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的故事
关于素质的故事(精选6篇)
关于素质的故事 第1篇
小路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他从小就喜欢语文,所以他爱屋及乌,也喜欢上了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是一个瘦小的小老头,五十余岁,快要退休了。他是个幽默、诙谐的人,经常把全班逗的爆笑。
这天,语文老师满面春光的来到教室,叫了“上课”后就开始上课了。他在黑班上写了六个大字,道:“今天,我要给同学们讲的是人的素质问题。”学生顿时来了兴趣,竖直耳朵等待他讲下去。
老师润了润嗓子,刚想讲,且看见一同学低着头画什么。这同学画的太投入了,以致于上了课他还不知道。
老师非常好奇,他踮起了脚尖,放眼望去,原来这个同学在画人物素描啊。他大笑一声:“同学,你看我都老成这个样子了,长的也不是很出众,你还拿我开涮,还给我画一副素描。再说,我人是丑了点,也不至于像你画的那样,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是不是啊!另外,你不征的别人的同意就给别人画画,这是不礼貌的。”那个同学满脸羞红,头低低地垂着,全班爆笑。他又接着说:“在他人没有同意的情况下,为他人做一些事,这就是素质。”
老师说完,又继续讲道:“现在,我讲第二点,上课不认真听讲,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一种素质问题。”老师刚说完,又看到一同学在听歌,他走到那个同学的身边,但那同学还是没有发现他。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道:“同学,同学,干什么呢?耳朵很重啊,还要戴助听器。”同学听到了,脸红的像猴子的屁股。老师道:“这就是素质!”
老师又开始讲第三点了。
突然,一同学的手机震动了,全班爆笑。老师道:“这有什么好笑的,这个同学调为振动,说明这个同学有素质,你们说是不是,如果他没有素质,他早调为铃声了。”老师又开始讲第三点了:“上课期间,同学不扰乱老师的思维,这就是素质。”他刚讲完,小路的手机就响了:“求求你给我个机会,不要再对爱说无所谓”老师道:“这就是素质!”全班再次爆笑。
关于素质的故事 第2篇
关于哲学家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有很多的故事,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是“苏格拉底布置学生每日甩手臂的故事”。
有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柏拉图,后来他也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
点评:古埃及有句谚语云:“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鹰凭借自己强大的飞行本领攀上金字塔的顶峰,我们自然无比羡慕;但蜗牛凭坚韧不拔的耐力攀上金字塔的顶峰,蜗牛的精神在我们心灵深处镌刻上一道印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有老鹰的志向,但也要有蜗牛的奋斗精神!
二、苏格拉底和麦穗的故事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学生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学生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学生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学生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学生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学生们才如梦初醒。
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旧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单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点评: 对苏格拉底的这道考题,答案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学生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先在自己的心里定下一个大体标准,走上一段特别是在走过一半或三分之一的路程后,遇见差不多的便摘下来。也许这就是最好的,也许后面还有比这更好的,但不能好高务远,就这样“认”了。另一种答案是一直往前走,总觉得前面会有更好的麦穗。这时要么放弃选择,宁缺毋滥,要么委屈自己,凑合着摘一束,而心里却是万分懊悔。
在追求目标时要把握好选择度。我们在自己的奋斗和追求过程中,应为自己定好坐标,通盘审视,在适宜自己发展的情况时就要当机立断,莫要迟疑,选择属于自己的那束“麦穗”。
三、卢梭品格教育
卢梭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乡镇上。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所以卢梭没能进入学校读书识字。不但如此,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卢梭小小年纪就只好外出打工,被一位伯爵招到家里当小佣人。
伯爵有一个女儿,长得非常漂亮,而且她还有一条非常漂亮的小丝带,很多人看到都很喜欢。有一天,卢梭经过小主人的房间时,趁附近没人,悄悄拿走了侍女放在床头上的小丝带,快速跑到院子里玩赏起来。说来也巧,有个仆人这时从卢梭身后经过,他发现卢梭手中拿着小丝带,便马上向伯爵作了报告。伯爵听后大为恼火,他怎能容忍自己的庄园里有小偷呢!于是,伯爵命人八路所教导自己的客厅,严厉地追问事情的原委。卢梭听后,非常紧张,心中暗想:如果承认自己拿了丝带,那一定会被伯爵辞退,而且还将背上小偷的名声,再想找工作可就困难多了。卢梭想了半天,也结结巴巴了大半天,最后狠下心撒了个弥天大谎:“是玛利永将这条丝带带给我的。”伯爵听了卢梭的话,半信半疑,立即派人将玛利永叫来对质。
玛丽永年龄很小,心地善良,而且非常老实,是专门在厨房帮助大人做饭的。她听到伯爵的追问,当时就吓懵了,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口中为自己申辩道:“老爷,我没有拿丝带,我保证不是我拿的!”
这时的卢梭已经骑虎难下,如果此时承认自己拿了丝带,就会背上小偷和撒谎的双重罪名。为此,卢梭只能一口咬定,丝带是玛丽永交给自己的,并把事情的“经过”编得像真的一样。伯爵听着两人的辩解,一时无法分辨真伪,当即就辞退了卢梭和玛丽永。当两个孩子离开伯爵家的时候,有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肯定有一个无辜的人,而那个说谎的人将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事实正如长者所言,童年的这件事给卢梭的一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上的痛苦,以至于他在四十年后的自传《忏悔录》中坦言说:“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残酷的回忆使我苦恼,在我苦恼的时候,便看到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
点评:孩子的成长,是身心全面发展的统一过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对孩子所犯的小错误漠视不管,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早期品德教育,而且要早要严,时刻纠正孩子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以免今天的小偷窃行为发展为明天的大偷窃行为。
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家长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管理呢? 首先,家长要对孩子的偷窃行为给予适当的处罚。家长必须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的。例如:当面向对方道歉;用孩子的零花钱买相同的东西赔偿对方;禁止孩子接触可能发生同类事情的环境或人。
其次,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发生偷窃行为后,家长首先要分析孩子偷窃行为的起因,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再次,家长要适当限制孩子的行为。当看到孩子有占据他人物品的企图时,家长要及时制止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变为行动。
关于素质的故事 第3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本学期一开始, 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团队, 学生自主商定团队名称, 推选团队队长, 明确自己的团队职责。为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我向孩子们推荐了一个方法:每个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为主题。现在, 一走入我们班教室, 便能很明确地看到学生按颜色分为红、黄、蓝、橙、绿、紫六个团队。各个团队都有各自的小目标, 虽然小目标各不相同, 但都要体现班级大目标。
记得上学期我教学《语文乐园 (七) 》, 第一个环节是形近字辨析。该如何记忆形近字呢?我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 请他们在组内讨论。在巡视时, 我听到了这样的一些声音:
队长曹凯瑞:刘城昊, 你本周发言次数不够, 目标还没有达成, 这次你来发言吧!
刘城昊:我不会……
胡馨月:试试吧!我们帮你。这样吧, 我们选其中一组来说, 你觉得哪一组简单?
刘城昊:嗯……第一组吧, 我会记“酒”字, 就是“洒”字多一横。
胡正奕:那你怎么记“洒”字呢?
刘城昊:……
徐家弥:我知道!刘城昊你知道酒店吧!在酒店里喝酒水的时候, 你是希望服务员把杯子给你……
刘城昊:倒满!
周佳宝:所以“酒”字里面……
刘城昊: (恍然大悟) 哦!要加一横!
胡馨月:对啊对啊!那你想, 如果把酒店的水都洒到外面了, 里面没有了, 这就是……
刘城昊:洒水的“洒”!
红队首席曹凯瑞:太好了!你看, 刘城昊, 你这样不就记住了吗?待会刘老师点我们队就你来回答吧!
刘城昊:可是, 我不敢。
曹凯瑞:这有什么不敢的, 我们帮你!来, 试着说一遍!
……
听到这里, 我满意地悄悄离开了。全班交流的时候, 我特意将发言机会给了红队, 红队果然选了刘城昊出来发言。在他发言时, 红队同学还在旁边捏起了小拳头为他暗暗鼓劲。听到他精彩的回答, 我还没来得及称赞, 就已经有同学自发为他鼓掌。在刘城昊同学坐下时, 我分明看到了他自信的微笑, 看到了红队成员抑制不住的笑意。
看到这一幕, 我很高兴, 刘城昊同学在我们班上的学习状态并不是很好, 以前在课堂上很难听到他的声音。这一次, 在小组成员的帮助和鼓励下, 他能够大胆站起来发言。相信这一次收获的掌声会对他以后的学习有极大的鼓舞。这个鲜活的场景不就是孩子们在努力达成自己的团队目标的写照吗?在红队学生交流学习、互助启思的过程中, 他们增长了知识, 学会了合作。思及此处, 我向其他团队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传播了这个场景, 希望其他团队也能够在课堂上更多的落实互助。课堂上的互帮互助, 让学生收获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还有一次, 我们班代表学校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奇奇运动会”, 与全市各小学的同学一起竞赛。我们班参加的是“幻影移位”。该项目要求参赛队员围成圆圈, 站在指定地点, 每人手撑扶一根80厘米长的棍子, 竖直立于地面, 棍子需与地面垂直, 相邻两根棍子的间隔为一米。队员站稳后根据口令开始顺时针移动变换位置, 队员的手要放开原先的棍子, 并迅速扶住下一个位置的棍子, 并保持棍子不倒。这样简单的一个项目, 不仅考查了学生个人的反应和应变能力, 更考验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练习中, 我很欣喜地看到了这样一幕:蓝队的陈刘闯同学在练习中一直不得要领, 团队成员见到这一幕主动上前, 有的给他指点动作要领, 有的主动为他示范, 一直到陈刘闯同学掌握动作为止。我很欣慰:正因为平时孩子们有互助的意识, 才能在比赛中有团队合作的精神。
像这样的互助场景在我们班还有很多很多:
清晨, 我们以团队为单位, 开展个性早读, 井然有序;课间, 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 益智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运动会上, 尽管我们跑得不快, 但团结合作不掉一次棒, 让我们夺得了接力第一;春游前, 各团队自主设计游玩攻略, 确保活动安全又丰富;实践活动中, 我们互帮互助, 彰显风采, 代表学校多次参加市、区比赛和展示, 并取得优异成绩。
现在, 无论什么时候走入我们班教室, 大家都能看到学生自主活动的场景;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了极大改善, 组内的同学会互相督促完成各项作业, 大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帮助组内的学困生, 在这样的互助氛围下, 我们班学生各项考察中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好成绩。
团队互助让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又促进了班级学生参与各项活动主动性、合作性和高效性, 最终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的提升。
一个素质测试的故事 第4篇
我们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都在二楼办公。这天早上,我在未上班之前,故意从垃圾箱里找来一把捆扎好的废旧打包带,放在一楼楼梯口一个十分显眼的地方。
放好后,我站在不远的地方,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暗中观察。第一个上楼的是生产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他看到了那把打包带,犹豫片刻后上了楼。他在公司上班10年有余,对生产工艺、产品报价等了如指掌,可谓是公司的功臣,深得老板的器重。第二个上楼的是生产部电脑开单员,走进楼梯口时,他昂首挺胸,视而不见,径直上了楼。他是由老总“钦定”,有一定来头的人员,工龄也有两年多了。
第三个上楼的是一位女士,她像没看到垃圾一样,风风火火、毫不迟疑地上楼去了。她是财务部的工资核算员,工龄5年多了,是老板的表亲。
第四个上楼的是生产部经理,40多岁,在公司上班也快到两年了。之前,他曾在深圳几家大的印刷包装企业做过中层管理人员。我期待他能把放在眼皮底下的打包带捡起来放到应该放置的地方去。然而他也和前几位一样拾级而上,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就这样,20多个行政部门管理人员接二连三地从此经过,没有一个人愿意弯下腰去,伸出手来,将那把打包带捡起。有好几位人员脚已踩在它上面,也没有产生捡起的念头。其中有一位50多岁的公司顾问,被认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管理者。他每次在例会上总是向与会人员侃侃而谈管理人员的素质如何重要,教育人们培养一个人的素质一定要从小事做起……
20多个行政管理人员先后上了楼,直到上班的铃声响起,那把打包带还是静静地放在那里。我正准备前往捡起的时候,公司常务副总从二楼走了下来。他看到那把打包带时,不假思索地俯身捡在手里,将它扔进50多米远处的垃圾桶里,然后走进车间安排当天的生产计划。这位常务副总是公司新近聘用的,他原来在上海一家印刷包装集团公司上班,到这里只有两个多月,住在同一栋楼的三楼干部寝室。按照员工的正常思维,这一位副总无疑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是一个不管鸡毛蒜皮事情的人。然而,他却把捡垃圾这件小事做好了。
一个职工要想有作为,做大事,必须要从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不愿主动去做、人人都不以为然的小事做起。那种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又缺乏职业素质、爱做表面工作的人,他一辈子也不会有大出息的。
(本文作者匿名)
素质大赛教育故事演讲稿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善待每一位学生》
我很荣幸,因为我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更幸运的是,在从教过程中,有诸多说不完的故事。
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让他们都绚丽的绽放,特别是那些“带刺的花蕾”我们更应多一些关爱和呵护。当了老师,我遇到过很多的“小刺头”,在他们身上,发生过许多令我辛酸也令我感动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给了我深刻的鞭策和启迪。这事发生在我刚参加工作时,我接任的是一年级的班,面对四十个活泼好动的学生,心里总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会怕我这个老师吗?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我必须严厉点,要镇住他们。当时班里有一个出了名的“捣蛋大王”,他学习成绩很差,经常欺负其他同学.有一次,他打了班里的一个同学,我不由分说将他揪到办公室,火冒三丈的我对他进行了一顿狠狠的批评。没想到,他不但不服气,还理直气壮地顶撞我。当时我感到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和耻辱。
这件事情之后,我对他冷若冰霜。而他上课再也不听我讲课,经常变着花样偷偷的玩。下课后,他更加变本加厉地欺负同学。当时,我对这个孩子既恨之入骨,又无计可施.可后来的故事却改变了他,更醒悟了我。那次,我打开抽屉拿作业本,发现抽屉里有一张字条,上面歪歪扭扭的用拼音和汉字写道:“老师,你一定不喜欢我了,是吗?”我把这张字条读了很多很多遍,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一张字条惊醒了总想给学生“下马威”的我,该是我好好反省的时候了。我决定找这位同学好好的谈一谈。
那天放学,我和这个我一直讨厌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和颜悦色的谈话。在谈话中,我首先向他道歉,不该用粗暴的话语伤害他。对着我改变的新面孔,他有些不自在,又好像有点受宠若惊,一改往日那蛮横的样子,向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自己捣乱、欺负同学都是故意的,原因就是希望能用这种方式吸引我对他的注意力。他很真诚地表示以后不会这样了,还十分诚恳地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今天的你,我也会喜欢以后的你。”最后还问到:“老师,我给你惹了那么多麻烦,你还会喜欢我吗?”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我会把你看成我最好的孩子”。我当时的心情真的难以形容,他们在家里得到的爱就那么少,本来还指望能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的宽大的无私的爱,我又给了他们什么?
这件事已过去很久了,但它一直珍藏在我心底。这张给了我教育的纸条我也一直珍藏着,它时刻提醒我最可恶的孩子也有他最可爱的一面,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灵动的个体,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作为一名班主任,应用自己的和颜悦色,用亲
切的目光,用慈爱的双手给每一个学生以自尊、自信、关爱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省级班主任素质大赛教育故事 第6篇
敬爱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影响我一生的故事。
那是在1996年,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年轻的校长就委任我担任初一二班的班主任。面对班主任工作,我无所适从,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我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学生,不知道班会课上什么,不知道学生之间闹矛盾了怎么去处理„„许许多多我从没有接触过的事情,一下子全都摆在了一位22岁的女教师面前。怎么办?是退缩还是坚持?我勇敢的选择了后者。我虚心的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甚至在他们和学生们谈话的时候,都会支起耳朵“偷听”。就这样,我和一群比我小八、九岁的孩子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在所有的学生当中,我和我的小班长接触得最多。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梳着马尾辫,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眼珠,尖尖的小虎牙。妈妈因为身体不好,在家养病。爸爸在私人矿主开的煤窑里上班。一家人靠爸爸每月的挖煤钱来过日子。虽然条件不太好,但我的小班长脸上总是充满了笑容,我知道她在乐观地面对生活,没有一丝抱怨。我们在一起讨论班级的事情,一起为板报作画,书写。看到她脸上流下的汗珠和开心的笑容,我觉得我也很快乐。
我以为快乐的日子会这样延续下去。然而不幸降临了。临近期末,周一早晨升旗,小班长没来,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还没等我打电话询问。消息却传来了:就在周日下午,一位工友找到了本应该休班在家的爸爸,让他给替一下班,爸爸很痛快的答应了。替那位工友
下了井。然而,井塌了。本不应该下井的爸爸却再也没有回来。
妈妈因为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晕倒了。而她哭过以后,咬紧了牙,到医院照顾妈妈。两天后,妈妈出院了。因为受到了刺激,下雨天披头散发地往外跑,嘴里还喊着:“洋洋她爸,快回来,咱不去替班,不去下井了!”。她瘦小的身体也在风雨中跑着,嘴里喊着:“妈妈,妈妈,别跑了,快回家吧!”然而家呢,疼爱他们母女,给他们撑起一片天的爸爸呢,却永远回不来了。我的小班长的半边天永远的塌了下去。
我带着学生们一起和校领导去探望她。看着她幼小瘦弱的身体坐在那个角落里,比她大八、九岁的我竟然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她。后来我找到一个时机,双手扶着她的肩膀,望着她的眼睛,深深地说:“洋洋,你没事吧?”她依然是咬着牙轻轻地说:“老师,我没事。”
关于素质的故事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