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学月九年级语文试卷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一学月九年级语文试卷(精选7篇)

一学月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1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月考试

四年级语文试卷

一.读拼音写汉字。(10分)

pí bâikuǎn dàiwān yánjīng zhànshāo wēi

()()()()()

jiāng yìngzūn yánpān dēngpíng zhàngãjiǎo

()()()()()

二、比一比,再组词。(5分)

暇()梢()峦()候()桐()假()稍()恋()喉()洞()

三、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5分)

波()壮阔()()森郁变化()()五()斑斓()()如镜盘曲()()

四、依照下列词语的结构形式,各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词语。(8分)

1、斑斑点点

2、光溜溜

3、无边无际

4、摇摇头

五、选词填空。(6分)

确信深信坚信笃信自信守信取信诚信

坚决地相信叫()对自己怀有信心叫()

讲究诚实和信用叫()履行自己的诺言叫()

忠实地信仰叫()取得别人的信任叫()

六、修改病句。(6分)

(1)由于今天我起得早,所以上课迟到了。

(2)我敢肯定他一定不会来了。

(3)春节联欢会上,我们听到了一阵悦耳的歌声和一张可爱的笑声。

(4)《万年牢》的作者是新凤霞写的。班级姓名学号

(5)王军同学的作文、词和句子都用得恰当。

(6)考试结束了,它首先第一个走出教室。

七、默写《独坐敬亭山》。(5分)。。

八、把下列名诗、名句补充完整。(5分)

(1)大漠孤烟直。(2),海上明月共潮生。

(3)与朋友交。(4);敬人者,人恒敬之。(5);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九、阅读。(20分)

(一)、读《桂林山水》片段,回答问题。(13分)

我攀登过()的泰山,游览过()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

一带的山。桂林的山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 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 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词语。(1分)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划上横线。(2分)

险:①地势不平坦②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③狠毒④险要

危:①危险,不安全②处于危险境地,损害③指人快要死④高⑤端正

3、给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2分)

4、这段写出了桂林的山的特点是、、。(3分)

5、作者把桂林的山跟()和()作比较,还运用了()和(修辞手法把桂林的山的特点写具体。(4分)

6、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划上“—”(1分)

2)的(二)、阅读《我家的小园》,回答问题。(7分)

我家的小园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sūshū)菜、花草 .

和树木。这里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里一片绿油油。一群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làonào)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zhǎngcháng)得很茁壮,一朵朵金色的花迎着朝 .

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出阵阵芳香。一群群蝴蝶翩翩起舞,纵(zîngzhîng)情欢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

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使我 感到了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丛中伸出一支支粉红色的小喇叭花,正在为小

蜜蜂奏着动听的歌。石榴树上的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 的颗粒,好像迎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残枝披上了白雪,地上

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情不自禁赞叹道: “好美啊,小园。”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用“—”把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划下来。(2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3分)

强壮()茂密()威风()

3、这篇短文是按照顺序写的。(1分)

4、在文中用“—”划出一个拟人句。(1分)

十、作文。(30分)

同学们,你喜欢秋天的田野还是春天的校园?是自家的阳台还是公园的一

角?是都市的繁华还是乡村的恬静?请选择你熟悉的一处景物,写下来。

要求:

1、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2、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3、语句要通

顺,字数400字左右。

4、题目自拟。

一学月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2篇

七、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5分)

1、在“六一”联欢会中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2、全校师生都想争做“三好学生”。

3、金黄色的稻田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4、全班同学都做完了作业,只有小红还在做。

5、下午,下了一整天的雨。

八、给句子加标点。(3分)

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

说道

是吗

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2、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

十年以后

让咱们再在这个地方

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

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我就告诉你们

说完

姑娘突然不见了

3、不行

太少啦

他轻轻地摇摇头

小梁

说真的 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

九、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26分)

(一)、课内阅读。

1、我能默写《暮江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作者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4分)

2、胡杨,是最()的树。胡杨是()在沙漠前的屏障,()是城市、村庄,是()的芸芸众生,可它们的(),它们将一切()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留给了自己。(1)、按原文填空。(4分)

(2)、本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运用其中一种仿写。(2分)

(3)、括号内的词语表现了胡杨的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3分)

(二)、课外阅读。

初冬的早晨

清晨,我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迎面扑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走到阳台上向东望去,只见太阳像燃烧的火球,冉冉升起,把周围的白云染得一片金黄。慢慢的,云彩散去了,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暖洋洋的,十分舒服。

瞧,远远的山脉上,树林里,野菊花到处盛开着,散发出阵阵清香,翠绿的叶子衬托着金黄的花朵,美丽极了,可是,槐树和杨树的叶子都落光了,它们在寒风中抖动着光秃秃的枝丫。而那四季常青的松柏,却挺着笔直的腰杆,就像威武的哨兵,迎着呼呼的北风,一点儿也不屈服。

山坡下,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着,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万道金光。站在高处望去,小河像一条银色的长蛇,慢慢地爬行。

初冬的早晨,真迷人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从文中找)。(1分)

慢慢()

暖烘烘()2.缩句。(1分)

槐树和杨树在寒风中抖动着光秃秃的枝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写了初冬早晨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3分)4.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中心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5.摘出短文中的一句比喻句,并填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初冬的早晨吗?为什么,请用几句话说明一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30分)

写一次游览经历。题目自拟。

答案:

一、屋檐 发痛

分辨

不朽

视而不见

斗转星移

稍纵即逝

二、略

三、化险为夷

出生入死

扬长避短

喜新厌旧

由此及彼

里应外合三长两短

南腔北调

四、1、光彩

光芒

光芒

光彩

2、继续

3、注意

注视

4、陆续

五、略

六、略

七、1、补上一个主语。

2、改“师生”为“学生”

3、改“稻田”为“稻谷”

4、改“全班”为“大部分”

5、改“整”为“半”

八、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2、“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3、“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

1、敬佩

端庄

高雅

美丽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

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

九、(一)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

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

2、(1)、无私

身后

并不了解它们

它们不在乎

浮华虚名

摧肝裂胆的风沙(2)、拟人

排比(3)、不贪虚名、无私奉献

对胡杨精神的崇敬

(二)1、冉冉

暖洋洋

2、槐树和杨树抖动着丫

3、野菊花、槐树、杨树、小河

4、初冬的早晨,真迷人啊

5、A、走到阳台上向东望去,只见太阳像燃烧的火球,冉冉升起,把周围的白云染得一片金黄。太阳

火球

B、站在高处望去,小河像一条银色的长蛇,慢慢地爬行。小河

七年级上期语文第一学月测试题 第3篇

学答要不名姓内线封级班密大邑县晋原镇初级中学2009——2010学上期第一学月

七年级语文测试题

制卷人:吴健审核人:李文

A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小憩(qì)啜泣(chuō)小心翼翼(yì)B瞬间(shùn)嶙峋(xún)一丝不苟(gǒu)C发端(dān)屡次(lǚ)鹤唳云端(lì)D迂回(yū)暄腾(téng)忍俊不禁(jī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误字的一项是()A、怡然自得 夏蚊成雷 庞然大物 啜泣 B、明察秋豪 肃然起敬 昂然挺立 糟蹋 C、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训诫 D、擎天撼地 小心翼翼 瘦骨嶙峋 小憩

3、下列各句横线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________ 凝成的海。

(2)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____(3)从那一刻起,我_____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

(4)这是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弹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_____,使我忍不住放了它。A、信心信念应许吃惊B、信念信心允许震惊C信念信心应许震惊D、信仰信念许诺奇怪

(二)文言阅读(13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是:()(3分)()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5.下列没有直接写作者有“物外之趣”的一项是()(3分)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B.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C.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D.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6.选出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A.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余常于土.

墙凹凸处B.①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②以草丛为林,以.

虫蚊为兽C.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②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D.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②以土砾凸者为.

二、非选择题(22分)

(三)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四)按要求填空。(8分)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

(9)我们经常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论语》中与此意思相同的一句话是。

(10)孔子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有,学习态度有。(每空限填两条)

(五)阅读下面《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10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1.请你用10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2分)

12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2分)

13.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14,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3分)

(六)作文(共60分)任选一题

1、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你对你的同桌一定有所了解。请以《同桌的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提示:文章应有明确的感情倾向,清晰的结构层次,选择恰当的典型事情,写出人物的特点。

2、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现在,你走进初中校门了,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悄然发生变化了吗?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你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篇幅不少于500字。

B卷(50分)

(一)阅读杜牧的《赤壁》,回答问题(5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的体裁是,这首诗押的韵是是。(3分)

2、简述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讲述的历史典故。(2分)

(二)阅读《郑人买履》,回答问题(10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4分)①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②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5、说说郑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三)名著阅读(5分)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吧?现请你从《安徒生童话》和《水浒传》、《西游记》中任选一部,谈一谈阅读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

(四)阅读下面选自课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

女儿身,女儿心

像我爸这样出身于农民的人,多少有点儿子情结,但生下我这个闺女之后,他还是疼得不得了,后来,我妈又一连为我生下两个妹妹,他还是疼得不得了。我爸的4个兄弟和我妈的6个兄弟姐妹人人都有儿子,所以我从小就感觉到爸妈在这方面很郁闷。其实老爸并不是粗鲁愚昧的人,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弃职经商算得上有远见,但他对没有儿子一直耿耿于怀。

由于老爸的苦心经营,家里条件一直还算得上比较好,至少是衣食无忧,我们三姐妹也都顺利地上了学。那时老爸很辛苦,有时从外面跑完生意回来,看着满屋欢叫的我们,忍不住叹口气跟我说:“你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至少还可以帮得上我。”两个妹妹有没有感觉我不知道,我是很有感觉,好像我不是一个男孩是我的错。

学答要不名姓内线封级班密最让老爸刺心也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我10岁那年和邻居的一场争吵;那个红着眼睛的男人和他披着头发的老婆刻毒地咒骂我家要“绝后”。老爸的脸青了又青,老妈则是一下就煞白了。我愤怒得语无伦次,指着他们家的儿子用颤抖的哭腔说道:“你们有儿子有什么了不起?你的儿子只配给人家当苦力,将来我要让你的儿子做我的奴隶!”其时我不知道怎样让他们的儿子做我的奴隶,我只想让他们比我老爸老妈还要气愤。

我一直努力读书,我喜欢考试之后的那种成功感,在小学的整整6年里,我几乎总能囊括各科目的第一名。每个学期末的最后一天,是最快乐的一天,那天我会抱回一堆奖状,听校长在大会上提到我的名字。我还特别喜欢开家长会,看老爸自豪地坐在家长艳羡的目光里,我就不再为自己不是男孩而心怀愧疚了。我要证明给老爸看,他的女儿比男孩更出色。

在我读小学到中学的12年里,我的那些堂兄弟们慢慢都离开了校园,有的进厂当了拿铁饭碗的工人;有几个比我年纪要小的也跟人上了建筑工地,天南海北地到处跑。他们每年都能赚回两三千钱,我的伯伯叔叔们因此很满足很自豪。但是我们家的3个女孩都还在读书,有很多个机会要我放弃读书直接工作,但是我不,而且我也不让我的妹妹离开学校。我要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再困难我也要坚持到那一天。

1996年,我18岁,要高考了。填志愿的时候,老爸试探地说:“报武汉大学吧,你有没有信心?”我沉默了一会说:“爸,志愿表我已经交上去了,报了北大。”我从来没见到老爸像那天一样错愕了那么久,他不知道他的女儿心那么大。

高考那黑暗的三天,在我来说和平时的任何三天一样,我不让爸妈到学校门口去守候,让他们做这种傻事于他们有害于我无益;我也没吃什么特别的食品,我怕突然加强营养只会导致我拉肚子。考完试回家,我只对老爸老妈说了两个字:“还行。”

一个月以后,老师打来电话,说:“通知书来了,你来取吧。”老爸急了,说:“哪儿哪儿?”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到了不就知道了?”老爸拉了我就往外走:“走,我们打车去。”其实到老师家走路也就18分钟,但是他要打车就打车吧。

拿着那张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走出老师的家门,老爸激动得手一直在抖,这回他没有再要打车,他拽着我在大街上左顾右盼趾高气扬地走着,不知道该怎样宣泄他的快乐。看着阳光下他有些斑白的鬓发,我突然有很心酸的感觉。老爸对我说:“你想要什么,爸给你!”那口气就像要给我整个世界,其实我想要的他已经给了我了。我看了看旁边的水果店:“你给我买一串葡萄吧。”那天他几乎买光了水果店的全部葡萄。

回到家里,妈妈拿着算盘把我的分数算了一遍,抬起头来肯定地说:“没错。”老爸就很神气:“当然了,我的女儿是最棒的,她永远让我骄傲。”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等待已久的幸福终于将我彻底淹没。

现在我已经工作了,我在南方做了一名记者。老爸有时打电话来:“月薪有两千吧?”我就笑:“不止。”老爸就满足地挂上电话。我已经不再需要为了证明什么而活着了,我要为我自己和我爱的人们的幸福而活着。

5、困扰我们全家的问题是什么?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是什么?(3分)

6、“将来我要让你的儿子做我的奴隶”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3分)

7、为了找回全家的尊严,我采取了怎样的抗争方式?(3分)

8、由报考、考试、考后的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3分)

9、因为要证明给别人看,我成了骄傲的北大人,看来学习方法有千万种,学习动力更有千万种,你是怎样获取精神动力的呢?谈谈你的感受。(4分)

(五)语言运用(14分)

(10)补充歇后语(4分)(任选4个)竹篮打水——哑巴吃饺子——孔夫子搬家——周喻打黄盖——泥菩萨过河——八仙过海——小葱拌豆腐——千里送鹅毛——哑巴吃黄连——

(11)、有条广告写道:“XX药片,使您口服心服”。这里借用了“口 服心服”,请指出两个“服”字在广告中的不同意思。(2分)第一个“服”的意思是(),第二个“服”的意思是()、(12)仿照下列句子填空。(4分)

家是一首多味的诗,只有用心去品,才能读出其中的滋味。

家是一剂药,只有。

家是一座城堡,只有,才能。

(13).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执着: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4分)备选成语: 卧薪尝胆守株待兔精卫填海锲而不舍悬梁刺股

艰苦卓绝直言不讳坚持不懈执着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执着的人物不朽——闻

高一年级第一学月学生大会 第4篇

9月19日下午,泸县九中高2013年级学生大会在学校篮球场隆重召开。校长助理辛基明,年级主任代观华,年级副主任曾剑、樊荣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大会由校长助理辛基明主持。

首先由年级主任代观华总结了本年级学生开学以来的总体情况。对军训和运用导学案学习模式的情况进行了肯定,并在加强个人修养、树立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意识等方面对同学们提出了期望。

分管年级教学工作的副主任樊荣就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了讲解和指导,提醒学生首先要注意学案导学、小组学习、展示交流、集中答疑、配餐作业、每周一练等环节的问题,其次要注意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当组长和如何展示等问题。此外,大会还安排了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代表为全体高一新生就高中学习和生活做交流报告。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学月检测试题 第5篇

1、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棱长总和是________分米.

一、填一填。(20分)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2)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现象。

4、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72平方分米,占地面积是()平方分米.

5、用一根12分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6、()既是9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7、用3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少()平方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8、在0、1、2、5、4、15、19、24、29、46这些数中,偶数(),奇数有(),质数有(),合数有(),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有(),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有(),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有()。

9、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个位上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个数是()

10、一个两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是3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

二、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8分)

1、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2、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4、3、4、5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成三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

5、合数都是2的倍数。

()

6、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

7、长方体中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8、把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几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比较,表面积一定减少。

()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A.16

B.24

C.32

D.48

2、自然数包括()。

A.质数、合数 B.因数和倍数 C.奇数和偶数 3、2是最小的()。

A.合数 B.质数 C.自然数 D.偶数

4、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积一定是()。

A.奇数 B.偶数 C.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一个奇数要(),结果才能是偶数。

A.乘3 B.加2 C.减1

6、一个合数,它是由两个不同的质数相乘得来的,这个合数至少有()因数。

A.2 B.4 C.1 D.不能确定

7、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铅丝,正好可以焊成长6厘米,宽4厘米,高________厘米的长方体教具.()

A.2 B.3 C.4 D.5 8、3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小方块排成一行后,它的表面积是()

A.18平方厘米 B.14立方厘米 C.14平方厘米 D.16平方厘米

四、动手操作。(16分)

41.13(1)图形1绕A点()旋转90度得到图形2(2)图形2绕A点()旋转90度得到图形3(3)图形4绕A点顺时针旋转()得到图形

2(4)图形3绕A点顺时针旋转()得到图形

2.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五、想一想,写一写。(22分)

1、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因数,然后再写出每个数的倍数(倍数至少写4个)。因数: 倍数: 21 因数: 倍数: 28 因数: 倍数:

2、按要求写数。

(1)从11起,写出连续5个质数。

(2)从35起,写出连续5个偶数。

(3)从50起,写出连续5个合数。

3.用0、1、4、5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1)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

(2)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还有因数3:

六、解答应用题(26分)

1.加工一个长方体铁皮油桶,长2.5分米,宽1.6分米,高3分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铁皮?

2.做一个长方形状的鱼缸,长8分米,宽3分米,高5分米,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3.3个棱长都是8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多少?

4.五一班教室长9米,宽3米,高4米,班委会打算沿着教室顶部四周挂上彩灯,接灯的地方每盏需要0.5米线,接四盏灯至少需要多少米电源线?

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教学反思 第6篇

本学月主要学习了第一、二单元

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总的教学目标是: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该单元结束后进行的单元测试中还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体现在选择单位,排列大小,解决问题中对单位的关注上。存在填空题不填单位、选单位不准确的现象。很多学生忽视了排列大小首先统一单位、解决问题首先关注单位是否一致的步骤。

2、有不认真读题或不会读题的现象。三年级的数学问题大都是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这需要孩子深入理解题目的含义,找到重点的题目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找到他们的关系进行列式计算。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总的教学目标是:

1、重视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推动作用。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习。

4、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该单元教学过程中首先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而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很好,因此我充分的利用教材,在课堂开始就从书店销售情况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主动探索。

接着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感知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去练习巩固。学生积极地

罗秀梅 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再由此引出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同与不同点,从而概括总结出计算法则。

另外,我还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对比发现三位数乘一位数,所得的积是几位数,并要求学生在不计算的情况下能判断出积的大致范围,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单元新课结束后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补充了一些基本题和提高题,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高题可以满足很多掌握比较扎实的学生学习的欲望。基本题,则能让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做到能正确处理基本的题目,完成最起码的学习目标。将知识点通过多种形式出现,对学生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在具体的题目中穿插一些概括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通过试卷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做题时不够仔细,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从这个现象中,也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在以后教学中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

2、加强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真正学会利用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最薄弱的,也是最需要提高的。

3、从整个班级情况来看,班里的欠优生特别多,他们与优等生在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估算能力等方面也有很大差距,所以在以后教学中多关注一下他们,使全班同学共同提高。

三年级上学期第二学月教学反思

罗秀梅

这学月主要学习了第三、四单元。

第三单元《东南西北》新课中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1、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如以一轮红日、一首儿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方位知识和经验,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参与参与学习活动的求知欲。特别是诵读了一年级的儿歌《认方向》:“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东南西北,认清方向。”进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2、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建构新知。如:面对贴在教室中的太阳,相互交流方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辨别方向;观察交流教室、布置教室、房间等活动,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3.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为主要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能力。一方面,在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在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另一方面,在学生课前搜集、了解了“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怎样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第四单元《旋转与平移现象》教学时针对三年级的认知水平我作了如下尝试:1.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亲身模仿运动,结合讲解,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如出示挂图,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杆徐徐上升、直升机起飞时的螺旋桨运动、小风车迎风旋转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它们的运动方式,说说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介绍旋转和平移现象。2.通过辨析旋转和平移现象,寻找自己身边的旋转和平移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体会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出示一些旋转和平移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判断哪些运动是旋转、哪些是平移,将判断的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汇报;再说说自己生活中见到过的旋转和平移现象,然后全班交流。3.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能够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做一个表示旋转或平移的动作,在班内汇报表演。4.在活动中使学生感悟到:要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不仅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让学生移一移,说一说,拿一支铅笔,把笔尖放在图形原来位置的某个顶点上,再根据图形平移的方向和位置移动笔尖,观察它向什么方向平移,要落在什么位置,要平移几格,再让学生根据观察填出移动的方向和格数,再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根据要求画出要平移的图形。

纵观本月教学,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有待改进:

1、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认识平移与旋转的时候,教案的设计是先让学生分类再讲述为什么这样分。但巡视中发现分类情况五花八门,怕学生意见不统一,于是我就先讲述分析了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再分类。再如在教学运用认识的方向整理房间时因担心学生会出差错,一带而过,造成了一大部分学生的困惑。

2、没有很好地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如在找对应点和对应边时,多是老师或个别学生示范,大多数学生在下面听,导致了有部分学生知识掌握不够到位。如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思考的过程,再亲自来数一数、说一说、画一画,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更高,重难点也就掌握得更好。

3、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对学生的困难预设也不足,如在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辨别出左右面的方向可利用数学活动,把操场作为教室,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并融入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方向的认识,体会前与后,左与右的对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连性,引导学生按顺时针方向循环下去,认识东南西北,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教学反思

罗秀梅

本学月教学任务主要是第五单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与第六单元“周长”的教学。

第五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4、12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12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第六单元周长的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两点:

1、在体验中感悟。新课开始,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很好地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起点,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主题“周长”。然后让学生先指一指各种图形的周长,有不同的指法,但都强调了从一点出发,最后又回到了刚开始出发的地方,让学生获得“周长”最初的表象。接着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素材,通过指一指周围物体表面的周长、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性体验,在体验中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含义。

2、在体验中发展。在教学中,注重搭建学生活动的平台,组织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逐步发展的层次性活动,以小组实践活动为基础,在活动中探求新知。给学生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图形周长测量策略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巩固“周长概念”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曲线图形周长的测量,如圆形、心形的周长等;有直线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本月教学中还有待思考的问题:

1、在教学开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体现?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如何及时准确的实施?

2、为使教学更加有效地实施,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我们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是否全面、有效,代表性强?

一学月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7篇

准备课:上学了

教学内容:2——3页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2.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和方法。

3.让同学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4.培养同学们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同学们初步的观察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表现出来。教学过程:

一、问:9月1日是什麽日子?学生回答,(板书:上学了)

今天,小朋友们上学了,老师先带小朋友一起参观校园,请小朋友门仔细的观察,我们的校园都有什么?(组织好学生参观校园,注意学生秩序:两人手拉手一排,分两列)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参观校园,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看见了一些什么?

学生交流。

师:…..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习的乐园,宽阔的操场就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你喜欢自己的校园吗?

二、指导看图

老师这里也有一所美丽的校园图,你们还想不想看看? 学生观察:这所校园有些什么?同学们在干什么? 观察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板书1——10 小结:小朋友刚才观察的非常仔细,数的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那些数呀? 学生说1——10,并齐读

三、那你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说说身边的事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原来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到处有数学。

四、谁知道我们这节课上的什么课吗?你们喜欢数学可吗? 教后记:

第一章:

1、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5 的认识例1——例3 教学目标:

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习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用数字1-5表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的这句话中有那几个数字:小红书包里面有1个文具盒,2本书,3个本子。你能象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例1(1)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3)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1)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 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色圆片(2)老师指圆,学生说数,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么? 看书5页例3 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小组讨论:说说3、4、5可以表示什么?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9页 1题1-5还可以表示什么。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页例4,9页课堂活动2、3,15页练习一1、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你认为小手和小嘴怎样分工最合适?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根据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练习后小组交流

3、书上有这样一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吗?

4、教学在田字格里面规范书写 91)让学生说1——5的形状(3)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2(4)学生练习

三、课堂活动1、9页 1,写数2、9页 3,圈一圈,写一写。出示这些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4.填写9页3题

四、课堂练习15页1、2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0页0的认识,例1——例3,10-11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正确书写0

5、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 重难点:

1、0 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看图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放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么表示呢? 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么?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 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么?(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么?0在什麽地方?0 在直尺上表示什么?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老师示范书写0

2、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10-11页1——2看图写数(教师作个别指导)

2、11页4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么?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么?

还可以怎样看?

老师: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 多1,从右往左,依次少13、15页3看图画小棒 教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12页比较大小,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2会正确使用=、〈、〉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园内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儿真镁,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瞧,谁飞来了? 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并且填在书上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蜜蜂的只数3,花儿的朵数也3,3和3 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用3=3表示,中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练习读并且书空

练习:老师摆4个圆,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你能在说一个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2、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么?

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做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学生练习读,并且书空

蜜蜂十。蜻蜓4,3比4少,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学生读并且书空

3、观察讨论

4〉3

3〈4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习:(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2)14页1,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小狗和小毛的数量,在填一填

三、巩固练习

1、填空,16页6比较大小。

2、开放练习,16页7填空

4、比较生活中的物体数数量的大小 教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14页——17页7——10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巩固掌握比较的方法

2、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 ○ 比●()(多/少)

2()3(填符号 ● ● ● ●比○()

3()2

2、□□□□

△△△△

□和△()

()=()

二、练习指导

1、14页3题小组交流最后填写书上内容

2、17页8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最后填写书上内容 3.17页9(1)比线的长短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完成书上内容

4.17页9请4个小朋友上台,老师出示3把扫把,5个水桶 问:每个小朋友一把扫把,够吗?还差几把?你怎麽知道? 每人一个水桶,够吗?会有什麽情况?你怎样想? 老师注意多种分法:一一对应

用算式

用数数方法。

5,17页思考题,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后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18-19页例1——例3,课堂活动1、2练习二1

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实际感悟加法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加法意义。

2、认识加号,加法算式,初步感受数学的作用与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

3、探索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学会5以内的加法。教学重难点:探索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5

1、谁说说,1——5可以表示什么? 2、从1到5,谁会用手指表示?

二、合作探索

1、体会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91)请5个学生上台,发给每个学生一只笔,问:现在是几个?又发给一个,问;现在合起来是几个?

(2)出示动态汽车图 93)看图说图的意义,2辆车与一辆车合起来是3辆车,板书:2

1=3

5(4)在2和3之间用什么符号能清楚的表示2与1合起来3呢?小组交流(5)明确方法,认识“+”,介绍算式,读法。学生读(6)结合生活,说说2+1=3的意义(7)课堂活动1 2、探索2+3=

(1)老师摆3朵花,问:这是几朵花? 在摆2朵,问:又是几朵?

(2)划圈后问:这幅图是什么意义?(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对了。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那3+2=? 请同学摆,画,比,想,看谁最先找到答案。(40学生汇报。从3后接着数 数的组成 数的分解(4)小结

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5)课堂活动2 3、教学例3

9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4)在书上写算式

三、课堂练习

23页1题看图填空 教后记:

第7课时

教学内容:19页例4,课堂活动3、4,练习二 2、3、4 教学目的:1、学会看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2、探究发现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便的规律

3、初步学会树立辨证唯物观点 教学重点:会看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同桌合作摆铅笔 从不同方向写两个算式

4+1=5

1+4=5 2、补充

从左往右

3+2=5

从右往左看

2+3=5 3、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得出4+1=1+4

3+2=2+3

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4、把一幅图中两格外数合起来,可以写两个加法算式,得数不变

二、课堂活动 1、20页3 2、20页4

三、课堂练习

1、23页2。学生看图说3句话,再填 2、24页3先描述再填写

3、24页4学生独立计算,老师作个别指导 教后记:

第8课时

教学内容:21-22页例1——例3,课堂活动1、2。练习二5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践认识减法及减法图形

2、探索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3、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4、培养辨证唯物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看懂减法图

3、探索算法多样性。教学过程:

一、对口令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你能用3句话说图的意思吗?

我们可不可仪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呢? 板书:3-1=2 2、认识减法算式的减号,认识算式 3、结合生活,说说3-1的含义

二、教学例2 1、学生摆5跟小棒,那走2根,还剩几根? 怎样用算式表示?5-2= 2、小朋友刚才用小棒算了5-2=3,不用小棒,你会算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2+3=5所以5-2=3 5可以分成2和3 5减1,在减1,还剩3 直接数

3、小朋友刚才用摆小棒的方法写出了减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看小棒写算式 4、出示

先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在看虚线有几根小棒,虚线表示去掉 说 也 表示去掉

学生看图写算式

三、教学例3 1、学生独立计算5-4

2-1

4-3 7 2、抽学生说算法 3、在书上写

四、课堂活动

22页 1题学生边口述,边填 23页 2题数形结合

五、练习

24页5题先独立完成,后指明觉得说说 教后记:

第9课时

教学内容:22页例4,课堂活动3,练习二6——8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识别减法意义

2、会根据一幅图2个减法算式

3、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看图写2个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2、()-(—)=()

二、出示图

1、看见图,你会说什么

(1)白兔3只,灰兔2只,一共有几只?(2)一共有5只兔,白兔3只,灰兔有几只?(3)一共有5只兔,灰兔2只,白兔有几只? 2、写算式

3、3、引导学生说算式的意义 4、小结方法

先看一共有几只。遮住左边,看右边。遮住右边,看左边

三、课堂活动 23页3

四、练习1、24页6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25页7、8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3、25页思考题。注意语言表达的培养 教后记: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26页例1——例4,课堂活动1,练习三

教学目的:

1、对6——10没的感性认识

2、培养良好习惯

3、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8的书写

2、抽象出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有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

下面来看图,你说是什么季节?请你用有数字的话说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板书:6、7、8、9、10 2、教学例2(1)学生对立用小棒摆6——10(2)学生上台摆 3、教学例3(1)问:你会用手指表示6——10吗?(2)涂方格表示6——10 观察方格,你知道了什麽?让学生感悟依次多1(3)读数,并用手指表示(4)书写 老师示范 学生书空 在书上写

二、课堂活动

1、引导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思后在书上完成

2、根据方格图写10 的组成和分解(27页例4题)

三、课堂练习

34页2、4学生独立完成 教后记: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27——28页例5,例6,课堂活动2、3、4、5、练习三1、3 教学目的:

1、初步感受几个和第几个。

2、能正确在直尺上,数轴上按顺序填数

3、能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确定物体位置是第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春天到了,森林的小动物门在开运动会,下面就请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谁?他们在比赛什么?谁跑在最前面?示图(指导学生看书上的图)2、学生看图说,并且把结果填在书上 3、全班依次说第一是。。。。。4、教学例6(1)0在直尺上表示什么?(2)请你把直尺上的数填完(3)顺数0——10 倒数10——0(4)引导学生观察,从左往右你发现了什么?

9(5)老师指任意一个数,学生说他的位置

二、课堂活动 1、28页2 依次连线,完成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27页4 学生独立完成 3、29页5 观察:这幅图说了什么?有谁知道发射火箭是怎样数数? 为什么倒数?

三、课堂活动

练习三页1、3觉得独立完成,注意序数我基数的区别 教后记: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30页例1——例3,31页课堂活动1、2、3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

2、进一步巩固看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3、正确计算6、7的加法

4、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对口令(学过的加减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看教材图示

抽学生说图的意思

问:怎样列式?板书:4+2=6 你怎样算的?

(1)同桌说(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2、教学例2(1)用小棒摆

左边5根,右边2根,可以算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5+2=

2+5= 你怎样算?

3、教学例3葵花图(1)学生说图的意思(2)可以怎样写算式? 学生填在书上。

4+3=7

()+()=7 第二种学生讨论后填

10(3)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31页1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看懂图,有几个要求:写加法算式,得数是7(1)先连线,在填算式 2、游戏

对手指,合起来是7(1)师生对

(2)同桌对 3、31页3 引导学生看懂图的意义,先画再填

特别是第二幅图让学生探索多种画法,从而对应多种算式 教后记:

第13 课时

教学内容:32页例4、5、6,33页课堂活动1——3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减法意义

2、进一步理解掌握看图写两个减法算式方法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1、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多样性

2、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对口令练习

二、新授

1、教学例4(1)观察图

学生观察,并且用3句话说草原上有多少匹马列?跑了多少?。。。(2)还剩多少匹马?怎样列式? 板书:6-2(3)你怎样算6-2=?

先自己想,小组交流,全班汇报(4)让学生说说方法 2、教学例5(1)学生拿5个黄圆,2个红圆摆一排(2)学生根据摆的圆与两个减法算式

7-2=

7-5= 问:7-5你怎样计算? 3、教学例6(1)看图,看了以后说3句话(2)自由说,全班交流

(3)怎样写算式?学生说一种图的意思,就写一个算式。板书:4+3=

7-4=

7-3= 11 观察:3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组交流后全班讨论

老师小结: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2个减法算式

三、课堂活动

1、分一分,说一说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有几个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交流

2、看图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3、对口令游戏

(1)老师说加法算式,学生说两个减法算式(2)学生互相说(3)看卡片说得数 教后记:

第14课时

教学内容:34——35页5——9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联系

2、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学生思维

3、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发展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对口令 2、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二、练习指导 1、34页5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2、定时练习,35页6 3、35页7学生独立看图列,教师作个别指导 4、35页8(1)自己猜,填在书上(2)全班交流 5、33页9 猫博士出了一道题,把小名难住了,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自己想,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教后记: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36页例1、2、3,37页课堂活动1—3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一图四式

2、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之间的联系

3、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

4、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一图四式的方法

2、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例1 8根小棒分两堆,怎样分?

学生先试着分,根据分法写出算式。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教学例2 看图,说说这些小朋友在干吗?游泳池由个字,认识吗?(浅水区)

老师:小朋友门小,开始游泳的时候在浅水区安全一些,你们游泳最好和父母一起,不能自己到河边去,那是安全的。

(2)看动图意义,并说,根据自己说的意义写算式 板书5+3=8

3+5=8

8-5=3

8-3=5(3)说计算方法

(4)小结一图四式的方法

3、教学例3(1)分小组合作学习,拿9个圆分2堆,可以怎样分?(2)根据不同的分发,看书34页,填书 老师写9的加法减法算式(3)学生读

二、课堂活动

1、看图填表9的分拆和合成

2、37页2对口令(我出3,…..把9分成几和几)

3、37页3指导涂的方法,写出算式。学生把算式填在书上 教后记:

第16课时

教学内容:38页例1、2,39页课堂活动1、2、3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一图四式

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10以内的组成和分解

3、感悟凑10

4、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2、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知

请小朋友拿10只小棒,分成2堆,有几种方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3(1)出示一盒10支圆珠笔,教师从里面取出3支。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出此时情况(2)学生用小棒代替笔,摆一摆,说一说

(3)写算式:3+7

7+3

10-7

10-3(4)看书例1右图怎样填,并说算式意义(5)全班交流 2、教学例2(1)出示图,学生看图,理解图的意义

(2)摆一摆,学生用10个圆片,分成2组,动手操作,根据自己的操作写出算式。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3)论:这样分有什麽好处?(4)划一划,写一写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9+1=10

1+9=10

10-9=1

10-1=9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齐读

三、课堂活动

1、39页1,每张卡片上补足10个圆点 2、2、找朋友游戏

凑10,学生拿卡片,看和谁凑10 3、39页3。合成和分拆10 教后记:

第17课时

教学内容:40——41页练习四

教学目的:

1、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2、联系生活实际发展数学思维

3、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对10 的口令

二、练习指导 1、40页1的图(1)(2)两图根据算式中给的一个数,在说意义(3)图有四种图意

(5)图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交流后列算式

全班说说图的图意和算式 2、40-41页2、4 定时计算 3、40页3 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后再比较 4、41页6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问:5+()=10

10-()=4

()-9=1 你是怎样想的?

5、出示40页5题图

(1)老师引导学生看懂图的意思

(2)老师示范,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课后记:

第18课时

教学内容:41页例1,课堂活动1、2,练习五1 教学目的:

1、通过情景教学说明连枷的意义

2、通过操作感悟体会连枷的计算方法

3、培养思维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连枷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〇 〇 〇 〇〇 学生看图说图的意思,并且写算式

○ ○ ○ 把5 和3 合起来用什麽方法?着是几个数相加?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

学生口述图的意思,问:要求共有多少只?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板书:2+3+4 4+2+3

2、观察这些算式与复习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得出连加 这里的连加是几个数相加? 3、学生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 4、全班交流

三、课堂活动 1、43页1题 引导学生摆小棒

2、用这种方法看算式画,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练习

45页1先说说图意,再填空 课后记:

第19课时

教学内容:42页例2,43页课堂活动3,45页练习五2、3、8 教学目的:

1、通过情景图理解连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感悟体会连减的计算.方法 3、培养思维连贯性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连加,连减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连减的计算方法

2、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过菜吗?你们看见有什么蔬菜?

2、刺猬的妈妈在春天里种下了南瓜,现在是收获的季节,刺猬兄弟半妈妈在南瓜,出示例2图,学生根据图的意思说

要求 还剩多少个?怎样列算式?9-2-3 减了几次?板书:连减

3、学生自主探索9-2-3的计算方法(1)独立计算(2)同周交流(3)全班交流

二、课堂活动

1、43页3画一画,算一算,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43页4 三、练习

1、45页2先说出图意,再独立完成 2、45页3,定时计算

3、47页8说图意填算式,重在说图意。课后记:

第20课时

教学内容:44页例3,44页课堂活动。45页——47页4、5、6、7、9 教学目的:

1、通过情景图理解加减混和的意义

2、通过操作感悟体会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3、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看图

学生口述图的意思 2、怎样列算式? 6-2+3

6+3-2 观察:算式中有几中计算方法? 这样有加法又有减法叫加减混合 3、你怎样计算? 同桌说后全班交流 4、观察运算顺序

得出加减混合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课堂活动

1、44页1,指导学生边操作边口述。2、44页2,生边操作边口述

四、练习

1、46页4,强调斜行 2、47页8 认识出口,入口

3、45页3定时计算 4、46页7强调说图意 5、47页9,分组讨论 课后记:

第21课时

教学内容:48——49页整理和复习1——5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1——10 的大小顺序,区别基数和序数

2、巩固比较方法,正确比较多少,会熟练应用〈,〉、=

3、熟练掌握一图四式

4、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1、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看图写算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完了一单元,这节课我们就来回忆复习一单元的内容。2、带领学生回忆

3、小朋友认识了哪些数?你们会顺数和倒数吗?抽学生数后全班练习4、48页1,填完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数的规律 5、49页2,独立完成

6、小朋友会比较大小,什么时候用〈,〉、=呢? 完成48页3注意语言的表达。7、48页4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二、练习

()○()=()△△△ △△

△△△ △△()○()=()○○○○○○○()○()=()

□□□□□□□□□()○()○()=()

★★★ ★ ★★()○()○()=()★ ★ ★ 教后记:

第22课时

教学内容:49页——51页5、6、7、8、9、10、11、12 教学目的:

1、通过亲身经历,探索,感悟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整理方法

2、观察发现加减法表的一些规律

3、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1、观察发现规律

2、初步学会整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整理的欲望

我们已经学习了0以内的加减法,谁来说说你辉酸10 以内的哪些加减法题? 学生说,老师板书

老师:看了这些算式,你想说什么? 那我们今天就来整理10 以内的加减法。

二、经历整理的过程

1、给黑板上的算式分类 2、整理加法表

(1)分小组合作完成,按一定的顺序排列(2)交流

(3)学生填49页5(4)出示加法表

观察:横看,你发现了什么? 竖看,你发现了什么?

除此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横看:得数分别是1、2、3、……… 竖看:几+1 几+2…………… 1+9 9+1 等只是交换了位置

于是我们把45个加法算式分成两部分,是左边25道,右边20道,我们只要记住左边25道就可以了

3、整理减法表(1)50页学生填

思考:横看,你发现了什么?

竖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发现、了什么? 讨论后交流

横看:2-几 …………….10-几 竖看:几-1 ……………..几-9 于是把减法表也分成两部分生边操作边口述

三、练习

1、50页6计算工,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51页10夺红旗

一学月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学月九年级语文试卷(精选7篇)一学月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1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四年级语文试卷一.读拼音写汉字。(10分)p...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