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山丹油菜花》阅读答案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山丹油菜花》阅读答案(精选8篇)

《山丹油菜花》阅读答案 第1篇

山丹题壁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山丹①题壁

杨一清②

关山逼仄③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

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

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

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注]①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②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③逼仄:狭窄的意思。

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析。(4分)

3.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1分)

4.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紧扣“秋望”,诗中之景物皆“望”中所见,透着凄清的秋意。

B.首联中作者看到汉朝宫墙外是黄河水环绕,有世事沧桑的伤感。

C.颔联中再现了训练场上将士们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

D.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

5.联系全诗,赏析“迷”和“冷”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关山狭窄险峻、人烟稀少、黄昏日落、风雨苍茫的边关苍凉景象。写出了边塞整体景色,为全诗沉郁顿挫、雄浑恢宏的总体特色定下了基调。(4分)

2.示例1:通过追慕汉家将士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功绩,表现了诗人因追怀前人而产生的昂扬奋发的激情和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渴望。

示例2:通过写古代将士战死沙场无人招魂,表现了诗人对战场死难者的`同情怜悯以及对造成灾难的战争的厌倦之情。(4分,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4.(1分)边塞诗

5.(3分)B

6.(4分)“迷”写的是渡口滚滚黄尘中难以看清运输粮草的车队、船队,“冷”写的是月下清冷、寒冷的战场,也隐约透出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月下清冷的古战场、以及练兵场的紧张共同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山丹油菜花》阅读答案 第2篇

(2)(2分)“亲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风的和煦、轻柔。

2、(3分)执著、纯真、生命力旺盛、团结、不媚俗

3、(3分)美好的事物一旦脱离本身的土壤,失去自然的本性,成为世俗的附属品,就丧失了生命力。

山丹马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第3篇

关键词:油菜,新品种,生育期,产量,山丹马场

油菜是山丹马场的传统经济作物, 山丹马场沿祁连山北麓地区气候昼夜温差大, 日照充足, 有利于油籽脂肪的形成和积累, 油菜籽出油率达42%以上, 是河西地区油料主产区, 也是甘肃最大的油菜连片种植示范基地, 是发展优质油菜的理想地带。为了加快油菜品种更新, 促进场区油菜产业发展, 2009年开展了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从中筛选出适合场区种植推广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共14个, 其中杂交种11种, 分别为青杂2号、青杂4号、绵杂02-309、04-324、05-328、华协1号、绵油15号、02-305、青杂5号、绵油11号、互丰010;常规种2个, 分别为H165、青油14号;以及当地主栽品种青杂3号。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三场六队队部西面。前茬为马铃薯。土质为黑土属, 栗钙土, 肥力中等。秋季深翻28 cm, 春季进行耢、压等机械作业后达到播种状态。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4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以青杂3号品种作对照 (CK) 。重复3次,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间设观察走道。小区面积11 m2, 宽2 m, 长5.5 m。每小区8行, 行距25 cm。四周设保护行, 保护行品种为青油14号。

1.4 试验实施

于4月19日播种, 种植密度120万~150万株/hm2。种植方式人工开沟后, 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 再将种子均匀撒播, 人工耧平、踩压。播深3~4 cm, 播量为10.5 kg/hm2。种肥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尿素45 kg/hm2。播前进行9642灭鼠和烟雾剂灭鼠各1次。中耕除草2次。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生长期间观察记载物候期、全生育期。成熟后每小区随机收获15株测定单株产量和千粒重, 小区单收计产[3,4]。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全生育期观察记载结果表明, 青杂4号、02-305、绵杂02-309、青油14号、H165成熟较早, 为102 d, 较CK早熟18 d, 其他品种成熟期为120 d, 与CK相同。

2.2 产量表现

由表1可知, 绵杂02-309、绵油15号、华协1号、绵油11号产量分别为4 181.82、4 181.82、4 045.45、3 666.67kg/hm2, 比CK增产772.73、772.73、636.36、257.58 kg/hm2, 增幅分别为22.67%、22.67%、18.67%、7.56%。

经方差分析可知, 油菜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F值>F0.05>F0.01, LSD0.05=0.88, LSD0.01=1.21 (表2) 。各参试品种小区平均产量相互间对比结果见表3。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绵杂02-309、绵油15号、绵油11号品种可在场区及周边海拔2 500~2 600 m的地区种植。青杂3号、青杂4号、02-305、H165、青油14号均可在场区海拔2 650 m以下地区种植。其他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5,6]。

注:两两品种间相互比较产量≥0.88 kg的为差异显著, 大于1.21 kg的为极显著, *表示品种间差异, **表示品种间差异极显著。

参考文献

[1]陈志.福建省油菜新品种引进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 (5) :51-52, 66.

[2]郑莉.双低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 2010 (1) :17-19.

[3]刘归定.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6) :41.

[4]张书芬, 袁国胜.河南省油菜品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J].河南农业科学, 1996 (8) :10-12.

[5]刘小三, 余喜初, 章彪雄, 等.红壤丘陵区不同油菜品种比较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1) :116-117, 119.

《山丹油菜花》阅读答案 第4篇

油菜花

①我从来不会留意哪儿开什么花。

②虽然,遇上好看的花,也会眼前一亮,心中一动涌起一股爱怜;但那会很快过去,随时光淘刷遗忘干净,而绝不会总惦记着它。花简直也是一种流水,喧闹地斑斓一时,又突兀地枯败殆尽,让我这样的人,不仅没养成对花的癖好,甚至缺乏花的常识。

③然而莫名地,我这花盲,却与一种花暗中有了什么关系。不分冬夏无论南北,我与它到处相遇。后来不由我不想:怎么到处总碰上它呢?

④它就是油菜花。

⑤那年在河州,算来该是六月的日子。只记得积石山一面拖拽的坡麓上,鲜黄的油菜花一片接一片。这里是河州城的西南乡,保安人的聚居地,保安人是另一支比较小的古代蒙古遗民。

⑥油菜花,正在远近的凹地坡麓上怒放,那一派浓烈的黄色,给我说不清的振奋。那是我留意这花的头一次。

⑦在贫瘠、不公、阴暗的季节,油菜花突然跳出来,给大地涂满泼辣辣的亮色。宛似热烈的希望,忽然间被抛撒了满山遍野。山脉横亘在青藏前沿,造物主的巨笔饱蘸鲜黄,涂抹在遮断眺望的大山上。无论谁都禁不住油然浮起的快意:一块块的黄色,闪烁引诱,扫荡了心底的阴愁。

⑧再吃清油的锅盔、炒成的洋芋菜滋味不一样了。味重色浓的清油,在盘底积了薄薄一层油菜黄。它确实香,嘴里知道,但说不出来。我猜,哪怕你洋包装色拉油流行超市,某一天,若是锅里换了别的油,西北五省的汉子会齐齐地放下碗,“嗯?”一声,大惑不解。

⑨我一直没造访过油坊和水磨。虽然我模糊知道,满山的油菜地都是为了食用油。我对油菜花的好感,只为它带来的明亮视野。

⑩早忘了广东湖南是否也种油菜花,估计答案大概是肯定的,只是没人留意,没有把它们与西北联系。

⑾既不留心,也就说不出湖广的花期、更不知它们与百姓的纠葛,与生计风景的关系了。

⑿知道的只是:四川的油菜花在二月就满开了。

⒀那年从川北的剑阁栈道东行,在苍溪,我遇上了被油菜田斑驳点缀的红军渡。

⒁在 川东北眺望油菜花,感觉有一点诧异。也许因为突兀地走到了苍溪渡口,我总把这倔强的花,与悲剧的红军联想一起。他们突然就抛弃了依托,离开了根据地。他们 几步就走进了松潘草地,走进了一部悲剧。确切地说,在四川,我为二月的油菜花开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远在青海的祁连,花的满开,要待到七月上旬。

⒂全 国油菜花种植最多的地方,也许是青海门源。那里有一望十万亩的大面积油菜田,沿着一字并肩的祁连山,浩荡金波一望无际。门源创建了“油菜花节”,把日子定 在了七月十号。这日子与四川的二月实在相隔太远了!我认识到,油菜花是中国地理的标志花;我更从花期的剧烈跌宕,感到了世间的峻险无常。

⒃从剑阁,到松潘,在岩石缝隙,在高高山顶,那一块块鲜黄简直不合时宜。它开在更贫瘠的土壤,宣布着更异端的思想。我忽然想,若是没有油菜花,那些牺牲的红军就太寂寞了!我意识到一股瞬间的冲动。也许就是在那一瞬,我与这种花结成了某种关系

⒄这一次到汉中,当又一次看见山上块块涂黄的时候,我心里主要是地理的兴趣:这儿可是南方北方的分界;油菜花,你这地理的标志花,我倒要看看你开在几月!

⒅来汉中的目的,是想到城固县去,打听上世纪六十年代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橄榄树的下落。但是没料到,在陕西城固,无论市民农民,问起橄榄树人人一问三不知。

⒆我说不清,对油菜花究竟是不满还是理解正是油菜花,挤走了橄榄树的种植。急功近利的中国人,等不及橄榄油普及锅台的未来。但是从四川到汉中,在陡峭破碎的坡地上染黄的油菜花,意味着菜籽油依然是中国农民的.经典食品。

⒇与其说和一种植物莫名地结了缘分,不如说不自觉地了解一些关于油菜的知识。

(21)我喜欢油菜花,不单因为它是最适中国农民的油料;也因为它点缀了我的长旅,装饰了一路旱渴的风景。即便如此,当我发现它真的沿着纬度,次第接续,一分分攀升一般地开花,成了中国大陆上花期拖延最长、南北种植跨度最宽的一种花,心里真是充盈着震撼。

(22)油菜花它随风散洒,遇土生根,落雨花开,安慰天下。它从南向北,逐省逐县,点缀贫瘠的大地,添补百姓的生活。它虽不缤纷,也不名贵,但唯有它,与我形影跟随,相伴了一场。

7.第②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分)

8.第⑦段中对油菜花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9.第⑥段画线句语序的特点及这样安排的意图是 。(2分)

10.第 段“若是没有油菜花,那些牺牲的红军就太寂寞了!”的含义是 。(3分)

11.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作者被油菜花吸引首先是在于它鲜黄明亮的色彩。

B.第一次见到坡麓上怒放的油菜花给作者异端的感觉。

C.对油菜花的感受是由好感、诧异再到喜欢、震撼的。

D.点缀长旅和装饰风景,也是作者喜欢油菜花的原因。

E.油菜花中国地理的标志花,使作者感到世间峻险无常。

F.安慰天下和添补生活的油菜花虽不名贵却与我相随。

12.整合文中信息,简述以“油菜花”为标题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7.(2分)生动地表明花朵从开放到凋零转瞬即逝;(1分)突出我对花“不留意”,没有印象。(或不喜欢花。)(1分)

8.(3分)突出油菜花在贫瘠、不公和阴暗的季节开放所带来的鲜亮和希望;引发作者的快意和赞叹;表明作者由“不会留意”到“留意”的原因,并与上文呼应。(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

9.(2分)语序倒装(或“头一次”按常规应该放在“我”和“留意”之间),(1分)突出油菜花第一次给作者带来的强烈震撼。(1分)

10.(3分)油菜花一路陪伴着红军战士;(1分)表明红军离开了依托的根据地、走进松潘草地而牺牲的悲剧是应该缅怀的。(2分)

11.(6分)B E

《菜花》阅读答案 第5篇

②走过田间的小道,油菜花开得灿烂多姿,在微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冬日的田野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暖暖的阳光,金黄的色彩,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油菜花的香味沁入心脾,让你吟起这样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不远处传来“叽啾叽啾”的鸣叫声,哦,那一定有一只漂亮的菜籽雀儿在菜地里歇息呢!鸟语花香,好一派迷人的景象!

③在这金黄铺就的田野里,充满了父母的希望。父母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这美丽的田野,洒下了父母多少汗水啊!记得土地刚下户的时候,父母不过四十来岁,是盘田种地的好手,家里三亩来土地,完全靠父母用锄头一锄一锄地挖,别人家还没有动手,我家的田块早就挖完了,精耕细作,一年的收成相当不错,新粮压着旧粮。

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村里的很多人开始出外打工,父母仍然固守着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披星戴月,春种秋收。一年又一年,秋风吹白了父母的两鬓,岁月的印记刻在了他们的脸上,仿佛还是不久,父母就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他们依然眷恋着脚下的土地,秋收一过,就在稻田里裁出一条沟,把沟里的泥块起出来放倒墒(shāng)子上,扒平敲细后打塘,趁着秋后的雨水种上菜籽。菜籽在盖了草粪的塘里面打个滚,一个星期后,绿茸茸的油菜秧苗就冒了出来,在阳光下东瞅瞅,西瞧瞧。这时节是父母最忙的时候,像照顾婴儿一样,在油菜长有一拃高的时候,间去多余的油菜。一个塘里只留下三棵纤细的幼苗,一亩油菜田得花去一个星期的时光才能间完,父母年纪大了,在田里劳作的时间一长,难免腰酸背痛。他们就拿来小凳子,坐在凳子上间油菜,身子弯成弓形,戴着草帽,用手在一塘一塘地忙碌着。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风儿睁大了眼睛,使劲地想掀开帽檐,看看父母额上的汗珠。汗滴下土,才能换来金黄的菜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间完多余的油菜,再给它们浇上化肥水,有虫时打打药水,一个轮回才算基本结束。这时经霜冷的油菜长势越来越好,越长越高。每逢吃过早饭,父亲喜欢背着手到油菜田里看看,看着被霜冻得弯下了头的油菜,父亲总是一脸的阳光灿烂,霜越大,油菜的长势越好,“瑞雪兆丰年”,我们这里冬天不下雪,下霜已经是最冷的时节了,可以说“霜白兆丰年”。

⑤立春前,各种花儿次第开放时,油菜花早就按捺不住,开满了枝头,整个田野成了绿色的海洋,金黄的油菜花的世界。豆腐块似地油菜田里蜜蜂们嘤嘤嗡嗡地穿梭往来忙个不停,你在这枝油菜花上踩一脚,我在那枝油菜花上踩踩高跷,扇扇翅膀,两只脚上就粘上了黄嘟嘟的花粉,比人还高的油菜在春风中摇曳着,花枝招展地向人们展现自己的魅力。

⑥清明节左右,父母的辛劳和汗水终于有了回报,菜籽田里一片青黄色,菜籽田里的雀儿这时叫得最欢了,“狮子醉酒”,“狮子醉酒”的叫声不绝于耳,久违的鸟叫声传入人的耳畔,让人心旷神怡。熟了的菜籽压弯了树枝,像喝醉了酒的汉子倾斜着身子遮住了田埂,在等待着收获,仿佛看到了像油菜花一样金黄的菜油从榨油机里汩汩流出。油菜吸收的是父母的汗水,奉献的是金黄的菜油,天下的哪个父母不是如此呢,为儿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自己的儿女,为了儿女极尽操劳,和油菜是何等的相似。

⑦走在这乡间的小路上,阵阵清风拂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看到这绿色的田野,心情和这绿色一起荡漾!我的耳边响起那悠扬的旋律:青山一排排呀,油菜花遍地开,骑着那牛儿慢慢走,夕阳头上戴,天上的云儿白呀,水里的鱼儿乖,牧笛吹到山那边,谁在把手拍,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爱。

(选自《新华副刊》,有删改)

小题1: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油菜花播种、生长、盛开、结籽的过程。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表。(3分)

时间

油菜花成长过程

秋收一过

种上菜籽 菜苗冒出

一拃高时

A

立春前

B

清明左右

C

小题2:文章开头两段描写油菜花灿烂多姿的场景有什么好处?(2分)

小题3:自选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A.菜籽在盖了草粪的塘里面打个滚,一个星期后,绿茸茸的油菜秧苗就冒了出来,在阳光下东瞅瞅,西瞧瞧。

B.他们就拿来小凳子,坐在凳子上间油菜,身子弯成弓形,戴着草帽,用手在一塘一塘地忙碌着。

小题4:文题是“那盛开的油菜花”,行文中主要部分却写父母田间劳动的过程,作者这样构思的用意何在?(3分)

小题5:文中的油菜花给了你哪些人生感悟?(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间去多余 浇肥打药B开满枝头 摇曳招展 C 压弯树枝 等待收获(意对即可3分)

小题1:交代了油菜花生长的时间、环境;渲染了油菜花生机勃勃、绚丽开放的景象;引出下文父母精心种植油菜花的内容。(答出两点意对即可。)(2分)

小题1:示例:A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油菜秧可爱、富有生机的特点。

B通过“拿”、“坐”、“间”、“弯”、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父母精心间去多余的油菜的场景,表现了父母劳作的艰辛。(4分)

小题1:文章深情地描写了父母在田野里辛苦劳作的汗水与喜悦,父母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自己的儿油菜花把金黄的菜油奉献给人们,两者何其相似,作者以油菜花象征父母,盛开的油菜花寓意着父母芬芳朴实而又无言的爱意,以“那盛开的油菜花”为题,是作者为辛劳的父母谱写了一曲深情的赞歌。(意思对即可,3分))

小题1: “霜越大,油菜的长势越好”,油菜春天的怒放和“压弯了树枝”的收获,源自秋冬的耕耘和冬天的霜冻。我们在学习、工作中也唯有辛勤的耕耘、耐得住考验,才能享受到收获的喜悦。(言之成理即可。2分)

小题1:本题考查梳理情节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只要抓住油菜花在每一阶段的特征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营造氛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鉴赏能力。鉴赏该词语时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描写。有时还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来理解,比如“打个滚”“冒”。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1)是否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2)是否采用了一定的修辞,(3)是否可以反映文章的主题。在分析时,结合文章的内容即可。

《菜花》阅读答案 第6篇

刘慧

四月天,老李家的油菜田满是黄灿灿的景象,不论是赶着去田里的邻居,还是公路上忙着开车去城镇的路人都不禁停下来,“这几块田的油菜花开得可真密”,“收成估计不错,哪天去这家买油菜籽去”

然而远望的那些人不知道,那花丛中还立着一块墓碑。农村把过世长辈的坟选在自家田里并不是多么稀罕的事。但旁人不知道,眼前这一片令人感叹的景象之前只是杂草横生的荒地

老李家不是村里田地最多的人户,但李老汉却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种田好手,别人家油菜因为天降雨少愁得皱眉的时候,他早就挑着前几个星期储存的水去田里了;别人家果树在夏季只挂着几个瘪瘪果子时,他家树下早就有小孩蹦着扯树上的果子了,他也不小气,每次都和和气气地用钩子拉着树枝,让孩子们自己挑,他每次都会提前留些熟得好的。倒不是怕小孩子把他的果子都摘完了,只是他自家还有个宝贝疙瘩。

李老汉的孙子在省城读大学。虽然学校离家远,但是他都会抽时间回来看爷爷,毕竟爷爷是他最亲的人。在李老汉喜抱孙子的第二年,儿子就因为煤矿事故去世了,儿媳妇也因为家里实在太苦,留下几百块钱就走了。李老汉亲力亲为把孙子拉扯大,孙子也懂事,回家做完作业,忙着去帮爷爷把羊群赶回来;大雨之前,会去把喂猪的草垛弄平,免得爷爷下雨天麻烦。虽然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辅导班,自己却在做着这些琐事,孙子的成绩也不曾落下。到了报考志愿的时候,也是因为家里负担太大而放弃了更好的选择。那天他跑到父亲的坟前哭得很伤心。也就是从那时起,李老汉觉得,再苦也要支持孙子。

到了大四,有的同学忙着考研,有的等着家里帮忙联系工作单位。看着室友总是早出晚归,李老汉的孙子犯难了:继续考研,家里的负担让他头疼;出去工作,自己的学历肯定争不过别人。

周末他回去看爷爷,坐在车上还在烦着考研、工作的问题。说巧不巧,正好碰见邻居王叔家的儿子王强,看着他手里买的名牌香烟,提的精装酒瓶,李老汉的孙子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小学时候考试从没及格,初中就没毕业的同学,现在混得比自己好的不是一点点。和他简单地闲聊了几句,知道他现在在做推销,因为业绩好工资噌噌地往上涨了几倍。

到了家,帮爷爷把那些琐事忙完便坐在院子里乘凉。不一会儿王强就提着东西过来了。

“爷爷在呢?”

“爷爷去二伯家了,一会儿就回来。

“我在车上给你介绍的那个事,你还是考虑考虑吧。

“我再想想。”

那以后,孙子回来的时候少了,但每次回来给李老汉买的不是名牌烟就是新衣服。每次问孙子哪儿来的钱,他都说是帮别人做家教挣来的。李老汉原本不相信,但看着孙子给自己看家长寄来的感谢信,真是高兴得不得了。自己也慢慢地把家后面的荒地给开出来,种些卖得俏的作物,给孙子以后成家存钱。那天雨下得特别大,李老汉赶着把最后一小块地弄出来,淋了一身雨。第二天,自己觉得头昏昏的,但他还是给该今天回家的孙子准备着他最喜欢吃的东西。然而那天,孙子没有回来,一天,两天,都没有回来。

三年过去了,李老汉的孙子回来,看见院子里长着比人高的杂草,失声大哭。

没有等到孙子回来的李老汉,在第三天就去世了。乡亲按照李老汉的意愿把他的坟选在那块还没开出来的荒地里,他还让村里人把自己仅有的积蓄交给孙子,直到李老汉闭眼的那一刻,嘴里都念着孙子。这都是后来二伯告诉的。听到这些,孙子悔恨不已,要是自己那时不被钱蒙混了眼,不去做那些违法的事,自己还会在爷爷跟前尽尽孝,不会让他老人家这么为自己操心。

那天之后,他用钱去买了很多的油菜籽和农业种植的书。一年又一年,荒地里的油菜花面积不断扩大

今年四月,油菜花又开了。风来,油菜花随之弯腰,犹如李老汉在伸手抚摸一样。

金色的油菜花盛开时节,也是门源最动人的季节,逐花酿蜜的养蜂人,从四面八方云集到这里,从事着甜蜜的事业。

(选自《小说月刊》)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小说标题意蕴丰富,盛开的油菜花与凄凉的墓地对比鲜明,形成强烈的反差,自然引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B. 小说首尾都写了油菜田黄灿灿的景象,展现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了喜庆的气氛,象征着人物乐观的性格。

C. 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油菜花田因何会有一块墓碑,昔日杂草横生的荒地因何发生巨变,这都造成了悬念。

D. 小说结构完整,首尾相互照应,结尾写养蜂人从四面八方而来,从事甜蜜的事业,进一步升华了小说主题。

8. 小说设置李老汉的孙子遇到王强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爷爷,有人说是孙子。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案】

7. B

8. ①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面对王强的介绍,李老汉的孙子要再想想,体现出他内心的矛盾;②客观反映了社会现实,使小说内容更丰富;

③推动情节发展,正是因为二人相遇,才有了后来李老汉的孙子因走上歧路而未能尽孝的情节;

④使得情节产生波澜,故事变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9. 主人公是李老汉:

①小说主体部分以种田好手李老汉写起,最后以犹如李老汉抚摸作结,所有情节都是紧紧围绕李老汉展开的;

②李老汉的孙子知错能改,还将荒田种满了油菜花,正是受到了爷爷美好精神的引领;

③李老汉身上所具有的勤劳质朴、勇于付出、不辞辛劳等品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正是作者所要弘扬的主旨。

主人公是李老汉的孙子:

①这一形象更为立体,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勤奋好学、孝顺懂事、知错能改、勇于开拓等多种品质;

②他是情节波澜的制造者,也是油菜花田的创造者,没有他就没有开头结尾的胜景;

《皮菜花》阅读答案 第7篇

时令已是初冬,静儿从城郊采来一把野花,兴冲冲地让我辨识。

“皮菜花”,我一下子认出来了。这是荒碱地里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春上,它开始萌芽,油亮、肥厚的叶片贴着地面,从菜心向四下一层层铺展开。入夏不久,就会从根部娉娉婷婷地拔出两根、三根细长的梗儿,长到尺余,分出许多枝桠。入秋就开出一簇簇白色小花。秋冬之季,它虽然也风干了,但梗儿细瘦而坚挺,花儿虽枯而不谢。在诸多经不住严霜而纷披衰萎的野草丛中,它便隐隐有了一种鹤立鸡群的王者性质。

时令已是初冬,静儿从城郊采来一把野花,兴冲冲地让我辨识。

“皮菜花”,我一下子认出来了。这是荒碱地里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春上,它开始萌芽,油亮、肥厚的叶片贴着地面,从菜心向四下一层层铺展开。入夏不久,就会从根部娉娉婷婷地拔出两根、三根细长的梗儿,长到尺余,分出许多枝桠。入秋就开出一簇簇白色小花。秋冬之季,它虽然也风干了,但梗儿细瘦而坚挺,花儿虽枯而不谢。在诸多经不住严霜而纷披衰萎的野草丛中,它便隐隐有了一种鹤立鸡群的王者性质。

静儿挑拣出几枝,经过整修制作,扎成一束,取代了花瓶里那束塑料花。

皮菜花也真有几分不俗,黄豆般大小的花,花瓣薄如蝉翼,几百朵,上千朵花密密挤挤而井然有序地结满枝头,成团成簇,瘦骨铮铮的花梗疏密有致,洁白如云的花簇高低错落,宛如一枝素净典雅的白珊瑚;插一束在案头,别有一番情致。

我喜爱上皮菜花了,并且还不断赋予这种喜爱以新的内涵。从发现它的形美到它的神美。

第二年的深秋,比头一年早一些日子,静儿又去采回来一束皮菜花,一进门,就嚷说她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她把皮菜花凑近我:“爸爸,你仔细瞧。”

女儿不无神秘地把手里的.花束一拍,从上面星星点点的落下些什么。我仔细看那茶几上飘散物,竟是一朵朵鲜黄的五个瓣的小花儿。我再察看静儿手中的花束,尚没有飘落的黄色的小花,就嵌在那所谓的“小白花儿”的怀抱里。不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哦!那些被我们称之为花的,竟然是皮菜花的花托,真正的皮菜花是这些小黄花。

不知怎的,当我的视线再落到那束曾被我形神兼爱、赞叹不已的皮菜花上时,却顿觉黯然了。什么非凡的适应性,永不凋落的情致的,紧密团结的精神,全是人造的。我好像受那小白花的欺骗,不由望之生厌了。

我对静儿说:“新的不用换了,去年的那束也扔掉!”

“为什么?”静儿不解而不平地盯着我。“它不还是原来的它?它哪一点变了呢?你为什么就不喜欢它了?”

是啊!不还是那束皮菜花吗?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无一变化,而我为何就不喜欢它了呢?我对它喜欢与厌恶的分野,竟在于它是花不是花!哦,我,还有人们有多少认识仅仅是从概念出发啊!

1.在第五自然段写作者“从发现它的形美到它的神美”,其中“神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文中有原话:非凡的适应性,永不凋落的情致的,紧密团结的精神。

2.作者对皮菜花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答:先喜欢,后厌恶。因为我先入为主地对皮菜花形成了一种明显带有主观色彩的看法,甚至一相情愿地赋予皮菜花以新的内涵形成了思维定式,所以在有了新的发现后,这发现打破了自己原有的想法时,态度就有了变化。

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答:作者要阐发的哲理是:只从概念出发去认识事物是错误的。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我喜欢皮菜花是因为它不仅形美,而且神美。

B.我厌恶皮菜花是因为它竟是一朵朵鲜黄的五个瓣儿的小花儿。

C.我对皮菜花的态度从喜欢变为厌恶其实是不关花的事。

D.对客观事物的喜爱,要不断赋予这种喜爱以新的内涵。

E.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山丹油菜花》阅读答案 第8篇

在村庄里走走,看不到丁点儿油菜花的影子,看不到蝴蝶在油菜花上飞舞,闻不到浓浓的油菜花香;只听到呼啸而过的风声,闻到田地里杂草散发出来的味道。我的心里一阵悲凉:这么好的土地为什么不种油菜花?为什么土地上杂草在疯狂地生长?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我的思绪回到小时候那个金黄色的季节里。那时候,我们能一眼望到无边无际的油菜花,那是一个金黄色的海洋,那是一幅无限美好无限浪漫的风景画,那也是一幅喜气洋洋的画面。我们一群孩子在油菜花地里撒欢儿野跑,浓浓的油菜花香一阵阵冲进我们的鼻腔,那时的我们和那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样快乐幸福,灿烂地生长着。如今的我,每次回乡总有一种深深的失落,心里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不知道现在生活在村子里的孩子是否感受到身边缺少了点什么。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村里人在土地上播种油菜。他们先耙地,地耙好了,就是播种了——他们用一个小包包住油菜籽,一粒粒撒到土地上。他们脸上全是微笑,好像他们种下的就是希望,是收获,是生命的美好。

种子播好了,就是管理,每隔几天他们就来到田地边,看看种子是否发芽了,看看嫩嫩的叶子是否破土而出,探出小小的脑袋来。如果看不到丁点发芽的痕迹,他们就会有点心慌,他们担心一家几口一年的油呀。那时候,生活用的油几乎都是用油菜籽榨来的,只有少部分人家用猪油。于是那些心里发慌的人天天用水桶挑水浇灌,直到嫩嫩的芽露出土面,那颗悬着的心才肯放下来。

如果油菜太密了,是要摘除一些的,为的是让剩下的能更好的吸收阳光和水分,不然的话长出来的油菜结不出多少油菜籽,结出的籽也榨不出什么好油。这就是村里人所说的间苗。

油菜在一点点长大,杆在一点点变粗,叶子在风中摇摆,在向人招手,似乎在对村里人说,你看,我长得多好呀!今年你们要大丰收了。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的沐浴下微笑着,扑鼻的油菜花香,满街满院。

油菜花的花期大概二十多天,等到春风吹遍大地的时候,油菜籽开始结实了,开始一天天饱满了。成熟的油菜籽在风中左一下右一下摇摆开来,用手一拧,感觉里面的籽那么壮实,人的心里也塌实了,好像已经看到了光闪闪的菜籽油。

等油菜籽全熟了,就收割了抛在场院里,让它在灼热的太阳下晒干。等晒到一定程度时,家里的大大小小就去收获油菜籽了。小孩把已经晒干的.油菜抱到大人的脚下,大人则用脚踩在油菜上面,那些程序看起来那么有条不紊,好像经过了训练似的。然后油菜籽和壳在风中自然分开来,壳在风的吹动下飘向远方,而圆圆的带点暗红的油菜籽留了下来。等做完了这些,用秤一称,一百多斤,那可是个大丰收呀!于是,一家人欢喜雀跃。

那个场面,那份热情,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每次想起,心里就热乎乎的。不知什么时候,油菜花香消失了,村里的人都跑到外面去了,一年回来一次,甚至一次也不回,剩下几个老人和孩子在村里。春天里,那满街满院的油菜花香,现在半点都闻不到了。

前些日子坐火车经过武汉,透过车窗,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金黄色的油菜花,心里就热了,那股熟悉的味道迎面扑来,那种浓浓的金黄色的颜色唤起了我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也在那一时刻,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那也曾经遍地金黄的土地!我的心里感到阵阵悲凉,为村庄的现状悲凉,也为生活在那里的人悲凉。不知什么时候,村庄里能再闻到油菜花香;不知什么时候,能再看到收割油菜籽时那热火朝天的景象。

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悲凉”始,以“悲凉”终,首尾照应,悲凉的感情贯穿始终,让读者也情不自禁地被带入作者所营造的悲凉气氛之中。

B.作者以平实而又不失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油菜花曾经给家乡带来的无限美好的风景和因油菜籽丰收给村里的人们带来的喜悦。

C.文章颇擅长场面描写,既有对童年和玩伴在油菜花地里野跑的场面描写,又有村民一家大小齐上阵收获油菜籽的欢乐场面的描写。

D.“用一个小包包住油菜籽,一粒粒撒到土地上”“等油菜籽全熟了,就收割了抛在场院里”,这些细节描写把春种秋收写得生动有趣。

E.“春天里,那满街满院的油菜花香,现在半点都闻不到了”既照应了题目“消失的油菜花香”,又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凉之情。

5.文章以“消失的油菜花香”为题,却详写村民播种、管理及至最后收获油菜籽的全过程,有何用意?(6分)

6.请指出文中划线的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6分)

7.文章最后一句说:“不知什么时候,村庄里能再闻到油菜花香;不知什么时候,能再看到收割油菜籽时那热火朝天的景象。”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4.AD(浏览一遍选项可知,此题主要是从文章的语言、表现手法、结构主题等角度设题,故分析时,可将选项代入原文,结合着原文内容辨析,A.“悲凉的感情贯穿始终”,错误。本文有悲有喜,作者在写“思绪回到小时候那个金黄色的季节里”时,情感是喜悦的。D.“等油菜籽全熟了,就收割了抛在场院里”是概述,不是细节描写。故选AD。)

5.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油菜花给自己儿时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3分)当年满街满院的油菜花香与当今村庄里油菜花香的消失,土地里杂草疯狂地生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作者对当今农村现状的思考。(3分)

6.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作者把油菜花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油菜花在农人的精心侍弄下茁壮成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儿时对飘香的油菜花的喜爱之情。(4分)

7.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曾经满街满院的油菜花香和收割油菜籽时那热火朝天的景象的怀念,为现在杂草疯长,只有老人、孩子留守的荒芜的村庄而倍感悲凉。(4分)

《山丹油菜花》阅读答案

《山丹油菜花》阅读答案(精选8篇)《山丹油菜花》阅读答案 第1篇山丹题壁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山丹①题壁杨一清②关山逼仄③人踪少,风雨苍茫...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