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心血管异常论文
胎儿心血管异常论文(精选10篇)
胎儿心血管异常论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4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彩超检查出中孕期产妇胎儿伴有心血管异常100例, 孕妇年龄21~42岁, 平均年龄为26.5岁;胎龄16~31周, 平均24.9周。100例孕妇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分娩, 或者因确诊心脏畸形胎儿进行引产手术。对相关结果与产前彩超检查进行验证。1.2检查方法采用上海麦迪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G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5 MHz。指导孕妇平卧位或者侧卧位, 先全局观察, 接着对其体内胎儿的头部、颈部、脊柱部位、四肢部、胸部、腹部、羊水状况进行常规检查。然后, 超声对胎儿由颈椎向下纵切面扫描, 最终探查到骶尾骨尖部位。接着分段检查, 观察并确定胎儿心房位置, 扫描检查胎方位、胸腹部的器官和大血管的排列状况;房室与心室连接状况, 胎儿大动脉血管与各心室的连接情况及发育状况, 胎儿的肺静脉和心房连接情况, 密切观察各部位的变化图像, 查找病变根源。
2 结果
本组中孕期彩超检查出的100例胎儿心血管异常者中, 有11例心脏变大, 29例心外畸形, 57例属于单纯心脏畸形, 3例胎儿心脏出现肿瘤。部分胎儿分娩, 一部分确诊患病胎儿进行引产手术检验证实, 彩超检查准确率达95%, 其5例彩超检查与实际情况不符, 占5%。
3 讨论
目前, 我国新生儿伴有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病率达5‰~10‰[2], 给产妇和家庭带来极大痛苦, 加重了经济负担, 不利于我国人口的优化生育。因此, 在产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产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非常重要, 能够明确观察和诊断出胎儿先天性心血管异常情况, 为孕妇继续妊娠或者采取手术引产提供科学依据, 使并发症大大减少, 提高优生率。彩超成为产前非创伤性检查和诊断的唯一手段。
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可以分为非结构性和结构性异常, 其中非结构性异常是胚胎发育完成后出现的异常, 而结构性异常是指胚胎发育的同时就出现心脏结构异常[3]。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胎儿的心脏结构进行明确鉴别和诊断, 准确率达95%, 效果非常显著。本组100例中孕期胎儿彩超检查中, 11例心脏变大者主要是胎儿出现冠状静脉窦增大, 当胎儿足月出生后进行彩超心电图检查, 证实胎儿的左侧上腔静脉残存现象;心外畸形29例中, 有单发心脏畸形者8例, 多个心系和器官复杂心脏畸形21例;经超声扫描检查单纯心脏畸形57例, 属于单纯室间隔缺损, 约0.16~0.64 cm, 主要是心脏膜周部位、心肌部位和流出道部位出现缺损, 是原发性房间隔缺损;胎儿心脏肿瘤3例, 其单发肿瘤在右心室间隔处附着, 肿瘤大小为0.79 cm×1.06 cm。而多发肿瘤在左心室的心尖部2个、右心室侧面2个, 大小0.46 cm×0.57 cm。对彩超筛查出来的胎儿心血管异常的孕妇, 分别进行分段法彩超扫描, 根据诊断结果, 分别进行治疗和处理, 有21例孕妇个人坚持继续妊娠, 顺利分娩, 对新生儿进行出生后体检;另79例孕妇做了引产手术, 并对胎儿进行尸检。临床检验证明, 本次彩超检查诊断与事实结果相符率达95%, 充分证明了彩超对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诊断非常有效, 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科学依据。
在临床上, 及早发现孕妇胎儿是否伴有心血管异常, 并能够准确诊断, 并做出相关治疗或处理措施, 是彩超医务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因此, 从事超声工作的医生, 必须不断学习仪器操作技术和相关影像知识, 对各种胎儿心血管异常情况做出科学分析和判断, 为临床医生最终诊断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 从而提高诊断水平, 更好地为临床服务[4]。同时, 要认清彩超是采用无创诊断技术, 对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完全依赖彩超检查, 还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检测经验, 对各种各样的胎儿异常性心血管超声特征做出准确判断, 进而提高检出率, 使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 提高新生儿优生率。
总之, 对中孕期孕妇进行产前彩超筛查, 能够明确胎儿是否伴有心血管异常, 对各种心脏畸形科学诊断, 使临床医生及时进行可行性干预, 或者建议孕妇及其家属放弃继续妊娠, 做引产手术, 减少先天性心脏畸形新生儿的出生, 为家庭和社会减轻经济压力,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出现异常的彩超筛查情况, 并研究其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4月-2012年3月间彩超检查胎龄16~31周中孕期产妇胎儿心血管异常100例, 回顾性分析胎儿心血管病变的彩超图像。结果:彩超筛查出胎儿心脏变大者11例, 心外畸形者29例, 单纯心脏畸形者57例, 胎儿心脏肿瘤3例。结论:产妇中孕期彩超筛查对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彩超筛查,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云华.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方法及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2, 4 (3) :188-189.
[2]苏红梅, 卢萍.1996年~1999年广州市出生缺陷检测资料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0, 15 (10) :641-643.
[3]吴雅峰.胎儿心血管超声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7-145.
[4]古琳若, 马洪, 肖丽达, 等.超声心动图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 2007, 18 (10) :32-33.
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的临床护理心得 第2篇
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0例产检孕妇为实验对象,其中40例患者被确诊为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并对确诊产妇实施系统性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护理,所有产妇均顺利完成分娩,且母子平安,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讨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针对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系统性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胎位胎儿发育异常护理心得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63-02
产妇分娩时,除枕前位属于正常胎位以外,其他胎位均属于异常胎位,胎位异常的发生率通常占产妇总数的10%左右,其中最为常见的胎位异常类型是胎头异常,主要包括:6%至7%的额先露、而先露、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3%至4%的胎产式异常的臀先露,1‰至2.5‰的肩先露。本次临床实验对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0例产检孕妇为实验对象,其中40例患者被确诊为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患者年龄范围在21岁至3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7.5±1.2)岁,平均孕周为(33.2±0.6)周。所有产妇均无畸形儿和巨大胎儿分娩的家族史,且无糖尿病史和头盆不称。
1.2护理目标。第一,新生儿健康出生和发育;第二,产妇自愿接受本次临床实验,且全部顺利分娩,未发生母婴并发症;第三,产妇能够说明胎儿发育异常和胎位异常对母婴造成的影响。
1.3护理措施。
1.3.1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状况,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第一,加强产前检查,督促孕妇定期到院接受产检,广泛宣传产检的必要性,为产妇制定详细的产检记录,并定期抽查记录。若发现胎儿及胎位异常状况,应及时加以纠正,并根据产妇情况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
第二,按照产检结果,综合分析胎儿发育情况,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并协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处理方案。若胎儿发生脑积水等畸形症状,应及时终止妊娠。
第三,提供相关信息。护理人员应掌握全面详细的孕妇产前资料,及时向产妇及其家属报告,并进行必要的宣传和解释,使获得产妇及其家属的合作和理解。
1.3.2加强分娩期的護理与监测,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第一,对于确诊为巨大胎儿,或发生明显的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等症状的产妇,应嘱患者随时做好接受剖宫产的各种产前准备。
第二,在决定实施阴道分娩时,应重视下述护理要点:首先,为产妇提供营养和精神支持,必要时给予输液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临产时嘱产妇保存体力,以合适卧位,如患者选择枕后位则要避免过早屏气用力,避免软产道受压或宫颈水肿,同时指导患者朝向胎背对侧,保持侧卧,以保证胎头转向前方。其次,避免胎膜早破。对于发生胎儿及胎位异常产妇,应避免灌肠和肛肠检查,降低活动量。一旦发生胎膜破裂,需及时观察胎心音,嘱产妇抬高臀部或取侧卧为,若胎心音发生改变,则立即实施阴道或肛查检查,尽早排除脐带脱垂的可能。再次,防止产后出血及滞产。嘱产妇在宫缩间歇时通过放松技巧和呼吸技巧缓解产时不适,将膀胱排空,以防止影响子宫收缩。第二产程辅助人员应准备好新生儿抢救、阴道助产和会阴侧切所用物品,还可通过阴道助产来缩短第二产程。对于第三产程产妇需全面检查胎盘和胎膜是否完整,以及软产道是否有撕裂现象,如有必要需按医嘱应用抗生素和宫缩剂,以避免产后感染或出血。最后,及时准确绘制产程图。通过产程图,医护人员和产妇均能够一目了然地观察产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异常问题1。有医学研究认为,张宫口长度应在2cm以上时,才需要记录产程图,以防止假临产造成产程图过长,进而误导临床处理过程。若产妇有延长潜伏期倾向,则可通过应用镇静剂来解除患者的不安情绪,保证其获得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通过人工破膜促进产程发展,同时通过使用催产素来保持患者良好的宫缩。对于发生宫颈水肿或坚韧的患者,可行徒手宫口扩张和局部封闭2。若患者宫口虽然开大3cm以上,但跨耻征仍为阳性且先露在S-2以上,或是经过4至6小时的积极处理,却仍未进入活跃期,则需实施头盆不称临床检查,或剖宫产手术。对于活跃期胎先露下降阻滞或延缓,以及宫口扩张停滞或缓慢的患者,需预防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问题,进行仔细全面的阴道检查,胎膜未破的患者还需实施人工破膜处理。入口处胎头受阻是宫口扩张达到5cm时,最为常见的产程异常现象,此时,应注意观察产妇是否有巨大儿、额先露,前不均倾,胎头高直位,骨盆入口狭窄等现象3。当宫口扩张达到8cm左右时,有可能出现宫口扩张阻滞或延缓,这是应注意检查产妇是否存在中骨盆狭窄、枕后位及持续性枕横位问题。若产妇宫口虽然开全,但先露的双顶径仍未达到坐骨棘水平,或是经过各项处理后仍然无限,需及时进行剖宫产术以终止分娩4。
2结果
在产妇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下,均制定出了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并顺利实施;经过护理,所有产妇均顺利完成分娩,且母子平安,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3讨论
综上所述,孕期妇女应定期接受产前检查,以及时发现胎位及胎儿异常症状,并针对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系统性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刘佳.思维超声成像对产前胎儿发育异常的临床应用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3):541-542
[2]侯颖.孕期的临床监护和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239-240
[3]张丽明.思维超声成像在胎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5):72-73
胎儿心血管异常论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5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孕妇96 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超检查,年龄23~38 岁,平均年龄(28.5±3.6);孕周15~28 周,平均孕周(22.6±2.2)周;初产妇68 例,经产妇28 例。
1.2 方法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行胎儿心脏探查,设置胎儿心脏检查模式,探头频率为3~5MHz,孕妇取平卧位,若有需要可取车位为,指导孕妇保持匀速呼吸,常规检查孕妇宫腔内胎儿全身状况、羊水状况等,后探头延至胎儿头侧,小角度略转探头至伸缩平面得到清晰的左右两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起到切面,后转探头90°,见异常后微调探头,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静脉汇入右房切面,注意大血管与心室之间的连接、走势及发育状况,仔细寻找病变源头。彩超筛查为心血管异常者,由医护人员告知父母,待其签订知情意书后可终止妊娠或继续妊娠,彩超筛查结果以分娩或引产结果为最终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率表示。
2 结果
本组96 例胎儿经彩超显示,单纯心脏畸形者51 例,占53.13% ;合并心外畸形者26 例,占27.08%;心脏肥大13 例,占13.54%;心脏肿瘤4 例,占4.17%,上述94 例病患均经胎儿分娩或引产结果证实,漏诊2 例,占2.08%,诊断符合率为97.92%。
3 讨论
胎儿心血管异常可致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极易造成新生儿死亡[4],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病死率高达70%,而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因漏诊出生的患儿对社会、家庭均带来巨大负担[5,6],也使我国人口质量提升受到严重威胁。
因彩超技术具有无辐射、创伤小、操作便捷等特点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产前彩超探查作为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胎儿心血管异常的筛查,可为孕妇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提供依据,从而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提高我国人口优生率[7]。彩超筛查不仅可提供直观的图像,同时可对胎儿成长过程进行检测,明确孕妇宫腔内胎盘脐带、羊水状况,并且可清晰显示宫腔内胎儿全身结构及多个四腔心切面,使心静脉与动脉异常情况、心室流出道、血管情况等清晰显现,从而获得全面的检查结果,提高确诊率[8]。
产前彩超筛查胎儿心血管异常时间可于早孕期和中孕期,而早孕期时段,胎儿心血管初见雏形,发育尚未稳定,且受到胎方位等因素影响,易出现探查结果偏差,从而出现漏诊或误诊,从而降低诊断准确率,而中孕期则可避免上述问题,提高诊断符合率,本组96 例孕妇均于中孕期行彩超筛查。孕中期胎儿心血管异常有结构性心血管异常和非结构性心血管异常之分,前者多为胚胎发育的同时伴随心血管异常,而后者多为胚胎发育完全后出现心血管异常。本组96 例患者均系结构性心血管异常,单纯心脏畸形者51 例,占53.13%;合并心外畸形者26 例,占27.08%;心脏肥大13 例,占13.54%;心脏肿瘤4 例,占4.17%,并经引产后尸检结果和分娩结果证实,2例胎儿出现漏诊,占2.08%,可能与检查所获取的信息全面性不足有关,本组96 例胎儿诊断与实际情况相符94 例,诊断符合率为97.92%,表明孕中期行彩超筛查胎儿心血管异常准确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彩超在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中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有效提高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的准确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彩超在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孕妇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彩超在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本组96例胎儿经彩超显示,单纯心脏畸形者51例,占53.13%;合并心外畸形者26例,占27.08%;心脏肥大13例,占13.54%;心脏肿瘤4例,占4.17%,漏诊2例,占2.08%,诊断符合率为97.92%。结论 彩超在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中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有效提高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的准确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彩超,孕妇,中孕期,胎儿心血管异常,筛查
参考文献
[1]王彬.二维与实时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4-15.
[2]董兰.彩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487.
[3]姚瑞颜.三维彩超检查在胎儿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6):382.
[4]张炳文,王凤英,刘生贵,等.三维彩超诊断胎儿畸形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37(8):732-733.
[5] Uittenbogaard LB,Haak MC,Sreeuwenberg MD,et al. A systematic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of four-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using 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 in routine fetal echocardiography[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8,31(6):625-632.
[6]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ardiac screening examination of the fetus:guidelines for performing the ‘basic’and ‘extended basic’cardiac scan[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6,27(2):107-113.
[7]李佳.孕妇中孕期彩超筛查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24):135-136.
胎儿心血管异常论文 第4篇
【摘要】目的:研究B超检查在诊断胎儿异常状况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胎儿状况异常的产妇50例,对其行经腹及经阴道B超检查,观察产妇的羊水、胎盘与胎儿状况。结果:在我院接受B超检查的产妇共4587例,同时期内经过分娩证实为胎儿状况异常者共50例,发生率为1.09%,其中在产前B超检查中确诊者共47例,漏诊3例,诊断正确率为94.0%。结论:产科胎儿异常状况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B超检查作为超声图像诊断方法之一,诊断正确率高,对于胚胎早期异常、胎儿脐带绕颈、卵巢妊娠等胎儿异常状况均能够做出有效诊断,为制定分娩方案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B超检查;胎儿异常状况;诊断;影响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36-02
B超是现阶段临床中最为广泛应用的超声图像诊断装置之一。该仪器通过超声声束对人体进行扫查与探测,并且显示脉冲回声辉度,得到最终图像,判断人体内部病变及脏器情况[1]。因为B超检查可以实时观察脏器动态,直观性强,所以静态与动态检查都能完成,尤其在妇产科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研究了胎儿异常状况诊断中B超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胎儿状况异常的产妇50例,年龄20~37岁,平均(26.8±2.7)岁,妊娠时间15~41周,平均(27.9±2.3)周,其中妊娠时间低于28周的产妇共27例,所占比例为54.0%,妊娠时间在28~41周之间者23例,所占比例為46.0%;其中共5例产妇有家族异常分娩史,共15例产妇有胎动消失症状。所有产妇的胎儿异常状况最终均经过分娩证实,本次研究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障碍者,以及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产妇。
1.2 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ALOKA-3500型B超仪对产妇的阴道与腹部进行探查,腹部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探头蚕蛹频率设置为5MHz。协助产妇保持仰卧位并开始检查,由专业医师按照常规的B超检查方法检查产妇的胎盘、羊水和胎儿,一旦发现异常部位,需要进行反复检查和仔细测量,如果在腹部B超检查中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需要继续在阴道部位进行B超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如果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我院接受B超检查的产妇共4587例,同时期内经过分娩证实为胎儿状况异常者共50例,发生率为1.09%,其中在产前B超检查中确诊者共47例,漏诊3例,诊断正确率为94.0%。
3 讨论
目前,产科对胎儿异常状况进行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B超检查,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观察到产妇的胎盘、羊水及胎儿等情况,通常情况下,胎儿没有正常的形态发育结构就可以判断为胎儿异常[2]。假如产妇体内存在过多羊水,临床上就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然而,大部分孕妇对这种情况并不会感觉有任何异常,不会自动感觉到不适症状,因此使产前临床诊断的难度大大增加。除此之外,其他产前诊断方法,如绒毛活检、胎儿造影等创伤性较大,无法完善地筛查胎儿可能存在的生理缺陷[3]。
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B超检查在临床检查在妇产科临床检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医疗人员对产妇行经腹部或者经阴道B超检查,能够实时观察声像图,很好地反映出胎儿各器官的生长及发育情况,而且利用肉眼还能够看到胎儿不同部位的形态结构,对其是否存在解剖畸形情况进行检测,尽早发现异常状况,所以在诊断胎儿发育畸形方面,B超检查的作用十分重要。另外,B超检查还可以及时发现胎儿脐带绕颈现象,如果因胎儿过胖,或羊水过少等原因导致脐带绕颈,胎儿很可能发生宫内窘迫,危险性较高。通过B超检查,如果发现颈部短轴断面“彩环征”,说明很可能发生了该症状,需要将显示范围扩大,进行进一步诊断,并加强复查,尽早做出诊断,制定解决方案。胎儿异常状况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卵巢妊娠,通常很难发现,容易被误诊为输卵管妊娠或先兆流产,此时若实行B超检查,则能够很快发现卵巢妊娠的体征,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与此同时,B超检查结果准确,可靠性高,不会对产妇及胎儿造成创伤,可以重复检查,所以是目前临床中首选的产前检查与优生筛查方式。在判断临床妊娠与否与诊断胎儿异常方面B超检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B超检查对于胎儿异常状况的诊断准确率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妊娠时间。通常实施B超检查的时间应当选择在产妇大约20周孕周时,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娩出畸形儿的概率。这是由于当妊娠时间为20周时,产妇体内的羊水比较充足,胎动也比较活跃,临床医师能够有效观察胎儿的四肢情况;而且此时胎儿已经形成了很明显的解剖结构,超声检测的结果中可以显示出具体的情况;另外,胎儿在20周时的形体大小适中,进行检测时不会过多受到骨骼回声的影响,可以显示出大部分畸形情况。无论孕周过短还是过长,都无法明显地检测出胎儿的异常状况。妊娠期间,产妇应当以胎儿在不同阶段的发育及生产情况为依据,至少进行4次B超检查,以便有效控制畸形胎儿的出生率,贯彻落实我国优生优育的政策。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我院接受B超检查的产妇共4587例,同时期内经过分娩证实为胎儿状况异常者共50例,发生率为1.09%,其中在产前B超检查中确诊者共47例,漏诊3例,诊断正确率为94.0%。说明B超检查的准确率虽然较高,但是仍然有可能发生漏诊,具体而言,漏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如果胎儿吸入了少量羊水,可能导致检查中无法显示神经系统的畸形;第二,观察图像时如果医生不细心,或者胎儿的形态、肢体改变较小,这样通常无法检测出骨骼畸形情况。医生在进行B超检查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实施重复检查,尽快确认是否存在异常,认真观察实时图像,避免发生漏诊现象。
综上所述,说明产科胎儿异常状况的临床诊断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B超检查作为超声图像诊断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对于胚胎早期异常、胎儿脐带绕颈、卵巢妊娠等胎儿异常状况均能够做出有效诊断,对于胎儿异常状况有重要的诊断作用,为制定分娩方案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凤英,廖丹. B超在产科临床胎儿异常状况诊断中的作用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4):849.
[2] 李凤英,廖丹. B超在产科临床胎儿异常状况诊断中的作用分析[J]. 吉林医学,2013,(24):4975.
胎儿心血管异常论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2109名妊娠21~25周的孕妇, 年龄22~39岁, 平均年龄27.5岁。
1.2 检查方法
1.2.1 检查设备
Voluson730超声诊断仪 (GE公司) ;LOGIQ S6超声诊断仪 (GE公司) ;专业心脏软件;探头频率2.5~6MHz。
1.2.2 检查方法
参照《产科超声检查标准》, 对本组孕妇进行系统的检查, 重点观察胎儿心脏。使用节段分析法, 以胎儿四腔心、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三血管/三血管-气管切面为标准切面依次检查:并调整仪器, 以获得清晰、满意的二维图像, 如果调整后仍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可让孕妇调整体位或活动, 待胎儿改变体位后再进行观察。首先进行胎儿四腔心切面的检查, 确定胎儿心尖朝向, 左右心房大小、肺静脉与左心房的连接、卵圆孔大小、二尖瓣/三尖瓣瓣膜、左右心室大小、三尖瓣隔瓣位置以及室间隔的完整性。彩色多普勒观察肺静脉血流并测量记录左右心房心室舒张期内径、胎儿心/胸面积比、二/三尖瓣A峰、E峰流速。图1为系统超声检查正常的四腔心切面图, 图2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异常的四腔心切面图。其次, 胎儿右室、左室流出道切面:确定肺动脉位置走向, 彩色多普勒观察肺动脉血流, 测量并记录肺动脉内径, 肺动脉收缩期血流流速峰值。第三, 三血管/三血管一气管切面:确定上腔静脉、主动脉的排列、肺动脉的位置关系及内径大小、彩色多普勒观察主肺动脉血流及方向, 观察主动脉峡部是否明显缩窄, 每个胎儿心脏共存储7幅标准图像于超声工作站中: (1) 收缩期4C二维图; (2) 舒张期4C二维图; (3) 舒张期4C彩色血流图; (4) RVOT二维图; (5) LVOT二维图; (6) 3VT二维图; (7) 3VT彩色血流图, 如图1, 图2。
1.3 结果验证
本组所有新生儿出生1周内均进行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产前引产的胎儿进行尸体解剖确认。并将心脏超声筛查结果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尸体解剖结果对照。
2 结果
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22例先天性心脏病分别为室间隔缺损16例、单心室4例, 21-3体室间隔缺损1例、心内膜缺损1例;漏诊2例为室间隔缺损 (表1) 。
从表1可见, 本组2109名来我院产前筛查的孕妇经系统超声检查与产后及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 准确率达91.67%, 漏诊2例。漏诊率8.33%。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的先天性疾病, 新生儿出生后死亡率极高[4], 如不经治疗, 30%的新生儿可在出生后1个月内死亡。系统胎儿超声通过不同切面的选择, 可有效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从本组2109例产前筛查的孕妇检查结果显示, 其准确率可达91.67%, 且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而且检查快捷、安全, 在各级医院均可进行。
进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时期选择非常重要, 胎儿心脏最佳成像时机为孕20~27周, 此时胎心发育已基本成熟, 当胎儿处于枕后位, 骨影遮挡少、距离探头近, 胎儿心脏显示较清晰[5];同时这一时期胎位尚不固定, 在检查时易于调整。当胎位影响检查时, 可让孕妇变动检查体位, 一般均能避开椎骨声影, 清晰显示胎儿心脏;产前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对优生优育及确定围产期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筛查, 胎儿的父母可在产前提前被告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等, 复杂重症畸形胎儿可及时终止妊娠[4], 如本次筛查的1例21-三体先天性心脏病胎儿。
产前利用系统超声进行胎儿心脏异常的筛查, 对于大多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 通过筛查可以掌握胎儿的病情, 在产前及围产期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有助于选择最佳分娩时机, 对新生儿的救治及预后均有积极的意义。据相关资料显示, 目前, 发达国家对某些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宫内介入手术治疗, 使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有了更大的突破。届时, 胎儿系统超声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泛。
综上所述, 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在孕期20~27周检查准确率高, 本组22例先天性心脏异常的胎儿均在这一时间段内检出, 但目前我国的系统超声检查在诊断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检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决定准确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准确性还受胎龄、羊水、孕妇腹壁、图像质量、分辨率等条件的影响, 因此, 在检查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毕丽华, 曲学玲, 程霞.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 17 (10) :51~63.
[2]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Cardiac screening examination of the fetus:guidelines for per-forming th‘ebasic’an‘dextended basic’cardiac scan[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6, 27 (1) :107~113.
[3]Wu Ying, Wang Huifang, Ren Jinghui, et a1.Value of four-chamber view of the fetal echocardiography for the prenatal screening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2001, 17 (9) :888~889.
[4]ACOG praclice bulletin:antepartum fetal surveillance.number9.October1999 (replaces technical bulletin188, January1994) Clinnical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obstetrician-gyneeologists[J].Int J Gyrmeeol Obstet, 2000, 68 (2) :175~185.
胎儿发育异常5例 第6篇
例1, 患者, 33岁, G3P2。因“孕31周, 腹部增长过快”入院, 孕期无服药病史, 无X线接触史, 未曾到医院作产前检查。第1胎正常, 第2胎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后3月死亡。入院体格检查正常, 产科检查:宫高38 cm, 腹围120 cm, 胎位不清, B超检查:双顶径11 cm, 羊水平段14 cm, 多个肢体, 胎儿为单头双胸腔, X线检查显示腹部联体儿, 次日行人工破膜流出羊水6000 ml, 并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缩宫素静脉滴注, 用药9小时后分娩一畸形连体女婴, 该畸形女婴为单头, 但每侧各有2只耳朵, 听诊发现胸腔内有2个心脏, 出生后仅有几声轻微哭声, 渐出现呼吸窘迫及缺氧, 经给氧等抢救措施无效, 于生后20分钟死亡。染色体检查47XXX, 见图1 (见插页9-1) 。
例2, 患者, 24岁G2P1, 第1胎正常。因“孕24周, 腹部增长较快半月”收住院, B超检查见1个胎头, 多个肢体, 两胸相连, 颅骨光环正常, 胸腔内均可见搏动一致心脏, 羊水平段10 cm。查体正常, 产科检查子宫足月妊娠大小。引产分娩一联胸单头, 畸形男婴。
例3, 患者, 32岁, G2P1, 第1胎正常。因“孕28周, 下肢凹陷性水肿20天”入院。孕期因细菌性痢疾有服用西药史 (药名不详) 。BP 130/90 mmHg, 产科检查:宫高32 cm, 腹围110 cm, 胎心140 /min,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 , 入院前1天尿蛋白正常, B超检查脑积水, 上下唇裂。入院诊断:妊娠28周胎儿畸形。入院后引产, 分娩一女婴, 体重3500 g, 身长43 cm, 女婴全身呈高度凹陷性水肿, 腹部膨隆, 腹水征阳性, 鼻梁塌陷、小眼球、两耳低位、上下唇裂、腭裂, 上下肢生长分别位于季肋部, 尸检头皮下血性积液约200 ml, 双侧胸腔淡黄色积液, 两肺均为三叶, 心脏正常, 无脾脏, 脐血染色体分析核型为47XXX。该胎儿考虑诊断为Patau's综合征。
例4, 患者, 24岁, G1P0, 孕24周。因“B超检查胎儿畸形”入院, 体格检查正常, 产科检查:宫高25 cm, 腹围110 cm, 头先露, 胎心150/min, B超检查:双顶径4 cm, 羊水平段3 cm, 胎儿肢体小, 上、下肢活动受限, 短肢无颈小头, 提示胎儿畸形, 次日行羊膜腔穿刺注射依沙吖啶100 mg, 隔日分娩一男婴, 追问病史, 孕前曾有风疹病毒感染史, 染色体未查。
例5, 患者, 24岁, G1P0, 孕20+3周。因“B超检查疑胎儿畸形”入院, 孕期无感冒史及服药史, 查体正常, 产科检查:宫底脐平、胎位不清, 胎心140 / min。B超检查显示:双顶径4.7 cm, 胎儿腹腔内的肠管在母体子宫腔内, 肠管在羊水中飘浮, 羊水平段4 cm, 胎盘附着子宫前壁, 心脏未发现异常。次日注射依沙吖啶100 mg, 出生后女婴死亡, 腹壁缺损胃肠外露, 染色体为46XX。
2讨论
胎儿发育异常又称“出生缺陷”。包括出生前胎儿期各种结构和功能异常。根据文献报道。我国目前胎儿发育异常占死产、新生儿病死率的12.9%~19.4%, 但如例1、例2联体双胎畸形十分罕见, 其发生率为1/50000。多见于多胎或双胎家族中, 联体双胎系单卵双胎, 妊娠早期发育的过程中染色体未能分离或分裂过晚, 两个胚胎伴一个共同的卵黄囊而构成大面积的联体畸形。如果分裂不完全的胎盘均等发育则形成对称的联体双胎。相反若一胎盘发育过速, 另一胎盘发育迟缓, 则可构成不对称联体双胎或寄生胎, 联体双胎多为同性别, 但产前检查只能认为双胎、子宫大、羊水过多, 很难查出联体详细情况, B超检查应用后, 提高了该病在早中期妊娠阶段的检出率。
第3例为Patau's综合征, 是一种多器官畸形的病症, 但文献中未提及全身水肿伴胸腔积液, 是否系21-三体所致有待进一步观察, 本例仅存活30分钟, 主要因严重畸形致死, 因为多发畸形并有严重智力障碍, 故妊娠中期时可提取羊水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 一经确诊, 应终止妊娠。
例4患者有风疹病毒感染史, 风疹病毒在细胞中繁殖, 受染细胞缓慢分裂, 染色体断裂数目增多, 细胞有丝分裂受抑制, 影响DNA复制。在器官发育阶段, 影响细胞增殖, 阻碍器官组织正常分化。 15%婴儿出生后1年内死亡, 病毒在相邻细胞间传播, 不易被母体抗体消灭, 易发生胎儿畸形, 因本院无条件未检测RUB-IgM、IgG。产后患者再次妊娠时在上级医院检查IgM、IgG阴性, 2007年3月分娩正常女活婴。例5患者无服药史、放射线接触史, 为不明原因的胎儿畸形。
胎儿体蒂异常的诊疗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在超声科检查的孕妇57 354例中发现体蒂异常的胎儿7例,均为单胎妊娠,孕妇年龄24~35岁,平均27.7岁。首次发现孕13~34周,平均20周。孕期均无放射线及毒物、药物接触史,有一人吸烟10支/d,不定量饮酒,余无不良生活习惯。无不良孕产史。
1.2 诊断及治疗方法
应用Acuson Sequpia 512和GE Voluson 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壁探头,频率3.0~5.0 MHz。孕妇取仰卧位,行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并对胎儿前腹壁、脊柱、肢体、脐带及胎盘连接处等异常部分进行详细检查并记录。全部患者在2周内引产证实为体蒂异常。随访至今。
2 结果
7 例胎儿体蒂异常超声检查均提示脐带短,1例为脐带显示不满意,引产后证实无脐带,1例为单脐动脉。7例均有前腹壁严重缺损,其中3例合并胸壁缺损,心脏外翻。7例均有脊柱异常弯曲,侧突成角,其中3例合并肢体异常,1例为左膝关节反向屈曲,1例为左脚与小腿角度及方向异常,1例为足内翻合并小腿骨缺如。2例胎儿颈部透明带增厚,1例合并枕部皮下囊肿。
7例患者均行引产。引产儿脐带短或缺如,合并多种畸形,同超声所见。2例行尸体解剖检查,证实多发畸形;2例行染色体检查均提示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3例引产后再次妊娠,妊娠结局良好。4例患者现尚未妊娠。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见表1。
3 讨论
体蒂异常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胎儿多发畸形,其发病率约为1∶(14 000~42 000)[1,2]。Negishi等[3]报道在孕早期胎儿中发病率约为1∶7 500,考虑与孕早期超声筛查的广泛应用及体蒂异常胎儿在孕早期流产的发生率较高有关。胎儿体蒂异常主要表现在:具有广泛前侧腹壁裂、明显的脊柱侧凸、肢体畸形、颜面颅脑畸形、脐带缺如或极短等多种畸形,这些畸形可以单独存在或合并存在,其特征表现是羊膜绒毛膜不融合。因此,羊膜未覆盖脐带,但脐带边缘呈片状伸出,与胎儿体壁及胎盘是连续的[4]。
注:*胎儿颈部透明带厚度
该病其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学说,比较公认的学说有早期羊膜破裂学说、血管损坏学说及胚胎发育障碍学说等,但普遍认为是在胚胎发育4~6周时,由于出血、坏死、缺氧,导致胚胎组织发育不全或受损,从而导致腹壁闭合失败。也有人认为在胚外体腔消失前即存在早期的羊膜破裂,BSA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羊膜带综合征,羊膜破裂发生在尾端,胚胎下半身从破口深入胚外体腔,由于部分躯体被固定,使胎动受限,造成脐带极短,腹壁缺损,脊柱畸形。还有一种可能原因是胚胎三个轴向包卷过程发生异常,伴胚外体腔的消失障碍和羊膜腔的形成障碍[4]。
该病根据其典型的超声表现,可以在孕早期被发现。应与羊膜带综合征、单纯的脐膨出、腹裂畸形、Cantrcll五联征和膀胱外翻畸形等相鉴别,后几种畸形虽然也有腹腔脏器外露,但脐带往往是正常的,胎儿无活动受限。该病为致死性畸形,一旦发现应终止妊娠,因此早期发现显得尤为重要。本组研究中最早13周发现胎儿体蒂异常,5例患者为孕15~22周发现,均终止妊娠。1例为孕晚期发现,经产妇,引产过程顺利,胎儿为死产。Botelho等[5]随访了21例胎儿体蒂异常患者的妊娠结局,其中10例选择了终止妊娠,其中一名瘢痕子宫患者孕26周发现胎儿体蒂异常,孕33周行催产素引产,在宫口开大6 cm时因先兆子宫破裂行剖宫产术。4例失访,剩余7例患者因双胎妊娠,1胎正常或宗教原因等坚持至孕晚期。3例经阴道分娩,4例行剖宫产术。其中2例因双胎妊娠行选择性剖宫产,1例因梗阻性难产行剖宫产,1例为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行剖宫产。患儿中3例为死产,余4例在产后短期内死亡。此项研究证实孕晚期终止妊娠可以并发多种妊娠合并症,并增加剖宫产风险。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早期诊断,并指导患者及时终止妊娠,减少对孕妇的损害。Murphy等[6]提出孕早期测NT值时行全面的解剖学检查非常重要。Syngelaki等[7]提出在孕11~13周很多畸形是可以被发现的,包括体蒂异常,应注意这个时期的超声筛查。笔者提示NT测量时注意全面畸形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胎儿体蒂异常患者,便于早期处理。
引产后建议行尸体解剖检查,一方面可以证实诊断,另一方面为进一步的妊娠咨询提供依据。对于双胎妊娠,一胎为胎儿体蒂异常者,现有文献提示正常胎儿结局良好,体蒂异常胎儿死产或早期新生儿死亡[5]。因此对于双胎妊娠可以继续妊娠至孕晚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胎儿体蒂异常为散发发病,染色体核型正常,且无复发风险[8]。本组研究中2例病例行染色体检查均为正常。3例再次妊娠者妊娠结局良好。
综上,胎儿体蒂异常为罕见的致死性胎儿畸形,孕早期即可通过超声筛查发现,应及时终止妊娠,无复发风险。如超声诊断明确,无需行常规染色体检查,不影响再次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体蒂异常(body stalk anomaly,BSA)的早期诊断,妊娠结局并提供产前咨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例胎儿体蒂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 7例胎儿体蒂异常孕妇均为单胎妊娠,首次发现畸形孕周平均为20周(13~34周)。超声检查均提示脐带短或无脐带,同时合并前腹壁严重缺损,腹部脏器脱出;脊柱异常弯曲,侧突成角。其中3例合并胸壁缺损,心脏外翻;3例合并肢体异常;2例胎儿颈部透明带增厚;1例合并枕部皮下囊肿。所有孕妇均行引产术,引产过程顺利。引产后胎儿形态同超声所见。2例行尸体解剖检查,证实多发畸形;2例行染色体检查均提示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3例引产后再次妊娠,妊娠结局良好。结论 胎儿体蒂异常为罕见的致死性胎儿畸形,孕早期即可通过超声筛查发现,应及时终止妊娠,无复发风险。如超声诊断明确,无需行常规染色体检查。
关键词:体蒂异常,肢体-体壁综合征,胎儿,畸形
参考文献
[1]Morrow R,Whittle M,McNay M,et al.Prenat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nterior abdominal wall defects in the west of Scotland[J].Pre-nat Diagn,1993,13:111-115.
[2]Daskalakis G,Sebire N,Jurkovic D,et al.Body stalk anomaly at 10-14weeks of gestation[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1997,10:416-418.
[3]Negishi H,Yaegashi M,Kato EH,et al.Prenatal diagnosis of limb-bodywall complex[J].J Reprod Med,1998,43:659-664.
[4]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90-397
[5]Botelho C,M L,Egle C,Erica F,et al.Body stalk anomaly:adverse ma-ternal outcomes in a series of 21 cases[J].Prenatal diagnosis,2012,32:264-267.
[6]Murphy A,Platt LD.First-trimester diagnosis of body stalk anomaly us-ing 2-and 3-dimensional sonography[J].J Ultrasound Med,2011,30(12):1739-1743.
[7]Syngelaki A,Chelemen T,Dagklis T,et al.Challenges in the diagnosis offetal non-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at 11-13 weeks[J].Prenat Diagn,2011,31(1):90-102.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06年4月至2014年4月超声诊断出70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胎儿的胎龄范围为21-35周,平均胎龄为(26.4±2.9)岁。产妇的入选标准为:所有产妇的孕周时间均超过20周;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产妇无意识障碍及精神障碍性疾病;所以产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E-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设置探头频率为3.5MHz。将产妇置于仰卧位,将超声探头置于孕妇的腹壁上,对胎儿肢体、心脏等部位进行仔细筛查。对胎儿泌尿系统检查的范围包括双肾的横切面、脊柱旁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仔细观察双肾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内部回声情况,检查人员仔细观察胎儿的膀胱及输尿管发育状况。观察胎儿肾脏血管的走向、血流分布、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指标。检查人员对羊水的深度及相关指数进行测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70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的异常类型及单纯肾积水初诊胎儿的孕周分布与积水分度情况。
1.4 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胎儿泌尿协会及DM Feldman分类方法将肾盂积水的级别判定如下:产妇怀孕20~30周,APD<5mm为正常;APD范围为5~8mm为轻度;APD范围为9~15mm为中度;APD>15mm为重度。产妇怀孕>30周,APD<7mm为正常;APD范围为7~9mm为轻度;APD范围为10~15mm为中度;APD>16mm为重度。
2 结果
2.1 70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的异常类型分析
70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的类型为:单纯肾积水58例(82.9%),其中单侧14例,双侧56例;多囊肾4例(5.7%),其中单侧1例,双侧3例;肾缺如3例(4.3%),其中单侧1例,双侧2例;肾发育不全1例(1.4%),为双例;重复肾1例(1.4%),为单侧;肾盂积水伴输尿管积水2例(2.9%),其中单侧1例,双侧1例;肾盂积水伴输尿管积水同时伴巨大膀胱1例(1.4%),为双侧。
2.2 单纯肾积水初诊胎儿的孕周分布与积水分度情况分析
经上述超声诊断,共有58例胎儿为单纯肾积水。20-30周孕周范围内,胎儿的积水分度情况为:26例胎儿为轻度,7例胎儿为中度,2例胎儿为重度;>30周孕周范围内,胎儿的积水分度情况为:19例胎儿为轻度,3例胎儿为中度,1例胎儿为重度。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常见的胎儿泌尿系统异常包括肾缺如、肾发育不全、肾积水、输尿管积水等[1]。胎儿泌尿系统异常对胎儿的健康成长及发育极为不利,直接关系着围产儿的生存及预后。部分异常胎儿出生后伴有严重泌尿系统缺陷,这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断提高,对胎儿产前检查越来越重视。超声诊断是目前胎儿泌尿系统产前检查常用的手段。正是由于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严重危害,所以对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进行产前超声诊断的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在泌尿系统异常中,胎儿肾盂积水最为常见,占总数的82.9%。胎儿肾盂积水并非是肾脏本身存在的积水,可能是泌尿系统梗阻或功能改变所导致的积水。胎儿多囊肾多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通常具有家族遗传史,胎儿型多囊肾常表现为双肾明显增大,表面规则,肾内回声呈弥漫性增强。胎儿肾发育不全是这一种严重的泌尿系统异常,多见于臀位和早产,胎儿肾发育不全常为致死性异常,产前诊断产生长显示肾缺如,且胎儿常伴有羊水较少,宫内发育受限等情况。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突破,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在产前筛查中被广泛应用,彩超检查可发现胎儿存在的泌尿系统等重大异常,可在早期对孕妇进行及时引产终止妊娠,避免了对产妇心理及生理的创伤。另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诊断准确、无辐射、检查安全可靠等优点[2,3]。目前,彩超检查已成为各大医院对胎儿泌尿系统产前筛查的常用手段,对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分析,本研究对2006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超声诊断的70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70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主要为单纯肾积水,占82.9%;其次是多囊肾,占5.7%;然后是肾缺如(4.3%)、肾盂积水伴输尿管积水(2.9%)、肾发育不全(1.4%)、重复肾(1.4%)、肾盂积水伴输尿管积水同时伴巨大膀胱(1.4%)。58例单纯肾积水胎儿中,在20-30周孕周范围内,胎儿轻度、中度、中毒积水分别有26例、7例、2例;在>30周孕周范围内,胎儿轻度、中度、中毒积水分别有19例、3例、1例。本研究说明,产前超声对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分析,为提高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诊断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对2006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超声诊断的70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70例胎儿经超声诊断后的泌尿系统异常情况。结果 70例泌尿系统异常胎儿的类型为:单纯肾积水58例(82.9%);多囊肾4例(5.7%);肾缺如3例(4.3%);肾发育不全1例(1.4%);重复肾1例(1.4%);肾盂积水伴输尿管积水2例(2.9%);肾盂积水伴输尿管积水同时伴巨大膀胱1例(1.4%)。58例单纯肾积水胎儿中,在20-30周孕周范围内,胎儿的积水分度情况为:26例胎儿为轻度,7例胎儿为中度,2例胎儿为重度;在>30周孕周范围内,胎儿的积水分度情况为:19例胎儿为轻度,3例胎儿为中度,1例胎儿为重度。结论 产前超声对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前,超声诊断,泌尿系统异常
参考文献
[1]陈凤玲,黄玉华,郭亚俐.等.泌尿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中医药资讯, 2012,2(14):3022-3023.
[2]裘伟英.二维、三维超声结合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9):1456-1458.
胎儿心血管异常论文 第9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71-01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在逐年上升,加上心血管疾病经常会伴随糖代谢异常,因此及时对患者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进行判断非常重要。糖代谢异常不仅会提升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同时还会增加心血管发病率及病死率[1],为了对心血管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心血管内科患者,对其糖代谢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共有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0例,其年龄在33.4~79.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4.25±6.84)岁。其中共有36例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其中有男性22例,女性14例,其年龄在33.2~7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1±8.91)岁。
1.2方法
98例患者均为疑似糖尿病代谢患者,其中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共有36例,其余62例患者均实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对其糖代谢情况进行判断。①空腹检查患者的血糖。在检查之前的12h以内,患者不能进食任何食物,可以将80g无水葡萄糖粉和400mL温开水充分融合以后,为患者进行一次性服用;②测定患者葡萄糖耐量。开始测试之前,12h以内患者不能进食任何食物,次日清晨空腹采集血液标本,然后利用亲和层析微柱法进行测定。
1.3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针对汇总数据展开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利用(%)表示,组别比较利用开发检验,利用t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发生糖尿病代谢的情况
从本次研究中发现,98例患者中共有36例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在其余62例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检查出糖代谢异常,总计共有78例患者为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77.6%(76/98)。
2.2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确诊情况
空腹血糖检测确诊率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确诊率分别为31.6%、79.6%,可见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确诊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测的确诊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主要由环境和遗传两种因素影响,通过心血管患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糖代谢患者主要体现为“三多一少”症状,2型唐脑病在中老年人肥胖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常见症状有血脂异常、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高脂血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高血压等疾病导致的一种疾病,当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相关报道指出,心血管疾病、高血糖二者可能具有某些共同发病基础,冠心病患者患有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性甚至已经超过了70%。
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两种慢性疾病,糖代谢异常可能会对患者心血管疾病造成很多影响,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糖尿病会对心血管疾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响。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显示,糖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存在十分明显的相关性,高血糖可能会产生氧化应激,这与糖尿病及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直接相关。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心血管住院患者中大部分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从当前较高的确诊率来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葡萄糖耐量试验在血糖代谢异常检测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尤其是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检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据相关资料显示,心血管内科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患有冠心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比例甚至超过50%[2、]。以前临床中经常利用空腹血糖检测的方式对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当前葡萄糖耐量试验成为常用的检测方法,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更要做到及时检查,对其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进行明确判断。及早发现对于疾病预后非常关键,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糖代谢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还会加重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积极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对于及时预防该疾病是非常有利的。本次研究发现,98例患者中共有36例被确诊为糖尿病,在62例非糖尿病患者中共有42例为糖代谢异常。从研究结果中来看,共有78例为糖代谢异常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77.6%。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确诊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测的确诊率,可见利用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检测,对于糖代谢疾病诊断率的提升非常有利,其应用价值非常高。
总之,利用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应用对糖代谢异常诊断率的提升非常有利,可以尽早对患者的身体异常情况进行明确,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这项疾病,促进其发病率的降低。在以后的糖代谢异常检测过程中,可以对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推广,一旦试验中发现糖代谢异常,可以利用药物进行干预,促进其病情的好转。
参考文献:
[1]布热比亚·阿不都热西提.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22):226.
胎儿心血管异常论文 第10篇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产后经病理确诊的胎儿脐带异常附着患者42例, 年龄21~36岁, 平均 (29.6±4.2) 岁, 孕周12~26周, 平均 (19.8±5.4) 周, 单胎妊娠38例 (90.48%) , 双胎妊娠4例 (9.52%) , 该组孕妇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
彩超检查:检查仪器:日立HIVSION Pre智能化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系统, 探头频率3.5~5MHz。所有孕妇接受检查时取平卧位, 然后指导患者将腹部暴露, 彩超常规检查扫描, 对胎盘、脐带及其附属物作详细检查, 主要观察脐带的附着点和结构, 深入了解脐带同胎盘的关系, 需要时充盈膀胱检查胎盘。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录入,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用%表示计数资料, 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P<0.05提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结果
产后病理诊断结果提示边缘性附着32例 (76.19%) , 帆状附着10例 (23.81%) 。彩超结果检出36例, 诊断符合率85.71%, 其中28例边缘性附着, 符合率87.5%, 8例帆状附着, 符合率80.0%;漏诊6例 (14.29%) 。
超声图像表现:正常脐带横轴呈品字形, 长轴切面呈螺旋状排列, 胎盘附着点聚集多个小的血管 (伞柄状) , 由1根静脉和2根动脉汇合后进入羊水腔;边缘性附着, 附着点至胎盘边缘距离<1cm, 彩超表现脐带红蓝相间血管聚集于胎盘边缘;帆状附着, 多条粗大血管聚集附于胎膜, 胎儿活动类似帆船状缆绳, 牵拉胎膜运动, 彩超表现提示互相缠绕脐血流信号一端附着胎膜上, 一端附着胎, 血管前置彩超提示血管内部血流信号。
讨论
正常胎儿脐带内有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 临床研究证实, 脐带是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支持物质代谢交换的主要组织, 是胎儿的生命枢纽[2]。脐带附着异常的发生率一般较少, 但其危害性较大, 容易造成死胎。脐带附着点位于胎膜时, 血管经胎膜进入, 膜内脐血管保护不佳, 容易发生血管栓塞和破裂。脐带异常附着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部分研究指出边缘性附着对母婴的生命影响相对较小, 一般在产后发现[3]。帆状附着也不具特异性症状, 当同早产、胎膜早破等多个因素出现时, 一般结果提示多胎的帆状附着要明显高于单胎, 本组4例双胎孕妇的脐带均为该种异常类型, 和上述报道结果基本一致。部分帆状胎盘会出现血管前置破裂, 主要表现为产前出血, 胎儿因此发生死亡, 部分孕妇需要进行子宫切除, 对新生儿结局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彩色超声作为常用临床检查手段, 在各种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此次研究结果提示, 彩超对胎儿脐带异常的漏诊率>10%, 笔者认为检查人员的经验和操作技能是造成漏诊的可能原因, 检查人员在彩超扫描时一定要仔细全面, 充分把握该病的异常影像学特征, 尤其存在产前出血症状, 应高度警惕脐带异常附着, 排除羊膜早破、前置胎盘等其他情况, 探头要对宫颈内口进行同步扫描, 观察血管前置与否, 减少漏诊。另外妊娠时间较长、羊水量不足、胎位不正和母体肥胖等同样是造成脐带附着异常的重要原因[4], 彩色超声目前仍无法克服上述客观因素所造成的漏诊。总体来说彩色超声表现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胎儿脐带的附着情况, 而影响彩超检出率的主要因素在于孕妇自身, 彩超检查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时期, 一般在妊娠16~28周为宜, 此段时期的胎儿羊水量相对充足, 胎儿的大小较为适中, 彩超对此时期的脐带附着点的显示效果更清晰, 从而提高其临床检出率。对于肥胖孕妇则可直接选择其他有效的检查方式, 以避免漏诊的发生。
综上所述, 脐带附着异常对母婴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脐带附着情况做出较为准确地判断, 使其产前早期检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为该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胎儿脐带异常附着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胎儿脐带异常附着患者42例, 对该组患者的产前彩超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提示边缘性附着32例 (76.19%) , 帆状附着10例 (23.81%) 。彩超结果检出36例, 诊断符合率85.71%, 其中28例边缘性附着, 8例帆状附着;漏诊6例 (14.29%) 。结论:产前彩超检查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胎儿脐带异常附着的手段,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彩超诊断,胎儿,脐带异常附着
参考文献
[1] 陈书文, 杨秋红, 梁新, 等.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在脐带异常附着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31) :4985-4988.
[2] 李旺英, 吴晓霞, 陈顺结, 等.彩超诊断胎儿脐带异常附着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 22 (7) :503-505.
[3] Risnen S, Georgiadis L, Harju M, et al.Risk factors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among births affected by velamentous umbilical cord insertion:a ret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register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2012, 165 (2) :231-234.
胎儿心血管异常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