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八师
新疆兵团农八师(精选4篇)
新疆兵团农八师 第1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料和季度报表。
1.2分析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4年第八师肺结核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有关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现方式2011—2014年第八师共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936例,其中因症就诊190例、转诊340例、追踪357例、因症推荐36例、健康体检13例,详见表1。
2.2非结核病防治机构发现报告肺结核病例情况2011—2014年由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3 707例,转诊3 592例,转诊到位1 252例,未转诊到位2 340例,经追踪到位2 010例,总体到位率90.9%,详见表2。
2.3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2011—2014年第八师共登记肺结核可疑患者就诊人数4 109例,就诊率为1.7‰、查痰率为74.9%,就诊和查痰率逐年提高;登记活动性肺结核936例,其中新发涂阳肺结核46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77例,涂阴肺结核391例。新涂阳病人与复治涂阳患者的比例为6.1∶1,详见表3。
2.4 2011—2014年第八师新发、复发涂阳肺结核治疗转归情况由表4可以看出,2011—2014年共登记和治疗管理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468例,平均治愈率达94.1%,治愈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年共治疗管理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77例,平均治愈率达96.4%,且治愈率逐年增高。详见表4。
3讨论
4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师结防工作有明显提高,但是受到经济和居住环境的影响,结核病在部分人群中还有上升趋势。治疗和转归是结核病控制的目的,规范化治疗管理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关键环节[1]。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第八师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我师目前存在以下困难:(1)耐药病人的增多。初治涂阳患者的平均治愈率为94.9%,虽超过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标准,但已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涂阳结核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转成耐药病人而导致死亡、药物反应及不规范治疗等导致治疗失败使治愈率下降[2]。由于项目对这部分病人缺乏技术和经费的支持,致使这部分病人的治疗存在较大困难,对病人和社会都将造成危害[3]。(2)第八师结核患者的发现任以综合医疗机构为主体,疑肺结核病患者就诊率在增高,但仍未达国家规划要求的3‰。(3)虽然第八师结核病患者的总体到位率逐年上升,达到国家规划要求的85%以上。但转诊到位率由33.3%下降到27.6%,也造成结防机构人员因过多追踪病人而使工作压力加大。(4)由于流动人口患者多数经济来源不稳定、文化水平较低、对结核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延误治疗和不配合工作人员管理。(5)结核病防治机构能力薄弱,人力资源不足,缺乏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工作人员待遇差,队伍不稳定。
结核病不仅仅是一个疾病防治问题,也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有效地防治结核病蔓延在今后工作中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政府承诺是结核病控制规划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基本保证。强化政府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各级政府对结核病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争取能将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列入当地地方财政预算,加大投入,促进规划的落实,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2)继续密切与综合医疗机构的合作,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转诊和治疗[4]。医疗机构发现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网报,同时进行转诊到结核病定点机构进行治疗管理;结防机构对需要住院的患者应及时转到定点医院进行系统的住院治疗,定点医院对住院患者在出院后要及时转到结防机构进行继续规范的治疗管理,必须杜绝不规范治疗,避免产生耐药患者[5]。(3)加强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以不同形式认真做好肺结核免费治疗的有关政策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尤其是农民工对肺结核病的防治意识,通过不同的发现方式尽可能多的发现病人,以达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减少对人群的危害。(4)防痨之路还很漫长,加大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待遇。
摘要:目的:了解第八师结核病流行特征,明确防治工作重点,为科学制定和实施本地结核病控制策略。方法:对2011—2014年第八师结核病控制项目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转诊到位率由33.3%下降到27.6%,追踪到位率由81.0%上升到92.2%,总体到位率由87.3%上升到94.4%;可疑结核病人查痰率由68.3%上升到80.2%。4年来第八师共登记新发涂阳肺结核468例,平均治愈率为94.9%。结论:2011—2014年第八师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明显效果,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涂阳结核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转成耐药病人而导致死亡、药物反应及不规范治疗导致治疗失败使治愈率下降。
关键词:结核病,发现,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2.
[2]钟球,伊建军,钱明,等.广东省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7):393-399.
[3]梁庆福,陈求扬,赵永,等.福建省结核病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4):420-422.
[4]杨超,王静.2005-2011年北京市通州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诊疗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7):545-547.
新疆兵团农八师 第2篇
1 内容与方法
1.1 项目范围
覆盖第八师5个农牧团场以及石河子乡,共6个单位开展防治工作,探索防治经验。
1.2 项目内容
专业人员培训、重点人群查病(包括成人B超筛查和12岁以下儿童血清学监测)、病人救治、传染源犬管理和驱虫、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健康教育、包虫病网络直报以及督导检查。
1.3 方法
按照《2015年第八师石河子市包虫病防治项目方案》中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开展项目工作。
2 结果
2.1 专业人员培训
第八师石河子市疾控中心在卫生局的委托下,举办了1期包虫病防治项目培训班,由各团场疾控中心负责人、地方病专干及实验室检测人员参加,培训内容包括包虫病基础知识、包虫病疫情现状、《包虫病防治项目方案》及网报系统操作培训等,以理论授课为主、同时采用讨论加实践的方式进行。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考核,平均成绩为87.92分。
2.2 重点人群查病
在6个项目单位采用B超法开展人群包虫病调查4513人,无阳性发现。血清学方法开展12岁以下儿童感染监测379人。其中阳性1人,阳性率0.26%。
2.3 病人救治
对7例普查外发现的包虫病患者在手术定点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进行药物治疗。按照《新疆兵团包虫病病人药物治疗工作细则》的相关要求,及时将治疗药物阿苯达唑乳剂下发至项目单位,各单位对病人服药进行督导、随访和管理。
2.4 传染源犬管理和驱虫
按照《新疆兵团家犬感染率调查及药物驱虫实施方法》的要求,全师登记管理家犬4326只,采集并检测犬粪723份,无阳性。建立犬驱虫登记卡4326张,下发驱虫药吡喹酮3万片,并对每只犬进行了每月一次,共6次驱虫。
2.5 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在所有项目单位开展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以重点人群、干部职工和学生为主,共发放问卷650份,收回627份,回收率96.46%。经统计后,总体知晓率为82.5%。
2.6 健康教育
在项目单位以现场培训、专题讲座、召开职工会议、设立专题宣传栏、广播电视宣传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包虫病知识,提高群众对包虫病知识知晓率。
2.7 包虫病网络直报
经第八师石河子市疾控中心对包虫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多次培训后,各项目单位能及时、准确、足量完成网报工作。
2.8 督导检查
根据包虫病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完成了对各项目单位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并提出整改措施。督导检查过程中,各项目单位均能按照项目方案要求和内容,积极、扎实开展工作,为项目工作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3 讨论
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已成为一些地方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1]。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讨论如下:1部门协调配合不利。包虫病作为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需要政府主导,各部门协调配合,才能有效控制包虫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2]。同时,政府应对各部门的包虫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3],为今后彻底控制包虫病的流行,解除包虫病危害,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2缺乏便携式B超机。大部分项目单位主要使用台式B超机进行筛查,台式B超机体积大、质量重、携带困难,这对重点人群的筛查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积极购置便携式B超机,以方便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服务。3沟通机制不完善,缺乏与手术定点医院的联系。在病人救治过程中,疾控中心和手术定点医院应及时加强联系,对病人信息进行交流,方可准确掌握病人情况。因此,建议卫生政府部门牵头,及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4健康教育工作仍需加强。针对各类人群,缺乏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资料,缺乏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今后应开发适合本地特色的纸质及电子影像类健康教育素材,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如此便可提高包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以改善其健康相关行为。5培训力度不够。对专业人员进行足量的、及时的、丰富的培训,是继续做好包虫病防治和顺利完成项目工作必备的前提。6加大犬驱虫工作力度。家犬是包虫病的终宿主和传染源,因此,控制家犬驱虫工作非常重要,家犬驱虫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用吡喹酮驱虫,按照技术要领做好“犬犬投药,月月驱虫”。
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在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以及各项目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协调各部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更加优质完成包虫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宋咏凤,张玉梅,亢建军.2009年新疆博乐市包虫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1,26(4):21.
[2]谭华,林超波,董思文,等.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包虫病流行状况调查[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2,27(3):71.
新疆兵团农八师 第3篇
一、农八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 是推动兵团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是促进兵团农业技术进步和增强农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农业技术推广为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 提高职工农业技术水平, 发展农业生产, 增加职工收入, 实现农业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 进入新阶段后,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益凸现出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多元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团场经济的发展。
(一)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农八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师级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中心。师农业技术推广站始建于1994年, 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主要以经营开发与农业技术服务为主。1999年4月师市党委决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力度, 正式成立农八师石河子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内设三站一室一部即新技术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办公室和经营服务部, 单位归口师市农林牧局领导。从2008年7月起, 师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经费形式由差额改为全额预算。农业技术推广站是融农业科技、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农业执法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事业单位。目前师推广站下设有五站三室一部, 即新技术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植物检疫站、有害生物警控站、绿色食品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财务室和经营服务部。全站拥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1人, 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5人, 占总人数的71%, 高级职称7人, 占总人数的33%, 中级职称6人, 占总人数的29%。几年来总站每年组织实施了十几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这些农业技术项目科技含量高、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具有相当大的实施规模, 对农八师近几年来的农业生产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同时, 除师农业技术推广站外, 农八师团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 农试站、土肥、植保、种子、气象等服务体系在往年的基础上得到充实和完善。目前农八师14个团场中有13个团场 (除152团) 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 基本建立了以农试、土肥、植保、种子为基础的推广体系。团场目前结合实际, 根据自身建设规划, 拟设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畜牧站、果蔬站、水利技术推广中心等6个推广机构;部分团场已将林业、农机、兽医等并入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主要从事团场的作物良繁、栽培、植物保护、气象观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并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等各种试验项目。
(二)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严重不足
师农业技术推广站面对团场多、耕作面积大, 目前所拨的推广经费捉襟见肘, 导致推广工作难以开展。团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目前性质不明, 推广经费主要通过种子站经营收入弥补。因经费缺乏, 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基本条件也较差, 难以吸引农技推广人员稳定地从事推广工作, 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经费不足而缺乏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致使一些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使目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 人才流失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条件保证, 科技人员工作条件差, 经济待遇低, 加之受传统观念的约束, 改革步伐慢, 运行机制不灵活, 自我发展活力和动力不够。
3.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弱
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滞后, 农业科研成果转换推广手段、方式落后, 时间较长,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仍是薄弱环节。团场绝大多数连队没有建立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 更没有自身的科研条件, 仅仅依赖于已经掌握的技术, 指导面上生产, 难以满足职工享受科技成果的愿望。
二、农八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
(一) 建立健全兵、师、团、连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直接面向基层服务生产的机构, 是联系科研、教学和生产连队、团场职工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的窗口。根据农八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的现状, 今后兵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重点应放在团场一级, 不断充实技术人员队伍, 资金投入重点是改善工作条件和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
(二)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 高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单位的主体作用, 借助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等资源,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高校、科研单位、涉农企业相结合, 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三) 加强政策支持, 加大经费投入
目前团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受经济条件限制, 普遍无力承担实施科技项目,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因此, 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政策支持, 加大经费投入, 保障承担公益性职能的推广机构所需经费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
(四)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着力打造一支充满活力、高素质、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新疆兵团农八师 第4篇
1.1 资料的来源
农八师石河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辖莫索湾、安集海和下野地垦区共14个农牧团(场)的相关人员,集中培训,统一布署和安排,定点定时采集样品,送石河子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水质检测所获取资料。
1.2 检验方法
样品采集、保存、送样和检验方法均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49-2006(代替GB5749-1985)与《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1-5750.13-2006进行[1]。检测指标包括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感官性状指标:色度、浑浊度、嗅和味和肉眼可见物;毒理指标:砷、镉、铬、铅、汞、氟化物和硝酸盐;一般化学指标:p H值、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和氨氮。
1.3 评价方法
检测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2]。凡检测项目超过正常值范围,判为不合格样品,统计计算合格率。
1.4 质量控制
在样本的采集、检测阶段,经统一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水质检验设立质量控样和平行样及空白样进行对比;并建立数据审核制度,确保真实、可靠。
1.5 统计学处理
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农八师石河子市辖区内团(场)集中式供水检测微生物指标情况
结果见表1,单项检测菌落总数一项合格率在77.35%之外,其余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均在90.00%以上。经经统计学处理χ2=23.92,P<0.005。
2.2 团(场)集中式供水感官性状指标合格情况
结果见表2。其中单项检测肉眼可见物一项合格率为81.60%,其余色度、浑浊度和嗅和味合格率均在95.00%以上。经统计学处理χ2=33.06,P<0.005。
2.3 团(场)集中式供水毒理学指标检测情况
结果见表3。本次检测砷、镉、铬(六价)、铅、汞和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100.00%之外,氟化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合格率分别为81.60%和76.88%。经统计学处理χ2=73.68,P<0.05。
2.4 团(场)集中式供水一般化学指标检测情况
结果见表4。本次检测铁、锰、硫酸盐、耗氧量、氨氮和p H值合格率均为100.00%,余下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均在97.00%以上,经统计学处理χ2=23.92,P<0.005。
3 讨论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供水工程已成为石河子垦区最为基础的民生工程,符合垦区人民饮用水源集中式供水已成为各农牧团场主流,好的水源水井也越来越多。纵观各项有指标意义的检验结果来看:如微生物指标3项(χ2=23.92,P<0.005);感官性状指标4项(χ2=33.06,P<0.005);毒理学指标6项(χ2=73.68,P<0.05);一般化学指标9项(χ2=23.92,P<0.005),基本上可以锁定,集中式供水已成为全垦区居民的供水水源。虽然微生物指标中的菌落总数合格率不高,这与采样、检样和送样等过程是否遭受污染有直接关系,需要进一步培训,严格要求操作规程,避免不应该发生某些项目超标。毒理学指标中的氟化物指标合格率偏低问题,这是本地区个别片区存在的老问题[3],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努力,已经比过去大有改进和提高,但还需要努力和改进,争取全部达到符合要求或标准[4,5]。对于百分之百依赖地下水的垦区人民来说,打井作为饮用水和浇灌庄稼,由于过度地开采,垦区的水位在逐渐下降,井越打越深,既是好事,也令人忧虑。
摘要:农八师石河子市辖区内有14个团(场),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要垦区之一。几十年来,垦区人民从饮用涝坝水、渠水和浅井水,历尽艰辛,艰苦奋斗,不断地改进,寻找适合垦区人民饮用水的水源,各团场终于实现了集中式供水。为了及时掌握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状况,2012年农八师石河子市疾病控制中心对垦区各团场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饮用水水质,集中式供水,石河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5750.1-5750).13-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王焕新,陶勇.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2,2(4):153-155.
[4]徐也晴,王生玲,蒲丹,等.新疆农村饮用水水质调查与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2,2(1):5-7.
新疆兵团农八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