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元曲《水仙子·咏江南》鉴赏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元曲《水仙子·咏江南》鉴赏(精选5篇)

元曲《水仙子·咏江南》鉴赏 第1篇

水仙子·咏江南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本曲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此曲写景物的角度,并理解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领会古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了解赏析的方法。

2、难点:体味曲中作者“爱杀江南”所蕴含的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说说江南特有的风光有哪些?

2、请同学们回忆回忆关于咏叹江南风光的诗句。——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二、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口,山东济南人。幼有义行,好读书,初被荐为东平学正。后拜监察御史,历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后辞官归隐,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劳瘁去世。卒封滨国公,谥号文忠。

张养浩为官方正,敢于直言犯谏。武宗时,曾因议立尚书省事,大违当政者意,被构罪罢官,他恐遭祸,变姓名逃去。英宗时又曾为内廷张灯为鳌山事上谏而险遭不测。他的散曲多是在辞官归里后所写,由于对宦海**、世态炎凉有切身体察,因此能作比较真切的描写。他的一些散曲中常写与鸥鹭为伍,与云山为友,使他心旷神怡。他的咏吟山水的优秀篇章也不少。但是,他的“警世”、“退隐”题材的作品,调子仍然是比较低沉的。他的理想只是远离嚣尘去过田园生活,以远祸全身。

张养浩对人民疾苦也比较同情。最著名的作品是《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在怀古兴叹之际能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比同类题材的散曲作品要高出一筹。

三、朗读感知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语音、语调。

2.借助注释,个体朗读,通过理解,明确下列问题: A“水仙子”为本曲的曲牌名,“咏江南”是题目。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的情感态度是怎么样的?(从“咏”字可以看出是“咏叹”、赞美的情感态度。)B说说曲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风景图画?

——此曲写江南水乡秋色,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3.组织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曲中的江南美景,理解本曲的内容大意。

——江面经晴日照射,腾起了薄薄的烟雾,两岸人家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水菱荷花丛中,一片秋光又轻又淡。看沙鸥频频起舞,自由自在的飞翔,风徐徐吹来,卷起珠帘,夹杂着淡淡的香味。看船只从远方驶来,五色的彩绘,把船身打扮得亮丽耀眼。风中酒旗翻飞。

四、品读赏析

1、这幅江南水乡秋色图是谁在欣赏?从曲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作者在欣赏。

一个“看”字点出作者曲中所有的风光都是他看到的;

一个“淡”字表面上是指江南秋天景色的悠闲、恬淡;而实际上是指作者恬淡闲适的心境的反映。(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香”字是指作者嗅到的。

结尾“爱杀江南”,直抒胸臆,将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表现得外露而炽烈。——前面七句用的是什么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2、作者如此浓烈地喜爱江南的风光,那么从曲中可以看出江南的风光到底美在哪里呢?(提示:写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景观描写,这样才能全面地表现一个地区的风光;也可以从画面的色调、动静、氛围、语言意境等方面来考虑)——明确:

A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秀丽恬淡:满江的烟波在阳光的照射下烟雾迷蒙,江上的荷花丛生,一片秋光恬淡,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

B江南水乡城市繁华富庶:“画檐”是南方富裕人家砖瓦房檐上的彩绘装饰;一个“接”字是房屋相接之意,说明人烟稠密;“十里珠帘”用了夸张的手法,更是江南水乡城市的繁华富庶;五彩亮丽的画船儿在招揽游湖赏曲的客人,酒旗翻飞的酒店招揽着累、饿交加的旅人,生意兴隆!

C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烟水、晴岚、画檐、荷花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驶来来,酒旗在迎风招展,于宁静中显出一派生机。

D语言美:两次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并且押an 韵,使本曲读起来富有音乐的节奏美。语言风格比较清丽明快。

3、教师小结:

本曲作者运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江南风光,把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市井风光融为一体,加深了我们对江南风物的整体印象,读后令人难以忘怀。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本曲

2、完成《点击》练习

元曲《水仙子·咏江南》鉴赏 第2篇

早晨起床,便看到外面笼罩着一层白雾,是那阳光照耀在江水上,腾起了一片片薄薄的白雾。强烈的太阳光刺过白雾,清楚地照着每一户人家。两岸人家的房檐紧密的都快碰到一起了。水面上菱叶和荷叶都飘荡着。不一会儿,就可以看到一条小鱼儿从水中露出头来,仿佛在张望着水面上的景物,要与水底的景物比比哪一个更好看。使原来宁静的秋风平添了几分生气。天上时不时飞过一两只沙鸥,撑开宽大的翅膀,在天上自由地滑翔,令人羡慕不已。每家每户的珠帘都飘着让人嘴馋的香味,而船夫们吃好喝好后,也撑着自家的小船,在河面上来回穿梭,迎接船客,不时地吆喝一声。岸边那飘着酒香的酒店,门边那随风而舞的酒旗也舞动着,真喜欢江南。

水仙子·咏江南阅读答案 第3篇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菱荷①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②,爱杀③江南。

①芰(jì)荷:芰是菱的古称。芰荷指菱叶与荷叶。②飐(zhǎn):风吹物使之颤动。③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

【问题】

(1)这首元曲中“▲”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1分)

(2)除美丽的自然风光外,曲中哪些景象体现了江南的.富庶与繁华?请用几个短语概括。(2分)

【参考答案】

(1)(1分)爱杀江南

(2)鳞次栉比的建筑

画船聚集

酒旗飞扬

《水仙子·咏江南》赏析及翻译 第4篇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注释】

烟水:江南水气蒸腾有如烟雾。

晴岚:晴天山林中的雾气。

画檐:绘有花纹、图案的屋檐。

芰荷:指菱角与荷花。芰,菱角。

“卷香风”句:“即十里香见卷珠帘。”柳永《望海潮》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译文】

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两岸人家屋檐相连。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看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时风从卷起的珠帘飘出有十里远。画船儿好像从天边驶来,酒旗儿迎风招展。真爱死个人啊,江南!

【赏析】

此曲写江南水乡秋色。景物迭出,各具情态,诗情画意,美不胜收。风格清逸,情调欢快,音律和谐。

首句“一江烟水照晴岚”展示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在烟水迷茫中描画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

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温柔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看沙鸥舞再三”则平添了几分闲适自得的怡然之味。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两句不仅字面相对,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对应,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最后一句“爱煞江南”总结心得,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

本诗用看似数量很少的数词表达出了“很多,范围很大”的`意思。如“看沙鸥舞再三”中的“再三”?一个“三”字写出了荷塘边上沙鸥的活跃,轻舞频频。“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中的“十”字,看似范围很小,区区十里,可细细品味,可以感觉到作者笔下的何止是十里,百里都不止,可见秋光中荷香香飘极远。本文中的“一段”中的数词是个例外,作者用“一段”来写荷丛,把秋天荷塘的那种消瘦,萧瑟表现的淋漓尽至。

本曲中?“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

在写景的层次上,作者由荷塘做中心,再写荷塘堤上起舞的沙鸥,然后又由荷香延伸到周围,进而延伸到天边,由中间到四周层层展开,一点到面连及整个江南,美极,妙极!

《水仙子·咏江南》公开课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曲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2、领会古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了解赏析元曲的方法。

3、体味曲中作者“爱杀江南”所蕴含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会古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了解赏析元曲的方法。

2、难点:体味曲中作者“爱杀江南”所蕴含的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说起江南,人们脑海中会自然地浮现出“温柔水乡”、“烟雨江南”等词汇,江南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给了无数文人骚客灵感,引得他们纷纷吟诗作赋赞美江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元代的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水仙子·咏江南》(板书课题)

二、解题,标题质疑

师:请一生回答这首散曲的题目是什么?什么意思? 明确:咏江南。意思是歌咏、赞美江南。师: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有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标题质疑法,亦即看到题目会产生什么问题?请大家思考后分享自己的疑惑?

预设:该曲写了江南哪些景象?作者为什么要咏江南?水仙子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也有自己的疑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跟大家有心灵相通的地方。(出示PPT的问题)

1、江南有些什么景象?这些景象分别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

2、写出此景的作者心情如何?

3、曲中有没有直接抒发对江南感情的句子?如果有,这句有何作用?

三、把握意境

师:接下来请大家根据疑问齐读散曲。

(读完)请学生描绘一下曲中所写到的江南景象。

组织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曲中的江南美景,理解本曲的内容大意。

——江面经晴日照射,腾起了薄薄的烟雾,两岸人家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水菱荷花丛中,一片秋光又轻又淡。

师:大家发现这三句写的景有何特色?是静景还是动景? 明确:静景。

师:这样的江南静景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悠闲、宁静、恬淡的江南秋日美景。

师:接下来请大家看一看,后面的句子还是在写静景吗? 生:不是,是动景。

师:从哪里看出来是动景? 生:舞、卷、至、飐

师:我们也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描绘一下江南动景的美感在哪里?

明确:看沙鸥频频起舞,自由自在的飞翔,风徐徐吹来,卷起珠帘,夹杂着淡淡的香味。看

船只从远方驶来,五色的彩绘,把船身打扮得亮丽耀眼。风中酒旗翻飞。师:这样的动景又给我们带来怎么的感觉呢? 明确:繁华、富庶、祥和的江南市井生活。

师:请大家再齐读散曲前7句,找找看曲中在数量词的使用上有何特点? 明确:使用了“

一、两、三、十”等较小、较少的数量词。师:这样的数量词的使用有何妙处?

明确:与江南风物的特点相一致,体现了江南的精致、秀丽、生动。

四、体会情感

师:这些江南的美景都是谁见到的? 明确:作者自己。

师: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见即所想的反映,作者见到如此的江南美景,体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呢?

明确:闲适、恬淡的心境。

师:作者的情感通过这个景物描写体现出来,也可以说这些景物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这就叫情景交融,那么曲中有没有直接把心中的感情抒发出来或者说直抒胸臆的句子呢? 明确:有,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师:这一句在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总结前文并且是该曲的主旨句,直接把心中的江南的喜爱和赞美表达出来了。

五、知人论世,深入把握

师:这首散曲我们读到这里应该说算是读完了,把握了散曲的内容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可以做出这样的小结。(出示PPT)如果我们就在这里结束大家有没有什么遗憾的?或者说大家还有些什么想知道? 预设:作者张养浩是谁?

师:是的。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离不开了解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历史上爱江南的人很多,但每个人对江南的爱或许都会因为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而带上了特殊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一定要知人论世。(PPT出示,介绍张养浩,介绍两首与他人生选择相关的散曲《沽美酒兼太平令》《十二月兼尧民歌》)

师:我们爱一个地方,或许因为这儿有我们的过去,或许因为那儿有我们的远方。所以我们会爱故乡,因为那里有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有思念我们的爹娘。我们会爱江南,因为那儿我们的憧憬和向往。从我们对这首散曲已经对张养浩的了解中可以得知,江南那种远离纷争、宁静悠闲的生活正是他在经历了宦海**、看透了世态炎凉之后的理想选择。因此,我们还可以从这首散曲中读出他的理想。(出示PPT)

至此,我们可以对这首散曲进行真正的总结(出示PPT)

六、反馈巩固

师:带着对本首散曲的理解,请大家再次齐读课文并尝试背诵,并且思考我们学习这首散曲用了怎样的方法?

明确:标题质疑、把握意境、体会情感、知人论世把握主旨(出示PPT)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点击》

元曲《水仙子·咏江南》鉴赏

元曲《水仙子·咏江南》鉴赏(精选5篇)元曲《水仙子·咏江南》鉴赏 第1篇水仙子·咏江南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本曲作者所描绘的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