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一起活着诗歌
与心一起活着诗歌(精选4篇)
与心一起活着诗歌 第1篇
当一颗心昏迷的时候——
时光好像睡着了,没有前进;
景色似乎定格了,忘了更新;
梦想已经死去了,无法苏醒。
每天每天地睁眼和闭眼,每夜每夜地等待和沉沦。
吃饭没有味道,因为只是为了解决饥饱;
前行没有目标,因为真的没有期许的远方;
看书没有感觉,因为实在没有感受的心情;
感动没有感情,因为仅仅觉得应该要感动。
临睡时混沌不已,也能沉沉睡去;
醒来后不知目标,继续留恋梦里。
一颗心死寂沉沉,想着这样度过,这一生如此漫长该多煎熬,究竟还要经历多少苦难才算完成了修行,日夜更替中等待着着死神的来临。
这样的感觉你有过吗?
其实,我有过,真的。
而当一颗心醒来的时候——
朝阳充满生机无与伦比的美丽,想要爬上山顶看日出一个人。
黄昏凄美静谧难以言说的壮丽,想要坐在屋顶看日落两个人。
南风十里草长莺飞花香满径,要和儿时的玩伴放风筝,暖春好美。
晴空万里绿树成荫电闪雷鸣,要和深爱的你共撑一把伞行着,炎夏也美。
微风习习落叶翩飞硕果累累,要和相知的友人作一幅画写一首诗,金秋太美。
寒风凛冽北风呼啸皑皑白雪,要和牵挂的亲人围着火炉话东话西,冬天真美。
怀念着昨天的一切,欢笑和眼泪都值得在回忆里暖暖安息;
珍视着今天的所有,精彩或平淡都应该用汗水给一个交代;
期许着明天的些许,成功和失败都可以用勇气安然地对待。
然后,开始有些害怕——
怕目光太短浅,看不清远处的牡丹和高空的云彩;
怕脚步太缓慢,会错过山巅的星辰和天边的大海;
怕手臂太短小,摸不到慈祥的脸庞和温暖的笑容;
怕记忆太迟钝,记不住美好的画面和说好的诺言。
怕反应不够迅速,不能及时给你想要的东西不能留住当时;
怕语言不够华美,不能书写这个世界的美丽不能表达心意;
怕能力不够硬强,不能给爱的人许诺的天堂不能达到梦想;
怕自己不够优秀,不能让这个社会好好利用不能实现价值!
真的很怕很怕,但越怕越有打败恐惧奋力奔跑的动力。
活着的时候,带上心:
天空是雨是晴都是风景,一颗淡然的心;
花朵是开是落都会欣赏,一颗爱美的心;
人情是冷是暖都会珍惜,一颗真诚的心;
明天是好是坏都会面对,一颗勇敢的心;
事情是成是败都会尽力
一颗从容的心;
心情是喜是悲都会体会,一颗真实的心;
得到或多或少都会感激,一颗感恩的心;
给予或大或小都会认真,一颗付出的心。
现在,与心一起活着,真好!
与心一起活着诗歌 第2篇
层云染就墨烟
我,落笔
种下一怀轻浅
若寂寞有边
我的无言是否可以
穿越你的眸眼
多想抵达你的空城
种下相守相依的誓言
那天堂的右面
是我想要泊弋的,
潇湘雨帘
丈量思念
该用哪个名词,
才可以标注距离的远近
米,千米,亦或是厘米
徒步你的红尘
我36码的脚印,能否踩出
你想要的心痛
光年,
眸里豁然落下痴情
就这两个字的身影
才可以暖慰你我的远近
用尽一生痴心
年华,远去了故梦
我的.最初依旧,
依旧是你三毫米以内的红尘
远涉天涯
我用寂寞里的寂寞
暖腻你的陌上清风
远与近
或许早已不是隔膜我们的影
心与心
和学生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 第3篇
一、赏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古诗, 我指导学生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 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 享受诗意的氛围, 感受诗歌的魅力。
1.搜集诗歌。我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诗歌。在搜集古诗的过程中, 学生就能初步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的相关知识。既可以感受到古诗的语言凝练, 内涵丰富, 也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2.欣赏诗歌。创作教学应以欣赏教学为基础。我主要通过对优秀诗歌的欣赏、分析, 并通过推荐“最喜欢的一首诗”活动, 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诗歌读给小组同学听, 然后让其说说喜欢的理由。这样从“授之以鱼”, 变为“授之以渔”, 让学生自己学会欣赏诗作, 也能促进学生理解诗作的主题、意境、写作方法, 从而达到训练语言、积淀诗情的目的, 为自己写诗打下基础。
3.创设氛围。以情感熏陶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教学的良好开端。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寻找诗的踪迹, 欣赏校园内张贴的书法家撰写的名诗, 还可以在教室黑板上专门开辟“诗文园地”, 将学生创作的优秀诗作展现出来。这样, 学生就会觉得其实诗就在生活中, 就在身边。
二、读诗
读是写的基础。所以, 教师应鼓励学生去读更多的儿童诗, 在朗读、欣赏中提高阅读水平。
1.坚持诵读。当每节课预备铃响起时, 教室就传出琅琅书声。教师应让学生坚持每天读诗, 应鼓励学生在上课前交流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 和家人交流自己读诗的体会。这样在反复诵读中, 学生就能体会到诗歌的韵味。
2.诗歌朗诵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内举办诗歌朗诵会, 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参加, 也可以在小组初选后, 推荐代表参加。在朗诵会中, 学生朗诵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 可以是个人朗诵, 可以是男女对诵, 可以是诗表演, 还可以配乐朗诵。这样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写诗
1.大胆想象。形式多样的诗歌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把故事变成诗歌, 把美丽的画面变成诗歌, 并且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让诗歌充满奇思妙想。
2.挖掘题材。在指导学生写诗时,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儿童诗《爸爸的鼾声》《致老鼠》等, 并和学生讨论, 让学生感受到其实生活就是诗。诗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时空, 学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物, 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学习技巧。每次课前引入和课后小结, 我都会读几首学生的诗作, 让学生从品读、评议中感受一些写诗技巧。如一位学生写了一首小诗《夜思友》:“夜思陈翔友, 思你真苦久。天下何其大, 唯你知我心。天公不作美, 转学高河处。他日若归来, 定要细谈之。”称赞之余, 我建议他将第一个“思”字改成“梦”字, 这样更能体现出对朋友的思念。在这个过程中, 我并不过多地讲解写诗的技巧, 只是引导学生在修改过程中体会到, 只有将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联想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技法表达出来, 才会构成优美的诗篇。
诗歌在疼痛的地方活着 第4篇
写诗需要天赋,然而,写诗的人功夫在诗外,诗,则在语言之外。我没有潜心去研究诗歌的流派和主义,没有刻意追求某一类诗歌的风格,甚至说不出一首好诗的评判标准。我以为,诗人还是不入流派为好,这样,才可以进行发挥,自在而为。
我一直喜欢和欣赏一种“白描式”的诗歌写作,常常是写完之后,搁置一段时间,然后以一个读者的心态去阅读和审视。诗不厌改,写成一首诗或许要不了一个时辰,但要写出一首好诗,需要穷尽一个诗人一生的时间。至今为止,我一直没有写出一首令自己满意的诗歌。我始终认为,好诗在民间,在网络,在每一个不经意的日子里。那些能够引起震撼和共鸣,能够让人在冷静中顿悟和思考,能够让人反反复复咀嚼和回味的诗,自然是好诗。
一个功利、浮躁、人情冷暖的时代,花开花落的声音,云彩的倒影,海市蜃楼的奇幻,高处的城市和低处的乡村,都有着沉重的一面。写诗的人,只有把自己放低点,再放低点,才能有冷静的视角和触角,才能把一些寻常或不寻常的事物看得更清,从而让自己的诗歌接上“地气”,释放出这个时代所蕴含的“正能量”。
诗歌在疼痛的地方活着。这些年,我试图把目光和触角伸向社会金字塔的底层,伸向那些边缘的、卑微的人群,伸向那些阳光暂时照耀不到的地方。世间的草木万象都有灵性,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和脉动,诗人,需要有一颗静观人世的草木之心,需要有一颗对时代、对故乡、对大地和亲人的敬畏之心。
写诗是一种释放,一种追溯,更是一种良知和使命。与诗歌为伴,有时会有一种边缘、冷寂的感觉,说实话,我喜欢这种感觉,深深地享受这种感觉,如果生活抛弃了诗歌,我宁愿带着她去私奔,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与她一同起舞。
草木之心
秋天接近尾声,那些好看的花
一茬接一茬凋謝
山脚下的小草,像一群怯生生的孩子
使劲绿着
冷风吹过它们的头顶
它们垂下脑袋,在浪一般的起伏中
分开又合拢
我被它们深深吸引,我的草木之躯
渐渐和它们融入一体
以匍匐的姿态,将一座山
高高举起
世界对我够好了
我哭他也哭
我一安静,他也变得安静
我们之间有着某种
不为人知的契合
他总是用含情脉脉的目光
注视我
给我温暖或者清凉
更多时候,他在听我诉述——
我是他的世界
世界对我够好了
我欠他太多,无以回报
只有当他黑下来的时候
我用一双眼睛
为他照明
与心一起活着诗歌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