使用率也不高。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也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加之国产影片类型单一,缺乏创新,很少有反映民族当下现实生活和原创性的影片难能打动国内外观众使得其文化折扣相对较大[7]。然文化折扣的高低直接影响观众的接受程度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效益。所以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就一定要尽可能减少文化折扣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开展大规模发行与营销并有的放矢

增大力度推广既有平台,同时全面提升中国电影的能见度和知名度。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媒介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价值不能完全由其国内市场表现来预测,电影一般可归为九大电影类型: 喜剧片、动作片、惊险片、爱情片、科幻片、冒险片、家庭片、歌剧片及恐怖片虽然一部电影有可能从属于不止一种类型,用跨文化预测性的概念进行检验可知不同电影类型的文化折扣程度是否不同的,其中喜剧比其他类型电影的文化折扣要大,幽默跨越文化不易被接受, 难以在翻译中表现出来,例如《泰囧》的幽默中国色彩太浓,无法获得更广泛影响力。反之科幻片的文化折扣较小,因为现代科技和科学幻想本身就是当代世界最普遍的观念,受特定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影响较少,这也是美国主推的各类科幻片在全世界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进行影片国际推广时对于不同的影片品种其推广宣传的则重要不同。

(二)题材应具有普适性

只有能为大多数观众接受的电影才能行销到不同国家,其必须具有足够的文化吸引力,才能减少观众认知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因此对于电影的题材要尽量减少和本土文化直接相关的成分,多使用普世的、广为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免降低受众对消费文化差异较大的影片的意愿。走向全球影坛的导演有很多,但实现票房口碑可谓名利双收的只有李安一人,不同于张艺谋的中国旧农村、文革等题材的影片文化局限性较强,从李安拍摄的影片从“父亲三部曲”到“少年派”都不难看出其题材其中涉及的伦理、情感、观念等的冲突是属于的全人类的。也就是说,人类共同的情感和问题不仅是东西方文化的交叉点、共鸣点,还成为电影普世的文化价值标准。我们应承认文化差异,并尽量弥合、调节文化差异性,普适性题材的影片能形成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这样,影片就可以拓展国际观众的接受空间。

(三)注重文化接近性市场,同时借用他国元素寻找文化混合

韩国电影能成功打入中国市场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中韩两国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文化心理的接近。由于历史、地理、语言等方面的原因,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因此,中国的文化产品在这些地区所遭受的文化折扣较低,使得国产电影更容易被这些地区的受众所接受,从而实现“走出去”的第一步。对于文化亲和力较弱的国家可以通过融入他国元素以此来减小文化折扣,虽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同质化颇受争议但从电影的角度,要想降低文化折扣,文化混合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按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来配置故事、场景、人物、明星等资源,从而有机融合各种文化元素,扩大电影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适应面[8]。如《变形金刚4》为了更好的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在汽车人的设计上融入了中国侠客的元素,在影片场景中广泛取材了中国的北京长城、香港、重庆武隆等,更是邀请了中国当红影星李冰冰加盟造势为影片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四、结语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使命。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具有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现实意义,其出口不仅可以促进一国价值观念的输出,还可以引领后续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重视普遍存在于跨国文化营销中的文化折扣现象,并认真加以研究,掌握文化折扣发生的科学规律,找到有效的应对方式,为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有意义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闫玉刚、李怀亮.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探析.现代传播传媒观察.2010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第5篇

布达拉宫在门外看去就像是个仙境,给人一种不忍心触碰的感觉。

“世界屋脊”之上,有一座建筑把一座山包裹了起来。它,就是西藏布达拉皮!它是巍然屹文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红山之巅的佛教圣地,它那美丽雄壮的建筑风格,让我们震撼!

在公元七世纪,为了西藏与中原的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引进中原先进技术和文化,藏王松赞干布决定向唐朝文成公主求婚。谁知别的国家也派出使臣向文成公主求婚,于是,唐朝太宗皇帝(唐太宗)决定出三道题考考各国使臣的智慧。结果,松赞干布派出的使臣禄东赞全部答对了,不仅如此他还答对了另加的一道题唐太泉想:松赞干布的使压都这么聪明,那就更不用说松赞干布自己了!于是,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了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喜出望外要建一座有999间殿堂的空殿迎接文成公主,这座有999间殿堂的宫殿,也就是西藏的——布达拉宫!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第6篇

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建成,成为明朝清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

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高10米,护城河宽52米。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来源是: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无人对应,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

北京故宫有宫殿七十余座,房屋九千余间,都由四扇门出入,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第7篇

1、您的性别是:

2、您的学历是:

3、对中华传统文化,认为自己是:A一般B十分了解C比较模糊D一点不了解

4、对于传统文化的现状,你认为:

A势力还很强大B还有影响C很难判断D正在消逝E已荡然无存

5、你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作用:

A有很大的促进作用B一般般C可有可无D有消极作用E看情况

6、对传统文化的未来,你觉得: A很乐观B比较乐观C很难说D不乐观

7、国家已经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对此您的看法是:A非常支持B比较支持C不表态D不赞成8、对于四大文学著作,您:A多次看过 B都看过 C看过其中一部分 D都没看过

9、对仁、义、孝、忠等传统美德,你所受的教育:

A自小耳濡目染B课外书上看过C被教育是过时的东西

10、对于古代经史子集,您:A爱不释手 B偶尔翻阅 C从来不翻阅 D不喜欢

11、您对于法定节假日的修订增加了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看法()

A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C纯属繁文缛节,不利于社会进步D无所谓,不关心

12、您平时都关注哪些传统文化:(直接勾画出即可)

农业文化 传统文学 传统节日 传统中医 中国戏剧 中国建筑 中华武术 国画书法 民间工艺 民风民俗 饮食厨艺 宗教哲学 传说神话其他

13、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在继承,发扬和保护我国传统文化上应该怎样做()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第8篇

关键词:文化折扣 电影 产品策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就文化产业而言,电影无疑是最具国际化特征的文化产品类型。要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就一定不能忽视文化折扣对其重要影响。

一、文化折扣及其成因

对电影而言,文化折扣指电影在跨国传播的过程中,会因进口市场的观赏者难以认同影片中传递的异国文化内容,而造成影片价值的折损。

(一)语言

电影台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本身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语言所在的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但由于翻译者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多翻译过的电影中,常出现前后意义不符或者句子意思不通的现象。从而导致进口国受众不能正确理解影片中传递的信息,并带来观看障碍。

(二)受众偏好及审美预期

有文化亲缘性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和历史交叉重叠较多,有些甚至同根同源,因此受众对彼此的文化内涵也就有了天然的亲和力。韩剧之所以可以在中国热播就是因为中韩两国的文化价值取向十分相似。

(三)信息解读的复杂性

电影的制作合成可以看作是信息的“编码”过程,而观众的观看就是信息的“解码”过程。外国电影对国内观众来说,新鲜感吸引观众的同时,复杂性又能够驱逐观众。

二、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

(一)中国电影“走出去”现状

近三年来,中国电影每年参加各类国际电影节,获国际大奖40项到60项,奖项覆盖范围也较广。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131.15亿元人民币,可折合成20.8亿美元左右。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总额为70.31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3.61%。关于电影“走出去”,2011年有55部国产影片销往22个国家和地区,国产电影海外销售收入达20.46亿元,可折合成3.245亿美元,实现连续9年大幅增长。

(二)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瓶颈

1、未形成竞争优势

中国电影2010年产量在526部,其中进入海外市场的不到9%,只有少量合拍片可以被外国观众看到。2009年,美国电影的全球票房收入(不包括衍生品价值)接近300亿美元,而中国电影的全球票房收入仅相当于美国电影票房收入的3%。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过程步履蹒跚。中国对外电影贸易仍处于严重逆差的境地。

2、营销能力弱

中国电影的海外营销能力还较弱,并缺乏自有的营销渠道及团队。突出表现在,纯国产电影进入海外市场的机会十分少见。对自己的作品所能辐射的国际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与关注,甚至出现了一些外销影片拿不出符合国际规范的宣传片,没有符合国际惯例的预告片等技术性问题。例如《麦田》,从题材上说,麦田可谓是一部普适性题材的作品,聚集了中国电影的一批一线导演和一线明星,本可以在营销推广时,兼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但《麦田》的制片方却未对其海外宣传做丝毫准备,以致错失良机。

3、文化折扣大

中国电影故事讲述的话语方式也有待进一步国际化,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障碍、文化障碍、习俗障碍、价值观障碍、审美障碍等等,均会导致“文化折扣”,这也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必然碰到的一道坎儿。

三、文化折扣角度下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产品策略

文化折扣的高低会对观众的接受程度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就一定要尽可能减少文化折扣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何实现文化折扣的降低,可考虑以下几种产品策略:

(一)题材的普适性策略

霍斯金斯等人提出,电视电影要行销到不同国家,必须能为多数观众接受,尽量减少和本土文化直接相关的成分,多使用普世的、广为接受的价值观念。这些节目必须具有足够的文化吸引力,才能减少观众认知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以免降低购买和收看文化差异较大的节目的意愿。华人导演全面走向全球影坛,在票房和口碑上实现双赢的最终集大成者也只有李安一人。他的“父亲三部曲”虽然选择的是中国老人在美国的故事,但老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本身就包含着自然的矛盾冲突,而其中涉及的伦理、情感、观念的冲突则是属于全人类的。这种普适性的主题及对主题的现代化阐释,为李安赢得了更多的观众。

(二)瞄准文化接近性市场

韩国电影打入中国市场,是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传播行为。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文化心理的接近。例如,《看了又看》这样的家庭伦理剧,提倡的是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恰到好处地迎合了中国观众的家庭伦理观念。中韩两国在文化心理上的共通性,使中国观众对韩剧文本的解读变得更容易,对韩剧思想内涵的理解更深刻。同样地,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历史、地理、语言等方面的原因,港澳、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因此,中国的文化产品在这些地区所遭受的文化折扣较低。

中国电影“走出去”首先要关注这些与我国具有亲缘性市场。因为在这些市场所遭受到的文化折扣较少,就意味着我国电影更容易被这些地区的受众所接受,从而实现“走出去”的第一步。

(三)借用他国元素

融入他国元素以此来减小文化折扣的策略在好莱坞屡见不鲜。例如,在《2012》中,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把“看中国人如何拯救地球”作为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前最火爆的宣传口号,以此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走入电影院。

融入目标市场的文化元素还包括启用目标市场的明星。明星在消费者心目中无疑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如能使用受众熟悉的本土明星参与到影片中,对于观众也是一大吸引力。

(四)文化混合

全球化一方面带来了文化同质化趋势,另一方面它使对各地的差异性越来越敏感。毋庸置疑,民族化、个性化才是一国文化保持恒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但在本国文化还不被国外消费者所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只有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文化产品策略才能吸引国外观众。

比斯特认为,文化混合指的是将全球化文化制作成全球性杂烩。从电影的角度,要想降低文化折扣,文化混合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文化混合策略是要按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来配置故事、场景、人物、明星等资源,从而有机融合各种文化元素,扩大电影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适应面。但文化混合策略同样也是苛刻的,不是不同文化的强硬拼凑。否则,只能适得其反。电影《艺伎回忆录》稍带任意性的混合策略,让各国观众在观看时仍保持着相当大的防御和抵触心理。中国人不愿让因这部电影而将民族恩怨一笔勾销,对中国演员扮演日本艺伎充满敌意。就日本而言,在主流媒体评论中,对该片都持负面评价,并且不推荐民众观看此片,并称这是一部“肤浅的作品”。《艺妓回忆录》作为一部自传体影片,故事结构比较平稳,编剧在改编时未作更改,还用一个老妇的旁白来贯穿全片,使影片的商业性打了折扣,在美国评论看来这才是影片失败的症结所在。文化混合策略的运用不得当,不仅没有减小文化折扣,反而降低了影片的艺术水平和商业价值。

四、结论

电影作为最具国际化性质的文化产业门类之一,其出口不仅可以促进一国价值观念的输出,还可以引领后续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在文化产业方面,电影“走出去”必定是其中的排头兵。要想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就必须要重视普遍存在于跨国文化营销中的文化折扣现象。尽可能地减小文化折扣,才能使本国生产的电影被外国受众所接受,从而实现电影“走出去”。要想减小文化折扣,可以采用普适性的题材、瞄准文化接近性市场、借用他国元素及文化混合策略等方法。

一言以蔽之,如果我们能重视电影贸易中的文化折扣问题,并认真加以研究,我们同样可以掌握文化折扣发生的科学规律,找到有效的应对方式,为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参考文献:

①闫玉刚. 文化折扣与中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策略[J].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2)

②保罗·史密斯,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等.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③刘海宁. 文化接近和文化折扣—从美国电视剧《疯狂主妇》在中国的传播说起[J].新闻爱好者,2006(6)

④万萍. 进口分帐电影片十年票房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06)

⑤魏婷,夏宝莲.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经济问题,2008(1)

(邱燕妮,中国传媒大学)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第9篇

组别:第一组

一、导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气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就提出了建设新文化的奋斗目标。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新中国,不但有新经济、新政治而且还要有属于自己的新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洋为中用等思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强调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不仅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精彩的文化的继承者。上个世纪,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西方文化渐渐开始影响着中国青年。现代的大学生纷纷追求流行追求个性。向西方看齐。而这往往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年心中逐渐淡化甚至是流失。作为一个国家的后备军、建设者。对别国文化艳羡不已并且效仿践行,对本国的文化却置之不理甚至是概念不清。这无疑是可悲的。而我们这一代人并不只是一个文化的继承者更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肩负着祖国下一代教育的希望。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文化是从未间断的。而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口号上,对我们的要求不止是局限于科技等方面更是要求我们由一个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是关系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历史悠久,衍生出的文化精彩异常,但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情况却不容乐观。这些年来在网络论坛出现的“你国党”等这些都在透露着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认同。此时,探讨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通过此项课题的调查,我们将探究当代青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并探究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及认为可行性的改变现状的方法等问题。为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们更希望能通过此次通过这次的调查唤起当代青少年对中华民族这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的重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年龄,职业等问题中看本次群体

此问卷调查采取的是网络问卷的发放形式,所以调查人群的年龄,职业等问题存在着较大差异。此次发放的200份问卷中有88.68%的受访者是18—23岁的人群,而选项中24—29岁和30—34岁等年龄选项的选择仅次于18—23岁的选项占到了6.6%和3.77%。由此中可看出这次的受访人群中多为青年且已有较成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而在职业的选项中84.91%的受访者选择了“大学生”,10.38%的受访者选择了“社会工作人群”,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此次的调查人群主要为在校大学生和部分已踏入社会的工作人群。受访人群在经历了较多年的学校教育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感兴趣程度等问题的剖析 在受访者对“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吗?”此问题中,有65.09%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感兴趣”,26.42%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感兴趣”而选择“不太感兴趣”及“完全不感兴趣”的人数占了7.55%、0.94%由此题可看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而受访者在对“如果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你吸引力不强的原因是?”只有5.66%的受访者选择了“传统文化太落伍了”、71.7%的受访者选择了“不太了解”还有22.64%受访者选择了“其他”。由此观之,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不了解是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探究的重要原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地方吸引你”的多选题上。受访者选择最多的三个选项分别是“饮食文化方面”、“节日方面”、“服饰方面”由这三个选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比较为大学生所熟知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能接触到的一些文化。尤其是因为“饮食文化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不单只在于我们的文化仅仅流传于文献等地方的表面。更在于它深深的融入于饮食文化等方面从而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而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可以说是最适合我们中华民族的食物。自成一门独有的文化体系。而在这三个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服饰方面”不曾重视过及深究其背后深刻的含义。但这几年开始,有不少国学爱好者开始提倡“汉服复兴”运动。这项运动不止在“服饰”方面提出了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要求。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深入的探究了每个朝代的服饰的变迁原因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这一运动在年轻人感兴趣的方向入手复兴服饰的同时让当代青年了解了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什么,了解我们民族文化是如此的美丽。这样的运动无疑是值得倡导的。

(三)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淡薄的现状看今后的努力

在此次的问卷调查中“遇到当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淡薄的现状你觉得应从哪些方面加强”的单选题中38.68%的受访人选择了“学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选项。由此可看出,当前学校教育还是存在着缺失。我们虽然会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着优美的诗词,会在历史课堂中去了解我们热爱的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故事。但却未从中去真正了解所谓的“中和”“中庸而非平庸”亦不曾知晓“八卦”“风水”,“道”并非封建迷性而是蕴藏着老祖先留下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们与西方哲学不同,它们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民族血液之中,而35.85%的受访者选择了“扶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业(例如:服饰,艺术等)”。结合上一条选项我们可 以得出,我们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例如“国学书法”、“国画”、“传统服饰教育”等选修课程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入手在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教授给学生一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艺术技艺。

在“平时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的途径有哪些?”的多选题中 有80.19%的受访者选择了“网络途径”。由此可见,在当代青年中受网络传播影响的还是很深的。我们可以在网络方面入手发起“诗词接龙”、“国学复兴”等方面发起网络世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运动。或者借助网络游戏中的NPC(游戏中引导员)任务设置、网络小说等新型的传播方式唤起当代青年对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视。而网络的传播途径也更易被当代青年所接受。在这道多选题中还有69.81%的受访者选择了“书籍报刊”的选项,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猜想一下。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有意思的刊物的发行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意思的部分编写出来。这些行为可以更多程度的唤起当代大学生等喜欢阅读书籍的文化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还有65.09%的受访者在这道题中选择了“历史课本”的选项,我们可以加大对历史课本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引导,在输入我国历史的同时,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深深的根治与当代青年心中。让他们在认同历史的同时也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等手段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种子深埋在当代青年心中。在“你觉得中国传统可以在那些新事物中获得新的关注? ”的选题中有 48.11%的受访者选择了“电影产业”也就证明,虽然当代中国的电影烂片居多但是还是有不少受访者认同电影这个艺术表达形式可以更好的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三、结论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第10篇

解!

投稿邮箱:iphone023@yeah.net小编微信号:yystt083文/沃心向党

图/重庆联通【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对作者深表歉意,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微信:yystt001处理,更新内容不易,十分感谢大家,希望大家能理解支持】

《联通之歌》---中国联通司歌 来自运营商头条

00:00 02:47

中国联通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核心理念体系及行为准则构成。其中,核心理念体系包括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行为准则包括行为高压线和基本行为准则。

第一部分,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国联通核心理念体系的解读和诠释。

一、核心理念体系核心理念体系包括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核心理念体系在企业文化中处于统领和贯穿地位,是理解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关键。

1、愿景企业愿景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战略定位的体现。中国联通的愿景是“客户信赖的智慧生活创造者”。“客户信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中国联通致力于不断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品质来满足客户需求,以获得客户的高度信赖。“智慧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信息化进入智能智慧时代,中国联通未来的产品与服务将向“智慧”发展,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智能处理,赋予静态的事物以智慧,让数据转化成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落脚点在“生活”,让智慧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创造者”展现了中国联通在发展中通过聚合产业合作伙伴的力量和持续的创新,共同实现对智慧生活的不懈追求和雄心壮志,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

2、使命企业使命表明企业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中国联通的使命是“联通世界 创享美好智慧生活”。“联通世界”表达了在共享经济时代,中国联通始终秉持以“客户为本”的经营服务理念,通过网络、平台和多元化服务融入社会、联通世界,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成长的真诚愿望。同时,“联通”一词也代表了公司顺应“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勇立潮头,为客户提供高速泛在、随时随地、卓越品质的新型网络和超值服务。“创享美好智慧生活”中的“创享”即创造与共享,一方面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让数据转化成生产力,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科学依据和手段,创造更加智慧的生活;另一方面,中国联通通过持续创新和合作创新,提供更具智慧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升生活质量,让人们共享更加美好的生活。

3、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员工普遍认同的、指导企业运营和员工行为的根本原则,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管理者为有效经营企业而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主要思想理念。中国联通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为本、团队共进、开放创新、追求卓越”。“客户为本”强调客户是公司生存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以客户为本,首先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回归到“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了一线,一切为了市场”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本真上来;以客户为本,要求我们在深刻理解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基础之上,围绕客户感知和体验,着力打造匠心产品、匠心网络和匠心服务;要求我们在内部管理中牢固树立 “管理就是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的理念,一切工作以服务客户为依归;企业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本,最终要通过客户的反馈来检验,因此客户满意度是评价我们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业务和管理流程等都要以客户为导向,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团队共进”提出全体员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团队,是中国联通实现客户为本、提升企业价值的唯一基础。面向客户需求,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提升企业价值应成为全体联通人的最高精神追求;企业要全力构建基于目标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的公平公正的价值评价体系、分配体系和晋升体系,使面向客户需求、为提升企业价值做出贡献的员工和团队得到更多的回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善带队伍,敢于担当,敢做决策;员工要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退缩不推诿;团队之间、层级之间要充分信任,加强协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打造一个精诚团结、拼搏奋进的中国联通。“开放创新”突出了开放和创新是中国联通最显著的文化基因,同时是实现企业价值和赢得未来的主要手段。面对不断变化的万物互联时代,唯有坚持走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变革之路,与产业链和各方精诚合作,公司才能确立竞争优势;公司要立足长远,以战略眼光打造健康良性的业态环境,形成产业合力,做大蛋糕,共同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公司要坚持客户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的务实创新,内部要着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建立容错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在基础业务和创新业务领域,要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在做好连接专家的基础上,积极探求通信与计算机、互联网等融合领域的集成创新和有价值的创新,不断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落地,使创新真正成为公司实现超越发展的引擎。“追求卓越”明确了创造卓越的价值是企业存在的意义,也是中国联通孜孜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要视客户为企业价值的唯一来源,依靠广大干部员工,不断以更高的目标自我要求,持续改进,永不满足,努力创建一流的业绩、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品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追求卓越需要广大领导干部发扬勇于担责、敢闯敢拼的争先创优精神和企业家精神,需要在全体职工中弘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和敢为人先、勇于开拓、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需要持续提升团队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唯有如此,中国联通才能弯道超车,成就卓越,基业长青。

4、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是企业创造价值活动的总和,经营管理理念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中应遵循的基本价值导向。中国联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了一线,一切为了市场”。“一切为了客户”:中国联通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因为满足了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因此,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工作以及制度流程设计都要以面向市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努力提升客户感知和体验,并将客户满意作为衡量经营管理工作的最高标准。“一切为了一线”:中国联通广大一线员工最贴近市场和客户,最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因此,要想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市场,一切为了客户,就要充分落实资源向一线倾斜,调动一线员工积极性,让听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同时,在公司内部要强化“管理就是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的意识,为一线提供优质服务和坚实保障。“一切为了市场”: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是检验企业经营发展成效的试金石。中国联通只有经受住激烈的市场竞争考验,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一切为了市场”要求把市场分析透彻,充分摸清市场需求,把握关键要素,合理配置资源,改进内部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为市场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中国联通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核心理念体系及行为准则构成。其中,核心理念体系包括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行为准则包括行为高压线和基本行为准则。

第二部分,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国联通行为准则的解读和诠释。行为准则是企业对党员、干部和员工行为进行总体约束的标准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具备明显的导向性和约束性,是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通过倡导和推行行为准则体系,有助于规范党员、干部和员工行为,改善经营服务,提升企业声誉。

1、行为高压线行为高压线是不能容忍的行为底线,是与公司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行为,任何党员、干部和员工如有违反将严肃处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条

对外泄露或出卖国家通信秘密、公司商业机密和客户隐私信息。第二条

弄虚作假,做假账、报假数、搞虚假业绩;伪造虚假经历。第三条

故意损害客户合法权益。第四条

欺上瞒下,阳奉阴违,无故变更、拒绝或消极执行公司决议。第五条

以工作之便违规收受财物,或为本人和亲属谋取利益。第六条

侵占公司财物,或未经许可,私自将公司财物赠与、转让、租借或抵押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第七条

从事或指使、协助他人从事与公司有竞争业务关系或存在利益冲突的经济活动。第八条

违反《中国联通各级领导人员必须遵守的内部交往九条纪律》及《中国联通工作人员涉外合作十条纪律》。

2、基本行为准则基本行为准则是企业期望党员、干部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分为员工基本行为准则及领导干部基本行为准则,其中要求领导干部在遵守员工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还应达到更高标准。具体内容如下:员工基本行为准则第一条

遵章守法,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牢记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维护公司利益。严格约束自己,不为小利舍大义,抵制各种利益诱惑,拒绝腐败行为。第二条

热爱公司,维护形象认同公司文化,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维护公司声誉和形象,不在任何场合发表或传播有损公司声誉和形象的言论。第三条

客户为本,真诚服务不欺骗、误导客户,坚持“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了一线,一切为了市场”的理念,诚信经营,以诚相待,努力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第四条

求真务实,高效执行不唯上,只唯实,拒绝文山会海和纸上谈兵,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作流程和提高执行效率上,追求实效。第五条

诚实勤奋,好学精进在工作中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勤思考、勤实践、勤总结,持续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第六条

专业专注,精益求精对待工作不随意、不懈怠,拒绝凡事“差不多”即可。践行工匠精神,持续专注本职工作,展现专业素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精益求精。第七条

团结友爱,协作互助不拉帮结派,不搞小圈子,不消极应对,不相互拆台。上级对下级要充分信任、适度授权。同事之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坦诚沟通。善于换位思考、团结协作、相互补台。第八条

履职尽责,提升绩效立足于本职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敢于暴露问题和解决问题。遇事不退缩、不推诿,不当老好人,出现问题不推卸责任,首先从自身找原因。牢固树立业绩观,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干事创业上,提质增效,争创佳绩,争作表率。第九条

厉行节约,安全生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通过精细化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能。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保证自身、他人及公司财产安全,创造安全生产环境。领导干部基本行为准则第十条

讲大局,有远见领导干部不能只关注小团队利益,忽视整体利益。要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打破部门墙,加强协同配合。要以战略性、系统性、长远性的思维解决公司当前问题,把握发展方向。第十一条

敢担当,有抱负领导干部要出于公心,不怕得罪人,不退缩。坚持企业家精神,敢于迎难而上,要有“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担当意识,敢于拍板,敢做决策,敢当标杆。第十二条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精选10篇)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在中国了解折扣 第1篇Everybody loves a good sale and, thankfully...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