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精选9篇)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于本溪钢铁 (集团) 公司总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肾脏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31例, 女17例, 年龄67~84岁, 平均 (74.5±1.4) 岁;病程1.2~8.7年, 平均 (4.1±0.7) 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33例, 女15例, 年龄65~81岁, 平均 (73.8±2.1) 岁;病程1.2~9.1年, 平均 (4.1±0.7) 年。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0岁以上者, 符合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3], 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血压控制不佳、服用尿蛋白排泄药物、泌尿系统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等疾病、依从性差及拒绝加入本研究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 控制饮食、体重, 采用降糖药物降低血糖, 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采用调脂药物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基础治疗, 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前列地尔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批号:20150311) 10µ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稀释后静脉推注, 1次/d, 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血清肌酐 (Cr) 、尿蛋白排泄率 (UAER) 情况[4]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血糖控制良好;有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 血糖控制接近稳定水平;无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改善较小或无改善, 血糖未得到控制[5]。总有效率 (%)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治疗前后Cr及UAER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及UAER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及UAER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2。

2.3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1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 调整注射速度后得到缓解, 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对照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甚至会影响患者其他疾病的预后及生命质量。饮酒、饮食不均衡等不良生活习惯均会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当机体处于长期高血糖状态时, 就会导致肾脏等各种组织的损伤及功能障碍, 从而发生糖尿病肾病。

当Ⅰ型糖尿病患者发展到糖尿病肾病阶段, 死亡率就会增加;Ⅱ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时即会继发心脑血管病变, 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6]。高龄患者由于机体各项功能衰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改变, 均可导致糖尿病合并肾脏病患者的发病率极高[7]。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不可逆的并发症, 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 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极大的影响, 同时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8]。既往研究显示, 降低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及急性肾损伤的风险, 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9]。目前, 老年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主要为综合治疗, 包括治疗基础疾病, 限制盐、蛋白质的摄入等调整生活方式, 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类)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类) 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尿蛋白。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可以提高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少[10]。

前列地尔为天然前列腺素的一种, 其生物活性较高, 具有前列腺素的生理特点, 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尤其是在老年慢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前列地尔的主要药理作用为: (1) 改善血流动力学 (扩张血管) :抑制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并且还可以与细胞膜上的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从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舒张血管平滑肌, 以达到调节血管平滑肌的目的, 改善微循环;同时还可以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c AMP含量, 发挥其扩血管作用, 降低外周阻力[11]。 (2) 改善血液流变学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血栓烷A2可以触发血小板的聚集, 前列地尔能够抑制血栓烷A2的释放, 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小板的高反应和血栓素水平, 抑制血小板的活化, 促进血栓周围已活化血小板的逆转;同时, 前列地尔还可以改善促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使血液可以顺利通过阻塞的狭窄血管, 从而改善肾脏的缺血、缺氧状态, 增加肾脏的血流量。 (3) 保护血管内皮:前列地尔可以减少血小板的聚集, 减少对血管内皮的伤害, 还可以降低血清内皮素, 升高CO,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成, 损伤血管内皮[12]。 (4) 降低血脂及血黏度:前列腺素可以激活脂蛋白酶, 促进三酰甘油的水解, 从而降低血脂浓度和血液黏度。 (5) 溶栓作用:前列腺素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性物质, 达到溶栓的目的[13]。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 血清Cr、UAE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常规治疗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糖、血清Cr及UAER水平,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且不良发应少。

综上所述,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且不良反应少。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本溪钢铁 (集团) 公司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高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血清肌酐、尿蛋白排泄率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8%, 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 血清肌酐及尿蛋白排泄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且不良反应少。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第2篇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肝素、藻酸双酯钠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冠心病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心电图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呼吸困难、心悸、缺血性ST-T改变等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要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在治疗肺心病基础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冠心病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108-02

Abstract:Objective o focus on 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Select 76 cases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a total of 38 cases of and the control group a total of 38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received heparin and sodium alginate double ester treatment,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ere received pulmonal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using nitrate med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clinical symptoms and electrocardiogram.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angina,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palpitations, left heart border expanding, dyspnea incidence was sign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T changes, left axis deviation, bundle branch block, 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cidence was sign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was 93.8%, the control group was 60.5%, treatment effect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th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r pulmonal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comprehensive way should be adopted based on using nitrate med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o obtain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

Keywords:Chronic cor pulmona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Clinical treatment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多发生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两种疾病的症状非常相似,合并时会互相掩盖,因此临床诊断非常困难,很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因此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疾病类型并采用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1-2]。本文分析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7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6.8±6.2)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肺脏病学》中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标准[3]。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低流量持续吸氧、解痉平喘、利尿和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15mg藻酸双酯钠(上海华源药业沙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457)、20mg肝素(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52)、13mg川芎嗪(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094)、25mg复方氨基酸(B Braun Melsungen AG,H20120546)加入到500mlGS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解痉、平喘、化痰、维持水分和酸堿平衡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及时给予患者强心、呼吸兴奋等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60mg多巴酚丁胺(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904),10mg酚妥拉明(必康制药江苏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438),加入500ml的葡萄糖溶液(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5103),1次/d。危重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可进行尼可刹米(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746)和洛贝林(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42)静脉注射[4]。

1.3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咳嗽缓解,痰液白色稀薄,容易咳出,检测心肺功能为二级,肺部炎症大部分被吸收,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大幅度改善;有效:患者持续性咳嗽,痰液浓稠不容易咳出,檢测心肺功能为一级,肺部炎症部分被吸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的现象[5-6]。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的几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电轴左偏、缺血性ST-T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束支传导阻滞的几率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具体见表1。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38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0.5%,具体疗效比较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数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变化而逐渐上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呼吸困难,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体内红细胞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液流动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形成血栓[7]。同时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心肌细胞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处于缺氧的状态,细胞对于缺氧的敏感度逐渐下降,细胞对于缺氧的耐受程度逐渐增高[8]。此外,一些微生物的感染以及高碳酸血症都会对心肌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会因为心肌缺血表现出缺氧的症状,例如心绞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的临床症状特别相似以至于在临床诊断时会发生掩盖,因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一定要进行完善的检查以避免发生漏诊和误诊。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不仅要进行常规的解痉、通气、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吸氧、平喘、化痰以及营养支持,还要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降低患者肺动脉压力以减轻患者心脏负荷,扩张冠状动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合理使用利尿剂、洋地黄和镇静类药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式和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者冠心病的治疗很相似,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左右心都会受累,因此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要比单纯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者冠心病患者严重,当患者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时,治疗时不仅要进行吸氧、抗感染治疗和利尿,还要使用强心剂;当患者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导致心力衰竭时,要联合使用强心剂加强治疗效果[9-10]。本研究发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悸、心肌梗死、呼吸困难、心界向左扩大的可能性要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要高,发生缺血性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及电轴左偏的可能性也明显增高;治疗时,对患者采用包括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等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效果要比使用复方氨基酸药物要好,无论是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疾病发作的严重性和频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要在抗感染、吸氧等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注意进行综合性的治疗,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鲁忠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J].当代医学,2013,11( 06) : 49.

[2]肖志华,李志润,张年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27 例临床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 06):67.

[3]崔祥.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4-226.

[4]赵云泉,吕宏,王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分析[J]西部医学,2011, 21(3): 23.

[5]王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1(2) : 56.

[6]张会春,金一淑.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8例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4):357-359.

[7]贾浩.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疗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 (10):67.

[8]程秀丽,马永辉,冯晓红.低分子肝素、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1, 19(2):35-37.

[9] 熊国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690-691.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16 年1 月该院收治的92 例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 (40 例) 和研究组 (52 例) , 对照组中23:17, 年龄56~74 岁, 平均 (66.48±8.34) 岁, 病程5~12 年, 平均 (8.17±1.59) 年;对照组中30:22, 年龄56~75 岁, 平均 (66.51±8.11) 岁, 病程5~11 年, 平均 (7.93±1.25) 年;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即指导其服用控血糖药物、调整饮食等;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前列地尔 (国药准字H50021598, 生产企业: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200 μg) 治疗, 即对患者静脉推注10 μg前列地尔与10 m L生理盐水混合液, 1 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检测并记录两组空腹血糖、 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肌酐等, 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恶心、水肿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1.0 进行数据分析, 表计量资料, t行组间比较, 百分比 (%) 表计数资料, χ2行组间比较,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

研究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肌酐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

对照组40 例患者中出现1 例恶心,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研究组52 例患者中出现1 例疼痛、2 例血管炎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标志为微量白蛋白尿, 严重时将导致患者患心血管疾病, 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 临床常通过控制患者饮食以及服用控血糖药物等常规治疗, 但对部分患者效果较差, 因此, 还应加以其他药物进行治疗[2]。 相关研究表明, 前列地尔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 且安全性较高[3]。 为证实该结论, 该文对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行前列地尔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具体探究, 结论总结如下。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 (6.43±2.01) mmol/L、血尿素氮 (11.22±3.03) mmol/L、24h尿蛋白定量 (1.39±1.04) g以及血肌酐 (160.47±92.31) μ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说明对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行前列地尔治疗效果显著, 可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肌酐, 改善患者病情。 同时, 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说明对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行前列地尔治疗安全性高。

分析原因可能为: 前列地尔为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其能够改善肾小球高压状况, 作用于患者痉挛肾小球动脉以及平滑肌细胞系膜细胞, 从而增加患者肾脏血流量, 降低其肾血管阻力, 调节其肾小球的出球以及入球小动脉, 使得肾小球毛细血管收到的压力降低, 从而减小肾小球滤过膜孔径, 改善患者肾小球血流动力学, 最终改善患者尿蛋白情况[4]。 同时, 前列地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液粘滞性, 使胰岛素充分发挥作用, 进而降低血糖, 其还可通过有效调节患者肾血流量, 减轻患者肾脏炎症反应[5]。 因此, 对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行前列地尔治疗可有效减轻尿蛋白情况。 对患者出现的疼痛以及血管炎等不良反应可通过调慢滴速、更换注射部位等进行改善。 受时间、环境以及样本例数等因素限制, 该文未对两组预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需进一步扩大实验进行探究并作合理改善。

综上所述, 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行前列地尔治疗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析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行前列地尔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92例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 (40例) 和研究组 (52例) ,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前列地尔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肌酐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行前列地尔治疗效果显著,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高龄患者,前列地尔,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毕瑞玲.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35) :71-72.

[2]廖淑金, 杨川, 江慧琦, 等.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J].中山大学学报, 2015, 36 (1) :120-121.

[3]余赛英, 肖惠芳.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 (22) :5187-5188.

[4]张芳.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安全性[J].北方药学, 2015, 12 (8) :128-129.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第4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55-02

糖尿病以及慢性乙型肝炎是我们国家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且当前尚未发现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但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研究中十分常见。肝脏作为人体主要的消化系统,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 BV)之后,因为胰岛素抵抗、糖代谢不正常及病毒对胰岛细胞的直接或者免疫介质间接受损从而对血糖产生影响,更甚者合并肝性糖尿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这个过程中多数患者均会产生忧虑、压抑等不良情绪[1]。为了更好地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负面情绪的疗效,本文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效果差异显著,具体内容进行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58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治疗患者,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48-76岁,平均56.2±1.6岁,病程4-13年,平均6.5±0.4年,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 住院后进行常规项目检查,遵医嘱予以对应的药物治疗、服药以及饮食指导、健康常识普及宣传、建议做适当体育锻炼,为患者营造舒适整洁的环境,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尿糖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展开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包含:(1)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亲属有效交流沟通,掌握患者的病情、个性、兴趣点等基本情况,对其心理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结合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情况,使用关爱疗法、心理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治愈患者讲述亲身经历等方式为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开导患者去找寻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以便于立即更正,帮助患者舒缓心情,以达到鼓励患者的目的;(2)健康教育,借助电子设备、书籍、专家讲座等形式为患者传递疾病知识,如患者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自我检测微机血糖、日常饮食禁忌、胰岛素如何注射、糖尿病急症、并发症等预防和治疗等,让患者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3)用药指导,目前临床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同时通过饮食调节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若患者的血糖居高不下,可服用二甲双胍、拜糖平等药物,此类药物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糖,还可以减少对肝脏器官的损害[2]。护理人员在重点监测患者在用药期间的肝脏功能以及血糖值的变化,同时要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够根据症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4)饮食指导。改善患者日常饮食中的不良习惯,教育患者平衡饮食、忌暴饮暴食,确保自身身体状况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确保身体机能正常,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上两组患者均护理干预30天[3]。(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定期来院进行肝脏功能以及血糖的监测,要对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应急处理方法详细的告知家属及患者,若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以及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采用 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和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两种标准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在护理中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X 2 检,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75%,两组在抑郁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又被称为乙肝)指的是乙肝病毒化验结果呈阳性,病程长于半年或者发病周期不明确且临床为慢性肝炎表现者。反胃、腹胀、肝区疼痛、四肢无力、畏食为其主要临床症状。患者肝大、中等硬度、按压疼痛,病情严重者会伴随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脾大、蜘蛛痣,肝功能半异常或持续异常,依据临床症状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4]。乙肝在我国是一类高发疾病,家庭性遗传是主要传播途径。

如母亲乙肝E抗原阳性,其所生婴儿在未注射乙肝疫苗的情况,多数都会发展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除对人体的肝脏有影响外,少数情况下也会对人体的胰腺产生危害。乙肝病毒侵犯胰腺的胰岛后,则会限制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进而使血糖升高,致使乙肝病毒相关性糖尿病,也被称之肝源性糖尿病。尤其是肝脏炎症显著时,临床上时常出现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引致的高血糖会引起心脏、血管、肾、神经、眼睛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5]。糖尿病还会使患者出现情绪障碍,以及严重的心理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和糖尿病在我国都属于高发疾病,在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十有八九。在治疗肝炎的过程中,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等食物的摄取,从而推动干细胞的再生与复原;糖尿病患者则需控制饮食,做适度的体育运动来缓解血糖水平[6]。当两种疾病合并时,患者则会出现郁闷、焦急、慌张等不良情绪,这只会加剧患者的病情。本次研究是针对性慢性乙型肝炎与糖尿病的护理干预,疗效确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护理)抑郁量表评分为7.26±1.34、焦虑量表评分6.90±1.28,对照组(常规护理)抑郁量表评分为10.68±1.97、焦虑量表评分11.37±1.46,两组在抑郁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在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患者综合认知自己疾病特征、对疾病常识有基本了解,对后期的治疗和护理奠定基础,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且怀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之后,在缓解患者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还能够提升患者遵医嘱的依从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益于控制慢性肝炎与糖尿病的各项指标以及病情的复原。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干预护理)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75%,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显著,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技术的认可,巩固了护患关系,意义非凡。

总之,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压抑心情,还能够帮助优化临床观察指标、改善医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维.探讨性分析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5,21(18):626-627.

[2]陈占军,丁小华,裴容,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5):405-407.

[3]陈杰,徐斌,惠威,等.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22(2):155-156.

[4]刘大凤,冉兴无,王林等.糖尿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2):1112-1114.

[5]胡虹英,刘颖,杨金奎.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的临床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5):602-604.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超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 病情均得到确诊,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6∶19, 年龄62~86岁, 平均年龄为 (74.16±2.33) 岁, 糖尿病病程3~26年, 平均病程为 (14.27±1.15) 年。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20, 年龄63~86岁, 平均年龄为 (74.94±2.39) 岁, 病程4~26年, 平均病程为 (14.94±1.87) 年。两组超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 在治疗前, 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如检查患者的血糖、心率和血压, 然后给予口服降糖药物, 嘱咐其合理安排饮食, 日常生活中注意对血糖进行控制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前列地尔 (厂家: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292;规格:1 m L∶5μg) 治疗, 20μg/次, 静脉滴注, 1次/d, 两组患者均进行一个月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水平,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3.2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显效、有效和无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判定。显效:患者蛋白尿含量明显降低, 血糖稳定, 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蛋白尿含量趋于正常, 血糖接近稳定, 症状有一定改善。无效:蛋白尿含量、血糖和临床症状均无好转, 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比较

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比较, 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8.89%,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同时饮食结构也在发生较大的变化, 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且在老年人群中分布较广。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 且会导致较多的并发症发生, 慢性肾脏病就是其中一种[2]。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早期起病具有隐匿性, 且病情进展较慢, 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而蛋白尿是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此类情况, 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 为选择性蛋白尿, 没有球蛋白增加, 而且可持续多年, 随着患者肾小球基底膜滤孔增大以及病情的发展, 尿蛋白会逐渐变成重度蛋白尿, 是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症状[3]。

针对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病情, 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我国对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采取前列地尔治疗较为普遍, 前列地尔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它直接作用于肾小球动脉和平滑肌细胞的系膜细胞, 增加肾脏血流量, 降低肾血管的阻力, 有助于纠正肾小球高压[4]。此外, 对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进行调节, 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 从而改善肾小球内的血流动力学, 降低尿蛋白含量。在对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 还需要注意控制饮食, 而对于蛋白的控制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 若患者蛋白流失量较大, 需要给予其优质蛋白进行补充[5]。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饮食安排较为复杂, 不仅需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及充足的营养, 同时又要限制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 因此在对患者的饮食计划制定时, 必须确保合理, 以促进患者病情缓解[6]。

本研究中, 两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8.89%,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前列地尔应用于超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不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 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 将前列地尔应用于超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治疗, 临床疗效显著, 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发应,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超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超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9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前列地尔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而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对超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中, 采取前列地尔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前列地尔,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超高龄

参考文献

[1]廖淑金, 杨川, 江慧琦, 等.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 36 (1) :120-125.

[2]沈海丹.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疗效及其安全性[J].北方药学, 2016, 13 (1) :137-138.

[3]张芳.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安全性[J].北方药学, 2015, 12 (8) :128-129.

[4]杨银伟, 赵亚君, 卫靑园.探讨前列地尔治疗80岁以上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18) :174-175.

[5]刘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21) :5-7.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80岁以上的患者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4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9例, 年龄80~90岁, 平均年龄 (85±5) 岁;观察组男23例, 女21例, 年龄82~91岁, 平均年龄 (86±5) 岁。两组患者慢性肾病均在2~4期。排除标准:服用尿蛋白排泄药物及血压波动大的患者, 泌尿系统感染者, 依从性差、有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急性应激状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研究, 且已接受相关检查, 具备该组研究的适应证, 排除有器质性、系统性、代谢性病变、严重的过敏体质或对药物不能耐受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研究, 且均经过相关检查, 具备药物的耐受性。对照组患者先进行限制每日蛋白质和钠盐的摄入, 控制血压、血糖, 戒烟、戒酒,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4203) 10μg, 1次/d, 并密切的观察试验期药物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空腹血糖及血尿素氮在治疗前后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肌酐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 (1.41±1.02) g, 血肌酐 (160.47±92.33) μ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尿素氮空腹血糖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素氮 (11.23±3.04) mmol/L, 空腹血糖 (6.90±2.05) 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治疗后两组比较, aP<0.0

注:治疗后两组比较, aP<0.05

2.3 观察试验期间注射前列地尔不良反应

经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局部疼痛, 将滴速调慢以后, 疼痛很快得到改善, 有2例出现血管炎反应, 症状在更换注射部位后很快消失。经前列地尔治疗的患者在试验期间均没有出现黏膜出血倾向、血管扩张反应、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等。

3 小结

老年人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患者经常伴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凝血纤溶异常[2]。主要通过积极的基础治疗, 可以采用ACEI或ARB治疗方式, 限制钠盐和蛋白质摄入、健康饮食调整生活方式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由表1可知, 加入前列地尔后尿蛋白减少, 说明前列地尔可以通过降低尿蛋白对肾脏起到了保护作用。前列地尔还可降低血小板活性 (与血小板的调节功能有关) 、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扩张肾动脉、增加肾血流量, 对肾功能的衰竭起到了延缓的作用[3]。

综上所述, 对由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病的80岁以上的患者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其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均下降, 且持续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前列地尔在安全性方面有一定的保证, 在临床中可以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前列地尔治疗80岁以上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8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 慢性肾病24期,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基础治疗, 如限制每日蛋白质和钠盐的摄入, 控制血压、血糖, 戒烟、戒酒,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 (1.41±1.02) g, 血肌酐 (160.47±92.32) μmol/L, 血尿素氮 (11.23±3.04) mmol/L, 空腹血糖 (6.90±2.05) 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降低尿蛋白, 无不良反应, 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80岁以上患者,前列地尔

参考文献

[1]廖淑金, 杨川, 江慧琦, 等.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15, 36 (1) :120-125.

[2]周方敏, 来芳.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7) :2436.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心衰患者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在17-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5)岁;病因分布上,原发肾小球疾病9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肾损害4例,多囊肾2例,狼疮性肾炎2例,病因不明1例;从肾功能分期分析,CKD3期有3例,CKD4期有8例,CKD5期有13例。对照组24例,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3.1)岁;病因分布上,原发肾小球疾病11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损害3例,多囊肾1例,狼疮性肾炎1例,间质性肾炎1例,病因不明2例;从肾功能分期分析,CKD3期有2例,CKD4期有7例,CKD5期有15例。所有患者之前均未经历过透析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强心、利尿以及扩张血管综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全部使用碳酸盐透析液以及Fresenius F6空心纤维的专用血液透析器,将透析液流量控制在500m L/min,而血流量则控制在180m L/min-230m L/min之间。血管通路的建立均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双腔导管,其中右股静脉置管43例,左股静脉置管5例。抗凝方式为低分子肝素,首次剂量60-80U/kg体重,不再追加剂量。透析时间设定,第一次诱导透析为2小时,第二次透析为3小时,之后每次血液透析为4小时。透析频率为每周3-4次,如果急性心衰相对严重的患者,可每日透析直到心衰明显缓解为止。透析模式上首次透析采用序贯透析的方法,前半程单纯超滤,后半程常规血透,之后的透析模式根据患者心功能、水容量负荷、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而定。

1.3 观察项目与指标

(1)临床效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疗效判定标准[3]如下:痊愈为患者经过3次透析之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为患者经过3次透析之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啰音及喘鸣音基本消失;有效为患者在经过3次透析之后,临床症状仍存在但较治疗前减轻,肺部啰音及喘鸣音仍存在但较前减少;无效为患者在经过3次透析之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缓解。(2)详细监测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血气氧分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与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在各项监测指标变化情况上的对比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指标、SBP指标以及Pa O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衰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尤其是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常见,也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急性心衰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序贯透析方法在单纯超滤的时候不需要利用透析液,仅仅是依靠增加负压来有效扩大跨膜的压力差,从而清除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这样在患者血容量下降的同时,患者外围血管的阻力会上升,使得患者血压稳定,减少了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5]。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将超滤以及透析有效分开,有助于防止因快速脱水导致的不耐受。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清除患者体内的多余水分,有效控制患者的心衰症状,同时也能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从而减轻对心肌正常代谢与功能的不良影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效果显著。

本研究中,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指标、SBP指标以及Pa O2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也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心衰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血液透析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HR指标、SBP指标以及Pa O2指标水平,不失为治疗急性心衰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急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CKD非维持性透析患者合并急性心衰共4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以及扩张血管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指标、SBP指标以及Pa O2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CKD合并急性心衰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HR指标、SBP指标以及Pa O2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急性心衰,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Miura S,Arita T,Kumamaru H,et al.Causesof death and mortality and evaluation of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ortic stenosis in an aging society[J].J Cardiol,2015,65(5):353-359.

[2]Diaków Z,Koziatek M,Jancewicz P,et al.Acute myocarditis with heart failure in the course of 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in a patient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J].Pol Arch Med Wewn.,2015,125(3):202-203.

[3]Han SS,Cho GY,Park YS,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for clinical events in patients starting hemodialysis.[J].Korean Med Sci,2015,30(1):44-53.

[4]Wehbe E,Patarroyo M,Taliercio JJ,et al.Renal failure requiring dialysis complicating 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 in acute heart failure:importance of systolic perfusion pressure[J].J Card Fail,2015,21(2):108-115.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CKD 1~4期合并AKI患者75例,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性肾病、慢性肾炎综合征、糖尿病性肾病, 导致AKI的原因主要包括感染等。将75例A/CKD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依次编为1~75号, 应用随机数字法, 查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各25例。联合组男13例, 女12例, 中位年龄35.2岁;其中CKD1期5例, CKD2期7例, CKD3期7例, CKD4期6例。复合辅酶组男13例, 女12例, 中位年龄35.4例;其中CKD1期5例, CKD2期7例, CKD3期8例, CKD4期5例。对照组男13例, 女12例, 中位年龄35.5岁, CKD1期5例, CKD2期7例, CKD3期7例, CKD4期6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分期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美国KDIGO指南2002年的CKD诊断标准, 即任何原因所致的肾脏病理学异常或血、尿、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肾小球滤过率 (GFR) <60ml/ (min·1.73m2) , 并持续3个月以上, 包括各类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或肾血管疾病, 同时具备以下标准中1项: (1) 有CKD史, 血肌酐正常, 短期内血肌酐升至177μmol/L以上和 (或) 肌酐清除率较前下降50%以上; (2) 原有血肌酐升高, 短期内血肌酐较前上升50%和或肌酐清除率较前下降>15%; (3) 无明确CKD史, 血肌酐短期内升至177μmol/L以上, 临床证实存在慢性基础肾脏病。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A/CKD诊断要求, 年龄在16~80岁, 自愿参加本次临床试验研究。排除标准:达到CKD5期并行血透或腹透治疗患者, 精神病、不能合作者, 对任一种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蛋白质摄入量0.6~0.8g/ (kg·d) , 食盐摄入量3~6g/d,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改善肾脏循环, 纠正贫血, 调节钙磷代谢, CKD3期及以上肠道排毒, 并积极防治肾损伤加重的危险因素。

1.4.2 复合辅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 将复合辅酶 (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国药准字H11020001) 100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疗程共2周。

1.4.3 联合组:常规治疗基础上, 将肌苷 (湖北天圣康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国药准字H42020428) 0.2g+复合辅酶100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疗程共2周。

1.5 观察指标

(1) 观察3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的临床疗效。 (2) 检测3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的血清尿素氮 (BUN) 、肌酐 (Scr) 、GFR、胱抑素-C (CYS-C) 及24h尿蛋白量值。清晨空腹经上肢静脉抽血送检, 当日完成所有化验, 均采用本国Colab试剂盒, 使用Bayer1650自动生化仪检测。 (3) 记录诊治全过程中Scr最高值, 治疗2周、4周后Scr值较最高值的下降率 (参照基础值) 。 (4) 住院 (门诊) 时间、医疗费用。将肾功能损害加重的危险因素均已控制, 尿量稳定, 1周内复查肾功能两次, 血肌酐值相差<22.4μmol/L, 定义为肾功能稳定, 并设定为出院标准。从患者开始治疗时计算, 统计达到出院标准的住院时间, 或门诊患者达到肾功能稳定的时间, 同时计算治疗期间总医疗费用。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联合组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血CREA较入院时 (最高值, 如病程中出现更高值则替代) 下降 (参照基础值) ≥50%, CREA降至正常或基础值, 尿量正常或保持近期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改善, 血CREA较入院时下降25%~49%, 尿量接近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血CREA较入院时下降<25%或进行性升高, 需透析治疗或死亡。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联合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为80.0%, 4周后总有效率达84.0%, 复合辅酶组总有效率64.0%、68.0%, 对照组总有效率44.0%、52.0%。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 复合辅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联合组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血清BUN、GFR、CYS-C及24h尿蛋白量

3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血清BUN、CYS-C及24h尿蛋白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治疗2周、4周后GFR均升高, 且联合组升高幅度均大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 复合辅酶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联合组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Scr的变化及住院 (门诊) 时间、医疗费用

3组治疗2周、4周后Sc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且联合组下降幅度均大于于复复合合辅辅酶酶组组和和对对照照组组, , 复复合合辅辅酶酶组组下下降降幅幅度度均均大大于于对对照照组组, , 差差异异均均有有统统计计学学意意义义 ( (PP<<00..0055) ) 。。治治疗疗22周周、、44周周后后联联合合组组SSccrr值较最高值的下降率均高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 复合辅酶组Scr值较最高值的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组住院 (门诊) 时间、医疗费用短于/低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 复合辅酶组短于/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各种肾脏细胞的损伤是GFR下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GFR下降是AKI发生的中心环节,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AKI中有重要作用。A/CKD的发病与血流动力学异常、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 导致肾动脉收缩, 肾血流量明显减少, RASS系统激活, 加重肾缺血[4,5];同时存在内皮功能障碍, 释放大量炎性因子, 介导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红细胞聚集、微血管阻塞, 使肾功能损伤急剧加重, 加速终末期肾脏病的进展。常规治疗措施主要是控制原发病、去除危险因素、低盐优质蛋白饮食、纠正电解质酸碱紊乱、纠正贫血、调整钙磷代谢紊乱等, 尽量避免肾功能损害继续加重[6,7]。近年来, 相关研究表明, 应用川黄方, 单用或联用前列腺素E1、黄芪 (或联合丹参) 注射液可通过改善肾脏缺血、降低蛋白尿等促进肾功能恢复, 减轻肾损害, 延缓A/CKD的进展[8,9], 但不能直接促进急性受损肾组织的修复, 部分患者昏迷或消化道出血等需禁食, 限制了口服药物的应用, 总体疗效欠佳。

本文联合使用肌苷、复合辅酶注射液通过活化丙酮酸氧化酶类提高细胞低能缺氧状态下的代谢能力, 同时补充多种重要酶的辅酶, 共同调控和保证代谢 (糖、蛋白质、脂肪及能量代谢等) 全过程的顺利进行, 以促进A/CKD患者受损肾脏细胞恢复、减轻肾损伤程度, 降低血肌酐, 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短期内改善肾功能, 从而延缓CKD进展[10]。

综上所述, 联合使用肌苷、复合辅酶注射液治疗A/CKD具有临床疗效确切、药物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优点, 还可缩短住院/门诊治疗时间, 减少医疗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肌苷联合复合辅酶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75例A/CKD (14期)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苷、复合辅酶, 复合辅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合辅酶。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的血清尿素氮 (BUN) 、肌酐 (Scr) 、肾小球滤过率 (GFR) 、胱抑素C (CYS-C) 及24h尿蛋白量值。统计住院时间和门诊患者肾功能稳定的时间及治疗期间总医疗费用。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 复合辅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的血清BUN、CYS-C及24h尿蛋白量的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治疗2周、4周后GFR均升高, Sc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 复合辅酶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组住院 (门诊) 时间、医疗费用短于/低于复合辅酶组和对照组, 复合辅酶组短于/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肌苷联合复合辅酶明显促进A/CKD患者受损肾脏细胞恢复、减轻肾损伤程度, 降低血Scr, 提高GFR, 短期内改善肾功能, 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疗效最佳, 并缩短疗程, 减少医疗费用。

关键词:肌苷,复合辅酶,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血肌酐

参考文献

[1]李晓玫.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衰竭的诊断与防治[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 22 (1) :652-654.

[2]王琴, 牟娟娟, 蔡楚丹, 等.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207例临床调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 :874-877.

[3]谢院生, 陈香美.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的诊治与预防[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6, 5 (1) :1-4.

[4]鲁灵.慢性肾脏疾病伴发急性肾损伤158例临床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 2011.

[5]贺禄碧, 周利.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 (7) :787-789.

[6]马东红, 郭明好, 刘云, 等.注射用复合辅酶对早中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5, 32 (2) :184-186, 189.

[7]汤晓春, 龚学忠.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 2014, 9 (4) :529-533.

[8]龚学忠, 汤晓春, 王骞, 等.解毒化瘀法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肾脏病2-4期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2014 (11) :668-669.

[9]周佩芳, 卢娟娟, 蔡楚丹, 等.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 2011, 12 (4) :308-310.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第9篇

关键词:前列地尔,高龄,糖尿病,慢性肾脏病

随着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糖尿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多发人群为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 自身免疫功能逐渐下降,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1]。 而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是指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要原因导致的肾小球硬化, 并伴随尿蛋白含量异常现象,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饮、 慢性贫血及等渗尿等, 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出现, 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 该院为了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效果, 针对2014 年4 月—2015 年9 月间收治的患者进行了此类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7 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将87 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44 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21 例, 年龄60~82 岁, 平均年龄为 (71.23±3.52) 岁;实验组43 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20 例, 女性患者23 例, 年龄60~80 岁, 平均年龄为 (71.20±3.38) 岁。排除标准: (1) 存在严重心、肺、肝功能缺损患者; (2) 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3) 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4) 因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引起的蛋白尿患者; (5) 不同意此次观察的患者。 纳入标准: (1) 不存在相关药物禁忌证患者; (2) 年龄在60~85 岁之间的患者; (3) 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关于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 对两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均衡性检验后发现,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4 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一般治疗,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 饮食主要以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为主, 给予患者口服药物进行血氧的控制, 将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控制在7.00 mmol/L以下, 将患者餐后2 h血糖值控制在10.00 mmol/L以下;实验组43 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 患者接受一般治疗后半个月, 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给予患者10ug前列地尔注射液 ( 国药准字H36022256) 进行治疗, 再接受一般治疗半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各项指标的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效果中的显效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肾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肾功能部分恢复正常; 无效标准为: 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变, 肾功能未恢复正常[2]。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两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 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 采用 χ2检验;各项指标的差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治疗后血尿素氮为 (10.89±5.01) mmol/L, 血肌酐为 (188.21±42.15) umol/L, 24 h尿蛋白为 (918.15±150.31) mg; 实验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治疗后血尿素氮为 (8.46±3.38) mmol/L, 血肌酐为 (123.14±35.26) umol/L, 24 h尿蛋白为 (650.12±132.58)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多发人群为老年人, 随着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的下降, 各脏腑器官功能逐渐衰竭, 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3]。

针对高龄糖尿病并肾脏疾病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 临床中应限制患者盐的摄入量, 治疗患者的慢性基础疾病, 限制过量摄取蛋白质, 利用ACEI类药物进行调整[4]。 临床中应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残留的蛋白尿, 促进预后[5]。 前列地尔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主要通过对磷酸二酯酶与腺苷酸酶的活性, 将蛋白激酶激活, 扩张肾小球动脉, 能有效纠正肾小球高压现象[6], 可对肾小球动脉与平滑肌细胞中的系膜细胞起到直接干预的作用, 可明显增加患者肾脏血流量, 调节肾小球出入球小动脉, 降低肾血管阻力, 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压力, 减少肾小球滤过膜孔径, 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减少尿中蛋白含量, 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7]。 除此之外, 前列地尔还具有抑制血小板活性, 加大红细胞的变形功能, 降低血黏度, 最终达到降低尿白蛋白, 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8]。 该次观察结果数据中显示, 加用前列地尔治疗的实验组高龄糖尿病并肾脏疾病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采用一般治疗的对照组患者高出15.75%, 说明前列地尔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治疗后, 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实验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加用前列地尔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 针对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 安全可靠, 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廖淑金, 杨川, 江慧琦, 等.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 36 (1) :120-125.

[2]刘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21) :5-7.

[3]毕瑞玲.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 (35) :71.

[4]郭涛, 刘娇.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J].医学信息, 2015, 28 (42) :429-430.

[5]李晨芳.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7 (20) :7-9.

[6]李新萍, 施晓华.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 (50) :57.

[7]赵欣欣.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科学, 2015, 5 (16) :6-7, 14.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精选9篇)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于本溪钢铁 (集团) 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