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沙澧公园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沙澧公园范文(精选4篇)

沙澧公园 第1篇

1 自然环境条件

漯河市位于东经113°27′~114°16′和北纬33°24′~33°59′之间, 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一年当中, 冷热交替, 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187~2 359 h, 年日照率为49%~53%。全市累年平均气温为14.6℃, 7月份最热, 累年平均为27.4~27.7℃;1月份最冷, 累年平均为0.3~0.7℃。极端最高气温为42℃ (1996年6月11日市区) , 最低气温-15.9℃ (1958年1月16日市区) 。气温年际变化不大, 年内变化明显, 以7月份为界限, 以前各月气温是逐月上升, 以后各月气温是逐月下降。全市累年平均降水量为830.7 mm, 年均降水量适中, 但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年内时空分布不均。一般是冬春降水少, 夏秋降水多, 并且雨量多集中于7、8两个月内。每年的4~10月份, 历年平均降水量是657.2~726 mm, 占年降水量的87.7%~85.9%。年平均降水相对变率为22%, 年最大一次降水量高达725mm。历年来4~10月份最大无降水日数为71 d。冬、秋季一般多吹北风或东北风, 风力一般3~4级, 春、夏季多吹南风或东南风, 风力一般2~3级。

2 植物种类的选择

涉水区域及岸边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条件充足的环境中, 要求具备耐水湿的能力, 多采用湿生或水生植物。在沙澧河规划中根据景观需要分为滨水区植物、护岸植物、湿地植物3种类型。

滨水区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如垂柳、碧桃、樱花、枫杨、水杉、落羽杉、池杉、柽柳、夹竹桃、海棠、五角枫、乌桕、朴树、白蜡、百日红等。

护岸植物在植物选择上, 一般选择枝条细长、柔和下垂的品种, 遮挡石岸有遮有露, 弱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 或选择剪成不同造型的花灌木。如连翘、迎春、棣棠、石蒜、石竹、地锦、凌霄、龟甲冬青、瓜子黄杨、金边黄杨等。

湿地植物以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等草本植物群落为主, 和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菖蒲、鸢尾、芦苇、水葱、千屈菜、香蒲、泽泻、萱草、水生美人蕉、芒草、慈姑、旱伞草、花叶芦竹、鸭舌草等。

3 沙澧河不同区域植物配置模式分析

3.1 沿河植物配置

种植垂柳、碧桃、樱花、金丝桃、连翘、迎春等春花植物, 着重打造沿岸桃红柳绿的春季景观;嵩山路澧河桥西侧南北两端绿地, 利用临河步道、斜坡花坛、亲水步道、亲水平台、垂直挡墙相结合的形式处理滨水景观。亲水步道与亲水平台的设置, 把沿河景观打开, 增加了亲水性, 丰富了护岸线, 增加了绿地的观赏性与游乐性。花坛内临亲水步道一侧种植迎春等开花的垂吊式植物, 对临水一侧垂直挡墙起到一定的遮挡, 另外一侧则种植瓜子黄杨与丛生福禄考和球类等较为规整的植物, 更注重装饰性和观赏性。

3.2 堤顶植物配置

即沿堤顶路两侧种植银杏, 丛植红枫、北美枫香、乌桕等色叶树种, 形成层林尽染的秋季景观。

3.3 堤顶节点植物配置

主要在堤顶路轴线上和两岸沿河滨水区域布置多个观景场地, 不同场地种植不同季相特色的植物品种, 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秋虫伏梭节点位于澧河南岸太行山路至107国道之间的堤顶上, 整个广场基本为圆形, 将堤顶加宽做成集花架小品、花坛和硬化广场为一体的景观节点, 是澧河一期的四大景观节点之一。广场的周边是花坛, 花坛内种植木瓜、绿篱、球类和麦冬等上、中、下层植物, 中间有一梭形花坛, 如秋虫伏梭。花坛内营造了微地形, 摆放景石, 种植合欢、桂花等大树, 还种植了红叶石楠、鸢尾等灌木与地被, 层次丰富, 景色怡人。该节点的设置, 既为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地, 也对通透的堤顶路进行了阻隔, 使堤顶路上的景观不再通透而一览无余, 使景观更有深度, 富于变化。

3.4 主题公园植物配置

每个区域、每个主题公园的植物配植各具特色。人民路澧河桥至嵩山路澧河桥间左岸以丁香等春花植物为主, 右岸以木兰类植物为主;政府客厅以秋色叶植物和樱花、海棠为主;美食公园植物以果树为主;文字公园植物以樱花为主;梨园春公园以梨树为主;老虎滩公园以夏花植物合欢和百日红为主;儿童沙滩公园多植常绿树种。每个片区通过不同植物间的相互搭配, 塑造出景色各异的区域景观。

以文字公园为例, 原有植被长势较好, 在设计时尽量给予保留或移植, 同时注意丰富植物景观, 突出植物特色。本园的植物景观特色定位于春季景观, 特色植物是樱花与二月兰。改造时, 一是对入口较为凌乱的植物景观进行整理, 对一些长势不好的乔木移植, 保留较好的白蜡与桂花, 并大量种植樱花, 地被则种植二月兰。二是对园内中东部较为稠密的树木进行梳理移位, 把规格较小、较为稠密的香樟分栽成两片, 利于其以后成长。三是在园内东北角空档部位种植常绿乔灌木, 东部浓密的水杉林下种植耐荫地被植物二月兰。成片的樱花林与大面积的二月兰, 为市民提供了一处早春观樱花赏兰花的好去处。

3.5 内湖、岛屿水生植物配置

在内湖及小岛水岸线绿化时, 种植大量水生植物, 模拟自然, 建造人工湿地。植物配置针对不同水深选择相应的水生植物, 以水葱、荷花、菖蒲、花叶芦竹及睡莲等为主。采用片植、丛植和点缀方式栽植, 与岸边滨水植物一起, 共同构成错落有致的河岸风光。

“月牙湖”位于太行山路澧河桥与107国道南岸河滩内。在湖周围种植千屈菜、黄菖蒲、水葱、花叶芦竹等各种湿生及水生植物, 湖畔散置景石, 点缀垂柳, 丛植水杉、乌桕等耐水湿秋色叶植物。中层配植桂花、紫薇等各种花灌木, 下层以红花檵木、迎春、连翘等低矮灌木为辅, 水边及景石旁片植鸢尾、丛植迎春、麦冬等开花地被植物。湖水中漂浮睡莲。通过这些植物的精心搭配, 构建丰富的植物层次, 与水面、景石、小桥、道路相映成景, 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卷。人行其中感觉整个月牙湖的周围水草丛生、蝶舞花艳、桃柳依依、郁郁葱葱。周围环境静谧, 坐在石头上可与对面的碧水沙洲隔水相望, 看岛上林盛叶茂, 花草丛生, 蟋蟀低鸣, 白鹭轻飞, 令人心旷神怡。

“碧水沙洲岛”位于月牙湖对面河道内, 岛周围做抛石护岸, 上面密植树木进行绿化。以生态、野趣为特色, 大量种植楝树、枫杨、乌桕、白蜡、银杏等高大乔木和秋色叶植物, 适当配置石榴、木瓜等果树和女贞、石楠等常绿树木, 下层鸢尾、玉簪、迎春等开花灌木, 沿护岸处种植香蒲、茅草、千屈菜等水生植物, 现在已形成春季百花开、夏季绿荫浓、秋叶红似火、冬有傲霜枝, 富有山林野趣的生态森林景观。

“枕流岛”位于107国道至拟建的井岗山路沙河桥之间, 岛上设置木栈道、小桥和四个观景平台, 植物配置采用生态式种植模式, 沿河自然式种植垂柳、碧桃, 春天岸边桃红柳绿, 其他乔木则以元宝枫、黄山栾、水杉等为主, 灌木主要是贴梗海棠、碧桃、连翘等开花灌木。岛西侧及与滩地之间形成的港湾内种植水生植物, 有黄菖蒲、千屈菜、鸭舌草、水生酸模等, 形成人工建植的清新自然园林景观。

3.6 山体景观植物配置

凤凰山位于沙河金山路大桥至黄河路大桥之间南岸的河道转弯处堤外。是沙河险工段, 古语说, “开了母猪圈, 淹没九州十八县”, 考虑到防洪的原因, 此处的河堤只宜加宽加高, 同时堤外侧村庄在拆迁时有很多建筑垃圾无法处理, 将建筑垃圾与好土混合分层碾压, 沿堤外侧堆成一座高出堤顶十余米的人造土山, 取名“凤凰山”。山顶主峰上设山顶广场, 种植形似凤凰的黑松造型树, 放置泰山石, 形成景区主景;次峰上设置钟声广场, 悬挂大钟, 聆听森林钟声。凤凰山与对岸祥龙岛隔河相望, 形成对景。山上绿化植被茂密, 主要以秋色叶植物为主, 有乌桕、三角枫、五角枫、白蜡、柿树等, 并种有梧桐树, 取“种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之意。

3.7 景区主入口区及草坪婚礼广场植物配置

沙澧景区主入口位于黄山路南段与沙河堤交叉口, 紧邻市委、政府、人大、政协。堤内设置大型规则式广场 (即政府客厅) , 与沿河观景平台相连, 形成入口观景轴线, 气势壮观, 与对岸古码头 (螺湾渡码头) 、沙澧河交汇处三者隔河遥相呼应。广场两侧各种植两排高大乔木美国红枫, 进一步强化了轴线。两侧外围有自然地形围合, 地形上通过种植高大茂密的植物, 使轴线成为景区的一个景框, 框进对岸古码头“一帆风顺”景致和交汇处地标性建筑。草坪婚礼广场位于主广场东侧, 与主广场间以地形相隔, 周边有圆形红色塑胶园路围合, 草坪广场满铺常青草。东、西、北三面设置自然地形, 形成围合空间, 南面临水地形平坦、视野开阔。草坪后面地形上种植美国极品红枫、银杏、白蜡、白皮松、香樟、黑松等高大乔木及紫叶李、桂花、石楠等小乔木和金丝桃、红花檵木等开花及瓜子黄杨等整齐的小灌木和球类植物, 形成郁郁葱葱的围合空间。

4 总结

4.1 注重植物景观的变化与统一

统一性的原则, 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是指在植物景观设计时, 要注重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的差异和变化, 显示多样性, 同时又使他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引起统一感, 这样既生动活泼, 又和谐统一。

4.2 树种运用丰富, 注重树种的多样性

城乡绿化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至头重要, 但大面积营造单一树种及连作的造林方式, 有其明显的弊端, 如病虫害严重、地力衰退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因此, 在城市绿化中, 应注重树种的多样性, 这样才有利于绿化多种功能的发挥, 提高绿地维护地力的能力和稳定性。沙澧河公园植物景观总体上来说比较丰富, 树种的运用品种较多, 共258种。其中, 落叶乔木82种, 常绿乔木26种, 落叶灌木39种, 常绿小灌木18种, 地被植物41种, 草坪7种, 水生植物17种, 彩叶树种28种。其次, 注重植物层次、植物形状的合理配置。同时, 注意常绿与落叶相结合,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整个景区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比例为3︰1。

4.3 对保留的原有植物处理较好, 注重植物景观的延续

在沙澧河滨河风光带的改造建设中, 对保留下来的原有的植物处理的比较好。尤其是原有游园的植物处理, 能够做到在充分利用现有植物景观资源的前提下, 从土壤、地势等自然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客观实际出发, 运用园林树木学、景观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遵循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对植物景观因地制宜地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改造, 促进植物景观向地带性顶极群落演替, 改善其结构与服务功能, 提高植物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达到植物景观群落结构优化、生态功能稳定、景观特色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持续, 有效的提升了公园的植物景观效果和质量, 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延续。

4.4 注重季相变化与色相变化

在植物配置时, 要注意选择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 同时注意色叶植物及观叶、观花植物的应用, 要充分利用植物色相变化, 达到最佳的视觉感官效果。

4.5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美丽的沙澧公园小学作文 第2篇

我的家乡有许多公园,人民公园、森林公园。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沙澧公园。

春天,万物复苏,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河面上那一层薄薄的冰雪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河边的柳树长出了新的叶子,春风像拿了一把梳子,梳柔了柳树姑娘的头发。各种小花竞相开放,迎春花先来报到,它像一串串金色的风铃,摇响了春天的歌韵;牵牛花也吹响了紫色的小喇叭;桃花和梨花都竞相睁开了双眼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花园。

夏天,河水变得碧绿碧绿的,偶尔有几艘小船从河面上划过,荡起一层层的涟漪。河边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遮天盖地。到了晚上,五颜六色的灯光闪起,有蝴蝶形的.、圆形的、还有心形的把公园里照得像白昼一般。人们在公园里跳广场舞,打篮球,跑步。沙澧河公园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秋天,树木层林尽染,河堤两边的银杏叶纷纷落到了地面,像是给大地妈妈穿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红红的枫叶像燃烧的火把,石榴压弯了枝头,一个个红灯笼似的柿子高挂枝头沙澧河公园变成了硕果累累的果园。

冬天,雪花在林间飞舞,一场大雪过后,树上银装素裹,

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朋友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几只小鸟在堆满积雪的枝头欢快的歌唱、蹦跳树上的雪纷纷落下来,像是下起了一场梨花雨。

沙澧公园 第3篇

1 沙澧河公园绿化建设应用乡土植物资源调查

漯河市沙澧河公园沿岸植物资源共有85科248种, 整个景区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比例约为3:1, 其中应用乡土植物有94种, 详见表1。

2 乡土植物在沙澧河公园绿化建设中的应用模式

2.1 乡土植物在沙澧河公园地带性植物群落中的分类

最适合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是乔灌草多层结合的植物群落, 充分利用漯河地区物种资源, 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 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生, 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群落结构分上层树木、中层树木、下层树木或地被3~4个层次, 对处于不同层次的植物在生态习性上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上层树木要求具备观赏价值高, 耐阴喜阳, 冠形端正, 树形较为峭立, 枝下较高或枝叶稀疏等条件的高大乔木;中层树木以植物耐阴性的强弱为选择依据, 并兼顾植物的观赏性和耐粗放管理性, 以灌木为主;下层树木和地被层多为耐阴性更强的低矮小灌木和地被草本植物为主。

2.2 乡土植物植物群落营建模式实例

沙澧公园 第4篇

1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简介

漯河市沙澧河发源于南阳市东北部的伏牛山东南麓, 穿城而过的沙澧河, 是漯河市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 漯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拓展新的经济发展视角,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重大决策, 响亮提出“沿河出特色, 新区出形象, 旧城换新貌”的城市发展战略。2006年2月, 漯河市四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加快市区段沙澧河两岸开发、建设滨河生态宜居城市的议案》, 掀开了全面整治和开发沙澧两河的帷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水为体、以河为脉、以绿为美、以文为魂, 充分挖掘沙澧河弯曲多变的自然资源和漯河深厚的文化资源, 采取以河串湖、以堤串珠的形式, 挖坡培堤、拓宽水面、贯通道路、绿化造园, 努力打造一条融自然性、生态性、亲水性、人文性于一体的绿色景观长廊, 彰显生态沙澧, 塑造绿韵名城。

1.1 植物配置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在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 而且要美观, 因而, 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要统一, 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 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 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认识自然, 尊重自然, 改造自然, 保护自然, 利用自然,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就是植物配置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所在[2]。

1.2 植物配置在园林及公园绿地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 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 (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 , 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2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现有植物配置的调研

2.1 调研方法、内容及目的简述

2.1.1 调查方式。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实例分析、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得园林绿地的园林植物应用的基本状况, 并初步了解园林树木应用的现状, 系统地分析园林树木在公园绿化中应用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全面地应用公园规划、植物配置、园林树木养护管理等知识, 更好地把园林植物应用到公园中, 充分发挥园林树木的综合功能, 为城市居民创造宜人的休息娱乐场所。

2.1.2 调查内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更多地注重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疗养身心、亲近大自然, 因此, 环境质量也日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此, 本文主要调查的内容是沙澧河沿岸的园林植物应用状况, 即园林树木的种类、布置形式、配置方式以及与水体、道路、山石的搭配等[3]。

2.1.3 调查目的。

通过对沙澧河沿岸园林树木的应用及树木的生长状况, 树木的搭配及成景情况的考察与分析, 深入了解园林树木的用途, 掌握园林植物的应用。

2.2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植物配置综述

调查显示漯河市沙澧河沿岸植物物种共有66科104属, 乔木物种有30科48属, 灌木有23科35属, 草本有13科21属。种植形式有5种, 具体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地被。

3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

3.1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原则

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典籍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特点完全遵循了美学原理, 无论是对比与协调, 节奏与韵律, 或是比例与尺度, 主从与统一以及均衡与稳定都得到很好的诠释。而这些本就是漯河市沙澧河沿岸规划建设之初就一直追求和保持的植物配置原则。

3.2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特色

(1) 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 绿化面积较广。 (2) 大量种草, 建立草坪, 使园林洁净明朗。增设疏林草地和林中草地, 作为群众户外活动的良好场所。 (3) 大面积的园林植树造林, 配置人工群落, 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作用, 只有在重点的地方, 才精雕细琢, 追求植物的个体美。 (4) 为了丰富园林色彩, 除了开花的乔灌木外, 充分发挥草花在园林中的作用, 使得园林内开花不断, 五彩缤纷。 (5) 广泛应用基础栽植缓和建筑线条, 丰富建筑艺术, 增加风景美, 并作为建筑空间向园林空间过渡的一种形式。

4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现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1.1 绿化形式单一。

沙澧河沿岸的绿化建设目前只是从简单的美化角度去种植植物, 力求与周边水景融为一体, 过多注重了水体部分, 从而忽略了树种的多样性, 与建筑之间的搭配协调性, 层次立体化的生态效果等。

4.1.2 管理水平落后。

沙澧河沿岸的绿化建设中后期保养与维护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但是后期养护动力不足, 大部分工作需要人工来完成, 机械化水平较低, 被游人破坏的环境建设之后不能及时修复, 造成裸露面积增大, 树木死亡等后果, 严重影响沿岸的绿化美化效果。

4.1.3 整体景观协调性不够。

通过调查了解, 沙澧河沿岸的园路以及不同的功能分区内, 园林植物的配置基本上采用单一规则式的配置形式, 只有极少数小片区域及部分园林小景的设计中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另外, 植物配置与周围环境水体之间缺乏联系性和沟通性, 看起来不是浑然一体, 而是断断续续的几个部分, 这就使整体之间缺乏灵动性, 自然性和协调性。

4.2 解决建议

4.2.1 绿化形式单一问题。

不断丰富植物种类, 根据植物特性形成丰富的视觉体验和空间体验效果。另外要加大对周遭居民住宅的绿化和美化, 使其整体划一, 如墙体的立体绿化, 屋顶的美化设计等, 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的视觉美观。

4.2.2 管理水平落后问题。

增加铺装范围内的土层透气透水性, 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 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少水土流失, 还可以增加水土的涵养能力, 确保铺装活动地面和周围树木不被破坏。提升机械化管理水平, 加大对养护管理的投资力度, 使其它植物得到很全面的管理, 聘请专业的园林护理员进行定期维护和指导, 充分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加以修剪, 改造美化。

4.2.3 整体景观协调性不够问题。

进一步丰富和不断变化植物之间配植模式, 改变以单一规则式为主的配置形式, 适当增加自然式种植模式, 从而丰富配置的类型。注意不同环节和场景独有的特色, 避免给人以雷同感, 而是让人们觉得九曲十八弯, 处处皆景不重景。同时, 在与水体和其他水岸部分的衔接中多借用国外一体化的设计效果, 使其整体划一, 浑然一体。

5 结论

总体说来,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实践是比较成功, 应用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遵循园林植物配置原则的同时极富地方特色且能彰显人文价值, 创造出了很多优美的景观, 并结合城市中心区的特性,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工设计的优势, 着眼于营造最美、最适宜游人观赏和休憩的优雅环境, 整体的设计思路新颖, 能够突出绿化区独有的特色, 发挥了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地, 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环境诉求提供了长久的服务。

摘要:园林植物在公园绿地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而在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树木种类与应用中, 其植物种类多样, 富有特色, 但同时存在各种问题, 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本次调查研究通过对漯河市沙澧河沿岸不同植物种类的应用及周边公共绿地的实地调研, 在倡导和谐生态园林建设的前提下, 结合漯河市当地的气候、乡土植被状况, 在沙澧河沿岸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基础上, 通过专业知识应用, 探讨植物的合理配置和应用以及如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写出调研报告, 对现有植物的配置和应用进行改进, 使得漯河市沙澧河沿岸植配环境有所提高, 为家乡城市化建设添砖加瓦, 同时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园林植物,生态园林,可持续,多样性格局

参考文献

[1] 王国莉.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J].生态环境, 2005 (3)

[2] 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沙澧公园范文

沙澧公园范文(精选4篇)沙澧公园 第1篇1 自然环境条件漯河市位于东经113°27′~114°16′和北纬33°24′~33&...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