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五上反问句练习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五上反问句练习(精选9篇)

五上反问句练习 第1篇

问句的认识

1、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例如:你今天几点起床的? 你认识他吗? 你几岁了? 小红,这是你的笔吗? 今天几号了? 你会做这道题吗?

2、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方法,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例如:你怎么能这样呢?(意思是你不能这样。)

3、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例句

1、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区别?

一、设问句重要的不在于前面的提问,而在于后面的回答。

先提出问题,是为了引起注意和思考,使后面的回答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标题或开头用设问句,能够启发读者思考,便于读者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相关例子

1、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2、他真的很坏吗?不是的,是你没有看透他!

3、为什么小鸟会飞呢?因为它有翅膀。

4、难道这件事很难办到吗?不,是你自己心不在焉!

5、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6、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把课本借给他了。

7、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8、这是什么东西?这是玩具赛车。

9、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二、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1.“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并没有这么难。4.“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突出时间的重要性。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7.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8.你们怎么能不回家呢?——强调不能不回家。判断是什么句

1、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3、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4、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5、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6、为什么不去问问神奇海螺呢?

7、这道题真的那么难做么?我看很好做。

8、这道题真的那么难做么?我看很好做。

9、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诲啊!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吗?

10、你去过北京看枫叶吗?

11、鱼儿是靠什么呼吸的?

12、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北京故宫。

13、是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练习

一、指出下面的问句是什么类型的问句(指是疑问句,反问句,还是设问句):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一种“人修字形线路。(3.喂,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4.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5.将来要种更多的蔬菜瓜果,光靠人工授粉怎么忙得过来?())6.这只鹌鹑,您能送给我吗?()7.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8.是悔恨吗!不知道。()

9.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了?()

二、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2.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柱,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昵?

3..学校里只发给每人一张票,这不是叫我为难吗?

4,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1

5.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三、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们不会忘记几年来老师对我们的教育。

2.一个人不能不讲信用。

3.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4.今天真热。

5.这位解放军叔叔是个雷锋式的好战士。

五上反问句练习 第2篇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句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0 个例句 1、战士们怎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2、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3、字典不正是我们的朋友吗?

4、美丽的香港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5、作为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

6、这本书真好看,怎么不叫人喜欢呢?

7、我们怎么不爱自己慈爱的母亲呢?

8、认真学习不正是好学生的表现吗

9、这美妙的琴声怎么不令人陶醉?

10、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参考答案:

1、战士们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2、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3、字典是我们的朋友。

4、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5、作为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6、这本书真好看,真叫人喜欢。

7、我们爱自己慈爱的母亲。

8、认真学习是好学生的表现。

五上反问句练习 第3篇

1投影出示《练习5》“语文与生活”第1题中,小芳父女对话的情境,学生自由表达由父女对话所想到的……

2启发学生从本学期的习作本中找出自己或同学习作中表达不具体的例句,师生就表达不具体的原因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归类:

(1)对产生感受的情境缺乏体验,无法将感受表达具体、真切。如,蔬菜大棚内品种可真多呀!

(2)观察不仔细,表达时只能说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教室门前的那棵槐树好大好大呀!

(3)不习惯或不知道怎样将感受表达具体。如:今天的天真热呀1

3分组尝试将感受表达具体,研究出表达具体的针对性方法。

(1)无体验的同学通过观看视频或实地观察等方法体验,如播放蔬菜大棚内品种繁多的蔬菜长势喜人的情景视频、麦浪滔天的视频,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本上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观察不仔细的同学在同学们-帮助下,学习有序观察。如教室门前大树的大可以从其高度有多高,与房顶相比;其粗细可以通过几个人手拉手围着量等观察、体验。

[点评]对于学生不能立刻感受到的事物,请多媒体帮忙,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缓解农村小班化教学资源匮乏的矛盾、弥补学生实地体验的不足。对于长在教室外面的大槐树,就让学生实地考察。这样,多种手段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之后将感受表达具体,催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4到师生研讨:仔细观察,真实体验后的感受应如何表达才能具体、生动、形象?

(1)“今天的天气真热呀!”其中“热”的验证可以是当时动物的反应,也可以是植物的状态,可以是人们的表现,也可以是与往日不同的现状。如:今天的天气真热呀,连狗都趴在地上直喘气。

(2)学生在小组中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真切表达“天气真热”的感受,教师深入小组引导鼓励并点评。

(3)学生回忆体验中的感受,并尝试表达后思考,教师引导归纳方法。

①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说自己的感受:描述家乡的水塔的高,我们可以说:我们村的水塔真高啊,足有6层楼房那么高。

②真实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再现自己的感受。引导爸妈从事蔬菜大棚生产的小组同学举例表达:当我们描述爸妈每天劳动辛苦时,我们可以说:在蔬菜大棚中劳动了一天的爸妈真累呀,累得晚饭都没吃就睡觉了。

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让读者通过文字真切地再现表达中的画面,产生与自己相同或相近的感受。教师以王磊同学家门前大树为例:门前的大树可真大呀。高度远远超过我家别墅楼的楼顶,树干足可以让和我一般大小的5个小孩手拉手合抱一圈。

(4)学生在老师启发下表达自己感受深刻的经历,小组选择表达具体的例子推荐在全班交流,师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点评】农村拥有类似大树、蔬菜大棚等教育教学资源,关键是要我们改变教育理念。强化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将隐性的教育教学资源挖掘出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功用,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探究。

5尝试着将句子写具体

(1)出示教材中的四个句子,学生自由选择4个句子中的1个至4个来表达。

(2)同组同学互相欣赏补充的句子,并用1个到5个五角星来评价所写句子的具体程度和自己的喜爱程度。

(3)教师指名估计需要帮助的几位同学交流所补充的句子,师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和方法上的启发、引导。

(4)学生挑选喜爱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再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点评]小班化教学具有生均课堂表达时间、表达频次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教师将更多的关注给了学习上最需要帮助的学生。

二、情智引领。由悟到仿

1刚才,我们研究了怎么将某个事物写具体,那么,如果要写几类事物,又该怎么办呢?我们先来看看《莫高窟》一文的作者是怎么做的。

2出示《莫高窟》具体描写“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片段的投影,师生共同复习其具体写法。

(1)学生自主选择“彩塑”“壁画”“藏经洞”其中之一的片段来研究具体写法,启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感悟如何进行详略得当地描写。

①“彩塑”片段:先总写“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后用“有……有……还有……”列举三种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接着具体写一尊卧佛的长度、卧姿及神态。

②“壁画”片段:以“有……有……有·……还有……”句式表达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具体写壁画中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姿态万千的飞天,将壁画描写得活灵活现,令读者顿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③“藏经洞”片段:简单叙述藏经洞的收藏品种、数量,边叙边议,于平静表达之中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2)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凭借语句想象作者当时观察的情景,揣摩作者是怎样有条有理、详略得当地表达具体的。

(3)师生以“彩塑”片段为例,分析作者的写法。

①作者观察莫高窟“彩塑”后总体感受是什么?(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②作者是怎样让读者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

③列举三种神态、个性各异的“彩塑”,还将一尊卧佛的长度、卧姿、神态作为详写的对象。

3延伸思考,写法迁移准备。《莫高窟》详略得当的片段描写方法可以用在我们生活体验的哪些方面呢?

4幻灯投影分类播放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家庭周边自然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农副业生产场面、全家劳动场景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自由分组研讨、书面表达。

5组内表达观看图片或视频的感受,提醒注意表达具体、有条理。小组间交流,鼓励全班人人都能具体有条理地表达。

6理清思路,进行书面表达感受。对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再次播放他们熟悉的视频,启发表达的欲望。

7组内交流后班级交流,凡当堂完成书面表达的同学都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到墙壁展示平台上,小组间交叉将表达具体的片段语句下画上波浪线。

[点评]重视过程性评价是持续掀起学生课堂活动激情的积极手段和有效策略。

2015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练习 第4篇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3、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5、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6、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

7、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8、你怎么能这样做?

9、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10、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11、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12、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

13、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正像晶莹剔透的钻石吗?

1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15、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1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7、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

18、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

19、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20、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21、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2、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2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2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2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2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2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28、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29、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不就看到不同的形状了吗?

3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三、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4、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5、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1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12、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13、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5、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1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17、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8、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19、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0、肺结核病人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21、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22、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23、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24、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25、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改为陈述句)

26、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四、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那大臣想:“难道我不称职吗?难道我是愚蠢吗?” 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 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你的家不是在6单元212号房间吗? 凡卡天天挨打挨饿,他怎能不想念乡下的爷爷? 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难道蜜蜂不是有益的昆虫吗? 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流泪呢? 这样的精品,难道不是从山上那根很不显眼、很普通的荆条上采下来的吗? 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你们怎么能忍心用枪来打这些受人压迫受人打骂的穷朋友呢? 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 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五、按要求改变句式,意思不变。

1、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变为陈述句)

2、你和从前相比,不是变了个样子吗?(变为陈述句)

3、这本书难道不是你的吗?(改为陈述句)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改为陈述句)

5、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改为陈述句)

五上练习1 第5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5)明天我们早读课再继续比赛。

二、教师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王士祯,山东新城人。自号渔洋山人。出身于明代官僚世家。王士祯小时读书极聪颖。十一时应童子试,县、府、道皆得第一,在当时引起轰动。顺治十二年,参加会试,一举中第。十五年,殿试中二甲,次年选为扬州推官。康熙年间,因才华出众备受赏识。王士祯著作宏富,有《带经堂集》、《渔洋山人精华录》,笔记有《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等。他的笔记有史料价值,读来也饶有趣味。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设计:

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读帖。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字,它们有什么特点。

2.教师指导。

3.学生练习。

4.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好的作品。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练习1

◆板书设计:

练习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题 第6篇

1、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2、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3、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4、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5、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6、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7、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

8、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9、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10、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11、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1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13、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14、难道这不是祖**亲对我的期望吗?

15、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16、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7、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18、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19、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20、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2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2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3.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24、.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25、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26、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27、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28、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29、白石老人看后好不吃惊,这不是自己“练笔”时扔掉的废画吗? 30这上面明明标的是本人的名字,怎么能说是你的呢?

31、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32、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

3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4、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35、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36、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3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38、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3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40、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4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4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4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4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4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4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4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5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5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5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53、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5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55、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56、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

57、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58、你怎么能这样做?

59、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50、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61、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62、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

63、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正像晶莹剔透的钻石吗?

6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65、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6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67、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

68、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

69、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60、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71、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72、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7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7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7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7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78、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79、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不就看到不同的形状了吗?

8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8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8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8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84、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85、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8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8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8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9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9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92、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93、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9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95、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9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97、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98、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99、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00、肺结核病人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101、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102、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103、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104、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105、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106、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那大臣想:“难道我不称职吗?难道我是愚蠢吗?” 108 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

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你的家不是在6单元212号房间吗?

111凡卡天天挨打挨饿,他怎能不想念乡下的爷爷?

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114 难道蜜蜂不是有益的昆虫吗?

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流泪呢?

这样的精品,难道不是从山上那根很不显眼、很普通的荆条上采下来的吗?

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你们怎么能忍心用枪来打这些受人压迫受人打骂的穷朋友呢?

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

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120、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

121、你和从前相比,不是变了个样子吗? 122、这本书难道不是你的吗?

12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124、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125、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 126、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127、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陈述句改反问句练习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难道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7、我们怎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0、我们怎能被困难吓倒呢?

11、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11、难道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五上反问句练习 第7篇

A. has sheB. hasn’t she

C. does sheD. doesn’t she

2. You don’t think he will come to our party,_________ ?

A. will heB. won’t he

C. do youD. don’t you

3. You daren’t say that to him,_________ ?

A. dare youB. do you

C. daren’t you D. don’t you

4. You must have read about Dickens long ago,_________ ?

A. mustn’t youB. haven’t you

C. can’t youD. didn’t you

5. There used to be a pool behind our neighborhood,_________ ?

A. didn’t thereB. used there

C. usedn’t itD. didn’t it

6. She dislikes this evening dress,_________ ?

A. doesn’t sheB. does she

C. isn’t sheD. is she

7. What a lovely girl,_________ ?

A. doesn’t sheB. hasn’t she

C. won’t sheD. isn’t she

8. You’d better not smoke here,_________ ?

A. will youB. shall you

C. have youD. had you

9. I suppose he’s serious,_________ ?

A. do IB. don’t I

C. is heD. isn’t he

10. They’d come and join us,_________ ?

A. wouldn’t theyB. didn’t they

C. hadn’t theyD. couldn’t they

11. We should learn from those_________ are always willing to help others and enjoy doing it.

A. whoB. whom

C. theyD. that

12. Mr. Robert is one of the foreign experts who_________ in China.

A. worksB. is working

C. are workingD. has been working

13. Henry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who_________ to the Great Wall.

A. have goneB. has been

C. have beenD. had gone

14. This is the biggest lab_________ they have ever built in our school.

A. whichB. what

C. thatD. where

15. I have bought the same T-shirt_________ she is wearing.

A. asB. that

C. whichD. than

16. Oxygen is a kind of gas,_________ we couldn’t live.

A. without itB. without that

C. without whichD. if not

17. The manager_________ has been promoted.

A. whom I told youB. that I told you

C. whom I told you about himD. I told you about

18. Please pass me the dictionary_________ cover is blue.

A. whoseB. its

C. whichD. which of

19. I can tell you_________ she told me last month.

A. all whichB. all what

C. that allD. all that

20. He,_________ your best friend, will try his best to help you with your English.

A. who isB. who am

C. that isD. which am

21. It is the second time_________ late this week.

A. that you arrivedB. when you arrived

C. that you’ve arrivedD. when you’ve arrived

22._________ is natural, he married Mary.

A. ItB. What

C. WhichD. As

23. The old man has two sons,_________ are bus drivers.

A. both of whomB. both of who

C. both of themD. both of they

24. The reason_________ he didn’t come was_________ he was injured.

A. that; becauseB. why; that

C. why; becauseD. that; that

25. The company_________ I am going to is the place_________ my father used to work ten years ago.

A. where; whereB. where; which

C. which; whereD. that; which

26. With a lot of difficult problems_________ , the newly-elected president is having a hard time.

A. settledB. settling

C. to settleD. being settled

27._________ production up by 60%, the company has had another excellent year.

A. AsB. For

C. WithD. Through

28._________ two exams to worry about, I have to work really hard this weekend.

A. WithB. Besides

C. As forD. Because of

29. It was a pity that the great writer died_________ his works unfinished.

A. forB. with

C. fromD. of

30._________ and no way to reduce her pain and suffering from the terrible disease, the patient sought her doctor’s help to end her life.

A. Having given up hope of cureB. With no hope for cure

C. There being hope for cureD. In the hope of cure

31. I couldn’t do my homework with all that noise_________ .

A. going onB. goes on

C. went onD. to go on

32. John received an invitation to dinner, and with his work_________ , he gladly accepted it.

A. finishedB. finishing

C. having finishedD. was finished

33. —Come on, please give me some ideas about the project.

—Sorry. With so much work_________ my mind, I almost break down.

A. filledB. filling

C. to fillD. being filled

34. Last weekend Peter had a great deal of fun with his family_________ kites in a park.

A. flyB. flew

C. to flyD. flying

35. The living room is clean and tidy, with a dining table already_________ for a meal to be cooked.

A. laidB. laying

C. to layD. being laid

Keys: 1~5 DCADA; 6~10 ADDDA; 11~15 ACBCA; 16~20 CDADA;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及答案 第8篇

1、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字典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

2、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3、难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4、作为少先队员怎能不讲文明,有礼貌呢?

作为少先队员不能不讲文明,有礼貌。

5、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

我们是学生,不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

6、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7、难道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你们应该见过这样的总理。

8、这本书真好看,怎么不叫人喜欢呢?

这本书真好看,真叫人喜欢。

9、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天上的星星不能数得清。

10、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不就看到不同的形状了吗?

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就看到不同的形状。

1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1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13、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把羊圈修好,就不会再丢羊了。

1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它一听到弦响, 心里不能不害怕。

15、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16、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春天一到,冰就化开了。

17、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应该能办到。

18、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生活富裕了,我们应该不能铺张浪费。

更多写作基础资料共享:

1.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大全

2.20材料典型作文的写作基础

3.小升初作文写作基础

4.写作基础方法 多读多写多改

5.重视写作基础学习自觉创作

6.年新闻写作基本知识:消息的写作

7.小学生怎样写好写景作文

9.2015小学生写作技巧大全

五上反问句练习 第9篇

18、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19、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20、难道这不是祖**亲对我的期望吗?

21、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22、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3、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8.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9.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1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11、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12、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

13、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14、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5、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16、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17、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18、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19、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20、难道这不是祖**亲对我的期望吗?

21、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22、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3、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24、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25、你都是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26、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27、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28、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29、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30、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品德故事读后感

读了这本品德故事书,使我明白很了多道理,比如说一故个品德故事说起吧!

从前,在一个小树林,一只螃蟹妈妈给它们的孩子去找吃的,螃蟹妈妈可开心可高兴了。突然,前面走来了一只小猴子,小猴子手里拿着柿子的种子,小猴看见螃蟹妈妈正在推着大饭团接着,小猴子说:‘‘柿子的种子放在土里,过上一年,就能吃到又大又红的柿子了如果要和我交换就要把大饭团给我’’。说着螃蟹妈妈就和小猴子交换了,螃蟹妈妈回到家,叫孩子们过来看,孩子们挖了一个很大洞,把种子放到洞里,然后用土埋起来,浇了一些水,然后说:‘‘种子要快发芽,否则就要把你切成两半,种子听见了,很害怕,就不断往上升,一年过去了,种子变成了一棵大树,树上长满了柿子,小猴看见了,就

赶快爬到大树上,摘了几个支硬又青的柿子仍到了螃蟹的一家头上,它们看见被打晕了,最后,小猴子受到了上天的诅咒,它家的粮食都没了,被饿死了。看了这篇故事,应该知道做个好孩子。

五上反问句练习

五上反问句练习(精选9篇)五上反问句练习 第1篇问句的认识1、疑问句是一种句式,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例如:你今...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