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特征性质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特征性质范文(精选11篇)

特征性质 第1篇

美术本质的诸方面特征是通过美术活动的各个方面, 包括美术活动表现出来的。首先, 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虽然没有美术生产活动, 就没有美术作品的存在, 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就没有对象。但同样, 如果没有美术的接受与消费, 美术创作与美术作品就都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完成自己的任务。正是在这层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 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

其次, 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有同时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这就意味着, 美术的接受与消费也必然以观念上的动机、目的构成美术活动的起点和开端, 所以它在观念上, 也即潜在的意义上必然现行于现实的行为而成为整个过程的起点和开端。

第三, 美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美术生产活动之中。这就是说, 美术家在创作过程中, 他有意无意都得考虑自己的美术作品将被哪一阶层、社会群体所接受。比如说如果作品接受的对象是市民阶层, 或者说是一般的普通大众, 那么, 创作者在选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就必须考虑到这一阶层人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 从而使作品真正做到使他们“喜闻乐见”。如果是探索性作品, 目的是解决艺术史中的某些问题, 并对其进行实验性探索, 那么这类艺术家心目中“潜在的观众”则只是一少部分对这类艺术问题同样感兴趣的艺术家、专家、学者和有较高鉴赏力的人。当然, 社会接受群体与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

二、美术接受方式与美术作品

当美术作品被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 它在两层含以上还仅只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第一层含义是指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第二层含义是指美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 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伊瑟尔认为, 美术作品的结构是一种召唤的结构, 只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填补和具体化这个艺术图式的空白和不确定点, 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我们可以把美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分为这样几个层次。第一、物质材料层。这是文学作品可以忽略而美术作品必须加以强调的层面。这是因为在美术作品中, 它不仅象文学作品中的物质材料一样起着承载作品的作用, 而且本身就是美术语言的一部分而具有含义和审美价值。第二、形式结构层。不管是抽象作品还是具象作品, 都存在着抽象的形式结构层。这个层面在美术作品中不仅表现为形态, 而且包含着肌理、笔墨、笔触趣味等内容。第三、课题所指含义层, 它更多地体现在写实性和有形象的作品中。第四、意义集合层, 它是指前三个部分相互结合所产生的作品中各层面的相互联结中。当然, 它们只有通过接受才能被具体化, 并转化为被实现了的美术作品。

三、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作过程

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作过程的根据。首先在于美术作品属于科学哲学家普尔所说的“第三世界”中存在者。即它与纯自然物的“第一世界”不同, 它负载着主体给予它的意义, 具有符号功能。同时它也与“第二世界”中的纯主观的思想和观念不同, 思想和观念已被物化在相应的物质媒材上而具有不同地域的接受者;能超越作者的时代曲面对历史中无限的接受者。其次, 对美术作品接受的无限创作过程的根据还在于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第三、历史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是一个先后相继、不断向前的不可逆的过程, 而且自爱形态上她还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不同所构成的。没有后一点, 可以说人类只是生活在有时间但无历史的状态中。因为人类的历史不象自来水管中流的水, 能在容量、深浅、速度、温度等方面保持前后的同一, 而是更像大河中的水, 因地势的变化而会在不同地段呈现出宽窄、曲直、急缓、深浅、速度等差异。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这种特点为美术作品在历史中被接受者无限地创造奠定了基础。因为这样, 不同历史中的接受主体就会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而有所创造。

更进一步看, 接受的无限创造性还表现在不同历史时代的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因为实际上, 接受者在接受历史中的艺术作品时, 虽然是直接面对作品观赏的, 但是在他观念中, 则已注入了不同时代的接受者对作品的评价, 而新的评价和阐释也正是在前人评价和阐释的基础上产生的。

美术接受创造的无限性不仅表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和历史性上, 而且也表现在个体有限的生命过程中和社会群体接受的共时性组合上。也就是说, 同一作品会随着我们不断接受新的只是, 开拓新的视野的成长过程而获得新的含义。从社会群体接受角度看, 个人之间在气质、思想、修养等方面的差异也能使美术作品在同一个时代中呈现出无限丰富的意义。

摘要:美术既是一种意识形态, 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不仅表现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 而且同样表现为美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接受与消费的过程。这意味着, 美术活动是由相互联系, 先后承接, 动态发展的各个环节联结而成的整体。正是在这一整体中, 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接受,本质,创作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宏亮, 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2]王永红.《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美与时代》.2013.11.

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征 第2篇

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征

(@)

二、法律关系的,陵质和特征

在理论上,对法律关系的概念曾有不同的解释。卡尔·冯·萨维尼最早将它界定为“由法律规则所决定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法律关系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

称为关系的实质要素——事实状态;第二部分称为关系的形式要素,它使事实状态被上升至法律层面。而温特沙伊德则指出,萨维尼的“两要素说”并不完全科学,因为在某些

情况下(如所有权关系)即使没有任何实质的事实要素,法律关系仍可能得以建立。温氏认为,法律关系是法律上规定的关系,它包括两个类型:一是由法律所设立(如所有权关

系);二是法律追究其法律后果的事实状态(如占有关系)。这一争论实质上涉及对法的性质的认识:法到底是法律规则(规范)体系,还是法律关系体系?对此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

构成了法学理论上两大学说,即“规范(规则)说”和“关系说”。比尔林对两种学说作了一个综合的解释,指出:一切法律规范都表述法律关系(即被授权人和受约束人之关系)的内容。而法律关系的内容则包括一方的权利和另一方的义务。后世法学在论述法律关系问题时基本上是以比尔林的解释为基础的。本书也采此通说,对法律关系的概念作如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定义: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根据此一定义可以看出,法律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一)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这一命题至少说明三个问题:第一,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

关系。第二,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社会关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有些领域是法律所调整的(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行政管理关系等),也

有些是不属于法律调整或法律不宜调整的(如友谊关系、爱情关系、政党社团的内部关系),还有些是法律所保护的对象,这些被保护的社会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本身(如刑法所

保护的关系不等于刑事法律关系)。即使那些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并不能完全视为法律关系。例如,民事关系(财产关系和身份关系)也只有经过民法的调整(即立法、执法

和守法的运行机制)之后,才具有了法律的性质,成为一类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第三,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内容(行为模式及其后果)在现实社会

生活中得到具体地贯彻。换言之,人们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使权利、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履行义务并由此而发生特定的法律上的联系,这既是一种法律关系,也是法律规范的实现状态。在此意义

上,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合法(符合法律规范的)关系。这是它与其他社会关系的根本区别。

确立“法律关系是合法的社会关系”这一观点,在法律实践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事实关系,它们没有严格的合法形式,甚至完全违背

法律,如非法同居关系、未经认可的收养关系,以规避法 律为目的的契约关系,无效或失效的合同关系等等。这些事实关系,都不能看作是法律关系,但又可能与法律的适用

相关联,是法律适用过程中必须认真处理的一类法律事实。

(二)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

从实质上看,法律关系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正在于它体现国家的意志。这是因为,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的。所以,法律关系像法律规

范一样必然体现国家的意志。在这个意义上,破坏了法律关系,其实也违背了国家意志。

但法律关系毕竟又不同于法律规范,它是现实的、特定的法律主体所参与的具体社会关系。因此,特定法律主体的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与实现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些法

律关系的产生,不仅要通过法律规范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而且要通过法律关系参加者的个人意志表示一致(如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也有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多法律关系的产生,并不需要这种意志

表示。例如,行政法律关系,往往基于行政命令而产生。总之,每一具体的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否要通过它的参加者的意志表示,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

承认法律关系的意志性,并不能否认它的客观性。其客观性表现在:第一,任何法律关系都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反映一定经济关系的要求。第二,法律关系作为一定社

会关系的特殊形式,除了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外,还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制约,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性质、内容和发展规律的要求。第三,从法律关系本身来看,其一经形成,就作

为一种社会法律现象而存在,并对一定社会关系发生影响。在理论上承认法律关系的客观性,可以使我们不仅从思想、意志的角度,而且从实际的、客观的角度去研究法律关系; 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发挥法的效能。

(三)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特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它是法律规范(规则)指示”(行为模式)的规定在法律关系中的体现。法律规范的指示内容,实际上就是法律权利与义务 的一般规定,它所针对的是一国之内的同一类不特定主体,属于可能性领域。而一旦特定法律主体依照法律规范“指示”内容进行法律活动,那么就享有实际的法律权利,或者

履行特定的法律义务。此时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就可能发生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样或那样的联系。由此可见,没有特定法律主体的实际权利和义务,就不可能有法律关系的存在。

(二)概念

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企业与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后,就构成了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 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性质和特征

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这一命题至少说明三个问题:第一,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 的前提。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第二,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社会关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有些领域是法律

所调整的(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行政管理关系等),也有些是不属于法律调整或法律不宜调整的(如友谊关系、爱情关系、政党社团的内部关系),还有些是法律所保护的对象,这些被保护的社会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本身(如刑法所保护的关系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等于刑事法律关系)。即使那些受法律法规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并不能完全视为法律关系。例如,民事关系(财产

关系和身份关系)也只有经过民法的调整(即立法、执法和守法的运行机制)之后,在具有了法律的性质,成为一类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第三,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内容(行为模式及其后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具体的贯彻。换言之,人们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并由此而发生特定的法律上的联系,这既是

种法律关系,也是法律规范的实现状态。在此意义上,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合法(符合法律规范的)关系。这是它与其他社会关系的根本区别。

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从实质上看,法律关系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正在于它体现国家的意志。这是因为,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有目的、有

意识的建立的。所以,法律关系像法律规范一样必然体现国家的意志。在这个意义上,破坏了法律关系,其实也违背了国家意志。

但法律关系毕竟又不同于法律规范,它是现实的、特定的法律主体所参与的具体社会关系。因此,特定法律主体的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与实现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些法律

关系的产生,不仅要通过法律规范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而且要通过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律关系参加者的个人意志表示一致(如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也有很多法律关系的产生,往往基于行政命令而产

生。总之,每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否要通过它的参加者的意志表示,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

3.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法律规范(规则)“指示”(行为模式,法律权利和 义

务)的规定在事实社会关系中的体现。没有特定法律关系主体的实际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就不可能有法律关系的存在。在此,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是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社会 关系(社团组织内部的关系)的重要标志。六

(一)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是法的两大作用对象;而法要作用于社会关系必定要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调整。

法的作用的定义:它是法律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是国家权力运行和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表现。

(二)一、法的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其实质是统治阶级(或人民)以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体现。七

(一)正当法律程序的基本功能

正当法律程序(DueProcessofLaw)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防止公权力滥用,遏制腐败;二是保障人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公权力主体滥权、恣意行

为侵犯。正当法律程序最初源于“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和“对他人做出不利行为要事先告知、说明理由和听取申辩”的“自然正义”原则(NaturalJustice),之后其内涵扩

展到包括公开、公正、公平和参与等现代民主程序原则;最初正当法律程序主要适用于司法领域,之后其适用领域扩展到行政领域和其他所有国家公权力领域,甚至扩展适用到

社会公权力领域。在中国,由于民主、法治发展滞后,公权力运作领域一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正当法律程序机制,有些领域甚至正当法律程序完全缺位,以至为腐败滋生、蔓延

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从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国家。中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至少在现阶段,不会搞两

党制,不会搞三权分立。因此,中国的反腐之路不会同于,至少不会完全同于西方国家的反腐之路。中国的反腐主要不是靠权力制约权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虽然权力的相互制约同样不可缺少),而主要是靠权利制约权力,靠正当法律程序制约权力。中国必须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反腐之路。编辑本段正当法律程序的涵义和适用范围

考察西方各国宪法或宪法性法律文本中关于“正当法律程序”的各种不同表述、规定以及学者对“正当法律程序”的界定、论述,对“正当法律程序”的涵义和适用范围可

做以下解析:

1、正当法律程序(DueProcessofLaw)起始于“自然正义”(NaturalJustice)。“自然正义”的概念已存在多个世纪,其主要涵义可归结为两个规则:其

一,任何人不得自己做自己的法官;其二,任何人在受到公权力不利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刑事处罚或其他制裁)时,有获得告知、说明理由和提出申辩的权利。根据第一个规则,法庭的判决或其他公共机构的决定如果有与相应判决、决定有利害关系的人或其他有成见,有偏见的人参与,该判决或决定即无效;根据第二个规则,法庭的判决或政府的行政

行为在作出时如果没有预先为受到相应判决或行为不利影响的人提供辩护和异议的机会,该判决或决定亦无效。之后,正当法律程序在实践中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完善,远远超

越了这两项规则,如罪刑法定、无罪推定、法不溯及既往、无事前公正补偿不得征收私人财产、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先取证,后裁决等。在现代,正当法律程序不仅是程序性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而且是实质性的。实质性的正当法律程序强调立法本身的公平正义,非正义的法为非法。同时,实质性的正当法律程序特别强调执法公正。丹宁勋爵在《法律的训诫》中曾引述

英国上诉法院首席法官帕克勋爵在《关于一个香港移民问题》的下述判词:

“好的行政机关和一项诚实的或真诚的决定,不仅需要不偏不倚,不仅需要全神贯注于该问题,而且需要公正行事,……自然公正的法则是一种公正行事的义务”。

丹宁勋爵本人在《关于珀加蒙出版有限公司案》的判词中认为政府大臣任命的稽查员对公司进行调查

和提交调查报告同样要遵守实质性和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规则:

“报告可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假如他们认为适当,他们可以对事实做出裁定,这可能对那些被他们点名的人

非常不利。他们可以指挥一些人;他们可以谴责另一些人;他们能够毁坏别人的声誉和前程。他们的报告可能导致司法诉讼;可能使某些人面临刑事起诉或民事起诉;可能使某

个公司关门,而使它本身成为关门的材料。……鉴于他们的工作和报告可以导致这样的结果,认为稽查员必须公正行事,这是他们肩负的义务,正如这是其他机构肩负的义务一

样。尽管他们既不是司法机关,也不是半司法机关,而是行政机关,稽查员也可以使用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方式获取情报。但是在谴责或批评某人之前,他们必须给人一个公平的

机会以纠正或反驳对其不利的材料”。

2、正当法律程序早期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要适用于刑事处罚领域或与刑事处罚有关的事项,如拘留、搜查、逮捕、起诉、审讯、监禁等。但后来适用

范围越来越扩大,不仅适用于司法或准司法行为,而且适用于行政行为和其他各种公权力行为,如罚款、没收、吊销证照等行政处罚、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土地、自

然资源和其他财产的征收、征用、税费征缴、行政许可、审批、以及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乃至人事管理中的拒绝录用、辞退、开除和其他行政处分。

丹宁勋

爵认为,在适用正当法律程序方面,以往的法律界都在“司法的”和“行政的”之间划一条界限。主张正当法律程序只适用于司法或准司法行为,而不适用于行政行为,特别是

行政自由裁量行为。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司法的”和“行政的”界限逐渐消失。丹宁勋爵在一位政府大臣拒绝受理英格兰东南部一些农民要求调查牛奶价格问题的申诉 的《帕德菲尔德案》中指出:

“大臣在什么程度上可以立即驳回申诉?大臣是否可以自由地行使不受限制的自由裁量权,拒绝将农民的申诉提交由其任命的委员会调查,从而拒绝给予农民法律救济?……每件值得委员会调查的真诚的申诉必须提交委员会,大臣不能随便以武断或异想天开的理由驳回申诉,他不得因为对申诉人的个人恶感或因为

不喜欢申诉人的政治观点而驳回申诉。有人说,大臣的决定是行政的不是司法的。但是,这不意味着他可以随心所欲,无视是非,也不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味着法院无权纠正他。好的行政机关要

求对申诉应当予以调查,对冤情应当给予法律援助。国会正是为此目的而设立行政机关,而不是让大臣可将之撇在一边。没有充分的理由,大臣不得拒绝对申诉的调查。……假

如大臣拒绝,他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而且如果有人要求他说明理由,他就应该说明。倘若他没有这样做,法院就可以推定他没有充分的理由。如果法院认为,大臣受到了或可能

受到不相干的影响–——或者相反,他没有考虑,或者可能没有考虑那些他应当考虑的因素——那么,法院就有权干预。法院可以发出训令迫使其正确考虑申请人的申诉”。

3、正当法律程序最初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是告知、说明理由、听取申辩和公职人员在与所处理事务有利害关系时回避。但20世纪中期以后,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在正当法律

程序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于1967年制定《信息自由法》,1976年制定《阳光下的政府法》,此两法之后均归入1946年制定的《行政程序法》,作为正当法律程序的组成

部分。欧盟和欧盟的许多成员国(如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荷兰、丹麦、芬兰),以及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上世

纪六十年代以后或本世纪初陆续制定了信息公开法和与美国“阳光法”类似的透明政府法。在没有制定专门信息公开法和透明政府法的许多国家,则在其行政程序法典中专门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定了政务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可见,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已构成现代正当法律程序的基本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美国法哲学学者贝勒斯教授(Michael.D.Bayles)认为,现代程序正义的问题至少发生在三种不同的语境下。正当法律程序对三种不同语境下的程序正义问题自然有不同的要求,适用不同的程序形式。第一种语境下的

程序正义是集体决定。

“这个语境下的一个分支涉及对问题作出决定的活动。罗伯特议事规则(Robert‘sRulesofOrder)及其他会议规则要么是公正的,要么是不公正的

程序。另一个分支涉及官员或代表的选择。选择立法者的程序,与立法辩论和立法行动的规则不同,但是两者都涉及集体决定的活动(Collectiveorgroupdecisionmaking)”。

第二种语境下的程序正义是“解决两造或多造之间的冲突。冲突通常是诉诸强力[战争或强制(coercion)]、谈判、调解、咨询、、仲裁或审判来解决的”。

第三种语境下的程序正义是做出“对个人施加负担或赋予利益的决定,也即‘负担/利益决定’(burden/benefitdecisions)这个语境下的程序正义问题。这里的个人可以是自

然人,也可以是诸如公司这样的组织。赋予利益的决定包括诸如获得社会保障或福利的权利,获得津贴或业绩奖励,被大学录取或被加护病房接纳,以及被聘用等问题”。

很显然,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等程序形式更多地适用于作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种语境下程序正义的集体决定(行政决策)。当然,这些程序形式同样也适用于作为第二种语境下程序

正义的解决争议(司法和行政裁决)和作为第三种语境下程序正义的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给付

等行政处理行为。总之,现代正当法律程序的内容和形式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包括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包括告知、说明理由和听取申辩,而且也包括公开、透明、公众参与

等。现代正当法律程序不仅适用于司法和准司法行为,而且也适用于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决策行为和立法行为,甚至一定程度地适用于政治行为和社会公共组织的行为。(@)第三节 正当程序的作用与意义

一、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

通常意义上的程序是对于人的行为而言的,法律程序是对法律行为而言的。法律程序通过对法律行为的作用,从而实现对人们的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影响人们的权利和

义务的实际享有和承担,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抑制。通过程序的时间、空间要素来克服和防止法律行为的随意性和随机性。比如严格的审级,以分级的审判阶梯来完成一项审判任务。

一个案件经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卡”,比起只有一审要来得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稳妥、准确,从而抑制了法官行为的随意性和随机性。又如行政听证程序,让行政相对人直接参加到行政决

定程序中听取行政主体决定的理由、相对人为自己的行为进行申辩,从而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这也就是所谓程序的“对恣意的限制”和“作茧自缚”效应的根源所

在。程序的要素无非是为法律行为提供了外在标

准,因而这些行为不可能任意进行。

第二,导向。通过程序的时空要素来指引人们的法律行为按照一定的指向和标准在时间上得以延续,在空间上得以进行。一方面程序为人们的个别而具体的行为提供了统一

化、标准化模式,克服行为的个别化和非规范化。另一方面程序的导向机制还能指示人们的行为在时间与空间上有秩序地连贯和衔接,避免法律行为的中断。

第三,缓解。通过法律程序的时空要素来缓解人们原先的行为与心理冲突,消除紧张气氛,为解纷行为提供了有条不紊的秩序条件。一方面,发生纠纷的当事人既然选择了

诉讼程序(“公了”)而不是角斗或复仇(“私了”),也就是选择了文明和有序,抛弃了野蛮和无序。程序使当事人不可能发生激烈的外部对抗和冲突。另一方面,通过程序形成

了一个解决复杂纠纷的相对的空间,使当事人之间的复杂社会关系从进入程序的那一刻开始就与社会隔离开宋。使复杂的社会关系简化为单一的程式化关系,既排斥了当事人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间原有的社会角色(可能起诉人是某镇长的七姑,被起诉的是某局长的八姨),又排斥了其他非程序的因素以及其他处置方式。

第四,分工。法律程序通过时空要素实现程序角色的分配。比如,在诉讼程序中,法官行使审判权,陪审员、辩护人、公诉人等都各司其职,避免越俎代庖。陪审员对于法

官既是一种配合、又是一种牵制的角色;辩护人和公诉人对于诉讼当事人来说则是平等发言、争辩的代表,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

第五,感染。法律程序能使行为主体对程序所造成的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服从。尽管没有外在的压力,但程序能够使人的情绪、情感自然地受到影响,并不知不觉地遵

循相应的行为模式。程序能够直接提示心理状态去影响人的行为,它不需要经过逻辑论证或宣传教育。比如公正严明的程序促使当事人或证人做出诚实的供述或证明;再如回避 的程序无形中使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产生信心:甚至有时庄严的法庭气氛会给人以油然而生的信心或威慑。

二、法律程序对于法律适用的作用

法律适用作为国家行为,是通过适用者的活动来进行的,它带有主观性因素,其中必然存在不合理的主观性因素,所以有必要运用法律手段来克服它。法律程序对于法律适 用的意义在于:

第一,法律程序是约束适用法律者的权力的重要机制。人们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国家刑事审判活动为什么要设立公诉、辩护制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显然其重要目的之一为了对审判者的

监督和制约。无论公诉和辩护,还是质证、辩论、陪审和合议等程序形式,实际上都具有这样一种功效:从法律适用的一系列活动中分离出某些具有权利或权力性质的内容,交

由其他主体宋进行或与适用者共同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公诉、辩护、质证、辩论、陪审、合议等程序又是为了制约适用者裁决权、避免法律适用者滥用职权、达到适用的合

法性而设立的。这些程序对于适用者既是分权——将适用权中的分析、推理和判断几个环节分给公诉人、辩护人、陪审员、当事人和证人,又是制约——对适用者权力的约束和 抑制。

第二,法律程序是进行理性选择的有效措施。由于法律适用者所受的教育以及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无时无刻不与法律联系,并基于人的思维惰性,他们往往极容易对法律适

用的根据发生疏忽心理,所以每每不假思索地进行法律适用,再加以法律适用的职权唯审判者享有,易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对于辩护人、当事人、证人提出的适用法律的意见

不加重视,以致不能及时予以纠正导致法律适用的错误。公诉、辩护、质证、辩论、陪审、合议等程序都是为了避免法律适用的错误、努力达到适用的准确性而设立的。程序能

够“加强理性思考”,足“对恣意的限制”所以程序对于适用者还是一种帮助——从思维角度言,通过这些程序为适用者开阔视野、打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思路,避免单一思维的局限性。“在抽

象的规范与具体的案件之间所存在的鸿沟,是由有效的选择程序来充填弥合的”。法官来说是经常被忽视但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法律程序就有其存在的必要丁。

第三,法律程序还是法律适用结论妥当性的前提。当事人是否能够接受话用结论对于法律适用的效力固然不会有影响,但是对于法律适用结论的效果或者称为实效,则是至

关重要的。程序能够间接地支持决定结论的妥当性,实体上不合民意的决定,因为正当程序的原因却被民众接受了。在程序中按照一定标准和条件整理争论点,法官公平地听取

各方意见,在使当事人可以理解或认可的情况下做出决定。但是,程序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决定过程,因为程序还包含着决定成立的前提,存在着左右当事人在程序完成之后的行

为态度的因素。所以一种合理、合法的适用程序对于当事人在适用完成后的行为态度起到信念上的暗示作用,他相信在这种程序下做出的适用结论对于他是公正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特征性质 第3篇

类型一:考查对函数基本性质的运用

【例1】 已知两个向量a=(1+log2|x|,log2|x|),b=(log2|x|,t)(x≠0).

(1) 若t=1,且a⊥b,求实数x的值;

(2) 对t∈R,写出函数f(x)=a•b具备的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最大(小)值).

分析 (1) 对数的真数大于零,故有x≠0;(2) y=log2|x|的奇偶性、单调性等比较容易解决;(3) 第(1)问中的a⊥ba•b=0x1x2+y1y2=0;(4) 第(2)问中,对f(x)的性质可以从函数的式子特征,组成形式直接加以判断;(5) 目标解读:只要写出基本性质,不必给出详细的论证。

解 (1) 当t=1时,log22|x| + 2log2|x|=0;即log2|x|=0或log2|x|=-2;即x=±1或x=±14.

(2) f(x)=a•b= log22|x| + (1 + t)log2|x|的定义域{x|x≠0}关于原点对称,从形式上可判断f(x)是偶函数;由函数的对称性和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知识可知:f(x)在(0,+∞)上的单调情况是:当x∈(0,21+t2]上f(x)单调递减,在x∈[21+t2,+∞)上单调递增;根据偶函数的性质知:f(x)在x∈[-21+t2,0)上单调递增,在x∈(-∞,-21+t2]上单调递减;由单调性可得出函数f(x)的大致图象,显然在x=±21+t2时,函数f(x)有最小值-(t+1)24,无最大值(趋近+∞);当t=-1时,函数f(x)的零点为x=±1;当t≠-1时,函数的零点为x=±1或±21+t2.

点拨 (1) 函数奇偶性的证明步骤是:判断定义域→求f(x)、f(-x)→明确两者的等式关系→得出结论;(2)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口诀是:同性得增,异性得减;(3) 本题求f(x)的最大(小)值,也可以利用换元的方法,将log2|x|=W,W∈R,从而求二次函数y=W2+(1+t)W,W∈R的值域。

奇思妙想变题:

【变式1】 已知函数f(x)=2x.

(1) 试求函数F(x)=f(x)+af(2x),x∈(-∞,0]的最大值;

(2) 若存在x∈(-∞,0),使|af(x)-f(2x)|>1恒成立,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 ①f(x)=2x是指数函数,定义域为R,值域为(0,+∞),图象过点(0,1),在x轴上方单调递增;②第(1) 问中f(2x)=22x=(2x)2;③在(-∞,0]2x∈(0,1];④F(x)=f(x)+af(2x) 是关于2x这个整体的二次形式,a为任意常数;⑤目标解读:求F(x)的最大值;⑥存在性问题可以转化为:af(x)-f(2x)>1在x∈(-∞,0)上有解;⑦可使用分离参数的方法解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1) F(x)=f(x)+af(2x)=2x+a22x=a(2x)2+2x,x∈(-∞,0],令t=2x,t∈(0,1],则g(t)=at2+t,t∈(0,1],讨论a的取值:

①a=0时,g(t)=t,g(1)max=1;

②a>0时,y=g(t)的对称轴t=-12a<0,故g(t)在(0,1]上单调递增,g(x)max=g(1) =a+1;

③a<0时,y=g(t)的对称轴t=-12a>0,

i. 若0<-12a≤1即a≤-12时,

y=g(t)在0,-12a上单调递增,在-12a,1

上单调递减,g(t)max=g-12a=-14a;

ii. 若-12a>1即-12

综上可知:F(x)max=

a+1,a>-12,

-14a,a≤-12.

(2) 令t=2x,t∈(0,1),则at-t2>1有解,

即at-t2>1或at-t2<-1在t∈(0,1)上有解,

利用分离参数的方法知:at+1t 有解,

即at+1tmin,t∈(0,1),所以a>2或a<0.

点拨 ①本题第一问中利用换元思想,新出现的变量易出现范围错误,在讨论中要注意不遗漏不重复,同解情况合并;②第二问中涉及有解,恒成立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分离参数,其中参数范围中“=”号的取舍是易错点。

类型二:考查函数的构造和应用

【例2】 已知函数f(x)=lnx-a(x-1)x+1.

(1) 若函数f(x)在(0,+∞)上为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 设m,n∈R+,且m≠n,求证:m-nlnm-lnn

初步分析 (1) 由原函数f(x)=lnx-a(x-1)x+1知函数的定义域为(0,+∞);(2)第(1)问中已知

f(x)

在(0,+∞)上为增函数: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一般考虑两种方法:①函数单调性的定义,②导数法;(3) 本题考虑用导数法解决。

解 (1) 由f(x)=lnx-a(x-1)x+1,(x>0)得f′(x)=1x-a(x+1)-a(x-1)(x+1)2=x2+(2-2a)x+1x(x+1)2;

因为f(x)在(0,+∞)上为增函数,所以f′(x)≥0在(0,+∞)上恒成立;即只需x2+(2-2a)x+1≥0在(0,+∞)上恒成立,即(2a-2)x≤x2+1在(0,+∞)上恒成立,故(2a-2)≤x2+1x在(0,+∞)上恒成立,故(2a-2)≤x+1xmin;设函数g(x)=x+1x,x∈(0,+∞),根据基本不等式知识得:x+1x≥2x•1x=2,当且仅当x=1x时等号成立.即当x=1时,g(x)min=g(1) =2;所以2a-2≤2,即a≤2,所以实数a的范围是(-∞,2].

再分析 (4) 由m,n∈R+

与函数的定义域有相互呼应之感;(5) 从目标不等式:m-nlnm-lnn

m-nlnm-lnnn)lnm-lnn2>m-nm+nlnm-lnn>2(m-n)m+nlnmn>2mn-1mn+1lnmn-2mn-1mn+1>0;(7) 从最后的变形形式上可联系到利用第(1)问中单调性相结合而得证。

解 (2) 不妨设m>n>0,则mn>1,要证明m-nlnm-lnn0;构造函数h(x)=lnx-2(x-1)x+1,x>0;由第(1)问知:函数f(x)在a≤2时,f(x)为(0,+∞)上的增函数,故h(x)=lnx-2(x-1)x+1,x>0显然也是(0,+∞)上的增函数;因为mn>1,则必有,lnmn-2mn-1mn+1>h(1) =0,即lnmn-2mn-1mn+1>0成立,由上可知m-nlnm-lnn

点拨 (1) 关于函数在某区间D上是单调函数的解决方法有两种:定义法和导数法;本题选择后者是为运算方便;(2) 对这类连续性的不等式证明类问题,应考虑构造函数与原函数相仿,从而利用第(1)问的结论,化腐朽为神奇。

奇思妙想变题:

【变式2】 已知函数f(x)=(a+1)lnx+ax2+1,

(1) 证明:当a<-1时,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减.

(2) 设a≤-2,x1,x2∈(0,+∞),且x1≠x2,证明:|f(x1)-f(x2)|>4|x1-x2|.

初步分析 ①从函数y=f(x) 形式出发知函数定义域为{x|x>0}; ②从第一问目标出发考虑用导数证明f(x)的单调性较为方便。

证明 (1) ∵f(x)=(a+1)lnx+ax2+1

∴f′(x)=a+1x+2ax=2ax2+a+1x,

∵a<-1∴2ax2<0,a+1<0, 又x>0,∴2ax2+a+1x<0恒成立,即f′(x)<0恒成立.

故当a<-1时, f(x)在(0.+∞)上单调递减.

再分析:③x1,x2∈(0,+∞),符合f(x)的定义域;④a≤-2符合第一问中a<-1的前提,故f(x)在(0.+∞)上单调递减;⑤x1≠x2表明x1>x2或x1

|f(x1)-f(x2)|

可利用单调性化简,后者4|x1-x2|

可利用两者大小讨论化简;⑦故应取x1>x2(或x1

证明 (2) 由本题解题目标形式上的对称性,不妨设0

由a≤-2且第一问中结论可知f(x)为(0,+∞)上的单调递减函数,则有f(x1)>f(x2)

故|f(x1)-f(x2)|=f(x1)-f(x2)即要证|f(x1)-f(x2)|>4|x1-x2|,

只要证f(x1)-f(x2)>4(x2-x1),即要证f(x1)+4x1>f(x2)+4x2;

构造函数g(x)=f(x)+4x=(a+1)lnx+ax2+1+4x(x>0),

则g′(x)=a+1x+2ax+4=2ax2+4x+a+1x,

由a≤-2知g′(x)≤-4x2+4x-1x=-(2x-1)2x≤0,即g′(x)≤0恒成立,

易得g(x)在(0.+∞)上单调递减;又∵0g(x2),

即f(x1)+4x1>f(x2)+4x2,即|f(x1)-f(x2)|>4|x1-x2|,即得证.

点拨 (1) 本题的第二问中对于“||”符号的处理方法是讨论绝对值里边的对象与0的大小化简。

(2) 本题通过类比、联想演变为f(x1)+4x1>f(x2)+4x2这一过程是一个难点,也是联想到构造g(x)=f(x)+4x的桥梁。

牛刀小试

已知函数f(x)=x-1-alnx,(a∈R).

(1) 求证:f(x)≥0成立的充要条件是a=1;

(2) 若a<0,对任意的x1,x2∈(0,1],都有|f(x1)-f(x2)|≤41x1-1x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 充分性证明:当a=1时,f(x)=x-1-lnx,f′(x)=x-1x;显然当x∈(1,+∞)时,f′(x)>0,f(x)单调递增;当x∈(0,1)时,f′(x)<0,f(x)单调递减,所以f(x)≥f(1)=0,即得证.

必要性证明:f′(x)=x-ax,(x>0).

①a≤0时,f′(x)>0恒成立,所以f(x)在(0,+∞)上单调递增,而f(1)=0;显然当x∈(0,1)时f(x)<0与f(x)≥0恒成立矛盾;所以a≤0不满足.

②a>0时.若x>a,则f′(x)>0,所以f(x)在(a,+∞)上单调递增;若0

所以,当a≠1时,f(a)

(2) 由第(1)问可知当a<0时,f(x)在(0,1]单调递增,y=1x在(0,1)上单调递减;

不妨设0

所以 |f(x1)-f(x2)|≤41x1-1x2等价于f(x2)-f(x1)≤4x1-4x2等价于f(x2)+4x2≤f(x1)+4x1,构造函数h(x)=f(x)+4x=x-1-alnx+4x,则|f(x1)-f(x2)|≤41x1-1x2

等价于函数h(x)在(0,1]上为减函数,h′(x)=1-ax-4x2=x2-ax-4x2,所以x2-ax-4≤0在x∈(0,1]上恒成立,所以a≥x-4x在x∈(0,1]上恒成立,令y=x-4x在x∈(0,1]上单调递增,所以ymax=-3,即a≥-3,又因为a<0,所以-3≤a<0.

关于广播编辑工作性质和特征的探讨 第4篇

一、广播编辑工作性质探讨

广播编辑工作是指通过对广播音响、稿件的后期加工制作, 利用系统软件将与信息传播相关的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发挥, 使之遵循声音传播规律的一种编辑制作工作。其工作性质具体而言, 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 广播编辑工作的基础性性质。

无论是传统的广播编辑工作还是新时期的广播编辑工作, 其工作性质均离不开以下几点。

1. 政策性性质。

广播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广播编辑工作中, 坚持新闻党性原则,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使编辑工作能服务中心, 维护大局。

2. 娱乐性性质。

广播是基于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而产生的, 其健全功能也应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这需要广播通过编辑环节工作, 置办出一系列与人民大众心理定位相适应的广播栏目, 并实施发布娱乐信息, 丰富人民的日常生活。

3. 监督性职能。

广播编辑需要将辩证发展的观念融入到日常工作活动中, 在信息整理与选用中不能一味地报喜不报忧, 而应该将社会上的好事坏事进行综合编辑报道, 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 达到对社会行为发展的监督能效。

(二) 广播编辑工作的延伸性性质。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不断深入发展, 广播编辑工作性质也有了深刻的改变与延伸。这一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广播编辑工作节目性质的变化。

随着高端科学技术设备逐渐深化发展到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中, 广播编辑工作的业务覆盖面也从传统的新闻广播向现场广播、连线报道、特约访谈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2. 广播编辑工作编辑类型的变化。

传统的广播编辑工作过分注重对文字编辑的处理, 忽视了音乐插入等配套设施的编辑工作, 新时期的广播编辑需要结合相关设备仪器的更新改善, 使其编辑类型趋向于全面化发展。

二、广播编辑工作特征探讨

新时期的广播编辑工作不仅在性质定位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还使得这一工作性质影响下的工作特征出现了新时期的表现形态。

(一) 文字编辑与音响编辑并重。

广播稿件在向人们群众传播数据信息的同时也需要与信息内容相关的音响编辑作为背景修饰, 使信息广播能够深入人心。坚持文字与音响并重的广播编辑可以使收听群众在平常环境中感受到时间空间的感官转换, 达到身临其境的广播效果。在《莆田人火车梦圆了》这条短消息中, 由编辑策划, 录制的火车轰鸣声和记者现场报道, 让人感受到人流涌动的背后是资金、技术和资本的流动。丰富的音响, 体现了广播特点, 鲜活了报道内容, 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后来, 这篇报道荣获2009年度福建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类一等奖。

(二) 一专多能。

人民群众对于新闻信息与数据的需求使得广播播报不仅要及时传达各领域行业的新鲜信息, 还要尽量凸显现场感官, 展现其一专多能, 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特征。2011年9月1日, 受“南玛都”残留云系影响, 福建省莆田市境内遭百年一遇的强降雨, 暴雨引发严重的洪涝、山洪、滑坡等灾害。“南玛都”来临前夕, 我台在FM937和FM103频率里开辟了《气象连线》等专栏, 重点宣传普通民众如何应对强热带风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 为防御“南玛都”作客观全面的防御舆论指引;9月1日当天上午, 广播节目里开辟了记者连线、现场广播、特约访谈等, 播报水情、灾情以及干部群众奋力抢险的事迹, 为政府和群众了解信息, 及时做好救灾减灾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在应对紧急情况的整个过程中, 广播编辑又要连线, 又要筛选信息, 又要适时口播、主持, 还要积极运用导播设备, “一专多能”被发挥到了极致。

(三) 互动观念。

传统的广播编辑工作在这一性质反映上成两极化发展趋势, 对于那部分涉及到音乐访谈、综艺娱乐以及情感交流等谈话节目, 要想做到与信息收听者的互动并不难。其关键在于如何在较为严肃的新闻播报、热点讲评栏目中做到与收听者的互动。2010年度, 我在《信息全接触》栏目编辑过程中, 设置话题, 加入来电接听、专家沟通、短信平台以及信件摘要等子栏目, 提供互动元素, 吸引受众积极参与, 实现收听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与广播的沟通。

总而言之, 要想做好广播编辑工作, 对其性质与特征的把握是关键。每一个广播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在这一行业领域不断进行探索研究, 使其始终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君昌.吕鹏.中国广播电视编辑理念发展的四个时期.[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 (05) .

[2]李新建.打造中国经济最强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全新改版.[J].中国广播.2011. (02) .

[3]梁铭之.帅才.出新入心做新闻——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率改版.[J].新闻与写作.2009. (03) .

述职报告的性质与特征讲解 第5篇

述职报告,最初曾用“总结”或“汇报”的形式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式,其主要特点是:自述性、自评性、报告性。

所谓自述性,也称个人性,就是要求报告人,自己述说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履行职责的情况。因此,必须使用第一人称,采用自述的方式,向有关方面报告自己的工作实绩。这里的所谓实绩,是指报告人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事情,完成了什么指标,取得了什么效益,有些什么成就和贡献,工作责任心如何,工作效率怎样,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但是,要特别强调:所写的内容必须真实,是实实在在已经进行了的工作和活动,事实确凿无误,切忌弄虚作假。

所谓自评性,就是要求报告人,依据岗位规范和职责目标,对自己任期内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作自我评估、自我鉴定、自我定性。述职人必须持严肃、认真、慎重的态度,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组织负责,对群众负责。对工作的走向,前因后果,要叙述清楚,评论恰当;在写法上,以叙述说明为主。叙述不是详叙,是概叙,让人一目了然,并从中引出自评。但要强调:切忌浮泛的空谈,切勿引经据典的论证,定性分析必须在定量证明的基础上进行。

所谓报告性,第一,语言要朴实。要明白自己的“身份”,放下官架子接受员工评议,认真履行职责做报告。要认识到,自己是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是严肃的、庄重的,是让高层和员工了解自己,评审自己工作的过程。因此,语言必须得体,应有礼貌、谦逊、诚恳、朴实、掌握尺寸,切不可傲慢,盛气凌人,不可夸夸其谈,浮华夸饰。报告内容必须实在、准确,而且要用叙述的方式,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第二,讲话要通俗易懂。述职报告不同于一般的公文,最明显的一点是语言的口语化,内容应当是通俗易懂的,语言就要概括精练,甚至讲究专业性。第三,报告要总结其规律性。述职报告是否具有理论性、规律性是衡量一篇述职报告好坏的重要标志。述职报告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使未来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述职报告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述职报告要写事实,但不是把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简单地罗列在一起。它必须对搜集来的事实、数据、材料等进行认真的归类、整理、分析、研究。通过这一过程,从中找出某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得出公正的评价议论,即主题和层次以及众多小观点。如果不能把感性的事实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高度,就不可能作为未来行动的向导。

特征性质 第6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其他财务报告;性质与特征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23-01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10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表的概念结构第一部分,使FASB与IASB的新成果淋漓尽致的在概念结构中表现出,促进了财务报告目标的发展推进了进程,会计概念的一些新的观点都通过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财务报告目标得到充分的展示。我们要始终记住,会计是不容许一丝含糊的,会计不是估计学所以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小小的漏洞。经过财务报告基本特征与性质的评价,发现其与财务报表核心最基本的特征极其性质存在不相符的现象,与此同时,目前财务会计的结构主要将以往的事项以及交易作为依据,把真实的客观证据当作依据,在评价过程中与其不符的还有财务报表主要的方法。如果超越了财务报表的这些界限,那么财务会计将会改写。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以下将对主财务会计的基本信息与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其他财务报告的性质

财务报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如实的将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可以真真实实的表述本企业的真实经济情况。财务报表的基础都是以其所发生过的交易作为基础。其他财务报表具有一些财务报表所不具有的,例如:在报告日进行有必要的一些估计预测与判断等,也可以揭示相关企业可能面临的一些企业风险。对进行的交易做一个充分的批露等。财务报表的信息可靠性来源于财务报表以真实的凭证为支撑,按照会计准则进行严格确认列报、计量。所以财务报表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有具体依据的,这样才能保证其可靠性。

三、财务报表的性质

要使财务报告成为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业绩作精确的描绘, “构建一个经过努力要达到目标的财务报告还是有必要的”。这段话,是过去概念框架所没有的,是对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性质的描述,应该说,颇具新意。但用来论述财务报告总体的性质,不对 “财务报表” 和表外的附注今天与其他财务报告① 加以区分,似乎值得商榷。在研究财务报告的性质与信息的基本特征时,是从财务会计的目标出发,还是从财务会计的职能即功能出发? 这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当前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日益流行,其中,目标规定财务报告的目的与宗旨,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回答似乎是应从 “目标”开始,而我们则认为不然。目标所代表的是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主观要求,一般归纳为决策有用性,而财务报表的职能,所反映的是财务会计这个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或者说以财务报表为核心的财务报告所能够起到的客观作用。比如它能提供的财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务会计系统构造所能提供的最大可能的高质量信息,主要是如实反映一个企业的经济资源、义务及其变动的信息。

四、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表的基本特征,既有共性又有特点

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报表构成企业财务报表。目标是一样的,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质量特征,用户的决策和管理的责任,对管理的信任。然而,两者之间有一些显着的差异。财务报表是根据已发生的交易。它们被财务报表的变更和计量的使用所证实。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必须遵循会计准则,然后通过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其他财务报告都是在报告的基础上,除了声明中添加一些重要的会计问题,通过估计和判断来描述一些没有发生的重大事件,但可能发生的情况,这些问题将发生一次,将对企业产生显著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即一个显著额外收益或亏损。其他财务信息披露的信息,只能定性描述,而且可以既定量描述,也可以是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可以是非标准要求,既有法律规定,也可以是自愿的。

五、结语

财务报告是一个主体,由2个部分组成。财务报表是基于过去的交易和事件。可见,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包括财务状况都必须是真实的,是通过相对准确的描述企业的财务报告要素以及相关的较大的一些改动。而其他财务报告则不然,其他财务报告则会采用估计、模型或者判断的形式。依据确认来进行报表信息,披露给表外提供信息。他们相互作用并相辅相承。它所提供的信息仅限于财务会计要素及其变化。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并按照严格的信息处理程序进行确认和计量。因此,财务报表的财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的经营业绩,现金流量,以及三大财务信息。企业财务报告一般,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已被确定,企业财务报表的内容和他们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主要用于估计,判断或模型,报告信息的确认,从表外信息,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主从关系是明确的。报告信息是优先考虑的,其他财务报告是从。其重要的分界线是需要确认的信息,它具有很大的确定性,对信息的准确性的要求相当严格。这是财务会计信息可信度的本质。而其他的报告信息主要来源于对未来的估计、预期和判断,这主要反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有时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杨琳.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探究[J]. 中外企业家, 2013,(33): 163-164.

[2]刘洋.现代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 2014,(15): 237-238.

[3]杨春霓.关于如何完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 2012,(06): 24.

作者簡介:

简析高瓦斯煤层基本特征及性质 第7篇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含有甲烷,相对于空气的密度为0.55。其和水几乎不相容,且渗透能力很强,有在空气中迅速扩散的性质。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爆炸,时刻威胁着矿工的安全。

2瓦斯特性

2.1瓦斯的存在形态

瓦斯是煤的伴生产物,其状态有两种,一种是游离状态,一种是吸着状态。

游离状态是指瓦斯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于裂隙和空隙中,在采煤的过程中,游离瓦斯首先释放到空气中。

吸着状态是指瓦斯是和煤体结合在一起的。

下图为瓦斯在煤体的存在示意图。

1-煤间空隙2-吸着瓦斯3-煤体4-游离瓦斯

实践证明,当温度为25°,压力为0.2~0.25 MPa时,吸着瓦斯占绝大部分,游离瓦斯仅占一小部分(约占10%),当外界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时,就会破坏这种平衡。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动平衡状态被破坏,游离瓦斯首先被释放,吸着状态瓦斯向游离状态转换,然后也被释放,随着开采的进行,破坏范围扩大,瓦斯释放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2.2采场瓦斯涌出源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以及采空区岩石的不断冒落,就会伴随着瓦斯的涌出。瓦斯涌出量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比如,煤层顶板情况,采空区冒落情况,煤层赋存情况等都对瓦斯的涌出有一定的影响,而采空区是瓦斯涌出的主要因素,管理好采空区及其他一些因素,能减少瓦斯涌出量。

3矿井煤层瓦斯含量分析

3.1煤层露头影响

煤层在有露头的情况下,瓦斯在向地面运移的过程中,逸散速度就会加快,露头存在的时间越长,瓦斯排放越多。

3.2煤层的埋深影响

煤层的埋深影响重大,随埋深增加,煤岩体初始应力增大,煤岩层的透气性降低,瓦斯向地表运移的距离增大,瓦斯易于保存。

3.3构造影响

构造是影响瓦斯储量的主要条件。构造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是褶皱和断层。也是影响瓦斯的主要因素。

背斜构造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能很好地存储瓦斯,但背斜轴部因张力容易形成裂隙或者空隙,瓦斯沿着裂隙或者空隙逸散,不易保存。因此,闭合的穹窿构造配合不透气的表层是瓦斯保存的良好场所。

断层对于瓦斯的赋存也是看保存条件。开放型断层不易于瓦斯的保存;封闭性断层,与煤层接触的一盘,如果封闭性好的话,易于瓦斯赋存,形成高瓦斯集聚区。

3.4围岩的透气性影响

透气性越大,瓦斯含量越低;透气性越小,瓦斯含量越高。因此,对于页岩,致密的灰岩,瓦斯含量高;对于砂岩、砾岩和裂隙或溶洞发育的灰岩等透气性好的岩石时,瓦斯含量低。

3.5水文地质条件影响

影响瓦斯排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煤层和岩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在地下水活跃的地区通常瓦斯含量小,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天然裂隙发育比较好,煤岩层透气性好,瓦斯易于排放;另一方面地下水可以带走相当数量的瓦斯。

4高瓦斯煤层的基本特征

高瓦斯煤层的最明显特征是瓦斯含量高,具有自燃发火的特点。这里重点强调高瓦斯煤层自燃的特征。

4.1高瓦斯煤层自燃环境分析

在高瓦斯矿井当中,煤层瓦斯赋存条件不同,瓦斯在煤层中的含量也就不同。煤层中瓦斯含量大,储存量就多。

瓦斯含量过高,对煤炭开采影响很大,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为了使瓦斯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用钻孔对煤体及采空区瓦斯抽排放,以防瓦斯超限自燃爆炸。

4.2高瓦斯煤层自燃特点

4.2.1自燃发生的位置

煤体自燃是煤氧复合放热的结果,煤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同时,煤体暴露在空气中,又不断的散发热量,当放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时,煤体集聚热量最终产生自燃;当散热速率大于放热速率时,煤的温度不断下降,煤体不会产生自燃。

通过研究实验证明,在煤体表面,由于空气流动比较大,产生的热量被风流带走;煤体深部,氧含量低,难以产生热量,产生的少量热量,也通过热传导作用散失掉,不会产生自燃;只有在距煤体表面一定距离内,氧浓度含量较高,煤氧复合产生的热量较多,产生热量的速率大于散热的速率,能量集聚,煤体会产生自燃的现象。

4.2.2采空区自燃火灾灭火难度[3]

采空区一旦发生自燃,灭火难度大。因为采空区存在比较复杂,一般火源点比较隐蔽,漏风比较大,很难治理,因此能确定火源位置,火区治理就会相对轻松。而一旦封闭工作面,常出现复燃的现象。因此治理难度大,使采空区浮煤自燃火灾难以快速有效的治理。

4.2.3煤层自燃产生有害气体

煤在自燃的过程中,必然产生浓烟气体,如果不能有效地挥发出去,集聚会使矿工中毒。因此通风要好,防治中毒。

5结论

随着矿井的逐年开采,开采深度逐年加深,高瓦斯矿井增多,了解高瓦斯矿井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对矿井瓦斯的预防和防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铁岗.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2]谭永杰.中国煤田自燃灾害及其防治对策[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28(6):8-10.

特征性质 第8篇

线路在该处以隧道形式从滑坡中前部通过, 该隧道设计为单向两车道双洞公路专用隧道。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LK0+675~LK3+885, 洞长3210m。隧道右线起止桩号为RK0+615~RK3+870, 洞长3255m。隧洞净宽9.75m, 净高5m。孙家崖隧道为奉溪高速公路主要控制工程之一。

在建隧道左线基本位于滑坡体内, 至大里程部分地段滑动面位于隧道拱顶, 影响左线路里程为LK0+616.55~+949.68;右线隧道基本位于滑动面附近, 至大里程段右线隧道埋深较深, 滑坡对隧道影响逐渐减小, 影响右线RK0+559.85~+966.45。如图1所示。

2 滑坡区地质环境

该区属于亚热带温湿气候, 年平均气温16.4℃, 最低均气温5.2℃, 最高气温42.5℃, 年平均降雨量为1107.3mm;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 区内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该处地形坡度一般10°~35°, 滑坡两侧发育有“U”型自然冲沟, 属于河谷岸坡地貌;S201线从滑坡的中前部通过;滑坡区的冲沟内、地表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 (Qdel) 、崩坡积 (Qc+dl) 碎石、黏性土夹碎 (块) 石, 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 (T23b) 泥灰岩夹泥岩, 其强风化埋深平均深度约达35m, 最大厚度约50m, 其底部为弱风化岩体, 紫红色泥岩呈透镜状分布于坡体中。受庙梁子背斜影响, 岩层总体产状NW65°~70°/SW∠5~17°, 发育多组张性和剪性结构面, 平均线密度1~1.5条/m, 延伸2~4m。滑坡前部梅溪河为该区内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滑坡区内有2条和主滑方向基本一致的冲沟, 雨季时汇流滑坡体内的地表水, 降水充沛, 地表径流丰富, 地下水类型可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两种类型。

3 滑坡的性质

滑坡由堆积层滑坡和破碎岩石滑坡组合而成的复合型老滑坡, 宽约390m, 长约576.5m, 坡体上分布的S201线将滑坡分为前后两级, 发育的“U”型自然冲沟将滑坡分为东西两块, 物质的差异导致滑动面为深浅两层, 浅层为堆积层滑坡, 滑体平均埋深深度16m, 滑面倾角22°~23°;深层滑坡为破碎岩石老滑坡, 滑体平均埋深深度为23~28m, 滑动面倾角约22°滑坡主滑方向SW48°, 总体积约809万方, 如图2、3所示。

4 滑坡变形机理分析

变形机理:老滑坡的存在隧道及仰坡开挖导致坡体应力失衡滑坡复活 (滑动面贯通) 原施工抗滑桩失效地表开裂隧道出现变形。

4.1 滑坡复活 (滑面贯通)

自2011年3月随着隧道进洞深度的增加, 深层滑动面滑坡监测孔内在滑动面, 均出现位移, 其中滑坡前级以4mm/d的速度发展, 滑坡后级以2mm/d的速度发展, 即滑坡前级变形明显大于滑坡后级, 从而确定整个老滑坡滑动面再次贯通, 整个滑坡再次复活, 尤其是将降雨后, 滑坡变形速率加剧后地表多处出现拉张裂缝, 并向靠山侧继续发展, 变形特征如图4所示。

4.2 已施工抗滑桩的变形

滑坡整体复活后, 已经施工抗滑桩靠山侧出现拉张裂缝, 抗滑桩向河侧出现最大250mm的水平位移, 但抗滑桩未出现沉降变形, 对抗滑桩进行完整性检测后可知, 整个抗滑桩完整性较好, 因此判断, 抗滑桩在深层滑坡滑动后因嵌岩不足导致抗滑桩整体出现“坐船”现象, 从而也判定浅层滑坡变形较小或未出现变形, 变形速率如图5所示。

4.3 地表变形分析

自2010年3月出现1#裂缝 (宽度168.3mm) 2010年9月2#裂缝出现2010年10月3#裂缝出现, 宽度约20cm, 延伸长度达到150m左右2010年10月4#、5#、6#裂缝出现并贯通, 并以每天5cm的速度发展, 最终裂最大宽度达到60cm, 详细见地表变形图6。

4.4 隧道变形

滑坡推力的作用下, 隧道受到偏压, 因此对隧道进行了应力及隧道围岩压力测试, 如图7所示。隧道左洞LKO+690-LKO+720段二次衬砌和小边墙出现多条裂纹, 宽度约1~2mm, 裂纹长3~8m, 其中LK0+675-LK0+800段右侧起拱线处出现一条宽约0.5~1mm裂纹, 纵向全部贯通;RK0+780- RK0+816段初期支护变形侵入限界, 导致RK0+860-RK0+890段环向裂缝开裂加大并出现整体位移, 二次衬砌有明显错台, 整个裂纹从二衬至仰拱全部开裂。隧道左右洞轴线同时向梅溪河方向位移4~6cm。

隧道应力横断面分布 围岩压力值的横断面分布 (负值表示受压, 正值表示受拉)

5 滑坡变形原因分析

第一、该区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泥灰岩 (T2b3) , 层间夹有透镜状的泥岩分布, 岩体为薄层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组成, 加之该处汇水面积比较大, 地表水下渗加速了岩体风化, 从而导致岩体风化深度大, 深层滑体处于强风化内岩体内;第二、区内岩层顺倾向梅溪河, 倾角约5°~17°, 这为滑坡的滑动创造了构造条件;第三、该区内岩体破碎, 风化界限清晰, 且连续, 这为地表水入渗提供了较好的通道;第四、滑坡区内地形低洼、汇水面积大, 降雨后部分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排出坡体, 部分水顺地表裂缝直接灌入坡体软化滑动带, 降低滑动带指标;第五、生活用水和破坏水塘的水入渗后形成的地下水直接影响滑坡体稳定。第六、线路斜穿滑坡体, 隧道开挖后形成的应力圈使老滑坡体重新发生应力调整, 从而使稳定性较低的老滑坡重新整体复活, 导致滑坡出现滑动变形, 影响在建隧道和其他构筑物的安全。

6 防治措施

6.1 方案考虑

根据以上滑坡的特征、变形机理等因素, 本次治理工程措施首先考虑清方减载的治理方案, 但由于滑坡体积巨大, 滑面很深, 且滑体上有大量居民及民房, S201省道也从滑坡体中部通过, 若清方减载一则征地拆迁费用太高, 二则会使201省道断道, 从而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清方减载不可行, 故考虑采用强支挡结合排水进行综合治理。该滑坡滑面深, 滑坡规模大, 治理工程措施应以抗滑桩为宜, 滑坡推力最大达400t, 一排抗滑桩难以抵挡巨大的滑坡推力, 因此考虑采用多排抗滑桩进行支挡。另外考虑设置工程措施的目的是保护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稳定, 将重点防护工程设置于隧道附近;坡体内含水量较高, 布设渗水隧洞是极为必要, 这样既能提高坡体的稳定性, 又能降低支挡工程的费用, 经过多方面比较, 最终以三排抗滑桩结合渗水隧洞、截排水沟等工程进行治理, 工程布设平面如图8所示。

6.2 指标的选取 (见表1)

6.3 应急抢险工程

抗滑桩:为抵挡滑坡推力, 确保隧道及二级路的安全稳定, 在二级路下部靠河侧设置一排抗滑桩, 桩间距垂直于滑动方向中~中均为6m, 桩长42~51m;反压工程:小里程段为确保坡体的稳定, 在滑坡前部采用填土反压, 填土边坡高6m, 坡率为1∶1.5, 边坡顶部宽22.9m, 坡度为4%。

6.4 永久工程

抗滑桩:

为抵挡滑坡推力, 在隧道两侧各设置一排抗滑桩, 桩间距垂直于滑动方向中~中均为6m, 桩长20~44m;排水隧洞:为提高坡体稳定性, 减少支挡工程量, S201省道上部布设排水隧洞, 出口布设小里程省道下部自然冲沟内, 隧洞纵坡2%~3%, 总长390.75m, 共设检查井8座, 渗井50孔;

截排水沟:

为防止地表水流入滑坡体内, 在滑坡周界以外设置一道M10浆砌片石截排水沟, 大里程段将水引至当地冲沟内, 小里程段将水引至桥下冲沟内, 如图9、10所示。

7 结束语

1) 原方案未认清滑坡的规模和类型, 仅对局部变形范围进行了治理, 未对滑坡进行预加固, 导致滑坡复活, 从而使坡体的部分构筑物出现变形, 如开挖的隧道变形、已经施工抗滑桩出现整体平移。

2) 滑坡的滑动变形不仅影响在建高速公路, 而且对坡体居民生活财产及通往巫溪的唯一通道S201线也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 因此对整个滑坡体在施工期间及施工以后的一定期间内进行监测, 及时掌握滑坡的动态。

3) 大坪滑坡中前部隧道的开挖是导致滑坡出现复活的直接因素, 同时, 该隧道和S201线是本次治理需要保护的最主要的构筑物, 因此支挡工程的布设主要在隧道两侧和S201线附近。

4) 大坪滑坡体含水量较高, 且汇水面积较大, 若不采用长期有效的排水措施, 该滑坡难于稳定, 即使采用支挡工程, 在长期的降雨后也难于保证支挡工程的有效性, 因此在滑坡中后部布设渗水隧洞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 滑坡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 影响广泛, 在进行治理时, 必须了解清楚滑坡性质规模及滑坡动态, 从而提出经济有效的治理, 对于大型的滑坡在治理结束后进行动态监测是极为必要的。

摘要:通过对大坪滑坡地质概况、特征、形成及变形机理的研究, 分析了隧道分布区的复合型滑坡的变形规律及稳定状态, 有针对性地采用抗滑桩和渗水隧洞相结合的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滑坡,变形机理,抗滑桩,渗水隧洞

参考文献

[1]孙广忠, 姚宝魁.中国滑坡地质灾害及其研究[J].中国典型滑坡.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2]王恭先.面向21世纪我国滑坡灾害防治的思考[J].兰州滑坡泥石流学术研讨会集.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

[3]刘岁海, 刘爱平.西南科技大学科技中心南侧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 2006, 14 (1) :25-29.

[4]曹兴松, 周德培.成南路K28滑坡整治措施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 (16) :2811-2817.

特征性质 第9篇

一、客观性与传神性

客观性是指“写真”所绘对象, 必须是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具体的某个人或某些人, 一般可以从历史文献或某些记载中找到其人其事, 而且从形神上看, 必须肖似。写真要求对人的头部进行细致工整的描绘, 突出五官, 使个体特征明显区别于他人, 从而尽量客观、真实地再现对象的面貌与神采。古人对形似要求很严格:清代理论家范玑曾提出画以有形至忘形为极则, 惟写真一以逼肖为极则;唐张彦远认为象物必在于形似, 形似须全其骨气;南朝姚最指出写真要点刷研精, 意在切似, 目想毫发, 皆无遗失。要达到形似还需对人的形体结构加以了解, 古人对解剖也有很高的要求:清代松年曾说古人初学画人物先从骷髅画起, 骨骼既立, 再生血肉, 然后穿衣, 高矮肥瘦, 正背旁侧, 皆有尺寸, 规矩准绳, 不容少错;清代沈宗骞认为骨骼起伏高下, 皱纹多寡隐现, 一一不谬, 则形得而神自来。古人对于写真形似之苛刻, 可见一斑。

关于写实的记载很多, 吴道子的写实功力是非常高的, 苏轼指出吴道子画人物, 如以灯取影, 逆来顺往, 旁见侧生, 横斜干直, 各相乘除, 得自然之数, 不差毫厘。张僧繇的写实能力也很强, 其所绘形象之真实生动, 为梁武帝所器重, 据说当时诸王在外, 武帝思之, 遣僧繇传写仪形, 对之如面。在宋代, 为了画出肖似的写真, 画家们往往对人写真, 已经出现了“模特”。虽然这样能确保形似, 但可能会出现画得很呆板的情况, 于是遭到很多人反对。宋代陈造在其《江湖长翁集》中指出:使人伟衣冠, 肃瞻眠, 巍坐屏息, 仰而视, 俯而起草, 毫发不差, 若镜中写影, 未必不木偶也。形似首先保证了写真所绘人物的相貌的基本特征, 对于一般的文人学士闲暇之时, 修身养性涂几笔, 似乎并不在意, 也没有能力, 亦不屑于画出非常形似的写真, 只能对传神大力提倡。为了得到真实的写真, 画家甚至会多次绘像, 《续资治通鉴》载:“ (皇祐三年1051年) 乙未, 以知制诰王洙为辽太后生辰使。至靴淀, 辽使刘六符来伴宴, 言耶律防善画, 向持礼南朝, 写圣容以归, 欲持至馆中, 王洙曰:“此非瞻拜之地也。”六符言恐未得其真, 欲遗防再往传绘, 洙力拒之。”冒着极大的危险, 不止一次欲偷绘皇帝御容, 艺术家的勇气值得我们敬佩。

为了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容貌, 宋代还出现了画正面像和侧面像的问题, 宋代郭若虚在其所著《图画见闻志》中记载了一位叫牟谷的画家, 工相术, 善传写, 太宗朝为图画院祗候, 端拱初年, 诏令随使者往交趾国, 写安南王黎柏及诸陪臣真像, 数年后回国, 太宗晏驾, 未蒙恩旨。一日, 真宗幸建隆观, 谷乃以所写太宗正面御容张于户内, 真宗看见后, 非常吃惊, 并问谷详情, 未加罪, 当时能写太宗正面御容, 唯有谷一人。宋代写真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写真还有一个“默画”的历史传统, 追求形神, 默识心记, 而现于笔端。陈造在《江湖长翁集》中还指出:着眼于颠沛造次, 应对进退, 颦额适悦, 舒急倨敬之顷, 熟视而默识, 一得佳思, 亟运笔墨, 兔起鹘落, 则气王而神完矣;元代王绎《写像秘诀》也提到:彼方叫啸谈话之间, 本真性情发见, 我则静而求之, 默识于心, 闭目如在目前, 放笔如在笔底。经过细心观察, 将被画对象烂熟于心, 然后再绘出形神兼备的画像, 这种方法也是古代绘像的一个重要传统。我们可以从顾闳中通过此法画出的《韩熙载夜宴图》, 便知五代时期“默画”的艺术水平之高, 形象之准, 令人叫绝。耶律褭履也是“默画”的高手, 《辽史》载他曾使宋, 写宋仁宗御容以归, 清宁间, 复使宋, 宋主赐宴, 瓶花隔面, 未得其真。陛辞, 仅一视, 及境, 以像示饯者, 骇其神妙, 足见其功夫之深。

传神性, 不仅要默其形, 传其神, 还要写其心, 既要求形似, 更要求神似。关于形神关系,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至理》写道:夫有因无而生焉, 形须神而立焉, 有者, 无之宫也, 形者, 神之宅也, 形劳则神散, 气竭则命终。对于写真来说形神是缺一不可的, 形似是外在的, 神似则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气质的表现, 没有神似就不是一幅成功的写真。蒋骥认为画者须于未画部位之先, 即留意其人, 行、止、坐、卧、歌、呼、谈、笑, 见其天真发现, 神情外露, 此处细察, 然后落笔, 自有生趣, 凡人有意欲画照, 其神已拘泥, 若令人端坐后欲求其神, 已是画工俗笔。苏轼在其《传神记》中也对传神予以关注, 他指出传神之难在于目, 其次在颧颊,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颧颊构成人脸部的特征, 传神要得其意思所在, 传神与相一道, 欲得其人之天, 法当于众中阴察之。对人的形象起决定作用的并不仅是外表的形似, 更在于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一些表现个人特征的神来之笔也是至关重要的, 顾恺之曾说过‘颊上加三毛, 觉精采殊胜’即为此意。

宋代写真不仅对个人要求形神, 有时还会对“集体”传神, 甚至对衣服的要求也很高, 宋代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有“叙制作楷模”一节:画人物者必分贵贱气貌、朝代衣冠。释门则有善功方便之颜, 道像必具修真度世之范, 帝皇当崇上圣天日之表, 外夷应得慕华钦顺之情, 儒贤即见忠信礼义之风, 武士固多勇悍英烈之貌, 隐逸俄识肥遁高世之节, 贵戚盖尚纷华侈靡之容, 帝释须明威福严重之仪, 士女宜富秀色婑媠之态, 田家自有醇甿朴野之真。画衣纹有重大而调畅者, 有缜细而劲健者, 勾绰纵掣, 理无妄下, 以状高侧、深斜、卷折、飘举之势。可见, 到了宋代对人物画, 当然包括写真已经有了一些类型化的概括, 这种概括虽不一定完全正确, 但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社会上的各色人等进行了一次总结, 是对他们的一种“集体”传神, 这一定会对“写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特别是对民间画工的影响最大。郭在“论衣冠异制”中还指出:自古衣冠之制, 荐有变更, 指事绘形, 必分时代, 衮冕法服, 三礼备存。写真某种意义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而不是随心所欲, 所绘形象、衣饰等必须与当时一致, 这也是个人综合修养的体现, 没有对历史的全面把握, 是画不出令人满意的写真的。

传其神还要写其心, 注重对内心世界的刻划与描绘, 南宋陈郁在《藏一话腴》中明确提出了“写心”一说, 他认为写形并不难, 而难在写心, 盖写其形, 必传其神, 传其神, 必写其心, 否则君子小人, 貌同心异, 贵贱忠恶, 奚自而别?形虽似何益!故曰写心惟难。对于如何写心, 他又指出, 善论写心者, 当观其人, 必胸次广, 识见高, 讨论博, 知其人则笔下流出, 间不容发矣。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 就不能写心, 捕捉和刻划不出对象的内心情感, 这就对写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是最难把握的。

二、时限性与传承性

写真作为对人物的一种从外形到精神的客观描绘, 若仅仅从文献或想象出发去绘制某人的形象, 这和一个人的真实的外形可能会失之毫厘, 而谬以千里。因此, 我认为, 要有时限性, 也就是说, 应以本朝人绘本朝人的像或与被绘者相距不是很久的另一个朝代的人所绘的形神兼备的画像才是写真, 如顾恺之绘仲堪像、阎立本奉诏写太宗真容、顾闳中潜写韩熙载之夜宴图等, 不胜枚举。当然这要求绘像者和被绘者应该很熟悉, 或有对被绘者容貌和气质非常熟悉的家人或朋友的认可。宋代李公麟在其《西园雅集图》中, 就乘兴画下了当时众多的文人雅士聚居一堂的情景, 米芾在《宝晋英光集·西园雅集图记补遗》对画面人物进行了描绘:李伯时效唐小李将军为著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 皆绝妙动人, 而人物秀发, 各肖其形, 自有林下风味, 无一点尘埃气, 不凡笔也。其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 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 幅巾青衣据方机而凝伫者为丹阳蔡天启, 捉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坐于石盘旁, 道帽紫衣, 右手倚石, 左手执卷而观书者, 为苏子由。团巾茧衣, 手秉蕉箑而熟视者, 为黄鲁直。幅巾野褐, 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披巾青服, 抚肩而立者, 为晁无咎。跪而捉石观画者, 为张文潜。道巾素衣, 按膝而俯视者, 为郑靖老。二人坐于盘根古桧下, 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 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 幅巾袖手而仰观者为王仲至。袈裟坐蒲团而说无生论者, 为圆通大师, 旁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 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图中所绘皆为李公麟熟悉之人, 再加上近乎神妙的技法, 画中人物的客观性应该是不容置疑的。有时还会有一些画家自写真, 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跋郭忠恕所摹《按乐图》后》写到郭忠恕临摹周昉所绘《开元按乐图》, 中有髯者乃恕先自写真, 这种对自身形象的绘制也应该是很肖似的。

另一种情况是, 对于不熟悉或已故之人, 若存有其一幅非常好的写真, 对这幅写真进行忠于原作形神的临摹, 甚至反复临摹, 也应该是写真, 这就是传承性。这种传承的因素很多, 技法、精神、文化等都在其中。据《宋史》记载:“绍兴八年, 以尚书左仆射赠太师韩忠彦配享徽宗。十八年二月, 监登闻鼓院徐琏言:‘国家原庙佐命配享, 当时辅弼勋劳之臣绘像庙庭, 以示不忘, 累朝不过一十余人。今之臣僚与其家之子孙必有存其绘像者, 望诏有司寻访, 复摹于景灵宫庭之壁, 非独假宠诸臣之子孙, 所以增重祖宗之德业, 以为臣子劝。’”为了表彰辅弼勋劳之臣, 画出肖似的写真于庙庭, 就令其家子孙拿出所存绘像而复摹于景灵宫庭之壁, 这表明当时对人像的写实是相当重视的。对于不熟悉或画得不象的还要拿出旧写真加以临摹, 《宋史》还记载:“ (唐介) 介为人简伉, 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 众皆望介处之, 观其风采。神宗谓其先朝遗直, 故大用之。然居政府, 遭时有为, 而扼于安石, 少所建明, 声名减于谏官、御史时。比疾亟, 帝临问流涕, 复幸其第吊哭, 以画像不类, 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这就是宋代对绘像的逼真、酷似以及技法的要求, 绘画时对人写真, 若本人去世了, 就找他们的子孙所藏画像甚至禁中藏本加以临摹, 要求之高, 可想而知。

摘要:“写真”作为中国传统人物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们对它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形神关系出发, 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 并结合自己的理解, 从客观性、传神性、时限性和传承性等方面对写真进行了全新的解释, 力图为当代关心和从事传统写真的人们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

特征性质 第10篇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子模,邻接矩阵,贪心算法

随着新分子生物学技术和DNA微阵列技术的迅速发展, 可以同时定量测量生物样本中成千上万的基因表达水平,这一技术产生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能够揭开隐含的、以前未知的生物学知识。近几年来,研究学者利用统计学和模式识别等知识对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分析,对致病的肿瘤基因进行有效的挖掘,从而对肿瘤的类型作出准确的诊断和分类预测。

目前对高维小样本的基因表达谱数据,特征基因的子集选择有效解决了高维数据所面临的“维数灾难”问题。自1999年Golub等[1]人第一次提出了以“信噪比”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加权投票法过滤冗余基因构建分类模型之后,研究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特征基因挖掘方法。Mishra等[2]人提出一种改进的信噪比方法,Peng等[3]人提出使用互信息来度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程度选择信息基因,Mukkamala等[4]采用t统计量的方法过滤冗余基因,张靖等[5]提出一种改进的Lasso方法迭代剔除冗余的基因,Xu等[6]提出一种基于标准差分布差异(SDED)选择特征基因的方法,Hang等[7]人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肿瘤基因表达谱数据分类方法。

传统特征基因选择方法大部分是对基因进行独立分析,没有考虑基因之间的相关信息,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子模性质的特征基因提取算法。首先将全部基因看作高维空间中的一组点集构建邻接图,然后利用具有子模性质的目标函数迭代的选取特征基因加入到基因子集中,得到最终的特征基因子集,最后利用SVM分类器进行分类。通过对公开的白血病和前列腺癌数据集的实验结果分析,验证了该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数据处理与算法分析

通常使用G ={g1,g2,...,gN}表示一个样本中所有的基因构成的集合,每一行表示一个样本,每一列表示一个基因。其中gi(1 ≤ j ≤ N) 代表第j个基因 ,N表示基因 的总个数 。 S ={si,s2,...,sM}表示M个样本集合,M为样本的个数,一般有M ≤ N 。

其中:gi,j表示基因gj在样本si中的表达值。

1.1子模的性质与选择

考虑有限 集合V和定义在 其幂集2E的一个实 函数f:2V→ R ,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的集合S ⊆ V ,T ⊆ V满足:

则称函数f (∙) 为具有子模性质的目标函数,称之为子模函数(Submodular function)。子模具有凸面离散模拟的性质,这种性质使得一个连续函数能够得到局部最优解,近几年来子模在组合优化问题中求解f最大值问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子模具有增益递减的性质,即对任意的R ⊆ S ⊆ V和s ⊆ V ,有:

子模特征选取的最终目标是在整个集合V中选择一个子集S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化,且使得子集S的大小不超过K ( K为需要选取的特征子集的个数,在初始化时设置),这种约束方式对求f的最大值问题能够达到较好的结果。该文使用算法一个给定约束为:

其中|S|为集合S的势,即从所有特征集合V中选取的特征子集S的个数,K为初始时设定的目标值。综上所述,子模的最大化问题可以描述为公式(5)所示:

1.2基于图的子模特征提取

设G ={g1,g2,∙∙∙,gN}表示一个样本中所有基因构成的集合,其中gj(1 ≤ j ≤ N) 表示第j个基因,N表示基因个数。根据图论知识将基因表达谱数据中每一个基因映射为高维空中的一个 节点 ,以基因点 集通过构 建权重图G(V,E) ,其中V ={1,2,...N} 为基因点集,E表示节点之间的边集,使用非负的权值矩阵wi,j来连接每一条边 (i,j) 并赋权值,目标是在整个基因集V中找到一个最优的子集S 。为了利用子模的性质,引入了式(6)作为子模目标函数:

该目标函数为归一化的子模目标函数,是经典的无容量限制的设施选址(Uncapacitated 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位置函数[8]。在式(6)中,由于wi,j≥ 0恒成立,因此该目标函数满足增益递减的性质,可以利用贪心算法[9]获得该目标函数近似最优解。对目标函数使用贪心算法求解特征子集的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固定特征基因子集的大小K ,wi,j是由基因表达谱经过预处理之后的基因属性构成的邻接矩阵,初始时S = Ø ,然后根据子模态目标函数的性质,利用贪心算法通过迭代K步, 每经过一次计算之后将一个新的元素加入到子集S中,最终得到特征子集S ,且|S|= K 。

1.3算法步骤

该文通过将基因看作高维空间中的节点进行构图,然后利用子模性质的目标函数选取特征基因,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对基因表达谱数据G进行无关基因的过滤,过滤之后的基因表达谱数据为G'。

2) 对基因表达谱数据G'按照(7)式构造图的邻接矩阵,并进行高斯权赋值:

该文中的实验统一设置 σ 的值为 σ = mean(G'(:)) ,即所有样本基因的均值。

3) 根据图1的算法从基因集合V中选取特征基因子集S , 根据分类精度最终确定最优的特征子集合的数目。

4) 使用10折的交叉验证(10-fold cross-validation),输入线性核SVM分类器进行分类,实验运行5次,最终取5次的平均值作为分类精度。

2实验结果与分析

作者对急性白血病和前列腺癌两类公开的基因表达谱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其中白血病数据集含有52个样本(24个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28个为急性粒性白血病—AML),每个样本有11225个基因;结肠癌数据集中含有102个样本,其中有52例样本为前列腺肿瘤(Prostate tumor)样本,50例样本为正常组织(normal tissues)样本。每个样本中包含10509个基因。

根据1.3节描述的算法步骤,对白血病和前列腺癌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实验中白血病数据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100%,而选取的特征基因数只有7个特征基因,结肠癌数据的最高分类准确率为96.08%,最终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4.90%,平均只选取19.6个基因,都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在每一次实验中,选取特征基因的数量差别不大,说明基于子模选取的特征基因子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较好的区分肿瘤类型的能力。

按照同样的实验步骤,将该文的特征基因提取方法与以 “信噪比”为指标的特征基因提取方法和文献[10]中提出的CLUSTER_S2N特征基因提取方法进行实验比较,采用线性核SVM分类器,使用平均正确率作为最终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根据最终的识别正确率来说,该文提出的方法相较于其他两种特征基因提取方法正确率高,具有一定优势,表明基于子模的特征提取方法能够过滤掉噪声和无关基因,选取的特征基因子集为与肿瘤类型相关的基因,因此能够得到较好的识别率。这是由于该文方法利用了基因之间的相关信息,CLUSTER_S2N方法虽然使用了聚类的思想,但选取的基因子集冗余度较高,而S2N方法每次只对单个的基因进行处理,忽略了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对前列腺癌数据识别正确率不高。

3结束语

特征性质 第11篇

1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拟建于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的某一教学楼,楼高9层,建筑面积为19 800 m2;框架结构,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敏感,现场布置2个探坑,10个取土孔,取土样进行常规土工试验。拟建场区基岩埋深起伏较大,上覆土层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红黏土。建筑物的部分基础以红黏土为持力层,通过取原状土样试验得到以下结果,见表1。

1.1 天然含水量和密度

红黏土中一般小于0.005 mm的粘粒含量为60%~80%。这些大量细粒组的存在使红黏土有高分散性,故土体中拥有大量的比表面积。所以,虽然土粒的矿物成分和交换性阳离子等都使土粒不具有高亲水性,但红黏土仍有较高的含水量。高含水量与高粘性是相互的,即含水量越高,则粘粒含量就越高。在通常情况下,红黏土的密度为1.60 g/cm3~1.85 g/cm3,孔隙比大于1。

1.2 可塑性及红黏土的物理状态

当土中水含量由多减少时,土也由液态逐渐向固态转变。从试验结果知,红黏土塑性指数较大,说明该土处在可塑状态时的含水量变化范围较宽;而液性指数IL表示黏性土的稠度。由于红黏土具有高含水量的特殊性质,它的各界限含水量较高,但液性指数值并不大,本场区红黏土液性指数范围在0.19~0.37之间,处于可塑~硬塑状态。

1.3 膨胀性和收缩性

所有黏性土都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和收缩性,但一般表现为以缩为主。其显著地质特点是地裂很发育,即坚硬或硬塑状态的红黏土层中形成了大量裂隙,这主要是在湿热交替的气候条件下干缩形成的。当红黏土具有较明显的胀缩性时,会导致斜坡不稳或地基不均匀胀缩变形等,破坏土体的整体性和强度,使建筑物遭受损失和破坏。对热工构筑物,以及气温高、旱情长、雨量集中地区的低层轻型建筑物,有必要考虑它的胀缩作用,当地基土的收缩变形量超过容许值或在建筑场地的挖方地段,房屋转角处应采取防护措施。

红黏土的工程性质与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较特殊,不同于一般土。尤其是残积红黏土,它的孔隙率高,饱和度大,含水量高,密度低,压实性差,但却具有强度高、渗透性高和压缩性低的力学性质。但不同部位的土,性质的变异性很大,某些土还容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性质的变化。

1.4 力学性质

地基土体的力学性质是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参数,它是决定工程造价与安全的主要依据。本次试验采用三轴剪切试验中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测定土的抗剪强度,它具有受力条件明确,可控制排水条件,既可用于总应力法也可用于有效应力法等特点。取7组原状土样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

按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简称“02地基规范”)有关规定,根据式(1)~式(5)进行抗剪强度指标ck,ωk,变异系数,试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

试验平均值:

μ=i=1nμn (1)

标准差:

σ=i=1nμi2-nμ2n-1 (2)

变异系数:

δ=σ/μ (3)

其中,n为组数。该规范附录E还规定计算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统计修正系数ψφ,ψc:

ψφ=1-(1.704n+(4.678n2)δφ (4)

ψc=1-(1.704n+(4.678n2)δc (5)

其中,δφ,δc分别为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变异系数。本工程所取红黏土土样的数理统计的线性回归指标如表3所示。

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各项变异系数值均很小,表明三轴剪切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要求,主要进行了含水量、液限、塑限、重度、比重、静力三轴剪切试验、压缩试验等项目的试验。针对其他工程应根据各工程的实际情况,可因地制宜地进行其他项目的试验,如:颗粒分析、渗透、胀缩指标、无侧限强度试验等;主要目的在于准确测定红黏土地基的力学特性,为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正确、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2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根据“02地基规范”,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原位测试方法有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等。这些试验在我国已有丰富的经验,应用也很广。但需强调一点是,必须要有当地的对比资料,不能仅仅单靠某种方法的测定值就确定地基承载力。自从“74规范”建立了土的物理力学性指标与地基承载力关系后,工程上就一直利用查表法确定承载力,此法使用简单,方便;至“89规范”仍保留了地基承载力表,把其列入附录,但在使用上加以适当的限制。现今的“02规范”决定取消有关承载力表的条文和附录,这主要是因为随着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对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仅靠过去的统计试验数据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

另外,“02地基规范”明确规定了抗剪强度试验的方法,建议宜采用三轴抗剪强度试验方法,因为相比之下,直剪试验虽然简便,但有人为限制破坏面,受力条件复杂,无法控制排水等缺点,而这些已不能适应目前工程的要求;另外,现在多数工程施工速度快,较接近于不固结不排水剪条件,所以在本次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时采用的是UU试验。当偏心距e≤0.033b时,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式中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由三轴试验测定数据经数理统计的线性回归方法得出(见表4)。

在理论上若按地基土塑性区发展范围确定地基承载力,一般可分为:临塑荷载、临界荷载及极限荷载,临塑荷载即为地基将要出现塑性变形,基底边缘点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时,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以临塑荷载作为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一般偏保守,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地基土中适当出现局部的塑性区,并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因此将临塑荷载用作地基承载力是不经济的;当地基中出现局部剪切阶段、部分的塑性变形,而此时对应的基底压力为塑性荷载,将其作为地基承载力用于地基基础设计是可行的。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将达到整体破坏时的基底最大压力,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工程的安全级别选取安全系数(在表4中取安全系数为2)。

经综合分析,取该场区硬塑红黏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28 kPa作为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参数。该工程竣工已近两年,沉降极小,基础稳定,说明地基承载力取值经济、合理。

3结语

红黏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是良好的地基土,不应因其含水量高和干密度低而弃之不用,但由于在贵州地区它的性质变化大,应用时应根据土料的性质,确定合理的标准,以满足工程要求。现行评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很多,有各种原位试验测定方法和抗剪强度计算公式等,但各种方法测出结果离散性较大。因此,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宜采用原位试验与室内试验相结合,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才能得到经济、合理的设计参数,特别是针对高重建筑地基。建议对地区性红黏土应进行室内及原位试验,并进行比较,这对积累地区性经验数据是很必要的。

摘要:简要描述了广泛分布于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红黏土的成因、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并结合工程实例评述确定红黏土的地基承载力的几种方法,指出红黏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是良好的地基土。

关键词:红黏土,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

参考文献

[1]丁德明.贵州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应用情况[A].第二届全国红土工程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1.

[2]袁玩,高岱.红黏土的岩土工程性能[J].土木工程学报,1983,16(3):45-46.

特征性质范文

特征性质范文(精选11篇)特征性质 第1篇美术本质的诸方面特征是通过美术活动的各个方面, 包括美术活动表现出来的。首先, 美术接受和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