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规模拟考试
新交规模拟考试(精选2篇)
新交规模拟考试 第1篇
兰州市新交通规则科目三考试技巧及心得
没考之前,听人说科目三很难过,过关率为5%。经过本人亲身检验,科目三总体来说不是很难,不是考你驾驶技术有多好,主要考的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下面详细给大家讲讲科目三考试内容及兰州科目三考试中的技巧,期望在实际考试中帮到大家。
一、科目三考试内容
科目三考试就是传说中的路考,顾名思义就是在实际路途中驾驶机动车辆进行考试。其主要考察驾驶人实际驾驶技术、应变处置能力、安全行驶及文明驾驶等。考试内容包括16项内容:A、上车准备;B、起步;C、直线行驶(保持25公里速度行驶);D、加减挡位操作(1档升2档升3档,3档减2档减1档);E、变更车道;F、靠边停车;G、直行通过路口;H、路口左转弯;I、路口右转弯;J、通过人行横道线;K、通过学校区域;L、通过公共汽车站;M、会车;N、超车;P、掉头;Q、夜间行驶。
另外,每天抽不少于20%的人进行夜间考试。不进行夜间考试,应当进行模拟灯光考试。兰州目前,采取模拟灯光考试,时间为考试当天下午进行。
考试形式:路考、电脑提示、考官选择考试项目。
考试次数:每次路考每个人有两次机会。
二、科目三考试技巧
这里主要介绍兰州市科目三考试中,实际操作技巧,祝各位朋友取得成功。
1、考试路况
兰州市科目三考试,原来在新港城后面的滨河路上进行。现在,科目三考场位于科目二考场的旁边,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平时不对外开放,主要用于考试和驾校集训。外场一直对外开放,平时也可找个黑车在外场练习。总体来说,考场更新后,科目三考试的内容更加丰富,上坡路、下坡路也难倒了一批学员。
2、上车准备
正常情况为:检查车辆情况,并向考官汇报。我在上车前,考官没有要求,所以没有做这个动作。根据实际情况,看考官怎么要求吧,如果有要求就做吧。上车后记住“五要素”,很关键。
一是,调座椅(前后及靠背)。
二是,调后视镜(左、中、右)。
三是,摸档位,即检查是否在空挡上,一定要在空挡上,否则发动后会直接挂掉的。和我一起考试的一个学员,两次起步都没有检查是否空挡。点火后,电脑直接提示,考试结束。切记!
四是,拉手刹,检查手刹是否拉起来。
五是,系安全带,一定要系的,否则直接挂掉。
3、起步
按照经验,起步要“6到位”,包括一踩(踩离合)、二挂(挂一档)、三打(打左转方向灯)、四按(按喇叭)、五观察(看左后视镜后前情况是否可以起步)、六松(松手刹),一到四顺序可调。记住这个口诀,起步应该不成问题。
4、直线行驶
我在考试中碰到直线行驶有两种,第一种是保持直线行驶,第二种是保持25公里速度直线行驶。如果是第一种,那么保持现有速速,抓稳方向盘,直线行驶就可以了。第二种,一旦听到25公里,那么迅速加油,看到发动机转速在2000转附近后,迅速踩离合换二挡,加油保持20公里以上速度行驶就可以了。这里我强调 “迅速”,是因为电脑提示后,有一定时间限制,没在规定时间内提速到25公里会提示考试结束。
我的经验:请抓稳方向盘,尤其在你换挡的时候。直线行驶时,请不要骑压道路中心虚线及边实线,否则成绩不合格。和我一起考试的学员,两个都因为压线直接挂掉。还有考试道路是弯道,保持直线行驶时,大家一定会不知道怎么办。其实,只要握住方向盘,保持与弯道中心虚线或道路实线相同距离行驶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猛打方向盘,左右晃动,做S形行驶,否则会直接挂掉。
5、加减档
加档就是从1档升2档升3档,减档就是从3档减2档减1档。这里我还是强调“迅速”二字。当听到电脑提示“请加到2档”,那么要迅速加油,踩离合换2档;当电脑提示加到3档,那么同样也要迅速,不能犹豫。和我考试的学员,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升2档,电脑提示:档位和车速不对应,考试结束,直接挂掉了。切记。同样,减档也该如此。
6、变更车道
比较简单,强调一下,变更车道后,不要随意回原车道,一定等电脑提示返回原车道后,再返回,电脑没提示则不返回。另外,如果你在快车道,提示变更车道,那么按照动作变更到慢车道就可以了。为什么强调这个,是因为考试前一天,我去看考场,一位大姐没有考过,她说从快车道变更慢车道时,自己没有变,只做了假动作(教练教给她的),直接挂掉了。天!快车道变慢车道就不算变更车道,怎么教的,误人子弟!
7、靠边停车
这个比较难,我考试的时候,前面学员停车直接压线,挂掉了。大家在平路上靠边停车,应该都不成问题,问题是考试的车道弯道比较多,极有可能让你在弯道靠边停车。如果是内弯道,那么靠边停车时,一定要在原有的点上加上2到3公分,也就是比原来要远一些,否则很容易压线,挂掉。如果是外弯道,一定要在原有的点上减2到3公分,否则距离很大。
另外,如果靠边停车时你在快车道怎么办?就近停车吗?错!我靠边停车的时候就在快车道,靠边停车时,分解为两个动作,即变更到慢车道及靠边停车。
我的经验:如果你前面做的很好,靠边停车时,离边线距离大一点,扣10分也没有问题。记住千万不能压线,否则就直接挂了,扣10分后面还可以继续。我将这10分舍弃了,主要是我盯得点(雨刮器的铆钉)考试车上没有。有时候也要讲点策略。
8、通过人行横道线
有两种:一是通过人行横道线,二是通过人行横道线,有行人通过。对于第一种,踩一下刹车,减速就行了。第二种,一定要停车等待(拉手刹,摘空挡),电脑提示行人已通过后,按照6要素起步。这里极有可能在半坡时考,一定注意半坡起步的动作要求。
三、经验总结
其他几种比较简单,这里给大家提醒:观察的时候头的摆动幅度一定大一点,目的是让考官看到你观察了。一旦中途不小心熄火了,一定不要慌,先拉手刹,后摘空挡。然后,按照6要素起步。中途熄火,扣10分。
还有,很关键,要和考官多沟通。例如前面有车,你要变道时,先问问考官,考官同意后,再变道。一定多问考官。我在考试中,遇到一些情况就及时和考官沟通,考官认为我驾驶的不错。考完后,让我将考车驾驶回了考点,一般都由考官驾驶,呵呵,赞自己一个。
其次,一定要多练习,我在考科目三之前在驾校共练了三次。第一次,在驾校内练基本动作,换挡、转弯等。第二次第三次驾车和教练在去什川的路上往返跑了3个小时。感觉收获很大,自己的胆子也练起来了。
最后,很有必要的提醒大家,找一个“黑车”在外场练习,熟悉考试环境。我找的“黑车”上面有语音提示,和真实情况基本一样,老板人不错,给我教了很多注意事项。共练习了三次,一次100元,每次跑5圈。我也许比较迷信吧,找的“黑车”是白色的,不喜欢黑色的。和我一起考试的三个学员,都挂了,我一个人过了。希望大家多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按照以上经验严格要求自己,就当在考试,不停的提醒自己要注意些什么。
21条考试不合格现象
1.不绕车一周检查车辆外观及安全状况
2.打开车门前不观察后方交通情况
3.制动气压不足起步
4.车门未关闭起步
5.起步前,未通过后视镜并向左方侧头,观察左、后方交通情况
6.方向控制不稳,不能保持车辆直线运动状态
7.遇前车制动时不采取减速措施
8.变更车道时,判断车辆安全距离不合理,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
9.通过路口前未减速慢行
10.直行通过路口不观察左、右方交通情况
11.转弯通过路口时,未观察侧前方交通情况或未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侧、后方交通情况
12.遇有路口交通阻塞时进入路口,将车辆停在路口内等候
13.不按规定避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
14.左转通过路口时,未靠路口中心点左侧转弯
15.不观察左、右方交通情况
16.不按规定减速慢行
17.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
18.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中心线的道路上会车时,不减速靠右行驶,并与其他车
19.辆、行人或者非机动车未保持安全车距
20.会车困难时不让行
21.横向安全间距判断差,紧急转向不避让相对方向来车
新交规模拟考试 第2篇
有关双亲性无规共聚物在自组装方面的研究近来也时有报道: Zhang等[3]对含离子基团的疏水高分子在水中的胶束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Liu等[4]报道了聚 ( 苯乙烯- co - 甲基丙烯酸) ( P ( St - co - MAA) ) 共聚物可在水溶液中进行自组装, 得到特殊的有序结构———多孔和网状聚集体等。朱丽芳等[5]研究了共聚物组成、溶液p H、水含量等因素对P ( St - co - MAA) 共聚物溶液自组装的影响。相关的双亲性无规共聚物研究[6]结果表明, 双亲性无规共聚物也可在选择性溶剂中实现自组装胶束化, 但有关无规共聚物自组装研究的深入系统性远不及嵌段共聚物。有关利用双亲性无规共聚物进行负载药物研究尚不多见。甲基丙烯酸具有亲水性 ( MMA)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MAA) 具有疏水性, 本文采用自由基溶液共聚的方法, 以MMA和MAA为单体, 合成了两亲性无规聚合物P ( MMA - co - MAA) , 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制备了该聚合物的自组装胶束, 并进一步研究了该胶束的模拟负载药物、释放药物的行为, 为两亲性无规共聚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原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 ( 分析纯) ,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加无水氯化钙搅拌后减压蒸馏; α - 甲基丙烯酸 ( MAA) 、过氧化苯甲酰 ( BPO) 、异丙醇、石油醚、甲醇等均为分析纯,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其中MMA、异丙醇均进过减压蒸馏纯化后使用。罗丹明B ( Rh B) ( 分析纯) , 阿拉丁试剂; 去离子水, 自制。
1. 2 P ( MAA - co - MMA) 的合成
在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磁力搅拌子的三口瓶中加入5. 7 m L ( 5. 4 g) MMA, 9. 2 m L ( 9. 3 g) MAA和20 m L ( 15. 7 g) 异丙醇, 升温至75 ℃ 后, 加入0. 027 g BPO, 不断搅拌并保持温度在75 ℃ 下反应6. 5 h, 冷却, 将反应混合物倒入10 倍体积石油醚中沉淀, 过滤得粗产物。粗产物在60 ~ 80 ℃ 下真空干燥, 粉碎, 然后在蒸馏水中浸泡过夜, 过滤, 重复3 次后真空干燥, 得最终产物。其中, n ( MMA) ∶n ( MAA) = 1∶2, m ( 单体) ∶m ( 溶剂) = 1∶1. 068, 引发剂为0. 07% ( 占单体总量的摩尔比) 。
MAA与MMA共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图1 所示。
1. 3 自组装胶束的制备
分别称取0. 050 g、0. 060 g、0. 080 g P ( MAA - co - MMA) 共聚物溶解在4 m L甲醇中, 在搅拌下缓慢滴加到搅拌着的7. 5 m L蒸馏水中, 直至出现蓝色乳光, 根据滴加的共聚物总量, 计算得到三个浓度分为0. 004 g/m L, 0. 005 g/m L, 0. 007 g/m L的共聚物自组装溶液[7]。
1. 4 自组装载药胶束的制备
将0. 100 g P ( MAA - co - MMA) 溶解于7 m L甲醇中, 0. 005 g Rh B溶解于5 m L甲醇中, 分别混合搅拌均匀后, 取1 m L Rh B溶液滴加到P ( MAA - co - MMA) 共聚物溶液中, 混合搅拌均匀, 将上述混合液在搅拌下滴加到15 m L搅拌着的蒸馏水中, 继续搅拌3 h后, 将混合溶液倾入截留分子量为3 500的透析袋中, 在200 m L蒸馏水中透析, 每8 h换一次水, 3 天后即可除去未载入的Rh B。收集透析袋中的溶液, 即得到浓度为0. 004 g/m L的聚合物载药胶束溶液[8]。取少量聚合物载药胶束溶液稀释5 倍后,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聚合物载药胶束溶液的吸光度[9]。
1. 5 体外药物释放性能测定
分别量取5 m L浓度为0. 004 g/m L的载药胶束溶液装入3 个截留分子量为3 500 的透析袋中, 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入盛有100 m L p H分别为5. 0, 6. 0 和7. 4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 PBS) 的烧杯中, 在37 ℃ 下模拟释放[10]。定期取2 m L透析液, 再补充2 m L相应的缓冲溶液以维持透析液体积恒定。测定透析液在553 nm处的吸光度, 并利用Rh B在相应PBS缓冲溶液下的标准曲线, 计算出Rh B在不同p H、不同时间的释放量[1]。
1. 6 表征
FT - IR: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 8400S) , 日本岛津, KBr压片;1H - NMR: 核磁共振波谱仪 ( Avance 400 MH ) , 德国Bruker, DMSO - d6为氘代溶剂, 常温测定; 分子量: 奥式黏度计黏度法测量; 粒径及分布: 激光纳米粒度分析仪 ( ZS90) , 英国Malvern, 25 ℃ 下测量。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采用紫外- 可见光分光仪 ( Lambda - 35) , 美国Perkin Elmer, 波长范围200 ~ 600 nm。
2 结果与讨论
2. 1 P ( MAA - co - MMA) 红外光谱图的测定
如图2 所示为所合成的P ( MAA - co - MMA) 红外光谱图。
从图2 中可以看出: 2 998 cm- 1和2 954 cm- 1归属为甲基和聚合物骨架上的饱和C - H伸缩振动振动峰, 1 450 cm- 1和1 380 cm- 1是甲基的碳氢弯曲振动, 1 720 cm- 1为C = O的伸缩振动峰, 来源于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侧链甲基。1 281 cm- 1和1 156 cm- 1分别为C - O - C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峰, 说明有酯键存在。3 450 cm- 1是羧基上羟基的弯曲振动, 证实了羧基的存在。通过红外光谱图分析, 所合成的聚合物中含有羧酸基、酯基等, 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P ( MAA - co - MMA) 产物。
2. 2 P ( MAA - co - MMA) 核磁共振1H谱的测定
图3 为聚合物P ( MAA - co - MMA) 的核磁共振1H谱。由图3 可以看出, a归属为无规聚合物中甲基丙烯酸的羧基质子峰, b为无规聚合物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中酯键上的甲基质子峰, c为聚合物骨架上的亚甲基质子峰, d为聚合物重复单元侧链上的甲基质子峰。e为水峰, f为氘代试剂二甲基亚砜的溶剂峰。a、b分别为聚合物中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特征峰, 根据这两个峰的比值, 即可求出聚合物中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的个数比例。以b峰的积分等于3 为基准, 得到a峰约为2. 15 即聚合物中甲基丙烯酸单元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的个数比为2∶1。c, d峰为聚合物骨架上重复单元的峰, 以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为2∶1 聚合, 则c, d峰总积分应为15, 而实际积分为14. 7, 这与以a, b峰积分计算结果比较吻合。以上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说明成功合成得到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规共聚物, 此无规聚合物中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元个数约为2∶1。
2. 3 P ( MAA - co - MMA) 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在26 ℃ 的恒温水浴中, 用奥式黏度计测定其相对黏度, 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其极限黏度[η], 然后根据式 ( 1) 计算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Mη:
作P ( MMA - MAA) ηsp/ c - C及lnηr/ c - C图, 如图4 所示。
由实验测得数据及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其极限黏度[η]=23. 63, 然后根据式[η]= 0. 242M0. 51计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求得Mη= 7969。
2. 4 P ( MAA - co - MMA) 聚合物胶束粒径的表征
用激光纳米粒度分析仪测不同浓度的自组装溶液的粒径, 从而比较它们的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系数, 找出最适自组装溶液浓度, 图5 为三个不同浓度0. 004 g/m L、0. 005 g/m L、0. 007 g / m L的自组装溶液的动态光散射 ( DLS) 粒径分布图。
从图5 中可以看到, 三个不同浓度的自组装溶液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15. 3 ( d·nm) , 365. 6 ( d·nm) , 384. 2 ( d·nm) , 粒度分布系数分别为0. 145, 0. 092 和0. 020。分布系数体现了粒子粒径均一程度, 是粒径表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最理想的抗癌药物载体的尺寸一般在100 ~ 200 nm之间, 因为此大小范围内的粒子容易发生EPR渗透效应, 有利于进入到肿瘤组织部位。根据图5、表1 结果, 从而选择浓度为0. 004 g/m L的作为最适合的自组装溶液。所合成的聚合物胶束有希望成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
2. 5 Rh B的负载量和负载效率
自组装胶束中的药物载药量计算如下[12]: 初始药物质量分数 ( wFeed) 由初始制备的自组装胶束时所加的药物质量得到。载入胶束中的药物质量分数由波长553 nm处测定透析袋中的紫外吸光值, 将测定的吸光值代入标准曲线, 计算得到, 即wFeed-wFree。载药胶束的质量也由初始制备时计算得到。然后按照公式计算得到药物载药量。药物包封率由公式 ( 2) 、 ( 3) 计算得到。
由自组装胶束载药制备过程数据计算, 得到药物负载量为0. 01 mg /4 mg × 100% = 0. 25% , 药物负载率为0. 01 mg /1 mg ×100% = 1% 。
2. 6 Rh B的体外释放
缓释性是药物载体载药性能的重要指标, 缓释药物能够在治疗部位持续保持高的药物浓度,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 同时减少体内其他部位的药物浓度, 降低毒副作用。药物载体的释放行为受很多因素影响, 包括释放介质的p H, 载体材料的表面性质、降解率, 药物与材料间的作用力以及聚合物的水合作用和脱水作用等[13,14]。为研究两亲性无规共聚物P ( MAA -co - MMA) 自组装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行性, 进行了载药胶束在不同p H ( p H分别为5. 0, 6. 0, 7. 4) 条件下的体外释放研究。图6 为不同p H条件下Rh B从无规共聚物自组装胶束中释放的曲线。
由图6 可见, 不同p H条件下Rh B的释放行为不同。在模拟肠液 ( p H = 7. 4) 中, 在释药的前5 h, 出现明显的突释, 50时药物释放达到55% 。p H值分别为5. 0 和6. 0 的PBS缓冲液中, Rh B在10 h内的释放速率都相对较快, 并随p H的增加依次增大, 随后缓慢释放。这可能是由于聚合物胶束内核与Rh B的相互作用及Rh B溶解性随不同p H的释放介质而发生变化所致, 从而影响了胶束对Rh B的控制释放。总体来说p H值对Rh B的释放有明显的影响, 其中模拟肠液下释放速率最快; 都达到了缓慢释放的效果。
3 结论
新交规模拟考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