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vb编程教学反思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vb编程教学反思(精选6篇)

vb编程教学反思 第1篇

《体验VB编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内容《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设计

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编程加工信息的工作过程和基本特征; 2.教材作用与地位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信息的编程加工”,对这部分内容分两堂课完成。第一节课通过操作和剖析已经编好的计算机程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了解其工作过程,这种通过问题分析形成算法、再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做法,对学生帮助很大。

第二节课主要是通过制作“QQ登陆”这个小程序,体验 VB编程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编程知识。我们认识问题的过程一般都是像课本那样:从概念到案例。即从事物的原理出发,以实例来验证原理。这样的方法虽然对阐述问题的整体性是有益的,但是却并不容易突破难题,给人以就事论事的感觉,没有鲜活的体现。

所以本节采用的策略是:从案例到概念。即从事物的表象出发,根据现象去探索原理。这样的方法更符合青少年的求知心理,也更容易在用技术实现软件模型过程中体验到程序的本质意义和巨大价值。而且要通过例子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语言只是工具,算法才是程序设计的灵魂,从而理解计算机工作的内部机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说自动化信息加工和人性化加工是智能化加工的一个基础。

二、学生分析

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都没有接触到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编程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利用 VB来进行编程方面的基础可以说是零,老师就要从最简单、最基础的方面来引导这些零起点的学生。在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上给他们讲解一下程序设计中的算法以及一些简单的VB编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以及算法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用高级语言编程工具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提高其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了解VB程序设计的界面组成。

2.了解怎样用VB编写简单的小程序,并且运行小程序。

五、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算法和 VB编程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过程

1.第一环节:观看程序,查看代码,了解设计程序的一般过程 通过演示“QQ登陆框“小程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学生观察其界面。分析其程序。

教师:上节课大家通过修改程序体验了一下编程的神奇力量,今天这堂课大家就变身真正的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编写代码,大显身手了!首先,我们来设计它的外观吧!

第二环节 上手模拟软件外观。

认识算法:制作软件需要编写程序,编写程序要有一定的工具,事先还要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即算法。以盖房子为例讲解算法:预计有多少房间,规划每个房间的功能是什么,建筑的过程是怎样的,最后的装修使用等。

操作演示:从制作软件者的视角,了解 VB的结构特点。(1)控件。

VB就像盖房,有各种材料、器件——控件,以图像控件为例,演示给学生插入一个控件。(2)控件的属性。

每个控件都有一定的属性,就像壁画有名称、大小、内容、位置等。为图像控件的 Picture属性引入一个图片。

(3)事件响应代码。

有的控件要能响应一定的功能要求——事件。就像门铃按动时有声音,按门铃就是事件,声音就是响应。

教师演示如何设计程序界面!(演示一个控件即可!更改其属性,并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对象的属性说明,选择相应的属性进行修改。)

学生:设计程序界面。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对象的名称。第三环节 探索软件智慧的来源。

教师:设计好了程序界面,我们运行程序,是否会相应我们的操作!我们输入了正确的账号和密码,就会显示登录成功的界面吗?

学生:不会!要给它编写代码!

教师:是呀!我们刚才只是给它一个躯体,并没有赋予它灵魂!只有编写了正确的代码,它才会按照我们的指令去操作!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程序!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登陆成功? 学生: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教师:什么时候出现错误的提示:

学生:账号错误或密码错误或者账号密码都错误!

教师:分析得非常好!明确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就开始动手编写代码吧!(高一的数学已经了解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学生读懂程序没有什么障碍!老师稍加点拨即可!)

问题是我们现在对那个对象编写代码?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单击“登陆”按钮才引发的事件,应当对“登陆”按钮编写代码!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mm = “gl123” hm = “2423366923” sr = Text2.Text If sr = mm And Text1.Text = hm Then Form2.Show Else MsgBox(“密码输入错误!”)End End If End Sub 教师和学生共同理解程序。

教师:在编写程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就需要进行运行和调试!解决编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我输入的密码为什么不能以“*”显示? 教师:在文本框有一个passwordchar属性,大家更改一下看看如何?

还可以对程序进行哪些修改呢?我们有时遇到网络很差,想取消登陆怎么办?引导学生对程序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第四环节 总结程序的作用及程序的结构特点。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课标,从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没有用教材提供的例子,而用教师自己设计的例子——设计QQ登陆程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程序设计语言,了解了程序涉及的三种结构,从学生熟知的例子入手,这样引入课题自然、清楚,更重要的是简化了“算法”和简化了程序,课堂效果较好,达到了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最为成功的地方是,以学生为本,紧扣课标,教材处理恰当。通过分析通过剖析程序让学生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学生上机实践,亲身感受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感悟编程的过程,感受到编程就像跟计算机对话一样;

2.分层教学的实施

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零起点”学生亲身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懂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非零起点”的学生在“零起点”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程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标的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感悟和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感悟程序设计的过程像什么活动一样,好多学生都能感悟出像对话一样,这正是程序设计的“精髓”。教师告诉学生编程不但能解决画函数图像这样的小问题,还能解决更大更复杂的问题,你们现在所用的 Office就是用VB开发出来的,你们以前所学内容主要是在应用别人开发的程序,如果有一天你能开发出程序让别人使用,那么你的计算机水平将上一个台阶,你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4.不足

前面在程序设计界面上,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在完善程序,如密码框改变其属性passwordchar,设计取消登陆框的“取消”按钮,没有完成。

vb编程教学反思 第2篇

“&”替换“+”

在很多人的编程语言中,用“+”来连接字符串,这样容易导致歧义,良好的习惯是用“&”来连接字符串.

不正确:

Dim sMessage As String

sMessage = “1” + “2”

正确:

Dim sMessage As String

sMessage = “1” & “2”

注意:“&”的.后面有个空格

在简单的选择条件情况下,使用IIf函数

繁琐的代码:

If nNum = 0 Then

sName = “sancy”

Else

sName = “Xu”

End If

简单的代码:

VB编程应用与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第3篇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 中职学校的教学条件得以极大地改善, 许多课程的教学可以选择在多媒体电脑室进行, 使得教师的教学组织更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 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也更加多元和有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不少教师发现现有的软件并不适合课程要求, 或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 因此迫切需要一些针对性强的小型软件 (程序) 来补充,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人就曾应财经类的老师要求编写过一些应用程序, 其中一个用VB编写的程序协助其在全国的说课比赛中获得说课三等奖和教学组织一等奖。

VB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工具, 它的语法简单易学, 功能强大, 具有代码提示、出错提示和调试功能, 代码编写方便;同时它的可视化布局功能强大, 能实时观察程序运行结果, 因此对于中小型应用程序的设计, VB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 VB课程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主要体现在:由于学生数学、英语的基础较差, 对代码的理解能力差, 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吃力, 造成兴趣降低, 产生畏难心理, 从而丧失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改善教学效果,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 对VB教学及教辅软件的应用进行了一些尝试、摸索和探讨。

2. 案例分析

客户需求是把课堂练习 (图片型) 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发个学生, 学生完成后再传回教师机。其中, 文件的收发可以交给现有的系统完成, 编程不需要解决这个功能。

2.1 程序要实现的功能

(1) 打开文档。

(2) 做作业。

(3) 用橡皮擦修改。

(4) 图片可能需要旋转。

(5) 保存作业。

(6) 考虑到程序对不同操作系统环境的兼容性要求, 需要对程序进行打包。

2.2 流程图

3. 程序设计

3.1 审单界面

commondialog (通用对话框) 用来打开文件 (课堂练习) , 审单按钮用来进入下一个功能模块。本模块用来打开课堂作业, 如成功则进入下一个模块并显示作业, 否则提示“导入错误”, 并停留继续等待。

3.2 代码编写

'设定标志k, 防止打开图片后鼠标的微小移动造成的划线

3.3 主窗体

接收单按钮和通用对话框按钮用来保存图片作业, 旋转按钮和两个图片框 (picture1和picture2, 其中picture2不可见, 其属性visible=false) 用来显示和旋转图片, 退出按钮功能是退出整个程序。

(1) 窗体加载代码

(2) 旋转

由于无法直接编程旋转图片框, 因此这里要借助API函数。API称为应用程序接口, 是留给应用程序的一个调用接口, 是一套用来控制的各个部件的外观和行为的预先定义的Windows函数组成。本例使用的API函数是Plg Blt, 该函数的功能是复制一幅位图, 同时将其转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它可对位图进行旋转处理。

Ⅰ:旋转的流程

Ⅱ:Plg Blt函数旋转效果图示 (0, 1, 2为图片旋转的3个控制顶点)

Ⅲ:Plg Blt函数介绍

(3) 做作业

(4) 修改作业

3.4 打包

由于本案VB6.0编写的程序需要在win7运行, 而win7不包含一些必要的程序组件, 即win7环境不支持VB6.0版的程序, 因此需要将程序打包后在win7中安装才能突破win7限制。VB6.0支持程序打包。

(1) 打开“打包和扩展向导”

(2) 选择打包命令 (按提示操作即可, 不再赘述)

(3) 安装程序

打开打包后新形成文件夹“包”, 找到setup.exe程序, 双击运行安装。安装后可以在开始菜单看到安装后的程序, 单击“工程1”即可运行程序。

从本案的实施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VB作为可视化编程工具本身功能是十分强大的, API函数的嵌入又使其功能得到丰富和完善, 为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方法。

4. 总结和思考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 掌握一种编程语言是必需的, 意义不言而喻。而VB作为功能强大、门槛较低、容易上手的编程语言, 非常适合中职水平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但是实际上, 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逻辑思维能力普遍欠缺,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师的教学效果, 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编程能力普遍不强。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如何提高VB教学的效率, 因材施教, 改善教学质量,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 VB编程需要扎实的基础和一定的知识面, 通过本案例的实践, 本人认为, 在对学生知识面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上, 必须坚持“宽基础”的教学方针;在VB的专业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多联系实际, 从实际案例入手, 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以真实的案例 (“活模块”) 为背景开展教学过程, 而不应仅仅拘泥于对枯燥的代码本身的理解。同时注重针对性、实用性,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职课程教学中, 教辅软件对于很多课程是必要的。但是购买教辅软件, 需要不菲的费用, 而且某些教辅软件往往注重“大而全”, 却并没有为课程“量身订做”, 针对性不强, 有的课程只需要用到软件的少部分功能。因此, 如果能够结合VB编程课程制作一些简短的教辅软件作为实际案例, 既能够提高VB编程的针对性、实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为其它课程的教学提供辅助, 实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提高VB课程教学的效率, 丰富教学的手段, 改善教学效果。

摘要:近年来, 由于生源素质不断滑坡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和厌学心理, 作为专业课VB教学首当其冲地陷入困难中, 如何改变这一状况, 本文从VB的一个具体案例入手, 阐述了学习VB的重要性, 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思考。

试析VB语言编程的教学对策 第4篇

关键词:VB语言编程;教学对策;计算机技术

一、VB语言编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VB语言主要是针对设计对象进行可视化的编程设计,能对页面进行可视化设计,而且具有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等功能,其重点在于如何设计友好界面、如何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省去了针对过程语言的一些程序,使编程设计更加轻松方便,有利于程序开发效率的提升。

该课程是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将程序设计运用到实际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多数学生而言,以前并未接触过语言编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当,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许多学生因为理论的难以理解而止步,以至于VB语言编程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

VB教学通常有两大版块,一是界面设计,操作较为容易,但需注重细节的处理;二是程序代码设计,需要极好的抽象逻辑思维,对学生有难度。

二、提升VB语言编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1.深入研究教材,选择典型例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和材料,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对于初学者,常常没有头绪,且对学习重点认识不清,在茫然中极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提前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思路,突出重点,让学生有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时,务必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后,再利用适宜的方法对其逻辑思维进行训练,保证学生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然后由浅而深。因为VB的逻辑性较强,教学过程务必要重视前后的逻辑关系,将内容互相衔接,环环相扣,无形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如,从普通变量到数组变量,再到数组控件。须注意的是,教材内容要结合实际所需,根据实际变化而做适当的调整。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内容,需要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单一,而且理论内容枯燥,学生容易反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尝试不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供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常用的方法有演示法、讲解法和小组学习法、归纳法等,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需加强教学的趣味性,以一些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令其独立思考,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for循环语句的讲解中,可利用印度“象棋数麦粒”的故事吸引学生,令其对循环有初步认识,将理论和实际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必会主动思考学习内容。针对数组中的数据排序问题,教师可通过演示法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方式演示排序过程,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课堂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逻辑方式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结构都存在着差异,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而应掌握多种方法,为全体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课后实践实例的选择

课后实践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绝不能忽视,只有养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才能提升程序设计水平。VB编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其目的也是学以致用,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主要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课堂时间有限,很难开展具体的实践练习。教师可留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为拓展实例,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同时,既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巩固,又积累了实践经验。

实例应符合两点要求,尽量贴近实际生活,和所学内容相关。如,某些常用控件的内容,可借助腾讯QQ的普及性,让学生进行QQ登录界面的设计;控件数组的教学,可以计算器的制作设计作为实例;在菜单、多文档等操作中,可让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一些简易文档编辑器的制作。

VB语言编程的作用日益凸显,为加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教师应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引进一些有针对性的例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应多加实践。

参考文献:

[1]肖天灿.VB语言编程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7(3):190-191.

[2]王素芳.关于提高学生VB語言编程能力的方法探讨[J].科技视界,2013,27(4):213-214.

[3]李祖科.提高学生VB语言编程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2011,24(5):178-179.

vb语言编程教案 第5篇

题:vb语言编程概述 课 时:2课时 授课时间:2011.09.05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熟悉VB界面和VB集成开发环境;

2.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编简单的VB应用程序;

教学要求:1.掌握VB基础知识。

2.会编简单的VB应用程序。

教学重点:1.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

2.编写简单VB应用程序。

教学难点:在熟悉VB界面的同时学习编写简单VB应用程序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一、VB简介

BASIC是英文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的缩写,它是专门为初学者设计的高级语言。Visual Basic是Microsoft公司于1991年推出的基于窗口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

a.“Visual”是“可视化的”、“形象化的”的意思。b.因此Visual Basic也具有易学易用的特点

c.目前Visual Basic的最新版本是Visual Basic 6.0(简称VB 6.0)

二、启动VB

1、首先显示“新建工程”对话框

直接单击“打开”按钮,创建“标准EXE”类型应用程序,进入集成开发环境主界面。

2、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各元素 1)标题栏:用来显示窗口的标题。2)菜单栏 3)工具栏 4)工具箱 5)窗体窗口 6)工程窗口 7)属性窗口 8)窗体布局窗口

三、通过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快速入门

【例1.1(实训1,p16)】制作一个的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的运行界面。它由一个窗体、一个文本框、一个标签和一个命令按钮组成。当用户单击命令按钮“显示”时,文本框中出现“教你学VB”。1.新建工程 2.添加文本框Text1 3.添加命令按钮Command1 4.添加标签Label1 5.设置属性 6.编写事件过程代码

前面的工作把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好了,属性也设置完毕。但现在应用程序并不能实现实际的功能。为了使它具有一定的功能,还必须为对象编写实现某一功能的事件过程代码。1)双击窗体上的“显示”按钮,屏幕上出现代码窗口,程序代码就在这里编写。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Text1.Text = “欢迎使用VB” End Sub 2)运行应用程序 3)保存应用程序

VB应用程序至少有两种文件需要保存: · 窗体文件(.frm)· 工程文件(.vbp)4)生成EXE文件

四、总结步骤

设计VB应用程序主要有以下4个步骤:(1)设计用户界面。(2)设置属性。(3)编写代码。(4)保存和运行调试程序,生成EXE文件。

五、知识延伸

1、只有一个文本框的实例 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Text1.Text = “教你学VB“ End Sub

2、多个文本框时 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Text1.Text = ”教你学VB“ Text2.Text = “欢迎使用VB“ End Sub

3、按照系统的元件特性分类(分别举例说明)课后实训1 第二个命令按钮:清除 第三个命令按钮:退出 步骤:

1.添加2个命令按钮 2.双击按钮,进入编程状态 3.和显示按钮命令编程相似 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Text1.Text = ” “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End End Sub

4、图片的加载方法

Private Sub Form_Load()Image1.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1.BMP”)End Sub

六、小结 1.熟悉界面。

VB与MATLAB混合编程探讨 第6篇

摘要:介绍了VB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二者结合可以充分利用VB的方便快捷和MATLAB软件工具箱的强大功能。

关键词:VB VC++ MATLAB DLL 编译 MATLAB Add-in

MATLAB是MathWorks公司开发的科学计算环境,具有强大的计算绘图能力,提供大量的函数库、工具箱,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工程计算领域,被誉为“演算纸”式的工程计算工具。但是MATLAB语言是一种解释执行的脚本语言,运算速度较慢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Visual Basic作为一门易学易用的编程语言,受到很多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其执行速度相对较快,界面友好。因此实现VB与MATLAB混合编程,可以为科研工作和工程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 基本思路及实现方法

MATLAB提供了与C++、Fortran的程序接口,并没有提供直接与VB的接口。目前VB与MATLAB混合编程方面主要使用以下一些方法:

(1)在VB中通过调用MATLAB的引擎(Engine)接口,使用Windows的OLE或ActiveX通道与MATLAB通信。(本网网收集整理)通过Object.Execute?MATLAB语句?在程序中直接使用MATLAB提供的函数库和图形库。这种方法可以较快地编写出程序;但在调用引擎时,会在后台启动一个MATLAB进程,影响程序运行速度,占用内存。

(2)通过使用嵌入VB的矩阵函数库MatrixVB的方法。MatrixVB是由原MathTools公司开发的第三方插件,利用与MATLAB相似的函数、语法嵌入到VB中,可以象使用VB的函数、命令一样使用MATLAB函数。这种方法语法和函数使用比较简单,编程效率很高,几乎完全融入VB语言,特别对图形的处理非常方便,弥补了其他方法在图形处理上的弱点。安装后,只需在打开的工程中添加MatrixVB库即可(在工程->引用对话框中选中MMatrix)。但由于其仍然采用解释执行,执行效率较低,实时运算难以实现。

(3)借助Visual C++与MATLAB的接口,将MATLAB的程序文件(.M)编译为动态链接库(.DLL),VB在代码中调用生成的.DLL中的函数,实现算法,便于用户脱离MATLAB环境使用。由于算法部分采用C++语句,运行速度较快,可应用于实时运算。这种方法对开发者在设置和编程上有一定要求,本文将详细阐述具体实现步骤。其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第一步,编写M文件。在MATLAB中打开Editor,按照MATLAB程序格式输入代码,实现算法,调试成功。注意:M文件必须以Function开始,避免在VC++中出现转换错误。

第二步,使用MATLAB6.0新提供的编译插件MATLAB Add-in在VC++中转换为C文件。在转换前做好MATLAB与VC++的接口连接。步骤如下:

・在MATLAB中运行“mex -setup”,选择Microsoft Visual C/C++ version 6.0选项,安装MATLAB Add-in文件到VC++目录,确认;接着运行“mbuild -setup”,选择Microsoft Visual C/C++ version 6.0作为本地默认编译器;然后在MATLAB下运行“cd?prefdir?”和“mccsavepath”命令,MATLAB Add-in可以脱离MATLAB环境找到MATLAB路径。

・在VC++中选择“工具?tools?->定制(customize)->附加项和宏文件?Add-ins and Macro Files?页”,选中“MATLAB Add-in”。这样,在VC++工具栏出现MATLAB Add-in图标,在VC++新建工程对话框中会出现“MATLAB Project Wizard”。至此连接工作完成。

・打开VC++,在新建工程中选择“MATLAB Project Wizard”,按照提示,选择“Shalled M-dll”,输入M文件位置,VC++开始转换。如果M文件没有错误,在工程文件夹中会生成一系列.C文件。其中与M文件同名的.C文件即为转换的C代码。

第三步,编译DLL文件(强烈建议不要对刚刚生成的C代码作任何修改)。选择“编译”菜单,构建.DLL文件,在文件夹中会生成与工程名相同的DLL文件。

第四步,在VB中调用DLL文件。在第二步生成的C代码中找到所要的接口函数,注意大小写,记下函数名。在VB中使用Declare语句声明这个函数。在窗体的“通用-声明”输入如下语法:

Declare Function /Sub <函

数名> Lib “”Alias “<函数名>” ?<参数表>? as (具体语法可参看VB使用手册)。

在程序代码中直接调用声明的函数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函数调用过程中的参数传递问题。由于VB和C的数据类型以及参数传递形式不太一样,传递不当,可能会造成调试困难。特别是MATLAB中用到的大量矩阵(数组)参数,调用需十分当心。本文在下面例子中采用文件方式传递参数,利用VB和MATLAB的文件读写功能传递数组参数,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可以方便稳妥地实现数据传递。

2 应用举例

在VB中利用随机数生成16个10以内的整数,作为一个信号序列,利用MATLAB的快速傅立叶变换函数(FFT)对序列进行变换,再将变换结果传递回VB,并显示在窗体上。

在MATLAB中编辑好M文件(test.m),实现读取序列文件及FFT并写回序列文件,调试成功。代码如下:

function t

fid=fopen?'t.txt'?'rt+'?? %以读写文本方式打开

文件

?a?count?=fscanf?fid?'%d'?? %文件以整数格式读入

矩阵a

m=fft?a?count?? %FFT运算

frewind?fid?? %文件指针指向文件头

fprintf?fid?'%f'?m?? %向文件写入矩阵m

fclose?fid??

按照前述步骤在VC++中转换为test.c文件,找到接口函数,本例为mlfTest()。

void mlfTest(void){? ?

mlfEnterNewContext(0,0);??

Mtest;

mlfRestorePreviousContext(0,0);?

}

编译生成test.dll文件。

在VB中生成随机序列并写入文件: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Randomize

Dim i As Integer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String

Text1.Text = ″″

Open App.Path & ″ .txt ″ For Output As #1

For i = 1 To 16

a = Int(10 * Rnd)

Print #1, LTrim(a)

b = b & Str(a) & Chr(13) & Chr(10)

Next i

Text1.Text = b

Close #1

End Sub

声明mlfTest()函数:

Private Declare Sub mlfTest Lib ″G? estdlldll.dll″ ??

调用该函数的事件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MlfTest '调用函数

End Sub

本例中未向函数传递参数,也无需函数返回运算结果,故采用调用子程序过程(Sub)方式直接调用。结果由VB读取文件获得: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Dim str1 As String

Dim str2 As String

Text2.Text =

″″

Open App.Path & ″ .txt″ For Input As #1

Do While Not EOF?1?

Line Input #1? str1

str2 = str2 & str1 & Chr(13) & Chr(10)

Loop

Text2.Text = str2

Close #1

End Sub

vb编程教学反思

vb编程教学反思(精选6篇)vb编程教学反思 第1篇《体验VB编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内容《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设计初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