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vb学习中val函数补充用法vb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vb学习中val函数补充用法vb(精选3篇)

vb学习中val函数补充用法vb 第1篇

Val函数在执行转换时,在它不能识别为数字的第一个字符上,停止读入字符串。那些被认为是数值的一部分的符号和字符,例如美元号($)与逗号(,),都不能被识别。但是函数可以识别进位制符号&O(八进制)和&H(十六进制).空格、制表符和换行符都从参数中被去掉。

浅析Vb中trim函数的重要性 第2篇

关键词:vb,print,trim

Vb编程语言其全称为visual basic, 即可视化编程语言。它具有基于对象的可视化设计工具, 并且采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在vb中通常需要在窗体上或控件中输出图形, 此时trim函数将对正确输出图形形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便于理解, 本文首先对print方法和trim函数进行简介, 然后通过实例来验证trim函数在print方法中的重要性。

1、print使用方法简介

Print方法的作用是在对象上输出信息, 默认的对象为窗体, 还可在picturebox控件中输出相应信息。Print方法的语法格式为:

[对象].Print[|spc (n) |tab (n) |][表达式列表][;|, ]

对象:可以是窗体 (form) 、图片框 (picturebox) 或打印机 (printer) 。若省略对象则在窗体上输出。

Spc (n) 函数:输出时插入n各空格 (从当前打印位置起空n个空格) , 允许重复使用。

Tab (n) 函数:输出表达式时定位于第n列 (从对象界面最左端第一列开始计算的第n列) , 允许重复使用。

表达式列表:要输出的数值或字符串表达式, 若省略。则输出一个空行, 多个表达式之间用空格、逗号、分号分隔, 也可出现spc和tab函数。

; (分号) :表示光标定位在上一个显示的字符后。

, (逗号) :表示光标定位在下一个打印区的开始位置处, 打印区每隔14列开始。

无";"或", "表示输出后换行。

2、tirm函数功能简介

在vb中用print方法输出信息时很多时候要用到trim函数, 它的作用是去掉字符串两边的空格。如Print Trim ("abcd") , 则输出时为"abcd";而如果直接写为Print"abcd", 则输出为"abcd", 其中含有原有的空格。

3、print方法中trim函数应用实例

用单循环结构实现图1所示的界面。

本例输出为一个由有序的阿拉伯数字组成的金字塔图形, 程序代码如下:

在此程序中有这样几个知识点:

For循环的执行过程为:

1) 循环变量被赋初值

2) 判断循环变量的值是否超过终值。若未超过终值执行循环体。否则, 结束循环, 执行next后的下一个语句。

3) 循环变量加步长, 转2) 继续循环。

B.Print方法和tab函数以及trim函数在前面已做了叙述, 不再赘述。

C.字符串函数String

String (N, C) 表示返回由C中首字符组成的N个相同字符的字符串。如string (3, "abcdeg") 则返回

"aaa"

介绍以上知识点后我们不难读懂这段程序, 循环变量i从1到9重复执行9次, 因此这个循环决定了图形输出为9行, 接着我们可以看出图形中每行的字符个数与循环变量i的关系满足表达式 (2*i-1) , str (i) 是将数值型的i转换为字符串型, 用str () 函数原因在于string () 函数只能取字符串或是字符型的数字而不能取数值型的数字所以Print tab (10-i) ;string (2*i-1, trim (str (i) ) ) 能实现图1所示图形。

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trim函数, 如果将trim函数去掉, 而其它程序语句保持原样, 则输出结果大不相同, 如图2。

它为一个空图, 其原因是循环体内的显示用string函数来实现, 即string (2*i-1, trim (str (i) ) ) 其中str (i) 表示将数值类型i转换成字符串, 因为将数值转换为字符串后, 系统自动在数字前加符号位, 正数为空格, 负数为"-"号, 而string函数只取字符串中的第一个字符, 本例为空格, 因此它正好取的是空格, 所以结果即为图2所示。如果将此代码中的str (i) 改为str (-i) string函数取的是负号 (-) , 结果则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没有trim函数即使其它的语句都对却打印不出正确的图形效果。

4、小结

通过这个实例使我们充分认识到trim函数的重要性。并且对计算机内数字转换为字符串时, 存在正负数符号占位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龚沛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在VB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篇

【关键词】VB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34-01

作为微软公司推出的程序设计语言的VB,不仅包含的内容丰富,并且简单易学,很适合程序设计语言的初学者。也就是这一点,VB也就成为了众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但是,这门课程不仅知识点多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对于这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无疑被排在了枯燥无味还有比较难的课程里面。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用比较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并且较快的掌握这门课。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有关的经验。

一、让学生了解VB的重要性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平时自己知道一些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去学这门既枯燥有较难的课程。但是他们不知道,学习VB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且还会培养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比较严谨的逻辑思维,甚至还可以利用VB的知识解决自己专业还有平时一些有关计算机的问题。另外,在国家的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中还专门设有VB二级考试。因此,这就可以看出学习这门课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还有生活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在课上,教师应该专门介绍一下学习此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此课程的意义。

二、演示趣味实例

在西方,一些教育学者认为,知识就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有用的。因此,在让学生了解到学习VB的重要性之外,还要让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兴趣。如果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即使这门课教师对这么课准备的特别充分,也不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更不用说在课余时间学生会花时间这方面了。

在VB中,许多知识都比较抽象难懂,因此这也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要只是对学生灌输理论性的知识,而是结合实际情况还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在课上进行一些比较有趣的演示。比如说在讲到小时钟控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自己做一个简单的倒计时的牌子,通过这个牌子来具体详细的讲解有关时钟控件的用法。教师还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玩一些与VB有关的五子棋等小游戏,这样学生不仅在这个过程中玩得尽兴,还能感受到VB的魅力,因此,学生便会对此产生一些兴趣,这也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门课。

三、学生参与编程

在以前的VB教学中,教师只是在幻灯片中放映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照着幻灯片来讲解,并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做虽然能够让老师节约时间以便能够传授更多的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还会对这门课产生一种负担的心里。因为,采用这种方式,学生面对的是自己所不知道的大量知识,如果稍微一分神,便会错过很多知识的讲解,思路自然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这也就造成了教师需要重复好几遍才能让学生明白,这不仅浪费了学习的时间,还使得教学进度不增反减。这便不得不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我看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先制作一个简单的程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在去讲解有关的知识点,最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编写程序来解决问题。这种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练习,并且参与到编程中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且还间接性的提高了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还有动手能力。当然,在课堂上的举例教师也要慎重的选择,因为例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选择的例子不仅要符合实际并且还要与课本中的知识点相接应,让学生在课上尽快的接受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有所应用。

四、设置陷阱

教师在课堂知识自己一味的讲解正确的知识不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讲解一些例题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设置陷阱,并且帮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对此知识点印象深刻,真正的掌握此知识点。

比如教师在讲解整型变量还有长整型变量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理解两者之间所能保存的整数的范围不同,便可以设计一个如下的实验。首先让学生计算6!,根据所学的知识学生很快便可以将此程序编解出来:

Dim i as integer,k as integer

k=1

Fori:l to 6

k=k*i

Nexti

Print k

运行之后得出结果为720,正确。但是接下来,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计算10!。很多的学生只是在上一个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只是把“for i=1 to 6”改为“for i=l to 10”,运行之后发现并没有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把长整型变量与整型变量之间的区别进行讲解,并且在讲解之后,让学生重新修改上面的程序,这时学生便会很快找出问题所在。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便会对这两个概念有更深的认识。运用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还能体会到自己亲手解决问题的快乐。

五、重视情感因素

在现在的高校教育中只是注重教学内容,从而对情感因素对教学的作用进行忽略。有关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情感能够让学生全方面发展,消极的情感则就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阻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想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足够的尊重。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要做到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让学生在课上感受到尊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还可以让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从而在学习上进步;其次,教师要学会多多表扬学生。因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不时的表扬学生不仅能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还能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有所提高;最后,教师要适时得进行批评。在前面有提到过积极地情感能让学生促进学习,其中积极的情感不仅是要教师鼓励学生还包括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进行改正。在批评的时候,教师也要运用合适的方式,不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六、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师教学得法就好。VB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了解一下变成的基本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并且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着这个目标,在保证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进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曹丹.在VB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信息,2010,(3)

vb学习中val函数补充用法vb

vb学习中val函数补充用法vb(精选3篇)vb学习中val函数补充用法vb 第1篇Val函数在执行转换时,在它不能识别为数字的第一个字符上,停止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