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太阳系外的地球》阅读答案
《寻找太阳系外的地球》阅读答案(精选3篇)
《寻找太阳系外的地球》阅读答案 第1篇
无论是天文学家还是普通人,当我们眺望浩瀚星空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不免有这样一种感觉:宇宙太宏大了,相比之下人类和地球都太渺小了。在这茫茫太空之中,有没有其他生命的存在?
虽然人们曾一度想象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但迄今为止,无论在火星还是在太阳系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天体上,人们都还没有找到过生命。
以我们现在对生命的理解,液态水在孕育生命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能够存在生命的行星,既不能离中心恒星太近,因为那样会太热而导致水沸腾汽化;也不能离中心恒星太远,那样会太冷而导致水结冰。当然,由于大气气压的不同,其他行星上水的沸点和冰点可能与地球上有所不同,但也不会差得太远。而行星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到中心恒星的距离。因此,恒星周围那些适争生命存在的距离范围,被称为宜居带,处在这些区域内且质量接近地球的行星,才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
近年来,人们使用凌星法找到了很多行星,其中不少是在宜居带内。所谓凌星,是指行星从恒星前经过而挡住一部分恒星的光,这样我们观测到的恒星的亮度会略微减弱。如果我们长期以高精度的设备来监测恒星的亮度,就会发现这样的凌星事件。通过周期性的凌星事件,我们可以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当然,凌星发生的条件是,地球与恒星的连线恰好在这些行星的轨道面上,显然大部分系外行星的轨道面并不满足这一条件。不过,我们总还是有可能幸运地观测到一小部分系外行星。
开普勒卫星是美国于发射的一颗天文卫星,专门“盯着”天鹅座的一小块天空中的恒星,通过凌星法寻找行星。现在,经过几年观测,已经找到了一些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目前,这些行星大部分还是所谓的“超地球”(指质量明显大于地球,但小于巨行星的行星)。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行星越大,就越容易被发现。不过,开普勒卫星已经发现了一些有待证实的候选行星,其大小可能与地球差不多,而且有的位于宜居带内,因此在它们上面也有可能存在生命。
在已发现的这些系外行星中,有一些就像我们的太阳系一样,是几个行星在一个系统内。当然,那些现在还只发现了一个行星的系统,也很可能其实有着更多的行星,只不过还没有被我们发现而已。
由欧罗斯博士等人组成的团队,利用“开普勒”镜首次观测到一个双星系统中,有两个行星围绕一对恒星运转,这一新发现的双星系统被命名为“开普勒-47”。这一系统中的一个恒星具有类似太阳的`体积,另一个的体积则仅有前者的三分之一。两个行星的大小则与海王星接近,它们在相当近的轨道上围绕双星公转,而且最外围的那颗行星还恪巧处在宜居带内。不过,这个双星系统中很可能存在第三个行星,但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寻找太阳系外的地球》阅读答案 第2篇
①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宣布,发现了3颗迄今为止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开普勒62e、开普勒62f和开普勒69c。据称这三颗行星“大小合适,位置合适”,距离地球约为1200光年。或许这样的距离对人类而言仍太为遥远,但却为人类寻找“地外文明”带来新的希望。
②人类宜居的类地行星,首先需要满足液态水可长期稳定存在于星球的表面,一般来说其质量约小于10个地球质量之和,如果超过这一质量范围,行星通常是气态的,无法供地球生命的发生、发展。另外,行星的位置也很重要。行星距离其恒星不能过远也不能过近,这样才可以保证液态水在行星表面的稳定存在。
③在浩瀚的太空中,除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适合人类生活的星球,这一直是 科学家们致力探索的问题。经过数十年的行星探测,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系内没有比地球更好的家了,要想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新地球”,就要“改造”其他太阳系的行星使其适合人类“殖民”,或者把目光投向太阳系之外。截至4月,人类发现的、最有可能的宜居的候选系外行星有11颗,其中有的尚没有完全得到确认,有的可能并非类地行星,而是类似于太阳系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冰行星,有的行星的表面温度可能高达6070摄氏度。因此,这些候选的行星并非都十分适合人类居住。
④就最新发现的三颗行星而言,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行星恐怕也不能称其为人类的新家园。首先,开普勒69c从恒星得到的光和热比金星从太阳得到的还多,而我们知道,金星上是没有水的,因此开普勒69c上很可能没有水!开普勒62e的情况稍好些,但根据计算,这颗星球上存在的水很可能不会维持超过一两亿年,而这个行星目前至少已有3亿年的高龄了。开普勒62f可能是情况最好的行星了,尽管它从恒星得到的光和热少,但只要有较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就能维持接近地球的表面温度。不过,最糟糕的是,开普勒行星都离地球太远了,如果发射一艘飞船去开普勒62f,即使按光速飞行也要12!
⑤那么,我们现在有没有发现距离地球比较近的可居住行星呢?确实有一颗备选的行星。行星HD40307g从其主星收到的能量,约为地球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的62%,如果其大气比较浓厚且含有比地球大气高至少25倍的二氧化 碳的话,其表面平均温度将与地球一样,十分适合人类居住。最让HD40307g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它离我们只有42光年,比起一两千光年的开普勒行星来说,简直就是触手可及!唯一遗憾的是,HD40307g的存在是从很微弱的数据信号中发掘出来的,其存在正在用其他方法进行确认。中国也在计划对地球附近的宜居系外行星进行探测,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有以中文命名的人类新家园了。
(选自20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需要哪些条件?(3分)
2.第 ③段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第 ⑤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你同意美国航空航天局关于“开普勒行星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4分)
参考答案
1.(3分)(1)需要满足液态水可长期稳定存在于星球的表面;(2)行星距离其恒星不能过远
也不能过近。
2.(3分)不能删去,(1分)“完全”从范围上加以限制,删去后显得太绝对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2分)(意近即可)
3.(3分)较,(1分)突出说明了行星HD40307g离地球比较近。(2分)
太阳系外的超级地球等 第3篇
一个由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近日通过对“凯克”望远镜和英澳电波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在邻近两个类日恒星系统中存在四颗类地行星,其中两颗被称为“超级地球”。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将为人类寻找可居住行星提供重要线索,人类在未来几年内发现可居住行星的希望将大大增加。在这四颗类地行星中,其中有两颗之所以被称为“超级地球”,是因为它们比地球质量大,但又比天王星和海王星质量小。研究人员认为,以目前的技术发现和地球相近大小的行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些“超级地球”的存在表明,发现一个与我们地球类似的适宜居住星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天文学家们还无法确定这些“超级地球”的结构与成分。它们究竟是像地球一样是岩石结构,还是由其他成分组成,这个问题还有待继续研究。
会发光的蘑菇
蘑菇也会发光吗?是被涂上了荧光粉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可以持续释放荧光的新物种蘑菇是在雨林中发现的,一共有7种。其中一种蘑菇物种学名为“Mycena Iuxaeterna”,它在日光状态下与其他蘑菇并没有什么区别,夜晚漆黑状态时会释放出荧光。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丹尼斯·德斯贾尔汀说:“夜晚的雨林非常漆黑,人们经常无法看清眼前的手指。但是当我们低下头看地面8寸,雨林的地面犹如一片绚烂的夜空,一些能够发光的蘑菇看上去就像‘小星星’,使得地面看上去十分美丽!”科学家研究发现Mycena Iuxaeterna在其根茎部有与众不同的粘性胶液,这种粘性物质很可能起到白天炎热温度下使根茎保持潮湿的作用。不知情的昆虫很容易粘在根茎上。这种蘑菇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解释这种醒目色彩呈现的原理,例如:它能够在夜晚释放荧光吸引夜晚活动的昆虫,通过这种方法可将蘑菇的孢子由昆虫进行传播扩散,这是它们在雨林环境中的生存之道。
沙漠里的画作
在美国内华达州黑岩沙漠内存在着一幅独一无二的沙地画,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单幅绘画作品,周长超过9英里(约合14公里)。足以容纳超过176个温布利体育场,即使在距地面4万英尺(约合12192米)的高空,我们也能找到它。当客机在这片沙漠上空穿过时,目睹这一巨幅沙地画的乘客纷纷发出惊叹。2009年5月,德内万及其3位同伴开始在黑岩沙漠创作这幅沙地画。经过15天日以继夜的工作,这幅直径超过3英里(约合4.82公里)的惊人作品最终创作完成。创作过程中,现年48岁的德内万用卡车拖拽着一卷6英尺(约合1.82米)长的勾花网在沙地上重复挖掘,最终完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巨型圆环。
超级大龙虾
现年42岁的西蒙.夏普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英国渔民,他的不普通之处在于自称捕获了一只体型巨大的龙虾,这可能是80年来在英国捕获的体型最大的一只。这只堪称怪物的甲壳类动物身长超过3英尺(约合91厘米),巨大的爪子长14英寸(约合35厘米),宽8英寸(约合20厘米)。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西蒙的妻子莉兹.夏普,她手中拿的正是丈夫捕获的巨型龙虾。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照片是证明西蒙惊人收获的唯一证据。西蒙用手机拍照之后,将这个大家伙放归大海。由于担心龙虾的命运,西蒙并没有将它运上岸进行称重和鉴定,他这种爱护动物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海洋保护学会的一位发言人称:“选择放归大海是一个特别正确的做法,因为老龙虾对繁殖种群非常重要。随着年龄的增大,它们需要更多精力繁育下一代。与鳕鱼一样,龙虾也面临过度捕捞的危险。选择放归确实是值得效仿的做法。”
世界上最大的海底雕塑博物馆
在墨西哥加勒比海海底,这些雕塑看上去就像古代文明的遗迹。然而,这不是某段历史留下的印迹,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底雕塑博物馆修建的开始。海底雕塑博物馆位于穆吉莱斯岛西岸的墨西哥国家海洋公园,将有400尊与实物一般大小的雕塑运到海底。海底雕塑博物馆旨在纪念该地区的玛雅历史。据杰森介绍,他们动用吊车和潜水器将雕塑送入海底,安放就位,它们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任何不利影响。雕塑含有珊瑚材质,设计者希望它们可以吸引小水藻,从而赋予其闪闪发光的色彩。作为海底雕塑博物馆的艺术总监,杰森希望这个水下工程可以提高该地区公众的环保意识。
《寻找太阳系外的地球》阅读答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