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初凝时间
混凝土初凝时间(精选3篇)
混凝土初凝时间 第1篇
1 混凝土异常凝结原因分析
1.1 速凝、假凝
1.1.1 判断依据
速凝表现为混凝土凝结迅速,出现“整体抱团”现象;假凝表现为混凝土出机后5 min~10 min失去流动性,出现“扒锅”或“粘底”现象。
1.1.2 原因分析
1)水泥厂按工艺设计生料配比经2磨1烧变为熟料,根据水泥性能所需,用硬石膏、磷石膏、氟石膏、天然半水石膏等作水泥调凝剂,这些物质导致速凝、假凝。2)水泥生产煅烧过程中回转窑温度过高导致二水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或无水石膏。3)立窑水泥煅烧过程不充分、不均匀,熟料含有还原熟料。4)使用早强型水泥比如R标志的水泥。5)使用超过水泥用量0.06%的三乙醇胺早强剂,水泥初凝时间不合格。6)使用木钙、糖钙、多羟基碳水化合物、羟基羧酸类有机物等外加剂以及含有这类成分的复合外加剂。7)试验环境温度高于35℃,混凝土出机机口温度高于35℃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1.2 缓凝
1.2.1 判断依据
工程施工要求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为6 h~10 h左右(特殊要求混凝土除外)。桩基、承台、墩身、隧道混凝土喷涂、衬砌及混凝土砌体等超过24 h甚至几天不凝结。
1.2.2 原因分析
1)人为因素。a.搅拌站人员未按混凝土外加剂厂家外加剂使用说明要求,盲目多掺外加剂(一般掺量为0.8%~1%)。b.按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将水泥误当粉煤灰使用。c.工作疏忽导致外加剂混淆使用,如将缓凝剂当早强剂使用。d.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看混凝土发干流动性小擅自给混凝土加水。2)机械因素。a.计量器具未按照要求自检、送检,长期使用产生较大误差。b.盛放混凝土外加剂的料仓要使用塑料或防腐漆,杜绝外加剂与铁器直接接触。c.放料口传感器失灵,或放料口长期磨损计量不准误差较大。3)水泥因素。a.水泥自身凝结时间长。水泥生料配比不合理或水泥煅烧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够,导致煅烧后水泥有效成分少,主要靠调凝石膏来调整凝结时间。b.水泥厂或施工单位不注重水泥存放,将水泥长期漏天放置导致水泥吸潮结块。c.水泥厂家根据季节性温度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适当的调整水泥,比如夏季温度高,水泥凝结时间快,厂家会适当降低C3A含量,冬季温度低,水泥凝结时间短,会适当提高C3A含量。d.水泥工艺流程的重大改变,水泥性能不稳定。e.水泥生料来源变迁,矿物含量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工艺流程。f.水泥厂家大量加粉煤灰作为外掺料提高水泥产量。4)粉煤灰因素。从粉煤灰颜色来辨别一般为灰色,颜色越黑含碳量越高,发黄含钙比较高。a.粉煤灰掺量过高,一般1级粉煤灰需水量为90%,可减少用水量并代替一部分水泥使用,改善工作性能,但过量使用粉煤灰凝结时间长,强度低。b.粉煤灰厂家为提高粉煤灰产量掺合磨细矿渣等以次充好。5)矿粉因素。矿粉以玻璃体结构为主,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这些活性物质与水泥中C3S和C2S反应填充混凝土孔隙。超掺矿粉会使混凝土凝结时间变长。6)砂、石料因素。砂、石料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较大,除此还有如下情况:a.冬季施工应特别注意,含水高的砂料有冻结现象,无形中加重了含水量。b.砂质量问题,砂厂在砂中掺合大量的土、碎石等提高砂量,而土对外加剂的影响非常大。c.砂、石料中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偏高。7)外加剂因素。a.外加剂种类繁多,工地上不注意外加剂标识,误用外加剂。b.外加剂对运输、储存、使用掺量有严格要求,未按外加剂厂家说明使用。c.外加剂有一定适应性,调试过程中混凝土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但在大批量生产供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的不稳定,会在凝结时间上有一定的误差。d.外加剂配方不合理的产品,自身凝结时间长,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e.外加剂复配过程中,缓凝组分含量高。8)其他因素。a.环境因素。南北方地理位置的差异及温湿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其次水质差别较大,北方水呈碱性,南方水呈酸性(特殊情况除外),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检验水的各项指标以减少对水泥及外加剂的影响。b.地理差异。北方水泥由北方地质特点所决定,凝结时间一般比较短,而南方水泥凝结时间一般比较长。这是由于各生产厂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差别导致水泥生料组分的差别导致凝结时间的差别。另外东北水泥由于其地处严寒地区,一般抗冻组分SO4含量高。
2 解决方案
1)混凝土3 d未凝结,应迅速通知相关人员,果断处理,清除旧混凝土后重新浇筑,以免后续施工造成更大的损失。2)对于速凝混凝土应该加强混凝土的养护。3)分析产生异常原因,检查混凝土配合比是否合理,检查搅拌站仪器设备是否存在较大误差,人员是否操作不当,原材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是否合格等。
3 预防措施
1)搅拌站、各工地试验室以及从事混凝土相关操作人员都应进行岗前培训,了解混凝土及外加剂相关知识,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外加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2)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周期性校准及自检和送检工作,以避免由于仪器设备的误差导致混凝土异常状态的出现。3)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严格使用按合同要求的及以设计好的配合比所使用的原材进行供货,杜绝以次充好。4)根据施工所处的地理位置、水质、温湿度、地质的酸碱度及化学物质的含量,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并要求外加剂厂家按施工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要求的产品。
摘要:分析了混凝土异常凝结的原因,并讨论了预防及解决混凝土凝结时间异常的方法,以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混凝土凝结异常问题,从而更好地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凝结时间,异常,解决方案,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颜国林,徐荣俊,朱炳喜.混凝土异常凝结原因分析[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7(4):51-53.
[2]徐超,李晓林.凝结时间对水泥使用性能的影响[J].山东建材,2004(4):32-33.
市政公用工程混凝土养护时间资料 第2篇
1、无粘结预应力筋封锚混凝土不得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且不低于C40.(和桥梁预应力筋施工区分,得低于结构混凝土的80%,且不得低于30MP。
2、给水排水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浇筑后应遮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并不少于14天。洒水养护至达到设计强度。
3、沉井制作,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拆模或浇筑后节混凝土。
4、给排水构筑物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沙石连续级配,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抗渗混凝土宜避开冬期和热期。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宜适当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水灰比。
5、给排水抗渗混凝土养护:1.采取延长拆模时间,外部保温。2.地下结构部分,拆模后及时回填,避免早、中期裂缝。3.加强冬期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特别是新浇混凝土入模温度、拆模时内外部温度差。(模板支架符合施工方案,在设计、安装、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稳固措施,防治沉陷性的裂缝。
6、砌筑沟道砂浆抹面,抹面砂浆终凝后,湿养不少于14天。砂浆抹面施工缝留成阶梯型,接茬时应先将留茬均匀涂刷水泥浆一道。水泥砂浆抹面分两道,一道抹面应刮平使表面造成粗糙文,二道抹平后分两次压实抹光。砌筑所用的水泥砂浆度低于M10;砌筑结构如用石材,石材强度不得低于30MP;砌筑用机制烧结
砖时,强度不得低于MU10。如采用混凝土砌块砌筑拱形灌渠或灌渠的弯道时,应采用楔形或扇形砌块,当砌块垂直灰缝宽度大于30mm时,应采用细石混凝土灌实,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抹面砂浆终凝后,湿养14天。
7、热力管道。固定支架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时不得与管道固定。支架在混凝土支墩上安装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8、预制混凝土桩起吊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
9、混凝土路面高温施工时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小时,低温施工时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0小时。
10、水泥稳定土应采用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的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级以上的矿渣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11、混凝土面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可采用喷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在雨天或养护水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湿膜、草袋、麻袋、土工毡、草帘等覆盖物洒水养护。昼夜温差大于10摄氏度以上,或日平均温度低于5摄氏度采用保温养护措施。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一般宜为14—21天,应特别注重前7天的保湿。设计弯拉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12、冬期水泥路面施工,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13桥梁钢筋混凝土浇筑,洒水养护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参加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等高强度混凝土不少于14天。大体积混凝土湿养时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14天;火山灰质硅酸盐、矿渣硅酸盐水泥、低热微膨胀水泥、矿渣硅酸大坝水泥及在现场掺粉煤灰的水泥21天;高温期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
14、浆砌石、混凝土砌块拱桥应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卸落拱架,设计无要求是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
15、先张法,放张预应力筋,混凝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的75%。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的75%。孔道压浆宜采用水泥浆,水泥浆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不得低于30MP。压浆后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每一工作班应留3组砂浆试块,标养28天,以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依据。压浆后及时浇筑封锚混凝土,封锚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低于结构混凝土的80%,且不得低于30MP。孔道内的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方可吊移构件,设计无要求达到设计强度的75%.(装配式梁区分35)压浆过程及压浆后48小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摄氏度,否则采取保温措施。白天气温高
于35摄氏度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抽心法抽芯时间由试验确定,以混凝土强度达到0.4—0.8为宜。
16、预应力盖梁拆除底模的时间应符合设计,设计无要求时,孔道压浆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17、大体积混凝土湿养时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14天;火山灰质硅酸盐、矿渣硅酸盐水泥、低热微膨胀水泥、矿渣硅酸大坝水泥21天;高温湿养28天。
18、暗挖隧道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早强水泥,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选用碱性活集料。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参加外加剂,速凝剂应根据水泥品种、水灰比等,通过不同掺量的混凝土试验选择最佳掺量,使用前应做凝结试验,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
19、小导管注浆所用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主要成分为42.5级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水泥砂浆。
20、城市地铁车站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养护,垫层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结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结构拆模时非承重侧墙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和46区分)时方可拆除。承重结构顶板和梁,宽度2米及其以下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2米—8米的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8米以上的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的设计强度。
21、隧道喷射混凝土终凝后2小时后进行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冬期不得洒水养护;混凝土强度低于6MPa时不得受冻。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混凝土板弯拉强度低于1MPA,抗压强度低于5MPA时不得受冻。
22、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配合比经试验确定,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二衬混凝土坍落度为60—200mm.;大体积混凝土坍落度为120+-20mm。
23、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拆除底模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孔道压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底模。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梁就位时,应检查轴线和个部尺寸,确认合格后方可固定,并浇接头混凝土。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在墩台柱上安装盖梁,应对墩台柱进行固定和支撑)。
24、由30、44、46可看出,分承重拆模都是2.5mp。垂直施工缝之所以和水平缝(1.2MP)不一样,时因为垂直施工缝需加端头模板,而水平施工缝不需模板。
25、盾构穿越江河地段,穿越过程中,采用快凝早强注浆材料。
26、给排水构筑物的入模温度不应大于25度。桥梁用的混凝土冬期浇筑温度不低于5度;拌合温度不高于35度;热期拌合温度为30—35度。
树叶混凝土凝结时间的试验研究 第3篇
新型墙体材料是指不以消耗耕地、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为代价,适应建筑部品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改善建筑功能等现代建筑业发展要求而生产的墙体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可以使用工业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如: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废渣、植物秸杆等。废弃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对资源、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统计,每年进入秋季后,城市落叶数量猛增,南京市秋风每天吹落400 t左右的落叶,青岛市每天要产生600多t落叶[1]。来自北京城区和北京周边的落叶每天可装满40多辆卡车,光落叶的重量就达100多t,如此壮观的场面将持续一个月左右,而处于落叶高峰的北京城每天落叶量都在3000t左右。
在我国,利用树叶制作肥料、饲料、药用等研究和应用较多,但是利用树叶,尤其是落叶制作建筑材料的应用还较少,利用落叶制作保温墙体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更是寥寥无几。
本文利用北京秋天的落叶为原材料,以水泥为胶结材,研究开发制作新型墙体保温材料(这里定义为树叶混凝土),对其前期研究中落叶应用于水泥基胶结材料的难点之一对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1 试验原材料
(1)树叶
采用北京城内秋天收集的落叶,树叶的种类有杨树叶、银杏树叶、槐树叶、玉兰树叶。各种树叶不同粒径的堆积密度见表1。
(2)水泥
采用河北三河某公司生产的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化学成分见表2,基本性能见表3。
kg/m3
%
(3)粉煤灰
采用了北京市某电厂生产的Ⅱ级灰,化学成分见表2。
(4)硅灰
挪威某公司生产的硅灰,其化学成分见表2。
(5)早强剂
北京产,主要成分有氯化钙、硫酸钠、硫酸铝、三乙醇胺、氢氧化钙。
(6)减水剂
北京某公司产SL-A高效减水剂。
(7)水
采用自来水。
2试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2.1树叶粉的水溶液pH值随时间的变化
(1)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粒径0.15mm树叶粉5g,放入有90g蒸馏水的容量瓶中,橡皮塞塞紧,以防碳化、挥发。每隔5min摇匀,采用精密酸度计测定一次[2]。测得20℃时,各种树叶粉pH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见表4与图1。
(2)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从表4和图1可知,几种树叶粉的溶液都显酸性(pH<7),因此,势必减弱水泥水化的碱性环境,延缓甚至阻碍树叶水泥混凝土的凝结速率。
随着时间的延长,几种树叶粉溶液的pH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即有酸性增加的趋势,但pH值都不是很稳定,有一定的波动。
2.2不同早强剂对树叶水泥浆凝结时间的影响
试验采用GB/T1346-2001中水泥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测试树叶水泥浆的凝结时间,用试针下沉的深度的多少,评价凝结时间的快慢。试验选用数量较多、有代表性的杨树叶为试验材料。
2.2.1几种无机早强剂的初步试验
(1)试验方法
采用PO 42.5级水泥、树叶粒径0.15mm、掺量占水泥的20%,粉煤灰、硅灰各占5%,SL-A减水剂0.3%。选用几种无机早强剂,各掺量均为水泥质量的4%。杨树叶与不同早强剂的原料配比组成见表5,试验结果见图2。
kg/m3
(2)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由图2可知,由针入度减少的快慢程度,表示出凝结时间的快慢,依次为NJ0>NJ4>NJ2>NJ1>NJ3>NJ5,即不掺树叶、不掺早强剂>掺树叶、掺Al2(SO4)3>掺树叶、掺CaCl2>掺树叶、无早强剂>掺树叶、掺Na2SO4>掺树叶、掺Ca(OH)2。
不掺树叶的水泥体(NJ0)明显比掺树叶的水泥浆体凝结快。
对树叶水泥浆体来说,掺Al2(SO4)3和CaCl2的比不掺早强剂的(NJ1)凝结快,早强剂的效果Al2(SO4)3和CaCl2较好,Na2SO4次之,Ca(OH)2对早强效果作用最小。
2.2.2早强剂的优化试验
(1)试验方法
为了再次验证几种早强剂的效果,对几种早强剂进行了优化,去掉了效果差的Ca(OH)2,增加了有机早强剂三乙醇胺。适当调整配比,无机早强剂各掺水泥的2%。三乙醇胺掺量占水泥的0.1%,其它材料配比与表5相同,试验材料组成见表6,优化后的试验结果见图3。
kg/m3
(2)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由图3可知,优化配比后各组试验的凝结时间比优化前(表6和图2)明显缩短。针入度减少的快慢程度依次为NJ7’>NJ8’>NJ4’>NJ6’>NJ5’>NJ0’>NJ1’>NJ3’>NJ2’,凝结时间最快的早强剂是三乙醇胺,其次是Na2SO4+三乙醇胺,然后是CaCl2和Na2SO4,它们都比不掺早强剂的树叶水泥浆(NJ1’)凝结快,甚至比不掺树叶的水泥浆体(NJ0’)凝结快。Al2(SO4)3早期凝结还可以,但与前几种相比,后期有些滞后。
对于掺CaCl2或Al2(SO4)3的树叶水泥浆,掺减水剂的比不掺减水剂的凝结时间略有缩短,如NJ4’快于NJ5’,NJ3’快于NJ2’,但差别不大。
3 结论
(1)几种树叶粉的溶液都显酸性(PH<7),因此势必减弱水泥水化的碱性环境,延缓甚至阻碍树叶水泥混凝土的水化速率。
(2)对树叶水泥浆体来说,掺Al2(SO4)3或CaCl2的比不掺早强剂的同比凝结快,因此二者是无机早强剂中效果较好的。
(3)有机早强剂三乙醇胺更适合加快树叶水泥混凝土的凝结,缩短凝结时间。三乙醇胺或其与无机早强剂(如Na2SO4等)复合添加,比单纯的无机早强剂[如CaCl2、Na2SO4、Al2(SO4)3]对凝结的缩短效果更好。
(4)对于掺无机早强剂[如CaCl2或Al2(SO4)3]的树叶水泥浆,掺减水剂的比不掺减水剂的凝结时间略有缩短,但差别不大。
参考文献
[1]孔德政,李文玲,等.城市落叶经济与绿地的可持续利用[J].河南科学.2005(12):823-825.
混凝土初凝时间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