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作文范文
雾凇作文范文(精选17篇)
雾凇作文 第1篇
寒冬时分,江面上雾气缭绕,天与云、与水、与树、与路,上下一白。惟见长堤一痕、江边一影、树木两三棵而已。浓雾中,美丽的雾凇凝于江堤之上,结于树木之中,挂于草木之间。美丽而神奇的雾凇在浓雾中款款而来。
漫步江堤,挺拔的松树披着一身银装,张开它那健美的银色臂膀,用最热烈的欢迎,迎接八方来宾。柔美的柳树垂下它银色的秀发,来盛情约请那些客人,来参加这冬日里最浪漫的婚礼。每棵树上的雾凇都充满希望,演奏着冬日里的奏章。银装素裹的江城吉林欢迎您,冬日的仙子、美丽的雾凇欢迎您。
瞧,那是白色的奶油吗?那是小孩子白白的手指吗?不、不是,它晶莹、它闪烁、它美丽,那正是仙女手中的魔法棒呀!
雾凇厚厚的、紧凑地结在枝条上,晶莹闪烁。你若赏它,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七彩的光芒;你若吻它,你会感觉凉沁沁的;你若触它,它会用尖尖的小冰尖亲你。雾凇稀疏地凝于草木之间。它少、它薄、它轻。风一吹,它会落在你的脸上,化成一滴小水珠,宛如仙子手中的羽毛扇一样洁白、美丽。雾凇,它就是冬日的仙子,快乐的冬日使者,吟唱着冬日里那欢快的乐章。
雾凇作文 第2篇
我的家乡吉林市是坐落在松花江边的一个美丽的城市,吉林的雾凇更是天下闻名。
冬季,城市里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每当雾凇形成时,江边的树上就挂满雾凇,十分美丽。尽管我就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但是我还没有到江边看过雾凇,今年寒假爸妈答应一定带我去看雾凇。这一天,清晨天气特别冷,看到楼下的树上都挂上了树挂,爸爸说江边的雾凇一定很好,我们赶紧去江边看雾凇。
我带着兴奋的心情和爸爸来到江边,果然看到了名不虚传的`雾凇,那白白的冰霜挂在树枝上,好像一根根形状各异的银条。我不禁兴奋地大叫起来,跑到江边。只见江边雾蒙蒙的,三十步外便不见人影。太阳也把小脸藏起来,看上去像朦胧的月亮。大雾笼罩冰封的大地,江面都被大雾遮挡住了,江对岸的山峰在雾气中忽隐忽现。江岸上的树木都披上了银装,毛茸茸亮晶晶的。柳树像挂上了银条,松树像开满了白色的花朵,雾气飘过来好像在仙境中一般。
《雾凇》教学实录 第3篇
师:每位同学在上语文课前要准备好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 (生纷纷拿出笔记本和笔)
师:现在, 请你在笔记本上听写词语, 听清楚, 记住了, 再默写:饱和的水汽、雾气、霜花。
(一生在黑板上默写, 教师巡视检查。)
师:同学们写得很认真, 老师决定奖励一下 (生期待) , 再默写一个 (生大笑) :遇冷凝结。 (发现有学生默写不出) 当然, 如果默写不出也允许你偷看一下。只能看自己的课本哦!
师:一起来检查一下这位同学默写的词语。 (指着“饱和的水汽”, 众笑, 因为字越来越小, 最后一个小得几乎看不清了。) 你看, 这水汽就是这样, 看不清。 (众大笑)
师:课文中出现了这几种事物:水汽、雾气、霜花。根据课前的预习, 你能说说“雾气”是怎么回事吗?
生:雾气是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中的小水滴。
师:雾气是飘浮在空中的小水滴。那么“霜”是怎么回事呢?
生:霜是在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时, 水汽遇冷凝结的冰晶, 这就是霜。
师:霜, 霜花是小小的冰晶。那么“雾凇”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寒冷的水汽在树枝上结成了冰花, 就是雾凇。
师:雾凇实际上也是一种霜花, 但是这种霜花不是结在地上, 而是结在哪里?
生:结在树上。
师:凝结在树上, 树枝上就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 就形成了“树挂”, 那便是
生: (齐) 雾凇。
二
师:我们将要学的这篇课文把雾凇的形成过程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优美。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写了雾凇形成的经过?
生:第2自然段。
师:今天我们就集中学习第2自然段。雾凇形成一般要8到10小时, 但第2自然段用几句话就写清楚了,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请前排的同学每个人读一句, 一共几句话? (8个句子, 每人读一个句子, 略。)
师:这8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想一想, 如果这8句话中只要留下一句最重要、最核心的话, 应该是哪一句?如果你读的那一句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 那么请坐下。 (几个学生迟疑了一会儿, 就纷纷坐下。只有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学生还站着。) 你们两个只能留一个! (众大笑, 最后一个学生想了想, 坐下了。) (师问第一个学生) 你为什么要站着?
生:因为我读的句子最重要。
师:重要在哪儿? (生无语) 你读的这个句子和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关系?
生:总分关系。
师:这一句是概括说的, 那么下面句子就是
生:具体说的。
师:第一句是概括写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 最后一句是具体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过程。所以, 这一个句子就是这一段话的
生:中心句。
师:你发现了吗?你越学越聪明啦! (生微笑着坐下)
师:别急着坐下嘛! (众笑) 请你读好这个重要的句子。 (生读得不流畅)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 要注意停顿。听老师读。 (范读, 略。)
(生再读, 仍不流畅。)
师:你先读好这个词组, 跟着我读:饱和的水汽, 过于饱和的水汽, 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而成。连起来读: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生读得很流畅)
师:你连读三遍, 看能不能背下来。其他同学和他一起读吧! (生齐声朗读, 并齐背。)
师:重要的句子就是要熟读成诵。接下来的7个句子就是将雾凇的形成过程具体写出来了。第二排的同学每人读一句, 看看你读的这一句是写水汽、雾气, 还是霜花、雾凇。
生:“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 松花江上由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 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一句写的是水汽。
师:水汽在哪里?
生:在江面上飘荡着。因为12月到第二年2月, 松花江那里的气温都是零下十几度, (师插话:甚至零下几十度) 4度左右的水排出时就会在江面上形成水汽。
师:冬天你呼出的热气就成了白色的水汽, 夏天就看不到了。道理是一样的!
生:“这样, 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 非但不结冰, 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这句写的是水汽变成了雾气。
师:4度左右的饱和的水汽遇冷就在江面上凝结成了浓重的雾气。
生:“每当夜幕降临, 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 这雾气便随风飘荡, 涌向两岸, 笼罩着十里长堤”这句写的也是雾气, 笼罩在十里长堤上。
师:随着温度的下降, 雾气就越来越浓。
生:“树木被雾气淹没了”这句写的也是雾气。
生:“渐渐地, 灯光、树影模糊了”这句写的也是雾气。
师:你们读的句子都是写的雾气, 有什么不同吗?
生:雾气越来越浓了。
生:雾气从江面上飘到了长堤上, 又淹没了树木和其他的东西。
师:请你们每个人从各自读的句子中找出一个表示雾气变化的动词。
生: (纷纷举手, 并陆续写在黑板上。) 弥漫、笼罩、淹没、模糊。
师:你看, 这些词语就准确地描写出了雾气的变化程度。说明性的文章用词要准确!
生:“这蒸腾的雾气, 慢慢地, 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句写的是雾气。
师:你再想一想, 这里的雾气有什么变化吗?
生:变成了白银。 (众笑) 是霜花。
师:这里的雾气遇冷凝结成了霜花, 这句没有出现“霜花”这个词语啊?
生:“白银”就是“霜花”, 是一个比喻句。
师:聪明!这里也没有出现“凝结”啊?
生:“镀”就是“凝结”。
师:对啊!洁白的霜花一层一层地凝结在松针上, 就好像在金属上镀色一样。你再读一读吧! (生富有感情地朗读)
生:“最初像银线, 逐渐变成银条, 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这句写的是雾凇。
师:雾凇在哪里?
生:那些“银线、银条、银松雪柳”都是霜花凝结在树上的样子, 都是雾凇。
师:这些词语还写出了雾凇的变化!那么, 为什么要比作“白银、银线、银条、银松”呢?
生:因为雾凇是白色的。
师:白糖也是白色的啊! (众笑)
生:白糖只可以吃, 但是沾不到树枝上, 要落下来的。
师:白漆可以了吧? (众大笑) (生无语)
师:白银, 白色的银子
生:白银很珍贵, 雾凇也很珍贵。
师:珍贵的东西就珍惜, 就喜爱, 就珍爱!这个比喻其实隐含着作者的感情
生:喜爱雾凇。
生:赞美雾凇的美。
师:作者的比喻, 背后藏着感情。因为喜欢它所以用这样美妙的比喻。把这两个句子好好体会一下, 再读一读, 感觉就不一样啦!
(生感情朗读, 背诵, 略。) 师:形成雾凇一般要8到10小时, 第二段只写了8句话。但是你读了这8句后, 感觉这个形成是不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文中哪些词句表现了这个漫长的形成过程?
生: (纷纷发言)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最初、逐渐、最后
师:在这些词下加点。好好读一读, 要把它缓慢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
(生轻声朗读, 并背诵段落, 略。)
三
师:课文最后一段话中, 哪些词句体现了雾凇的美?
生: (自由朗读后)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师:“琼”字怎么理解?
生:就是“美玉”的意思。“琼枝”就是用美玉雕刻成的树枝。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也是写出了雾凇的美。
师:何以见得?
生:梨花开就是说雾凇像盛开的梨花一样美丽。
师:这是唐代曾岑写的一首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前面四行是这样的:“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中是把满树的白雪比作盛开的梨花, 而这篇课文中是引用这句诗, 赞美十里长堤上的雾凇奇观就像千树万树盛开的梨花一样美丽动人。一起来读一读这诗句。 (生齐读)
四
师:我们江南没有北方那么寒冷的天气, 只有雾而没有雾凇。前两天刚刚经历了一场大雾, 你能模仿课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写法, 借用文中的词句, 将大雾的形成、消散过程写出来吗? (生快速写作)
师:谁愿意来交流一下?注意倾听他用了哪些准确的词句来描写, 用了哪些词句写出了变化的过程。
生:早晨, 推开门一看, 嗬, 好大的雾啊!远处的高楼、树木全都淹没在白色的雾气里, 白茫茫的一片。大街上的车子、行人都变模糊了, 只听得到汽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声。 (师插话:只闻其声, 不见其人。) 只有近处车子的跳灯一闪一闪地慢慢爬着。 (师插话:“爬”写出了慢, 好!) 我乘上了爸爸的汽车, 开到了郊外, 居然连马路都看不见了, 只能看到前面汽车屁股后面的红灯在闪烁。 (师插话:雾越来越浓啦!只能看见车屁股了!众大笑。) 大雾也弥漫了整个校园, 就连对面走过来的人, 我都难以看清楚, 一不小心就会撞个满怀。 (师插话:雾更浓了!) 大人们可烦恼啦, 可我们却乐坏啦! (师:你想干嘛?说清楚!众大笑。) 我们就像在仙境中一般, 又像浸在牛奶里一样。 (众大笑。师插话:加一句“浑身湿漉漉的”。喝够了没?众大笑。) 这样的大雾一直持续到午饭的时候, 太阳才露出一点点脸来, 雾终于慢慢散去了。 (掌声)
师:你们没有这样的体会?
生:有!
师:把你们写的表示雾气变化的精彩语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大雾笼罩了整个小镇, 所有的房屋、树木、街道都浸在白色的雾气里。
生:大雾渐渐地弥漫开来, 就像在你的眼前拉起了一大块白色的纱布, 什么都看不清了, 就连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也变得模模糊糊了。
生:走进学校, 广场上只听得见同学们的惊叫声, 却看不清人在哪里。我凭着感觉往教室方向走, 简直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样, 真的很好玩!
师:你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写雾气, 是间接写的。
师: (指一生) 你能为这些句子加一个总起句吗?
生:雾, 就是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飘浮在空中。 (众笑)
江南雾凇起四明 第4篇
冬季摄影技巧
为相机电池充足电,并随身携带好备用电池。因为电池在低温下的使用时间会大大缩短的,有了备用电池,与相机里的电池交替使用,会大大延长你的拍摄时间;备用电池最好交替放入棉衣口袋中,这样也可以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随身携带拭镜布和质量较高的面巾纸或脱脂棉。低温下拍摄时,摄者呼出的热气时常会凝结在数码相机的显示屏和取景框里,这里需要用它们来擦拭。
带好若干密封性较好的塑料袋。在低温下进入室温较高的房间前,你得先把相机装进塑料袋中,密封后再入屋内。因为由于温差大,相机尤其是镜头、取景框上会出现热气冷凝而“出汗”的现象,待相机温度接近室内温度后,才可取出相机;若没带塑料袋,可把相机放入密封性较强的摄影包中,待温度接近室内温度时,方可取出相机使用。
在南方地区拍摄雪景和凇景时,需谨记南方的湿度大,气温回升快,融雪较快,雾凇融化也快,既要掌握拍摄时机,又要注意行车安全。
徐渭明
雾凇的作文 第5篇
漫步在松花江边举目望去,一排排整齐的雾凇映入眼帘,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让人心旷神怡。
瞧!雾凇真是千姿百态。那种在河边旁,一排排参差不齐的雾凇,像不像李白口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冰冻大瀑布,给游人带来了惊奇的感觉。那还有呢,有的宛如天山上那一朵朵美丽优雅的雪莲花,真是美丽极了。游人们看了,还连声叫好呢!有的仿佛一位弯着背,手持拐杖的老爷爷,捋了捋胡子跟大家频频挥手呢!有的好似一只体态强壮的小猴子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发呆呢!看上去真有趣呀!有的恰似一株株在蓝色海底下形态不一的大珊瑚,在蓝天的映照下,仿佛自己就深陷在奇妙的大海中;有的好像?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正以神奇的姿态站在火焰山顶上; 有的还像两个孪生兄弟,搭着肩膀在窃窃私语呢,看上去亲密无间,感情好的很呢;有的密密麻麻的,簇拥在一起,好像小姑娘头上扎的小辫子,真是漂亮极了!寒风一吹“小辫子”,一甩一甩的,可爱极了!
雾凇作文300字 第6篇
一个冬天的早晨,我漫步在松花江畔,只见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冰条儿,犹如一朵朵白菊傲雪怒放;挺拔的松树上结满了树挂,洁白晶莹,就像披上了华丽的银装。
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树挂上,反射出夺目的光芒。我踏着积雪向前走去,一片片树挂不时落在我的头上、身上,凉嗖嗖的,开心极了。
雾凇作文600字 第7篇
温暖和煦的阳光下,如果你踩在松软洁白的雪地上,放眼远眺大片大片的白色,大地变成银装素裹,让人美到窒息,最让人心驰神往是吉林的雾淞。
提起雾凇,千姿百态,莫过于吉林的雾淞,仿佛仙境一般,弥漫着浓浓的神秘面纱。“一江寒水青,两岸琼花凝”这是我对吉林雾凇的最初印象。如果你看到了,那么你绝对会一见钟情。
每到寒冬,雾凇岛上的雾淞,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岛是松花江上冲击而成的小岛。不结冰的江水慢慢经过升腾水雾遇冷,白雾袅袅的江面,久不消散,在松树上就形成了独特魅力的雾淞。这种雾气随后在树上凝结成霜花。许多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淞奇观。它们美丽皎洁,晶莹剔透,又婀娜多姿,独具风韵。好像高山上的雪莲花,凌霜傲雪,在斗寒中盛开,又被称为“傲霜花”。
从远处看真是传说中的玉树琼花。这里的树形结构奇特,造型别致。沿江的那些挂满霜花的垂柳,在江风吹拂下银丝闪烁,天地白茫茫一片,犹如被尘世遗忘的的仙境一般。
近看,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正是由于,万物失去生机,草木已凋零,此时的霜花显得格外透亮,清秀雅致。“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物出艰辛”,说得再恰当不过。寒冬的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万树梨花话雾凇 第8篇
《雾凇》一文用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首先描写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接着以准确、科学的语言解释了雾凇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写了人们清早观赏雾凇的情景。文章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我们为什么会对雾凇这一景象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这是因为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触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写。如第一自然段中写道:“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雾凇背靠“松花江”,生于“十里堤”,长在“阳光下”;“缀满”说明了霜花之多;“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说明霜花之美;此情此景,怎能不“美丽动人”呢?再如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这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飘荡”、“涌向”、“笼罩”赋予了雾气一种动态的美感,“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则把雾凇形成的过程描写得细致入微、生动感人。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瞧,写得多么细致,多么富于感情!
同学们在写同类型的写景文章时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对景物(比如雨景、雪景、雾景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要做到这一点,一要细致观察,注意选取观察的角度,或远看,或近观,或仰望,或俯视。二要注意观察的时间,“夜看雾,晨看花,待到近午赏落花”,即使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也会呈现不同的景象。三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任何景物都具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和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四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这样才能使文章描写细腻,条理清楚。
雾凇作文600字 第9篇
早上,我醒来以后,从窗户朝下一看。外面雾蒙蒙的,大道成了白色的,汽车也被白色包裹着一切几乎都是白的,像铺上了一层银色地毯一样。突然,我发现了一个昨天还没有的东西,今天却有好多,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就是人们常说的雾凇。
看到了外面如此美丽后,我便吵着让父亲带我去玩。父亲爽快地答应了。刚出门,一鼓凉风迎面而来。然后,我便看到了一棵大树,树干和枝条上像挂了一层厚厚的白霜。我问父亲:这就是雾凇吧?“是的”。仔细一看,只见雾凇戴玉披银、晶莹剔透、一尘不染,好像洒了一把盐。当父亲走到树下时,我便把树枝摇了摇,只见“漫天大雪”纷纷扬扬的飘了下来,幸亏我低下了头,否则我也许会成为雪人。父亲起了报复心,在我走在冰上时,父亲想拌我一下,被我识破没能得逞。这时,我开始小心翼翼地走路了,走着走着,父亲招呼我一声,我还以为是发现了什么,便回头说:“干嘛呀?”在我“呀”字没说完时,只听“呯”的一声,我张大的嘴巴里正好被打进了一个雪团,我气愤极了,想打他,可又打不过他,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时,我发现了一棵树,它格外大,枝上的雪格外厚、格外多。我问父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风是从北向南刮的,每次风一刮都要经过此处,自然就多”,我摸了摸头,明白了。
雾凇作文300字 第10篇
吉林雾凇是这样形成的:吉林市上游有一个丰满水电站。冬天的时候,发完电的水很热,形成了不冻的`松花江。水蒸汽凝结在树枝上就形成了雾凇。
丰满水电站是1937年到1943年日本侵略者建造的,日本侵略者使用几万名中国劳工,累死了上万名中国劳工,留下了罪恶的万人坑。丰满水电站是当时亚洲第一大工程。
雾凇作文600字 第11篇
雾凇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而雾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吉林市东北35公里的乌拉街满族自治镇内,是松花江上一个自然的江心小岛,因岛上树形奇美,冬季雾凇厚重持久,被中外艺术家誉为“艺术创作的天堂”。
我们很快到达了雾凇岛。从江的这边极目远眺,雾凇岛上白雪纷飞,朦朦胧胧。一棵棵雾凇井然有序地排列在道路两边,一幢幢小房子躲在了雾凇的后边,一群群着装鲜艳的人们穿梭其间,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婀娜多姿、仪态万千、美不胜收的雾凇岛。在我的眼里,雾凇岛就像仙境一般,它简直是白雪的王国,童话的世界,是世界上最最美丽的地方。
乘坐小船登上雾凇岛的一刹那,它的景色更让我们震撼了。近处观赏雾凇,才发现它是水汽在极度严寒的情况下被凝结在树上,造型各异的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结晶,那景色是真的很美很美。继续往前走,地上的雪松松的,一踩下去就像踩到沼泽一般,整个人都要陷下去,这让我们的走路都显得小心翼翼。但也有大胆的,从高处往下滑下去,不时发出尖叫声,欢笑声。而围观的人们也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并给他们拍下一张张充满欢乐的幸福画面。
深入雾凇岛,才知它是满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之一,当地村镇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岛内建有满族民谷展室、满族民居三合院、地窖子、马架子、打鱼楼、龙王庙等仿古建筑,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赏雾凇,一年四季都是绘画、摄影和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理想之地。
吉林│雾凇天堂 第12篇
Q:过年回家乡吗?还是有其他的旅游计划?
A:回家乡过年。
Q:你的家乡在哪里?能简单介绍一下那里的旅游资源和注意事项吗?
A:我的家乡在吉林省长春市,有着深厚近代城市底蕴和众多“伪满”时期建筑,伪满新皇宫、旧八大部、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等。长影世纪城,全方位了解电影制作的奥秘,感受电影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果你对冰雪运动感兴趣,那么就一定会被这座“城市中的滑雪场”特有的湖光山色和空气清新所震撼。
Q:2013年有过哪些难忘的旅游经历?
A:2013年去了德国的几个城市,慕尼黑,法兰克福,海德堡,天鹅城堡等地方进行了一次自助游。深切地感受到这个几近被二战摧毁的国家,在后续的重建中对于历史的保护。所有的教堂,古堡无一不进行了原貌的重建,而当地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对于工作的认真,都深深打动了我。
Q:2014年有什么旅游计划?
A:2014要走得更远,打算去毛里求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拍摄一些新题材作品。
Q:针对即将到来的春节长假,向读者推荐一个旅游目的地
A:吉林。
冰清玉洁雾凇岛
冬季,吉林市有六七十天的气温都低于-20℃,但穿城而过的松花江水在严寒中依然奔流不息,两岸的树木形成厚度40至60毫米的“树挂”。“吉林雾凇”属于毛茸形晶状雾凇,是雾凇中的极品,厚度最大、密度最小、结构最疏松,看上去格外晶莹剔透。每年11月中旬,吉林市的雾凇便开始登场亮相,最佳观赏区主要分为三段:
上段是位于市区丰满大坝下游2000米处的吉诺尔观赏区,长二百多米,垂柳密集。中段是市区松江路段市委前面的江岸——十里长堤雾淞观赏区。下段是位于吉林市北面郊区40公里处的乌拉街镇韩屯观赏区。松花江在这里冲出几个小岛,其中最大的就是“雾淞岛”。
大美冰雪长白山
冬季的长白山,西坡和南坡关闭旅游,北坡则全年开放。游人沿瀑布附近的登山长廊,徒步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抵达天池岸边,也可以沿盘山公路徒步登山,途经岳桦林、黑风口、苔原带,抵达天文峰俯瞰天池。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长白山赏雪、玩雪的最佳时期。
魔界
奶头河发源于长白山温泉,在长白山脚下红丰村这一段,常年不冻。当气温到零下20℃时这里就会出现雾凇。由于河中枯树在日出时分大气蒸腾,树和水若有若无,这里的冬日仿佛把你带到了一个远古的世界,梦幻而神奇,于是摄影人赋予它一个充满想象的名字——“魔界”。
南岳雾凇作文 第13篇
最初听到“雾凇”这个词时,我还以为是指雾中的松树,可妈妈给我解释后,我才明白,雾凇又称“树挂”,是雾气积聚冻粘在植物体上才出现的自然景观,很难得一见,它一夜之间,飘然而至,太阳升高,又悄然离去。逢时而来,随时而去,变化莫测,颇有神奇色彩。了解之后,我的心中就有了一点对雾凇的盼望。
然后,我们开始了旅程。
在山脚,我们坐着大巴车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周围只能微微见到一些雪色,看着太阳的升起和屋檐上融化的雪水,我的心紧紧的:难道我们就看不见雾凇了吗?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让这雪融得再慢些,再慢些,要不然,这美丽的雾凇,我可能看不到了。我心情有些小小地低落,不过,我又马上想:不,我一定要看雾凇!一定会有雾凇!我盼望着,期待着。
到了半山亭,我们下车,步行登山,顺着山路向上爬,周围的积雪是多了起来,可还是迟迟不见雾凇,我心里急了,终于,在绕了无数次弯后,我们看见了松树上的一点点冰晶,我们兴奋地马上冲了上去,随着海拔的增高,大片大片的雾凇出现了,这时空气清新了许多,那些蒸腾的雾气,慢慢的,轻轻地,一层又一层的给松针、松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越往上越粗,逐渐变成银条。越向山顶上走去,那雾凇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走着走着,下起了“雨”,确切地说,这并不是什么雨,而是冰雪融化成的水滴从树上打下来,它们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打在脸上,流入口里,然后就排着队从食道滑了下去,不知怎么的,感觉还有一些甜。用力的深呼吸一次,就感觉我的整个身体都充斥着一股新鲜的空气。然后再往前走,一股雾气就不知不觉的冒了出来,就如袅袅的炊烟,又仿佛是梦中的那一位美丽而又虚无缥缈的仙女,还有那挺拔的松树,他们就像一个个屹立在寒风中的士兵,一动不动的如一座雕像一样站着。
满山遍野都是银松了,寒风吹拂,雾气缭绕,游客们漫步在林海间,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花,心情便可好许多,他们在尽情的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同时也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太阳慢慢的升起来了,阳光射在那白雪中,那白雪夹杂着一点淡淡的红,如美丽少女脸上的红晕,多少有点羞答答的感觉,那些松树上挂的雪亮晶晶的,十分惹人喜爱,看到这我们十分高兴,于是,我们更加努力的向山顶进发。
终于,我们站在了山顶上,山顶上的雾凇又更奇特,更美丽了。看,那点雪雾沾在松树上,就如厚厚的岩石。回头往山下一看,那雪白,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平静了下来,因为在那一刻,我想安静的领略一下雾凇营造的奇境。
雾凇作文400字 第14篇
四年级时,老师跟我们上了一堂公开课——《雾凇》,我对那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雾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中告诉我们,形成雾凇的两个条件是:一、饱和的水汽;二、遇冷凝结。对了,今天闲着没事,我何不自己动手做一束非天然的雾凇呢!
说干就干!我在茉莉花上折下一根枝条,可是哪里有水汽呢?这时,我看见妈妈正准备往电饭锅里放了米烧饭,灵机一动,有了!电饭锅里的饭成熟了,不是会冒热气吗?于是,我等电饭锅里冒热气时,将枝条对准蒸汽口。白花花的蒸汽涌出来笼罩在枝条上,枝条渐渐变得潮湿起来,还渗出了一粒粒小水珠,连我抓着枝条的手也变得湿乎乎的。我看看差不多了,就将穿着珍珠袍的茉莉花枝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冰箱。嘻嘻,真希望它马上变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雾凇啊!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几次都想打开冰箱看一看,都被妈妈叫住了。经过漫长的等待——一夜,第二天早上,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我拉开冰箱门,哇,一束晶莹的雾凇静静地躺在冰箱里。我兴奋地捧起它,啊,凉凉的,滑滑的,茉莉花枝细一点的像银针,粗一点的似银条,几片小小的叶子簇拥在一块儿,如几朵含苞待放的茉莉花,真是“忽如一夜东风来,我家一束茉莉开”啊!
雾凇作文300字 第15篇
入冬时节,寒风一阵阵的刮,不时下起小雨。清晨,不知什么时候风停了,第一感觉就是有些寒冷,天还是有些阴云。我推门一看,哇!一颗颗光秃秃的大树,怎么都变成了一个个银色的大珊瑚了,就连电线也变成一根根银丝了。又仿佛来到了海底世界;又好像进入魔幻城域。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它,像深秋的菊花韵味浓郁。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一阵微风吹来,树枝就会发出微弱的“咔咔”声。
上午时分,轻风拨云,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温暖的阳光照在大地上,树木便呈现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的景象,太漂亮了!树枝上的冰开始脱落,被压弯的树枝也渐渐直起了腰,从树下上下起了一阵阵的冰雨。我不禁感叹,我们的地球太神奇了。
《雾凇》教学设计 第16篇
1. 同学们,在吉林松花江畔,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书写课题。(学生书空)师边书写边强调:“雾”要注意雨字头要宽一些,盖住下面的“务”字。同学们再观察“凇”字左边是两点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交流)
2. 据《说文解字》中解释,两点水的含义是“水遇冷凝之形”,在这里“凇”的意思是水汽凝结而成的冰花。(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新课伊始不经意间把“象形”“形声”的造字法以及指导写字渗透在教学中,巧妙地揭示了课题,使学生对雾凇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
二、 图词对应,检查预习
1. 请同学们欣赏着闻名天下的吉林雾凇奇观,(出示雾凇组图)你能在课文中找到形容这些雾凇的四字词语吗?
2. 生交流师课件出示: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美丽动人
千姿百态 银松雪柳 琼枝玉树
3. 大家边听边想,这些图片还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设计意图】赏心悦目的图片,不仅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氛围,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生字词,并很“快来到了”松花江畔的十里长提上,成为“画中人”。
三、 解读成因、欣赏过程
1. 理清条理,解读成因。
(1)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上述问题。
(2)(课件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仔细读,思考:这句话具体介绍形成雾凇需要哪几方面的条件?(板书:严寒季节、水汽饱和、遇冷凝结)
(3)读课文,吉林的雾凇是不是具备这样的条件呢?(学生思考,小组内画一画,找一找,议一议)
(4)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整个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总起句、中心句)
(5)试着根据形成的原因和经过,把第2自然段分成三层。
【设计意图】此处抓住段落首句高度概括的中心句,让学生仔细品读,理清雾凇形成的条件以及段落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清了层次,培养了学生的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2. 品读语言,欣赏过程。
(1)听老师读课文,请大家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雾的大、浓,圈画出关键词。
(2)(课件出示:“每当……灯光、树影模糊了……镀上了白银。)并显示重点词(涌向、笼罩、淹没、模糊)
(3)你能把这种雾大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美景)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想象。通过感情诵读,在感受大雾的同时,也理解了词语。
(4)这蒸腾的雾气,怎么就变成了雾凇了呢?(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重点字词注上红色符号)仔细再读这句话,思考:这是怎样的“镀”?
(5)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
(6)课件出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相机出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图片)
(7)小结:大自然太神奇了,悄无声息地造就了这十里长堤的雾凇奇观,而作者运用了一些词语,生动形象地向我们揭开了雾凇形成的神秘面纱。(生自由练读,配乐个别读,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这一段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分两步来探究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既有答疑解惑,又有询词问句,还有品读文字,诵读感受,学生从多方面入手,学得主动、有趣。
四、 再现奇观,升华情感
1. (引读)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放眼望去,十里长提上——(生读)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引读)这洁白、晶莹、耀眼的雾凇更是婀娜多姿,观赏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
赞叹——(生读)这真是“忽如一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播放雾凇美丽视频,学生静心欣赏。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讲:“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此处让学生欣赏色彩鲜明、与课文息息相关的吉林雾凇,把学生再次带入课文情境,促使学生触景生情,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诱发了他们倾吐的欲望。
五、 模拟导游,学以致用
作业:做一面导游旗,一个导游证,准备一只小喇叭,一顶旅游帽,学做一名导游介绍吉林雾凇,导游词可以是文章里的句子,包括雾凇的景色描写,雾凇形成的原因、形成的过程,也可以是自己的话。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体现了语文的开放性、实践性,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导游这一特殊身份,使学生身处其中,激情迸发,个性得到了张扬。
(作者单位:宁夏青铜峡市三小)
美丽的雾凇作文 第17篇
早晨,缓缓流淌的江面上飘动的雾凇,凝结在柳树上。银色的枝条像婀娜多姿的姑娘,穿着银色的婚纱,站在天地之间,好像在为江水跳舞。
不只是一棵树,十里长堤有多少棵树啊!即看不完,也看不厌。因为每一棵都是那么温柔,那么美丽,每一棵都有自己的姿态。
雾凝结在松针上,像白色的菊花一样美丽,像蒲公英一样可爱。如果凝结在枯草上,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瞬间变成一串白色的花束,好像散发着迷人的香味。
中午没太阳渐渐的升高。阳光照耀着大地。雾凇一片片的落下来,好像小精灵从树上纷纷的跳下,又像美丽的落花雨,也像飘舞的蝴蝶。有时它会调皮地落在我的脸上没很快的就化成水,凉丝丝的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雾凇作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