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
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精选7篇)
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 第1篇
1.A
【解析】
试题分析:“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这句话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这句话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经分析,答案A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点评: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顶真。
2.C
【解析】
试题分析:C句中的“山水画”是喻体,而非本体,本体是自然的山水,本句是描绘自然山水有画的效果。
考点:修辞手法
点评:本题不难,常用修辞手法,易于理解。常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主要是描写事物情态的,使文章具有生动性,突出人物的情感,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3.C
【解析】
试题分析:C句没有运用拟人,而是夸张: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
考点:修辞手法。
点评:本题不难,容易判断。此类题一般要说明“表达效果”,“表达”,指运用什么方法,“效果”,指对所写物有什么突出作用,可从这两方面来说明。
4.A
【解析】
试题分析:A.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撇在后边,雪山寒气很快就拥抱住你,让你感到畅饮冰泉般的凉爽。赏析: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突出表现雪山寒气能带给人们出奇凉爽的感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点评:采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修辞手法,是语言的润滑剂,是语言调色板,恰当地使用修辞,能使语言富有韵味,使文章平添美感。
5.B
【解析】试题分析:“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诗句的赏析的角度和现代文语句的赏析相同,一般从修辞、词语、手法、内容、情感等角度。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能结合诗歌全文内容对语句作出正确的理解。
6.B
【解析】
试题分析:先判断四句修辞方法,再看选项,用排除法。①句不是夸张,排除AD,②句也不是夸张,排除C。
考点:修辞手法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采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修辞手法,是语言的润滑剂,是语言调色板,恰当地使用修辞,能使语言富有韵味,使文章平添美感。
7.B
【解析】
试题分析:“生动地写出了雨势大而急促的特点”的说法不对,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山雀们的鸣叫短促而嘹亮的特点。
考点: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分辨能力。
点评:在语文学习中,要把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夸张等等知识学通学懂,做到心中有概念,见到会判断,平时会运用。
8.D
【解析】
试题分析:D诗句中“出”是形容的山拔地而起,并没有夸张的意思。
考点:诗句赏析
点评:本题有难度,错误点不好判断。古诗赏析方法有三:理解全诗主旨及作者情感;分析关键语句的表达作用(对主旨的突出,对情感的点化,对景物特征的描摹);说明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用典,衬托,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修辞手法等)。
9.D
【解析】
试题分析:D.第④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诺日朗瀑布雄奇的景象给人带来的震撼之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点评:分析各种修辞手法,关键在于对各种修辞手法特征的把握即可。
10.A
【解析】
试题分析:A、《悲惨世界》的作者是法国的“雨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点评: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11.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的“纠结”属于动词。B“传递火炬” “唱响中国”是动宾短语,“愚公移山”是主谓短语,“食品安全”是偏正短语。D句是拟人的修辞,而并非排比。
点评:在语文学习中,要把短语的类型(主谓、动宾、动补、并列短语等)、句子分类(单句、复句)、复句关系(并列、因果、转折、选择、递进等)、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语等)、词性(名、动、形、数、量、代等)等知识熟记于心,做到能够准确判断 。
12.B
【解析】
试题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拟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13.C
【解析】
试题分析:“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一句运用比喻,生动描写出工厂烟囱林立的景象,表达了作坏境污染的担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重要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词语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14.B
【解析】
试题分析:“表现了何维委员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说法是错误的,“于无声处听惊雷,在无画处看有画”这个句子并不为了表现何维委员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是为了表现何维委员的远见卓识,敏锐的洞察力。
考点: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能力。
点评: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还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15.C
【解析】
试题分析:一句中的“像”是比喻词,且有本体和喻体。二句中的“正义君子”是反语,三句中的“咆哮吧”三次,可构成排比(直呼“风”,也可认为是呼告的修辞)。四句中的大自然“她的儿女开战”把大自然人格化,是拟人。综合考量,应选择C.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能力。
点评:要知道常见的修辞有哪些,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等 。本题中的呼告是指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了解即可,不属于考查重点。可用排除的方法选择出答案。
16.B
【解析】
试题分析:B句是鲁迅《藤野先生》中的句子,“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反动文人。
考点:修辞方法
点评:本题不难,错误项易于判断。修辞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七八种,要一一了解,注意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从认识到使用,掌握修辞方法对写作很有帮助。
17.C
【解析】
试题分析:C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点评: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18.D
【解析】
试题分析:“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与之相同的是D项。A、B、C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点评:拟人,即把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19.B
【解析】
试题分析:“静悄悄地一声不响”是用拟人法写夹竹桃不张扬,“一朵花开败了,又开出一朵花”是用拟人法写夹竹桃乐观坚强。所以,B句中“丝毫不引人注意,以致受人冷落”的理解是错误的。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修辞手法”好判断,但对“作用”的解释不太好判断。判断修辞手法的作用,要结合文段的内容,以及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情感趋向。平时学习中对修辞手法的作用要多理解体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与理解能力,掌握判断的会巧。
20.D
【解析】
试题分析:D句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的理解是错误的,原句中说到“嫩绿的草芽”“残雪”,说明春天刚到,草刚冒芽,并不是“一派春草葱茏”的景象。
考点:修辞手法作用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D句中的错误很难判断,学生必须有观察力和联想力。文学作品中,描写场景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状态,衬托人物的心情,使文章更加生动,写作时要多使用这类修辞手法。
21.D
【解析】
试题分析: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选段中把植物的“叶子”比喻成“玻璃”形象、生动地说明“叶子”的“透明”的程度,而不是突出了“叶子”的绿色深浅不一的特点。所以D项错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
点评:首先要知道修辞有哪些,如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另外还要知道各种修辞的特点及其作用,并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和赏析。
22.A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不是排比,排比必须三句以上,也不是夸张,此句没有夸大说明,是实写,所以先排除CD两项。②句是三个并列的分句,所以是排比,不是对偶,对偶是两句。③句“狠狠地”是拟人的写法,④句“文明人”是反语。“答案是A。
考点:修辞手法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修辞手法显而易见。文字作品中,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这类修辞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状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写作时要多使用修辞手法。
23.C
【解析】
试题分析:ABD都是运用的拟人的修辞。而C是比喻的修辞。所以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点评: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等。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4.B
【解析】
试题分析:“正人君子”是反语,本义是指品德高尚的人,鲁迅是在说反话,讽刺为国民/党政府粉饰太平的文人。
考点:修辞手法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鲁迅这句话非常熟悉,学习中老师讲解过修辞手法,印象深刻。反语,即说反话,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与词义是相反的。运用反语,主要是起讽刺的作用。
25.D
【解析】
试题分析:“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说法不正确,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考点:考查学生对词、短语、句子、修辞等的分辨能力。
点评:在语文学习中,要把词的词性(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声词)、短语的类型(主谓、动宾、动补、并列短语等)、修辞方法、近义词反义词等知识学通学懂,做到心中有概念,见到会判断,平时会运用。
26.C
【解析】
试题分析:C“惊讶”、“惊奇”、“惊喜”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意外的心情。只有惊喜有喜悦的心情,惊讶、惊奇没有喜悦的心情。
考点:本题考查词语及修辞知识。
点评: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从感情色彩上看,词有褒义词和贬义词之分。在一般情况下,这两类词都必须坚守岗位,各司其职。但是,某些褒义词和贬义词(包括中性词)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它们的感情色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至于“褒贬互换”,即所谓“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那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褒词贬用”常见,多用于讽刺;“贬词褒用”虽不常见,但却更具表现力。
27.D
【解析】
试题分析:ABC三句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标致”意为“丑陋”,“正人君子”意为“虚伪恶毒之人”,“精通时事”指专门打听不实之闻。
考点:修辞手法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修辞手法容易判断。鲁迅的文章中常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的形像,表达强烈的情感。反语,即说反话,起讽刺作用,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28.C
【解析】
试题分析:比喻是静态形象上某一特征的相似,拟人是以人的行为情态来拟写自然物。C句是拟人,“等待”,不是人的形象,而是人的行为情态。
考点:修辞手法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C项不好判断。修辞手法及作用显而易见。文学作品中,描写场景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拟人,这类修辞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状态,衬托人物的心情,使文章更加生动,写作时要多使用这类修辞手法。
29.C
【解析】
试题分析:比喻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而C项中“她”与“刘亦菲”属于同类之间的比较,不属于比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点评:准确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必须要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比如: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⑶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30.C
【解析】
试题分析:C句是比较,将明星比喻成街灯,其它三项是拟人。
考点:修辞手法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修辞手法显而易见。文学作品中,描写场景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拟人,这类修辞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状态,衬托人物的心情,使文章更加生动,写作时要多使用这类修辞手法。
31.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基本正确,但是结合语段意思所用的"壮美"一词不当。因为语段并不是在赞美困难与挫折,而是意在告诉人们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应具有的态度,所以应把原句改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困难之多和挫折之大,表明了成功不是轻而易举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修辞)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32.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段首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说法不当,因为从“装饰”看,拟人很明显。B“选段中连用“沙沙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夜晚的喧嚣”的说法不对,应改为“反衬出夜晚的宁静”。 D“描写了山村夜晚的柔美、安谧”的说法不对,应是“表达了对夜晚的喜爱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修辞)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33.D
【解析】
试题分析:D句中比喻所指是“贪欲”,而“理解”中的“不廉洁自律”意义的范围比“贪欲”要小,比如“铺张浪费”也属于“不廉洁自律”,而不属于“贪欲”。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D项虽然修辞手法好判断,但学生对表达的含义分辨不清。对于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要根据句子中心意思来理解,分析喻体指向本体的什么方面的内容。
34.D
【解析】
试题分析:A句不是排比句,所以不对。B句不是表现水的汹涌澎湃,所以也不对。C错在应该是冬天的老城,不是春天的老城,所以正确的一项是D。
考点: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作用。
点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35.D
【解析】
试题分析:句中说得明确,“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所以“春天的天山美丽”陈述不当。本句的意思是“春天的花园比不上天上的美丽”。
考点:语言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需要分析的知识点较多,每一句都要从两个方面判断。判断修辞手法,首先要对各修辞手法作一了解。比如“比喻”,它的特点是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它有三种形式,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出现)、暗喻(比喻词不出现)、借喻(本体、比喻词不出现),比喻的作用一般都来形象生动的突出事物的特征的。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解答此类题不是问题。
36.A
【解析】
试题分析:"圆规"在此句中不是比喻的修辞,而应是借代,即用杨二嫂的“圆规”的形象代指杨二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修辞)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37.A
【解析】
试题分析:B “①句主要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说法不当,因为拟人也很明显。C“露珠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恐惧”的说法不对,应改为“写出了露珠的可爱”。 D“②③④句从不同角度描写露珠”的说法不对,应是“写不同的露珠”,而不是“不同角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修辞)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38.B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是拟人的修辞,A C D都是比喻,只有B运用了拟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39.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中的“仿佛”是一种联想,本句中没有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所以不是比喻。
考点:修辞手法判断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总以为“仿佛”是比喻词。比喻中的明喻有“好像”“仿佛”之类的比喻词,但有这类的词不一定就是比喻句,要看有没有某特点相似的本体与喻体。平时阅读要注意分辨。
40.D
【解析】
试题分析:A句“铁青着脸”是拟人;B句“花像帆”是比喻;C句把“时光”比喻成“刀”,把生命比如成文本档案。D句中的“好像”不是比喻词,是表示想像另一种情景。
考点:修辞手法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采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修辞手法,是语言的润滑剂,是语言调色板,恰当地使用修辞,能使语言富有韵味,使文章平添美感。
41.A
【解析】
试题分析:“桃树、杏树、梨树”中间用的是顿号,表示词语的并列关系,而不是排比。“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是拟人。
考点:修辞手法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熟悉。排比,一般来说必须是三句以上的句子组成,之间是逗号或分号。
42.排比 比喻、反问 拟人 对偶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的三个分句结构相同,都是“你+一个形容词+它就是”句式,运用的是排比;B项中把“历史”和“人的一生”比作“空间”,又用了两个“问号”,运用的是比喻、反问;C项中,从“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 说忙,没时间”可以分析出:运用的是拟人;D项中前后两个分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运用的是对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点评:正确辨析各种修辞手法,关键在于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比如: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对偶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43. 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中几个成语都用了夸张。“一日三秋”夸大了时间之快,“怒发冲冠”夸大了发怒的形象,“一发千钧”夸大了事件发生的危险,“肝肠寸断”夸大了伤心的程度。
考点:修辞手法辩析。
点评:本题有难度,一般是让学生在一句话中判断修辞手法,而在成语文字少,修辞手法隐含,学生难于判断。不过,此题拟题很好,让学生了解成语丰富的内容,成语中有精彩的修辞手法。
44.A
【解析】
试题分析:A、拟人。B、C、D都用的是“描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点评:准确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必须要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比如:拟人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45.谈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对联的要求,前句中的第四个字是动词,后句也应是动词,且也应运用拟人的修辞。如“问”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点评:对联要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称,词性一致,节奏相应(到哪儿停顿要一致),平仄相谐。
46.答案示例一: 措施得力,京北区涵养水源功在千秋。答案示例二: 办法多样,郊区两县保护水源造福京城。
【解析】
试题分析:除了按题干括号中的要求作答外,还要注意续句要与原句内容上主题要一致,结构上要上下承接。
考点:仿写句子。
点评:本题不难,例句结构简单明了,材料也容易选。仿写句子,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汉字句子中结构和写法的了解,也是写作练习好很的方式。仿句,要注意观察句子的特点,严格按照要求仿写。
47.反问
48.夸张
49.比喻
50.引用
【解析】
47.试题分析:句子的意思是“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有问无答这,是一个反问句。
考点:考查反问的修辞方法。
点评: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48.试题分析:“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言过其实,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考点:考查夸张的修辞手法。
点评:夸张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的修辞手法。
49.试题分析:“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将范进说作是星宿,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考点: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
点评: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类喻”、“借喻”等。
50.试题分析: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一句看,引用了俗语,是引用的修辞方法。
考点:考查引用的修辞方法。
点评: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 第2篇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大如盘盂。()
2、孰为汝多知乎?()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5、“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8、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
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0、“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灰心气馁。()
11、“红领巾”的笑声传出很远,很远。(借代)
1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13、他的房间只是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14、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15、既然我的老师播下的种子在他们的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16、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想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
1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似的。()
18、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
19、镇上的人又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20、密西西比河也在为他流泪。()
21、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
22、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
23、广场上人山人海。()
24、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2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7、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型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28、到年底,蒜泡得色入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29、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30、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3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3、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34、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3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36、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走了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37、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38、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39、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40、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4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42、啊,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
43、教室里真安静,静得能听见每一个人的呼吸。()
44、有了书,同学们就像有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
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6、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47、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48、天空的星星快活的眨着眼睛。()
49、大虫吼一声,如同半天起了一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50、大虫把铁棒似的尾巴倒竖起来。()
51、这难道是我的错吗?()
52、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53、在半空中看长江,简直是一条白绸缎。()
54、竹子长得要戳破天。()
55、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56、老师,你就是照亮我们前程的蜡烛。()
57、你的耳朵有这么灵吗?没有。()
58、难道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值得我们同情吗?()
59、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60、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
61、狂风吹不到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62、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滴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天空„„()
63、我对老师的勇敢怎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64、本子同根生,相煎何太急?()6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66、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6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6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6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0、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71、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72、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73、清晨,太阳在山尖上露出半边脸,小鸟在林中唱着欢快的歌。()74、会场上乱成了一团,像热水开了锅。()
75、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你们难道忍心用枪来打这些受人压迫、受人打骂的穷朋友吗?()76、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77、消息像春风一般温暖了大家的心。()
78、有的邮票上印有古代科学家的画像,能够使我们了解我国悠久的科学文化;有的邮票上画有山水花卉,能使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有的邮票上画有祖国各处的游览胜地,能增长我们的地理知识。()79、春天,万山丛中的鲜花在朝我们微笑。()80、他家的房子可小,只有豆腐干那么大。()81、燕子在树上唱歌。()82、它吓坏了,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鸡。()83、把他当小偷惩办吗?他太小了。()
84、每一个年轮,都仿佛是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记录着学校的生活,记载着我们的故事。()85、我们曾是并肩生长的两棵小树,我们曾是二重唱的两个声部,我们曾是一张课桌上的一对学友。()86、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87、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一抖。()
88、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89、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着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90、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91、教室里真安静,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9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树叶、每一丝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93、过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94、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排比)9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9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9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98、那妩媚的青春的杨柳,不正是黄河滩头的秀发吗?(99、春天到了,鲜花露出了红红的笑脸。()100、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判断的专题训练及答案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大如盘盂。(比喻)
2、孰为汝多知乎?(反问)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4、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夸张)
5、“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引用)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7、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入睡了。(拟人)
8、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双关)
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偶)
10、“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灰心气馁。(引用)
11、“红领巾”的笑声传出很远,很远。(借代)
1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设问)
13、他的房间只是巴掌大的一块天地。(夸张)
14、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比喻)
15、既然我的老师播下的种子在他们的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反问)
16、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想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排比)
1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似的。(拟人)
18、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比喻)
19、镇上的人又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夸张、比喻)20、密西西比河也在为他流泪。(拟人)
21、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拟人)
22、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比喻)
23、广场上人山人海。(夸张)
24、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比喻)
2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比)
2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排比)
27、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型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排比)
28、到年底,蒜泡得色入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比喻)
29、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反问)
30、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拟人)
3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比喻)
3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33、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设问)
34、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拟人)
3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
36、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走了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设问)
37、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反问)
38、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排比)
39、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反问)
40、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拟人)
4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比喻)
42、啊,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排比)
43、教室里真安静,静得能听见每一个人的呼吸。(夸张)
44、有了书,同学们就像有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比喻)
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问、比喻)
46、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拟人)
47、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反问)
48、天空的星星快活的眨着眼睛。(拟人)
49、大虫吼一声,如同半天起了一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夸张)50、大虫把铁棒似的尾巴倒竖起来。(比喻)
51、这难道是我的错吗?(反问)
52、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设问)
53、在半空中看长江,简直是一条白绸缎。(比喻)
54、竹子长得要戳破天。(夸张)
55、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
56、老师,你就是照亮我们前程的蜡烛。(比喻)
57、你的耳朵有这么灵吗?没有。(设问)
58、难道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值得我们同情吗?(反问)
59、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拟人)60、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设问)
61、狂风吹不到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排比)
62、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滴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天空„„(比喻、排比)
63、我对老师的勇敢怎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反问)64、本子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反问)6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夸张)66、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设问)6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比喻)6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拟人)6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70、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排比)71、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72、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比喻)
73、清晨,太阳在山尖上露出半边脸,小鸟在林中唱着欢快的歌。(拟人)74、会场上乱成了一团,像热水开了锅。(比喻)
75、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你们难道忍心用枪来打这些受人压迫、受人打骂的穷朋友吗?(反问)76、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77、消息像春风一般温暖了大家的心。(比喻)
78、有的邮票上印有古代科学家的画像,能够使我们了解我国悠久的科学文化;有的邮票上画有山水花卉,能使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有的邮票上画有祖国各处的游览胜地,能增长我们的地理知识。(排比)79、春天,万山丛中的鲜花在朝我们微笑。(拟人)80、他家的房子可小,只有豆腐干那么大。(夸张)81、燕子在树上唱歌。(拟人)
82、它吓坏了,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鸡。(比喻)83、把他当小偷惩办吗?他太小了。(设问)
84、每一个年轮,都仿佛是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记录着学校的生活,记载着我们的故事。(比喻)85、我们曾是并肩生长的两棵小树,我们曾是二重唱的两个声部,我们曾是一张课桌上的一对学友。(排比、拟人)86、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拟人)87、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一抖。(夸张)
88、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比喻、拟人)89、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着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拟人)
90、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反问)91、教室里真安静,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夸张)
9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树叶、每一丝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比喻、排比)93、过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夸张)
94、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排比)9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9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拟人)9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 第3篇
关键词:初中阶段,作文教学,修辞手法,语文素养
引言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中考语文试卷中, 作文的分值占到了50分之巨, 在各个知识板块中其所占比重最大。对于学生来说, 如果能呈现给阅卷老师一篇文质兼美的作文, 势必能获得老师的认可, 获得较高的分数, 进而就能拉开分数。所以说, 初中作文教学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了。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正处于作文入门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写作模式往往还没有脱离小学时代的想法, 对事物、景物缺乏观察能力和整体性的概括能力, 文辞上难免会有些单调、有些稚气, 更别提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来润色自己的文章, 快速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而且, 初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 学习能力较强, 对新鲜的事物有较强的模仿与学习能力。因此, 抓住这个关键时期, 引领学生走进作文, 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以引导的方式慢慢将修辞手法引入到作文之中,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初一年级的作文训练, 应该着重开始锻炼学生对作文的立意, 与此同时加强语言的美化。在潜移默化中将修辞的运用引入到学生脑海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巧用排比添气势, 借用名句显底蕴, 多用比喻才生动, 妙用修辞增文采”。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认识, 呈现自己的语言驾驭能力。
一、由仿写、改写引导初一年级学生走近作文
前面章节中我们曾经提到, 刚刚脱离小学作文模式的初一年级的学生, 作文风格和思考模式并未来得及有所转变, 语言单调匮乏, 作文整体缺乏深度和全面性, 更不用提修辞手法。因此, 假若在此刻强行要求学生使用修辞手法, 一方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误导, 认为作文太难从而抵触作文, 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造成词不达意的现象。因此, 建议先引导学生从仿写与改写较优秀的作文开始, 慢慢激发学生对优美作文的写作兴趣和探索心理, 并在此过程中掌握一些作文的基本修辞手法, 为以后作文成绩的提升奠定基础。而且, 仿写、改写优秀作文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完全没有创新, 初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都正处在活跃时期, 模仿与学习能力均较强, 因此在仿写与改写的过程中, 能让学生了解作文的格局与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这对以后为自己的作文布局也是非常有利的。
二、针对学生写作能力, 有重点地训练
一篇优秀的作文, 除了有精彩的题目外, 还应该在开篇就吸引读者, 或是吸引阅卷者。作为教师, 应该针对目前初一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写作兴趣, 有重点地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 尤其是在作文的开头部分。如果能设计精彩的开篇, 就能加深读者或是阅卷者对文章的印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强化学生做到开篇点题, 语言精彩生动, 语言多变, 修辞手法运用恰当。如优秀作文《人与路》中:“漫漫人生路, 携反省一起上路, 因为它是我一生的呵护;茫茫人海中, 携反省一起上路, 因为它比金钱更珍贵;悠悠求学路, 携反省一起上路, 因为”文章开篇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反省的重要性。并借助排比的修辞格, 气势磅礴地呈现出对“反省”的认识。此外, 还有一篇优秀作文这样开头:“是否听到过她踏足在青石板上零碎的脚步声?是否目睹过她斜睨在古弄堂里高傲的眼神?是否留意过她常穿的晚清旗袍上烫金的妖冶玫瑰?”作者将反问和排比手法有机融合, 写出了对张爱玲的认识, 写出了其家族留给她的凄楚等。文章开篇语言极为生动活泼, 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华衣锦衫, 丰富内容
作文的内容充实与否、语言优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决定作文的优劣。在提升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以及进行过重点训练之后, 就应该将教学着重放在充实作文内容、润色作文修辞之上了。初一年级学生的社会经历和社会体验较少, 缺乏优美语言的积累。所以,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要强调作文源于生活, 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 进而形成独特的体验。同时, 还要让学生了解修辞, 运用修辞, 这样才能让作文呈现韵味。如, 在作文训练中, 一名学生在《曾经的美好》中写道:“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只是一瞬间, 初三就已来临, 而我们美好的童年生活也渐行渐远, 我们随着时间的河水一天天长大, 我们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和打击, 也曾经犹豫和彷徨,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追寻曾经的美好, 我们在回忆中仍向往不可知的未来。无论如何, 人生就是一个从出生就开始凝望死去的过程, 我们总要长大, 我们总要回忆曾经的美好和向往不可知的未来。”文章运用了引用、比喻、夸张等手法, 生动形象、极具文学色彩地进行了叙述, 强调了回忆曾经的美好和向往不可知的未来的关系。这样恰当、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 丰富了文章内容, 增添了作文的文学色彩。
此外, 也要注重作文收尾的训练, 在文末巧用修辞, 呼应首段, 让文章结构也更加紧凑, 还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 在针对初一年级的作文训练中时, 语文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要强化训练, 让学生们能有效运用修辞手法来扮靓作文, 让作文文质俱佳, 实现锦上添花的效果, 获得写作的效果和体验写作的乐趣。
(编辑:刘影)
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 第4篇
一、明喻(simile)的结构例析
明喻是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某种相似关系,在这一句式中,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能明显地看到是在打比方的比喻词。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常用的比喻词有:like, as, as if, as though等。例如:
1.My teacher loves us like mother. 我的老师像妈妈一样爱护我们。
2.The snake looks like a rope. 这条蛇看上去就像一条绳子。
3.Beijing is like the heart of our motherland. 北京像是祖国的心脏。
4.This tree looks as big as a huge umbrella. 这棵树看上去就像一把巨大的伞。
二、隐喻(metaphor)的结构例析
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二者是相合的关系,之间的联系是暗含的。句式一般是: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隐喻和明喻不同,不用like或as表示,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常用的喻词有: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隐喻也叫作暗喻。例如:
1.During the National Day, Tiananmen Square became a boiling sea.
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成了沸腾的海洋。
2. Chairman Mao is a lamp, led the Chinese people toward liberation.
毛主席是一盏明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
3.Our country is a big family, with 56 brothers and sisters.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大家庭,有56个兄弟姐妹。
4.The pen is Lu Xun’s gun for combat. 笔是鲁迅先生战斗的枪。
三、拟人(personification)的结构例析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情感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物”上,使之人格化,增强生动性。
1.The frog mother also had 100 frog baby. 青蛙妈妈同时生了100个青蛙宝宝。(这里把产卵的青蛙比作人类的妇女,把青蛙卵比作刚出生的孩子。)
2.The little bear is hungry; it cried to find its mother. 小熊饿了,它哭着去找它的妈妈。
3.The sea is a tolerant father; he let his children to tether.
大海是一个宽容的父亲,他任凭他的孩子们去兴风作浪。
4.Green grass was blown doubled over; the beautiful flowers was blown away smiling face.
绿油油的小草被风吹弯了腰,美丽的花儿被风吹开了笑脸。
四、夸张(hyperbole)的结构例析
夸张是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需要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和装饰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1.When I heard the surprising news, my heart jumped out.
当我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时,我的心都跳出来了。
2.The classroom is so quiet that we can hear a pin drop voice.
教室里安静得能够听见一根针掉落的声音。
3.Mom’s cooking delicious, a few miles outside can smell smell.
妈妈做的饭很好吃,几里地以外都能闻到香味。
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 第5篇
1、《西游记》里,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路上,师徒四人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2、在作者笔下,取经一事给读者的启示在于:
3、《格列佛游记》作者是
(国家)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格列佛,他游历了、、、(国家)。
4、“绳上跳舞”游戏的寓意:。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国家)作家。6、21世纪的今天,保尔精神对我们做人有什么意义?。
7、《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他是19世纪(国家)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8、汤姆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写出作品中你熟悉的两个故事情节。
品质: 情节:、9、写出《水浒传》中你认为精彩的两个故事情节:
、10、《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性格特征。
11、《朝花夕拾》是 1926年所作的(体裁),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篇目有、、。
12、在《朝花夕拾》10篇文章中,你认为哪一篇写得最好?理由是什么?
13、我们已学习了专题《狼》,请你写出有关狼的谚语、成语各两个。
谚语: 成语:
14、默写出含有“荷”的古诗句两句。
15、请写出有关长城的诗句、谚语各两句。
诗句: 谚语:
16、文字游戏:(1)“有座房子不寻常,建在一条小溪旁。门外下着倾盆雨,门内藏着一太阳。” 打一字(2)“外面会说话,里面飘雪花;里外合起来,大家爱看它。” 打一字(3)“加水就在山东,添草生在土中。要走始终不远,有点狠批一通。”打一字
17、从“财、货、贷、贵、贱、赢”等字的字形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写出课内、课外有关鸟的诗句各两句。
课内: 课外:
19、写出带“叶”的成语(两个)。
20、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落叶的名句,试写出其中的两句。
21、说出两句与气象物候相关的俗语或谚语。
22、下列广告曲意使用成语,请改正。
A牌衬衫——开门见衫:
B 牌洗衣机——爱不湿手:
C 牌胃药——无胃不至:
D牌蚊香——默默无蚊:
E 牌西服——衣衣不舍: F 牌止咳药——咳不容缓:
23、“争当最佳广告设计师”——进行广告语创作。请为家乡宝应作一则宣传地方特色的广告用语。
2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本为《三国演义》一书中的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比喻
。请写出该书中另外一些故事的名称(写两个)。
25、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的世界。你也用一段类似格言警句的话,形象地概括出你心中的语文是什么。
答案:
1、孙悟空 ;猪八戒;沙僧。
2、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3、英国 斯威夫特。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4、抨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
5、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
6、保尔的精神对我们在重新评价和反思理想,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并且以健康的人格、奋发的努力、奉献的精神要求自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保尔人格特征是:自我牺牲、坚定不移,顽强坚忍,他的精神应成为我们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7、马克·吐温 美国
8、坚强、勇敢、机智、乐观、镇定、正直、真诚、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富于幻想和 冒险精神,渴望自由生活。洞中历险;海盗生活。
9、拳打镇关西 智取生辰纲 武松打虎 三打祝家庄
10、鲁智深:急躁莽撞,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粗中有细。
11、鲁迅 回忆性散文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12、通过几个片段的记叙,既表现了老师高尚的师德又流露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钦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景优美,叙事生动,充满童心童趣。《阿长与<山海经>》:这是他笔调最温暖最富有感情的一篇。让我们看到鲁迅除了有顽强坚毅的性格,也有一颗仁爱之心,也有他温情的一面。并且成功地塑造了长妈妈的人物形象: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粗俗好事、“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13、谚语:(1)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2)狼披羊皮还是狼。
(3)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4)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成语: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
14、(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2)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3)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4)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15、诗句:(1)万里长城今犹在,而今谁见秦始皇。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谚语:(1)不到长城非好汉。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6、(1)涧(2)图(3)斤
17、用“贝”做偏旁的字和钱财有关,由此也可以看出贝壳在古代曾经充当过货币。
18、课内: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课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9、一叶知秋 叶落归根 疾风扫落叶 一叶障目
2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
2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晴,西虹雨。
22、开门见山 爱不释手 无微不至 默默无闻 依依不舍 刻不容缓
23、圆圆藕粉圆,好吃看得见。倾心莲藕汁,喝了不离手。
24、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 第6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导丛书部分》7
(七)
[a] 时间就是金钱。听说,这句话在深圳特区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之后,才取得合法地位,登上名言的宝座。现在,全国各地经常在讲这句话。的确,它反映了生活中的真理,警策人们□□□□,□□□□,□□□□。活生生的事实说明:时间就是金钱。同时,它使我又联想到:时间,还有更丰富的意义蕴含于其中。
[ b ]学生,把时间和知识看作是等价的,任何知识,都是时间换来的。惜时和求知是一致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用青春年华去猎取知识,充实自己,年少智高,才能春风得意马蹄疾。
[c 〕①参加社会活动,与人交往,也可以在守时与惜时上,看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②准时到场,宁可我等他人,不可他人等我。③这也需要一点自我牺牲精神。④少闲扯,少废话,不罗索 , 多为对方着想,用制作压缩饼干的方法对待时间的使用,这既是一种自我修养,也是尊重别人。⑤鲁迅的话说得好,无端的耗费别人的时间,就是浪费他人的生命。 (6) 守时讲信用;惜时讲风格。 (7) 这不是道德又是什么!
[d ]战士,把时间看成是纪律的.象征。迟到或者早退一分钟,都为军纪所不容。时间,又是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早一分钟抢占制高点,就多一分胜利。看过电影《南征北战》的同志都还记得,敌我双方在凤凰山两恻同时抢登摩天岭,结果我军早攀上一分钟,把敌人完全歼灭了。
[e] 可见,时间,不只是金钱,它还是纪律,是胜利,是知识,是智慧,是能力,是道德,是文明
16. 在文中句子的空格里填上三个短语,其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哪一项?()
A 珍惜时间 提高效率 多创财富 B. 提高效率多创财富珍惜时间
C. 多创财富珍惜时间提高效率 D. 提高效率多创财富珍惜时间
17. 本文中间三段的次序已被打乱,从上下文看,合理的排列顺序应是哪一项?()
A [ b] [ d] [ c 〕 B. [ d][b ][ c 〕 C.[c 〕[ b 〕[ dj D [ d] [ c 〕[ b ]
18.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本文的论点。
19.[C] 段共七个句子,其层次划分正确的是哪一项?()
A. ① / ②③④ / ⑤⑥⑦ B. ①②③ / ④⑤⑥ / ⑦
C. ① / ②③④⑤ / ⑥⑦ D. ① / ②③④⑤⑥ / ⑦
20. 从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看,本文属哪一种论述结构?
答: ___________
中考修辞手法专项训练 第7篇
1.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
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请你恰当地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描绘你家乡的一处美景。
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常是霎时的喜悦。答:。
4.写一段话介绍你家乡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或近几年发生的变化,要用上比喻句,不超过50字。
5.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请以“爱护地球”为主题写一段话。
要求:从下面所给词语中任选三个(多选不限),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
责任 警示 和谐 居安思危 同舟共济 山清水秀
答:。
6.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对偶)
C.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拟人、夸张)
D.„„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8.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比喻、拟人,表现“我”急于到赵庄看戏的焦急、急切的心理。)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比喻、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
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夸张,突出地表现时光迅速流逝。)
D.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强盗行径的强烈讽刺与愤慨。)9.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苏州园林可不是对称的,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D.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10.对下面一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儿比针鼻还小,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得好呢?
A.明喻夸张设问 B.夸张暗喻反问 C.明喻夸张反问 D.夸张暗喻设问 11.请找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1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13.读下面一段话,回答两个问题。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1)画线句是一个比喻句,它的本体是什么?答:。
(2)这个比喻意在突出()
A.充满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B.夏天,金色是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的颜色。
C.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磅礴的气势。D.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丰收年。
14.下面是歌颂青春的几句名言,请把它们改写成一个连贯的排比句。
①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②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莎士比亚
③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雨果
④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马克思
⑤啊!青春!青春!或许你美好的全部奥秘不在能够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屠格涅夫
改写: 15.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答: 1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出高原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B.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突出他行色匆匆,深入海防,关心战士的光辉形象。C.山间的瀑布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理解: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间瀑布水流冲击岩石时产生的巨大的声响。
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理解: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出院落里池塘边,月色溶溶春风淡淡,梨花似雪柳絮纷飞的景象,营造出清幽美好的意境。
1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我们头顶五六丈的上空,发出一声可怕的霹雳,天空被彻底震裂了,震碎了。理解: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霹雳的威力之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C.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星星时隐时现的情态。
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半截了,还开花!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木槿的顽强精神,表达了作者的震撼与赞美之情。
1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小麻雀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像是等着猫再去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
理解: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麻雀在强大的猫面前冷漠、呆滞的特点。
B.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理解: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日暮云暗,山雨欲来,风吹满楼的情景。C.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 理解: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D.张老太太剪纸可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张老太太的剪纸技术高超,作品形象逼真。19.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是()A.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益处。B.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的娇嫩柔弱、惹人喜爱。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强调献血这一善举的意义。D.欲望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的结局只有一个--自我毁灭。(“反腐倡廉”公益广告)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警示人们如不廉洁自律,就会自取灭亡。20.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理解: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重重叠叠、绚丽多姿的石笋群,如群峰争雄,鹰飞鱼跳,似仙鹤起舞,龙腾虎跃。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石笋群的多姿多彩。C.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就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荷池的无限生机。
D.友谊是什么?友谊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团结奋进的火炬。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友谊”的特点。2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狂风的巨大力量和狰狞面目。B.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化了北方的农民具有白杨树一样的品质。C.那声音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声音的轻柔。
D.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写出了山雀的顽皮活泼。22.对下面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B.“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理解: 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雪花洁白的颜色和漫天飞舞的美态。描写细腻,语势连贯,突出了雪的美丽和灵动。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理解: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塞外雄奇的风光。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相互映衬,表意凝练,引人联想。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理解: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提醒人们思考。突出了物质基础是花儿红的首要原因。
23.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24.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D.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25.在横线上写一句子,使之构成结构整齐、内容关联的排比句。
你用精神的食粮塑造了我的灵魂,你用知识的泉水浇灌了我的心田,你用爱心的春分温暖了我的世界。
26.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
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2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换了。(排比)2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29.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必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30.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31.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⑴杜鹃花开遍山野,香飘万里。⑵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⑶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量。⑷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A.比喻、夸张、排比、拟人 B.拟人、夸张、排比、比喻 C.夸张、拟人、排比、比喻 D.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32.某语文老师为党的九十一华诞献礼,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蛟龙入海长民族志气”。请选出能够作为下联的语句()
A.神舟飞天扬国家声威 B.天宫对接显民族风范 C.嫦娥奔月展神州风采 D.航母漂洋彰中国威力
33.赏评广告: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问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列拟写的对联不符合对偶的一项是()A.旗开得胜 B.风云三尺剑 C.室雅何须大 D.竹菊梅兰可养性
马到成功 花鸟一床书 花香不在多 琴棋书香养耐性 35.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B.命运即使让你错过了夕阳,也必将让你看到满天的彩霞;命运即使让你错过了月亮,也必将让你看到满天的星星。
C.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好像是周杰伦。
D.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3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1)上联:志凌云霄,牛刀小试盼今日;
下联:。
(2)春暖花开,一秀才入京赶考,投宿一大户人家。是夜秀才灯下苦读,窗上素纱,窗 外花园,月光之下,夜莺展翅,蝴蝶飞舞,影子映到窗上,宛如荷花牡丹,不觉随口吟出一上联:
月照纱窗,莺蝶飞舞,映出芙蓉牡丹;
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一日雪后过桥,看到有鸡犬的足迹,秀才顿有所悟,对出下联:。
参考答案:
初中修辞手法训练题及答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