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程序设计范文
运行程序设计范文(精选12篇)
运行程序设计 第1篇
我们所设计的塔机远程数字监控系统的一个亮点在于塔机工作的实时数据可通过IE浏览在线查看,这不仅有助于各级部门及时准确的监管多台塔机的工作状况,而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统计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时性。
塔机安全作业远程数字监控系统采用的数据管理方式是在施工现场通过记录仪采集塔机工作数据,同时通过Internet平台实现各工地自动向克瑞安邦外网服务器(托管WEB服务器)的中心数据库提交、汇总,并且可以动态向WEB服务器发布相关统计数据的统计结果,用户均可登录网站查看本单位权限范围内的塔机实时运行情况。
以前实现上述功能时会遇到一个问题:记录仪在采集数据时,可能由于通信的不流畅,而导致计算机资源一直被请求通信控件所占用。那么CPU就无法分配给请求网络资源的控件,实时数据得不到发送。同样,如果网络状态不好,数据发送时CPU资源一直被Inet控件请求网络所占用,那么采集数据的M S C O M M控件就不得不等待,而导致塔机工作数据无法采集。因此应该寻求方法解决此问题。
1 Shell方法介绍
Shell最初作为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交互的桥梁,它的主要任务是等待用户的输入,向操作系统解释用户的输入,并且处理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的输出结果。其实Shell也是程序,它由输入设备读取命令,再将其转为计算机可以了解的机器码,然后执行它,用户登陆操作系统后,用户命令与计算机交互的关系为:命令进程Shell操作系统内核计算机硬件。
而VB设计自带的Shell函数同样是作为VB内部调用外部可执行文件的一座桥梁。在VB内部,Shell函数的功能是执行用户提供路径下的外部可执行文件。Shell函数的返回值反映是否成功调用外部可执行文件。Shell函数因具有多种可选参数,它可以灵活的调用外部程序,在参数缺省情况下Shell函数是以异步方式来执行外部程序的。也就是说,用Shell启动的程序还没有完成执行过程,就已经执行到Shell函数之后的语句。本文正是利用shell函数的这个特点解决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外部过程1还没有结束,流程3就已开始运行,可以认为外部过程1与流程3是同时在计算机内运行。同理本文把上传部分做成可执行文件(.exe文件)可视为外部过程1,采集数据部分作为主程序的一部分可视为流程3。这样,上传部分与采集数据部分在计算机中可以同时运行。
2 VB程序的设计
本文在使用Shell函数时,需要把上传部分的程序做成可执行文件(.exe文件),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调用这个可执行文件,如图2所示。
采集的数据写入.t x t文件中,采集数据300ms以后通过shell方式调用上传程序。
在本系统中,利用shell方法来实现采集数据与发送数据同时进行,接收到的数据写在temp文件中,发送程序可直接从此文件中读取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发送时间比采集时间延时50ms,直至把数据库中数据发送完,发送程序弹出提示发送完毕的消息框。
用户在初次使用《塔机安全远程数字监控系统》时,会被要求填写生产商、租赁商等相关部门的名称及组织机构代码,填写完毕以后,点击完成,程序会自动上传这些信息。在执行此操作之前,各单位信息要求在Internet上注册,注册后在塔机监控菜单下能够看到塔机实时的运行情况。
用户使用《塔机安全远程数字监控系统》时,可以依据该塔机的最大警戒值设定报警值,设定完毕后,上传程序会自动判断塔机工作值是否超过警戒值,如超过,标志变量会改变并发送至服务器,远程用户能够浏览到网页上塔机工作的报警信息。便于及早作出正确判断,尽可能避免塔机事故的发生。
3 结论
我们应用shell方法的特点,调用shell时促发动作,而后继续下面的执行程序,shell动作与下面的程序同时执行。这样,使用shell方法调用发送程序,同时不影响数据采集程序的执行。Shell方法在长时间的实验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特点,较好地完成了本文所要求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永策,徐颖强.基于VB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多线程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5,(1):35-37.
[2]马铁勇,张莹.在Visual Basic中用Shell函数实现同步调用[J].微计算机应用,2000,(3):109-110.
伙食财务运行程序 第2篇
1.菜谱制定:每周五由总务处制定好教师、学生菜谱,制定后勤各种物资(含调料、咸、洗洁精等)的采购计划,并打印交校长室审批后由司务长分发到值厨人员、伙食保管、厨师。
2.询价采购:司务长对采购计划中的物资进行询价,做好询价记录,由值厨人员与司务长共同确定采购价格、质量、数量、送货时间,一般情况下,各种物资要求供货者在当天上午7:30------9:30送达,大宗食品由校长室最终确定。
3.进货验收:由当天值厨人员、司务长、伙食保管三人共同到场按要求验收、司磅,含水物品需入篮过磅,肉类制品需索证,保管员做好入库记录,值厨人员签字。
4.投入加工:每餐用料数量(含调料、配料)应由司务长按照当餐实际、在伙人数调整,不应一成不变。司务应长跟踪每餐食品的粗加工、烹调制作过程,保证足量下锅,袋装物品应拆散出库。5.回收入库:伙食保管应将当餐餐后多余的调料、早点、荤菜及时回收入库,并做好回收记录。
关闭后台运行的程序等 第3篇
在iOS上,按一下Home键就可以退出正在运行的软件,可听达人们说它们其实还在后台运行。我要如何关闭后台程序?
双击Home即可查看后台程序,按住图标不放,图标上就会出现小横杆,点击它就可以把正在后台运行的程序关掉了。顺便提示一下,将这一栏往右滑动还可以看到iPhone的控制按钮,左边的按钮就是锁定屏幕翻转(锁定后会在屏幕右上角出现锁定图标,一个圈着的小锁),锁定以后,你在iPhone上看书什么的,屏幕就不会乱翻了。
了解iPhone的基本信息
如何辨别我的iPhone 4型号、固件版本及其他信息?
进入“设置/通用/关于本机”就可以查看了。
容量货不对板?
我的手机在iTunes里的显示容量为什么会小一些?
产品的容量是按1024进制来计算的,原厂则是按千进制计算,另外系统会占用部分空间,所以这很正常。
Home、Power键在哪儿
经常听别人说Home键,Power键什么什么的,很多操作也要用到它们,可在哪儿呢?
Home就是主屏下方的圆键,Power键就是锁屏键,两个一起按就是截屏了。
这些字母啥意思
手机运营商图标旁边的字母是什么意思?
E表示连接到EDGE网络,小圆圈则是GPRS,3G就是3G网了。
设置Facetime
朋友们Facetime很愉快,可是我设置不来,要如何才能加入他们呢?
首先,依次进入“设置/电话”,看看最上边的本机号码是不是你的,注意查看前边有没有+86,没有请补上;然后同样在“设置/电话”,确认Facetime是打开的。若之前是关闭的,滑动打开后,会提示正在激活,激活成功后将显示“您的电话号码将共享给与您进行facetime通话的人”;此外还要确定是否通过WiFi连接上了Internet。
拒接来电
我要如何拒接来电?
按一下Power键可以消音,如果想拒接来电,连按两下就行了。
安装授权
安装软件提示我要给电脑授权,怎么办?
iTunes上选择“Store/对这台电脑授权”。
整理软件图标
iPhone上的软件都是图标,装得多了就乱七八糟,也不能建立文件夹,怎样才能把手机上的软件按不同的类别整理好呢?
在iOS上就不要老想着“新建文件夹了”,要把图标归类、排序很简单:按住任意一个不放,待全部图标开始抖动后即可任意拖动图标了,将想要合并的图标拖动重叠即可创建合并文件夹。对了,图标抖动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它们的左上角有小叉呢?点击它,就可以把不需要的软件删除了。
监理程序与运行 第4篇
1.1 什么是监理?什么是工程建设监理?
什么是监理?广义上讲, 执行者根据一定的行为准则, 对某些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使这些行为符合准则要求, 并协助行为主体实现其行为目的。
从字面上讲:“监”可当作可以照影的明亮铜镜, 含有对镜审视察看之意。“理”字指规律、条理、准则。综合起来, “监理”就有以准则为一面镜子, 对特定行为进行对照、审查。“理”字又有修正、雕琢的意思。因此“监理”也就有通过视察、检查、评价、以便对不规范行为进行“修正”“雕琢”“纠偏”以使行为规范的意思。“理”还有媒介、中介、媒人的意思, 因此它有第三方面含义。“理”字又当“吏”、“执行者”来使用。所以, 具有任务执行者的含义。
1.2 监理活动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1) 应当有明确的监理“执行者”也就是有监理的组织;
2) 应当有明确的行为“准则”, 它是监理工作的依据;
3) 应当有明确的被监理“行为”和被监理的“行为主体”, 它是监理的对象;
4) 应当有明确的监理目的和行之有效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手段。
1.3 监理概念的要点
1) 针对工程项目所实施的监督管理活动;
2) 工程建设监理的行为主体是监理单位;
3) 工程建设监理的实施需要业主委托和授权;
4) 工程建设监理是有明确依据的工程建设行为;
5) 工程建设监理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的实施阶段;
6) 工程建设监理是微观性质的监督管理活动。
1.4 监理的性质
1) 服务性;2) 独立性;3) 公正性;4) 科学性。
1.5 监理的中心任务:“四控两管一协调”
2 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是一个系统, 有不可分割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支持, 共同运行, 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这就是目标规划、动态控制、组织协调、信息管理、合同管理。
2.1 目标规划
以实现目标控制为目的规划和计划, 围绕三大控制进行研究确定、分解综合、风险管理、制立措施的集合。
2.2 动态控制
是开展监理活动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对过程、目标和活动的跟踪、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建设信息, 通过对比、纠偏、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达到总目标的实现。
2.3 组织协调
协调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还包括监理组织内部的协调。
2.4 信息管理
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存储、传递、应用等一系列工作, 这些工作总称为信息管理。
2.5 合同管理
3 监理程序
3.1 组建项目监理部办公室。
按照公司工程部派驻人员, 组建工地项目监理部, 由总监进行人员分工, 明确监理工作内容。监理人员进入工作状态后, 首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建立通讯网络;
2) 熟悉施工图纸;
3) 建立监理档案;
4) 察看施工现场熟悉环境;
5) 图表上墙, 随着施工的进度, 逐步完善。
3.2 监理工作日常运行。
1) 运行程序
(1) 发出一号监理通知, 内容是通知施工单位报验施工前期资料, 列出报验目录;
(2) 与建设单位协商后, 发出第二号监理通知, 内容是:关于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的通知, 按照监理规范规定的内容, 各自进行准备, 会后编发会议纪要, 各方签字后确定参见例会的时间、地点、人员等;
(3) 督促施工单位成立质量、安全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技术保证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及应急处理方案等, 必要时发出监理通知;
(4) 正常情况下, 每周召开一次工地例会, 视情况总监可适时地组织召开专题会、现场会、协商 (调度) 会, 会后编发会议纪要, 注意掌握发文的时效性;
(5) 参加图纸会审、基础验槽, 提出建议和意见;
(6)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 提出建议和补充;
(7) 对不具备开工条件、手续不全的建设单位发出通知催办;
(8) 考察试验室。
2) 随着工程的进展, 监理人员通过巡检、检查、平行检查、量测、测量、旁站、见证、监督等手段, 根据需要随时发出监理 (整改) 通知, 也可以通过会议、现场指令、口头交待等形式, 达到整改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 最好通过文字传递, 实现其目的, 而且有据可查;
3) 按照《监理规范》中规定的四项要求及规划12项内容进行编写监理规划;按照《监理规范》中规定的四项要求及4项主要内容进行编写监理实施细则;
4) 监理月报:按照《监理规范》中规定的7项内容, 不过监理进场后第一个月, 内容多一些, 主要增加:监理机构运行情况、施工单位情况、施工安全管理及文明工地情况、工程大事记;
5) 建立监理台帐。
4 质量评估
4.1 阶段性质量评估 (结构工程)
当地基与基础施工完成, 验收合格后和主体完成验收合格后, 进行阶段性质量评估, 提交阶段性质量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1) 依据;
2) 质量保证体系评估;
3) 质量保证资料核查情况;
4) 分项工程尺寸偏差及限值实测检查评价;
5) 基础分部、主体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汇总表;
6) 监理评估 (价) 结论。
4.2 单位工程
1) 单位工程评价 (估) 工程质量, 首先将单位工程按专业性质和建筑部位划分为地基及桩基工程、结构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五部分。每部分分别从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条件、性能检测、质量记录、尺寸偏差及限值实测、观感质量等五项内容来评价, 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2) 单位工程评估, 应在竣工验收合格后进行;
3) 评价人员应在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档案资料全面检查的基础上, 分别按有关表格内容进行查对, 逐项作出评价;
4) 施工中发生的质量事故、问题、原因、分析和处理结果;
5) 监理评估结论。
4.3 监理工作总结
1) 监理工作总结的总体要求
工作总结应能客观、公正、真实地反应工程监理的全过程, 能对监理效果进行综合描述和正确评价, 能反映工程的主要质量状况、结构安全、投资控制等方面的情况。
2) 监理工作总结的划分
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 应对监理工作进行两方面的总结:一方面, 是向业主提交监理工作总结, 其主要内容包括监理委托合同履行情况, 监理任务或监理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 由业主提供监理活动办公用房和用品、试验设备等清单, 监理工作总结的说明等。另一方面, 监理内部提交的工作总结, 主要是监理工作经验等。
3) 监理工作总结的编写的主要内容和组成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目标
1、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理解。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展示,温故求知
师:同学们都写过日记,我们来欣赏一篇: 【课件出示数学日记前半部分】
师:怎么样同学们我们也来练练计算吧!请大家直接说出得数!【课件出示口算练习】
(1)8×9(2)8×90(3)23×2(4)203×2(5)14×5(6)140×5(4、5、6题要说出口算过程。)师:请看下面这道竖式计算的题:【课件出示】
25×21(学生思考并完成填空。)师:(评价)„„让我们接着欣赏日记!【课件出示数学日记后半部分】 师:大家想不想像他一样聪明?这位同学在日记中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那我们也来解决一些和“卫星运行时间”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审题。
师: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和“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谁能把这个数学题完整地叙述一遍? 预设:
①如果学生只读出“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这只是问题,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应该包括已知信息和问题两部分,谁能完整地再来读一读?”)
②如果学生读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肯定)
2、列式。
师:解决这个问题要怎样列式呢?预设:114×21或21×114 师:你知道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适当评价学生回答)
3、估算。
师:在计算之前能不能先来估一估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①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估计:比2000分多一些。
②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估计:比2200分多一些。
③把114看作120,把21看做20,120×20=2400,估计:约2400分。师:我们估计出了积的大致范围。
4、精算。
(1)探索交流多种算法。师:那114×21究竟等于多少呢?大家先想一想„„把你想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写完的孩子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方法。预设:
①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让学生说一说,肯定其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思想。)②114×21 ③(竖式)④(表格法)=114×7×3 如果学生出现第4种方法,让其进行介绍;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此方法教师不需介绍。
=798×3 =2394(2)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两位数)个位上的1去乘114,等于114,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2去乘114,等于228,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用114+2280=2394。【教师规范板书竖式,在交流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算理。】(3)和估算结果对比。
师:这是我们计算的结果,它符合刚才估算的积的范围吗?(4)补充得数并思考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教师心中要明确的重点: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所得积的末位就要和这一位对齐。)(5)补充答语规范书写。
三、巩固算法,技能拓展。
1、巩固算法。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研究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着来算一算下面的题!比比看谁是计算小能手? 试一试:135×45、54×312(1)学生完成上面题目并指名板书。(2)展示交流。
2、技能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下面的任务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大家可要更加认真啊!试一试:408×25、47×210。
(1)学生完成上面题目并指名板书。(2)展示交流。
408×25(注意在辨析中提醒学生乘数中间的0不能忘记乘。)
47×210(通过对不同笔算情况的对比,明确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简便计算。)
师小结:大家的计算能力有了提高。
四、知识应用,辨析改错。师:下面请你当当小老师用估算的结果来检验下面这两道题的计算正确吗?
教材34页练一练第2题“森林医生”。【先出示横式及结果,在用估算检验后出示相应竖式辨析错误原因。】
五、知识拓展
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168克水,1小时要浪费掉多少克水?(解决实际问题;节约用水教育)
六、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回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呢?
2、布置作业:教材34页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 2394
1 4
×
1 1 4 „„„114×1 表示114个(1)
2 8 „„„„114×20 表示114个(20)
4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分析与设计 第6篇
【关键词】网络出版;流程分析;系统设计
网络出版在商业模式上是基于双向传递的信息流,以产品和服务为主,以数字内容为基本的交易对象的活动,是未来信息产业的中心。作为出版业与网络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出版在服务模式、收入模式、出版理念等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如美国的Iuniverse.com的话多服务模式呈现出多方位服务的特点。该网络主要有三大服务模块:作者服务、出版商服务和商业服务。美国的Xlibris.com创建了分级别的服务模式,它的用户主要是个人作者和读者,它在服务模式上最大的特点是分级别服务,即根据作者交纳费用的多少,Xlibris.com提供基础服务、专业服务、个性化服务三种不同级别的出版服务。就网络出版而言,它活化和简化了制版、复制、包装、运输等环节,没有物流、没有库存,其运作机理和流程大大的突破了传统出版业。
1.网络出版运行流程定义和特点
基于机理的网络出版运行流程是指以网络出版系统中的各个成员之间互动和协作为基础,并基于由网络出版系统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反馈机制、利益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构成的网络出版系统运行机理,研究网络出版业务运行的流程。所以,基于网络出版运行机理的流程包括信息采集、制作集成、广泛传播等。
网络出版运行与传统网络出版系统运行相比,具有立体、复杂和双向互动的特点,所以,基于机理的网络出版运行流程与传统出版流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机理的网络出版运行流程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多而复杂,传统出版运行流程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少且简单。
(2)基于机理的网络出版运行流程中网络出版物的采编、制作和发布是同步的,传统出版运行流程中出版物的采编、制作和发布是分时的。
(3)基于机理的网络出版运行流程中信息流动是快速和双向的,传统出版运行流程中信息流动是缓慢和单向的。
(4)基于机理的网络出版运行流程中网络出版物的采编和市场营销是同步的,传统出版运行流程中出版物的采编和市场营销是分布的。
2.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目标与原则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框架是网络出版运行的具体工作流程,是网络出版的重要补充环节,对于网络出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使网络出版运行流程化,是网络出版运行的有力支持,有利于对网络出版运行的风险控制,保证了网络出版运行的顺利进行,同时降低了网络出版运行的成本,提高了效率。
(2)对网络出版运行的决策提供依据。网络出版运行流程化可以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发生的时间和环节,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为决策提供依据。
(3)有利于明确网络出版运行工作的责任制,同时有利于对网络出版运行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考核。
(4)能够为改善网络出版运行流程提供依据。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有利于发现网络出版运行流程和网络出版运行管理的问题和缺陷,有利于改善网络出版运行流程。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网络出版运行工作流程化,提高网络出版运行的效率,降低网络出版运行的成本;同时发现网络出版运行流程中的问题和缺陷,以便改善网络出版运行流程。所以,网络出版运行设计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减少流程步骤。在设计流程时,可以先将获得输出结果所必需经历的活动列出来,然后考虑流程正常运转需要哪些活动支持,把它们添加到流程中,避免流程中堆砌过多的执行活动。
(2)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应当涵盖网络出版运行的所有主要要素,以保证对网络出版运行的全面和系统。同时,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中还要坚持突出重点、关键环节关键控制、关键点重点控制的原则。
(3)为了保证流程体系的有效运作,网络出版运行流程体系应当是规范化、结构化,以达到可管理、可控制、可衡量、易沟通、易分工和易评价。
由于网络出版运行的特殊性,我们对网络出版运行的流程设计依据下面几点原则而设计:
(1)符合网络出版运行特点的原则。流程设计符合网络出版运行特点的原则是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的前提,对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中,要紧按照网络出版运行的特点和项目要求。
(2)全面设计,突出关键的原则。对于网络出版运行来说,环节多而且过程复杂,如果对全过程的每个细节都给予详细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花费的人力物力太大,同时找不到重点;如果只对重点环节进行设计,会产生网络出版运行的盲点。所以,在对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全面设计,突出关键的原则。
(3)简易通用原则。由于网络出版运行本身的复杂性,在对网络出版运行流程的设计上要尽量简单易行,避免网络出版运行流程的繁琐复杂和费用庞大;另一方面,网络出版运行项目众多,在具有网络出版运行本身的一般特点的同时,还有项目自身的特点,所以对流程设计在符合网络出版运行的同时,要具有网络出版运行流程的通用性。
3.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重点及框架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框架的设计重点在于:
(1)在网络出版物信息采编、内容制作和内容发布与传播过程中,网络出版商、读者和作者三方面互动协调的流程设计。
(2)网络出版商与读者在线交易安全的流程设计。
(3)网络出版商在发布和传播网络出版物的过程中,对于作者产权的保护流程设计。
(4)网络出版商对服务和产品以及营销等的创新方面的流程设计。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框架的设计是基于网络出版运行机理的,此流程框架的设计遵从三方面的内容,即资金流、信息流和网络出版运行行为主体。同时,基于网络出版运行机理的网络出版运行流程与在上一章中研究的运行系统和运行机理一致,即是以网络出版市场需求为动力,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出版相关法律和标准的完善为保障机制,以网络出版商、读者和作者三方的互动为协同机制,以三者之间两两交流为反馈机制,实现网络出版的顺利运行,以及利益在网络出版商、技术服务供应方和作者等之间的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王晓丹.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4,(3):76-77.
[2]徐丽芳.网络出版的定价模式研究[J].出版发行与研究,2004,(3):58-61.
[3]安兴茹.网络出版者在Web资源保存中的角色探析[J].情报学报,2006,(11):7-10.
高压配电系统设计、运行维护 第7篇
高压配电系统内的设备包括:高压开关, 隔离开关, 电流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 避雷器, 母线, 支持绝缘子, 金具等等。在系统的正常运作下, 这些系统设备都应该优质化地工作, 执行配电任务。而运行维护工作能够保证高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维护要求包括: (1) 通过运行维护实现SCADA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 保证配电系统的运行参数满足正常状态的两个约束条件; (2) 通过运行维护实现LM和DSM用以改善正常状态下的负荷曲线, 避免峰值期间出现过负荷而导致违反不等式约束条件; (3) 通过运行维护实现在满足正常状态约束条件下, DMS通过负荷平衡和电压/无功优化来降低网损, 以实现配电系统的经济运行; (4) 通过运行维护实现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力学计算。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3.0.8所列数值。在高压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过程中, 必须要保证其设计内容与方案能够保证其正常的工作任务, 同时又能够为配电系统带来一定的安排保障。而在具体的配电系统维护过程中, 也要考虑到其正常运行的状况, 做出优质的维护方案设计。
2 高压配电系统优化运行设计
2.1 高压配电基础设计
高压配电基础内容的设计主要保证其配电工作情况符合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等制度条例的规定。具体来讲包括: (1) 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允许最高工作电压不得低于该回路的最高运行电压。设计所选用的导体和电器, 其长期允许电流不得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对屋外导体和电器尚应计及日照对其载流量的影响。 (2) 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 应按电网中出现的各种过电压和保护设备相应的保护水平来确定。在进行绝缘配合时, 应权衡过电压的各种保护装置、设备造价、维修费用以及故障损失等因素, 力求取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3) 熔断器。熔断器其实就是一种短路保护器, 广泛用于配电控制系统, 主要进行短路保护或严重过载保护。在设计过程中跌落式熔断器的开断能力应分别按上、下限值来验算, 在验算上限值时要应用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验算下限值时, 应用最小运行方式。 (4) 断路器要尽可能地按短路稳定条件选择, 选择过程中考虑到短路稳定性校验的一般要求、短路电流的热效应。短路稳定性校验。其次, 也要考虑到高压配电装置设计的地域环境问题。总之, 高压配电基础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到配电电器的基本情况, 要根据高压配电的环境、设计流程选择电器。另外, 高压配电基础设计过程中电器选购时必须针对工具的电气性能, 按照自己的需要谨慎购置, 确定购置时, 最好在协议中提出其承诺的保证要求为宜。同时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情况及环境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优先选用占地少的配电装置型式, 在同一配电室内单列布置高、低压配电装置时, 当高压开关柜或低压配电屏顶面有裸露带电导体时, 两者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m;当高压开关柜和低压配电屏的顶面封闭外壳防护等级符合IP2X级时, 两者可靠近布置。
2.2 监控系统设计
目前监控系统的设计要采用数字化的监控模式, 监测管理, 可连接智能电力监控仪表、带有智能接口的低压断路器、中压综合保护继电器、变压器、直流屏等, 实现遥控、遥测、遥信功能。监控系统的设计首先要提供人机的操作交流界面, 采用全图形方式编辑的图形画面具有多种显示特性, 用户可以非常直观、方便地编辑、定位、查看有关信息和内容, 包括:画面文件索引选择、事故自动调用画面等内容, 以便全方位地显示多种数值。其次, 为了避免监控的不完善, 要建立监控现场采集层。现场采集层由现场监控单元实现对每个变电所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与处理。对每一回路的断路器状态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上传, 执行上位系统下达的命令, 包括控制断路器分合闸、修改设置参数等。同时配合上位软件可以实现把中压线路的过流、过流速断、变压器过热、单项接地等故障信号及时反映到监控中心。
3 高压配电系统优化维护控制
3.1 设备参数监督
在进行系统维护的过程中, 应该重点检查设备的参数情况, 对参数值进行验收,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参数的验收也是衡量高压配电系统设计是否优化的标准。参数的验收包括多方面:接管后设备运行检查各种参数正常。如变压器绕组温度正常、温度较高时冷却风扇能启动;温度再高时能够跳闸保护等;配电开关功能正常;重要负载最好有双电源进行供电;重要负载要做好例行的保养工作;变压器按规定周期做好预防性试验。在系统优化维护的过程中, 设备参数如果出现问题, 要及时做出处理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记录了事, 要使得维护人员认识到设备参数的日常检查关系到整体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系统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维护日常制度化
在对高压设备维护时, 必须要形成经常性的制度方案, 配电系统中高低压变配电设备应在每季度各进行一次停电、清扫、检修工作。每年必须对高压变配电设施进行预防性测试一次。线路的养护按照电力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当供电线路存在异常情况时, 采取措施并及时通知电力部门及主管部门。其次, 也要考虑到维护过程中的检查安全问题, 使得制度化与安全管理联系起来, 应该确认所需要维护的高压设备是否停电。其次操作隔离开关, 使所要检修的设备与电源侧产生明显的断开点, 以便于提高维护人员的自身安全。高压设备除每年聘请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设备年检外, 平时还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工作, 维护工作重点应放在日常操作比较频繁的断路器开关上, 以保证其切断故障电流的速断性。
3.3 变压器维修保养
变压器组成部件包括器身 (铁芯、绕组、绝缘、引线) 、变压器油、油箱和冷却装置、调压装置、保护装置 (吸湿器、安全气道、气体继电器、储油柜及测温装置等) 和出线套管。正常运行的变压器会发出均匀而且细微的嗡嗡的声音, 当变压器发生不同性质的故障, 声音会发生变化。这时应根据现场情采取措施, 查找故障原因。尽量避免在配电变压器上安装低压计量箱, 因长时间运行, 计量箱玻璃损坏或配变低压桩头损坏不能及时进行更换, 致使因雨水等原因烧坏电能表引起配变受损。总之, 对于变压器的维修保养要考虑到外部观察和内部检查两方面, 外部观察主要是观察油污情况和声音情况;内部检查则是要定期进行机箱内部的检查, 及时更换部件, 保证其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 对于高压配电系统而言在设计过程中既要重视基础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又要考虑到监控系统的安装。而在具体的维护过程中要重视设备参数的验收, 建立日常维护制度, 重视变压器的维修保养, 使得高压配电设备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晓增.关于高压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若干思考[J].科技资讯, 2011, (07) .[1]刘晓增.关于高压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若干思考[J].科技资讯, 2011, (07) .
[2]黄相英.高压供配电系统不平衡配电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广西轻工业, 2011, (09) .[2]黄相英.高压供配电系统不平衡配电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广西轻工业, 2011, (09) .
电梯安全运行技术设计方案 第8篇
1.1电梯事故呈上升趋势
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电梯事故40起左右,特别是2012年以来电梯事故呈上升趋势。尤其近年来,电梯事故越演越烈,电梯行业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南京市质监局通报,2013年4月-2014年4月内:困人故障6030宗、被困人员8678人;杭州电梯故障应急电话96333平台2012-2014年接到电话13万余次、应急事件14 666宗、困人6 620起、故障8 046起、被困人员12 654人;广州市质监局通报,2013-2014年接到电话98912通、应急事件15 909宗、困人事件10275宗、故障事件5 634宗、被困人员27 544人。
1.2故障和事故原因分析
电梯故障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类:1设备机械或电气故障(约占60%),主要因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维保不到位、元器件失效等导致;2不文明乘梯(约占30%),主要由于乘客撞门、生活或装修垃圾掉落、超时挡门、超载等造成;3管理不当(约占10%),主要由于机房管理不当、基坑进水、三方通话失效、停电、电压不稳等原因造成。
电梯发生事故的原因也可以分为三大类:1违章违规操作(约占45%),主要由于维保或安装人员违章违规操作引发的事故;2乘客违反安全乘梯规定(约占30%),比如电梯困人后乘客擅自处理不当引起事故;3管理不善(约占25%),主要由电梯带病运行引发。
1.3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从上述分析发现,电梯运行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使我们不得不思考问题背后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1)电梯使用方:如何事前预防,实现电梯故障预警和报警?如何事中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如何事后追责,划分责任?
2)电梯维保公司:如何事前预防,保证电梯保养计划的规范性?如何事中处理,记录保养和维修工作情况?如何事后监管,区分电梯公司的优劣,以及如何取得监管惩罚的依据?
3)国家质检部门:监督工作量大、不及时,如何对保养工作质量和电梯检验质量监督更有效?如何对电梯困人事故做出协调指挥?如何建立协调指挥程序和流程?如何处理群众咨询和投诉?
1.4电梯安全运行方案设计
1)轿厢内的多媒体终端如图1所示。
多媒体终端能解决的问题见表1。
2)电梯黑匣子如图2所示。
电梯黑匣子能解决的问题如表2所示。
3)电梯物联网平台如图3所示。
电梯物联网平台能解决的问题如表3所示。
2电梯安全运行技术方案详细设计
2.1多媒体硬件及软件功能和技术设计(见表4)
2.2黑匣子硬件及软件功能和技术设计(见表5)
2.3物联网软件平台功能和技术设计(见表6)
3社会价值
3.1给运营商带来的好处
帮助政府建立一个保障公民安全的监控平台,取得好的社会效益。为运营商开辟其他物联网领域,扩大物联网市场份额提供经验储备。集中的平台建设使运营商的集成费用大大降低。集中的网管模块,使每一个终端都处在可监控的状态,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维护性。
3.2给使用单位带来的好处
将电梯基本信息、运行信息、故障救援信息有机共享给物业公司等电梯使用单位,使得该类用户对电梯的保养、报警、维修、年检等数据提前获取、有效监管、高效调度,使得物业公司可以切实掌控电梯日常运行状况。
3.3给公众带来的好处
向电梯乘客共享电梯基本信息、维保信息和故障信息,乘客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得电梯注册代码、维保人员、最近保养日期、最近故障情况等信息,使得乘客对电梯情况心里有数,提高乘客的满意度。
3.4给维保公司带来的好处
通过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手段,支持维保公司管理电梯保养、年检、报警、维修、配件采购、合同执行等业务过程,使得电梯全业务在平台上展开,维保公司业务管理将跨越地理范围和时间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对电梯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和进行资源调度,将极大提升电梯维保行业管理水平。
3.5给政府带来的好处
通过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手段,将电梯基本信息、运行信息、故障救援信息有机共享给质监局和特检院,为电梯年检、保养、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提供数据,提高维保过程管理水平、年检过程管理水平、应急救援过程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电梯相应监管时效性。
3.6给传媒公司带来的好处
免费搭建软/硬件平台,并依托云平台实现自动定位及动态数据获取,进行区域化的动态定点投送信息,极大提高广告价值。由于设备属于公共救援性质,并且由运营商做长期的技术支持和网络服务,只需将精力投放在商业运行方面,不用顾虑设备维护。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门户网站[EB/OL].http://www.aqsiq.gov.cn/
[2]方彦军.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运行程序设计 第9篇
关键词:Vega Prime,模拟,环境,压缩,解压
1 引言
Vega Prime(以下简称VP)是目前流行的视景开发工具。VP是Multigen Paradigm公司(MPI)在Vega基础上推出的新一代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实时视景驱动软件,基于Vega Scene Graph,同时包括Lynx Prime GUI(图形用户界面)工具,用户既可以用图形化的工具进行快速辅助配置,又可以用底层场景图形API创建用户特定功能;提供了对Meta Flight格式的支持,扩展性更强;可通过API函数对实体操作,简化了开发过程,缩短了开发时间,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开发实时三维仿真。鉴于VP具有上述优越特性,在军事、民用各类视景仿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基于VP开发的软件脱离VP环境运行即独立运行(即在没有安装VP的下运行)问题困扰很多软件开发者。独立运行的含义是指基于VP开发的程序可在没有安装VP开发环境的计算机上运行。关于基于VP开发的程序发行问题在“Vega Prime Programmer’s Guide”中专门有一部分内容“Make a Vega Prime Application Run under a Runtime License”介绍如何生成运行license,步骤比较复杂,同时需要运行license才能生成。
Vega Prime集成运行环境(Vega Prime Integrated Run Environ)主要用于执行基于Vega Prime开发的程序,解决基于Vega Prime开发程序独立运行的难题。集成环境模拟Vega Prime环境和运行需要的License,在集成环境下直接运行Vega Prime开发的程序,不需要安装Vega Prime及License,彻底解决了Vega Prime开发程序的执行问题。
2 运行环境分析
2.1 无VP环境运行程序存在的问题
基于VP开发的程序在没有安装VP计算机上运行时有两个问题,一是在Vega Prime初始化时vp::initialize(__argc,__argv),弹出没有运行license的对话框,如图1所示;二是部分数据无法加载,如天空纹理等。模拟环境就是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2.2 运行环境分析
Vega Prime安装好以后,假设安装在C:Program Files目录下(以下同),建立的环境变量如表1所示。
2.2.1 license
经运行跟踪,总结Vega Prime程序运行的合法license条件为:
(1)存在环境变量MPI_INSTALL_DEFAULT。
(2)在MPI_INSTALL_DEFAULT/flexlm CRO存在serverlist.dat文件。
(3)在MPI_INSTALL_DEFAULT/flexlm CRO存在mpicro.lic,而且该是合法的license。
(4)在serverlist.dat中指定license文件,内容如下:
MPI_LICENSE_FILE=C:ProgramFilesMulti GenParadigm/flexlm CRO/mpicro.lic
export MPI_LICENSE_FILE
2.2.2 运行数据
存在MPI_INSTALL_DEFAULT/config,这个目录包括以下子目录,可以从Vega Prime安装目录中获取,包括目录中的数据,如图2所示。
3 模拟Vega Prime运行环境
3.1 数据准备
将运行数据和license文件打包,可用Win Zip压缩到一个文件中,便于数据的管理。
3.2 模拟license
模拟license的步骤为:在MPI_INSTALL_DEFAULT目录下创建flexlm CRO目录;在MPI_INSTALL_DEFAULT/flexlmCRO目录中生成serverlist.dat文件,在该文件中写入MPI_LI-CENSE_FILE=MPI_INSTALL_DEFAULT/flexlm CRO/mpicro.lic和export MPI_LICENSE_FILE两行;从压缩数据包中解压mpicro.lic文件到MPI_INSTALL_DEFAULT/flexlm CRO/目录中。
3.3 生成运行数据
将压缩数据包中的运行数据解压到MPI_INSTALL_DE-FAULT中,生成环境所需要的所有目录和相应数据,参见图2。
4 环境组成和特点
4.1 组成
由两部分组成,如图3所示。
(1)集成运行环境引擎(Vega Prime Run Env),提供模拟Vega Prime环境、License、运行等核心功能,根据用户需求可提供用户二次开发工具。
(2)集成运行环境Shell(Vega Prime Run Env_Shell),在集成运行环境引擎(Vega Prime Run Env)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提供运行Vega Prime开发程序的环境。
4.2 特点
(1)在集成环境下直接运行Vega Prim开发的程序,不再需要安装Vega Prime环境,将该集成运行环境(Vega Prime Run Env)随开发的Vega Prime程序一起打包,完全脱离Vega Prime环境。
(2)模拟基于Vega Prime开发程序运行时的License,不再需要安装运行License。
(3)提供设计思想、二次开发工具,满足用户定制的需要。
(4)对程序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功能没有影响,对Vega Prime本身没有任何修改。
(5)绿色软件,不需要安装,直接运行。
(6)启动时可自动加载、运行Vega Prime程序。(7)使用简单,开发方便。
5 运行环境实现
压缩、解压缩采用Zip Archive库,Zip Archive库是ZIP压缩、解压缩算法库,完全C++实现,支持多种平台,开源、免费,为在应用程序支持ZIP压缩提供便捷,详细内容参见http//www.artpol-software.com。
5.1 模拟环境建立过程
Vega Prime自动运行环境:
(1)在临时文件目录中建立目录flexlm CRO。
(2)在flexlm CRO目录中建立两个临时文件:serverlist dat、mpicro.lic,写入相应的值。
(3)在临时文件目录中建立目录config及相应目录和文件。
(4)备份MPI_INSTALL_DEFAULT值(如果存在),产生环境变量MPI_INSTALL_DEFAULT指向临时文件目录(不含flexlm CRO)。
(5)调用Vega Prime define(),进行license认证。
(6)删除MPI_INSTALL_DEFAULT环境变量,恢复MPI_INSTALL_DEFAULT原始值。
(7)删除两个文件。
(8)删除目录flexlm CRO。
5.2 具体实现
5.2.1 建立模拟运行环境
5.2.2 删除模拟环境
5.3 其他
5.3.1 修改环境变量
5.3.2 删除目录
通过递归调用,删除目录下的文件及目录。
5.3.3 设置目录属性为隐藏
6 结语
根据提出的设计思想,开发了“Vega Prime集成运行环境”共享软件,目前版本为2.21,经推广应用,实际运行效果良好,界面如图4所示。将其进行扩展,适应不同VegaPrime版本。
参考文献
[1]MultiGen-Paradigm Inc.Vega Prime Programmer’s Guide Ver2.0[M],2005.
[2]http://www.vrchina.net.
[3]http://www.artpol-software.com.
创业投资基金运行体系设计 第10篇
中小企业不仅是就业机会的重要提供者, 也是对市场机制反应最灵敏、最具有活力的企业组织。特别是中小企业中的高科技企业, 是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力量。
长期以来, 受国内金融体系发育程度较低影响, 中小企业, 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 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创新能力, 影响到产业经济的发展。
创业投资基金以风险投资的形式介入高科技中小企业运营, 可以有效缓解高科技中小企业阶段性融资问题, 并形成可持续的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机制。
1 创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
创业投资基金担负了完善产业政策环境, 促进高科技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任务, 因而前期投资以政府债券形式出资, 随着基金的发展, 可以采取PPP模式, 引入私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 多元化资金来源, 推动基金规模的快速壮大。
2 创业投资基金与促进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
创业投资基金对促进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主要起到如下作用。
2.1 完善扶持体系, 提供发展动力
创业投资基金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 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 营造宜业乐业的发展环境,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
2.2 扶持科技企业, 破解发展瓶颈
从发展阶段划分看, 科技型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通常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5个阶段。从资金需求链条看, 一般种子期是由创业者个人和亲属出资创业, 或由天使投资者投资 (政府和私人投资) ;当企业进入创业期, 最初拿到的启动资金用尽之后, 企业普遍存在面临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
从资金供给类型上划分, 在这个阶段能为企业弥补资金缺口的外来资金有3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基金和政府部门扶持资金。
创业期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 固定资产也很少, 公司开发的专利技术或产品没有经过市场检验, 在评估时价值较低, 很多企业还没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系统, 缺乏合适的抵押资产和担保, 使中小高科技企业很难通过商业金融机构完成融资。
长久以来, 大部分政府资金都投向了研究机构和行业的领导企业, 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政府资金的直接支持。
风险投资基金在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金融体系发达的美国, 21%的GDP是由接受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创造出来的。在中国, 我们所熟知的阿里巴巴和京东等公司也都曾经得到过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并创造了商业奇迹。
创业投资基金就是要在高科技中小企业完成技术研发, 进入创业期后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扩大生产, 迅速成长。
3 创业基金和未来科技银行的关系
科技银行是专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 针对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可以进行直接投资和信用贷款, 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和专业性, 在支持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硅谷银行是全球最大的科技银行, 该银行主要为硅谷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及风险投资提供金融服务。得益于个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 硅谷银行在高科技企业融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目前该银行拥有11 000家客户, 90%以上是高科技企业和生物类企业, 其中不乏思科、甲骨文公司等高科技行业巨头。
受限于金融体系发育程度和行业监管条例, 国内科技银行业务的开展面临重重困难, 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困局没有质的改变。
创业投资基金作为未来科技银行的一部分, 承担了科技银行中面向高科技中小企业投资的职能, 具有先行先试的意义, 其主要作用有如下两点:
(1) 积累融资经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 高科技中小企业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 投资方和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掌握极不对称, 存在较高的投资风险。创业投资基金面向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投资业务是未来科技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 创业投资基金将为未来的科技银行积累宝贵的投资操作经验, 奠定完善的制度基础。
(2) 隔离融资风险。面向高科技中小企业投资在具有高收益率的同时, 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为隔离投资风险, 充分保证资本的运营安全, 未来科技银行对外投资业务将由创业投资基金单独执行, 确保投资的专业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4 创业投资基金的融资方式
为更好促进区内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 创业投资基金采用以投资为主, 投资与贷款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其中投资是指对企业进行直接权益性投资, 为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创业投资基金的持股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股权的30%。贷款则主要为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缺口, 但贷款利率会适当上浮3~5个百分点。
5 创业投资基金的风险分类
风险投资基金选择项目时主要关注项目的发展前景和管理者的个人能力, 因而投资风险的甄别也和这两项指标相关, 这些风险主要有:
(1) 项目价值评估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创新活动不确定性和专业性特点, 在没有获得商业成功之前, 很难评估科技项目的货币价值和企业的风险特性, 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项目价值评估时存在风险。
(2) 管理者道德风险。风险投资由于本身的运作特点, 运作过程中存在着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性, 这种不对称易导致被投资企业出现道德风险问题。
6 创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
根据主要运行风险, 目前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1) 限制投资方向。按照成熟投资公司的成功经验, 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限定为比较熟悉的支柱性产业。把投资方向限定在较为熟悉的产业, 可以有效管控风险, 同时也能使创业投资基金更好地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
(2) 专家客观评审。为判定项目的发展前景, 评估创新的潜在价值, 以区内现有人才为基础, 分门别类建立评审专家库, 制定适当的评审标准, 对拟投资项目进行客观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
(3) 持续信息获取。企业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 这些信息的获得可以通过派驻顾问, 指定财务公司管理账务等方式解决。对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的充分掌握, 可以有效控制经营者道德风险。
(4) 组成投资联盟。创业投资基金可以和风险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组成投资联盟共同投资, 在分担投资风险的同时, 也可以充分掌握被投资企业信息, 降低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
7 投资以后的后续管理
风险投资完成后, 创业投资基金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企业尽快成长, 早日完成投资目标, 主要工作有以下两点:
(1) 积极参与企业运行管理, 对于没有建立起财务管理系统的企业, 要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做好财务预算与资产管控。
(2) 协助企业积极对外宣传, 扩大市场影响, 参与项目申报, 争取国家资金政策支持。
8 创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
创业投资基金的退出主要有3种途径:
(1) 通过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出。高科技中小企业满足证监会相应条件后可以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新三板) 进行挂牌交易, 创业投资基金应创造条件帮助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并完成基金退出。
(2) 通过企业并购完成股份转让。通过并购, 高科技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大企业的技术、人力和品牌资源以及先进的管理方式实现更快的发展, 因而创业投资基金在企业并购中要起到牵线搭桥的积极作用, 帮组企业完成并购重组, 实现跨越发展, 并通过企业间并购完成股份转让。
(3) 股份回购。根据企业的发展状态及投资协议, 创业投资基金也可以通过企业管理者股份回购完成基金退出。这种退出方式可以保证企业管理权限的完整, 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营。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不仅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 也是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力量。但受国内金融体系发育程度限制, 中小企业, 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问题。为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助推经济发展, 本文对政府设立面向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创业投资基金进行了运行体系设计, 以达到建立可持续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机制的目的。
关键词:高科技,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体系,设计
参考文献
[1]林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经济解释及其化解路径[J].改革与战略, 2013 (1) .
[2]李柏洲, 李海超.美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状况分析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 2005 (1) .
电厂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11篇
【关键词】电厂运行管理;交接班日志;制定计划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10-02
1、引言
运行管理工作是电厂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运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和整个电厂的生产效率,运行人员每天都需要记载大量的数据、主要对机组、辅助设备及各类仪表的数据、交接班管理、定期轮换及试验管理、机组运行状态记录、系统日志查询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管理、这些数据记录了电厂实际生产的过程,为机组检修以及职能部室从各个方面了解各机组的运行状况提供方便和依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工作。
2、系统
2.1 功能需求分析
电厂运行管理系统目标在于解决电厂运行时产生的相关问题,并且实现日志可记录性,设备状态可见性,参数可知性,完成交接班,制定定期工作等功能,主要完成目标为:
(1)通过了解电厂的组织架构及职位职能,定义系统用户使用角色和权限,使不同用户角色操作不同功能,实现权责分明;另外,为了系统正常运行,定义并建立系统的初始化数据。
(2)通过对运行交接班管理的优化和改进,制定出交接班制度,建立完善的交接班日志,有针对性的让各工种完善各部分日志,设计出界面友好,功能完善,参数可见的应用系统。
(3)定期工作管理的设计不仅要完善交接班时间,而且可以让用户根据时间的不同,情况的变化,制定出自己的值班,检查计划,便于用户的使用,让该系统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都能充分利用。
2.3性能需求分析
性能需求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包括系统涉及的硬件及软件各部件,硬件方面具体有总体网络接入方面的性能需求,有交换机、路由器和服务器等关键设备的响应性能需求、磁盘读写性能需求等,而软件方面则包括: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吞吐速率、响应时间以及用户并发数量等,在本系统中由于硬件环境已然确定,因此在这里仅对系统软件的性能需求进行分析,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扩展性需求
2)吞吐速率
3)响应时间和并发用户数支持
2.4 架构设计
在本系统中采用SAP Netweaver2004s平台作为系统的技术基础架构,在进行系统开发时,只需考虑业务数据库的建立、系统业务的处理以及界面的友好设计三方面问题,通过这些基础要素的实现可以很方便的集成与SAP Netweaver2004s平台中供用户使用。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如图2—1所示。
图2-1中描述的内容相当于系统的骨架,运用了基于B/S模式的分层结构设计中的三层结构设计方法,即界面层、业务层、数据处理层,而在图中业务层和数据处理层集成于SAP Netweaver2004s平台完成。
3、系统详细设计
3.1 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对系统功能进行抽象绘制出电厂运行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图,全面直观的表现出系统功能划分,功能结构如图3-1所示。
通过对电厂运行管理的分析,并优化后,分三个模块来实现,即:运行交班管理,定期工作管理,数据准备及配置。每个子模块依靠自己的特点来完成电厂运行管理系统的整体需求和设计目标。
3.2 运行交接班管理模块
运行交接班管理主要是以交接班日志维护执行,接班日志配置为主,同时记录值班记事,设备运行完成方式及重要参数,交接班过程三个部分,他的实现提高了交接班的效率,可以可视化的查看设备状态以及重要参数,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指派专人进行维护专人进行维护,使人力最合理的利用。
3.3 定期工作管理模块设计
定期工作又称设备定期试验、轮换与维护,是保证备用设备可靠工作,保证自动装置、保护和信号装置正确发挥作用的重要措施,定期工作管理要求运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项目完成设备试验和轮换,并作相应记录。
定期工作管理是制定工作时间安排,包括排班,根据实施情况制定特定的检查项目,由于设备检查是整个电厂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一个电厂安全管理的灵魂所在,是重中之重,同时也关系到最优化产出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定期检查,能使得电厂安全系数有效的提高。
3.4 数据准备及配置的设计
数据准备及配置是服务于其他两个模块的基础模块,该模块为其他两个模块提供数据,使其他两个模块的数据有效的结合,从而减少数据库的容量,让其他两个模块调用该模块的数据,还可以减少写程序时的负担,有效、合理的优化资源。实现了数据共享,减少资源的浪费。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确定对系统中所需要的各角色对应企业结构,根据系统角色配置,将系统进行结构分级,将每个功能块分配到对应的权限中去,根据企业管理结构,然后进行工人与角色的分析,从而实现与管理结构的对应,根据工作的岗位与专业,对应到用户角色,以实现人员与工作范围职责的划分,完成系统的基础数据配置,定义班次类型,配置班组管理,定义倒班设置数据,定义运行岗位/专业数据,功能区域,定义人员信息。
4、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的总体实现
本系统采用了当前主流的B/S架构模式,服务器分别由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当系统完成后,分别将程序服务和数据库部署实施到两个服务器上,通过网络进行数据源的连接,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只需有浏览器具有相应的使用权限便可以使用系统,提高了系统移槽性的同时,也为用户使用系统提供了便利。
系统的总体实现,要分多个步骤、多个层次进行,将系统的开发任务分模块、按功能并行进行,在底层数据结构确定的情况下,对于不同模块进行编码,最后对于所有模块进行集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的各功能模块之间拥有不同的依赖关系,下面利用系统功能包图来体现这些依赖关系,系统功能包图如图4-1所示。
在图4-1中给出了系统基本的几大功能模块,它们分别有着不同的关联与依赖关系。本系统的实现旨在使电厂管理流程更加完善和简洁,在本系统的实现过程中着重实现交接日志管理模块与定期工作管理模块,而交接日志模块有些基础数据来源于两票数据,在这里本系统中只调用到两票(工作票和操作票)数据,而不涉及到两票管理的代码开发工作,通过对数据的调用而不是采用用户手动输入的方式即减少了用户输入数据的次数,也降低了使用系统的复杂度。
4.2 交接班日志模块的实现
对于电厂内部员工来说,他们根据职能的不同分为值长、主副值、巡操、化学运行、燃料运行、专工和领导,而在系统中同样设置与职能相对应的各种角色,分别为值长角色、主副值角色、巡操角色、化学运行角色、燃料运行、专工角色和领导查询审阅角色。对于不同的角色他们在处理交接日志模块时有着不同的方式。交接班日志模块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值班记事、设备运行方式及重要参数、交接班过程,其中值班记录是根据当班人员不同角色、不同日志类型在当班过程中根据机组运行情况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的过程;设备运行方式及重要参数功能则用于管理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状态采用配置方式;而交接班过程功能是运行人员交班和接班之间交清设备运行情况,明确责任的过程。
4.3 定期工作模塊的实现
定期工作模块的实现旨在帮助用户对不同项目类型制订需要定期执行的任务,并提醒任务执行人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定期工作任务,其中定期工作项目类型分为:长期有效定期工作和临时定期工作,每种类型的定期工作均有不同的设置方式。在本模块中主要实现三个功能,分别为:定期工作制订、定期工作执行和定期工作延期。
5、全文总结
谈城市给水工艺设计与运行 第12篇
1 城市给水工艺设计与运行的探究
1.1 絮凝剂的控制
在城市给水工艺设计和运行的时候, 絮凝剂的使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 它对整个给水工艺设计和运行而言是不容忽视的, 其中, 絮凝剂由于技术和相关指标上的一些原因, 我国所使用的絮凝剂在质量上并不是非常的高, 同时絮凝剂的种类也并不是很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不是很占优势, 很多水厂在水处理的过程中使用的都是铝盐或者是铁盐。此外在城市给水工艺设计工作中, 絮凝剂的使用也起到了飞创重要的作用, 如果无法保证絮凝剂的质量, 就会使得净水的效果十分的不理想, 甚至根本无法满足净水最基本的要求, 同时还对药剂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浪费现象。在絮凝剂应用的时候, 很多水厂都是采用烧杯搅拌或者是经验投加的方法对加入的具体数量进行确认, 这样的方法使得净水过程中的投加率一直都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还可能会出现检验结果根本无法发挥其实际作用的情况。
1.2 深度处理
在城市给水工艺设计和运行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杀菌消毒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很多水厂实际上都是在使用最为传统的氯和一些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对其进行杀菌消毒, 在制作消毒剂的过程中, 工艺方法十分的简单, 在制作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也并不是很高, 同时杀菌消毒的效果十分的明显。但是在消毒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手段还不是十分的成熟, 在实际的操作中主要依赖的是人工的手工操作, 投加量的控制上也并不是非常的准确, 所以很多水厂在生产的过程中还是对经验的以来过强, 如果从当前发展的具体情况而言, 自动余氯检测仪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应用, 所以对氯的投入量也能够更加准确的控制, 此外对水进行深度处理时, 也是对其中的有机杂质进行有效的处理, 但是就这一方面而言, 我国还处在相对比较青涩的阶段。
1.3 预处理
在城市给水工艺设计的过程中, 预处理过程通常就是指对其进行预处理之前就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在当今的处理状况上而言, 对有机物的处理和原水的调节方面所有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比较常用的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通过预处理对有机质进行相应的清理, 第二就是对消毒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优化,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发挥工艺设计的功能和作用, 这种方法通常就是在对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减少对氯的使用。直到水中的有机物完全被消除, 这是一种减少管网细菌的有效途径。
1.4 常规处理
在对城市给水进行常规处理的时候, 首先需要进行混合处理, 这就要求在对混合处进行处理的时候进行极为迅速以及剧烈的混合。而且, 因为混合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水力条件、输入能量以及混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 而且, 设备在使用的时候, 其内部构造的不同也会导致混合效果出现一定的差异, 所以, 在这个过程中就不可以对其进行单纯的理论计算, 需要对混合设计的方式进行运用。另外, 就是沉淀池。其作为城市给水工艺方面时代较长的池型, 在一些规模较大的水厂中使用较多。其中, 在城市给水工艺的沉淀方面,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 大多需要1到2h, 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出现较长时间的停留, 可以对药剂产生一定的节约作用, 在沉淀后促使水质的提高。而停留时间较短的话, 就可以对占地面积进行减少, 促使相关的基建投资的节约。此外, 还有澄清池, 它在中小水厂中较为适用。
2 城市给水工艺设计的发展方向
城市给水工艺设计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的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这一技术, 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城市给水工艺设计的发展方向进行简要的阐述。
2.1 生物预处理技术
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城市给水设计和运行处理技术也很好的得到了应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技术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其中, 生物处理方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在处理的时候也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水处理的要求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加入一些物质, 使得有机物和污染物能够得以及时的清除, 从而使得水质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2.2 对常规处理的加强。
在城市给水工艺设计和运行的时候, 其相关的混合、絮凝、过滤以及沉淀等常规的处理工作都是为去除水质中的浊度进行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 随着水质中的浊度逐渐下降, 其中可以吸附在一些胶体颗粒中的有机物含量也会降低, 从而使水中各种病毒以及微生物的含义也会随之减少。在给水工艺的处理中, 如果对混合、絮凝、过滤以及沉淀等常规的处理工作进行一定的控制, 就可以对相关水质进行提高。
2.3 活性炭吸附技术
活性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净水剂, 可以将浊度、嗅味、色以及有机物和杀虫剂等多种污染物质给有效消除掉。活性炭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城市给水工艺设计与运行中, 但是当时因为活性炭没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并且需要较高的成本价格, 因此推广起来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在20世纪后期, 生产出来了具有更大表面积的活性炭, 并且微孔结构较为发达, 可以对各类污染物质进行有效的吸附, 特别是对那些能够产生嗅味的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因此就会联合使用常规城市给水处理工艺和活性炭, 促使处理效果得到提升。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城市给水工艺设计和运行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需要人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水厂来讲, 需要对城市给水工艺设计和运行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 将国外的先进技术给借鉴过来, 促使城市给水安全得到保证,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摘要: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同时城市发展中的污染现象也日渐的严重, 水污染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此外, 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人们对饮水质量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 这也给城市给水工艺设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设计和运行的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给水工艺设计与运行, 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给水工艺,设计,运行
参考文献
[1]潘学民.探究城市给水工艺设计与运行[J].科技与企业, 2014 (13) .
[2]申君艳.城市给水管道系统设计要领讨论[J].企业导报, 2011 (17) .
运行程序设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