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维新运动论文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维新运动论文范文(精选12篇)

维新运动论文 第1篇

一、影响维新派领袖

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和梁启超都认真研读过《海国图志》, 都曾受到《海国图志》的知识和思想的影响。

康有为讲述自己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光绪五年 (1879年) 二十二岁……于时, 舍弃考据帖括之学, 专心养心。既念民生艰难, 天瑜我聪明才力拯救之, 乃哀物悼世, 以经营天下为志, 则时时取《周礼·王制》《太平经国书》《文献通考》《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全书》《读史方舆纪要》, 纬划之。俛读仰思, 笔记皆经纬世宇之言。既而得《西国近世汇编》、李圭《地球新录》, 及西书数种览之。薄游香港, 览西人宫室之瑰丽, 道路之整洁, 巡捕之严密, 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 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乃复阅《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书, 购地球图, 渐收西学之书, 为讲西学之基矣。”[1]康有为舍弃考据帖括之学后, 兴趣转向经世之学, 既而阅读西方书籍, 香港之行使他看到资本主义国家方方面面的进步, 内心非常震撼。于是重新阅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介绍西方知识的书籍, 购买世界地图, 这些都成为他后来致力于西学的基础。1898年3月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俄彼得变政记》, 对俄国彼得大帝赞扬道:“以欲变法自强之故, 而师学他国, 非徒纡尊降贵, 且不惜易服为仆隶, 辱身为工匠焉。凡强敌之长技, 必通晓而摹仿之;凡万国之美法, 必采则而变行之。”[2]康有为所知彼得大帝师法英荷、变革国政的知识可能源自《海国图志》等书。

维新派另一领袖梁启超对《海国图志》的评价不仅次数最多, 而且定位最高。他说:“魏书不纯属地理, 卷首有《筹海篇》, 卷末有筹夷章条、夷情备采、战舰火器条议、器艺、货币等。篇中多自述其对外政策, 所谓‘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三大主义, 由今观之, 诚幼稚可笑, 然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 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 则其在历史上关系, 不得谓细也。徐书本自美人雅裨理, 又随时晤泰西人辄探访, 阅五年数十易稿而成, 纯叙地理, 视魏书体裁较整。此两书在今日诚为刍狗, 然中国士大夫稍有世界地理知识, 实自此始, 故略述其著作始末如上。”[3]梁氏以为《筹海篇》的“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三大主义“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 1840年以降的中国近代史, 对中国思想观念冲击最大、对中国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梁启超还说:“我国迫于外侮, 当变法者, 盖六十年矣。然此六十余年中, 可分为四届。自道光二十年割香港, 通五口, 魏源著《海国图志》, 倡‘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说, 林则徐乃创译四报, 实为变法之萌芽。”[4]35他认为《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变法之萌芽”, 维新变法正是《海国图志》的“变法”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梁启超既然给予《海国图志》如此之高的定位, 既然对《海国图志》之于近代中国的意义认识得如此清楚, 则其受《海国图志》之影响自不待言。

二、影响维新思潮

维新运动兴起后, 维新派创办了一些学会和报纸鼓吹变法, “天下人士咸知变法, 风气大开”, [4]25全社会掀起了维新思潮, 是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从公私学校的课考题目、《沅湘通艺录》所载士子的答卷和《申报》等报刊所载时文, 可见《海国图志》在维新变法时期的社会影响。

在维新变法时期, 《海国图志》作为公私学校的考课题目, 例如, 有松江府观风题《拟续〈海国图志〉例言》、[5]有宁波辨志精舍的《问续辑〈海国图志〉宜增采之书凡若干种、宜增广之例凡若干条, 试胪举之》、[6]维新运动开展最好的湖南有《读魏默深先生〈海国图志〉》、[7]等题目。此时据《海国图志》成书已五十余年, 《海国图志》的思想与知识还未过时。

《沅湘通艺录》是维新变法时期在湖南担任学政的维新派学者江标编著, 收录的是湖南科考的学生试卷, 其中收录有舒润的《读魏默深先生〈海国图志〉》一文。舒润在文中写道:“魏默深先生之《海国图志》, 其言虽未能尽行, 然就其所处之时而论, 皆明形势, 切事情, 不得以数十年来中国办理洋务之无效, 遂归咎于发端之人, 举其书而鄙夷之, 则自强愈无术矣!”[8]他充分肯定《海国图志》对中西形势认识和正确见解, 认为《海国图志》是中国的自强之术。他进而又讲道:“乃师夷制夷之议亦自先生发之, 奈何统事权者不能如其策以行, 岂中国积习太深, 只能得其皮毛, 未能得其实际, 故一误再误欤?至传教、禁烟二条, 书中言之沉痛, 或有以为过激者。而中国近因此事, 交涉愈繁, 虚耗日甚, 安得起先生而一一筹之, 以收富强之效乎?”[9]这里的“统事权者”即洋务派的实权人物, 舒润认为他们在学习西方上面仅得到皮毛而没有抓住根本。《海国图志》在对西方宗教的评论上面、在禁绝鸦片的主张上面当时有人认为是过激, 而在光绪年间教案引起的中外交涉、鸦片贸易导致的白银外流对中国的危害甚于道光时期, 难道能让魏源复生帮助后人筹划改革吗?可见其对《海国图志》之钦佩, 对后人没有把握《海国图志》的精髓之感慨。

三、影响维新变法内容

维新运动在1898年夏秋之交的“百日维新”期间达到高潮, 但是因为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而寿终正寝。“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变法的诏书,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诸方面。虽然这些法令除设立京师大学堂之外都被废除, 没有能够在中国得以及时落实, 但这些变法内容的提出标志中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维新派的变法内容看, 无不有《海国图志》的影子。在经济上, 维新派提出设立农工商局和路矿总局, 鼓励开办实业;修筑铁路, 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令其自谋生计。这些措施脱胎于《海国图志》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工商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的介绍。政治上, 维新派提出广开言路,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整顿吏治。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亦是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虽然并没有在变法的诏书中颁布, 却是维新派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些措施脱胎于《海国图志》对英国等西方国家民主与法制的介绍。军事上, 维新派提出裁汰绿营, 编练新军;增添船舰;扩建海军。这些措施脱胎于《海国图志》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军事与国防的介绍。文化上, 维新派提出废八股, 改试策论, 兴办西学;设立中小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 翻译外国书籍;允许设立报馆和学会;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措施脱胎于《海国图志》对英国等西方国家先进的科教文化的介绍。比之洋务派, 维新派这些学习西方的主张全面而立体, 而且已经深入到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上面。可见在《海国图志》“师夷”思想的引导下, 中国社会又前进了重要的一步。

摘要:《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世界历史地理著作, 也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御侮图强方案。《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维新派在《海国图志》的影响下, 掀起了维新运动。维新派提出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全面变法、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尤其是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更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进步。在维新运动期间, 从维新派领袖、维新思潮及维新变法内容看, 《海国图志》的影响无处不在。

关键词:《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派,维新运动

参考文献

[1]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 2012:8-10.

[2]康有为.上清帝第七书[C]//康有为政论集.北京:中华书局, 1981:218.

[3]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330.

[4]梁启超.戊戌政变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松江府观风题[N].申报, 1896-05-20.

[6]辨志精舍春季课题[N].申报, 1897-03-06.

[7]江标.沅湘通艺录[M].长沙:岳麓书社, 2011.前言.

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人才观论文 第2篇

首先。维新派把培养和造救人才看作是变法维新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维新派清楚地知道,要实现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富强起来、依靠那些“摇头顿足,高吟低咏,惟腐烂文数篇”的从科举中选拔出来的封建知识分子是不行的。必须重新培养和选择一批新的人才。维新派认为,不论是政治的革新还是经济的建设与改造,都急需大量具有新思想、新才干的新人才。然而,中国几百年来传统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地扼杀、摧残人才,通过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培养和造救新式人就成为变法运动中一项十分重要、不容忽视的工作,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为了给变法维新运动提供大量的人才,康有为于1890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万木草堂。“各省学子,千里负岌,闻风相从。前后达三千人”习。这些人有许多后来成为时代的栋梁之才。万木草堂实际上成了康有为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的基地。变法能否取得成功,人才是关键问题。为使大量新式人才为国家所用,他曾多次向光绪皇帝上书,提出要大力搜求天下才俊。议筹变法之方。他还建议设立制度局于内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在午门设立“上书所”,允许天下士民自由上书,广开言路,从中选择人才维新派虽有通过皇帝摧用维新分子之意,但也向皇帝提出了人才与变法的关系。对于这一点,梁启超曾明确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有非常之才,则足以济非常之变”。诸如练兵、开矿、通商等事务,必有人才为之操作。方可成就,所以人才是变法能否成功的前提。谭嗣同说:“求保国之急效,又莫捷于学矣。”习“变科举而后可造救人才,而后可变一切之法。他把变科举、兴学堂、培养人才看作是变法维新的当务之急。

其次。维新派非常注意政治人才的培养

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低层到高层逐渐发展的阶段。在维新运动以前,中国人学习西方,主要是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对人才的培养往往重于实用技能。而在维新运动中,变法的范围极其广泛.甚至包括政治制度的变革,所以维新派对“通才”,尤其是对善于“言政”的人才更加注重。康有为在广东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就注意对“言政”人才的培养。他说:“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巫于教育。他把培养人才作为开展政治活动的重要手段,在讲学中,康有为一反当时的传统。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许多大胆改革。在开设课程上。他专门把政治原理学、中国政治沿革得失、万国政治沿革得失、政治应用学、群学列为一种课程经世之学,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的敏感度,足见他用心良苦。在讲课方法上,他把学术和政治结合起来。和学生们共同研究。如事先让学生搜集资料,然后和他们一起研究中国几千年来的学术源流与历史政治的沿革得失以及有关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知识。同时还让一部分造诣较深的学生协助自己著书。从而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和“言政”的能力。学生们在康有为的教导下。“每轻视八股,于考据训话,亦不甚措意,惟喜谈时务,多留意政治,盖有志于用世者。康有为对政治人才的重视正如有人所说:“先生之诲人也。期在造就有用之人,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形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为了政治改革.康有为曾建议光绪帝:今欲改行新政特开立法院于内庭,选天下通才人院办事,皇上每日亲临。王大臣派为参议相与商榷。一意维新。立法院是国家的政治中枢机关,其办事人员不是仅仅拥有实用技能的人就能够胜任的。而必须是既有实技。又能言政议政的“.通才”才能担当此任。

在培养政治人才的问题上。维新派认为,鉴于旧式知识分子的无实无用,必须大力引进“西学”。学校在开设西学课程时,要包括西政、西艺、西文。在西政与西艺之间。又要本着先政后艺.以政为本,以艺为用的原则。教育要先培养政才。后培养艺才。梁启超说:“启超谓今日之学校。当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维新派针对当时洋务派片面强调艺学,提出激烈的批评。说洋务派学西学,“言艺之事多。言政与教与事少。其所谓艺者.又不过语言文字之浅。兵学之末,不务其大,不揣其本.即尽其道。所成已无几矣。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多只能够“上之可以为洋行买办。下之可以为通事之西奴。如此而已因而梁启超说:“今中国所患者无政才也。”他在湖南时务学堂担任总教习时提出。研究经世之学。除了研读六经之精意和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外。还必须用西人之公理公法以证明。要探求天下积弱之由和富强之道.就需要“,证以西国近史章程之书,及各国报章。以为之用,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因而,他把运法安定经义治事之规,近采西人政治学院之意”作为时务学堂章程之一。从中足见其对政治人才之重视。 第三,维新派为使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力提倡培养人才的群体观念

维新派认为,要完成变法大业,不是几个人所能办到的事情,它需要很多人的支持和参与。仅有人才是不够的。还必须形成一个庞大的人才群。作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却遭到列强的多次侵略,甚至被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所战败.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散而不群,愚而不学之故也”。康有为举例说:“象马牛驼不能群,故人得制焉。如使能群,则至微之蝗,群飞蔽天,天下畏焉。况莫大之象马而能群乎?”他进一步指出:“故一人独学,不如群人共学;群人共学,不如合什百亿兆人共学。学则强。群则强。中国欲自强.“惟有合群以救之”只有“合众人之才力”,“合众人之心思”才能挽救危亡。因而康有为指出:“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维新派不仅从思想上重视人才群体的作用,而且也付诸于实际行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义愤填膺,他们以省籍为单位到都察院上书请愿。康有为认为“士气可用”,抓住时机,联合18省130。余举人在宣武门外达智桥松摘庵集会,联名向皇帝上书。这次上书,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开士人群体干政的风气,维新派从中也更加认识到人才“合群”的重要性。梁启超对人才“合群”的作用是这样认识的:“道莫善于群,莫不善于独,独故塞,塞故愚。愚故弱,群故通,通故智,智故强。”“虎豹狮子。象驼牛马,庞大傀硕,人监之驾之。惟不能群也。非洲之黑人。印度之棕色人。美洲南洋澳岛之红人,所占之地。居地球十六七。欧人剖之铃之,若槛狮象而驾驼马。亦日惟不能群之故。“能否建立起人才群体。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为了集聚人才,使之形成一个大的群体。维新派通过建立学会来拢络人才。康有为认为:“中国风气,向来散漫。士夫戒于明世社会之禁,不敢相聚讲求。故转移极难。思开风气。开智识,非合大群不可,且必合大群而后力厚也。合群非开会不可。梁启超说:“先生(康有为)又以为凡讲学莫要于合群,盖以得知识交换之功,而养国体亲爱之习。自近世严禁结社。而士气大衰。国之日屏,病源在此,故务欲破此锢习。可知维新派是为了易合群”以开风气而挽世变,从而组织学会的。他们利用学会来“广联人才,创通风气”。扩大维新宣传的影响,争取官僚、士大夫之间的团结,从而形成一个人才网。为了加强学会在社会上的影响,他们在北京、上海成立了强学会。北京、上海强学会的成立,使当时“风气渐开.已有不可抑压之势”,各地学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第四,维新派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是维新派人才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为此也做了大量实践活动。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就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他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让学生搜集资料。然后和学生一起研究中国几千年来的学术源流与厉代政治的沿革得失以及有关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知识。同时还让一部分造诣很深的学生协助自己著书,以教学促进研究.研究推动教学。另外。还要求学生练习演说、作体操和假期游历,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增长各种知识。康有为在其著作《大同书》中,系统阐述了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思想。一方面,他极其重视道德思想教育。主张把“育德为先”的教育贯穿到人生教育的全过程中去。从育婴院、小学到中学、大学.思想道德教育要常抓不懈。在重视德教的同时,还要兼施智教、体教、实业教育和美德教育。正如梁启超所说:康有为“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对于智教.康有为认为,其人之愚不肖。亦由智教不备之所致也。”因此,他重智教、开人智。通过智教来培养有用之才。对于体教.他认为“学贵以养身健乐为主”。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要加强体育锻炼。另外,康有为对实业教育、美感教育也大力提倡。他重视德教,并且兼施智教、体教、实业教育和美感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严复认为。只有提高全民族的自由意识和自治能力,才能促进国家政治的发展,国家才能走向富强。因而,他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他说:“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日新民德。”鼓民力就是增强人民体质。开民智就是全面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新民德就是通过思想文化教育.更新国民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摆脱传统思想文化对人们的束缚。增强人们的爱国心。对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者的关系,他明确地将国民素质教育概括为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在三者当中,智育重于体育.而德育又重于智育。为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严复一方面亲身实践,直接从事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并致力于对西学的介绍和传播。另一方面,大力提倡教育的普及,并规划出普及初级教育的具体方案。在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严复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并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梁启超也极力重视国民素质的培养认为“民弱者,国弱;民强者,国强;殆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有丝毫不容假借。欧美所以强盛,是由于其国民德、智、体三者皆优。人民具有较高的自治能力。中国所以贫弱不振,是由于“其民愚随、怯弱、涣散、混蚀”,素质太差。一旦中国人民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成为所谓的“新民”,中国的强盛就指日可达。梁启超所说“新民”,包括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而中心则是新民德。民德的高下优劣.“乃国之存亡所由系也”。可见,梁启超不仅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同康有为、严复一样。将德育摆在第一位。

运动还是不运动? 第3篇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节。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这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话语,但事实上,多数人很少运动,而且有着不运动的充分理由。运动还是不运动?双方都有坚定的拥护者。你会支持哪一派呢?(文章代码:0801)

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

我不爱运动,我的生命在于静止。

——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陈鲁豫

与那些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相比。空闲时间不去运动的人,在生物学意义上平均要衰老10岁。

——英国《新科学家》

每个人的“生命能量”是有限的,而消耗这些能量的速度决定着人寿命的长短,过多锻炼会加速“生命能量”的消耗从而加速人的衰老。而少做锻炼可以延长寿命。

——德国富尔达大学健康学教授

彼得·埃克斯特

运动能强身健体,坚持运动的人自己就能感觉到。根本没有必要怀疑和争论。

——网友

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叫乌龟。它们一辈子几乎不怎么动,就趴在那里,结果能活一千年。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 马云

积极运动的人,外表气色和身体机能都处于良好状态。心理稳定。对生活充满信心。在共同的体育运动中,亲情、友情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加强。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洪昭光

养生最讲究的是心态,想活动就活动活动。不想运动就不要勉强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心情乐观、心态平和的自然状态。这样可能比强制性的运动好得多。

维新运动论文 第4篇

关键词:《湘报》,广告,湖南维新运动

现代广告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物质形态属性两重特征。因此, “广告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 而且是一种意识形态, 它对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纵观《湘报》广告传播的过程,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广告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也能够发现它同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息息相关互为作用的一面。” (1) 因此, 本文拟从《湘报》广告来探析当时湖南维新运动的特点。

《湘报》广告的内容分布

《湘报》于1898年3月7日创刊于长沙, 于同年10月15日被迫停刊, 共出177期。《湘报》广告带有较强的公益色彩, 报纸价格与广告刊价均较其他报纸为低。它免费刊登各维新派政治团体、新式学堂、学会的一些章程及捐款、捐书名单, 为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对新办企业、各商会章程、发明创造及福利性广告等实施优待政策。

《湘报》广告开始时多为一页两面, 编入每期页码, 而第41期即4月21日起, 广告仍为一页两面, 但不计入页码, 其中广告作为附张, 随报免费赠送。自第98期开始, 每期广告增加到两页4面, 第131期又重新缩减为一页两面, 至第154期又恢复为每期6页12面, 广告占两页4面, 第171期起仍为5页10面, 广告占一页两面。总之, 《湘报》广告版面始终占有全报1/5到1/3左右。 (2) 综合统计, 177期《湘报》共刊登各类广告1393条次 (每条广告乘以其刊登次数) , 平均每期刊登广告7.8条次, 其中第1期、第84期、第97期、第126期和第138期完全没有刊登广告。从第39期开始 (这期《湘报》刊登了9条广告) , 《湘报》刊登广告进入了常态, 广告版面相对独立、稳定, 数量也逐渐增加。刊登广告最多的是第127期、第128期、第129期和第130期, 每期都刊登了19~20条广告。

《湘报》的广告内容, 与《时务报》、《昌言报》等相比, 《湘报》的广告数量较多, 内容也较丰富, 笔者在对《湘报》所刊登的1393条广告进行整理分析后, 将其归纳为五类:一是出版印刷类, 包括书局、图书、报纸、碑帖书画等;二是医药卫生, 包括祖传儒医、丹丸奇方、施送药方药粉等;三是日用百货, 包括绸缎布匹、鞋铺茶号等;四是船期信息;五是其他广告, 包括遗失启事、算命堪舆、房屋招租、招生广告等。如此分类之后, 我们得到如下一组数据:文化出版729条, 占52.4%;日用百货159条, 占11.3%;医药卫生224条, 16.1%;船期信息141条, 占10.1%;其他140条, 占10.1%。

通过上述对《湘报》广告内容的分析, 我们会发现, 在《湘报》所刊登的所有广告中, 以出版印刷类所占的份额最大, 占了一半之强。出版印刷类的广告又以带有维新性质的图书报纸类广告最多, 几乎占了90%, 而其他类的广告所占份额比较少。

湖南维新运动的特点

在《湘报》所刊登的广告中, 以出版印刷维新报刊、图书类的广告最多, 这说明了湖南维新运动的什么特点呢?

湖南维新运动是观念先行的产物。湖南地处中国腹地, 近代经济尚未启动, 推动新闻事业现代化的两大力量“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远未形成。“位于大陆腹地的湖南, 资本主义并不活跃。湖南维新运动的开展, 从客观上来说, 主要是甲午战争以来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以及全国维新思维的影响, 包括一批有名的维新人物在湖南的鼓吹和宣传。” (3) 简言之, 即湖南的维新运动是观念先行的产物, 是观念在牵引湖南的社会变迁, 它缺少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这里, 我们看到了湖南维新运动思想意识与社会变迁的不同步。这是作为后发现代性国家和地区的普遍特点。

观念先行, 这就迫切需要创办刊物、发行图书来灌输新的思想意识。因此, 在《湘报》广告中, 关于维新思想的新出版物占据了主要的份额。书局营业广告, 本地、外埠书局 (也名之为书社或公司) 共有11家在《湘报》刊登广告, 长沙本地有10家。图书销售广告, 题材相当广泛, 在《湘报》广告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报纸销售广告, 共有9家报纸在《湘报》刊登了广告;图书报纸招股广告, 这种广告也很多。

与此相反的是, 与百姓日常经济生活密切关联的商品与服务却只占据了较少的部分, 这与西方的初期广告完全不同, 在西方报业史上, 广告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信息的传播, 一直到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涉及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湘报》的广告中, 日用百货商品都是传统的绸缎和茶叶广告, 缺少现代经济的意义, 略具现代性特征的是“和丰火柴公司”和“两湖轮船公司”的广告, 从这里, 我们看到了现代经济在湖南的艰难发轫。

知识分子群体是湖南维新运动的主体。湖南维新运动是在学习和模仿西方和沿海地区的现代化经验上开始起步的, 它与一批具有维新意识的知识分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如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 他们从传统的“士大夫”群体转换而来, 深具忧患意识和民族精神, 积极地投身于维新运动之中, 热心地创办报纸、出版书籍、改良传统教育, 力求通过维新意识的传播, 来为湖南维新运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因此, 他们把广告也作为他们宣传维新思想的阵地。“本报专译东西各国报章杂史传记”的《译书公会报》广告, (4) “专采访内地紧要新闻时事, 选译西报, 交涉要情章程体例均仿英《泰晤士报》的《时务日报》广告, (5) “现在各种中西书籍均已购备齐全, 有来阅书者请至本会掣取凭单”的“南学会”告白, (6) 这些广告表明, 这些得时代风气之先的知识分子, 意识到了“学战”在中国现代化运动中的地位。

具有维新意识的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代表着现代化的水平, 这是所有后发外生型国家实施现代化运动的共同特点。在甲午战争中, 由湖南巡抚吴大澂所率领的湘军在辽东大败, 迫使湖南士人从迷梦中惊醒, 开始探寻拯救湖南, 进而拯救中国的途径, “光绪二十一年, 湘军与日本战, 大溃于牛庄, 湖南人始转侧豁悟, 其虚骄不可向迩之气, 亦顿馁矣” (7) , 准确地反映了当时湖南士人的心态。在这种时代氛围下, 首先觉醒的先进知识分子便乘此而起, 形成了湖南维新士人群体。他们成为导引湖南风气变革的先导, 发出了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变革社会政治的要求和呼声, 在湖南形成一股巨大的社会思潮, 在湖南这团死水中激起了波澜, 由此导演出湖南维新运动这幕壮阔的历史剧。

湖南维新运动对政治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在《湘报》广告中, 文化出版类的广告占有绝对比重, 而与经济相关的广告则明显萎缩, 这说明当时的湖南维新运动是一种观念先行的“跛足”现代化运动。从世界现代化史来看, 观念先行并非不能实现由传统型国家向现代型国家的转变, 但与该国家所能提供的政治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 简言之, 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会导致利益资源的重新分配, 既得利益集团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允许新的思想观念的出现便成了观念先行型现代化运动至关重要的因素。

从湖南的情况来看, 湖南维新知识分子在湖南创办报刊, 发行以西方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书籍, 创办新式教育, 为湖南维新运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使地处内陆、向以保守著称的湖南成为戊戌变法中的佼佼者, 为天下所侧目, 这与当时主政湖南的官员有很大的关系。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及后来的徐仁铸等, 都对维新运动持开明与支持态度, 对戊戌时期湖南士林风气的变化和维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提供了一个相当宽松的环境, 对推动湖南维新运动的发展都起过较大作用。这是湖南维新运动较别省更具生气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反的是, 戊戌变法后期, 当湖南维新运动丧失了来自政治的支持, 随着陈宝箴等维新官员相继离湘, 湖南维新知识分子群体面对保守势力的攻击时, 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缺少社会支持的湖南维新运动迅即失败, 这说明这种观念先行型的现代化运动对政治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现代广告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湘报》广告中以文化出版类的广告占据了绝对比重, 说明了当时湖南市场经济的落后, 折射出湖南维新运动缺少社会基础, 它是一部分知识分子与封建政府中部分官员共同推动的产物。从广告的发展史中, 我们听到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足音。

注释

1 (2) 许清茂:《〈湘报〉广告考辨》,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3 (4) 。

2 (3) 林增平、范忠程:《湖南近现代史》,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第182页。

3 (4) 《湘报》第46号。

4 (5) (6) 《湘报》第55号。

进口运动和运动狂热?运动也进口 第5篇

Sports in America represent the international heritage of the people who play. Many sports were imported from other countries. European immigrants brought tennis, golf, bowling and boxing to America. Football and baseball came from other Old World games. Only basketball has a truly American origin. Even today some formerly “foreign” sports like soccer are gaining American fans. In 1994 the U.S. hosted the World Cup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美国的运动代表着从事这些运动的人的国际遗产。许多的运动是从外国引进来的。欧洲移民把网球、高尔夫、保龄球和拳击带进了美国。足球和棒球则源自其它的欧洲传统比赛。只有篮球是唯一真正源自美国本土,即使在今日,一些原本是外来的.运动例如英式足球也吸引了许多的美国运动迷。在一九九四年,美国首次负责举办世界杯足球赛。

Not only do Americans import sports, but they export sports fever, as well. Satellites broadcast games to sports fans around the globe. The World Series, the U.S. professional baseball championship, has begun to live up to its name. The names of American superstars like basketball great Michael Jordan have become household words the world over. Who knows? Sports seasons may even change world weather patterns.

运动篇——越运动越开心 第6篇

运动能强化肌体功能

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身体的大肌肉群,使心脏持续加速跳动几分钟。通过一次次的有氧运动,氧气被输送到肌肉。结果是,心脏变得更加强壮,做事时更有效率,不会很容易就感到疲劳。

众所周知,孩子比成人敏捷。孩子能将四肢弯曲到成人所不能达到的程度。这就是为什么小时候就开始锻炼的人长大后仍能保持柔韧性。

柔韧性越好的人就越不容易在剧烈的活动中发生拉伤肌肉或扭伤关节的问题。而生活中有许多休闲运动都对提高柔韧性有帮助,比如:武术、跳舞等等。

运动能保持体重

事实证明,许多肥胖儿童在生活中明显缺乏锻炼。

肥胖儿童更容易受到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威胁。因此,平衡能量摄入和能量输出并保持适当体重对于儿童很重要。

经常进行有氧运动能在锻炼和休息时提高身体消耗热量的速度。为帮助孩子达到平衡,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能全家一起进行的运动。

运动能愉悦身心

这是由于锻炼时体内能分泌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产生“极为兴奋”的感觉。锻炼时全身的含氧量增加,也会使人精神饱满、感觉灵敏。所以,锻炼不仅使人身体健康,而且使人心情愉快。

不断运动,血液循环增加,眼神经功能提高,从而能使眼睛的疲劳消除或减轻,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提醒:乒乓球的前期训练有一定难度,需要相当专注力与耐力才能学会,一般从6岁开始学。

游泳游泳时,阳光的紫外线不但可以杀菌,还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经常游泳能促进呼吸肌发育,肺活量增加,从而提高呼吸功能。

提醒:孩子游泳时一定要有人在身边陪同,以防出现溺水现象。

不适合儿童的运动项目

由于儿童身体各器官、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有着许多和成年人不同的生理特点,因此有些运动项目不适合他们参加。这些项目包括:

拔河拔河比赛时运动强度大,对抗性强,需要很大的静止力和耐久力。儿童的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心肌娇嫩,很难承受这样大力量性质的负荷。另外,拔河还容易造成腕关节脱臼和软组织损伤。

长跑

参加大能量消耗的长跑运动,会使儿童营养入不敷出,骨细胞生

适合儿童的运动项目

并不是每个运动项目都适合儿童,父母在陪孩子运动时要根据孩子的体质和爱好综合挑选。那么,儿童到底参加哪些体育运动有好处呢?本刊介绍以下集中最有利的锻炼项目供家长参考。

少儿武术据了解,全国武术协会已专门为儿童创编了4套最适合孩子的武术套路。通过科学的武术套路练习,可以增加骨密度,增强骨关节稳固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弹性和身体的柔韧性。

提醒:不能过分强调力量和柔韧性,避免伤害孩子正在发育的韧带和关节。

滑冰练习滑冰可以训练和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滑冰当中的燕式平衡、旋转等动作都是提高平衡能力的很好姿势。同时滑冰还可以增加孩子的心肺功能和柔韧性。

提醒:专家建议儿童滑冰从五六岁开始,并注意佩戴护具。

乒乓球在打乒乓球的时候,双眼必须紧紧盯着穿梭往来、忽远忽近、旋转多变的快速来球,使眼球不长速度减慢,妨碍正常的生长发育。

倒立尽管幼儿的眼压调节功能较强,但如果经常进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时间过长,会损害眼睛对眼压的调节能力。

掰手腕儿童四肢各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坚固性较差,掰手腕容易发生扭伤。另外,如同拔河一样,屏气是掰手腕时的必然现象,这样会使胸腔内压力急剧上升,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受阻,静脉内滞留的大量血液会猛烈地冲入心房,对心壁产生过强的刺激。

健美器械让儿童过早使用健美器械负重锻炼肌肉,可能使心壁肌肉过早增厚而限制心腔容积的增加,不利于儿童心肺功能的正常发育。因为在使用健美锻炼器械中常伴有憋气,憋气会引起胸腔内压力急剧上升,甚至可升成正压,有碍静脉血回流,使心脏发生空虚性收缩。憋气后,静脉内滞留的大量血液迅速流入心脏,又可使心脏充盈过度,对心脏产生过强的刺激。

所以父母或老师在引导帮助孩子运动锻炼时,要好好把握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以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

体育运动与运动服装 第7篇

1 运动服装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1.1 高科技的运动服装提高了体育运动的运动成绩,促进了竞技体育运动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日益渗透到与此相关的专业运动服装的设计和制作上。随着人们对运动极限挑战的空间越来越小,运动装备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在各类专业的运动装备之中,服装对于运动员的影响和帮助是最为明显的,运动服装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一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特别是在高速运动中,衣服上的细小的变化都能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因此,体育界和科技界十分重视对新型运动服衣料及新型运动服的研究和开发。

高科技服装对竞技运动的深刻影响,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改变了世界泳坛的格局的泳衣。几乎大半金牌得主都穿上一种特殊的泳衣“连体鲨鱼装”。2008年,以“鲨鱼皮”为代表的高科技泳衣帮助游泳运动员在长池和短池游泳比赛中,共计105次刷新了世界纪录,一时间,“鲨鱼皮”名声大噪,似乎谁穿上这套魔衣,谁就视世界纪录如儿戏。有鉴于此,2009年国际泳联推新规,“鲨鱼皮”高科技泳衣被禁,从此宣布了对高科技泳衣的设计设定限制。

运动总是与挥汗如雨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人体的皮肤温度时,人体非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由于过量出汗而大量流失,从而使运动员在体能和精神上出现疲劳,并直接导致竞技状态的下滑。因此,战胜高温,帮助运动员在比赛前后顺利降温,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已是各大运动服装厂商竞相追逐的目标。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阿迪达斯公司将“ClimaCool”技术移植外到运动服中,它推出的运动衫和一些其他衣服都采用了新技术和新面料,为运动员营造出了一方清凉,此外,还利用电脑技术定位人体易出汗区,然后在那些部位加强通风。而耐克公司推出了一种“降温背心”,里边填充了12条低温胶块和特殊的通风板。英国、美国和中国都采用美国Avacore科技公司设计的Core-Control系列产品,可以帮助使用者迅速降低体温。荷兰划船队则选择了一套由DSM公司和荷兰应用研究所开发的新服装,可让汗水更有效地蒸发,使身体加速散热,并更好地反射日光[1]。

在观看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的时候,也许大家最关心的是郭晶晶与吴敏霞在一连串的优美动作后是不是漂亮地压住了水花,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她们的跳水服后部有一个设计独特的排水槽,在运动员入水时能够将泳衣与身体间的水迅速排干,减小阻力从而减少水花。

除了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高科技运动服装还可以帮助保护运动员在激烈的运动中不受到伤害。足球运动员在短裤内另外穿了一条紧身齐膝内裤,这种内裤可以保护大腿的所有肌肉。守门员球衣上身穿的是一种由软胶组成的带有凹花纹的材料,有点像乒乓球拍的胶粒,守门员穿在身上接球时,一是可以减小与球接触时的冲力避免受伤,二是胶粒与球接触的摩擦力可以使接球更加稳健。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的具有防水、透气、保暖、远红外保健、耐洗涤、耐高温等多功能的水上运动训练服,运动员穿上后,不仅感觉柔软、舒适,还可以避免冬季水上运动员易患的感冒、心肌炎等疾病。同样的,纳米技术的应用,还为赛艇、皮划艇项目的运动员,研制出具备抗菌、防臭、防霉、耐洗涤等多功能服装,有效减少长期运动给他们带来的损伤。

1.2 性感、时尚的运动装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提高了收视率,促进了项目的发展。

在现代经济社会,吸引眼球就能创造经济利益。因此,吸引观众、提高比赛的上座率和收视率,是每项体育运动都梦寐以求的事情。赛场上,除了令人窒息的激烈竞争能给观众带来运动的酣畅淋漓之外,俊俏、性感的运动员同样也是令观众赏心悦目、争相观看的热点。尤其是一些女子项目,在一些女子选手穿上了性感、时尚的运动装之后,使得该项目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吸引了大批的观众,提高了收视率,极大地促进了该项目的发展。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沙滩排球。为了让这项性感运动保持性感特色,国际排联规定女子沙滩排球选手的球衣,上身必须是紧身短背心,而短裤的裤边,宽不得超过12cm。这一规定显然除了让女选手能够更加自如地运动之外,很显然还希望她们能在比赛中展现女性的健康性感之美。尽管沙滩排球发展的历史只有10多年,可是如今的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的兴旺程度早已超过了有近百年历史的室内排球。在欣赏高超球技的同时,让观众们也享受到了运动员通过比赛服装所展现的比赛之外的美感。这不能不说是如今沙滩排球一度走红的原因之一。改完了沙滩排球,国际排联又着手改革室内排球的服装,他们要求女选手的上衣必须紧身或者修身,期望以此来进一步推动室内排球的红火开展[2]。

而在网球场上,女网选手的靓丽短裙装早已成为吸引眼球的一道风景线。网坛美女库娃,尽管只有两分球技,却是女子网球比赛的大看点之一,只要是有库娃出现的比赛,必定门票脱销。在2000年网球场上,大威廉姆斯全身黄色的连衣裙,辛吉斯一长一短的袖子,库尔尼科娃蓝色的超短裙,小威廉姆斯黑色连衣裙上夸张的图案和图多克两段式露腰装让观众在欣赏水平比赛的同时,又能享受时装秀带来的赏心悦目。这些美女明星在赛场上出足了风头,赛场外又是各大商家追逐的对象,纷纷邀请他们做各种品牌的代言人。在自己赚足了大把的钞票的同时,不能不说她们为网球在全世界的发展宣传推广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网球运动由“贵族运动”逐渐成为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集时尚、前卫、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大众体育运动,时尚、性感的服装发挥的功效也确实不同一般。

2 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促进了运动服装的社会化

服装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而体育运动也促进了服装的社会发展。随着体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运动不再是运动员的专利,人们对运动服装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种需求为服装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经历了百余年后,随着奥运会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品牌被奥运赛场所成就,这其中,就有诸如“阿迪达斯”、“李宁”等著名品牌。当然,这些品牌也在反作用于奥运时尚,在他们的设计下,运动服开始不仅仅考虑在赛场上的美观,市场流行成了另一个标准,把运动服做给所有人穿,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时装课题。

2.1 体育明星的明星效应效仿

体育明星的明星效应是使得运动服装社会化的催化剂。赛场上,体育明星当然是摄影师们的追逐的对象;赛场外,他们展示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知名品牌的时尚代言人。在赛场和秀场上,运动明星们始终都是时尚的宠儿。如今的运动赛场仿佛是一个时尚秀场,有不少体育明星本身就是时尚弄潮儿,他们关注时尚,时常引领潮流,而其中有些更凭借着俊美的样貌身材、独特的气质和不凡的穿衣品位,成为如今时尚界力捧的新星。体育名人与时尚明星的称号似乎越来越接近,而他们代言商品的热度也直线上升。服装商家们不惜巨资邀请体育明星做代言人,就是看到了市场这块大蛋糕。他们对绿茵场上明星的关注并不亚于广大球探。在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中,会出现不同的号码,而印有贝克汉姆的7号,乔丹的23号,亨利的14号的球衣特别好卖,就是因为体育明星所带来的明星效应。人们对明星的追捧、效仿,推动了运动服在大街小巷的迅速流行,使得运动服快速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2 大众健身的需求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彰显生活态度与品质的象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休闲时间明显延长,体育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之后,很快发展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众健身的兴起,刺激了人们对体育运动服装的需求不断增长。

运动成为一种现代人的时尚,并不是简单的锻炼身体。生活优越的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运动的观念并赋予它多元的意义,运动可以强身、可以成为社交的捷径,更可以与流行时尚恰如其分地结合。应该说,都市生活的变化是运动服被时尚青睐的主要原因。首先,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人们无暇花大量时间打理着装,所以大方、便捷就成为穿着的主要需求。运动装正有这样的优势,不管是运动时装化还是时装运动化,都令当今的时装大气候日趋舒适与随意。其次,社会审美的转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健康是现代人时尚的标准之一,一个身穿运动装的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活力”、“健康”这样的词汇,它成为时尚的“代言人”也合情合理。如今,运动感时装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对时装界开始了势不可挡的冲击。在最新出版的时尚杂志里,真正的时尚总是与“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更是使运动服装获得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3 运动服装的发展趋势

3.1 专业运动服装

3.1.1 高科技、高附加值、多功能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为目的

现而今的体育运动,已不再是单一的运动员运动水平的较量,也是各国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的大比拼。21世纪可以说是体育工业的战场,而对于体育服装业来说,这是一场设计的争夺战,看谁能够在服装面料和样式上取胜,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看谁能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计出最先进的产品,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对于那些顶级的运动员来说,运动装上一点细小的变化,都会左右夺冠的可能。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为目的的高、精、尖技术在体育服装上的应用,使得运动服装呈现出高科技、高附加值、多功能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数字化人体数据库进行运动服装的数字化人体模型设计将成为趋势,通过对人体骨架的结构分解、几何比例、人体各个关节自由度以及人体动作分解与姿势组合的参数化设计运动服装,使得对服装更加贴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随着科技的进一步的发展,纳米等新型材料的不断研制,势必会推出更先进、更人性化的运动服装。科技这个时代的标志,基于它的强大动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由平凡到神奇的天地。

服装的设计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对提高运动员成绩,保护运动员的安全,避免受到运动损伤,提高比赛的对抗强度和观赏性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科技引领着运动服装的发展,也使得运动场上的竞争更加精彩纷呈。

3.1.2 时尚、性感以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为目的

运动服装所呈现出的良好视觉效果,对于提高现场观众的积极性和以电视和网络为直播为主的大众媒介前的观众有着良好的刺激作用。

有感于网球等项目的发展经验,国际乒联近年来也一直期望着女乒选手能穿上漂亮的短裙装,为乒乓球运动增加更多的时尚元素,提高观赏性。羽毛球、壁球,包括足球等运动项目,都将运动员服装的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希望通过对于运动员的服装,特别是女运动员的服装的改革,来提高赛事的观赏性,使这项运动吸引更多的观众。毫无疑问,时尚、性感的服装最能吸引人的眼球。尽管这种着装引来了一些人的诟病,但是它在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开拓市场上的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时尚、性感的服装将是运动场上,尤其是技能类运动项目服装的一大趋势。

3.1.3 突出民族特色以展示民族特色文化为目的

体育运动与政治的关系向来就是密切相连。随着各国在体育领域日益激烈的争夺,比赛服装的政治色彩也越来越浓厚。一届大型的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体育实力的较量,也是展示各民族和国家民族文化特色的大舞台。在现代的奥运T台上,运动员在开幕式上的集体亮相,绝对是一场看点多多的超级演出。无论是出师数百上千人之众的夺金热门队,还是那些知名度不高的精悍小队列,无一例外地穿着最代表民族特色的服装登台入场从大西洋小岛草裙系列,美国的星条旗系列,中国的中国龙、中国红系列,一直穿到阿拉伯包身系列,无不透露着强烈的民族气息。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服装,就以凤纹、祥云图案和中国红为主要创作元素,以“和谐”为设计理念,注重了奥林匹克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

在比赛中,身着与国旗颜色或图案相似的运动服装出场的运动员,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是代表哪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比赛。同时,运动员身着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服装参赛,更能激励他们为自己祖国拼搏的斗志,也能唤起场内、场外本国观众的民族荣誉感的共鸣。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国家代表队出征国际大赛时,对比赛服装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选择,以更能突出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各大品牌在取得为各国制作运动服的代理权后,也开始重视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设计有该国特色的运动服装。

3.2 大众运动服装

3.2.1 时尚,彰显个性(款式、色彩、功能引领潮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个性化审美需求,人们对服装的款式和质量的讲究程度越来越高。运动服装时装化,为运动服增添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人们在要求大众运动服装的时尚外,强调自我,追求个性也是今后运动服装发展的一大趋势。

运动服装帮助运动员提高速度、方便排汗等方面的功能让人印象深刻。很多科技并不只是在赛场上发威,在生活中它们同样给人们带来便利。多功能的运动服装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在科技上提高运动服的品质,在外形上更加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内外兼修”是运动服装杀入时尚界的利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件衣服的科技含量越高,它越能引领潮流,成为流行的时尚。

3.2.2 重视品牌

中国的服装消费市场已逐步从“产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在运动服装领域同样也是如此。运动休闲装体现了一个人追求健康、舒适的生活态度,而品牌运动服愈加彰显了一个人的品位与经济实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品牌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个好的国际品牌运动服,意味着优秀的设计理念,时尚的设计元素以及高科技的技术含量。

4 结论

运动服装的设计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色彩斑斓的运动服装,加之科学化的设计,运动员不但穿着舒适、方便、美观、轻巧,对于保障运动水平的发挥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运动服装所呈现出的良好视觉效果对于提高现场观众的积极性和以电视和网络为直播为主的大众媒介前的观众有着良好的刺激作用。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促进了运动服装的社会化,把运动服做给每个人穿,已是服装厂商不再遥远的梦。

参考文献

[1]张彦国,公茂运.科学技术对运动服装的影响[J].中国学校体育,2007,(1).

[2]李秀梅.运动服装的变化与奥林匹克竞技[J].体育文史,2000,(4).

安全运动:了解过度运动的预警征兆 第8篇

你大概听过鼓励人们要进行多运动的俗语:“没痛苦,没收获”。但运动期间出现疼痛和其他症状并不正常。当身体发送出预警信号时,应加以注意。专家们说:“如果有症状出现,请采取合理行动。最好寻求帮助,以便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运动,而不是要固执而饱受不良作用之苦。”

何为正常

健康人的运动目标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在这一锻炼强度下,运动期间你的呼吸稍微变重,不会重到讲不出话,但也无法唱歌。同时,运动期间你也感觉到心脏比正常情况下跳得更快,也可能感到有些肌肉在燃烧,为运动卖力。

危险信号

运动期间的问题症状常可分为四类:

胸痛。运动期间的胸部不适是最令人担忧的原因。这说明可能你有根本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

呼吸急促。如果上个星期或上个月还可以顺利进行的活动,现在却让你喘不过气来,说明是出了问题。呼吸急促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高血压或肺部问题等等。

头晕。有时候,运动后脱水可导致头晕,感觉自己快晕倒。如果你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运动后的头晕可能是药物的副作用。血压在运动后30分钟至60分钟一般为最低。如果你刚服用降压药物后就运动,这段时间可发生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晕。但如果在常规运动期间发生头晕,说明你可能有心脏或肺部问题,也可能有罕见的卒中或脑部肿瘤征兆。

关节疼痛。关节炎是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常随着运动停止而消失。如果运动期间某个关节疼痛,并且无缓解,说明有其他问题。可能的问题包括肌腱、韧带或肌肉损伤。

应该做什么

如果运动引起胸痛或关节痛、呼吸急促或头晕目眩,应该立即停止运动,拿起电话。不要过度运动,这可能造成心脏或肌肉损伤,但需致电医生,查明症状。

如果你不确定打给哪个医生,可以先打给初级保健医生。如果你有与症状相关的根本疾病,如心脏病,则打给专科医生,如心脏病专科医生。不一定在症状发生的当日去看医生,但是你需要在当天告知医生,对方才能告诉你几时过来查看。

不要自认为出现症状意味着不用再运动。与医生讨论几时可以重新运动以及是否需要做一些调整。谨慎运动,每个人都可以在医生监督下进行某种运动。

本月动作:坐位过头拉伸

如上图所示,拉伸或有助于防止摔倒。运动前,走几分钟热身。运动后,待肌肉更柔韧时,可尝试静态拉伸,像坐位过头拉伸,可拉伸腹部肌肉和身体上部。

起始姿势:坐直,双臂位于两侧。

运动心脏对运动训练的启示 第9篇

一、不同运动项目对心脏宏观形态的影响

运动心脏主要是指长期运动训练引起的心脏形态的改变, 这些改变主要表现在心腔的扩大和心室壁的增厚。不同的运动项目心脏肥大的类型又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 长期从事等长性或力量性项目的运动员心脏形态主要表现在心室壁的增厚, 同时伴有心腔的扩大, 称心脏肥大。其主要变现为心室后壁和室间隔肥厚。从事耐力性运动的运动员的心脏形态主要表现在心腔的扩大, 同时伴有心室壁的增厚, 称为心脏扩大。其主要变现为左室内径的增大, 心容积的增加左室扩大明显。

二、不同运动项目对心脏微观形态的影响

运动实验证明, 适宜的运动负荷可使心肌细胞发生生理性肥大;心肌纤维增粗, 肌节变长;心肌收缩能力增加;心肌线粒体均匀, 体积增大。过度负荷及过度训练可导致心肌肌丝紊乱, 部分肌丝断裂, 并出现心肌纤维化, 结缔组织增生, 肌节异常, 粗肌丝减少, 无法区分A带、I带, 收缩能力下降, 同时还导致心肌线粒体钙超载。

刘建荣研究发现, 长期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有利于心肌细胞保护和增强心肌功能, 在运动心脏的发生过程中, 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发生的差异性变化与心脏形态、结构的重塑及其调节有关。常芸、林福美等对大鼠进行耐力训练, 结果表明耐力训练后大鼠心室肌细胞中线粒体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均明显增加。

研究结果还表明, 耐力型运动心脏中, 不仅心室肌细胞氧化磷酸化及能量产生的功能结构单位增多, 且心室肌细胞氧化磷酸化及能量产生的功能加强, 使心肌代谢能力加强, 这有利于耐力训练时心肌细胞的氧化代谢和能量产生。

另有研究表明, 力量训练使心肌线粒体相对增多, 能保证肥大心肌的能量供应, 进一步促进心肌收性的增强。大鼠进行力量训练后, 左、右心室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和肌原纤维体积密度的比值变化不大, 提示力量型运动心脏中收缩结构的能量代谢相对薄弱。

三、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1、适宜的运动强度对心脏产生良好的影响

长期系统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有利于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与改善, 使身体机能产生良好的适应性改变, 对心肌内某些化学物质含量与活性变化、心脏内部细微结构变化和心功能的改善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实验证明有氧运动可使心脏内分泌功能朝有利于心脏功能正常发挥和改善提高的方向发展。有氧运动可使心肌糖原储备量增加, 从而有利于提高心肌有氧耐力水平;可引起心肌心纳素的合成、分泌以及释放水平上升, 对有氧耐力运动产生良好适应;还可引起心肌细胞内的钙元素产生良好的适应性改变等。这些方面对心脏功能都有所增加。

2、长期大强度训练和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中低强度有氧运动经系统训练可使机体产生良好的适应性效果, 而一次性力竭运动或长期过度训练, 则能导致机体机能水平下降, 在不同程度上损害着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 尤其心脏对过度训练和力竭运动是反应最敏感的器官, 当机体在过度训练或运动超过本人所能承受的负荷时, 心脏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与机能变化可由生理性向病理性转变, 从而构成对心脏健康的威胁和对整个机体运动能力与健康水平的威胁。有研究证实, 力竭运动后心肌细胞凋亡增加, 并且随着运动负荷的加大, 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升高。同时还可见心肌细胞的严重变性, 心肌内部肌纤维断裂, 细胞间质减少, 线粒体肿胀, 基质变性, 嵴部或全部断裂, 内质网扩张等心肌损伤的心态学改变, 说明超负荷运动可使心肌向病理性失代偿性改变。另有研究表明力竭运动可使心肌组织中心钠素表达减少, 不利于运动应激中心钠素内分泌功能的发挥, 因而影响心肌缺氧性代偿功能的发挥, 使心肌细胞缺血缺氧, 增加了心肌损伤程度。

综上所述, 有氧运动与力竭性运动或过度训练都会对机体产生影响, 并且直接作用于心脏, 使心脏产生一系列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脏功能, 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改善与恢复, 增强了抗病能力, 运动对机体表现出了积极有益的一面;而力竭性运动或过度训练则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破坏了机体正常的功能平衡, 使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改变向病理性发展, 运动起到了消极的作用。我们要发挥运动对心脏影响的积极作用, 关键在于掌握运动的负荷与强度, 根据个人体质与机能状况, 掌握运动的负荷量, 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持续时间。对于特殊人群如心脏病患者与老年人, 更应对其健身锻炼进行科学指导, 加强医务监督, 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让各种人群都能共享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四、运动员心脏停训后的保护

众所周知, 长期运动训练可产生心脏形态结构、收缩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的适应性改变。而且运动心脏的适应性改变是心力储备增强的功能结构基础。目前研究发现, 一段完全停止训练后运动心脏的某些适应性改变消失, 基本复原到正常水平。主要表现在:1、心脏重量下降, 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 运动心脏肥大的适应性反应消退。2、心肌细胞线粒体数量下降, 线粒体功能结构的退化, 运动心脏氧化代谢和能量产生的功能结构的适应性反应消退。3、心肌组织中毛细血管与肌纤维的比值下降, 毛细血管腔的表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降低。4、心肌收缩时细胞内收缩结构钙可获得量增高的生物学效应消失, 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5、心钠素的产生、分泌及释放水平下降。6、心肌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产生、分泌及释放水平下降。7、每搏心输出量和最大摄氧量下降。长期停止训练后运动心脏的某些适应性改变消退, 复原到训练前水平, 说明运动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重塑并非永久性改变, 是可恢复的, 具有可复性, 区别于病理心脏的进行性和不可复性。这也就是意味着长期停止训练后运动心肌细胞结构与功能适应性的退化势必导致心肌有氧代谢功能和能量的产生过程的降低;运动心脏内分泌激素的自分泌、旁分泌、胞内分泌及周身分泌功能下降, 进而影响运动心脏结构与功能的自身调节。

关于运动密度与运动负荷的断想 第10篇

学生体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教育管理、社会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在作祟, 但是,学生参与运动时间短、参与负荷低、 参与项目不全面应该是学生体质全面下降的根本原因。可惜的是,我们多在次要因素上找原因,很少在体育教学中寻找重要的、 可为的因素与方法。

因为参与运动时间短,必须增加运动密度;因为参与的负荷低,我们必须增加负荷的强度;因为参与的项目不全面,我们必须理智全面地增加课课练的内容。这些可能是一种历史的回归,是对传统体育课中优秀的教学理念、经验和技术的继承。

关于运动密度,笔者在一些相关的资料中看到,持续有效运动5分钟就可以收到良好的锻炼效益。可惜,在本次展示活动中,通过测量,几乎没有看到一个个体有持续有效运动超过3分钟的现象。这表明, 体育课的健身价值可能很低。我们还了解, 中考体育800米或1000米的测验,一般都在3~4分钟左右。那么,你在体育教学中从来没有这样运动,如何能够适应测验?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课余时间专门进行训练, 费工、费力、费时间。

由此,需要进一步关注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密度“丢失”问题。首先,笔者假设两个概念。第一个是体育课的“一般运动密度”,这是指一节课中准备活动与结束活动中运动时间之和与总时间的比例。第二个是 “练习密度”,这是指一节课中基本部分的运动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二者之和是运动密度。在本届活动中,多数课中的运动密度“丢失”都是在“练习密度”中。可见,继续坚持好“一般运动密度”,增加“练习密度”可能是我们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

体育课中仅仅注意运动密度还不行, 还需要关注运动强度。在这里,笔者又假设三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人在运动中所完成的客观的工作量。一般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其中,运动量是指完成运动的距离、时间、练习的次数等。运动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运动量。因此,单位时间里完成的运动量越大,运动强度就越大。

第二个概念是身体负荷。身体负荷是指人在运动中身体所承担(感受)的工作量。一般包括身体负荷的量和身体负荷的强度。其中,身体负荷的量可以用运动时的心率(总量)来描述。身体负荷的强度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心率来描述。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心率越高,身体负荷强度就越大,人就会感到更累。

第三个概念是健康负荷。健康负荷是指能有效发展体能又可以使运动风险降为最低的身体负荷。它有一定的身体负荷区间,越趋于上限,健身效果越好,但是运动风险会随之上升。越趋于下限,健身效果越差,但是运动风险会随之下降。一般而言, 中小学生的健康负荷上限可以达到150次/ 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控制好健康负荷应该是教学评价指标之一。但是,在我们测量的几节课中,很少有趋近150次/分的脉搏, 多数都在120~130次/分左右。可见,增加负荷的关键是控制好健康负荷。这也应该是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之一。

关注学生体质,关注运动密度,关注运动负荷,用测评来回应,真正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如果运动密度适宜,又有健康负荷提供保障,就可以基本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

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例如,教育因素去哪里了?思想教育去哪里了?这样做科学吗?这是不是“纯生物学”观点的回潮? 在教学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叠加”。 “叠加”是指我们的教学首先要抓住主要的因素,本质的因素进行教,进行练。其他的因素只能是“叠加”在本质因素或主要因素之上。本质因素或主要因素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教学就会脱离他的学科属性,就会成为“非我”。体育教学的本质因素就是增强学生体质问题。关于学生体质和体质下降的问题,主要是“生物学”的问题,主要应用“生物学”的手段来解决。其他因素应该是“叠加”其上,甚至“越多越好”。但是不能够“倒置”,“倒置”了体育教学就失去了根,失去了学科特点,就不是体育课。

运动就是运动 工作就是工作 第11篇

海南国际传媒上海画中音制作中心执行总裁严振耀算得上是高尔夫球场上的一名老兵了。他从16岁起就开始练高尔夫,“这归根到底还是要感谢我在宁波读初中时的张校长,同时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非常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信奉‘我的学生不一定读书好,但身体肯定好’的教条,再加上住校的高压环境,我的体育锻炼开始有了质的变化。1000米跑以前需要5分多钟,后来一放学就去跑8圈,终于跑到3′10″以内。以前身体不太好,父母也不高,我能长到现在1.81米,相信跟运动有关。”

严振耀初中时远赴澳洲近10年,21岁时回国。他15岁时就读墨尔本的Trinity Grammar School。“这是一所文体并重、培养了许多奥运冠军的著名学府,也对学生提供高尔夫、网球、羽毛球、橄榄球等各方面的培训。在那里我开始接受高尔夫正规训练。现在想来,自己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升与高尔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经常与同学好友一起打高尔夫,一般练习场两个星期玩一次,每个人45澳元(约290人民币)一下午,下场打的话两三个月一次,费用是一下午500澳元(约3200人民币)一个人,这其中包括20澳元(约130人民币)一小时的球童费。严振耀把高尔夫视为一种爱好而非提升竞技状态的目标,因此他始终保持轻松的娱乐心态。恰同学少年,一起烧烤、野营、喝啤酒、打高尔夫,对他们来说是如此惬意而自在。当然没有严格的自律和追求,水平的提升就比较缓慢了,他的发挥要看状态,水平不太稳定。但他记得有几个同学打得很好,特别是一位来自泰国的同学,这与他们崇尚运动的家庭背景有关。

“除了高尔夫之外我还喜欢网球、游泳和羽毛球等运动,当时羽毛球比赛拿了一个墨尔本高校联赛团体第二名。但基本上我不把参与比赛拿名次作为自己的追求,而是希望借此锻炼身体,并广交朋友。”

从悉尼大学工程信息管理与商业管理双专业毕业并在澳洲拿了第一笔风投之后,严振耀来到上海,在外滩开了一家网络公司,迈出人生创业第一步。“这以后我的高尔夫之旅遍及国内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比如上海、杭州、成都、云南大理、内蒙古以及泰国等地。上海的球场其实硬件和服务上面都有需要改进的空间,我感觉不如一些中小城市,比如草皮是黄色的。而成都的球场就非常漂亮,设计感很强,草皮也是翠绿的。上海比较领先的是意识方面,比较会包装宣传,感觉比较新潮,但相应地费用也比较高昂,他们经常催你办卡,有点压迫感。我感觉比较合理的是2000元一次的下场费。”

他印象最好的是泰国芭堤雅的高尔夫球场,环境非常优雅,服务也无可挑剔,性价比很高。

“作为工作繁忙的商业人士,我不会把高尔夫运动作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因为它太花时间,而且高强度,一来一去就是一整天,人挺累的,其实算不上休闲活动。一般我就是抓住旅游、度假或聚会的间隙,顺便玩一场。”

相比高尔夫,严振耀网球打得更频繁一些,一般一个月3~4次,大多在晚上10点工作结束后。“与高尔夫一样,网球运动跟我的商业活动也完全不搭边。”

虽然没有刻意去训练技战术水平,但多年的高尔夫打下来,严振耀还是有不少个人体悟,“主要就是要认真,高尔夫不是说打得远就行了,而是要在动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协调性。这是有一套科学的机理的,必须有专业的动作手法,否则容易扭腰或发生其他意外状况。总之,打高尔夫绝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按照规定动作要领来。此外就是熟能生巧,玩到一定程度,手拎一下球杆,都能判断出有没有制作上的问题。”

严振耀告诉《投资者报》,他把运动和工作分得很清楚,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诚意待人,最终还是要靠拿得出手的服务来使客户满意,“因此我们公司的员工没有商业应酬,我们希望客户以合理的价格获得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一家知名企业全国招标拍摄微电影,最后选择了我们,整个过程没有与客户吃过一餐饭。关键就是我们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好双方的沟通协调。”

维新运动论文 第12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佳木斯大学2010级学生, 80名排球选修课男生作为实验组, 80名非排球选修课男生作为对照组, 观察参与排球教学、训练、排球运动一年后, 对学生身体产生的效果, 与非参与排球运动的学生身体状况进行对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通过对参加排球运动的80名学生, 一年后的身体素质, 身体机能状况和非参加参加排球运动的80名学生, 身体素质, 身体机能各项指标的研究、对比, 各项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性。 (1) 身体素质研究、对比内容为:立定跳远;20米跑;仰卧起坐;9米往返跑。 (2) 身体机能研究、对比内容为:听、视觉功能 (听声音、看信号做起动、变速、变向动作, 做10次、记成功次数) ;本体感觉功能 (原地向空中抛接球, 做10次, 记成功次数) ;位觉功能 (原地旋转后接不定向来球, 接10次, 记成功次数) ;关节灵活性 (原地做全身协调伸展跳跃运动, 做10次, 记成功次数) ;台阶实验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 (±s) , 各组数据采用u检验, 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测得80名男生参加排球运动的学生, 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各项指标和80名男生非参加排球运动的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机能各项指标, 进行统计, 结果见表1~2。

3 讨论

3.1 对大学生运动系统的影响

排球运动主要是由人体运动系统所承载, 其它各大系统之间协调配合, 相互关联, 共同作用, 使人体发生空间位移, 以及人体各部位发生变动, 完成排球的各项技术动作。每一项排球技术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 使运动系统的骨、关节和肌肉等要素产生不同的运动, 保证排球技术动作的的完整性和运动过程的稳定性。运动时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三者产生协调的相关重复运动, 使各个活动关节, 骨骼之间的连接韧带和肌腱等结缔组织的运动机能共同提高, 促使关节周围组织结构的灵活与稳定性不断增强。

排球的五大技术, 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 以及移动, 起跳, 击球等动作都是需要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收缩、伸展、牵动骨骼运动, 其重复, 复杂的排球技术, 使运动肌群的肌肉收缩及伸展的应激力提高, 关节周围肌肉的体积, 伸展性和粘滞性就会发生运动适应性改变, 促使关节运动幅度, 稳固性与灵活性不断提高。排球技术动作的不断变化, 能使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和反射能力得到提高, 促使大学生的运动能力, 应变能力提高。

3.2 对大学生骨骼、关节生理机能的影响

学生在排球运动时, 骨骼和关节的运动生理机能, 经历了持续的锻炼, 骨骼和关节之间承受的压力变化, 以及反复的刺激, 便产生了强劲的骨骼及肌腱、韧带的强度, 使骨骼和关节对运动的适应性提高。

排球活动中, 骨骼是人体运动的支架, 在排球的各个技术动作中起着运动支撑和杠杆作用, 长期的排球运动、教学、训练能够促使大学生骨骼中钙质、磷质的密度和分布按需自动调节, 优化骨骼和关节的内在和外在结构, 促使人体各部位骨的硬度、弹性增强、抗压和抗拉等性能提高。通过反复刺激不断增强骨骼及关节对排球活动所产生的不同强度的适应能力, 以保证骨骼及关节, 适应排球技术的不同要求, 而达到骨骼强健、关节机能提高。

3.3 对大学生肌肉生理机能的影响

通过排球运动, 肌群的运动能力、弹性恢复能力、收缩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以及骨骼之间连接肌腱功能强度等生理机能的重复变化, 便增强了肌体力量。

排球运动中, 肌肉的屈、伸、收缩运动是力量的来源。不同的排球技术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对肌肉产生的张力牵动骨骼及关节运动来完成的。长期的排球运动和教学、训练, 能够不断加快肌肉收缩的能力, 增强肌肉的作功速度和力量, 运动中排球技术动作的反复出现, 能够不断刺激每一条肌原纤维中的肌凝蛋白微丝与肌动蛋白微丝, 加速这些微丝自我调节增长和排列的状态, 使肌肉外表的条纹明显增加, 肌肉细胞中所有肌原纤维增大的, 其收缩能力不断增强, 从而不断提高肌肉的运动机能。排球运动能够促使骨骼肌中成千上万的肌原纤维内部的结缔组织和肌浆物质连接机能发生改变, 从而使骨骼之间连接肌腱的生理机能和运动功能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生理卫生编写组.生理卫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 26-36

[2]田麦久, 刘建和, 延峰, 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2000, 302

维新运动论文范文

维新运动论文范文(精选12篇)维新运动论文 第1篇一、影响维新派领袖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和梁启超都认真研读过《海国图志》, 都曾受到《海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