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运动选材论文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运动选材论文范文(精选6篇)

运动选材论文 第1篇

田径运动员科学选材

(10级体育教育1班,桂扶摇,10080113)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藩和逻辑分析法对田径运动受的选材科学化进行解析,针对田径运动 员的选材 内容、选材阶段和 各项目选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力求为基层单位 田径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化的参考依据。关键词:田径 运动员 选材 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竞技体育在训练、选材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国的运动水平逐年显著提升,在这其中运动员选材势必影响着运动成绩。在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很重视运动员的选材,优异的运动成绩是需要优秀的运动人才,需要有一定运动天赋和发展潜力的运动员才能够创造的,科学的选材方式方法能够避免错过适宜运动项 目相应的人才,同时也能够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田径运动员选材是我国基层单位田径运动训练的薄弱环节,运动员选材标准与方法的研制是国家奥运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选材内容

1、遗传选材

许多运动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要想取得好的运动成绩,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体育天赋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后天训练取得好成绩的坚实基础。如今田径运动发展的速度惊人,田径世界纪录不断被打破,挑战着人体极限的同时,训练与遗传选材双轨并行发展,在训练量过大易导致损失产生的阶段,田径运动员先天的遗传潜质就会被调动起来,充分保证运动的训练的强度和维持较高的竞技状态。田径运动员的机体的遗传素质更多是由亲代遗传获得而来,运动能力的遗传表现是显著的,尤其是身体形态(体型、体质成分)、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行为等方面更为显著。在运动员家谱的调查中,人们发现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比例为1:1,即运动员的子女中有半数以上是运动员或运动场上的佼佼者。因此,可以选材过程中

需要更多考虑到田径运动员家族人员职业与身体状况。

2、心理选材

心理对于田径运动产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大赛时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心理素质对田径运动员的选材研究,忽视运动员心理选材,只是能够培养一名水平很高的训练者,而很难培养出能够承受各种大赛心理压力优秀的运动员心理选材对运动员成长发展的作用,田径运动员项 目不同对心理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心理因素对田径运动员的运动终极目标起着微调和控制作用。田径运动员不仅在训练中要求心理素质稳定,以求保证训练质量,同时也要在大赛时自信、适度兴奋以稳定的心理素质保证训练的竞技状态。

3、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就是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所作出的动作和技术。在选择运动员时要观察运动员所做出的动作和技术是否合理,因为技术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体育成绩。一般来说,柔韧性较好的队员的运动技能就很好,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训练之后就容易获得较大的进步和优秀的成绩。在运动技术上,短调项目的运动员要求会比较高,而短跑运动员则更重视运动技术,比如说摆动的积极性、步幅大小、步频等等。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运动员的运动技术。

4、生物年龄

一些运动员虽然年龄小,但是身体发育的却很早,身体较为高大壮实,这样就很容易获得更优秀的体育成绩。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运动员的生物年龄。许多破记录和获得冠军的青少年就属于生物年龄发展偏早的状况。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不是系统训练的结果,而只是由于在生物年龄发展上具有的优势所造成的。要想分辨少年儿童运动员的生物年龄,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骨架的成熟程度来确定的。可以观察腕骨的x光片,并把它与中等发育的少年儿童的指标作比较,尚未发育完全的腕骨,表明躯体的高度还有增长的可能,相反,发育很好的腕骨,表明生长过程已接近尾声,身高几乎定了。

5、血型选材

科学研究证明,血型与人体运动能力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不同血型的人确实都有其最适合的运动项目。由于血型在选材要素中只占有10%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把血型作为选材的参考指标。一 般而言,O型血的人弹跳力好,爆发力强,比较适合跳跃类的运动项目,尤其是三级跳远。但由于0型血的人坚持性较差,不易从事长距离项

目,例如马拉松;A型血的人灵巧、腰部柔韧性好,比较适合跨栏项目,而且A型血的人能忍受单调重复的工作和肉体上的痛苦,最适合长距离项目。B型血的人行动敏捷,灵敏性高,性情奔放,适合投掷项目;AB型血的人反应快,爆发力强,尤其适合短跑项目。

6、最佳年龄

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有一定的专项最佳年龄。当身体高度和生理机能发展到能预测出运动成绩增长趋势的阶段时,这一年龄被认为是最佳年龄。对确定未来成绩最为适宜的年龄是形态机能指标已接近发育完全,但必须考虑到各个专项的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少年的反应速度在 12~13岁时如还不够理想的话,那么,在以后的训练中也很难有较大的提高。因而,这些人不能从事那种对反应素质要 求很高的运动项目。对主要需要动作频率的运动项目,正确的选材可以在 13岁的少年中进行。在整个生长期内,肌肉群的体积不断增大,通常到30岁时达到发育的极限,但肌肉的力量很早就能确定了。力量与体重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男少年在 15岁,女少年在 13岁时,体重就能达到成年人的80%。爆发力与力量不同,它发展得相当早,在大多数运动项日中,它主要取决于速度因素。

7、特异性指标选材

特异性指标是指运动员的发育状况、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等各项综合指标。选材时依据对这些指标进行的综合性评价结果,可以有效地提高训练质量和增加训练的实用性和目的性。例如肌纤维中红肌纤维比例较高,此类运动员是田径运动员中长 跑运动员选材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白肌纤维含量比例比较高的运动员,更加适合从事短距离爆发性的短跑运动项目,如1OOm、200m跑。

8、运动生理生化机能选材

人体的生理机能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能力水平。机体机能水平越高,便会产生更大的运动潜力,更可能产生是优秀的运动成绩。机体从事长期的某一项群的训练,会导致机体的生理和生化功能相对应的适应变化,能够提高机体器官与系统的稳定性,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工作能力的发展和运动 器官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器官系统机能水平维持越高,相应 某些运动方面的能力也相应的越强。

9、地域选材

欧洲田径运动员分布相对均匀:如在耐力性和综合性、速度性和力量性项目方面,尤其是全能项目、具有明显优势的项目如:投掷及跳跃;非洲中长跑项 目立足世界田坛,领先于其它国家,处于优势地位;美洲以短、跨项 目称雄世界;亚洲仅跨栏、投掷、长跑等个别单项有所闪光,但这些项目没有形成群体优势,时起时落;大洋洲田径项 目未见起色。

纵观世界田径大赛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田径运动发展到今天,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因此,地域选材也成为 了田径运动员选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运动员选材亦包括运动技术选材、运动生理选材、运动素质选材等。在选材过程中应多方面有机结合,采用科学的选材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10、表露在体表的遗传因素选材

田径运动员的头发、指纹、皮肤等体表特征都属于表露在体表的遗传因素,在其传统意义的选材与现代化选材方式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此种方法的选材更加适合基础与直观选材,对于仪器、设备不够先进的地域掌握体表特征的遗传银色选材,可以大大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与使用。同时可以掌握优秀田径运动员头发中微量元素与其他运动员的差异,对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和饮食营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选材阶段

1、初选阶段

初步选材的工作较为广泛,主要选材的内容是测试身体常态、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健康的检查,对发育的程度进行评价。初选可以通过一下两种途径进行:一种是以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特定指标为基础而进行选材,例如 “体育锻炼标准”或体质健康标准;另一种是通过学生学习期间的运动比赛和运动成绩发现人才,这是进行初选的主要途径。

2、复选阶段

此阶段主要选材任务是身体发育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增长速度的评定,快速预测专项运动成绩的发展,在此阶段的目的更加侧重于运动员运动潜力发展前景的评定。通过初 步选材挑选出来的青少年进行的基础性的力量、灵敏、柔韧等训练,着重观察受试者的身体素质、机能、心理以及形态上的微量变化,观察其从事一般身体运动、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技巧的能力,从而确定训练对象是否具备参加系统训练的必要条件。因此,这个阶段是其运动员的选材的关键时期。

3、优选阶段

通过复选,对适合从事系统专项训练的田径运动员进行优选阶段的特殊训练,在此阶段的主要选报任务是对每位田径运性动员竞技能力各决定因素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的测定和分析。选拔在专项中有可能达到高水平的优秀田径运动员。此阶段,教练员要对田径运动员多方面的情况都要有具体详实的了解,还需要继续从专项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和判定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及能力,从而对运动员的竞技潜力的开发挖掘和训练的前景做出尽可能的评估。在这一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对该运动员在专项上是否有发展前途给予基本的确定。对于那些具有较大的竞技潜力的选手,则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多年训练计划,并严格贯彻予以实施。

三、结语

目前田径强国。选拔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的内容和手段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选材受多因素的影响,诸如个人因素、选材人员的水平、选材物质条件的限制等,因此要想科学选材必须从少年 儿童抓起,积极开展课余训练,通过中小学发现和培育人才却是一 致的。田径选材的任务在于发现具有专项运动天赋的后备人才,田径赋有 “运动之母”之母的美誉,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因此田径的科学选材是我们成为体育强国的基本保证,也是发展大众体育的必要条件。要推动田径的科学选材,就要推进体育传统意义选材的改革,将高科技仪器的使用与传统选材相融合,为我国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报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训练水平、技战术水平的差异日益 减少,田径运动的发展已经进入高竞技、高水平、高科技的时代,运动员初级选材工作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运动员的先天条件显得尤为重要,重视科学选材,加大科学选材的力度是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做到科学选材,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尽快提高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永生.对田径运动员科学选材遗传因素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2. 【2】宋惠娟,陈超.江苏省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运动员选材现状的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9,6.

【3】赖勇泉.基层田径运动训练的专类选材[J]体育学刊,201O(7):67-71. 【4】黄宗峰,于亦杰.关于我国田径运动员选材发展的探讨[J].百家论坛,2007(9):59—60

【5】沙川华试探血型、指纹在运动员选材中的应用[J]沈阳体育学报,2002(6):298—300

【6】周亚辉,许巍.从雅典奥运会和瑞典世锦赛看世界田径地域性特征[J].四川体育科学,2006(7):69—71

【7】厉素华,李君,于红研.对优秀田径运动员选材问题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报,2003(2):133—135.

【8】王虎,厉素华试论儿童少年田径训练原DJ[J]牡丹江师范学报,1995(2):15—16.

运动选材论文 第2篇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影响着运动成绩,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不同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有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关于运动员个性特征问题,20世纪80年代,各国运动心理学者都进行了一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运动员个性的研究与应用,在运动员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方面均有积极意义。笔者采用艾森克问卷(EPQ)对我市散手运动员进行个性特征的研究,旨在为该项目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市散手队以及体育运动学校的散手运动员和学生共63名,男性,年龄17--23岁;对照组:同年龄的菏泽师专大专学生184名,男性。

1.2研究方法

个性测定采用艾森克问卷(成人),对63名散手运动员和184名同龄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并计算出每位测试对象的P,E,N和L的分值,进行比较分析。

在分析中,根据教练员对其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记录评价,共分上、中上、中和中下4级,将上和中上合为优良,中和中下合为一般,分析了运动成绩和个性的关系。间距离用“离差平方和”方法计算,最后根据聚类谱系图选出阑值T已确定分类的个数,并计算出指标的平均值。全部运算均在CASIO,fx-180型计算器上实施。

2、研究结果分析

2.1散手运动员个性特征与其对照组的比较

通过散手运动员与其对照组的同龄学生比较表明,散手运动员具有尸分显著低和E分显著高的特点(见表1).E为个性的内一外倾向。散手运动员与同龄学生的E分有明显的差异,经X2检验,P<0.01。研究中散手运动员个性外向和倾外向者占31人(49.2%),内向和倾内向者占8人(12.7%),居中者占24人(38.1%).N表示神经质或情绪性。

从表1不难看出,散手运动员与同龄学生相比N分要低,说明其具有较稳定的个性。散手运动员中情绪稳定和倾向稳定者占23人(36.5%),情绪不稳定和倾向不稳定者占9人(13.3%),居中者31人(49.2%).艾森克理论认为E为个性的内外倾性,E分高表示外向,E分低表示内向;N为神经质,N分高表示神经过敏,倾向不稳定,N分低表示情绪稳定。N分高者,其特点是爱把无关的中性刺激物转变为可引起强烈情绪反应刺激物,多有敏惑、不安、易沮丧,对各种刺激都反映强烈,激动后久久不能平静等表现。

因此他们对情绪的稳定性差,即使在负荷强度不大的情况下也较快出现神经官能综合症;而E分高的外向性则是一种富有活力的参数,对散手运动员来说是适应的基础。有研究表明,运动员的情绪稳定与否,影响着其运动成绩的.好坏。P为精神质,与同龄学生相比,散手运动员P分显著偏低,经X2检验p<0.01。而P分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环境、不近人情并且不顾危险等。所以,在散手运动员的选拔之际,最好不要把此人员列人选拔之列;P分低的多表现为谦逊顺从、严肃谨慎、心平气和、情绪稳定和知已知彼、自律谨严,所以尸分低对散手运动员来说可能是有利的。L是测定被试者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的,在研究中散手运动员与同龄学生并无差异。

2.2散手运动员个性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散手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个性有关(见表2)。运动成绩优良者与成绩一般者相比N分明显低,说明运动成绩与情绪稳定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心理学者邱宜均认为高水平运动员既是外向型的又是稳定型的。从运动竞赛的角度讲,情绪稳定性是影响其运动成绩的重要条件。从神经稳定和神经灵活性来说,杰出运动员有稳定的个性情绪,而那些个性情绪不稳定的运动员是不可能稳定地达到高水平的。本研究表明,成绩优良的运动员比运动成绩一般者情绪更稳定。

2.3聚类分析

根据对散手运动员P,E和N量表相应分值的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63名运动员个性分成3种类型,而且不同运动成绩的运动员个性类型的分布是不同的。经x2检验表明,第一类最多,第三类最少,其中成绩优良者占5.880,一般者占31.10,两者有明显差别(见表3)

由表4看出,第一类运动员P分居中,E分较高,N分较低,所以这一类运动员个性具有外向和稳定性高的特点;第二类运动员P,E和N分均低,因此这一类具有内向和情绪稳定的特点;第三类运动员则以N分高为特征,尸分和E分居中,表明这一类运动员情绪稳定性较差,正如表3所示结果,这类运动员中成绩一般者居多。从E,P,N个性结构中的3个度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类散手运动员是外向一情绪稳定型;第二类运动员属内向一情绪稳定型;第三类运动员则很象神经过敏型。

3、结论与建议

(1)散手运动员与同龄学生相比,具有外向、情绪稳定的个性特征。

(2)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个性有关。成绩优良的散手运动员明显具有情绪稳定的特征,说明散手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情绪稳定有一定的关系。

(3)聚类分析表明,第一类散手运动员个性属外向一情绪稳定型;第二类散手运动员为内向一情绪稳定型;第三类运动员为情绪不稳定型。

(4)从散手运动员科学选材角度讲,属于第一、二类运动员都可以考虑,应全面、科学系统地做好每一个学科及其每一项指标的测试和综合评定。

略论运动员科学选材 第3篇

1、科学选材之必要性

之所以要强调科学选材的必要性, 是因为当前各国对体育运动员的训练在方法、手段、设施及其他物质条件上的差距日益缩小;运动员本身的素质对体育竞技的输赢越来越起到关键性作用。

2、科学选材之内容

2.1、生理选材

良好的生理条件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四肢长度、耐力、速度等。不同的体育项目, 对于运动员生理素质要求有着不同标准:如跳高、篮球、排球等项目看重运动员的身高条件;相反, 举重项目则往往青睐于较为矮小的运动员;游泳项目对运动员的臂长有较高要求;田径比赛中, 运动员的腿长、耐力是主要考虑因素;长跑和速滑能否获胜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对生理条件的考察, 应看重遗传因素。结合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的相关性状, 对备选对象组成运动能力的性状进行测试和评价, 以确保选出的运动员具备足够优秀的运动天赋。通过皮纹特征的识别来辅助选材, 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另外, 在对青少年选材的过程中, 格外要注意其年龄与发育程度。

2.2、心理选材

心理选材是依据现代心理学理论与手段, 发掘具备适合特定体育项目所必须的心理素质的运动员。平时训练中, 心理素质的好坏影响着运动员掌握体育技能的进度和程度;而比赛中, 具备优越心理素质的运动员往往能自信地面对对手, 并且了解和灵活应对对手, 最终取胜。

心理选材注重的主要是心理能力与心理个性两方面的内容, 前者主要指认知、感觉、记忆、想象等, 后者则包括气质、性格、意志、神经类型等。就气质类型而言, 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多血质者较活泼好动、思维快、有活力、善交际;粘液质者喜静、不易情绪化、动作与思维较缓慢;抑郁质者偏柔弱、胆小、害羞、行动迟缓;胆汁质者则力量充足、感情变化快、易大喜大怒。

2.3、技能选材

技能选材是指根据特定体育项目的需要, 通过技术和战术方面的考察来评价运动员, 如每年一度的NBA选秀盛会。谈及技能选材的方法, 就技术方面而言, 主要有观察法、统计法、仪器测量法等;从战术方面来说, 主要有观察法、询问法、心理测定法等。技能选材, 注重运动员技术模仿、理解能力、完成动作的协调性, 也注重运动员战术意识、质量、次数等。

就举重运动员而言, 他们需要具备一种“重量感”, 对杠铃的重量、高度、重心点等有准确的感知, 能很好地把握举重的用力时机、方向和大小;体操运动员则应该有非常好的身体协调性与稳定性, 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能使肢体的柔韧性得到伸展, “程菲跳”是著名的实例;田径运动, 对运动员的技能要求也很高, 跨栏的起步发力相当重要;散打运动员则更要突出对战术能力的提高, 其战术的针对性、可变性、有效性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结果的胜负。

3、推进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之思考与建议

在我国, 运动员科学选材起步较晚, 普及程度不高, 也免不了存在一些问题, 值得仔细思考解决之道。如:选材机构在人员、经费等方面未得到有力支持, 尚不能履行其应有之职能;高科技手段在选材过程中的使用不多,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还很欠缺;有关部门对科学选材并不重视, 管理机制不完善也不严格;科学选材理论研究本身发展不足, 而且含金量不大高, 也延缓了科学选材的落实与发展。

论及推进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建议, 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 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 为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也为运动员科学选材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第二, 健全或改革现有的选材管理机构, 完善其内部建构,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给予充分的经费与政策支持, 让其应有职能得到发挥;第三, 建立自下而上、层层筛选的选材运行机制, 保证选材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第四, 加速推广高科技在选材过程中的运用, 将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合理地与运动员选材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实现真正的科学选材, 也保证运动员质量。

总之, 现代体育竞技对运动员科学选材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 这是世界体育竞技的发展趋势;我国对运动员科学选材应予以足够重视, 并落到实处, 以确保我国体育大国、强国之地位。

摘要:步入21世纪, 随着经济、科技等领域的迅速发展, 体育运动也成为国际交流与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欲考究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必要性, 从生理、心理、技能等角度解析科学选材的内容, 并提出推进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科学选材,生理,心理,技能

参考文献

[1]余竹生, 沈勋章, 朱学雷.运动员科学选材,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1]余竹生, 沈勋章, 朱学雷.运动员科学选材,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袁礼锋.运动员选材的必要性及方法, 体育博览, 2011年第7期.[2]袁礼锋.运动员选材的必要性及方法, 体育博览, 2011年第7期.

浅析运动员科学选材 第4篇

关键词:运动员;科学选材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08-02

一、科学选材的概念与意义

1、科学选材的概念

科学选材,是指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培养,并且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

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不是一次简单的测量或测试就可以决定少年运动员是否就一定适宜进行某项体育项目的训练,或者说通过一定的训练就能成才。竞技运动的实践,也迫切要求为其提供一套有关运动员科学选材较为系统的理论,以及对竞技项目切实可行的选材方法与标准。

不能把科学选材看成仅仅是体校或运动队招收运动员前的一次全面检查。因为,少年运动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遗传的阶段性规律的影响,所以,不可能通过一次测试就选准一个世界冠军。通过测试发现的“苗子”,还需要经过系统的科学训练方能成才。在训练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才能选得更准。因此,选材和育才必须紧密结合。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和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进程,运动员科学选材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训练主管部门以及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的广泛关注。竞技体育运动的实践,也迫切要求为其提供一套有关运动员科学选材较为系统的理论,以及对某些运动项目切实可行的选材方法与标准。

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发展至今,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已成为制约竞技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三大要素。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具有天赋的运动员,才可能攀上世界体坛的顶峰。

如何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与要求,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从千百万少年儿童中把那些天赋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一直是广大体育科学工作者和教练员长期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现代科学选材的趋势

20 世纪20 年代以来,竞技体育的水平迅速提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世界竞技体育强国都十分重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他们不但积极地将当代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运动训练的领域,以科学的理论、方法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来训练运动员,而且把运动员科学选材看成是运动员科学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原苏联、原民主德国、罗马尼亚、联邦德国等国,都把运动员选材列为全国重点研究课题,并形成了相应的科学选材制度。

纵观当今世界体坛,竞争日益激烈,人类在不断突破极限的同时,科学技术在体育项目中的含量也越来越多,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随着现代化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和运动科学化的进程,运动员的选材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做好选材工作,挑选具有天赋条件和运动才能的少年儿童,然后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培养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田径运动员,科学选材是首要的和先决的条件。

当今世界各国都认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取得优异成绩、攀登世界体育竞赛高峰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成就在训练领域中不断应用和人们对运动训练规律的不断深入研究,训练条件、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的差异越来越小,因而寻找那些能够在未来达到世界水平的天才青少年运动员,成为当今科学育材和选材的焦点,是超越世界水平的关键。

随着全国人口乃至全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的体型、机能、心理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根据时代变迁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选材标准,是关键的问题。

二、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工作的发展历程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基本上凭教练员的经验,根据比赛中的成绩,进行运动员选材。但是,这些方法很难了解运动员机体内在的一些机能情况和某些遗传性状。根据比赛成绩来选拔运动员,又容易选来一些技术不正确、有缺陷或者发育提前的青少年运动员。因此,一些体育科研人员从20 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科学选材的指标和方法。

如1997 年,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11 个运动项目的5175 名男女运动员进行了测试,共测试23 个形态指标后发表了《我国运动员身体形态研究》一文,为我国运动员选材研究积累一批形态方面的研究数据。

在我国,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运动员科学选材是从1980年开始的。1980 年7 月,国家体委在秦皇岛市召开全国业余体校选材座谈会。会上交流了经验,印发了田径等7 个运动项目的选材参考意见。同时,由国家体委组织了“优秀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研究”课题。这标志着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进入起步阶段。“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科研课题,组织了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8 个单位,承担了该项课题研究。参加研究工作的239 名科技人员,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对田径、游泳、体操、排球、足球5 个运动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及青少年运动员14871 人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心理、遗传等102 个指标进行了测试。获得原始数据74.8 万多个,经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完成了选材研究论文123 篇,为上述5 个运动项目科学选材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和某些理论依据,较好地完成了课题任务。

在国家体育局领导下,经过2000 年~2008 年的9 年时间,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我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而且通过论文报告、出版汇编、举办全国性训练班等形式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为全国培养了一批选材研究的骨干力量,为选材工作的广泛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8 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实现了金牌第一,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现代运动选材被列入重点科研项目。近10 年来,在国家体育局领导下,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在全国有了较大的发展。

2002 年起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委托北京体育大学等单位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奥运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2004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全面启动了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这为运动员科学选材的重新启动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国外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现状

国外的运动员科学选材大概从20 世纪50 年代左右开始,早于我国的运动员选材时间;同样,不仅仅在时间上较早,更在选材领域方面领先于我国。皮纹的研究就是一个实例。

皮纹是一门建立在遗传学基础上的新兴独立科学。它由美国解剖学家库密斯于1926 年提出。

20 世纪70 年代末,苏联体育界已开始用皮纹预测柔韧性,并把它作为挑选运动员的方法之一,在体操和举重项目中运用。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河南体科所对此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指出我国优秀运动员人群在皮纹条件上具有共同的人群优势,皮纹可作为对运动员在体质强弱和机敏程度上进行选材参考的新指标。

皮纹,一般指人体手指、手掌和足底皮纹表层出现的特殊纹线图型。这些纹线图型,在胚胎发育第12 周开始出现,到第19周发育完成。

四、总结

综上所述,运动员科学选材是培养运动员成才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判定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成功的运动员。

参考资料

[1] 曾凡辉,王路德等.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 张春甫.对新世纪运动员科学选材发展趋势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3] 谭长青,卢晓鹏.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2.

运动选材论文 第5篇

论文摘要:研究发现,在相同年龄组的青少年足球运动队中,由于出生月份的不同,距选择日越近的运动员,较距选择日较远的运动员有较大的身心成熟优势,易被教练作为有“早期才能”的队员入选高一级运动队。从而造成选材上的偏差。因此,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旨在加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

论文关键词:选材;青少年;足球;早熟

1问题的提出

年龄因素一般是指与运动员选材有关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其发展却不是同步的。在运动员选材中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日历年龄是指从出生开始计算的年龄,反映了人生命过程的实际年龄;生物年龄是指人体生长发育的年龄,反映了每个个体生长的快慢,也就是人体实际生长的年龄。目前,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中,常通过严查日历年龄,结合测试运动员骨龄的方法来判断其生物年龄进行分组训练,以杜绝瞒报、虚报出生日期,防止早熟型选手进入同年或低年组参赛。然而,在同一年龄组中,由于选拔日期的时段性(通常同龄人选的范围是从当年1月l日一l2月3l日),也会出现运动员的出生间距可相差1个~l2个月的生长优势,同样也存在着早熟差异。如距选择31期越近的运动员(如1月一3月出生)比距选择日期较远(10一l2月出生)的运动员有较大的相对年龄(月龄)优势和身体早熟。因此,在同龄组选材中,如果我们不进行有效的相对年龄控制,必会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尤其是儿少年龄组运动员的初级选材将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已显示,早熟型选手一般出成绩较早,往往可以成为少年比赛的优胜者,但大多数成绩不稳定,保持时间不长,甚至很快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以至最终达不到优异成绩而被过早淘汰,成材率较低。所以,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在同年龄组中早熟优势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同年不同月的年龄因素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中的影响,并进行有效的调控,旨在加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成材率。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黄石体育运动学校足球学校,在一间注册的960名优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人选高一级运动队时的出生月龄(日历年龄)。为防止调查数据组出现重复性,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我们选择ul1、U13、U15、U17四个奇数级别的年龄组作为调查对象。他们分别是:1)在一,20~,20~,20一20,四个年度期间的U11、U13、U15、U17四个年龄组,每组30人,共480人;2)在一,97年一,98年一,一20,四个年度期间,ull、U13、U15、U17四个年龄组,每组30人,共480人。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综述法,逻辑推理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统计的结果见表1一表8和图1~图4。从各图表中的数据分布中我们可以看出,人选的人数和他们的出生月份之间呈现明显的偏态分布,其具体分析如下:

3.1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年一,年一,年一年,1999年~年4个年度期间,U11、U13、U15、U17四个年龄组的运动员出生日集中在8月~10月份的人数最多,共达189人,较出生在5月~7月的运动员(69人)多达46.5%,且经样本率的检验,T=12.7,P(2)tO.01(478)=2.586,故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2000年以前,黄石足球学校选拔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分组年龄标准是以当年的8月1日为起始点,结束于次年7月31日。这样就形成出生月份(8月一10月)越靠近挑选日的运动员,较出生月份(5月一7月)远离挑选日的运动员有接近长9个月的.生长优势,因而他们的身材高大,身体粗壮,发育成熟,更容易被教练员挑选为主力队员而进行比赛,从而使这种年龄早熟优势持续发生在以后的几个年龄组中,进而出现统计意义上的偏态现象。

3.2从图1~图3看出:在2000年一年,2001年~年,2002年~年,2003年年,四个年度的选拔年中,U11、U13、U15三个年龄组运动员的月龄分布也星现不对称性,但其峰值却都出现在1月~3月份出生的队员。从表2看出,其总人数是126人,较10月12月出生的运动员(67人)多达30.6%,且经样本率的检验,T=7.13,P(2)tO.0l(358)=2.586,故P<0.0l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从表3

看出,在转换第一年2000年~2001年期间,人选运动员的人数在该年龄组中不到一年的时间,从1999年一2000年集中在8月~l0月出生39人,突然下降到当年的19人,而1月~3月出生队员却增加14人,其减增率分别高达105%和70%。其中出生在1月~3月的人数(34人)也比出生日在8月~l0月的人数(19人)高达28.3%,同时也较10月一12月出生的人数(16人)多达36%。笔者认为出现这种高度转换率的原因是:2000年黄石足校根据湖北省足协提出的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注册年龄与参赛资格的有关决议精神,以及为和国际足联指定的各年龄组参赛标准的指导方针接轨,从在2000年起,采用以当年的1月1日作为开始选择日期,结束于同年的12月31El。这样,由于选择日期的变化,从而出现Ull、U13、U15三个年龄组的优秀足球运动员的人选月龄也发生戏剧性变化。导致有“才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突然集中在1月~3月出生,而8月一10月和l0月~l2月出生的“才能”运动员却突然减少。这一变化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的推断:距挑选日越近的运动员(1月~3月),由于他们在同龄组中较出生口迟(10月~l2月)的运动员身心发育以及社会经验七更成熟,因而在比赛中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稳定的心理状态,强烈的取胜欲望和号召力,以及充沛的体力与更好的理解动作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容易被教练选中而人选高一级运动队。而在选择年出生较晚的运动员,由于他们发育较晚,使他们相对具有生物和心理年龄上的劣势,从而导致许多有潜在才能且晚智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被简单的经验性选材淘汰,进而使他们失去高水平训练与比赛的锻炼机会,造成目前选材中人力物力的损失。从表4看出,分组年龄越小,这种趋势表现得越明显。进一步我们对湖北省体校,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院,华中师大体育系,以及武汉市香梅、惠伟、仁登6所足球学校,在2003~2004赛季注册的ull、U13、U15三个年龄组的450名运动员进行月龄调查也得出,1月~3月出生人数比10月一12月多104人,且经样本率的检验,T=11,P(2)to.01(448)=2.586,故P<0.O1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这更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的推断。因此,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中。不能仅凭借其身心发育的优势就经验性地作为判别“有才”和“无才”的标准,否则会陷人选材的误区。

3.3从表6看出:对U17组运动员来说,在i变选择日期从8月到1月前后,在2000年~2004年的四个年度中,出生日期的转换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人数在8月~10月出生的运动员37人,反而比1月~3月出生的32人多5人。且其图4最高峰值和1996年一2000年的峰值也拟合较好,并未受身体早熟倾向性的干扰。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出生日期在第1、第2季度(1月~7月)的一部分运动员,可能从11岁开始到l7岁之前,由于生物发育的劣势已被身体早熟标准淘汰。

所以,目前筛选出U17组的足球运动员可能并不代表该年龄段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不论什么月份出生的运动员,经过多年的生长发育,到l7岁时身心发育已接近结束,因此,由青春期自然增长形成的身体早熟潜在优势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经过lO年左右(足球运动员的始训年龄一般是6岁一7岁)的各种训练和比赛诱发与促进作用的磨练,精选出独立于生物年龄之外真正具有足球潜质的运动员。从对湖北省6所足球学校,在2003年一2004赛季注册的U龄组的130名运动员进行的月龄调查,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见表7。国外有文献报导,足球运动员从始训开始,经过l0年左右的系统训练,在l6岁后才能才显露出来,这时是进入顶级球对的分水岭。这也就足说,在l6岁~l8岁期间的精选尤为关键,它完全是剔除生物学上早熟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选材,因而成才率更高。另外,我们从图4也可看出,在1996年~2000年的4年中,U17组运动员的出生日期的分布也非单峰偏态,而是近似双峰,且两峰最高点出现是在1月和7月~8月份之间,再从表8也可看出,其各月份出生的运动员人数离散度较小,均值接近。这更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的推断。

3.4出现上述年龄月份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国际足联对青少年足球比赛是以各年龄段(组)为参赛标准。虽然这可防止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早期成人化和专项化训练,有利于他们系统健康的发展,但也势必造成在选拔运动员的过程中,出现以l2个月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的筛选过程。从而形成依赖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心早熟为主要条件,而不是以技能主导类项群青少年运动员主要应注重潜在技、战术的进步,以及其整体竞技能力的发展为归因的选材观点。所以,导致目前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出现注重选拔以身心早熟为基础的所谓早期“才能”的运动员倾向。由于足球运动是一个集体竞争性项目,在青少年时期已展示出高度的竞争性,因此,为保证足球运动健康的发展,在初选、复选和精选阶段(16岁一l8岁)真正选拔出优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各级足协、教练和父母应共同制定一个系统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规划,为所有参加试训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提供一个公平挑选的机会。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当挑选各组优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日历年龄划定在当年8月1日到明年的7月31日时,统计结果显示:在1996年一2000年四个年度期间,U11、U13、U15、U17四个年龄组的运动员出生日在8月~10月份的人数最多,而在5月~7月的人数最少。然而,在2000年改变选择日为当年1月一l2月后,统计结果发现,在2000年~2004年四个年度期间,IJ11、U13、U15三个年龄组的运动员大都出生在1月一3月,而l0月~l2月最少。这说明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中,距挑选日期越近的运动员,由于他们较距挑选日远的运动员有近9个月的生长优势,因而他们的身体及心理发育更加成熟,容易被教练作为有“才能”的运动员人选。

4.1.2对U17组足球运动员来说,当改变挑选年的月份标准后,其转换率(从8月到1月)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一种可能是由于出生在1月一3月的大部分运动员从l1岁开始到17岁已被“身体早熟”的选材标准逐渐淘汰;另一种可能是生长到l7岁时,青春发育已近结束,因而是剔除早熟因素后,选拔出真正具有潜质的优秀足球运动员。

4.1.3年龄月份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倾向性,是由于国际足联规定的按各年龄段(组)进行分级比赛造成。从而使足球运动从儿少起就按年龄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以至出现身体早熟的选材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4.2建议

在选择年中,由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出生日期有将近1年的差别,就给身体早熟的运动员在选材方面带来相对的利益。即不是以运动员的技战术指标发展的潜质为选材标准,而倾向于身心早熟,从而导致在选材标准上发生本质的变化,使许多真正具有足球天赋的儿童少年落选,而且此观念已成为目前教练选择有“才能”运动员的主要特征。我们认为,在足球比赛中,只要赛制的等级是按年龄分组,那么这种偏见将会继续存在。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调控这种偏见的建议:

4.2.1首先应使教练员、足协官员和父母对身体早熟在青少年尤其是儿童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中的影响有明确的认识,改变他们已存在多年的感知运动员“才能”和预测其成功的思维模式,用动态全面的观点,对待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加大对基本技术、战术,以及协调性在选材中的权重,尽可能消除由身心早熟带来在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方面的优势影响。

4.2.2在不改变训练比赛年龄分组的条件下,可缩小分组月龄的范围。如可按原年龄范围的一半,1/4或其1/3分组,这不仅将能最优化控制出生月份对运动员选材的影响,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他们训练的效果和比赛的质量。

运动选材论文 第6篇

摘要:

体能、技术、素质、意志的全面对抗,已成为体操比赛胜负的关键。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运动员选材就是非常关键一个因素,本文系统地从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工作。

关键词:

科学选材;体操运动;青少年运动员

一、引言

难、新、美、稳是当今体操运动的发展方向,体能、技术、素质、意志的全面对抗,已成为比赛胜负的关键。因此,应及早发现人才并应用科学方法培育运动员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体操运动自不例外,拥有正确的“科学选材与训练理念”,应是基层教练所不可欠缺的专业知识。现代世界各体育强国,对运动员选材的理论及科学研究方面,也因现实趋势之需要而投入相当大的心力。为求得运动员选材与训练理念的落实,则必须从幼童时期开始着手。选好材,是训练成功的一半。选材应该从年龄、身体型态、生理机能、心理素质、运动成绩、运动技能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

“运动选材”是以目前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身体情况来预测少年运动员能否成功的完成所选运动项目的后备力量训练,以便下一步顺利的接受高级竞技训练。运动选材学也是研究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透过一套组织和方法措施系统,揭示儿童、少年和青年在某一或某些运动项目未来竞技能力。

体操运动员选材的关键在于预测,尤其是未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水平。现代科技神速发展,各国训练条件、方法的差距缩小,运动员的先天条件更为重要突出,由于运动员创造成绩的年龄提前,因此,尽早从少年儿童中选择具有运动潜能者实施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对提高水平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

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应该从身体型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心理素质等方面来着手。有关体操选手的测试指标,其内容包含身体型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素质及运动技术等要素作综合评判。

二、身体型态选材

身体型态主要是指身高、体重、四肢长度以及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其测量应包括:身高、体重、手足间距、手间距、上肢长、下肢长;小腿长、上臂围、前臂围、大腿围、股四头肌围、小腿围、胸围、腰围、膝围、踝围。体操运动员型态的要求是,身体型态均匀、头顶尖、颈部稍长、四肢修长、身腿较长、手指长并能充分张开、脚趾较长、足弓高、踝关节回度小、跟腱清晰较长(腓肠肌肌腹下缘至跟股后面最高处的距离,占小腿长度二分之一以上者为佳)。股盆较小,臀肌向上紧缩,躯干瘦长、疲下脂肪层薄,肌肉的线条清楚。

根据文献报导及其研究结果与运动员选材最有关系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和骨骼发育。其内容为:遗传因素、骨骼发育、头型,及某些体部型态发育特征与身高有着一定的关系,其反应躯体长度的一些指标比宽度指标更有意义。在长度指标中,尤以肩臂、下肢长或小腿加足高更有特殊意义。在其研究对象中,绝大多数的高个者运动员都具有肩臂长于身高,小腿加足高、身高指数大于一般人的特点。以下就其内容分别论述: (一)指距-身高:指距是反应上肢长度的积极指标,对于对器械的握法的稳定是非常关键的。

(二)下肢长A/身高100:身高大部分取决于下肢之长度,儿童少年时之下肢长比例数值越大越好,它也是预测体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跟腱长/小腿加足高100:体操运动对于弹跳能力之要求较高,肌腱长收缩速度较快,爆发力佳。此一比例数值大小,可以反应小腿肌肉的工作能力。

(四)骨盆宽/髋宽100:此一数值越小越不利于体操运动,尤其是女性运动员。

三、生理机能

在幼童时期生理方面选材,遗传因素也占体操运动员选材极重要的地位。人的型态、生理机能、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和智力水平等方面,确实有很大程度是取决于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所占的比重约达70-80%。具有卓越运动才能的上一代,其后代子女中有50%的人会具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还有可能超越前人。

生理机能的选材包括:安静时心跳、安静时血压、登阶测验。另外,体操运动要求运动员的视听觉反应迅速、空间、时间感觉能力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特别是视觉、本体及位觉感受器。生理机能之代表性指标为肺活量/体重的比例,是每千克体重肺活量之相对质,为肺功能之简易指针。依据体操运动的发展趋势,比赛越来越激烈,时间也越来越长。因此,认为心肺功能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将是保证长时间工作能力的基础。而心肺功能在较大的程序上受遗传影响,其中如心率、呼吸频率、最大吸气量、肺通气量、脉搏等指标从11岁起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因此,可以根据11岁时所测得的心肺功能指针,来预测成人后的最后水平。

四、身体素质

在体操运动员选材中,有关身体素质方面的测验项目,应以弹跳力、速度、灵敏及反应等专项素质为主。排球运动员强调所需的身体素质,必须依据体操运动的特点,要特别注意弹跳力、反应速度、挥臂速度及移动速度等能力。排球运动的体能素质要求为:伸肩、伸肘、及握力大(有利于扣球、发球及救球);伸膝力大(有利于起跳动作);动作反应快、频率高、纵跳高度高(蹬地时间短、力量大、爆发力强)。至于对测验基础项目的选择,应包含:弹跳力、挥臂的速率、反应起动与移动的速度、协调能力、柔韧性、敏捷反应、爆发力、耐力、肌力等,认为这些是排球运动员最需要的素质。除了以上专项素质外,体操运动员也必须是动作协调,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的灵活型。

五、心理素质

“选材”在生理方面不外乎着重在身体型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遗传特征。但心理方面的选材则着重在意志力、情绪、智力、人格特质、兴趣动机、感觉能力等,被动反应测试是反应此一素质的重要指标。指出,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心理因素主要考虑队员的心理过程、个人特征,具体表现在神经类型和意志性格等方面,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受人的神经类型特点所支配,不同神经类型的人,在训练过程中也有不同的表现。

(二)根据体操运动的特点,爆发力和灵敏力在神经上应选择灵活型和兴奋型的人,不要抑制型和迟钝型的人。

(三)在性格上挑选那些性情开朗、上进心强、能吃苦耐劳的人,不要那种沉闷、孤僻、骄傲的人。

(四)在反应能力上,要选那些反应快速、协调、敏捷、模仿性强的人。

运动选材论文范文

运动选材论文范文(精选6篇)运动选材论文 第1篇田径运动员科学选材(10级体育教育1班,桂扶摇,10080113)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藩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