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持续时间范文
业务持续时间范文(精选5篇)
业务持续时间 第1篇
1建筑火灾持续时间和倒塌概率计算方法
建筑起火后若没得到及时扑救和控制,就会发展成为旺盛期火灾。旺盛期火灾的持续时间与建筑的火灾荷载及可燃物质量的燃烧速度有关,假定火灾成长期消耗的可燃物可忽略,则旺盛期火灾的持续时间t可按式(1)估算:
式中:W为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可燃物的总质量,kg;Af为地板面积,m2;w为火灾荷载密度,kg/m2;mb为火灾旺盛期可燃物质量燃烧速度,kg/s,不同文献对于mb建议的计算方法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认为mb取决于建筑开口尺寸,文献[3,4]中建议mb按式(2)、式(3)近似计算:
式中:AV为开口面积,m2;H为开口高度,m。
在式(1)中,令:
则旺盛期火灾的持续时间见式(4)。
式中:k为建筑特征常数。k越小,质量燃烧速率越高,相同火灾荷载下火灾持续时间也越短。
一般认为对于同一功能的建筑,k可近似为常数,一旦获得了w的统计分布函数,便可直接推算出火灾持续时间t的统计分布函数。文献[3]结合统计资料给出了办公楼和住宅k值的平均值分别为86.1和91.1,但对类似此片区建筑形式的相关k值尚未见诸报道。笔者将结合片区内实际工程计算k值。对于片区内木结构建筑而言,由于其建筑风格的差异性,k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只能通过选择片区内典型建筑的样本,按式(1)计算出各个建筑火灾持续时间的样本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获得火灾持续时间t的概率分布函数F(t)。统计获得F(t)后,一旦确定了建筑主要构件的耐火时间t*,则火灾引起建筑坍塌的概率Pf可按式(5)计算:
2片区内建筑的基本统计数据
为获得火灾持续时间t的概率分布函数F(t),笔者选择了文明街片区26栋古建筑进行了分析,结合实测资料和测绘图纸统计了各个建筑的火灾荷载密度w,楼层面积Af,门窗洞口面积AV和高度H,并分别按式(3)和式(4)计算了建筑特征常数k。实地调研 发现,门、窗开启面积的比例约为60%(主要是门),基本情况见表1。
表1给出了片区内26栋建筑的火灾荷载密度w、建筑特征常数k值和火灾持续时间t的计算结果,根据表1进行统计分析得到,w平均值115.5kg/m2,标准差16.2kg/m2;k平均值65.2 (m2·s)/kg,标准差31.3 (m2·s)/kg;t的平均值为7429s(2.06h),标准差为3602s(1h)。由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如下特点:
(1)多数情况下,建筑首层的k值要比二层k值小,即首层质量燃烧速率比二层要高。
(2)片区内建筑特征常数k的平均值要小于文献[1]中住宅和办公楼中的k值(分别为91.1 (m2·s)/kg和86.1(m2·s)/kg)。
这两个特点是由片区内建筑的形式和建筑风格决定的,片区内建筑的门窗,普遍采用连片的六合门(多用于首层)和六合窗(多用于二层),见图1所示。六合门的尺寸一般为3000 mm×2200 mm,六合窗尺 寸一般为3000mm×1500mm,比其他建 筑的门窗 开口大得 多。因此,片区内建筑通风条件要明显好于普通的住宅和办公楼,而且首层通风条件比二层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通风条件很充分的情况下,建筑火灾会由通风控制型变为燃料控制型,质量燃烧速率不再受式(2)中的通风因子控制。因此,关于片区内建筑旺盛期火灾的燃烧速率更为合理的计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进一步使用Matlab数学工具包对上述结果进行 统计获得w,k,t的概率分布函数,如图2~图4所示。
三个参数均较好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见式(6):
式中:μln、σln为对数正态分布的分布参数,对于火灾荷载密度w,这两个参数取值分别为4.741和0.144,对于建筑特征参数k,取值分别为4.068和0.4832,对于火灾持续时间,取值分别为8.8089和0.4622。
3建筑倒塌概率计算
片区内古建筑主要采用砖木或土木结构,主要构件特征为:建筑屋架、梁、板、柱均为木质结构;两侧山墙采用砖(或土坯)砌体,封山砌筑;建筑前后多采用实体墙,墙上有少量开窗,部分商铺前立面采用雕花木板壁(六合门、窗),分隔墙多采用实体墙分隔;屋盖采用瓦屋盖,一般不设吊顶。参照NFPA914的相关建议,将主要构件耐火时间列在表2中,表2同时也给出了按式(5)和火灾持续时间概率分布函数计算的各构件的失效概率。
由失效概率计算可知,火灾发生时,若不及时干预,则火灾后建筑物木质内框架几乎全部焚毁倒塌,仅剩砖外墙能够保留。
4结论
结合对昆 明市某历 史街区古 建筑的调 查和测绘 资料,对古建筑的火灾 荷载密度、通 风情况进 行了统计 分析,分析计算了片区内古建筑的特征常数、火灾持续时间和火灾发生后建筑倒塌的概率,结果表明:
(1)片区内建筑火灾荷载密度、建筑特征常数和火灾持续时间均较好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2)对于片区内古建筑,由于其建筑风貌的特点,反映火灾持续时间的建筑特征常数平均值为65.2(m2·s)/kg,比在其他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的值要低。
315打假一般持续多长时间 第2篇
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消费者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投诉人:
(一)符合规定的投诉予以受理,并告知投诉人;
(二)不符合规定的投诉不予受理,并告知投诉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315投诉电话怎么打
315投诉电话是12315,这是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和全国互联网平台。3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在全国设立的专门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的专用电话号码。
315设立的宗旨
选择这样一天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是为了扩大宣传,促进各国消费者组织的合作和交往,在国际范围内引起重视,推动保护消费者的活动。
正如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主席罗达房帕金所说:“人民的交往,产品的交换,技术和通信的活动等等,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考虑并行动。”她又说:“每个国家的消费者组织应列入世界范围的为消费者权利的保障而斗争的行列。”当这种斗争每天继续下去的时候,我们在每年选择一天,让各方面都能听到我们为消费者而发出的声音,并且获得为未来的任务而努力的精神动力。
315是什么日子
诊断篇 业务持续抗击“非典”危机 第3篇
一、“六步法”预防措施
1、在组织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准确掌握员工健康状况。
2、不鼓励管理层采取极端措施,建议管理部门通过公告、宣传栏或广播等形式教育员工不要轻信“怀疑”事件或谣言。
3、提供进行体温检查的场所。
4、对受“非典”感染的区域进行隔离、封闭,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
5、确定以前在重要职位上工作过的员工,他们可以作为替补人员来替代被“非典”感染的相应重要部门人员,以保证在A组感染“非典”的时候,B组能替换。
6、对于“非典”,我们在“战略上要蔑视,在战术上要重视”。
二、以人为核心的提高组织免疫力“四步法”措施
1、发布旅行资讯信息,减少到被传染区域出差旅行。
2、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主管监控病人及观察其症状,确定被潜在影响的“高度威胁”的员工。
4、要有畅通的意外事件汇报渠道。
三、“三步法”控制措施
1、识别核心业务:识别核心业务可以采用“业务风险等级排列”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是依据灾难发生后,所需复原的时间及中断发生的可能性来进行业务风险等级排列。
2、进行业务影响分析:正确地进行BIA(Business Impact Analysis ),首先应该了解组织的整体情况、关键业务处理流程和组织处理关键业务使用的资源。执行BIA有许多方法。其中最流行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首先要设计一个详细的调查问卷,并分发给重要的业务人员和IT人员,然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如果发现有用的信息,BIA团队则与相关人员联系做进一步了解。另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拜访关键用户,通过分析面谈收集来的信息,开发一个详细的BIA计划和策略。
3、制定业务持续计划。业务持续计划的制定应结合业务影响分析的结果,并围绕这些结果进行。针对每项核心业务流程,都应有相对应的单独应急变计划。业务持续计划应该保证: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在需要的时间内执行计划,维护或恢复业务运作。因此,业务持续计划过程应该考虑下列情况:
* 了解组织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包括关键的业务的识别和优先化处理。
* 了解中断很有可能对关键业务的影响,找到威胁组织生存能力的关键事件的处理办法。
* 考虑购买可能影响业务持续性的关键部分的保险。
* 阐明和归档业务持续性策略并在业务目标和优先权上达成一致。
* 保证业务持续性管理被并入组织处理流程和结构中。
* 所有责任和紧急事件过程的识别。
* 在需要的时间范围内实施紧急恢复,应特别关注相关部门的配合情况。
* 培训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恢复处理流程。
* 指定执行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人员以及备用人选。
* 业务持续计划的负责人员,选择技术服务的解决方案等。
* 实施前进行测试。
* 当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计划。
计划的过程应该着重于关键业务目标,例如在指定时间内恢复客户的某种服务。围绕该服务的各种资源应该予以考虑,包括人员、信息处理资源以及信息处理设施等。
惠普:关键业务计算需求持续增长 第4篇
近日, 惠普关键业务系统全球市场营销、战略与运行副总裁Lorraine Bartlett与惠普关键业务系统副总裁兼首席技术专家Kirk Bresniker来到中国, 分享了该系列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进展以及众多客户的应用案例, 从实际应用角度说明了惠普Integrity动能服务器的优势所在。
Integrity与HP-UX紧密结合
关键业务计算是保证业务持续性的核心, Lorraine Bartlett表示, 当前用户对关键业务的计算需求正在进一步增长。
对于Integrity动能服务器的优势, Lorraine Bartlett介绍说, Integrity动能服务器通过与HP-UX操作系统的结合, 大大简化了的IT环境, 使得服务器的部署和管理变得更加简单, 以满足用户对高可用性和高灵活性的需求。同时, 通过虚拟化软件的应用, 该系列服务器可以进行动态的调整, 这则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投资保护和应用环境的稳定, 其负载管理功能也可以帮助实现分配资源的高效率。
其中, HP-UX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操作系统, 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应用了25年。“在上世纪90年代, 我们比较关注的创新都是针对单个系统的灵活性的创新, 至2000年之后, 我们则更加关注针对虚拟环境的创新, 并在虚拟环境中实现更高的可用性;现在, 随着关键业务融合基础设施的提出, 我们则希望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提供更大的创新灵活性。”Lorraine Bartlett表示。
助力客户关键业务开展
据Kirk Bresinker介绍, 客户希望能够将自己的IT系统做得更灵活、有更高的可用性, 但是, 仅有系统灵活性和可用性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中国客户来说, 他们需要系统的可用性, 但另一方面, 也希望有基础架构的支撑, 能够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抓住一切生意机会。“客户不愿受制于他们所部署的IT资源, 惠普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保障关键业务的顺利开展。”
对此, Kirk Bresinker分享了一些客户的应用案例。其中, Stuller是一家珠宝供应商和珠宝设计公司,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4万家客户, 并在全球很多国家拥有自己的工厂。为了实现IT基础设施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以支撑公司高达750%的增长率, 该公司经过两年的评估, 最终选择了惠普Integrity Superdome2服务器, 实现了基础架构的高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用性。
论地震地面运动中的持续时间 第5篇
大多数地震工程学家认为地震动持时是地震动工程特性继振幅和频谱以外的另一要素,但是,还有少数地震工程学家认为,房屋的倒塌可归因于一两个大的振动脉冲,认为从弹性反应来看持时是不太重要的。那么地震动的持时应该如何定义,如何影响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在抗震设计中又该怎样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这些问题一直以来得到了地震工程学家的重视,笔者拟藉此文阐述相关的内容,并谈及在考虑地震动持时的抗震设计方面的一些想法。
2 持时的宏观影响
为了强调地震动持时对建筑物的重要影响,这里将作简单的介绍。
1970年1月3日云南通海7.7级地震,建水县东山公社勒白大队在9度区,主震时,房屋受到严重破环,但许多房屋并未完全倒塌,而且有一村庄的房屋震害较轻,房屋基本无倒塌,主震后,该地区附近的余震很多,在1月13日的一次较近的余震中,主震时震害轻的那个村庄房屋却几乎全部倒塌。这种震级不大的小余震却造成大量倒塌这么严重的震害,不难让人想到强震动的积累效应。
3 影响地震动持时的因素
从断裂机制与地球物理模式角度来看,很多人认为持时取决于断裂的时间,因此,地震大小和破坏的面积或是长度无疑会影响强震的持时。除此之外,地震动持时还受到记录场地和震中距的影响[2],另有研究表明场地条件对地震动也有很大的影响[3]。
4 持时对工程结构影响分析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强震持时对结构反应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结构反应进入非线性之后[4]。然而,持时的主要影响在于结构反应一旦超过弹性极限后可能发生的强度丧失。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较全面的认识到,持时的重要意义同时存在于非线性体系的最大反应和能量损耗积累两种反应之中[5]。强震持时对结构非线性反应有明显的影响,结构的屈服强度系数ξy越小,这种影响程度越大,强震持时对结构考虑低周疲劳后的破坏反应的影响程度高于对结构延性反应的影响程度[6]。
5 考虑持时的抗震设计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认识到抗震设计中应该考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频谱和持续时间三个要素,但如何考虑地震动持续时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直以来,在抗震设计中都没有比较有效的方法去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
陈永祁(1985)通过一些震害实例求出结构变形和塑性耗能双控的破坏准则,并由此反推出考虑能量耗散修正结构延性的方法和参数,将其结果都列成图表。
6 结语
普遍认为,振幅、频谱、持时是地震动的三要素。对振幅和频谱的重要性,人们早有深刻的认识;而对地震动持时,不少人持有不同观点,从震害的各种宏观现象表明地震动持时也是十分重要的,人们之所以对其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对其认识还不够。
笔者认为本篇文章除了阐述一些已有观点和知识以外,主要有以下几点结论:
1)地震动持时定义有很多种,但是显得都不是那么完善,比较一致的是,都在尽量考虑对结构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地震动时间。
2)从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反应的影响来看,除了持时对结构反应有“更为集中”效应外,还表现“瞬时共振”效应中应关注的持时和频谱的耦合信息以及损伤理论中应关注的持时和幅值的耦合信息。
3)在抗震设计中很难定量的考虑地震动持时,它不像振幅和惯性力,频谱和共振效应那样具有明显的关系,因此笔者设想在抗震概念设计中在多层结构中放置多个间隔薄弱层的设想。指标的关系,根据地震的震源和场地条件求出的持续时间直接地查出结构的能量指数,由此能量指数修正由其他方法求出的结构延性。最后由以延性控制为表现形式的双重破坏准则来判断结构是否安全[9]。
参考文献
[1]胡聿贤.地震工程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2]蒋溥,戴丽思.工程地震学概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3]赵艳,郭明珠,季杨,等.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持时的影响[J].震灾防御技术,2007,2(4):417-424.
[4]Takizawa H.,Jennings P.C..College of a model for duc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under extreme earthquake motions[J].EESD,1990,8(2):117-144.
[5]周锡元,王广军,苏经宇.场地、地基、设计地震[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6]刘鸣,刘伯权,赖明.考虑结构低周疲劳特性后强震持时对结构反应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1994,4(11):30-34.
[7]徐植信,翁大根.强烈地面运动持续时间对结构物倒塌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1982(2):7-24.
[8]宋雅桐,朱继澄.地震动持续时间对多层结构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3,3(4):49-59.
业务持续时间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