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精选12篇)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 第1篇

《与卢象集朱家》王维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与卢象集朱家》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45首。

【原文】

与卢象集朱家

作者:唐·王维

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

贳得新丰酒,复闻秦女筝。

柳条疏客舍,槐叶下秋城。

语笑且为乐,吾将达此生。

【注释】

①卢象:(约公元七四一年前后在世)字纬卿,汶水人。(唐才子传云:鸿之侄。恐不确)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末前后在世。携家久居江东。开元中,与王维齐名。仕为秘书郎。转右卫仓曹掾。丞相张九龄深器之。累官司勋员外郎。象名盛气高,少所卑下,遂为飞语所中,左迁齐、邠、郑三郡司马。入为膳部员外郎。安禄山之乱,象受伪署,因贬永州司户。起为主客员外郎,道病,遂卒于武昌。象著有文集十二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②贳:赊。新丰: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天宝七载,县省。古时新丰产名酒,梁元帝《登江州百花亭怀荆楚诗》:“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人。”

③秦女筝:筝形如瑟,是秦地的乐器,且多为女伎所弹,故云。

【作者介绍】

王维(7-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卷126_45【與盧象集朱家】王維

主人能愛客,終日有逢迎。

贳得新豐酒,複聞秦女筝。

柳條疏客舍,槐葉下秋城。

語笑且爲樂,吾將達此生。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 第2篇

《山中》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

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

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注释

荆溪:即长水,又称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北,西北流,经长安县东南入灞水。参见《水经注渭水》《长安志》卷一六。

元:原,本来。

王维《哭殷遥》原文及注释 第3篇

作品介绍

《哭殷遥》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86首。

原文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

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

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龄。

泱漭寒郊外,萧条闻哭声。

浮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

行人何寂寞,白日自凄清。

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

劝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

故人各有赠,又不及生平。

负尔非一途,恸哭返柴荆。

注释

1、“人生”句: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归无形:指死。

3、等为死:同样是死。

4、涣漭:形容广大无边。全诗校:“一作诀别。”

5、白日:全诗校:“一作日色。”

6、生平:全诗校:“一作平生。”

7、尔:汝。一途:一端。

8、柴荆:指简陋的住处。

作者介绍

王维(7-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哭殷遙》王維

人生能幾何,畢竟歸無形。念君等爲死,萬事傷人情。

慈母未及葬,壹女才十齡。泱莽寒郊外,蕭條聞哭聲。

浮雲爲蒼茫,飛鳥不能鳴。行人何寂寞,白日自淒清。

憶昔君在時,問我學無生。勸君苦不早,令君無所成。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 第4篇

原文赏析及翻译

《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写送别友人,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耐人寻味,令人神远。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代杰出画家、计人。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其作品魄力雄大,一变古来的钩斫画法,创渲谈的破墨法。宋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注释]

送别:又题,《山中送别》

山中:指王维隐居辋川别墅的所在地蓝田山。掩:关闭。

柴扉:柴门,这里指作者的辋川别墅。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是用语的出处。连上两句是说。春草年年是要重绿的你明年回来还是不回来呢? [译诗、诗意]

(一)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二)我在山中为友人送行后,傍晚,关上院中的那扇柴门。今春的小草明年还会变绿,不知那时我的朋友会不会回来。【思想感情】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乱石》唐诗原文及注释 第5篇

【作品介绍】

《乱石》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70首。

【原文】

乱石

作者:唐李商隐

虎踞龙蹲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

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

【注释】

①以乱石喻当道的黑暗政治势力。张采田系此诗于大中二年罢桂林幕后。

②《左传僖公十年》:“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句谓当道已久。

③《晋书阮籍传》:“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解,乃求为步兵校尉”,“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作者介绍】

《山中》王维唐诗鉴赏 第6篇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产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由“天塞”和“石出”。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显出几分萧瑟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稀疏点缀着的几片红叶,反倒更为显眼。甚至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和流连。

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后两句所展示的则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因此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人行空翠之中,就如同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甚至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因此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 第7篇

1、作品介绍:《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16首。本诗大约作于祖咏开元十三年进士登第前。

2、原文: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

作者:唐王维

萧蛸挂虚牖,蟋蟀鸣前除。

岁晏凉风至,君子复何如。

高馆阒无人,离居不可道。

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

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

中复客汝颍,去年归旧山。

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

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

良会讵几日,终日长相思。

3、注释:

①祖三咏:祖咏,行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俱谓咏开元十二年登第,唐姚合《极玄集》卷上则谓咏“开元十三年进士”。细玩诗意,本诗当作于咏登第前。济州:治所在今山东往平西南。王维自开元九年至十四年春官济州司仓参军。

②萧蛸:即喜蛛,蜘蛛的一种。虚牖:窗户。

③前除:台阶之前。

④阒[qù] :寂静。

⑤汝颖:汝,汝水;颖,颖水,即今颖河。咏曾客居汝坟,有《汝坟别业》。汝、颖二水相邻,汝水在颖水之南,咏居汝水之北、颖水之南,故既可谓汝颖,亦可谓之汝坟。

⑥旧山:咏洛阳人,“旧山”当指咏在洛阳的旧居。

⑦二十载:《唐才子传》卷一:“(祖咏)少与王维为吟侣。”“二十载”当是约举成数而言。

⑧展:适意。

⑨契阔:勤苦。

⑩讵:岂。

4、作者介绍:

王维(7-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5、繁体对照

贈祖三詠(濟州官舍作)

作者:唐王維

蕭蛸挂虛牖,蟋蟀鳴前除。

歲晏涼風至,君子複何如。

高館阒無人,離居不可道。

閑門寂已閉,落日照秋草。

雖有近音信,千裏阻河關。

中複客汝颍,去年歸舊山。

結交二十載,不得壹日展。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 第8篇

洛阳女儿对门居的下一句是“才可容颜十五余”。整句是: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翻译

洛阳城里有个少女,和我对门而居;颜容十分俏丽,年纪正是十五有余。

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的《洛阳女儿行》,此句的意思是洛阳城里有个少女,和我对门而居。全诗是:

洛阳女儿行

作者:王维 年代:唐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赏析:

这首诗写洛阳贵妇生活的富丽豪贵,夫婿行为的.骄奢放荡,揭示了高层社会的骄奢淫逸。

李商隐《览古》唐诗原文及注释 第9篇

【作品介绍】

《览古》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38首。

【原文】

览古

唐李商隐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注释】

①此览古鉴今之作,非针对某一具体君主或政治事件而发。

②《汉书蒯通传》:“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③鲍照《芜城赋》:“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壤以飞文。观基扁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馀载,竟瓜剖而豆分。”赪壤:赤土。墙上涂上红泥作为文采装饰。

④《吴志吴主传》注:“(陈)化对曰:旧说紫盖黄旗,运在东南。”’黄旗紫盖,古代所谓天子气。晋武帝泰始七年,吴王孙皓因黄旗紫盖见于东南之说,曾率数干人由牛诸陆道西上,妄图入洛阳为帝以顺应天命。

⑤《南史宋前废帝本纪》:景和元年,以石头城为长乐宫。

⑥箕山客:指许由。《庄子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之,吾将为名乎?’’又《徐无鬼》:“啮缺遇许由,日:子将奚之?’曰:将逃尧。’”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覽古

李商隱

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鍾墮失天明。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 第10篇

【作品介绍】

《送杨少府贬郴州》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13首。

【原文】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 第11篇

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

君缘接座交珠履,我为分行近翠翘。

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

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注释】

①大中九年十一月,柳仲郢罢东川节度使,内调为吏部侍郎。这是作者罢幕职时寄赠幕府同僚之作。

②不拣:不论。

③霍嫖姚:汉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此借指柳仲郢。从事:担任幕僚。

④君:指同舍。接座:座席相连。珠履:此指上客。战国时楚春申君黄歇有客三千馀人,其上客均穿珠履。行:指酒筵前舞行。翠翘:妇女首饰,此指舞妓。“接座”“分行”均承上“从事”而来。两句互文。

⑤楚雨:用《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皆有托:谓自己与同舍如楚女含情,五年间均有所托。

⑥漳滨卧病:用刘祯诗“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意。这句指自己。

⑦燕台:燕昭王黄金台,指幕府。

⑧衣香:用荀彧事。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 《凤》李商隐唐诗原文及注释

★ 孟浩然《早梅》唐诗原文及注释

★ 送上人唐诗赏析

★ 唐诗之《送上人》

★ 《千字文》原文及注释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 第12篇

【作品介绍】

《梓州罢吟寄同舍》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17首。

【原文】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精选12篇)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 第1篇《与卢象集朱家》王维唐诗原文及注释【作品介绍】《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