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毕业考计算题
小学数学毕业考计算题(精选11篇)
小学数学毕业考计算题 第1篇
康沙小学毕业班必要题
2014年小学数学毕业计算训练
(一)一、直接写出得数。
23543
0.8×0.6=0.9+99×0.9=1÷ =×=9÷ =5∏=
258157
127
7.2÷8×4=3.25×4=3.3-0.7=+ =2-=8∏=
二、解方程或比例。14 ∶12=X∶251.25X0.25=1.65 X
三、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815+23-3
4(23+215)×453060
(45+14)÷73+71016+34×23÷2
4.67-(2.98+0.67)46×444520
613+713×1330÷(334—8)
3511
+3.25×4=17 ÷15-2.5×1.04
(841
9—27)÷27
×(473
5+10-4)67×13÷914
2012年小学数学毕业计算训练
(二)一、直接写出得数。
636+203=568-198=0.6×1.5 =0.875×24 =
1152
2.2+1.08=10÷0.1=+=÷=
276
3451113
15×(1-)=(-)×18=1÷-÷1=72 ×=
596448
二、解方程或比例。
1.25∶0.25= X ∶1.6
三、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x12
=30%X +X=42 423
313111
÷(+)375+450÷18×251-[-(-)]832343
1—
3.6÷[(1.2+0.6)×5]2.375+
77158121÷÷(3——)(+)÷ 98413134936
7533312
×(- ÷×+÷9 157144595
35211111421
+5.625+×+××(+)
3***
42012
年小学数学毕业计算训练
(三)一、直接写出得数
0.77+0.33=16×2.5=7÷1.4=9+=1-0.09=32÷53×0 =
211÷7=2.6-1.7 =42÷60%=82=1 12=÷2÷=33
3二、解方程或比例 X ∶
1x62=
2∶44=54X
三、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42171
5-3+612÷9
÷9
(2296+7344÷36)×2.4(415+4)÷73+71049×9
11250
9×3.8 - 3.8×9
314555+2×5(8+6)×425
-2.5×4=1.538×56÷15
5521
7+6+7+6
÷0.8÷1.25
49÷【56—(16+13)】
小学数学毕业考计算题 第2篇
一.判断题
1.大于0而小于1的小数有9个。
2.和0.6相邻的两个小数是0.5和0.7。
3.5.8和5.80是同一个计数单位。
4.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也都是自然数。
二.填空题
1.1除以7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商的小数点后面第2008位上的数字是()。
2.把一根4m长的木棒据成同样长的小段,六次锯完,每小段占全长的(),每小段长()。
3.三一零四百五十万五千米写作(),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从中考数学看填空题的解法 第3篇
一、中考填空题的主要特点
填空题大多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形或背景, 通常可以化归为我们熟知的题目或基本题型.从难度来看, 填空题在中考中多属中、低档题, 概念性强, 知识点跨度大, 有些填空题具有创新性, 以能力立意, 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突出理性思维, 有些填空题重视考查知识形成过程的思想和方法, 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问题.从题型来看, 填空题分为定量型和定性型两种, 前者主要考查计算能力, 同时也考查同学们对题目中所涉及的数学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后者考查了同学们对重要的概念、定理和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程度.
填空题的解答要求是: (1) 所填结果要完整, 限制条件不可缺; (2) 计算型填空题要运算到底, 结果要规范; (3) 填空题所填结论要符合初中数学课标要求.
二、填空题的常用题型
下面对部分地区中考数学填空题加以分析, 帮助同学们归纳中考填空题的常见题型及常用解法.
1.计算型
这类填空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基本概念、法则、定理等的理解及运算能力, 分为几何计算和代数计算两种.计算型填空题在计算的过程中, 要讲究技巧与方法, 在推理的过程中, 要注重定义、定理、规律的运用, 其常用方法是直接法, 即根据题干所给条件, 直接经过计算、推理, 得出正确答案.
例1 (2009年齐齐哈尔市) 已知相交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cm和4cm, 公共弦长为6cm, 则这两个圆的圆心距是________.
解析:由于题目没有指明两圆的圆心与公共弦的位置关系, 故要分两圆的圆心在公共弦的同侧和两圆的圆心在公共弦的异侧两种情况来讨论.
解答过程略, 答案为 (4±) cm.
评注: (1) 在解答的过程中, 可以跳过一些不必要的步骤, 尽量采用心算的办法, 快速求出问题的答案. (2) 运用直接法时要注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这是一道比较基础却很典型的分类讨论型计算题, 关键是要注意两圆的圆心与公共弦的位置关系.几何计算题历年来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几何计算是以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 主要有线段与弧的长度计算、角和弧的度数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线段比值的计算以及面积、体积的计算.从图形上分类可分为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以及圆的有关计算等几类.解几何计算题的常用方法有:几何法、代数法、三角法等.
2.概念型
有诸多填空题, 涉及一些重要的数学定义、公理、定理、性质或一些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性质, 借此考查考生掌握概念的程度.这就需要考生在审题时, 应特别注意辨析有关概念的本质特性, 从而保证所填答案的正确性.一般说来, 这类题目运算量小, 侧重判断.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验证法等.
例2 (2009年武汉市) 如图, 直线y=x与双曲线y= (x>0) 交于点A.将直线y=x向右平移个单位后, 与双曲线y= (x>0) 交于点B, 与x轴交于点C, 若=2, 则k=_____.
解析:由y=x向右平移个单位可知, C (, 0) .分别过点A、B作AD⊥x轴, BE⊥x轴, 垂足分别为D、E.设OD=a, 把x=a代入y=x, 可得y=a, 所以A (a, a) , 故k=a2.由题知, △AOD∽△BCE, 可得, 所以, 可知, 则, 所以, 解得a=0 (舍去) , 或a=3.所以k=a2=12.
评注:概念型试题虽然涉及的知识单一, 但对数学定义、公理、定理、性质的考查要求相对较高.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 会感到加大了问题的难度, 从而造成失分现象.有的同学不知道把y=x向右平移个单位有何用意, 不知道如何表达点A与B的坐标.为避免这类错误,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 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 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应用型
这类试题在解答时, 首先要求同学们在认真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 将实际问题经过抽象概括, 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再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得出结论.
例3 (2009年陕西省) 一家商店将某种商品按成本价提高50%后, 标价为450元, 又以8折出售, 则售出这件商品可获利润________元.
解析:本题属方程类中的增长、降低问题.方程 (组) 是研究现实世界等量关系的最基本的数学模型, 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针对给出的实际问题, 设定合适的未知数, 找出相等关系, 进而解决问题.解此类问题, 要注意验证结果是否适合实际问题.
通过分析知, 所谓利润就是售出价减去成本价.问题中已知标价为450元, 又以8折出售, 可求得售出价为4500.8=360 (元) , 所以只需求出成本价即可.可设该商品成本价为x元, 则可列出方程 (1+50%) x=450.解得x=300, 故可求出这件商品的利润为360-300=60 (元) .
例4 (2009年益阳市) “五一”节, 益阳市某超市开展“有奖促销”活动, 凡购物不少于30元的顾客均有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 (如图, 转盘被分为8个全等的小扇形) .当指针最终指向数字8时, 该顾客获一等奖;当指针最终指向2或5时, 该顾客获二等奖;若指针指向分界线则重转.经统计, 当天发放一、二等奖奖品共600份, 那么据此估计参与此次活动的顾客为_____人次.
解析:由问题知一个圆形转盘被等分成八个扇形区域, 故指针指在每一个区域的可能性相等.由于指针指在获奖的区域为数字8、2、5的可能性有3种, 所有可能有8种, 所以P (发放一、二等奖) =, 故估计参与此次活动的顾客为
评注: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加强了对应用问题的考查, 且试题多有创新, 以检测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大家体会到数学的“有用性”.试题的背景有贴近实际的市场经济问题和具有发展性、前瞻性的数据的统计与概率等.统计与概率考查的知识点较多, 包括反映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补充、绘制统计图表,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频率与概率的理解和应用等.同学们在重温这类题的解答过程时, 不仅要梳理统计知识, 还要能够掌握统计方法.
4.几何折叠型
折叠型问题常要求结合平移、轴对称、三角形相似 (全等) 、勾股定理、方程、函数等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解这类题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较强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运动过程中的特殊位置, 抓住图形旋转前后哪些是不变的量、哪些是变化的量.
例7 (2009年河南省) 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中, AB=3, AD=5.如图所示, 折叠纸片, 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 折痕为PQ, 当点A′在BC边上移动时, 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D边上移动, 则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解析:折叠的实质就是轴对称, 本题只要能够抓住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寻找到折叠前后的不变量即可解.由题知, 当点Q与点D重合时 (如图) , 点A′离点B最近, 此时, A′D=AD=5, 在Rt△A′CD中运用勾股定理, 可得, 从而可求得BA′=BC-A′C=5-4=1;当点P与点B重合时, 点A′离点B最远, 此时BA′=BA=3, 则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3-1=2.
评注:本题利用图形翻折的不变性, 探索图形在翻折过程中的有关规律, 问题的实质是考查轴对称的知识、勾股定理的运用, 以及点A在BC上运动的范围.这类试题在近几年中考中不断出现, 在图形的变化之中蕴涵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想, 旨在考查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填空题的常用解法
1.构造法
构造法就是根据题设和结论所具有的性质特征构造出满足条件和结论的数学模型, 再借助于数学模型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借用一类问题的性质来研究另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在解数学问题时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8 (2009年辽宁朝阳市) 如图, AC是汽车挡风玻璃前的刮雨刷.如果AO=65cm, CO=15cm, 当AC绕点O旋转90°时, 则刮雨刷AC扫过的面积为_________cm2.
解析:本题可这样构造:将△A′OC′以点O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 则与△AOC重合.故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应等于扇形AOA′与扇形COC′的面积差.由于S扇形AOA′=, S扇形COC′=所以刮雨刷AC扫过的面积为S扇形AOA′-S扇形COC′=
评注:解题时的联想, 就是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的心理活动, 它是构造的基石.构造法作为一种数学方法, 属于非常规思维, 它带有试探性和创造性.用构造法解题, 见解独到, 不循常规, 值得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潜心挖掘和大胆尝试.
2.转化法
所谓转化是指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 借助某些性质、公式或已知条件将问题通过变换加以转化, 或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加以变换.转化的目的是要达到将复杂转化为简单, 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将抽象转化为具体.转化的关键在于观察, 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式的变化规律, 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 发现题目中特定的数量关系或变化特征, 选出正确的解答方法.
例9 (2009年兰州市) 阅读材料: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的两根为x1, x2, 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x1+x2=-ab, x1x2=ac.根据该材料填空:已知x1、x2是方程x2+6x+3=0的两实数根, 则的值为_________.
解析:可通分变为, 从而本题转化为求两根的平方和及两根的积.
分析阅读材料可知, x1+x2=-6, x1x2=3.
所以
评注: (1) 正确的转化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许多同学却先解方程x2+6x+3=0, 求得x1和x2的值, 然后将值代入求得结果为10, 这样做计算量大, 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 还有一些同学由于x1和x2的值求错, 浪费了很长时间, 却计算了一个错误结果. (2) 观察是基础, 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运用转化法时一定要对问题进行认真观察、思考, 有时根据需要, 还要建立数学模型, 确定如何进行转化.例如本题采用整体代入法, 就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式的变化规律, 发现题设中的某些部分可以作为一个整体, 采用换元或代入的方法解决, 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
3.特例法
所谓特例法就是利用符合题设条件的某个特殊图形 (数值) 代替有关的一般图形 (式子) , 进行演绎推理, 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特例法的关键在于寻找特例, 即寻找的特殊图形 (数值) 必须符合题设的要求, 又有利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其优点是利用简单、特殊的图形 (数值) , 减少了繁杂的计算和推理;缺点是可能会取得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 (数值) , 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
例10 (2008年济南市) 如图:等腰直角△ABC位于第一象限, AB=AC=2, 直角顶点A在直线y=x上, 其中A点的横坐标为1, 且两条直角边AB、AC分别平行于x轴、y轴, 若双曲线y= (k≠0) 与△ABC有交点, 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A.1
C.1k4 D.1k<4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求出A (1, 1) , B (3, 1) , C (1, 3) , 本题若用直接法求k的取值范围, 要分双曲线与边AB、AC、BC有交点三种情况来计算, 计算量比较大, 但特例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取双曲线与边AB、AC、BC有交点的特殊情况来计算:当双曲线过点A时, 可计算出k=1, 当双曲线同时过点B、C时, 可计算出k=3.但此时, 我们发现从k=1到k=3, 双曲线向右移动的过程中k在逐步增大, 但始终没有与边BC相交.我们要再取特殊点, 由于直线y=x与BC的交点坐标易看出为 (2, 2) , 而双曲线过此点时, 可算出k=4, 故1k4.
评注: (1) 利用特例法解答填空题, 不仅可以选用特别的数值代入原题, 使原题得以解决, 而且可以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特别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 会有很好的解题效果.这种解法充分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关系.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 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将问题提供的条件特殊化, 这些特殊图形或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原题的答案. (2) 需要提醒同学们两点: (1) 不是所有的填空题都可采用特例法, 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 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决定能否采用特例法; (2) 采用特例法, 设特殊的值或特殊的点时, 一定要在允许的范围内.
小学数学毕业考计算题 第4篇
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约为1370537000人,这个数读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其中左边的“3”在( )位上,表示( )。
2.20÷( )==( )(小数)。
3.四个不同质数的积是210,这四个质数分别是( )。
4.右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阴影
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一个西瓜,小明吃去它的,小亮吃去剩下的,这时还剩这个西瓜的( )。
6.2的分数单位是( ),这个数再加上( )就是最小的合数。
7.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差与减数的和是324,被减数是( )。
8.根据(1、2、3),(2、4、6),(3、6、9),(4、8、12),……的排列规律,可算出第10组三个数的和是 ( )。
9.某日,北京市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8℃,如果当天最低气温为-1℃,那么最高气温则是 ( )℃。
二、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估计一下,下面最接近你年龄的时间是( )
A.600月 B.600周 C.600小时 D.600分
2.一组数据“15、16、15、26、45、15、34”,16是这组数据的(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间数 D.中位数
3.甲杯中有100克水,乙杯中有80克水,往甲杯中溶解25克糖,往乙杯中溶解20克糖,结果是( )
A.甲杯水更甜 B.乙杯水更甜
C.两杯水一样甜 D.无法比较
4.今年老师a岁,小华a-25岁,再过x年后,老师与小华差( )岁。
A.x B.25 C.a-25 D.x+25
5.小明抛了5次硬币,1次正面朝上,4次反面朝上。第6次抛硬币,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8分)
1. 6厘米、4厘米和2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 )
2. 2012年全年有366天。 ( )
3.下午3时30分,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成90度。 ( )
4.有一批零件,其中100个合格,3个不合格,合格率是97%。 ( )
5.如果x-3y=0,那么x与y成正比例。( )
6.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7.大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比小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大。 ( )
8. 1米的与2米的同样长。( )
四、计算(共计24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 第5篇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
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
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所以复习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 的学习活动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特总结六年级如下计算题及应用题复习方案:
一、计算题
1、整数加减及乘除(竖式和四则混合运算)
2、小数加减及乘除(竖式和四则混合运算)
3、分数加减及乘除
4、解方程
5、分解质因数
6、短除式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7、求比值
8、化简比
9、解比例
二、应用题
1、行程应用题
2、工程应用题
3、平均数应用题
4、浓度配比应用题
5、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6、比例应用题
7、利息问题
8、体积表面积应用题
9、统计应用题
小学数学毕业考计算题 第6篇
为深入研究分析我市小学阶段数学学生学业质量、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引导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和教育质量观,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提升我市义务教育质量,现就2018年我市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命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是合格性考试,应体现义务教育性质。依标据本是小学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即以《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命题依据,以教育部审定通过的小学数学教材为命题范围,以“四基”“四能”“数学核心素养”为命题抓手,努力体现《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使之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有效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有效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有效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命题原则
1.基础性原则。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最基本的、最基础的要求为基准,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考查小学阶段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面性原则。命题要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角度出发,全面考查学生对小学数学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试题的覆盖面做到广、全。
3.科学性原则。试题无科学性错误,语言表述准确、精炼,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答案无歧义,总体布局合理。
4.导向性原则。试题应具有较强的导向性,体现数学学科改革的发展方向,为我市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方向,以利于师生健康发展、学校内涵发展,从而深化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力度。
5.发展性原则。试题既要客观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真实情况和教师教学的真实效果,又能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不断发展,特别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进步和发展,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6.“一点四面”原则。一点就是要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具体来说,一点四面的落脚点有三个:一是传统文化,二是民族自信,三是红色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层面,12个关键词,就是在学科考试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命题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是今年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命题的依据,教育部审定2013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是今年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命题的蓝本,它是属于“合格性”考试,为此,应围绕“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进行命制。
(一)考查要点
数与代数:主要考查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常见的量、代数初步知识。其中:在数与数的运算方面,主要考查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四则运算以两步为主(含分数、小数混合运算),同时,加强数概念和算理的考查,恰当体现口算、估算的考查。常见的量,主要考查量的实际观念、估测和测量。在代数初步知识方面,主要考查式与方程、正、反比例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关注对图形特征、图形间联系及公式推导过程、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的考查。虽然教材中新增扇形,但扇形面积和周长计算不列入考查范围(半圆和四分之一圆除外)。
统计与概率:主要考查学生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并能用相应图表直观有效表示数据。但扇形统计图只要求看懂图的信息 以及回答有关问题,不作绘制图形要求。此外,不涉及众数、中位数等名词概念。
综合与实践:侧重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考查,内容情节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般解决问题的列式不超过三步。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三步曲应有所体现和侧重。
(二)题型与权重(卷面分值100分)
1.题型不超过四种,建议选用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解决问题等。其中计算题分值不超过20分。
2.卷面。(2分左右)主要包括: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卷面整洁、版面合理等。
(三)难易程度
1.试题梯度:试题梯度按7:2:1分配。2.试题难度:试题难度值控制在0.85左右。
(四)完成答卷时间:70分钟
(五)凸显“四个注重”。
1.注重导向作用。即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及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毕业考是基础性和合格性考试的性质,发挥毕业考试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正确导向作用。
2.注重联系生活。试题多使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任务,彰显厦门地域元素,注重通过主、客观性试题考察学生不同层次认知能力。杜绝出现繁、难、陈、怪、偏等题目。3.注重适度开放。试题应适当编制部分开放题型,加强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数学语言进行说理表达,培养创新意识,避免强化机械记忆。
4.注重数学阅读。试题中可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文本和图表,获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或数学图形语言的能力。
四、注意事项
1.建立命题审核制度。各区教研室要加强对命题的指导与监控,做好试题的审核并校对工作,确保试题质量。
2.建立命题评估制度。毕业考后各区教研室、各市直属校要组织对考试题目进行科学评估,逐步建立试题评估制度。
3.建立命题分析制度。毕业考后各区教研室、各市直属校应将毕业考卷和考试情况分析(含对命题的评估)一式二份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室数学科。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室
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混合 第7篇
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的胸围是6()。
3、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30(),腿的长度10()。
4、用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5、一块正方形彩纸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它的变成是()。
6、面积是80平方米的长方形,长时5米,宽是()。
7、周长是56米的长方形,长10米,宽是()。
8、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也是100()。
9、110平方米=()平方分米
10、1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1、一块长300厘米、宽是200厘米的塑料膜,面积是()平方米。
12、学书厚8(),教室的门高200()。
小学数学毕业考计算题 第8篇
1.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我国大陆汉族人口约为1225930000人,读作( ),把它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9段,每段是绳长的( ),每段长( )米。
3. 5小时=( )分,1.6平方千米=( )公顷。
4.4÷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
5.在0.3、0.33、34%、四个数中,最大是( ),最小是( )。
6.在1~20这二十个自然数中,质数有( )。
7. 1再加上( )个它的分数单位就等于最小的合数。
8.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4∶5∶6,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9.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图纸上量得甲、乙两地间距离是12厘米,这两地实际距离是( )千米。
10.从30的因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 )。
11.某班有学生50人,今天有1人请假,今天的出勤率是( )%。
12.某班男生比女生少20%,女生比男生多
( )%。
13.甲数增加20%是60,乙数减少20%也是60,甲数是乙数的。
14.某商品降价后,要恢复原价应提价( )。
15.把3个棱长5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5分)
1. 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小三角形的内角和。( )
2.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面积就扩大8倍。( )
3.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一定大于圆锥的体积( )
4.商品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一定成正比例关系。( )
5.任意一个数乘以一个真分数,积一定比这个数小。( )
三、选择合适答案,将其序号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105分解质因数为105=3×5×7,它的因数有
( )个。
A.3个 B.6个 C.8个
2.一种产品先提价10﹪,再降价10﹪,现在价格和原来相比( )。
A.上升1% B.下降1% C.不变
3.一项工作,甲4天干完,乙5天干完,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
100÷0.1= 328-199=
230×3= 840÷40=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要用简便方法计算)。(14分)
3.64÷4+4.36×0.25 1.4-3.89+8.6-2.11
3.求未知数。(4分)
1.8+4x=19.8 12.5∶2=7.5∶x
五、画图(1题4分,2题6分,共10分)
1.画出下面图形底边上的高。
2.画出图A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图B绕O点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
六、解决问题(1题3分,6题6分,其它题各4分,共25分)
1.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前3天修了102米。照这样的速度,又修了25天,全部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长多少千米?(3分)
2.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0%,第二天看了余下的20%,还剩108页没看,这本书共多少页?(4分)
3.一个桶装了半桶水,倒出水的,还剩下10千克的水,这个桶能装水多少千克?(4分)
4.小明买了1.2元和0.8元的邮票共15张,一共花了16元。这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4分)
5.下面是由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求涂色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分)
6.如图是一个珠宝箱的直观图,它的下部是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上部是圆柱体的一半。求这个珠宝箱的表面积和体积。(6分)
七、李村共有560口人。2006年到2011年拥有手机数量的统计如下(8分)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手机数量的变化情况。
2.哪一年手机数量增加最快?增加了多少部?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 第9篇
班级 姓名
注意:请同学们认真考试,细心作答
一、直接写得数
0.5×8= 3.6×0.4= 39.68×0= 47.6×1= 1.8×20= 4÷0.5= 12÷0.06= 12÷1.2= 3÷30= 0.01÷0.1= 0.2+0.8×0.5= 6.03×1000= 10×0.6= 6.45×0.01= 0.5 ÷10= 0.1×0.1= 0.24×0.5= 5.4+3.6= 1.25-0.25= 81÷1000= 10.2×4= 2.5×6= 9×0.25= 0.125×4= 0.81÷9= 1.25×8×0.5= 16×0.01= 1.78÷0.3= 0.27÷0.003= 0.8×5= x-0.4x= 5d-2d= 3a+5a= x+0.24x= a
二、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有*要验算)
0.8+12.78=
*24÷15=
62.4÷0.26=
4.08÷8=
三、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2位小数
4.3×5.15≈
34.7÷15≈
四、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2.08×75≈ 32.5÷2.5≈ 1.36
五、竖式计算(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36.8÷16= 10.1÷3.3= 15.3
×a=
1.06×25=
9.2-0.57=
2.35×3.7=
*27×0.43= ×0.45≈ 5.63÷6.1≈ ×1.3≈ 5.87÷1.9≈ ÷11= 0.78÷1= 1
1.7
六、用递等式计算下列各式,能简便要简便计算
(2.4+3.6)×0.89
6.3×10.1.25×0.5×8 9.6+9.6×99=
3.76×1.25-2.54=
5.04×1.9+1.8
7.2×2.5+2.8×2.5
99×4.57
七、解下列方程
X + 3.45=3.98
9X -3×9=54
1.8X-X=10
124-2.4X=100
(2.8+X)×2=10.4
7+ 4X=124.7
X+100 = 3X
X-7.9=2.6
八、列式计算 1、1.25乘4.2减5,差是多少?
2、用14.81与5.19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3、126.8与15.7的和,乘以1.02,积是多少? 4、60比一个数的3倍少30,这个数是多少?
5、一个数的4倍比60多24,这个数是多少?
6、比47.88与3.8的商大42.5的数是多少?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经典计算题 第10篇
一、竖式:三位数乘两位数
135×45
108×25
54×312
47×210
138×54
126×89
203×32
312×25
437×28
82×403
208×24
36×137
406×23
460×23
305×56
624×78
46×589
353×56
45×240
479×85
二、竖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验算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432÷46
966÷23
731÷79
980÷28
828÷36
689÷34
618÷88
372÷45
294÷29
328÷42
395÷56
765÷74
840÷35
630÷31
961÷19
三、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结合律:
48+25+175
578+143+22+57
128+89+72
357+288+14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7+289+33
58+39+42+61
75+34+125+366
125+75+320
153+38+162
163+32+137+268
158+395+105
822+197+78
2.乘法交换结合律
(一): ×125×32=
(15×25)×4=
38×25×4=
35×2×5=
(60×25)×4=
(125×5)×8=
25×17×4=
(25×125)×(8×4)=
38×125×8×3=
5×289×2=
125×5×8×2=
9×8×125=
43×25×4=
125×50×2=
42×125×8=
60×25×4=
125×5×8=
25×17×4=
37×8×125=
3.乘法交换结合律
(二):
125×32
24×125
125×56
125×72
125×16
48×125
×6
425×36
25×32
25×16
4.乘法分配律
(一):
34×72+34×28
7×48+7×52
35×37+65×37
85×82+82×15
25×97+25×3
76×25+25×24 16×17+16×23
27×36+27×64
73×36+36×27
64×23+36×23
43×36+57×36
19×67+19×33
57×35+43×35
18×72+72×182
46×46+46×54
31×69+31×31
34×13-34 ×3
5.乘法分配律
(二):
38×99+38
75× 299+75
99×128 +128
27+99×27
6.乘法分配律
(三):
125×(8+80)
(80+4)×25
×(200+3)
(125+17)×8
(100+2)×99
102×(100-1)
99×(100+1)
(125+40)×8
(125+25)×8
×(100+7)
7.乘法分配律
(四):
46×102
48×101
99×46
107×16
108×15
125×88
102×99+102
39+9×39 34+199×34
35×99+35 8×(125+9)
(20+4)×25 25×(40+4)
(25+100)×4 8 ×(125+7)
(30+25)×4 102×42
103×31
88×102
102×99
39×101
25×41
48×101
201 ×24
302×43
102×13
8.商不变的规律:
300÷25
4000÷125
240÷5
600÷25
3200÷50 400÷25
150÷25
800÷25
2000÷125
9000÷125
四、混合运算
672-672÷12×7
210×[520÷(240-227)] 30×(320-170)÷90
630×[840÷(240-212)]
864÷[(27-23)×12]
240-140÷5×3
104×48+272÷16
240+180÷30×2
146-(34+420÷70)
(77-21÷7)×691
987÷(345-298)×65
340-240÷20×5 [458-(85+28)]÷23
408÷[512-(178+283)](105×12-635)÷25
360-260÷20×5
35+65÷5-20
450÷30+20×3 624÷[(27-14)×4]
(165-65÷5)×5
840÷[(120+195)÷15]
[557-(186+26)]÷23
375÷(25-10)×15
(659-34)?(280?40)
720?[(12+24)?20]
15×27-200÷8
(324-285)×12 ÷26
336÷[(36-29)×6]
35×(320-170)÷50
150÷[90÷(67-52)]
182÷[36÷(12+6)]
(160-48÷12)×4 62×(300-145÷5)
(36×54-984)÷24 659-34?(280?40)
小学数学毕业考计算题 第11篇
用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142-54÷9+14
75×4×25
16×76-76×6
720÷36÷2
99×53+53
450-2×(16+9)
245-(45+39)
125×(8×4)×5
41×25-25
420÷(205-198)×4
460÷(29-18÷3)
(960-400)÷70
(140-70)×54
63+84×2÷42
490÷7+24×5
26×6-110
15×7+85×7
(46-20)×30-90
(40-4)×25
2400÷80-14×2
108-(83+360÷60)
(420+48)÷(375-345)
290-(34×3+99)
142-54÷9+14
(420+48)÷(375-345)
290-(34×3+99)
142-54÷9+14
16×76-76×6
99×53+53
450-2×(16+9)
245-(45+39)
41×25-25
420÷(205-198)×4
460÷(29-18÷3)
(960-400)÷70
43+315÷5
426-279÷3
98-19×4+62
51+121×7
84×3-136÷8
(32+28)×6
325÷13×(266-250)
55+720÷(40-35)
(220-180)÷8
36×(28÷7+23)
(38+42)×(525÷35)
(135-72)÷7147、721÷7×5
28×(246÷6-32)
340-240÷20×5
(58+12)×(96÷8)
106×6÷3
24÷8×302
52÷4×30
31×13-228÷19
(156+224÷32)×80
345÷(128-531÷9)
776-(73×6+152)
80÷2+100÷5
45-20×3÷4
140-20×5+25
20×30+20×40
25×(30+10)
800÷40-400÷40
600÷(120÷60)
(26+14)×70
(26+14)×(70-40)
90÷(30×15÷50)
(35+45)÷(90-10)
6×10-(21+29)
25×(22+26×3)
80÷(32+8)×300
(40+180÷30)×2
(240+180)÷(30×2)
800-800÷80×30
800-(70×6+180)
65×(40+20×3)
36+360÷12
5×121+79×5
45×6+35×6
67×5-37×5
2800÷
100+789
(947-599)+7×64
36×(15-276÷23)
(93+25×21)×9
723-(521+504)÷25
(39-21)×(396÷6)
507÷13×63+498
384÷12+3×31
[37—(7+6)]
×30
16×[(17-8)÷3]
28×(5+96÷32)
81÷[(72-54)×9]
57×12-560÷35
848-640÷16×12
960÷(1500-32×45)
[192-(54+38)]×6
(12+24+80)×50
32×(25+125)
123×18-123×3+85×123
25×(24+16)
178×99+178
(140-70)×54
63+84×2÷42
490÷7+24×5
45+240÷12
15×7+85×7
(46-20)×30-90
25×27×4
(40-4)×25
2400÷80-14×2
108-(83+360÷60)
(420+48)÷(375-345)
290-(34×3+99)
142-54÷9+14
75×4×25
16×76-76×6
720÷36÷2
99×53+53
450-2×(16+9)
245-(45+39)
125×(8×4)×5
41×25-25
420÷(205-198)×4
460÷(29-18÷3)
(960-400)÷70
(140-70)×54
63+84×2÷42
490÷7+24×5
26×6-110
15×7+85×7
(46-20)×30-90
(40-4)×25
2400÷80-14×2
108-(83+360÷60)
(420+48)÷(375-345)
290-(34×3+99)
142-54÷9+14
16×76-76×6
99×53+53
450-2×(16+9)
245-(45+39)
125×(8×4)×5
41×25-25
420÷(205-198)×4
460÷(29-18÷3)
(960-400)÷70
45+240÷12
124+78+22
100-35-25
(140-70)×54
63+84×2÷42
490÷7+24×5
26×6-110
(46-20)×30-90
15×7+85×7
(40-4)×25
2400÷80-14×2
108-(83+360÷60)
(420+48)÷(375-345)
290-(34×3+99)
142-54÷9+14
16×76-76×6
99×53+53
450-2×(16+9)
245-(45+39)
41×25-25
420÷(205-198)X4
460÷(29-18÷3)
(960-400)÷70
43+315÷5
426-279÷3
98-19×4+62
51+121×7
84×3-136÷8
(32+28)×6
325÷13×(266-250)
55+720÷(40-35)
(220-180)÷8
36×(28÷7+23)
(38+42)×(525÷35)
(135-72)÷7
721÷7×5
28×(246÷6-32)
340-240÷20×5
(58+12)×(96÷8)
106×6÷3
24÷8×302
52÷4×30
36×4+27×3
(135-25)+40×6
18×(79-58)÷27
(338+89-19)÷34
(640+750÷15)×15
(72-57)×38
892-(90+56×2)
69×(800-700)÷5
25×4+320
82÷2+59
32÷8+125
8×5+32÷4
81÷3+3×11
135÷15+26
107-35×3
206×3-128÷4
(482-42)÷22-17
57÷3-12
168÷12-48÷12
182÷13+208÷13
525÷21-378÷21
32×5×6-6
48+42÷6-12
60-(30÷3+3)
31×13-228÷19
(156+224÷32)×80
345÷(128-531÷9)
776-(73×6+152)
80÷2+100÷5
45-20×3÷4
140-20×5+25
20×30+20×40
25×(30+10)
800÷40-400÷40
600÷(120÷60)
(26+14)×70
(26+14)×(70-40)
90÷(30×15÷50)(35+45)÷(90-10)
6×10-(21+29)
25×(22+26×3)
80÷(32+8)×300
3000-[(32+8)×30]
30×[169-(60+9)]
320-(120+25×4)
36÷[(3+6)×2] 180÷(36÷12)+6
450÷15+10×3
(40+180÷30)×2(240+180)÷(30×2)
800-800÷80×30
800-(70×6+180)
65×(40+20×3)
36+360÷12
5×121+79×5
45×6+35×6
67×5-37×5
39×8-6×39
326×78-326×68
120×90-110×90
125×(8+4)
12×(40-5)
5×27+63×5
64×9-14×9
23×134-34×23
68×48+68×52
48×101-48
65×5+35×5
49×25×8
79×32+79×68 67×101-67
256×7-56×7
(75+25÷5)-40
2800÷25×4+80
(380-80×4)÷60
65×50+35×50 2×70+38×70
4×(25×65+25×28)
125×47-47×25
340×(120-40÷8)
45×(720-1957÷19)
86+[4500+(2088÷36)÷2]
120-36×4÷18+35
(58+37)÷(64-9×5)
.(80÷20+80)÷4
360÷40+10
40×20-200
(80-25)X2
(350-80)÷9
360÷[(12+6)×5]
288÷[(26-14)×8]
500×6-(50×2-80)
(105×12-635)÷25
864÷[(27-23)×12]
(45+38-16)×24
500-(240+38×6)
[64-(87-42)]
×15
(845-15×3)÷16
12×[(49-28)÷7]
450÷[(84-48])÷12
(58+37)÷(64-9×5)
95÷(64-45)
178-145÷5×6+42
812-700÷(9+31×11)
85+14×(14+208÷26)
(284+16)×(512-8208÷18)
120-36×4÷18+35
(58+37)÷(64-9×5)
50+160÷40
120-144÷18+35
347+45×2-4160÷52
(58+37)÷(64-9×5)
95÷(64-45)
178-145÷5×6+42
85+14×(14+208÷26)
(284+16)×(512-8208÷18)
(58+37)÷(64-9×5)
21+(327-23)÷19
539-513÷(378÷14)
34-3094÷17÷13
19+(253-22)÷21
50+20×28-42
(23+23)×24-597
(110-10)÷10-10
45-24+14×14
304-275÷(275÷25)
120÷12×18-54
69-(85+35)÷12
44+16×15-32
(10-100÷10)×11
(53-588÷21)×36
424-475÷19×16
22+(374-10)÷26
(245-11)÷18-11
22-(10+100÷10)
(252-14)÷17-10
35-13+10×15
(346-10)÷16-12
215-198÷(121÷11)
(45-651÷21)×33
19+192÷12-10
572÷22×23-158
19+56-1224÷34
(714-12)÷27-19
14+(21-19)×14
18-(13+15)÷262
736÷(43-20)×23
(227+11)÷(31-14)
36+19×14-23
828÷23×12-48
18-15+10×18
(31-154÷11)×12
(1369-37)÷37-32
160÷(22-12)×22
357÷21×13-213
985-728÷26×35
(438-39)÷21-12
(20+18)×11-239
(639-71×9)÷167
12520÷8×(121÷11)
(2010-906)×(65+15)
(10800-800×4)÷4
100÷25×(100÷25)
54÷18+41×3
16×5-80÷16
640+360÷60+40
5×(825-115÷23)
21×(376-376÷8)
(143+429÷13)×24
396+126÷18-19
240-240÷15×4
(7225-104×15)÷55
78×50-1440÷12
3856÷16+85×16
(7236÷18-228)×28
(4275-24×75)÷25
78×50-1440÷12
3856÷16+85×16
4000÷(16+832÷13)
(326+95×25)÷37
(7236÷18-228)×28
(4275-24×75)÷25
(15+20)×3
240÷(20-5)
192+28-17
145÷5×6
24×36÷24
125-24×5
400+612÷12
97-12×6+43
128+320÷4-60
72-4×6÷3
118+153÷17×6
729÷9-26×3
(124-85)×12÷26
28+(32÷4-3)
18×(400-120×2)
(280+80÷4)×12
(72-4)×(6÷3)
75+360÷(20-5)
980-436+75
125×5÷15
150+42×37
960+360÷90
80×50-35÷5
105+360÷20÷3
800-700÷25×4
72-4×6÷3
42+6×(12-4)
(270-180)÷30
56-(25+17)
(75+360)÷(20-5)
75+360÷(20-5)
812÷(532-36×14)
18×(420+360÷90)
(124-85)×12÷26
75+360÷40-5
1500÷25-(18+8)
360÷(60-54)
0÷32+32÷4
200-(76+40×3)
2×80-60÷5
0÷80+(46-0)×0
175+5×5-(37+63)
1800-400÷25×100
(37-15)×(8+14)
42+6×12-489×99+89
630÷(21-12)×16
(420-42×7)÷63
530+54×4÷24
186-900÷(100-25)
(630÷18-23)×250
168-48×16÷32
小学数学毕业考计算题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