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规则范文
写作规则范文(精选9篇)
写作规则 第1篇
一、电子邮件是传递该信息最合适的选择么
方便绝对不是使用电子邮件传递某些信息的好理由。电子邮件是一种公共媒介。每次寄出或接收电子邮件时, 信件的副本都会复制到服务器上, 这样除了收信人外的其他人也有机会看到你的邮件。所以, 邮件内容要格外谨慎。不要通过电子邮件传送以下信息:
1. 公司或个人的秘密信息
电子邮件中没有所谓的隐私权。在你将公司的机密或他人的隐私放入邮件中前要想想万一有人将其刊登在报纸上会怎么样。
2. 敏感的话题
电子邮件不是面对面的交流。由于没有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和语调的暗示作用, 你无法意识到信件的内容对对方而言是伤害还是冒犯。而且有时电子邮件中的内容是在电话或面对面交谈中不会说的。所以如果发送前不考虑收件人的感受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3. 复杂的信息
信件的主体最好不要传递复杂信息, 比如详细报告。因为在屏幕上读这样的信息很费劲、很耗时, 所以最好作为附件发送, 而邮件主体主要描述或概述附件的主要内容。此外, 发现需要回复的问题不只一个时, 最好能够根据情况采用面对面会谈、及时通讯如msn, QQ或电话等比电子邮件更适当、更有效率的方式。
二、写邮件的目的是什么
人们写电子邮件常常是出于习惯, 而没有考虑为什么写。其实邮件写作的主要目有两个:
1. 影响收件人的行为
告知或说服收件人实施某个行为。例如:
Send me comments on my proposal by Friday.
请于周五前将我的提议意见发给我。
Distribute an agenda three days before a meeting.
请于会议前三天发放议事日程。
Reschedule my appointment.
请重新安排我的约会。
2. 通知收件人
提供收件人所需的信息, 如关于一个主题, 行为或决定等。例如:
We plan to launch three new products next Spring.Please see the attached descriptions for details.
我公司将于明年春季推出三款新产品, 详细信息请参阅附件。
I have dealt with the enquiry that you passed to me on Friday.
您星期五转交给我的查询信, 我已回复。
The board made several key decisions last week.I’ve summarized them below.
董事会于上周做出了一些重要决定, 我已总结如下。
三、对收件人了解有多少
沟通是双向的只有当你的信息被对方接受并理解后, 沟通才完成。没有能够清晰地进行交流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收件人的信息。收件人的信息有助于决定邮件的内容、写作的语气、和写作的方式等。对收件人的考虑有:
1. 与收件人的关系。
2. 收件人是否希望收到这封邮件。
3. 收件人对这一主题的信息。
4. 收件人读信后的反应。
5. 收件人对这一主题的兴趣。
6. 收件人收到这封信的感受。
如果给了解的人写信, 上述问题就容易回答多了。但是如果给了解不多甚至是一无所知的人写信时, 就需要根据一些其他信息, 如此人工作单位、职位、与你或你单位的关系来做一些假设。这些假设会让你的邮件更具有针对性并且获得好的效果。例如:
如果收件人是对你公司的产品进行询问的潜在客户, 说明他们对你们的业务有所了解但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来决定产品是否符合他们需求。如果收件人是另一行业询问有关项目信息的经理, 说明他所感兴趣的是关于项目的主要观点而不是每个细节, 并且他可能已具有一些相关但并不那么专业的知识。
四、邮件中的重要讯息是什么
在今天的职场中, 人们每天需要不停的应对、处理各种问题。时间的紧迫迫使人们不得不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处理手头上的工作。阅读邮件时, 人们常常仅仅读几行就决定这封邮件是否值得再读下去。所以务必将要点放在信件的开头, 然后是有关要点的实事和观点的陈述。
下面这些问题可以帮助确认邮件中的重要信息。
1. 要询问什么问题?
2. 要发送什么文件?为什么要发给对方?
3. 要陈述什么观点?
4. 要征询什么意见?
5. 要给予什么建议?为什么对方要接受?
6. 要推销什么产品?为什么对方要购买?
7. 为什么要表示感谢么?
用两三句简洁地写下表达主要观点的句子来开始你的邮件。但是有时候需要几个词或一两个短句来引出要点。例如:
The deadline we agreed on is coming up fast.When can Iexpect the project report?
约定的期限快到了。你方何时能够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
It was nice to see you at last week’s meeting.Your suggestion that we have a fund-raising event next April sounds great to me.
很高兴在上周的会议中与您相识。我对您关于明年四月份举办筹款活动的建议非常感兴趣。
如果你回复一个问题, 可以先将这个问题陈述或概括一下, 然后再进入要点。例如:
You asked how much more it would cost to complete the job a week earlier.We estimate the cost to be.
你方曾询问如果提前一周完工, 开销将会增加多少。据我方估计, 开销将会
五、收件人需要知道什么
很多人在抱怨:“不停地读邮件让我感到疲惫。为什么人们认为我应该了解跟他们一样多的东西。只要提供我需要的信息就够了, 其他的不必了。”大多数人只是在写重要的邮件时, 才会停下来思考收件人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信息。因此, 我们的电子邮件中常常包含了很多不必要的信息或者省略掉了很多重要信息。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想让收件人了解什么样的信息而不是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上。但是如果从收件人的角度来写邮件, 你会发现邮件应该回答所有收件人的问题, 而且只能是这些问题。想弄明白那些问题是什么很棘手。除非你回答的是收件人提出的具体问题, 否则得仔细考虑可能问的问题。
要点和对收件人所提问题的答案就构成了邮件的主要框架, 这使得写一封清晰, 简洁的邮件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例如:
Mike,
I’d like to suggest that we hold a brown-bag lunch meeting for team leaders once a month.That way, we could keep everyone up to date on the status of our projects and let people know what’s coming down the pipeline.These meetings would also give us opportunities to share ideas for solving problems.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Carl
迈克,
我提议小组组长们每个月举行一次自备食品工作午餐会。这样每个人能够及时了解项目最新的进展情况。此外, 我们也有更多的机会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你的意见如何?
卡尔
六、邮件中如何组织信息
一封好的邮件应该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要点出现在最开始, 其他信息都和要点相关。收件人不需费劲就能知道邮件的主题。但是在组织信息时也会存在困难, 不妨考虑下面因素:
1. 是否没有考虑写作的目的, 收件人的信息、写作的要点、收件人可能质疑的问题就直接写作了。
如果是这样, 要试着将信息组织一下, 重新安排, 否则这封邮件将令人费解。
2. 是否有多余信息。
尽管仔细思考了,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将所有的内容放在邮件中, 好像我们所说的内容对收件人来说都很有趣。牢记:正文因该是对重要信息的支撑, 解释和扩展。如果不是, 就赶紧省略。
3. 是否中途变换方向。
有时我们开始是让收件人做一件事, 但突然间, 我们跳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这样会使收件人困惑, 也会使你困惑。
4. 是否想要呈现太多的信息。
每封信都关于一个话题或主题, 每封信都针对一个收件人 (群) 。如果想在一封信内发送所有信息, 在开首列出要点, 然后用标题帮助收件人 (群) 迅速地找到具体的细节。如果写的内容太复杂, 最好独立成一个文本然后作为附件发送, 而邮件仅提供简要的说明。
七、将信息写出
如果你遵循了以上建议, 那么写一封清晰, 简洁的邮件就像倒咖啡一样简单。写邮件时, 需要注意:
1.敏感的、复杂的、机密的情况下, 要再三考虑电子邮件是否是传递信息最好的方式。如果是, 使用文字处理系统起草一封邮件。这样的话, 在写好之前不会发送出去, 而你会首先并且务必进行拼写、语法、标点的检查和文本的编辑。
2. 使用清晰、简洁、主动、具体的语言使你的邮件能够尽可能快速准确地传达。避免使用行话。
3. 确信你的要点和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如果必要, 加一些词或短句构建起上下文 (如4所述) 。
4. 如果发现包含很多多余信息, 再筛选一下。或许你没有充分考虑收件人的需求。
5. 不要急着挖空心思寻找词语来表达观点, 而应该首先考虑收件人和你的写作目的。
八、使用模版
充分利用模版。模版使用得当, 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模版提供了基本的词汇和结构, 你只需根据特定的情况来改变内容即可。注意模版的使用原则:
1. 模版需根据你要不断发送的基本信息来生成。
2. 不断更新模版:删掉不需要的信息, 或者修改信息。
3. 只在适合的情况下使用模版。因为有时修改模版比重新写新邮件还慢。
4. 仔细校对模版信息, 确定没有陈旧的、不相关的信息, 没有使用他人名字或忘记变更日期等等。
今天对于正在从事跨国业务的公司和员工来说, 客户对你的第一印象多半来自电子环境, 而这正建立在员工的商务写作水平的基础上。一间美国大型企业首席执行官说:“在工作上能够不断精进的, 是那些拥有绝佳表达技巧的人。”因此, 对于许许多多的员工来说, 加强写作技巧是职场上一项必胜的利器。具有良好写作技巧的员工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摘要:在当今信息社会, 人们在日常商务交往中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咨讯和信息。电子邮件以其信息传递的高效和廉价成为职场中首选的、重要的通讯方式。然而, 阅读、撰写、管理电子邮件会占据人们大量的时间。此外, 不知电子邮件使用的注意事项和低劣的写作技巧也会对个人和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商务电子邮件写作应遵循的规则, 并指出良好的商务写作能力是职场上一项必胜的利器。
关键词:商务电子邮件,写作,规则
参考文献
[1]电子邮件泛滥成灾, 电话成为新宠[EB/OL]http://www.stnn.cc/life_op/200609/t20060930_348057.html, 2006-09-30/2009-05-10
[2]Bilbow, Grahame.Write for Modern Business[M].Hong Kong:Pearson Education North Asia Limited, 2000
[3]Case, Christa.The Finer Points of E-mail Etiquettes[J].English Digest2 (2005) :23-25
[4]Chan, Janis Fisher.How to Write and Manage E-Mail in the Workplace[M].2nd ed.New York:Write It Well, 2005
简历写作的九大规则 第2篇
针对求职者在简历中附加的求职信千篇 一律,难以吸引人力资源主管眼光的现象,我们建议求职者干脆不写求职信,而改用推荐信。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研究生,如果能让自己的指导老师写一封推荐信,特别是在自己的老师还是本行业知名专家的情况下,一封内容简单的推荐信往往能起到求职信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六、写求职意向最好不写薪水要求
许多求职者为了避免受职业限制,往往不在简历中写求职意向。专家说,自己在做HR时,不含求职意向的简历,除非条件特别优秀者,否则一般不予考虑。人力资源主管工作十分繁忙,一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某位求职者适合哪个岗位。所以,求职者最好把求职意向写清楚。
七、突出对求职有用的兴趣特长
无论行政机关还是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都十分重视员工的兴趣和特长,因为一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如单位举办的球赛、演出等活动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求职者一定要重视该项内容的填写。同时,还应该注意突出对求职有利的兴趣、特长,避免对求职不利的兴趣、特长。
八、实践经验应具体明确
人力资源主管都非常重视求职者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描述实践经历时切忌含糊不清,一定要将自己的具体工作明确地描述清楚。如果自己曾组织过某次活动,如能将整个活动持续的时间、自己具体负责的工作以及对活动的贡献,为比赛曾争取到了一万元的赞助费等具体情况描述出来,就能起到让用人单位刮目相看的作用。
九、外地手机要注明
非本地手机最好能够在旁边注明是外地手机,或直接在手机号码前面加上数字“0”,以免使自己错失良机。同时,还应该注意取消个性化的彩铃,如“别人电话我都听,就你电话我不听,气死你,气死你”此外,找工作期间,一定要注意24小时开机,公司临时在半夜打电话通知也是可能的。
喜欢阅读此文的读者,还喜欢阅读如下重点推荐的内容:
十三条要不得的简历内容
简历上不能说的三件事
简历制作常见误区
写作规则 第3篇
2.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 写出3人后, 加“, 等”。正文引用文献的中国人名应使用全名, 不得出现“许氏”、“王氏”等非规范写法;中医古籍人名应写出朝代和人名, 如可写成“明代李时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 只著录第一出版地。
3.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 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 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 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 不用角码标注。
4.图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予以标注, 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表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一栏说明文献来源, 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 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5.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有多处引用, 文后只列一次, 参考文献列表中可不用标注页码, 在正文中引用位置右上角, 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和引用起止页码, 例如“十二指肠[4]。”
本刊常见文献格式规定如下, 投稿者请以下列格式为准:
[期刊]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 年, 卷 (期) :起页-止页.
[书籍]作者.书名[M或S].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利]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国别, 专利号[P].出版日期.
[学术论文集]作者.题目[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 年:起页-止页.
公文写作竞赛规则 第4篇
一、竞赛内容
以负责文字材料写作人员应知应会为基础,从实际出发,以语文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要求和宣传报道作参考。
二、竞赛形式和标准
竞赛形式为理论知识答卷考试方式,满分为100分,语文基础知识50分,公文基础、宣传报道知识各20分,企业文化10分。
(一)专业知识
1、语文基础知识
2、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3、企业文化基础知识
(二)相关知识
1、错别字掌握
2、汉语拼音掌握
3、语法掌握
4、行文规则掌握
5、报道格式
6、公文概述
三、题型及分配
竞赛考试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1、单项选择;
2、多项选择;
3、填空;
4、判断;
5、改错;
6、通知、计划、总结、请示、汇报、宣传报道写作测试。
四、竞赛规则
(一)理论知识竞赛规则
1、参赛选手必须持参赛准考证和胸卡参加竞赛。
2、参赛选手必须在竞赛前15分钟进场,并按准考证号就位。迟到15分钟者不得参加竞赛,竞赛开始20分钟后方可离开赛场。
3、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不准带入技术资料和任何工具书。所有通讯工具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计算器除外。
4、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监考人员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5、参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如遇问题需举手向监考人员提问,选手之间互相询问按作弊行为处理。
6、在竞赛规定时间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竞赛时间。
7、违纪者终止考试,并且取消所有项目的考试资格。
(二)赛场规则
1、赛场工作人员必须统一佩戴由竞赛组委会签发的相应证件,统一着装。
2、除现场评委、赛场配备的工作人员以外,其他人员未经竞赛组委会许可不得进入赛场。
3、新闻媒体等进入赛场必须经过竞赛组委会允许,并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和管理,不能影响竞赛进行。
(三)评判规则
1、评委人选应符合公司要求的条件,并具备一定的技能竞赛组织和评判经验,评委会的组成须经竞赛组委会确定。
2、理论知识竞赛结束后,试卷封装由竞赛组委会指定考评员评分,评分成绩汇总由评委组负责,经主管领导审核后生效。
3、操作技能项目完成后,由考场工作人员统一收取图纸试卷并封存交给评委,成绩汇总由评委组负责,选手成绩经主管领导审核后生效。
4、参赛选手的最终名次依据理论和实际操作成绩的累加成绩按权重折算计评。当出现总成绩相同时,比较操作技能成绩,以操作技能成绩高者名次在前;若仍不能分出先后,取相同名次。
写作规则 第5篇
2.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 写出3人后, 加“, 等”。正文引用文献的中国人名应使用全名, 不得出现“许氏”、“王氏”等非规范写法;中医古籍人名应写出朝代和人名, 如可写成“明代李时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 只著录第一出版地。
3.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 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 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 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 不用角码标注。
4.图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予以标注, 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表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一栏说明文献来源, 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 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5.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有多处引用, 文后只列一次, 参考文献列表中可不用标注页码, 在正文中引用位置右上角, 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和引用起止页码, 例如“十二指肠[4]。”
本刊常见文献格式规定如下, 投稿者请以下列格式为准:
[期刊]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 年, 卷 (期) :起页-止页.
[书籍]作者.书名[M或S].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利]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国别, 专利号[P].出版日期.
[学术论文集]作者.题目[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 年:起页-止页.
写作规则 第6篇
2.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 写出3人后, 加“, 等”。正文引用文献的中国人名应使用全名, 不得出现“许氏”、“王氏”等非规范写法;中医古籍人名应写出朝代和人名, 如可写成“明代李时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 只著录第一出版地。
3.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 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 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 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 不用角码标注。
4.图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予以标注, 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表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一栏说明文献来源, 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 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5.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有多处引用, 文后只列一次, 参考文献列表中可不用标注页码, 在正文中引用位置右上角, 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和引用起止页码, 例如“十二指肠[4]。”
本刊常见文献格式规定如下, 投稿者请以下列格式为准:
[期刊]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 年, 卷 (期) :起页-止页.
[书籍]作者.书名[M或S].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利]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国别, 专利号[P].出版日期.
[学术论文集]作者.题目[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 年:起页-止页.
写作规则 第7篇
2.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 写出3人后, 加“, 等”。正文引用文献的中国人名应使用全名, 不得出现“许氏”、“王氏”等非规范写法;中医古籍人名应写出朝代和人名, 如可写成“明代李时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 只著录第一出版地。
3.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 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 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 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 不用角码标注。
4.图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予以标注, 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表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一栏说明文献来源, 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 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5.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有多处引用, 文后只列一次, 参考文献列表中可不用标注页码, 在正文中引用位置右上角, 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和引用起止页码, 例如“十二指肠[4]。”
本刊常见文献格式规定如下, 投稿者请以下列格式为准:
[期刊]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 年, 卷 (期) :起页-止页.
[书籍]作者.书名[M或S].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利]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国别, 专利号[P].出版日期.
[学术论文集]作者.题目[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 年:起页-止页.
写作规则 第8篇
2.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 写出3人后, 加“, 等”。正文引用文献的中国人名应使用全名, 不得出现“许氏”、“王氏”等非规范写法;中医古籍人名应写出朝代和人名, 如可写成“明代李时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 只著录第一出版地。
3.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 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 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 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 不用角码标注。
4.图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予以标注, 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表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一栏说明文献来源, 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 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5.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有多处引用, 文后只列一次, 参考文献列表中可不用标注页码, 在正文中引用位置右上角, 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和引用起止页码, 例如“十二指肠[4]。”
本刊常见文献格式规定如下, 投稿者请以下列格式为准:
[期刊]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 年, 卷 (期) :起页-止页.
[书籍]作者.书名[M或S].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利]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国别, 专利号[P].出版日期.
[学术论文集]作者.题目[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 年:起页-止页.
写作规则 第9篇
2.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 写出3人后, 加“, 等”。正文引用文献的中国人名应使用全名, 不得出现“许氏”、“王氏”等非规范写法;中医古籍人名应写出朝代和人名, 如可写成“明代李时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 只著录第一出版地。
3.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 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 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 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 不用角码标注。
4.图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予以标注, 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表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一栏说明文献来源, 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 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5.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有多处引用, 文后只列一次, 参考文献列表中可不用标注页码, 在正文中引用位置右上角, 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和引用起止页码, 例如“十二指肠[4]。”
本刊常见文献格式规定如下, 投稿者请以下列格式为准:
[期刊]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 年, 卷 (期) :起页-止页.
[书籍]作者.书名[M或S].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利]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国别, 专利号[P].出版日期.
[学术论文集]作者.题目[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 年:起页-止页.
写作规则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