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印度尼西亚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印度尼西亚范文(精选10篇)

印度尼西亚 第1篇

一、两国经济下滑、通胀水平上升

印度与印度尼西亚这两大新兴经济体都存在相同的情况:一方面经济在相对快速地下滑, 另一方面通胀水平在上升, 同时还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

(一) 印度

印度目前的经济是从2012年增长的高点 (2012年比2011年已有下降) 5.4%开始下降。2013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GDP下降到4.8%, 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又进一步下降到4.4%, 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都是负增长, 这在所有新兴市场经济体当中是比较突出的。可以说, 2013年在所有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当中, 尤其是大的市场经济体当中, 印度的情况特别突出, GDP下降幅度非常大。

印度和包括下文即将提到的印度尼西亚最近的情况, 在货币政策上所面临的主要制约是比较高的通货膨胀。印度CPI的通胀率5月份已达9.3%, 6月份9.9%, 7月份略低, 为9.6%。高通胀率迫使印度中央银行通过储备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这种情况。如果降低利率, 就需要大幅度增加刺激信贷的扩张。首先会表现出通胀率的上升, 通胀率的上升会带来其他一系列的问题。下文会稍做展开分析。最近印度中央银行和印度储备银行任命新行长, 采取了这种结构性货币调整政策, 受到关注。中国以前也曾经用过这样的政策。

目前, 印度总的经济情况表现为:经济增长率连续下滑, 而且是以比较显著的幅度下滑, 同时另一方面面临着较高的通胀率的制约。

(二)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也有类似情况。2012年印度尼西亚GDP的增长率是6.3%。在除中国以外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是最高的。印度尼西亚不在金砖国家之列, 印度尼西亚是G20的成员, 也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 其人口占整个东盟10国的1/3, 在整个东盟地区中也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2013年一季度, 其经济增长率仍保持在6%。2012年开始, 除中国之外, 巴西、印度、南非、俄罗斯的这四个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率都显著下滑, 跌至6%以下。巴西、南非还曾经出现过不到2%的增长率。世界各国对于印度尼西亚2013年一季度时6%的增长率非常看好, 认为它是新的11个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首。

2013年二季度, 印度尼西亚经济增长率下降至5.3%,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下滑。当时, 中国经济形势也出现了一些逆转, 没有新的GDP数字。2013年5月份美联储的伯南克有可能退出的消息在印尼引起了一些恐慌, 致使其货币印尼盾 (卢比) 从6月份开始显著贬值, 一些人认为出现大幅度资金的外流。2013年6、7、8月这三个月通胀率明显快速上升。比如, 6月份只有5.8%的CPI通胀率, 7月份一下子跳到8.6%, 一个月之内提升3个百分点。这个跳动是与其货币印尼盾 (卢比) 的大幅度贬值紧密联系的。同时, 政府在一些主要的食品燃料价格管制上采取了一些放松措施, 取消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通胀的预期大幅度上升。8月份稍微温和一点, 但还是处在上涨过程中。超过8%的CPI增长率, 与印度、俄罗斯以及南非比较高的通胀是很接近的。

现在经济上遭受冲击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呈现出这些突出特点。一方面经济在相对快速地下滑, 另一方面通胀水平在上升, 同时还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这种情况给政府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上也带来了困难。

二、原因分析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经济下滑特征与原因有相同之处,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府解决高通胀率问题收效甚微

印度于2001-2012年11年间, 通胀水平从未低于3%, 它的经济增长是从2003年开始的, 现任总理上任后推行促进增长、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名义上说是促进经济改革, 那时候经济增长率开始逐年上升, 但伴随着经济的增长, 通胀实际上也是在上升的。尤其自2005、2006年开始, 通胀率均在5%以上的水平。理论上有一些学者认为, 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 在过去的10余年间, 中国曾两度出现通胀快速上升, 但官方数字体现平均水平在5%以内, 印度的平均水平则在5%以上, 且最近的年份都是在6%以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 通胀率接近10%。而爆发危机之后, 进一步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通胀在2009年上升到15%, 15%的通胀比例体现出印度经济上相当严重的问题。后来有一些紧缩, 通胀率下降, 但直至2011年最低水平也超过6%, 2012年又进一步的上升, 达到12%。印度的通胀治理并不十分有效。

印度尼西亚的CPI近年来也较高, 2005年最高曾达到17%。当然有很大的起伏, 总体上说, 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或者财经货币当局在控制通货膨胀上做出了努力, 但是这项工作不是非常稳定。尽管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后, 通胀率平均水平控制在5%以内, 但还是在当时的经济收缩过程当中出现的。中央银行财政货币当局实施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的政策效率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 运用财政政策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受到牵制

印度的财政状况在2005年以前还较好, 但2005年之后至今的各个年份都是赤字。2007年经济增长最高的水平就是GDP超过8%, 接近9%。这是印度政府自辛格上任以来追求的目标。经济的高速增长致使政府的收入增加, 缓解了财政赤字, 2007年是最好的一年。2008年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 2009年、2010年大规模的刺激, 使财政赤字的水平与GDP的比例显著上升, 最高超过5%, 接近6%。中国的财政赤字与GDP的比例最高不到2.9%, 最严重的一年不到3%。最近2011年也是超过了4%, 比例较高。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 G20在讨论宏观经济协调时提出几个参考性指标, 认为经济账户和财政赤字这些重要指标与GDP的比率不应超过3%。欧元区实行统一计量的时候, 财政赤字的约束标准也是3%, 印度在这方面已经突破了。虽想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扩大的财政赤字, 但是现在与巴西的情况一样, 没有主权债务问题。大量的财政赤字认购者、持有者是国内居民和国内机构, 境外投资者有一部分, 但占比不是很大。当然, 也存在一些周期性因素。较高的财政赤字给印度经济政策带来了新的一层制约。因此, 政府在经济下滑的时, 运用财政政策、减税和扩大支出等手段均存在制约。较高的通胀已经带来了货币政策上使用的空间, 而已经存在财政赤字进一步又限制了财政政策手段的使用。

印度尼西亚21世纪初的年份中财政赤字是负的。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政府做出了努力, 也曾经有所改善。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也曾经采取了刺激性计划。2012年其财政赤字与GDP的比率是-2%, 好于印度, 但仍存在问题。即2013年面临经济在进一步的走弱中, 使用财政政策手段受到一定牵制。6月份印度尼西亚政府宣布要取消对一些汽油、食品的补贴, 其用意也是想缓和自己的财政赤字, 但是引起了社会公众和整个市场较为强烈的反映, 这也是其在财政政策上受到制约的情况。

(三) 能源供给不足造成经常账户逆差

印度包括贸易和投资转移支付在内的经常账户2004年以前略有盈余, 2004年以后出现了经常账户的逆差。这与经济结构是有一定关系。印度在经济增长加快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印度的煤是不多的, 需要大量进口石油。石油这一项使得整个贸易形势发生了逆转。2008、2009年至今, 其经常账户的利差与GDP的比率通常是在3%~4%之间。2012年超过了-5%。最近这些年经济增长率比2007年、2008年有所下滑。石油的进口对经常账户的不利影响应该说是有所缓和的, 而且, 国际油价在2008年以后有一个大幅度跌破。2008年最高点是140美元/桶, 2009-2011年都是100美元之内。石油进口量增大, 但是支付的金额并没有相应增多, 对印度这样一个依赖进口石油的经济体而言, 应该利好, 不会加重经常账户逆差的情况。而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是从2008年一直到最近年份, 经常账户的逆差在持续性扩大。原因在于CPI是在最近一些年比前些年要高。面对着较高的通胀率, 虽然经济发展, 印度居民的收入增加了, 但是出于防止所持货币资产贬值的问题, 一个可行的选择就是:在那个经济体当中大量地购买黄金。以前印度老百姓购买黄金是因为文化传统中的日常消费, 但是在最近一些年大量的购买黄金成为印度普通居民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首要选择。而印度本国不产金, 所以需要大量进口黄金, 造成经常账户的逆差。因此, 即使处在经济减速、国际油价处在相对低潮的大背景之下, 印度经常账户逆差仍在继续恶化。

2012年之前, 印度尼西亚的对外贸易方面大部分年份都是经常账户的顺差, 这也是其自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后, 货币能够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支撑。2012年经常账户变成逆差。原因有两个方面。印尼原来有石油与煤的资源, 但随着经济快速增长, 国内需求增多, 也与印度相仿, 在能源供给上逐渐成为赤字国。石油要依靠进口, 出口增长大幅度减速, 尤其是2012年出口增长大幅度减速。逆差幅度很高, 超过了-3%, 这对其货币的稳定有不利影响。但是印度尼西亚货币贬值并不是从2012年出现的。在2013年6月份之前也没有出现。5月美联储称可能要退出, 加上国内一些自身政策推出的时点以及遭遇到比较严重的经常账户的逆差等因素交织在一起, 从而形成当前最近两个月印尼市场比较大的振动。卢比的贬值幅度超过了15%。而且笔者认为, 这种贬值对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讲还有新的宏观经济含义。

三、两国结构调整政策问题分析

这两个经济体所面临的结构调整方面的问题有一些共同性。就印度而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

二是劳动力市场的改革进展非常缓慢。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的人口国, 劳动力数量资源不存在问题, 但在过去二三十年发展过程当中, 劳动力对劳工市场的适应与中国一样, 存在不适应的问题。劳动力不是在原地工作, 而是要不停地转换工作与跨地区流动。

三是国内能源供给不足, 对外依赖程度较高。这涉及一些国际政治地理的问题。印度需要大量从伊朗进口石油。2012年初, 美国要求所有的国家都参与对伊朗的制裁, 不从伊朗进口油。中国表态可以参与, 印度就无法参加, 只能从伊朗进口石油。印度与俄罗斯交好, 但其国土不直接跟俄罗斯接壤, 不能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因为从俄罗斯将油气管道接至印度需要经过巴基斯坦, 而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紧张。

2003年以后, 印度总体上实施了积极的引进外资政策。一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二是引进外商的证券投资。印度国内证券市场上有大量的外资机构, 金融危机之前其股市非常火爆。当然, 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过程当中, 存在很多问题, 受到不少限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 印度官僚主义非常严重, 外资政策存在不统一、不稳定、不协调的问题。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展并不理想, 远远落后于整个市场规模和国际社会的期待。

自2003年实施了积极增长和开放政策以后, 其持续爬高的国内通货膨胀侵蚀了印度卢比的国际竞争力。印度人口众多, 自然资源丰富, 应该大力发展其外资投资与对外贸易, 但较高的国内通胀使其实际汇率升值。这与中国1994年以后的情况不一样。中国保持实际汇率相对稳定, 促进了出口, 也吸引了外资, 而且把吸引外资和促进出口两者结合在一起。印度在这方面没有体现相关优势。

印度有庞大的国有银行部门, 但存在效率低下、严重坏帐等问题。

印度所面临的结构调整问题还是较为突出的。甚至有国际评论认为, 印度在过去的10年内积极推进改革, 但是改革的实际进程要远低于其当初的计划, 也低于国内外社会经济界对它的预期。这就使其遭遇到从2012年下半年以后的新经济问题, 新的经济收缩压力突出表现。

从印度的经济形势发展变化情况来看, 可以这样说, 印度的经济变化与美国的QE政策以及QE政策的退出是没有关系的, 但与整个国际贸易形势有一定关系。其经济下滑与货币贬值是从2012年年底开始出现的。2012年整个国际贸易开始收缩, 对它的经常账户的收支逆差是有促动作用。但更主要的问题还是国内, 如前文提到的通货膨胀方面的原因。

印尼的问题相对印度较轻, 且短暂。共同的问题是印尼的基础建设设施也相对落后, 能源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跟印度相同, 从原来国内自给向依赖进口转变, 随着价格管制措施的调整与QE退出的信号碰到一块儿, 加剧了市场的动荡, 也影响了汇率的稳定。

四、建议:两国应处理好通货膨胀与货币稳定的关系

印度和印尼这两大经济体脆弱性的确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值得进一步的总结。应当处理好与把握好通货膨胀和货币稳定这两者的关系。

(一) 通胀导致本币对外贬值

如果一个经济体当中存在较高的通货膨胀, 且持续性的严重或者至少显著的, 贸易逆差或者经常账户的逆差同时存在, 那么在外部或者说偶然因素之下就很容易促使经济预期的逆转。货币要贬值, 老百姓就会冲击市场, 导致价格上升, 一旦有通货膨胀, 然后就会贬值, 一旦有贬值进一步促使通货膨胀, 这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现在某种程度上印度以及印尼都有这个问题, 而且比预期快速的转变。

(二) 通胀引起实际汇率升值

通胀会侵蚀国际竞争力, 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从2003-2008年, 印度还是实行浮动汇率制, 而且在七八年长期当中基本上保持稳定, 每40或50卢比换1美元, 长期保持在这个水平。在这个水平之下, 如果国内通货膨胀保持比较低, 卢比对美元有一定的贬值, 整个实际汇率会有所下降, 这对促进外资流入和出口增长是非常有利的。但在这个过程当中, 通胀率每年以6%、8%增长, 卢比即使对外贬值3%、5%, 但还是导致实际汇率升值。

(三) 通胀导致贸易逆差与经常账户逆差

印度的出口增长和外资引入因实际汇率升值而受到限制, 出口增长按美元来算, 每年如果保持8%~10%的增长率, 印度具备这样的条件, 但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控制通胀是有关系的。这也进一步说明如果不治理好国内通货膨胀, 本币的对外贬值无法带来对外贸易平衡的改善。从2012年底至今卢比对美元已经贬值超过20%。如果货币快速贬值又不能及时控制国内通货膨胀, 可能导致很快贬值带来汇率上的改善被抵销, 无法通过印度卢比大幅度的贬值预期其贸易境况近期内改善。还会继续面临着严重的贸易逆差与经常账户逆差。

(四) 通胀引起金价反弹

当然, 前文也提及在国内通胀不断爬升的情况下, 进口黄金还会增加。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 黄金价格在达到历史高点以后开始下降。但其下降过程并不是平衡的, 在2013年6月、8月、9月分别有几次上升。退出QE的消息传出后, 第一反应是股价、债券收益的上升, 而这都是把投资基金从黄金市场吸引到有价证券市场的有利情况, 为什么反而出现金价的反弹?笔者认为, 印度居民在国内通胀预期上升的情况下, 进一步加大了对黄金的购买或对黄金的投资, 促使黄金需求量加大, 导致国际市场上对金的需求又出现反弹, 不可小觑印度这样的经济体发挥的作用。过去印度经济规模较小, 现在经济规模已经很大, 尤其在一些局部市场上已经成为重要的角色, 其影响是值得关注的。

2013年5月以后, 印度推出资本管制的措施。短期看印度的资本管制措施主观意图很好, 但并未阻止卢比的进一步下跌, 反而起到一个负面的信号作用。更加突出了经济体有虚弱地方的影响。经济形势没有得到有效稳定。印度新上任的中央银行行长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瑞詹 (Raghuram Rajan) 采取了非常规的政策调整。即把回购利率提升0.5个百分点, 将央行的短期流动性贷款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 一升一降, 一方面稳定卢比的汇率, 另一方面为了不让国内银行体系宽松, 实施了结构性的调整。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利率的调整, 市场反映非常好, 认为是可取之路。但是效果怎么样, 我们也看到比如实施利率政策, 提高回购利率政策是为了稳定外汇市场, 要稳定外汇市场与推出资本管制, 资本管制动机是稳定外汇市场, 短期效果是引起人们的恐慌, 因为印度的证券市场上已经有大量的外资投资者, 这两个政策应该是有冲突性, 互相排斥的, 具体效果值得观察。

五、总结

印度与印度尼西亚的情况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印度经济包含比较多的结构性问题, 而印度尼西亚的问题更多的是反映一些短期性的因素。从中期来看, 印度尼西亚应该比印度更早复苏, 半年、一年之后就有比较好的复苏, 印度尼西亚在东盟板块之内, 加上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 东盟区域经济发展很不错。而印度的结构性问题、深层次的矛盾和所受到的制约要多一些, 调整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从长期来看, 印度这样的经济体尽管当前有很多的不足, 经济增长潜力非常好, 长远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对新兴经济体的外部环境来讲, 欧元区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之后, 整个区域的贸易是大幅度的收缩, 从外部进口大幅度收缩。欧盟27国在2013年上半年1~6月份进口还是-4%的增长, 出口有1%~2%的增长, 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巴西、印度、印尼, 包括中国在内都是不利的, 影响较大。欧元区衰退即将结束, 逐步好转, 预计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进口停止负增长, 2014年转为正增长, 这对整个新兴市场是一个支持。在这个过程当中, 美国也会发挥它比较大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 从绝对数来说, 美国会大于欧盟。但是2014、2015年, 欧盟的作用将逐步抬升, 与美国不相上下。

参考文献

[1]贺力平.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国际发展经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2]张静, 赵永平.印度与中亚的经济合作: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 2012 (7) .

[3]田青.亚洲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R].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 (2012-2013) , 2013-01-01.

[4]袁蓉君.印度面临五大挑战政府或无力应对[N].金融时报, 2013-01-17.

印度尼西亚配剑 第2篇

Kris blades are usually narrow with a wide, asymmetrical base. The different metals formed into the blade give the steel its distinctive watered appearance called "Pamor". The sheath is often made from wood, though examples from ivory, even gold, abound. A kris' aesthetic value covers the "Dhapur" (the form and design of the blade, with around 150 variants), the "Pamor" (the pattern of metal alloy decoration on the blade, with around 60 variants), and "Tangguh" referring to the age and origin of a kris. A blade smith, or empu, makes the blade in layers of different iron ores and meteorite nickel. Some blades can be made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while more legendary weapons take years to complete. In high quality kris blades, the metal is folded dozens or hundreds of times and handled with the utmost precision. Empu are highly respected craftsmen with additional knowledge in literature, history, the occult, etc.

克里斯是印度尼西亚一种独特的不对称配剑,由于它常被认为拥有魔力,所以既是武器,又是一种祭祀用品。目前,人们所知的最早配剑大约铸于1360年左右,它很可能通过爪哇岛传遍东南亚。

这种配剑的刃部通常很窄,配有不对称的刀把。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刀刃呈显眼的波纹外观,被称为“帕莫尔”。剑鞘通常为木制,但铁制的也大量存在,甚至还有金制剑鞘。它的审美价值体现于“达泼尔”(剑刃的形状和设计,约近150种)、“帕莫尔”(刃上合金的装饰图案,约有60种)和“坦戈”,即配剑的历史和来源。一般来说,铸剑铁匠(称“安普”)选择不同铁矿层的材料和陨石中的镍层制作刀刃。许多剑刃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传奇故事中的武器要花费几年时间。高质量剑刃的铸造需要融合多种金属,数百次的淬炼以及极其精确的处理。因为拥有文学、历史和玄学等知识,铸造配剑的工匠受人尊敬。

Krises were worn everyday and at special ceremonies, with heirloom blades being handed down through successive generations. Both men and women wear them, though those for women are smaller. A rich spirituality and mythology developed around the weapon. Krises are used for display, as talismans with magical powers, weapons, sanctified heirloom, auxiliary equipment for court soldiers, as an accessory for ceremonial dress, an indicator of social status, a symbol of heroism, etc.

Until the 1990s, kris-making activities in Java had almost come to a standstill due to economic difficulties and changing socio-cultural values. However, thanks to several concerned kris experts, the tradition is being revived and kris craftsmanship has increased again.

作为世代相袭的传家宝,配剑通常在平日和一些特殊庆典上佩带。其中,为女人设计的配剑要小一些。配剑富有精神灵性和神话意味,已经成为具有魔力的护身符、武器、神圣的传家宝、法庭军人的辅助武器、庆典礼服的装饰、社会地位的标志、英雄品质的象征等。

印度尼西亚检察制度简介 第3篇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检察制度,检察权

一、印度尼西亚检察机关的组织结构

根据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第5号法令,印尼共和国第59号宪报,印尼检察机关的组织结构可分为最高检察院、高等检察院和中等检察院三个层次,在军队设有军事检察院。最高检察院由最高检察官领导,由1名副最高检察官辅助,下设6个次最高检察官,分别负责辅导方面、情报方面、一般刑事方面、特殊刑事方面、民事与国家行政方面以及监督方面的事务。国家公诉权力通过设在国家首都的总检察长来行使,每个省省会的高检察官办公室和设在区一级的地区检察官办公室(第3条和第4款,第16号法律,2004年)。

检察机关由总统任命的最高检察长领导。最高检察长向总统负责并报告工作。助理检察长由最高检察长指派并受其监督。印度尼西亚的公诉机关隶属最高检察署,而不隶属于司法部。首席检察官在检察级别上是最高的权威,他同内阁首相有同等地位,并可出席内阁会议。首席检察官由总统任免,并直接向总统负责。目前6位助理检察官也是由总统任命的。

最高检察署下设27个高级检察厅,分布在全国各省的省会城市,另外,在全国还有435个分支机构。

根据适用的法律,检察官办公室必须可以自由、独立地履行其任务,不受任何政治或其他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来自行政机关、立法机构还是其他国家机关和其他任何机构。在检察组织体系中,检察官只对自己体系内的直接上级负责。因此,地区检察官办公室的检察官对地区的领导负责,地区领导又对更高一级的检察官办公室的领导负责,更高一级检察官办公室领导又对总检察长负责(2004年,第16号法律,第8条第2款和第18条第1款)。

二、印度尼西亚检察机关的职权

法律赋予印尼检察机关广泛的权力,不仅包括对刑事案件的起诉权、对贪污案件的侦查权,而且享有监督国家结构运行和其他民事行政方面问题的权力。此外,还享有为社会公共利益而搁置案件,向最高法院提起再审,在死刑案件中向总统提出赦免等权力。

(一)刑事案件检察权

1. 侦查权

根据印度尼西亚1981年12月31日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简写KUHAP),警察是对犯罪行为行使最初调查权的调查者和对其他刑事调查机构的协调者。

根据特别立法规定,检察官们保留着对某些犯罪,如经济犯罪,腐败和颠覆活动犯罪的侦查权,并运用特殊程序行使这一权力。在这些特殊案件的侦查中,检察官享有作为侦查员享有下列权力:接受报告的人对发生的一种犯罪行为;在犯罪现场采取第一手行动;进行抓捕、拘留、搜查和查封、扣押等行动;准备调查和扣押的文书;邀请任何人参与听证和调查;邀请专家协助调查;停止调查;根据现行法律,采取任何其他行动等。

2. 审查起诉、提起公诉

印度尼西亚检察机关的核心权力是行使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和公诉权。由于印度尼西亚在刑事诉讼中采取的是国家追诉主义及起诉垄断主义,因此,法律上公诉权只赋予检察官行使,所以,检察官掌握有在“不告不理”原则下实行国家刑罚权的主动权。在刑事司法领域,检察官选择何种案件交付审判、何时将案件交付审判,其主动权掌握在检察官手中。

检察官从审查起诉到提起公诉的工作流程是:

在诉前阶段,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调查与起诉之间的阶段,检察官接受警察或辅助侦查官调查终结的案卷,在7日内审查卷宗是否完整,即案卷证据是否充分,是否按刑事诉讼法要求组织的。如果检察官认为卷宗材料不完整,可将卷宗退回警察局,并附上指示意见,以便警察作进一步补充侦查。如果侦查程序中有其他瑕疵或缺陷,检察官也可以进行起诉前的调查、询问,并提出指导意见,以纠正侦查中的漏洞。

在起诉阶段如果检察官认为该案应当作进一步补充侦查。在起诉阶段,如果检察官认为该案应起诉,必须准备起诉书并写送法院。

决定或延长拘留,或在案件移交给检察机关之后改变拘留者的法律地位。一般警察可以留置嫌疑人20天,如果需要延长,可向检察官申请,但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40天。在印度尼西亚,刑事起诉权只属于检察官。根据新刑事诉讼法,警察着手刑事调查必须通知检察官,以保证检察官和警察之间紧密协作和协调。

对于警察机关侦查完备的刑事嫌疑案件,在判断应否提起公诉后,检察官有权作出提起公诉或不提起公诉或暂缓起诉的决定。在印度尼西亚,尽管具备审判该案的充足证据,但也有可能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自由裁量权只属于首席检察官,一般很少使用,不起诉决定可能遭到警察或“审前程序”中第三方的抗议。每个地方法院都有专门法官决定任何逮捕、拘留、侦查终结或不起诉决定是否合法,包括检察官基于某种根据不起诉决定(如证据不足、控告事实的缺乏等等)。另外,这种程序也允许检察官和第三人反对警察终结侦查的决定,但实践中警察和检察官为保持彼此之间的融洽,一般都没有在审前程序中与对方作对。

如若提起公诉,由检察官出庭支持并完成公诉。检察官要起草起诉书,然后将案件移送法院起诉。通知起诉的日期和开庭审理的时间,同时向被告和证人发出出庭通知书。在法院进行起诉。

除了履行起诉和有限的侦查职能外,印度尼西亚的检察官有义务执行判决和其他法院命令(第17条第2款,第4号法律,2004年)。他们可以在法庭辩论结束后,就量刑和适用法律向法院提出建议。

因为公众利益而终止诉讼。

在总检察长的责任和权力下采取任何其他行动。

(二)民事、行政案件检察权

印尼检察官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代表国家。印度尼西亚的检察官,有时也干预特定范围内的民事案件,对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实施法律监督。

(三)政府律师

给政府机构提供有关法律问题的咨询和建议。

(四)其他功能

除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功能外,1991年的《检察法》还规定了检察官的其他功能。例如,监督缓刑执行,承担国家的民事和行政诉讼,向公众传播法律知识,以加强社会法律教育,控制并检查任何出版物的流通,控制宗教的教派、教育、教条或信仰中可能危害社会或国家的内容(第30条,第16号法律,2004年)等等。

三、印度尼西亚的反贪机构[1]

印度尼西亚反腐败委员会Komisi Pemberantasan Korupsi(The Corruption Eradication Commission),(简称KPK)是根据印尼第30/2002号法律《印度尼西亚反腐败委员会法》成立的。KPK成立之前,只有印尼警方和检察官有权执行反腐败工作,它们根据的法律有两项:第31/1999号法律《消除腐败罪行法》(经第20/2001号法修订),以及第28/1999号法律《国家官员清廉法》。

印度尼西亚法律授予检察官在反颠覆与反腐败斗争中广泛的权力。首席检察官被授权执行与一切颠覆和腐败行为的调查权和检察权。与此相联系,首席检察官有权羁押被控颠覆之罪的被告达1年之久,不用征求法院意见。

印度尼西亚反腐败委员会(KPK)的成立,是希望为全国停滞不前的反腐败工作带来正面的转变。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印尼已设有反腐败机构,因此,反腐败并不是新的概念。但是,以往的反腐败工作未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以往的反腐败策略只注重惩治性的措施,例如:预查、调查及检控腐败行为。虽然惩治性的措施对消灭腐败极为重要,但由于缺少其他的预防措施配合,从长远角度看,反腐败工作无法取得较好成效。因此,印度尼西亚反腐败委员会的成立是一个新的开始,并以新的角度正视腐败问题:它不独揽反腐败工作,而只是担当一个起动机制的角色,赋予反腐败机构权力,以发挥更大效能。KPK也会选取一些大案亲自调查处理,藉以向民众说明案件的严重性;至于预防性的措施,例如鼓励民众参与反腐败活动、推行预防腐败教育以及研究各政府部门的潜在腐败风险等,则为长期的反腐败策略奠定基础。

在打击、消除腐败工作方面,KPK的职能及权力包括:有权协调及监管其他有反腐败职能的机构消除腐败;有权监督机构组织,消除腐败;有权对腐败行为进行预查、调查及检控起诉工作;在对相关机构组织采取以消除腐败为目的的行动时有请求提供相关信息的权力;推行预防工作和监察政府的管理;开展预防行动,打击腐败行为;对国家政府行为进行监察;实施以根除腐败为目的的报告制度以消除腐败;召开听证会,并与相关机构会谈;要求有关机构提供有关预防腐败犯罪行为的报告等。譬如,KPK通过检察官办公室、警方以及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协调其活动,以便设置有利于反腐败的汇报制度;向有关机构索取反腐败工作的资料;与有反腐败职能的机构进行座谈或召开会议以及向有关机构索取预防腐败的报告。

在预防腐败工作方面,KPK职权的范围包括:核查国家官员的财产;审查腐败举报;在各级学校推行反腐败教育计划;设计及推广社会性消除腐败计划;为民众举办反腐败活动;研究所有国家和政府机关的管理制度,旨在改善有关制度以减低潜在的腐败风险。

四、印度尼西亚检察制度的改革[2]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人权保障方面的问题

从司法改革以来,印度尼西亚人权领域出现了重大发展。基于宪法规范的保障,很显然,印尼的目标是建设以法律为基础的国家,成为一个人权得到保护和保障的国家,并努力实现社会福利和社会正义。除了宪法的规定,印尼人权保护的进步还体现在2005年保障人权的承诺中,该承诺批准了两个基本人权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05年11和12号法案)。

然而,仍有一些具体问题。例如:a.文件在全国人权委员会和总检察长之间来回递交;b.总检察长拒绝调查发生在过去的侵犯人权的行为;。.建议成立特设人权法院的权力被赋予了议会。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起诉侵犯人权案件源于检察官办公室内部的问题,与他们的组织、技术或人员管理相关。最高法院的领导曾斥责某些检察官提交的起诉书中证据不足,导致犯罪嫌疑人获得自由,尤其是在毒品和贪污案件中。检察机关起草起诉书和准备庭审也常常受到来自上级的干扰。地区高级检察官办公室的领导,可能施加一些压力给普通检察官,改变案件操作的方式,违背公平和普遍的法律。

这些问题具体包括:a.诚信度不高,对法律实施的理解不到位,缺乏审查起诉的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同时对检察官的数量和质量予以极高的重视。目前,检察官的人数和需要完成的案件数目不成正比,他们必须处理,这种现象加剧了这些矛盾和困难。b.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官员之间缺乏协调合作,造成地区检察官办公室和高级检察官办公室在政策执行上的非连续性,特别是在反腐败和毒品案件。c.检察官和警察之间在侦查和审查起诉上缺乏协调合作。检察官和警察履行各自职责时产生的误会一般会导致案件文书来回传递会发生误差,但这些误差和疏漏不会立即显现,特别是在调查腐败案件。d.执行判决中的问题,导致法官和检察官之间的看法分歧,特别是在判决的措词上。

2. 与起诉有关的问题

根据印尼关于检察官办公室的法律,该办公室是履行国家公诉权力的政府机构。这一立场将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只有在履行职责时检察官能够独立行事,不受到来自政府的任何干预和影响。

有关检察官办公室的法律,没有阐明成为各级检察官的任职资格,除了一些基本的要求。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总检察长和其他高级检察官的任职资格和标准都比较低。选举总检察长和副检察长的机制不透明,也很少有人参与。

(二)改革和措施

任何国家的执法体系都愿意营造一个公平、民主的氛围。在印度尼西亚,营造这样一种公正氛围的努力,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特别是加强法院机构的执法公正性。据了解,加强法院机构的改革,将带来连续的收效,不仅与执法体系的改革相关,而且关系到其他部门的发展,例如经济部门。从逻辑上说,如果没有公正的执法体系,贸易和投资将不会得到发展。

在这方面,总统令第5/2004号关于加速铲除腐败规定了以下目标:(1)优化调查和起诉的力量,打击犯罪和腐败行为,对相关责任方实行制裁,并留存国家款项;(2)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和实施明确的制裁,由总检察长/执法检察官执行;(3)加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警察部门,发展和货币监管署、资金交易和报告分析中心、其他国家执法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减轻腐败犯罪行为国家造成的损失。

对于上述情况,总检察长办公室2004-2005年进行了一些改革:(1)介绍基本的制度改革,改善内部机制检察官办公室,以加强其工作成果;(2)在客观评价基础上进行招聘、晋升、检察官交流等制度,消除有关的官员的在上述活动中的腐败现象,削弱不当职权的行使,或给官员施加压力;(3)在加速处理腐败案件和其他具体犯罪行为方面,加强与其他执法机构的协调合作;(4)确保在腐败案件,特别是那些给国家造成损失的,并获得国家公共利益的案件中,从检察机关的侦查到起诉再到审判,都加快程序的进程。(5)审查政党的腐败案件。

除了以上改革之外,在2005年推出12项改革计划:(1)改革检察官办公室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2)改革检察官办公室的组织和智力工作流程;(3)改革检察官征聘制度;(4)改革检察官教育和培训系统;(5)改革检察官的职业发展制度;(6)检察官最低专业标准;(7)审查和制定检察官办公室的预算制度;(8)增加预算经费来处理与腐败有关的人权、恐怖主义、洗钱、海盗、盗掘森林财富等案件;(9)增加检察官的功能效益;(10)开发办理案件的信息管理系统;(1 1)加强相关机构在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中的协调执法;(12)制定一个透明和可问责的监督监管体系。

总检察长办公室宣布关于改革计划的6项方针。6项改革计划在招聘、教育和培训、最低的专业标准、职业发展、业务惯例、行为守则和监督机制等。官僚机构改革的主要途径在于总检察长办公室要从整体上全面改进工作水平,包括但不限于改进奖励制度,以及人员福利制度等,从而促使检察官能够有诚信、有尊严、可问责地履行其职责。

根据副总检察长在2008年9月18日推出的改革计划,其目标是:(1)恢复公众对总检察长办公室的信任,改进检察官作为执法机构的形象,提高检察官的专业度和诚信度;(2)使公众能够通过正常渠道获取与腐败有关的犯罪案件和其他案件有关的信息,这些案件均由各级检察长办公室负责承办;(3)增加返还给国家财政的金额,这些资金来源于各种执法所得;(4)增加检察官和其他行政人员的报酬;(5)减少因个人因素而导致的公众对办公室的消极看法;(6)提高对公众的服务质量;(7)针对办案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突破,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不过仍旧要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进行。

还有一些重要措施,将成为主体政策,对检察官办公室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们是:(1)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和检察官办公室执行权的滥用,总检察长办公室应当仍然是政府的一部分,但是要保障其独立性。检察长必须是总统提名和任命,并征得众议院的批准。无论是检察机关行使职权,还是检察官个人都必须是独立的。必须制定良好和严格的标准来确定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总检察长和副检察长,从而使这些职位上的人充满了高信誉度,并实行问责制。选举总检察长的机制必须开放、透明、具备可参与性、负责任,使公众了解和参与,这样可以让潜在的总检察长拥有更多的公众美誉度和诚信度。此外,一个独立小组将公众反馈递交给总统,并接受市民的对候选人的意见,未来的总统关于总检察长的提名也通过这一系列信息作出。(2)检察机关不应当填写行政职务。行政专业人员必须经过聘用获得这些职位,目前行政人员的能力还要加强。(3)检察官办公室以外的力量也可以参与招聘过程,如来自大学的人员,其作出的评估,可以确保专业性,专业性被看作是检察官招聘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招聘必须透明、公开地进行,有一个良好的综合计算机系统来支持,以减少政党和检察长办公室之间紧张的会晤。(4)审查起诉和提交审判必须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印度尼西亚反贪机构.http://www.kpk.go.id/modules/edito/content.php?id=17,2009-6-26访问

印度尼西亚国庆节 第4篇

除了学校举办活动,各个小区也紧锣密鼓地安排国庆庆祝活动,最热闹的非游行莫属了,小孩子穿上印度尼西亚传统服饰参与游行,有些小区,晚上还会举办餐会,大人小孩不分种族一起吃晚餐、唱歌同乐,增进彼此的.情感和交流,

资料

印度尼西亚咖啡有望大丰收 第5篇

中粒种咖啡产量有望增加18%,从一年之前的55万t上涨到65万t。据美国农业部称,今年中粒种咖啡产量有望超过2009/2010年度的中粒种咖啡产量高峰时的63万t。

这次中粒种咖啡大丰收,会影响全球咖啡供应量以及咖啡价格。据调查,世界中粒种咖啡第一大产国越南的咖啡产量也会有所增加。其次是巴西,世界第二大中粒种咖啡生产国,顶级小粒种咖啡豆供应国,也会受到影响。巴西小粒种咖啡豆在星巴克销售,广受好评。

印度尼西亚咖啡出口商协会主席Theng Hong Sioe在3月19号的电话采访中称,咖啡产量有望增加,天气状况非常适宜,希望不会出现极端天气情况从而对咖啡生长带来负面影响。

3月23日,据欧洲期货分部称,中粒种咖啡价格下降了12%,达到每吨1 838美元。在过去一年中,纽约小粒种咖啡豆价格下降了20%,为每磅1.4185美元。巴西的降雨过程缓解了一些地区的干旱情况。

沃尔咖啡公司称,2015/2016年度全球咖啡产量将增加7%,达到1.528亿袋,咖啡短缺状况将从890万袋下降到140万袋。印度尼西亚咖啡产量上升到1 090万袋,每袋约重60 kg。荷兰合作银行称,咖啡亏缺量将从600万袋下降到160万袋。印度尼西亚将收获1 230万袋。

荷兰合作银行高级商品分析师Carlos Mera Arzeno称,目前的天气状况很适合咖啡生长,但是并不是完美至极的。在2014/2015年度里,咖啡长势不好,但是今年,咖啡产量很乐观。降雨可能会影响咖啡的质量,但是不会对咖啡的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Bloomberg调查的咖啡产量在63万-69万t之间。2014年末一场大雨影响了咖啡的产量。咖啡生长状况也不全是乐观的。2014年末的大雨摧毁了许多咖啡浆果,这种情况在南部高地的地区尤为严重,产量并没有达到最好的状态。

苏门答腊和爪哇地区的降雨仍将继续,之后降雨移至苏拉威西地区。苏门答腊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其他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多。预计4月,印度尼西亚全境将会迎来旱季。

据一位咖啡种植户称,咖啡产量还是很乐观的,他的咖啡种植园每公顷土地可生产1.5 -2.0 t咖啡。去年,每公顷土地只能生产0.8 -1.0 t咖啡。

Lampung、Bengkulu、苏门答腊地区是印度尼西亚主要的中粒种咖啡种植区域。这3个地区被称作“金三角”,这些地区生产的咖啡总量占据印度尼西亚全部咖啡产量的75%。苏门答腊北部地区和爪哇主要种植小粒种咖啡,占据2014/2015年度小粒种咖啡生产总量的16%。

Bandar Lampung仓库每日发货量大约为240 t。上周,Lampung地区中粒种咖啡价格为每千克2.3万卢比。咖啡供应量还是很紧张的。咖啡出口商咖啡库存量有限,他们不得不从其他商户那里以高价购买咖啡。5月,咖啡就会进入收获季。由于较高的国内咖啡需求量,2014年,咖啡出口量下降到38.2万t。2015年,印度尼西亚国内咖啡消耗量从2014年的30万t与2010年的19 万t提高为35万t。

印度尼西亚 第6篇

印度尼西亚为世界第二大本土药用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偏远地区, 人们几乎都使用Jamu治病。Jamu是爪哇部落语言, 意为从植物中找到的药材, 广义的Jamu还包括矿物药、动物药。Jamu gendong是指在印尼随处可见的小摊上贩卖的新鲜采摘的没有商标的草药。Gendong原意是指背上背着东西, 商贩们背着新鲜采摘的草药挨家挨户去卖, 草药被装在瓶子里后储存在竹子或藤条编织的篮子中, 然后外面包裹着一条长的方巾, 以方便背负 (见图1、图2) 。现如今, Jamu已成工业化发展规模, 印度尼西亚政府、工业产业、科研机构均认识到, 要想更深层次地发展Jamu, 就必须进行更多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研究。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岛屿国家, 生物多样性较高, 其热带雨林面积高达1.43亿公顷, 拥有世界上80%的植物药资源, 约28 000种物种。约有4 000万印度尼西亚人民使用6 000种植物药进行过治疗、预防、保健[3]。Jamu制剂的配方都由当地医师临床使用多年后证实确有成效才开始世代相传的,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研究在民间流传运用, 具有滋阴、美容的功效, 相当于中国的中药。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草药, Jamu是由母亲向女儿一点一滴传承而来, 可以说是从女性视角创建的, 特别适合女性美容保健, 有助于女性产后恢复、保持身材、治疗妇科疾病。随着科技的发展, 许多知名的药品或 (和) 化妆品公司开始涉足Jamu草药生产领域, 如紫姜是原产于印尼的传统药用植物, 只能生长在海拔高于1 300m的地方, 具有超强的紧肤效果, 以往多被运用于印尼皇宫贵族的养生保健中, 香奈儿公司提取紫姜有效成分, 开发了一系列紧肤化妆品。

目前, 印尼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规定了283种药用植物可用于临床, 而Jamu中使用的药用植物数量庞大。印尼目前国内销售的草药产品高度多样化, 包括草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 销售占比达15%, 市场份额扩大到30亿美元[4]。根据印尼草药和传统医学协会调查显示, 由于日益具有保健意识的中产阶层的壮大, Jamu销售额到2020年将达到70亿美元。为对当地药用资源多样性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 印度尼西亚发改委发布了印度生物多样性政策法案 (2003-2020年) , 协同印度尼西亚政府、环保部门、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共同进行努力。

其实, 早在17世纪, Jamu的治疗功效就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 荷兰内科医生Jacobus Bontius是最早研究Jamu的欧洲医生。经过数年的实地考察研究, 他出版了多本介绍Jamu医学效用的专业书籍, 由此打开了Jamu通向欧洲之门[5]。四个世纪以来, 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对Jamu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Jamu这样的传统医学, 他们给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资源, 但其具体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数据支撑。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系统和深入, Jamu的神奇功效也会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长期使用。

参考文献

[1]ELFAHMI WOERDENBAG H J, KAYSER O, et al.Jamu:Indonesian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towards rational phytopharmacological use[J].Journal of Herbal Medicine, 2014, 4 (2) :51-73.

[2]LIMYATI D A, JUNIAR B L.Jamu Gendong, a kind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Indonesia: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its raw materials and endproduct[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998, 63 (3) :201-208.

[3]AFDHAL A F, WELSCH R L.The Rise of the Modern Jamu, Industry in Indonesia:A Preliminary Overview[M].The Context of Medicin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Springer Netherlands, 1988:149-172.

[4]STEVENSEN C.JAMU:an Indonesian herbal tradition with a long past, a little known present and an uncertain future[J].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Nursing&Midwifery, 1999, 5 (1) :1-3.

印度尼西亚 第7篇

据“ICIS, 2009-01-19”报道, 印度尼西亚烯烃和塑料工业协会 (INAPLAS) 表示, 由于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刺激国内需求, 因此2009年国内塑料需求应继续增长。文章指出:估计今年印度尼西亚塑料需求将增长6%。塑料树脂生产商估计:今年塑料需求增长速度仅为3%。

印度尼西亚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刺激国内消费的政策, 以此来应对全球经济的低迷。这些措施包括限制多种产品的进口, 包括衣服、鞋、电子产品和一些食品, 同时不允许政府投资的项目使用进口材料, 除非是本国没有的。进口限制政策将刺激相关产品的需求 (如塑料包装材料等) 。文章指出:主管国家大米储备的政府机构已明确表示使用国内生产的包装带来存储大米, 这将刺激聚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的生产。

印度尼西亚 第8篇

根据印度尼西亚水泥生产业协会 (ASI) 的估计, 直至2010年年底的水泥市场销售量可达4 200万t, 可能比2009年的3 840万t增长9.4%。印度尼西亚水泥生产业协会主席乌利 (UripTrimuryono) 声称, 2010年印度尼西亚的水泥市场销售量将比2009年增加至少9.4%。他说:“我们对市场的增长很乐观, 预估增长率近乎10%。”印度尼西亚水泥生产业协会主席乌利 (UripTrimuryono) 说:“印度尼西亚全国水泥市场在2010年9月的销售量是356万t, 我们估计2010年10月的增长率可超出10%。所以, 我们预估直至2010年年底的水泥市场销售量可达4 200万t。”根据印度尼西亚水泥生产业协会的估计, 2010年印度尼西亚全国水泥生产量可达4 400万t。根据市场的记录, 2010年7~9月, 印度尼西亚全国水泥销售量约达994万t, 比起2010年4~6月的销量985万t, 仅略有上升。”

(摘自中国水泥网)

印度尼西亚 第9篇

如今回想参观的种种, 除了排队的漫长等待让人稍感烦恼外, 所参观的景区还是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众多展馆中, 出于个人原因, 我格外地喜欢印度尼西亚国家馆, 因为我的“结婚蜜月”是在印尼巴厘岛度过的, 所以带着一种奇特的心情带我走进了这个展馆。

为什么我称之为“竹迹”, 因为这座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国家展馆的建筑中“竹子”无处不在;而“乐”为乐章, 也可以和“悦”相意近, 在里面你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竹子演奏的完美乐章。

世博园区里的很多场馆都以低碳环保为卖点, 有着几百年使用竹子历史的B片区印度尼西亚馆, 就用近100吨竹子, 打造了一个4层楼、不用空调却一直很清凉的半开放式展馆, 这种开放式的形式跟印尼人与大自然迎合的态度有关。

印尼展馆的设计灵感源泉来源于印尼村庄, 正是印尼人的日常生活。在印尼村庄, 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竹子制成的桌椅或屋棚, 那是印尼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标志。印尼人对于竹的喜好来自于其透气好、坚韧、灵活等实用性。从古至今, 印尼人都是依赖于竹子而生存, 从房屋的主要建筑材料, 到日常生活用具, 因此在印尼馆内竹子无处不在, 外墙上摆放的用竹子做的花盆、竹子做成的竹帘等等。印尼馆将通过采用竹子、木头等一系列天然环保材料, 展示印尼对自然资源的良性利用。走进印尼馆, 就可以看到正中央一道17米高、40米宽的瀑布, 在竹子铺设的外墙面缓缓淌下水来。整个4层楼展馆, 由一条600米长的通道贯穿, 沿通道而上, 一边是通过各种工艺设计加工的竹制品, 另一边则透着些许植物或竹墙的缝隙, 与室外相连。工作人员介绍, 由于这种盘旋式的构造, 加上几乎每一面竹墙都能通风, 整个印尼馆的空气对流十分地活跃, 我发现甚至连地面上, 都有用竹片隔开的通风口, 这确保了你站在印尼馆的任何一处, 都能隐约感到有“穿堂之风”, 这也就是印尼馆可以不用空调的“奥秘所在”。在印尼馆的二楼可看到连百叶窗都用竹子制成, 这样气温升高可以将竹窗页关闭, 室内就能保持适宜的温度了。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 这些穿墙而出的竹子都来自中国的云南。一排长约10米的竹子从印度尼西亚馆中穿墙而出, 木色系的展馆却没有被劈开的生硬感, 反而与四周的竹丛和谐相搭, 在无数中国观众看来, 像极了苏轼的那句“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600米长的通道两侧使用了一种建筑语言“竹”, 而在颜色中却用了绿色、黄色、土红色, 这正是对印尼地域色的提炼。

这是我在拍空间场景的时候一位印尼小姐向我微笑, 那一丝微笑让我们感受到瑟瑟清风, 仿佛从印尼的海滩上刮过。

随着观光, 我感受到“青春翠竹通幽处, 瀑布飞流听乐声”的完美境界。那就是“竹”, 通过竹子表达了对天然环保的“诠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与植物和大自然的一片和谐景象。

因为专业的原因, 我们和其他游世博的人的观察点不同, 看人文环境的同时我更喜欢挖掘细节点。在入口处, 在竹石大背景下的几个色彩艳丽的阳光伞引起了我的注意, 它们像穿着当地沙滩裤的印尼人, 正在向你招手。而坡地形的走道和铺地的红砖, 正是这个国家的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

600多年前, 郑和带领着他的宝船曾七下西洋开创了中印两国交流先例。今年是印尼和中国建交60周年, 关于两国友好交流的题材也是印尼馆的展示亮点之一。印尼馆再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在二楼竖立3米高的郑和雕像和印尼传统船只, 以纪念这段历史。

印度尼西亚 第10篇

2007年12月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举行仪式,接受印度尼西亚华裔画家马永强创作的组画《嫦娥一号》(之二)的捐赠。马永强,祖籍福建福清,今年72岁,是第三代华裔。他虽然常年在海外发展事业,但始终心系故土,酷爱中华传统文化。2007年10月24日,中国政府宣布“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马永强随即创作了《海外侨胞心向祖国月球物语》系列组画,表达了对这一伟大成就的热烈祝贺。中共中央党校管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孙钱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副院长高显莉,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纪委书记李长林,以及院内各职能部门的代表出席了捐赠仪式。

印度尼西亚范文

印度尼西亚范文(精选10篇)印度尼西亚 第1篇一、两国经济下滑、通胀水平上升印度与印度尼西亚这两大新兴经济体都存在相同的情况:一方面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